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_第1页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_第2页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_第3页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_第4页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P43)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第三节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四节公务员第五节行政相对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概念:拥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行政活动的实施者行政责任的承担者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2(二)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3(三)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1、行政职责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三)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42、行政职权(p.45--49)(1)行政职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委托、监督权行政司法权等2、行政职权(p.45--49)5(2)特征国家强制性不可处分性单方性优益性(2)特征6(3)行政优益性概念: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依法享有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3)行政优益性7行政优先权含义: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其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内容: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效力先定权。行政优先权8行政受益权(P51)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条件。行政受益权(P51)93、行政管理手段p.128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2)编制和执行规划、计划3)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4)征收税费、财政资助和征收、征用财产5)调查统计和发布经济、社会信息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8)实施行政制裁9)缔结行政合同10)提供行政指导3、行政管理手段p.12810(四)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P5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3、行政主体与公务员(行政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11(五)确定行政主体的法律意义1、依法行政的需要;2、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3、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和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4、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和统一性的需要。(五)确定行政主体的法律意义12二、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P57)二、行政相对人13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一、国家行政机关概述(一)概念p.58(二)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14国家行政机关结构图国务院省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设区的)市政府自治州政府(县级)市政府县政府自治县政府乡政府镇政府民族乡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结构图国务院省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设区15二、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p.63中央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组成,包括27个部委行署17个直属机构如国资委4个办事机构如国务院侨办18个直属事业单位如银监会22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信访局、海洋局.

二、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p.6316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地方行政机关(省、市、县、乡),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区、州、县),特别行政区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行政机关:17根据2008年3月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根据2008年3月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18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19

第三节行政授权(被授权组织)田永案田永系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1996年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被监考教师认为有作弊嫌疑。北京科技大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1996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还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的有关部门以原告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呈报毕业派遣资格表,没有将田永列入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第三节行政授权(被授权20一审法院认为,本案涉及被告行使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北京科技大学关于考试作弊的规定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第29条的规定相抵触,应属无效;被告所作的退学处分决定在程序上缺乏正当性;被告为并未实际注销田永的学籍,而为其补办学生证等行为,证明退学处分的决定未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判决(1)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2)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3)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等。一审法院认为,本案涉及被告行使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21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理由中包括"我校依法制定的校规、校纪及依据该校规、校纪对所属学生作出处理,属于办学自主权范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理由中包括"我校依法制定的22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学校依照国家的授权,有权制定校规、校纪,并有权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但是制定的校规、校纪和据此进行的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科技大学对田永按退学处理,有违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是无效的”,因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23一、行政授权(法律、法规授权组织)p.72(一)概念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方面行政职权授予除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行使行政职权,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授权(法律、法规授权组织)p.7224(二)行政授权存在的必要性(1)行政机关的规模和人数受到限制,不能无限扩大,能够有效管理的行政事务是有限度的;(2)某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某些专业性的其它组织办理,能够提高效率和节省费用;(3)将某些次要的临时性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其它组织办理,有利于减轻行政机关的负担;(4)将某些敏感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其它组织办理,有利于调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5)行政事务社会化已是当今世界行政管理的一种潮流,将日益增多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出一部分给其它组织办理,也符合这一潮流。(二)行政授权存在的必要性25(三)行政授权的特征(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授权规定作为该方面或该项职权的来源;(2)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3)被授权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4)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是使被授权组织取得所授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的法定行政主体,如果被授权组织在授权行为之前已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就只是职权范围的扩大或职权内容的增多;(5)行政授权导致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三)行政授权的特征26(四)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和范围1、条件:相应组织应与所授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的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相应组织应具备与所授的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等。(四)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和范围272、范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事业与企业组织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2、范围28二、行政委托:1、行政委托的概念p.72行政委托的特征

