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_第1页
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_第2页
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_第3页
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_第4页
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私营报业总述第二节新记《大公报》第三节《良友》及二、三十年代的画报与影刊第四节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第五节史量才与《申报》第六节成舍我与戈公振

第十章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私营报业总述第十章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1共产党领的革命报业民间报业:人文报刊商业报刊国民党的所谓“党国”报业三分天下共产党领的民间报业:国民党的所谓三分天下2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1)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党报业。2)以《政治周报》为标志的国民党报业。3)以史量才的《申报》为典型的民营报业。这三种类型的报业,基本上构成此后三十年中国新闻事业的总体格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1)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3

民间报业的社会背景

民间报业的基本情况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的社会背景民间报业的基本情况民间报业4

私营报业,相对于国营报业、政党报刊、公众团体办的报刊而言,是指产权归私人所有的那一类报业。从形式上看,有私人独资所办,也有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合办。实际上,在旧中国,私营报业的产权背景极为复杂(不少政党团体和军阀势力向民营报纸投资,给予津贴,或挂着私营的名义出资独办)。(《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私营报业,相对于国营报业、政党报刊、公众团体办5民间报业的发展文人报刊商人报刊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的发展文人报刊商人报刊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6思考?

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之下,及其对新闻报业的严密控制之中,为什么当时的新闻出版仍颇有生气且有所发展?思考?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之下,7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为私营新闻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1927年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以后,不少地区结束了旧军阀割据的局面,暂时取得了没有战争侵扰的相对稳定的条件,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以民族资本产业最集中、力量最雄厚的上海为例,这个时期各种产业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1927至1931年,年产棉纱、棉布分别增长35%和77%,新办橡胶工厂增加5倍。新开的银行达23家,信托公司10家。市场十分活跃。(<上海史>)上海的这种情况在天津、青岛以及江浙沿海地区也有明显的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营新闻事业在资金调度、广告收入、设备更新以及物质添置储备等方面,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为私营新闻事业提供8

国民党执政的最初几年,内部极不统一,没能在全国各地很快地建立自己的新闻宣传网络和新闻检查机构,颁布的新闻法规也不严密,对全国的新闻统制不可能一下子很有效。旧军阀的控制刚刚失去,国民党的统制又未有效,这对私营新闻事业的自由发展也提供了有利时机。国民党执政的最初几年,内部极不统一,没能在全国9

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于l929年制定了《出版条例原则》和《宣传品审查条例》,允许私人办报,政府不干预民营报馆的事务和营业。1930年正式颁行《出版法》,拼命维护一党专政,规定一切文章“意图破坏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者”、“意图破坏公共秩序者”和“妨碍善良风俗者”,均不得登载,违反者“处发行人、编辑人、著作人及印刷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罚金。”鲁迅说:“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于l929年制定了《出版条10

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抗日救亡的形势推动了私营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一些民营报刊实行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时人,特别是知识青年办报热情很高。

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抗日救亡的形势推动了私营新11民间报业商人报业文人报业大报:《申报》小报:《立报》《晶报》画报:《良友》成舍我国闻通讯社左倾:《文汇报》中立:《新民报》右倾:《大公报》《观察》周刊与中间路线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商人报业文人报业大报:《申报》小报:《立报》《晶12《新民报》的创办人是一对报人夫妇陈铭德和邓季惺,于1929年创刊,张友鸾任总编辑《新民报》鼎盛时期,有所谓“三张一赵”。“三张”是张慧剑、张恨水和张友鸾,“一赵”是赵超构。《新民报》历史《新民报》的创办人是一对报人夫妇陈铭德和邓季惺,于1929年13基调陈铭德、邓季惺的办报方针颇能体现文人报刊的特点,即所谓“中间偏左,遇礁即避”、“不左倾、不右袒”。换言之,就是想走一条“中间路线”,同时又多少带些“左倾”。因此,1948年,《新民报》与《文汇报》一起被封,这对夫妇也被诬为匪谍,不得不潜往解放区。1953年,《新民报》与上海版的《新民报》、《亦报》合并,组成现在的《新民晚报》,陈铭德任社长,《新民报》的老人赵超构任总编辑。民间报业基调因此,1948年,《新民报》与《文汇报》一起被封,14徐铸成与《文汇报》