a、行政委托的职权来源是行政主体的委托行为;b、行政委托事项的法律依据不像行政授权那样严格;c、委托者与委托对象之间是一种专项代理关系;d、行政委托不发生职权职责、法律后果及行政主体资格的转移;e、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二、行政委托:29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1)行政委托主体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是行政主体,否则不能称为行政委托。(2)行政委托权力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在行政主体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越权委托无效,而且受委托者不得将自己接受委托的职权和事项再自行委托给其它组织或个人。(3)行政委托对象是有限制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方可接受行政委托.(4)行政委托的事项是限制的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302、行政委托的理由第一,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职能将不断向社会转移;第二,行政权过于集中会助长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滥用权力;第三,有的行政职能由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更为合适;第四,某些国有企业单位和组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行政性质。2、行政委托的理由313、行政委托的法律地位1)受委托组织必须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2)受委托组织应接受委托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3)由于受委托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纠纷或者争议,行政管理相对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受委托组织不能以被告的身分应诉,只能由委托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因而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委托的法律地位32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1、二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3、作出行为的名义不同4、所创设的主体不同5、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不同6、实施的条件和程序不同7、行为后果的归属不同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33第四节公务员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1、理论基础:政治与行政二分论;行政管理的职业主义倾向政治与行政二分论的基本论点是,政府具有两大的功能,即政治的功能和行政的功能。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的作用在于国家对体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进行制定,而行政的作用在于实施公共政策第四节公务员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34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奉行“政治中立”原则“通才型”与“专才型”用人标准实行“两官分途”功绩制原则形成公务员利益集团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35二、公务员法的概念、范围(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过程1987年就有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设想1993年出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0年为《公务员法》的起草做准备2001年成立了《公务员法》的起草小组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二、公务员法的概念、范围36(二)公务员的概念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①依法履行公职②纳入国家行政编制③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以上3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才是公务员(二)公务员的概念37(三)我国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法》第2条、第14条、第16条、第17条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三)我国公务员的范围38三、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一)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1、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是根据个人的学历的高低、资历的深浅、职务的高低和工资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以“人”为中心)2、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将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要求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事”为中心)职位包括三个要素:职务、职责和职权。职位分类是指将适合分类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大小、工作难以程度和所需人员的任职条件,而进行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系列的划分。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39二)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1.专业技术类专业技术类是指机关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2.行政执法类行政执法类是基层行政机关中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

3.综合管理类综合管理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以外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二)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40《公务员法》第16条第二款:“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一共是10个层次。《公务员法》第17条规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一共是8个职务。《公务员法》第16条第二款:“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41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42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43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一)考试录用的范围和条件1.公务员录用的范围《公务员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范围只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和办事员这几个职务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442.报考公务员的条件

积极条件:《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2.报考公务员的条件45消极条件。《公务员法》第24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消极条件。46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一夜情”,还因此被垫江县纪委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取消了当年录用为县检察院公务员资格.之后他吸取教训,努力工作,先后担任了班主任、学科组长和校办公室主任,还被评为乡党委“优秀共产党员”、镇“优秀教师”。

2007年,重庆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报考了渝中区某街道办事处文秘岗位,取得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渝中区人事局政审时发现刘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一夜情”,还因此被垫江县纪委处以“党内警告处分”。人事局据此决定不予录用。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47刘非鼓足勇气将渝中区人事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行政行为。6月13日,法院一审驳回了刘非的诉讼请求。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11条:具有良好的品行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渝中区法院认为:公务员需要良好的公众形象,如果录用表明官方认可“一夜情”刘非鼓足勇气将渝中区人事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行政行为。6月48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一)《公务员》第12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49(二)《公务员法》第13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这是公务员履行职责最基本的权利,只有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公务员才能够履行好职务。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作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二)《公务员法》第13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506.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诉和控告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7.申请辞职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果公务员不愿意继续在国家机关工作,可以申请辞职,这实际上就赋予了公务员一定的选择职业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6.提出申诉和控告51六、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和2007年1月4日人事部颁布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是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根据。(一)公务员考核的内容1.德,是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2.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3.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4.绩,是指工作实绩。5.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六、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和2007年1月4日人事部颁布52(二)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和标准《公务员法》第36条对公务员定期考核等次划分及其标准作了规定。《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考核等次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二)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和标准53(三)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及其法律效力《公务员法》第37条规定,把定期考核结果确定为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使考核作用的发挥有了法律保障。(三)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及其法律效力54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55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56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七)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六)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57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58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吸食、注射毒品或者组织、支持、参与卖淫、嫖娼、色情淫乱活动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有拒不承担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行为,有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行为,或有严重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将被给予警告、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有包养情人的行为,将被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59据统计,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位,平均每年3位,而这些巨贪的“落马”都大多与色、赌、洗钱三大基本方式有关,九成包养情妇,与地产商“权钱交易”以及“权色交易”最为突出。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先后与107个女人有染;而江苏省建设厅原厅长徐其耀竟玩弄了146个女性,可谓无耻到了极致.福建周宁县原县委书记林龙飞与22名女性长期保持不正当两性关系,且每两年为情妇举办一次“群芳宴”,设置“年度佳丽奖”.安徽省宣城市原市委副书记杨枫便运用进修时学来的MBA管理知识管理7个情妇。据统计,自十六大以来,中央累计查处严重腐败的省部级以上官员160七、公务员回避制度公务员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担任职务、执行公务和任职地区等方面作出限制性规定,减少因亲属关系等人为因素对工作的干扰,保证公务员公正廉洁地执行公务的法律制度。七、公务员回避制度公务员回避,是指通过对公务员担任职务、执61(一)公务员回避的类型公务员回避的情形有三种:任职回避、地域回避和公务回避。本法第68条、第69条、第70条分别对上述三种情形作出了规定。1.任职回避(1)任职回避的范围①夫妻关系。②直系血亲关系。③三代以内旁系血亲④近姻亲关系。(一)公务员回避的类型62(2)任职回避的内容①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双方直接隶属于同一领导人员的职务。②不得在同一机关担任有直接上下级领导关系的职务。③不得在其中一方担任领导职务的机关从事监察、审计、人事、财务工作。(3)任职回避的变通规定(2)任职回避的内容632.地域回避公务员担任乡级机关、县级机关及其有关部门主要领导职务的,应当实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主要领导职务,是指担任县(市)委书记、县(市)长职务以及县纪检机关、组织部门、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门等主要领导职务,一般不得在本人成长的地方任职。地域回避主要规范对象为原籍任职。2.地域回避643.公务回避是指为防止与某一公务有利害关系的公务员直接或间接参与处理该公务,或者施加影响,而对其执行公务活动所作的限制(1)公务回避的内容①涉及本人利害关系②涉及法定亲属关系人员的利害关系③其他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2)公务回避的类型公务回避可以分为三类:执行内部公务的回避、行政执法的回避以及司法裁判过程中的回避。3.公务回避65(二)公务员回避的方式和程序公务员回避的方式有三类:自行回避、申请回避和决定回避。