1926年,徐铸成借一张他人的文凭考入清华,但不久被清华除名。后转到河北大学,又转到北师大,并开始半工半读。徐铸成(1907—1991)民间报业徐铸成与《文汇报》1926年,徐铸成借一张他人的文凭151927年,还是大学生的徐铸成,经人介绍进入国闻通讯社。因为国闻通讯社隶属于《大公报》,他也由此进入《大公报》,并成为一大骨干。不料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他和萧乾竟被胡政之解雇。“我骤尝失业之苦,一家六口素无积蓄,赖三个月遣散费艰难度日”(《徐铸成回忆录》)与《大公报》的瓜葛民间报业1927年,还是大学生的徐铸成,经人介绍进入国闻通讯16被解雇后,他参与创办《文汇报》,但因敌伪的压力而停刊。不过这令胡政之重新认识到了他的才能,于是他被请到香港主持港版《大公报》,还恰好赶上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1942年,香港沦陷,徐铸成又转任《大公报》桂林版总编辑,而王芸生时任重庆版总编辑。想来一山难容二虎,所以抗战胜利后,徐铸成终别《大公报》,重办《文汇报》晚年徐铸成民间报业被解雇后,他参与创办《文汇报》,但因敌伪的压力而停17

陈布雷先生,他也是我国新闻界的前辈,又是张季鸾先生多年的至交。在20年代初,他以“畏垒”的笔名,为上海《商报》写社论;季鸾先生则在《中华新报》主笔政,署名“一苇”,都风靡中外,有“一时瑜亮”之称。布雷先生一再谬奖,谓故友季鸾曾郑重谈及,我与芸生为其得意之传人。布雷先生并力劝我加入国民党,他自己愿破例当介绍人。我婉谢其意,并说参加一政治组织,等于女人决定选择对象,此为终身大事。我对政治素不感兴趣,愿抱独身主义:布雷先生莞尔一笑,不以为忤。陈布雷先生,他也是我国新闻界的前辈,又是张季鸾18文汇报——抗战时期1938年,《文汇报》创刊于孤岛上海,由爱国人士严宝礼主事。因该报宣传抗日,总编辑徐铸成曾两次收到敌伪“礼物”:血手、毒平果特色:上海唯一每天发表社论的报纸,“使广大读者有空谷足音之感”(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创办约一年半后,迫于压力停刊。民间报业文汇报——抗战时期1938年,《文汇报》创刊于孤岛上19文汇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运动风起云涌,《文汇报》站在人民一边,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进行揭露和批判。总定性——《文汇报》是一张是中间偏左的民间报民间报业文汇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20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他是一位典型的自由知识分子,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来赴英国留学,师从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拉斯基。回国后,他力倡英国式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于1946年创办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观察》周刊。储安平民间报业储安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他是一位典型的21《储安平与〈观察〉》谢泳著,中国社会出版社——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书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叙述储安平的生平。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叙述《观察》的主要活动,新中国前的两次论争,其自由主义的传承和其撰稿人的命运。作者的立场无疑是自由主义的。与别的一些议论不同,本书作者深切地同情于自由主义在当时中国的悲剧,指出这是时代的悲剧。可参考戴晴著《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拓展阅读《储安平与〈观察〉》——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书分五章。第一章简要22

一句话,就是书生论政。他很向往于伦敦的《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言论能影响政府的决策,但他毕竟是个书生,没有看到中国的现实,怎么会允许有一家《泰晤士报》呢?——冯英子先生·《追寻储安平》一句话,就是书生论政。他很向往于伦敦的《泰晤士报23

内战决不会永久打下去,现状迟早要改变。比破坏更重要更艰苦的事业还在后面,以周先生这种作风对付未来的局面,中国是付不起代价的。左派也罢,右派也罢,死抱住正统也罢,死抱住主义与教条也罢,不容忍决不会带来和平,天下苍生也不见得会沾光。一个民族到了思想统一,异端邪说诛尽灭绝的时候,即是它的文化枯萎以死的时候。——傅雷《所谓反美亲苏》(《观察》)内战决不会永久打下去,现状迟早要改变。比破坏更24

“储安平的希望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国,依然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他过分早熟的自由与民主的观念,给他带来了终身的不幸。储安平早年由文学而报界,又由报界成为独立报人,终身的理想是想通过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受英国人思想影响过深,甚至忘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在知识分子中,储安平的言论行为获得极大成功,但当他试图以此种思想影响政界及更多的人时,便显得一筹莫展了。”“在中国现代史上,《观察》差不多可以说是最后的同人刊物,在《观察》之后,似乎再没有这样允许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由创办刊物、自由议论国家生活的事了。同人刊物在中国的消失是一件至今还牵动知识分子的大事。”——谢泳·《储安平与(观察)》“储安平的希望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国,依然是知识分25