(二)公务员回避的方式和程序66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长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章某某平时不但不对其子加以管教,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在当地造成极坏影响。为此,死者家属为讨回公道,拿起法律武器,最终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章某某被撤职查办,其子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章某某为什么被撤掉公安局长职务?这一事件有何启迪?试用公务员回避制度予以说明。(2)列出需要任职回避的几种亲属关系?(3)公务员本人能否申请回避?其他人是否有权申请公务员回避?一天,某县发生了原公安局长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67(1)章某某的儿子与章某某是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是属于公务员回避的范围之内,在章某某的儿子因打架而致人死亡的事件后,身为直接主管社会治安的部门领导,没有主动提出回避申请,反而在事发后直接参与处理,严重违反公务回避制度。(2)公务员之间有夫妻关系、直系血亲关系、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以及近姻亲关系。(3)公务员本人及其他利害关系人都可以申请公务员回避。(1)章某某的儿子与章某某是属于直系血亲关系,是属于公务员回68八、行政公务行为:(一)公务员的法律地位公务员的三重身份:1.依法代表国家并以行政主体的名义实施行政行为时,它是国家公务员;2.从事民事活动时,它是自然人;3.在一种行政法律关系中处于被管理地位时,它是行政相对人。八、行政公务行为:69(二)国家公职关系是指国家公务员因担任国家公职、执行国家公务而与国家(直接相对主体为行政机关)发生的法律关系。

国家公职关系属于内部行政法律关系,但外部行政关系与国家公职关系密不可分。国家公职关系的双方主体分别是国家公务员和国家。但由于国家属抽象的法律主体,因此从形式上,国家公职关系是国家公务员与其所任职的国家行政机关之间的关系。在某种意义上,国家公职关系也可视为一种特殊的劳动关系。(二)国家公职关系70国家A行政主体BC公务员相对人D国家71A国家授权关系(行政主体)B国家公职关系(内部行政委托关系)C行政法律关系D(表面上的)行政法律关系A国家授权关系(行政主体)72案例:某公安局民警李某开车执行公务,在开车返回单位途中,路过其小孩正在读书的学校,临时决定先接小孩回家,然后再回单位,就在其接小孩回家的路上,李某违章驾驶,撞伤一老太太,该老太太打算去法院提起损害赔偿诉讼,但她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还是以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呢?为此她前来一家律师事务所请教,律师在讨论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主张应当以民警李某所属的公安机关为被告提起行政赔偿诉讼,理由是:一、李某是民警,属于国家公务员;二、李某发生撞车时,使用的车是公务车,而不是私家车;三、虽然接送自己的小孩不属于公务,但它发生在整个公务的时间段之内(即回到单位之前,而不是之后)。案例:某公安局民警李某开车执行公务,在开车返回单位途中,路过73另一种意见主张,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理由是:接送小孩是私人行为,而不是公务行为,因而与所属的公安机关没有关系。国家公务员从事不同行为,参与不同法律关系,便可以不同的法律身份出现:当他代表行政主体实施职务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公务员;当他代表自己从事民事行为时,他的法律身份是自然人;当他在行政管理关系中处于被管理一方时,他的法律身份又是行政相对人。本案中我们同意第二种主张,但他的理由阐述得不够充分,因为李某是否属于一个公务员不能作为一个抽象问题来讨论,只能置于具体的情景中作具体分析,只能问某个民警在某种情景中从事某种行为是否属于公务员。另一种意见主张,应当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理由是74本案民警李某驾公务车外出执行公务,这是事实,但他到学校接送小孩显然不属公务,认定行为是否属于公务,不是看时间,也不是看使用的工具,而是看该行为的实际属性,即该行为的目的和功能。所以,李某违章撞人时,虽然用的是公务车,虽然时间仍在公务最终封闭之间(即尚未回到单位),但接送小孩的实际目的和功能决定了他此时从事私务,而不是公务,因此本案发生时李某的法律身份应当是自然人而不是公务员,故老太太只能以李某个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赔偿诉讼。本案民警李某驾公务车外出执行公务,这是事实,但他到学校接送小75(三)几类特殊的执行职务行为1.不作为。多数国家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不作为也可构成行政侵权行为。不作为包括故意或过失延迟、拖延、懈怠、拒绝作出决定或不决定,系指行政机关根据其职权应当履行而不履行的情况。不作为能否构成侵权行为应视法律规定的自由裁量范围而定,如属于羁束行为的,当监狱管理人员在犯人服刑届满时仍不释放的,应属违法的羁束行为,可以构成侵权。如法律未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否作为,而由行政机关自由裁量,那么即使不作为亦不能视为是侵权行为。当然,滥用自由裁量权也可以构成侵权。