七十天的梦是过去了,在这七十天中,卖大饼的因为买不到面粉而自杀了,小公务员因为买不到米而自尽了,一个主妇因为米油俱绝而投河自尽了,一个女儿的母亲因为购肉而被枪杀了,还有不知多少悲惨的故事报纸上没有传出来。我相信这些人都是死难瞑目,阴魂不散的……惨啊,惨啊!冤啊,冤啊!一个只要稍微有点良心的政治家,对此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吗?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折足!烂污!——储安平·《一场烂污》(《观察》)七十天的梦是过去了,在这七十天中,卖大饼的因为26

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它的理想,推行它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地位,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无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储安平·《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27

上图依次为重庆大公报馆、大公报创刊号及香港回归专版。上图依次为重庆大公报馆、大公报创刊号及香港回归专版。28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29《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王芝琛、刘自立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书生琴剑怅飘零本书最大的特点,乃在于选登了大量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社评。英敛之的《大公报序》,张季鸾的《蒋介石之人生观》,王芸生的《看重庆,念中原》等等名文,皆有收录。斯报既殁,诸贤已逝,做此集乃出于追寻思想,保存史料之目的。至于其评论本身的可商榷处,自当见仁见智。拓展阅读《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书生琴剑怅飘零本书最大的特点,30《大公报》的发展脉络1、英敛之主持时期(1902~1916)2、王郅隆及其遗族主持时期(1916~1925)3、新记公司主持时期(1926~1949)4、l966年9月10日在大陆出版的《大公报》停刊。《大公报》的发展脉络1、英敛之主持时期(1902~1916)31忘己之为大

无私之为公英敛之

忘己之为大英敛之32《大公报》天津报馆《大公报》天津报馆33《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

胡政之

吴鼎昌

张季鸾

《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胡政之34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35

《大公报》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第一不党。“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第二不卖。“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以言论做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第三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第四不盲。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祥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子事实,是谓盲争。

《大公报》的“不党、36张季鸾陕西榆林人,曾担任《民立报》编辑,做过孙中山秘书,后来为《中华新报》总编辑,最后任《大公报》主编。与黄远生、刘少少被誉为新闻界的“民初三杰”。以新闻评论著称,是评论方面的高手;尤其让人称赞的是:“三骂”,一骂吴佩孚,二骂汪精卫,三骂蒋介石。民间报业张季鸾民间报业张季鸾陕西榆林人,曾担任《民立报》编辑,做过孙中山秘书,后来37

他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一派懒散的“名士”气,而浑厚、自然,没有一点做作。他对人和蔼、淳厚,谈吐很有风趣,仿佛有一股吸引力,使我感到他是循循善诱的前辈。是年年底,我调津工作,直接受他的指导。他对工作的要求很严,但对同事,从无疾言厉色。也不像胡政之那样终日一脸秋霜。在性格上,他有两个不小的弱点,我认为,第一是喜欢恭维,主要是听恭维他文章写得好的话。……其次,是重感情。——徐铸成·《报海旧闻》他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一派懒散的“名士”气,而38

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最愉快之一日。彼奔走国事以来,常于积极中忽萌退志,前辈常询何日始可安心工作,当时未答,今可圆满答复,即确信自今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即从此始可安心尽革命责任。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蒋介石·《我们的今日》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39

然吾人所万不能缄默者,则蒋谓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命工作。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己以救社会之谓也。命且不惜,何论妇人?……呜呼,常忆蒋氏演说有云:“出兵以来,死伤者不下五万人。”为问蒋氏,此辈所谓武装同志,皆有美满姻缘乎?抑无之乎?其有之耶,何以拆散其姻缘?其无之耶,岂不虚生了一世?累累河边之骨,凄凄梦里之人!兵士殉生,将帅谈爱,人生不平,至此极矣。——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然吾人所万不能缄默者,则蒋谓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40

在旧中国老一辈的新闻界人物中,据我所知,胡政之先生可称是“全才”。邵飘萍、张季鸾等长于采访、写作,而不善于经营管理,史量才工于理财,《新闻报》的汪汉溪严于管理,但都不长于写作。政之先生在《大公报》复刊的初年,经常写社评,写作技巧、水平仅次于季鸾先生。他当了总经理后,还不时亲自出马采访重要政治新闻。对各版新闻,从政治、经济、教育、体育乃至副刊的编辑,指导得都能头头是道。他还能照相,也能翻译电码。在经营管理方面,他每天要审查账目,稽核现金收支,考查发行、印刷情况,还要随时注意白报纸行情。总之,他对新闻工作,可以说是“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报海旧闻》在旧中国老一辈的新闻界人物中,据我所知,胡政之41文人论政

一方面源于古代士大夫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传统,源于读书人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期许。另一方面又直接来自近代王韬、梁启超等报人的新闻实践,像王韬的《循环日报》及梁启超所办的一系列报刊等都是文人论政的典范。民间报业《循环日报》民间报业文人论政一方面源于古代士大夫那种“家事、42知人善任报纸既是资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王芸生《大公报》后期主管徐铸成《文汇报》总编辑费彝民《大公报》名记者萧乾一代名记者、作家、翻译家杨刚解放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彭子刚和徐盈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知人善任报纸既是资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王芸生《大43

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朱启平

一笔在手,44

彭子冈

,笔名子冈,抗战爆发后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者。发表了上百篇新闻通讯。《毛泽东先生到重庆》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写。彭子冈

,笔名子冈,抗战爆发后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45

《大公报》——惟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

194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鉴于《大公报》的出色表现,决定授予《大公报》最佳新闻事业服务荣誉奖章!这不仅对于《大公报》,而且对于整个中国新闻界都是难得的殊荣。

《大公报》——惟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

46

在中国遭遇国内外严重局势之长时期中,大公报对于国内新闻与国际新闻之报道,始终充实而精粹,其勇敢而锋利之社评影响于国内舆论者至巨……大公报自创办以来之奋斗史,已在中国新闻史上放一异彩,迄无可以颉颃者。在中国遭遇国内外严重局势之长时期中,大公报47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

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48上海30年代的那些名媛们上海30年代的那些名媛们49拓展阅读《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

李欧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摩登,你的名字叫上海

此书由上海都市的建筑物和场景,逐渐描绘至这个风华绝代的都市在大时代中的生活——汽车、洋房、雪茄、回力球馆等物质及各色娱乐形式的长驱直入,由这些物质所象征的现代性再引申至现代意识如何存在于上海城的微妙过程;慢慢的它把一个城市所能提供的声、像和商品囤集起来,然后将之转换为艺术、上海遂正式成为联络中国与世界其他文化的斡旋者,形成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拓展阅读《上海摩登——一种新都市文化在中国1930-194550一九三六年十一月,美国的《生活》杂志创刊。他们吹嘘说,“一九三六年以前……从没有过一本大型的、以图片为主的、大众化而又便宜的刊物。”《生活》的出版人若不是坐井观天,便是缺乏调查研究。事实上,早在他们自以为是大型综合性画报的始创者的前十年,即一九二六年,已经有一本这样性质的大型画报出现。这个画报诞生在中国上海。其名为《良友》一九三六年十一月,51《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马国亮著,三联书店——自将磨洗认前朝马国亮,1933年8月接替梁得所主编《良友》,成为继梁得所、赵家璧之后的“良友”三大名编之一。马国亮先生的这部《良友忆旧》虽然是关于《良友》画报的个人回忆,但作为唯一健在的“良友老人”,他以清新的笔触,平实的叙述,娓娓道出他所亲历的《良友》创办始末,披露鲜为人知的众多文坛故实,生动地再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文化风貌,写出了一部独特的“《良友》画报史”,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和研究价值。

拓展阅读《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自将磨洗认前朝马国亮,52一、时尚的女性形象

《良友》封面,从创刊开始,一直是以年轻闺秀或著名女演员、电影明星、女体育家等的肖像作封面的。迁港出版以后的各期中,配合战时需要,都改为以抗日将士或与抗战有关的妇女为封面了。——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

一、时尚的女性形象

《良友》封面,从创刊开始,一53《良友》通过封面女郎、服饰栏目等,把新潮、时髦的服饰、发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走在时尚的前沿,获得追流行、赶时髦的参照。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54伍联德第一期封面是一幅套色照像———一个手捧鲜花、笑靥迎人的少女,这就是日后红极一时的电影明星胡蝶女士。伍联德第一期封面是一幅套色照像55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56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57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58

《良友》画报为树立和宣传新女性形象,在1934年12月特意举办了一次关于标准女性的评选活动。评选结果刊登在当月出版的第99期《标准女性》这一栏目中:“如胡蝶之名闻四海,如哈同夫人之富有巨万,如宋太夫人之福寿全归,有宋美龄之相夫贤德,有何香凝之艺术手腕,有林鹏侠之冒险精神,如胡木兰之侍父尽孝,有丁玲之文学天才,如杨秀琼之入水能游,如郑丽霞之舞艺超群。”《良友》画报为树立和宣传新女性形象,在1934年12月59二、真实的时事报道

“《良友》画报能畅销五大洲,主要原因之一,是它对时事的重视。每月发生的重大新闻,几乎都可以从画报中找到如实报道的照片。”——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二、真实的时事报道