(三)几类特殊的执行职务行为762.事实行为。行政机关履行公务中的事实行为应否赔偿,各国规定不一,有的国家明确规定事实行为侵权,应当赔,如奥地利、瑞士等国。我国依照宪法和民法通则规定,事实行为应当属于侵权行为,但行政诉讼法将侵权行为仅限于具体行政行为,未明确事实行为可否赔偿。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诸如警察执行职务中的打骂、侮辱等行为均属事实行为,理应构成行政侵权行为,国家应当负责赔偿。3.内部行政行为。个别国家明确规定内部行为致害,不构成行政侵权行为,因为它并不与管理相对人发生联系,不为公众创制权利,国家对此不负责。如捷克斯洛伐克。虽然内部行为属执行职务的行为,但它不涉及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国家不负赔偿责任是可行的。

2.事实行为。行政机关履行公务中的事实行为应否赔偿,各国规定77(四)划分职务侵权行为与非执行职务侵权行为的标准

某行为是否为职务行为,理论界主张的标准很多。一是以时间、地点、目的行为方式为标准:二是以时间、职责权限、名义、实质意义为标准;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看:(四)划分职务侵权行为与非执行职务侵权行为的标准

某行为是否781.执行职务的时间和地点。公务员行为的时间、地点在决定行为性质及职务范围方面很重要,但不是必要或充分条件。如上班时间在工作地点因个人私怨致人伤害的行为非属执行职务。相反,佩枪警官在住所搬弄手枪不幸击毙死同室同伴,(法国最高行政法院1973年10月26日判决),其行为虽发生于执行职务时间以外,但产生的过失的机会与工具和公务有联系,行政机关应负有责任。

2.实施行为时的名义。公务员实施某行为时,如以行政机关名义出现(例如公务人员着装,佩带标志,出示证件,宣布代表的机关)则视作职务行为,如以个人名义出现,视为个人行为。应当表明身份而未表明致他人损害的,应视作人个行为。

3.与行使职权有内在联系。构成执行职务的行为还应当是与职权相关联的行为,这种联系必须是内在的实质的联系。

1.执行职务的时间和地点。公务员行为的时间、地点在决定行为性794.职务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有些情况下,公务员所为的行为并非公务行为,而是借公务之便为自己谋利益的行为,此时造成的损害,国家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如警方在一次住宅搜查中顺便抄走首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检查饭店时吃喝行为,均应视为个人行为。因为这类行为的方式是顺带为之的,只是执行职务为他提供了侵权机会,与公共权力没有内在联系,也非执行职务必然导致的结果,所以不属于执行公务。对于职务提供机会的行为,如系行为人为个人目的所为,不宜视为行政侵权行为,而应视为个人行为。

4.职务提供便利条件的行为。有些情况下,公务员所为的行为并非80第五节行政相对人一、概念:行政相对人指行政管理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即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的个人、组织。“行政相对人”是一个法学概念,制定法中不用,而是用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第五节行政相对人一、概念:81某市物价管理局因办公用房紧张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扩建办公大楼。领取了城市建设规划许可证。后因资金缺乏便引进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共同建造。双方商定:物价局出地,房产商出钱,建房后,产权证登记物价局名下,但一半建筑归房产商使用50年,期满后归还该建筑。事后,双方履行了合同。此事被土地管理局查处,土地局认定物价局和房地产商是非法买卖土地,并依据《土地法》第73条,分别对物价局和房地产商作出了行政处罚。均不服,提起了行政诉讼。物价局的理由是:与房产商的合同是一个内部合作关系,实际上是部分建筑的租赁关系,不属非法买卖;再则,物价局是一个国家行政机关,行政机关不应对行政机关作出行政处罚,否则违背了《行政处罚法》的精神。房产商的理由是:当时物价局声称一切官方手续由它办理,我公司不知这种合作方式违法。问:本案中有几个行政相对人?某市物价管理局因办公用房紧张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扩建办公大楼。82二、分类:1.个人相对人与组织相对人(1)分类标准:自身的存在形式(2)意义:权利义务、行为方式不同。二、分类:832.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1)标准:直接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直接影响,如行政许可、行政给付的申请人;间接相对人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的间接对象,其权益受到行政行为的间接影响。(2)意义: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的权益受到行政行为侵害后,法律规定的救济途径、方式可能会有所区别。2.直接相对人与间接相对人84事例分析1.借朋友的车,但因违章驾驶而受处罚,车被扣留,车的主人就是间接相对人。2.若甲乙签订销售合同,后生产商甲因食品不合格受到质监局的处罚,被责令整改,停止了食品的生产,无法向乙提供合同约定的数量,乙是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间接相对人?3.某商店因销售假冒伪劣奶粉,被工商局责令整改关闭,奶粉供货商是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间接相对人?4.卫生局命令全市药房不准销售某一药品,那么药品生产企业是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间接相对人?5.规划局颁发建房许可证,相邻人是否是行政法意义上的间接相对人?事例分析85具有行政法意义的间接相对人在《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中的规定:第十二条“与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该行为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第十三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一)被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例如,颁发《文化经营许可证》后无法忍受噪音的邻居;颁发《药品零售许可证》后同一街道上的其他药品零售企业(二)与被诉的行政复议决定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或者在复议程序中被追加为第三人的;例如,甲乙双方打架中的被害人(三)要求主管行政机关依法追究加害人法律责任的;因许可排污企业的排污而受害的农民(四)与撤销或者变更具体行政行为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具有行政法意义的间接相对人在《行政诉讼法司法解释》中的规定:863.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1)标准:影响其权益的行政行为的方式。作为行为:例如行政处罚、行政许可不作为行为:2)意义:作为行为的相对人权益受侵犯时,承担责任主体较明确。而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权益受侵犯时,寻求法律救济相对比较困难。3.作为行为的相对人与不作为行为的相对人874.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1)标准:行政行为影响其权益是否产生实际效果为标准。注意:不以行政行为的类型划分,而是以产生的实效划分。(2)意义: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的救济途径不同5.授益相对人与侵益相对人1)标准:行政行为对其权益影响的性质:有利还是不利注意:不能以行政行为的种类区别,只能以实效划分例如:行政许可:两家企业同时申请一个经营权,授予一家许可是授益对于另一家则是侵益。2)意义:对相对人的救济方式不同。例如:对授益行政行为要撤消,则要考虑到相对人的信赖利益保护问题。4.抽象相对人与具体相对人88三、法律地位、权利义务(一)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行政参与权;行政知情权;行政申请权;批评、建议权正当程序权;申诉、控告、检举权;行政诉讼权;行政求偿权;抵制违法行政行为权。三、法律地位、权利义务89(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遵守行政法律秩序;服从行政命令;协助行政的义务维护公益的义务接受行政监督的义务提供真实信息的义务遵守法定程序的义务(二)行政相对人的义务90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P43)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第三节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第四节公务员第五节行政相对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91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一)行政主体的概念:拥有国家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并能独立承担由此产生的相应法律责任的组织。行政职权的享有者行政活动的实施者行政责任的承担者第一节行政法律关系主体概述

一、行政主体92(二)行政主体的特征:行政主体是一种组织,而不是个人;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行政主体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的组织;行政主体是能够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93(三)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1、行政职责保障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和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和促进文化进步;健全和发展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三)职责、职权与管理手段942、行政职权(p.45--49)(1)行政职权的内容:行政立法权行政决策权行政决定权行政命令权行政执行权行政制裁权行政强制执行权行政委托、监督权行政司法权等2、行政职权(p.45--49)95(2)特征国家强制性不可处分性单方性优益性(2)特征96(3)行政优益性概念: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依法享有的行政优先权和行政受益权.(3)行政优益性97行政优先权含义:国家为保障行政主体有效行使行政职权而赋予其职务上的优先条件。内容:先行处置权、获得社会协助权、效力先定权。行政优先权98行政受益权(P51)行政主体享受国家所提供的各种物质保障条件。行政受益权(P51)993、行政管理手段p.1281)制定规范和发布命令、禁令2)编制和执行规划、计划3)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4)征收税费、财政资助和征收、征用财产5)调查统计和发布经济、社会信息6)处理和裁决争议、纠纷7)采取行政强制措施8)实施行政制裁9)缔结行政合同10)提供行政指导3、行政管理手段p.128100(四)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1、行政主体与行政法主体(P53)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3、行政主体与公务员(行政人)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101(五)确定行政主体的法律意义1、依法行政的需要;2、确定行政行为效力的需要;3、确定行政复议被申请人和行政诉讼被告的需要;4、保证行政管理活动连续性和统一性的需要。(五)确定行政主体的法律意义102二、行政相对人行政相对人是行政法律关系中的一方当事人。(P57)二、行政相对人103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一、国家行政机关概述(一)概念p.58(二)特征:1、行使国家行政职权、管理国家行政事务2、在组织体系上实行领导—从属制3、在决策体制上一般实行首长负责制4、行政职能通常是主动的、经常的和不间断的5、最经常、最直接、最广泛地与个人、组织打交道。第二节国家行政机关104国家行政机关结构图国务院省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设区的)市政府自治州政府(县级)市政府县政府自治县政府乡政府镇政府民族乡政府特别行政区政府国家行政机关结构图国务院省政府自治区政府直辖市政府(设区105二、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p.63中央行政机关:由国务院及其工作部门组成,包括27个部委行署17个直属机构如国资委4个办事机构如国务院侨办18个直属事业单位如银监会22个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如信访局、海洋局.

二、我国行政机关的体系p.63106地方行政机关:一般地方行政机关(省、市、县、乡),民族自治地方行政机关(区、州、县),特别行政区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地方行政机关:107根据2008年3月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改革后,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根据2008年3月11日披露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国务院将新108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109

第三节行政授权(被授权组织)田永案田永系北京科技大学应用科学院物理化学系94级学生,1996年在参加电磁学课程补考过程中,被监考教师认为有作弊嫌疑。北京科技大学根据学校有关规定,认定田永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决定对田永按退学处理,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没有直接向田永宣布处分决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永办理退学手续。田永继续在该校以在校大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学习及学校组织的活动。1996年9月,北京科技大学还为田永补办了学生证。其后,北京科技大学每学年均收取田永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永进行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津贴,还安排田永参加了大学生毕业实习设计,并由论文指导教师领取了学校发放的毕业设计结业费。田永在该校学习的4年中,成绩全部合格,通过了毕业实习、设计及论文答辩,获得优秀毕业论文及毕业总成绩全班第九名。1998年6月,北京科技大学的有关部门以原告田永不具有学籍为由,拒绝为其颁发毕业证,未向教育行政部门呈报毕业派遣资格表,没有将田永列入授予学士学位资格名单内交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第三节行政授权(被授权110一审法院认为,本案涉及被告行使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北京科技大学关于考试作弊的规定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12条、第29条的规定相抵触,应属无效;被告所作的退学处分决定在程序上缺乏正当性;被告为并未实际注销田永的学籍,而为其补办学生证等行为,证明退学处分的决定未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判决(1)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原告田永颁发大学本科毕业证书;(2)被告北京科技大学在本判决生效之日起60日内召集本校的学位评定委员会对原告田永的学士学位资格进行审核;(3)被告北京科技大学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30日内履行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上报原告田永毕业派遣的有关手续的职责等。一审法院认为,本案涉及被告行使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111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理由中包括"我校依法制定的校规、校纪及依据该校规、校纪对所属学生作出处理,属于办学自主权范畴,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干预"。一审宣判后,北京科技大学提出上诉,理由中包括"我校依法制定的112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审判程序合法;“学校依照国家的授权,有权制定校规、校纪,并有权对在校学生进行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但是制定的校规、校纪和据此进行的教学管理和违纪处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必须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北京科技大学对田永按退学处理,有违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是无效的”,因此,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正确113一、行政授权(法律、法规授权组织)p.72(一)概念指法律、法规将某项或某方面行政职权授予除行政机关以外的组织,被授权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管理活动和行使行政职权,并由自己对外承担行政活动的法律责任

一、行政授权(法律、法规授权组织)p.72114(二)行政授权存在的必要性(1)行政机关的规模和人数受到限制,不能无限扩大,能够有效管理的行政事务是有限度的;(2)某些专业性、技术性强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某些专业性的其它组织办理,能够提高效率和节省费用;(3)将某些次要的临时性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其它组织办理,有利于减轻行政机关的负担;(4)将某些敏感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给其它组织办理,有利于调节政府与人民之间的关系,减少政府与人民之间的矛盾;(5)行政事务社会化已是当今世界行政管理的一种潮流,将日益增多的行政事务授权或委托出一部分给其它组织办理,也符合这一潮流。(二)行政授权存在的必要性115(三)行政授权的特征(1)行政授权必须有法律、法规、规章的明确授权规定作为该方面或该项职权的来源;(2)行政授权必须符合法定的方式;(3)被授权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自主地行使行政职权;(4)行政授权的法律后果是使被授权组织取得所授予行政职权的主体资格,成为某方面或某项行政职权的法定行政主体,如果被授权组织在授权行为之前已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就只是职权范围的扩大或职权内容的增多;(5)行政授权导致行政职权和行政职责的同时转移,被授权的组织在接受职权的同时,也必须接受行政职责。(三)行政授权的特征116(四)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和范围1、条件:相应组织应与所授行使的行政职能无利害关系。相应组织应具备了解和掌握与所行使的行政职能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知识的工作人员。相应组织应具备与所授的行政职能行使所需要的基本设备和条件等。(四)被授权组织的条件和范围1172、范围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组织工、青、妇等社会团体事业与企业组织行政机关内设机构和派出机构2、范围118二、行政委托:1、行政委托的概念p.72行政委托的特征

a、行政委托的职权来源是行政主体的委托行为;b、行政委托事项的法律依据不像行政授权那样严格;c、委托者与委托对象之间是一种专项代理关系;d、行政委托不发生职权职责、法律后果及行政主体资格的转移;e、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二、行政委托:119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1)行政委托主体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是行政主体,否则不能称为行政委托。(2)行政委托权力是有限制的,委托者必须在行政主体职权范围内进行委托,越权委托无效,而且受委托者不得将自己接受委托的职权和事项再自行委托给其它组织或个人。(3)行政委托对象是有限制的,只有具备一定的条件,方可接受行政委托.(4)行政委托的事项是限制的行政委托是有限制条件的1202、行政委托的理由第一,随着民主的发展,国家职能将不断向社会转移;第二,行政权过于集中会助长官僚主义、贪污腐败和滥用权力;第三,有的行政职能由其他社会组织行使更为合适;第四,某些国有企业单位和组织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公行政性质。2、行政委托的理由1213、行政委托的法律地位1)受委托组织必须在委托的职权范围内,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2)受委托组织应接受委托行政机关的监督和指导.3)由于受委托组织的具体行政行为引起纠纷或者争议,行政管理相对方向人民法院起诉时,受委托组织不能以被告的身分应诉,只能由委托行政机关作为被告出庭应诉,因而受委托组织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3、行政委托的法律地位122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

1、二者产生的基础不同2、行政权力的运行不同3、作出行为的名义不同4、所创设的主体不同5、行政诉讼中的地位不同6、实施的条件和程序不同7、行为后果的归属不同三、行政委托与行政授权的区别123第四节公务员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理论基础和特点1、理论基础:政治与行政二分论;行政管理的职业主义倾向政治与行政二分论的基本论点是,政府具有两大的功能,即政治的功能和行政的功能。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而行政则是国家意志的执行:政治的作用在于国家对体现公共利益的公共政策进行制定,而行政的作用在于实施公共政策第四节公务员一、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124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贯彻公开、平等、竞争原则奉行“政治中立”原则“通才型”与“专才型”用人标准实行“两官分途”功绩制原则形成公务员利益集团2、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特点125二、公务员法的概念、范围(一)《公务员法》的立法过程1987年就有了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的设想1993年出台《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2000年为《公务员法》的起草做准备2001年成立了《公务员法》的起草小组2005年4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并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生效实施。二、公务员法的概念、范围126(二)公务员的概念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①依法履行公职②纳入国家行政编制③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以上3个条件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才是公务员(二)公务员的概念127(三)我国公务员的范围《公务员法》第2条、第14条、第16条、第17条中国共产党机关的工作人员人大机关的工作人员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协机关的工作人员审判机关的工作人员检察机关的工作人员民主党派机关的工作人员(三)我国公务员的范围128三、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一)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1、品位分类是以人为对象的分类制度,是根据个人的学历的高低、资历的深浅、职务的高低和工资的多少为标准进行分类的制度(以“人”为中心)2、职位分类,是以职位为对象的分类制度,将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轻重、难易程度和所需资格条件要求分为不同的类别和等级。(以“事”为中心)职位包括三个要素:职务、职责和职权。职位分类是指将适合分类的职位,按照工作性质、责任大小、工作难以程度和所需人员的任职条件,而进行的职位类别和等级系列的划分。第二章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课件129二)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1.专业技术类专业技术类是指机关中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共管理提供专门的技术支持与保障的职位。2.行政执法类行政执法类是基层行政机关中履行行政监管、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

3.综合管理类综合管理职位是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以外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二)我国实行公务员职位分类制度130《公务员法》第16条第二款:“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国家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一共是10个层次。《公务员法》第17条规定:“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一共是8个职务。《公务员法》第16条第二款:“领导职务层次分为:国家级正职、131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一)国家级正职:一级;

(二)国家级副职:四级至二级;

(三)省部级正职:八级至四级;

(四)省部级副职:十级至六级;

(五)厅局级正职:十三级至八级;

(六)厅局级副职:十五级至十级;

(七)县处级正职:十八级至十二级;

(八)县处级副职:二十级至十四级;

(九)乡科级正职: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十)乡科级副职:二十四级至十七级。公务员领导职务层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132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

(一)巡视员:十三级至八级;

(二)副巡视员:十五级至十级;

(三)调研员:十八级至十二级;

(四)副调研员:二十级至十四级;

(五)主任科员:二十二级至十六级;

(六)副主任科员:二十四级至十七级;

(七)科员:二十六级至十八级;

(八)办事员:二十七级至十九级。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非领导职务与级别的对应关系是:133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一)考试录用的范围和条件1.公务员录用的范围《公务员法》第21条第一款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的范围只限于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具体包括: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和办事员这几个职务四、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1342.报考公务员的条件

积极条件:《公务员法》第11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二)年满十八周岁;(三)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四)具有良好的品行;(五)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六)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和工作能力;(七)法律规定的其他条件2.报考公务员的条件135消极条件。《公务员法》第24条:“下列人员不得录用为公务员:(一)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二)曾被开除公职的;(三)有法律规定不得录用为公务员的其他情形的。”消极条件。136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一夜情”,还因此被垫江县纪委处以“党内警告处分”。并被取消了当年录用为县检察院公务员资格.之后他吸取教训,努力工作,先后担任了班主任、学科组长和校办公室主任,还被评为乡党委“优秀共产党员”、镇“优秀教师”。

2007年,重庆市面向社会公开招录公务员,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报考了渝中区某街道办事处文秘岗位,取得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渝中区人事局政审时发现刘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一夜情”,还因此被垫江县纪委处以“党内警告处分”。人事局据此决定不予录用。31岁的重庆垫江县小学教师刘非曾于2004年与一位女同事发生137刘非鼓足勇气将渝中区人事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行政行为。6月13日,法院一审驳回了刘非的诉讼请求。法律依据是公务员法第11条:具有良好的品行是公务员应具备的条件之一。渝中区法院认为:公务员需要良好的公众形象,如果录用表明官方认可“一夜情”刘非鼓足勇气将渝中区人事局告上法庭,要求撤销其行政行为。6月138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一)《公务员》第12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1.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2.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认真履行职责,努力提高工作效率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4.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5.忠于职守,勤勉尽责,服从和执行上级依法做出的决定和命令6.保守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7.遵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模范遵守社会公德8.清正廉洁,公道正派9.法律规定的其他义务五、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139(二)《公务员法》第13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1.获得履行职责应当具有的工作条件这是公务员履行职责最基本的权利,只有具备一定的工作条件,公务员才能够履行好职务。2.非因法定事由、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处分3.获得工作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4.参加培训5.对机关工作和领导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二)《公务员法》第13条规定,公务员享有下列权利:1406.提出申诉和控告申诉和控告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务员的一项基本权利。7.申请辞职由于主观或客观方面的原因,如果公务员不愿意继续在国家机关工作,可以申请辞职,这实际上就赋予了公务员一定的选择职业的权利。8.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6.提出申诉和控告141六、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和2007年1月4日人事部颁布的《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是目前我国公务员考核的法律根据。(一)公务员考核的内容1.德,是指公务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及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表现。2.能,是指履行职责的业务素质和能力。3.勤,是指责任心、工作态度、工作作风等方面的表现。4.绩,是指工作实绩。5.廉,是指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六、公务员考核制度《公务员法》和2007年1月4日人事部颁布142(二)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和标准《公务员法》第36条对公务员定期考核等次划分及其标准作了规定。《公务员法》将公务员考核等次划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二)公务员考核的等次和标准143(三)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及其法律效力《公务员法》第37条规定,把定期考核结果确定为调整公务员的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使考核作用的发挥有了法律保障。(三)公务员考核结果的使用及其法律效力144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迹的公务员或者公务员集体,给予奖励。奖励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奖励分为:嘉奖、记三等功、记二等功、记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奖励:对工作表现突出,有显著成绩和贡献,或者有其他突出事145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为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公务员在受处分期间不得晋升职务和级别,其中受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处分的期间为:警告,六个月;记过,十二个月;记大过,十八个月;降级、撤职,二十四个月。

处分期最长不得超过48个月。受撤职处分的,按照规定降低级别解除处分后,晋升工资档次、级别和职务不再受原处分的影响。但是,解除降级、撤职处分的,不视为恢复原级别、原职务。

公务员因违法违纪应当承担纪律责任的,依照本法给予处分;违纪行146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散布有损国家声誉的言论,组织或者参加旨在反对国家的集会、游行、示威等活动;

(二)组织或者参加非法组织,组织或者参加罢工;

(三)玩忽职守,贻误工作;

(四)拒绝执行上级依法作出的决定和命令;

(五)压制批评,打击报复;

(六)弄虚作假,误导、欺骗领导和公众;

(七)贪污、行贿、受贿,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或者他人谋取私利;

(八)违反财经纪律,浪费国家资财;

(九)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十)泄露国家秘密或者工作秘密;

(十一)在对外交往中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

(十二)参与或者支持色情、吸毒、赌博、迷信等活动;

(十三)违反职业道德、社会公德;

(十四)从事或者参与营利性活动,在企业或者其他营利性组织中兼任职务;

(十五)旷工或者因公外出、请假期满无正当理由逾期不归;

(十六)违反纪律的其他行为。第五十三条

公务员必须遵守纪律,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147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的,给予警告或记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在工作时间赌博的,给予记过、记大过或者降级处分;屡教不改的,给予撤职或者开除处分。公务员利用赌博索贿、受贿或者行贿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行政机关公务员参与赌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