“《良友》画报能畅销五大洲,60

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耗尽了一生。《良友》画报特于1926年11月编印1册《孙中山纪念特刊》,刊登了孙中山创立兴中会、广州起义、发表三民主义、辛亥革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护法运动各个时期主要活动的图片。特刊出版后,海内外读者踊跃购买,销量将近10万册。对于孙中山的“奉安大典”,1929年7月第37期《良友》画报刊登大量图片进行了全面跟踪报道,介绍孙中山灵柩由北平移至南京安葬的全部过程。孙中山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先驱者,为中国的独立、民61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1926年在大多数国人的印象中应该是:军阀混战,国家动荡,民不聊生,国人被称之为“东亚病夫”的年代。但是,《良友》体育图片所展现出的是蓬勃朝气的场面、青春洋溢的笑容、强健的体魄以及拼搏的身姿。即使在今天看来,《良友》画报的这些体育类报道图片和版式设计依然可以用时尚和先锋来形容。

《良友》画报创刊于1926年,1926年在大多数国人62三、立体的都市生活

“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个被称为东方巴黎、纸醉金迷的大都会。漂赌饮吹、声色犬马,一切光怪陆离的东西,应有尽有”。——马国亮:《良友忆旧—一家画报与一个时代》三、立体的都市生活

“三十年代的上海,是一个631935年2月第102期刊登的《二十四小时之生活》的图片,描述了一个典型的中产阶级市民的日常生活程序图景:“早起锻炼洗漱,然后是可口的早餐,浏览晨报上的最新消息,带上礼帽坐出租车上班,简单的午餐,下午继续公务,下班后去公园与朋友散步聊天,回家或在外面的饭店享受丰盛的晚餐,临睡一定要阅读书。”1935年2月第102期刊登的《二十四小时之641941年3月第164期以《都会的人马—人力车夫生活》为题,刊登了一系列聚焦骆驼祥子生活的图片,并做出文字解释:“他们在晓色苍茫中开始一天生活;为了生计终日奔波辛苦;每日在路边小摊草草应付饥肠;不问雨雪风霜,生活的鞭子不停地驱赶着他们奔跑。”1941年3月第164期以《都会的人马—65

《良友》画报1926年2月创刊,一炮打响,创刊号初版3000册,两三天内售空,再版2000册不足应付,又再版2000册,总共7000册,在当年,是个不错的数目了。1945年10月,《良友》停刊,20年间,以八开本刊行,共出172期。《良友》共载彩图400余幅,照片达32000余幅,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迁、世界局势的动荡不安、中国军政学商各界之风云人物、社会风貌、文化艺术、戏剧电影、古迹名胜等等无不详尽记录,可称为百科式大画报。当年就有评论说:“《良友》一册在手,学者专家不觉得浅薄,村夫妇孺也不嫌其高深。”《良友》在世界五大洲都有销路,当年凡是有华侨居住的地方都有《良友》,赢得了“良友遍天下”的美誉。各国大图书馆也竞相收藏《良友》,作为了解中国的窗口。《良友》画报1926年2月创刊,一炮打响,创刊号初版66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67

《中华画报》代表了三十年代都市风采的大画报水平,与著名的《良友》画报处于同一档次,只是由于刊史较短,影响不如《良友》。画报与都市影刊一样,多以时髦女郎装点封面,《中华》画报也不能免俗,但在处理手法,格调品位上远在其他画报之上。《中华》画报,8开大本,七色印刷,健康清新的东方佳人俏立封面,都市摩登的时髦把一二十年代盘踞鸯蝴画刊懒洋洋病歪歪的旧式妇女远远抛在了身后。《中华画报》代表了三十年代都市风采的大画报水平,与著68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69

电通公司于1935年出版了《电通半月画报》,大八开本,这样的版式在16开电影刊物流行的年代,显得尤为醒目,据悉每期发行量高达四万余册,数字惊人。电通影业公司鲜明的政治倾向,为当局所不容,当局称《电通》为“赤色大本营”。《电通半日画报》只存活了半年出了13期,却于一百年的中国电影史上占有极其特殊的位置。

70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1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2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3

中国抗日战争前出版的图片、时事摄影画报。1929年在上海创刊,1937年5月停刊。《时代画报》的主要特征是:把握时代前进脉络,大量采用当代著名摄影家、摄影记者采摄、提供的时事新闻照片,反映全国的风云变幻,展现全国军民团结奋起、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时代画报》曾出“北义勇军专号”刊载义勇军照片;又刊出“热河故事”片,“西北去”片。在1935年12月20日出版的第九卷一期封底,首先刊出“北平全市学生于十二月九日为反对华北自治而请愿”的照片;以后各期又相继刊出有关“一二·九”运动和各地群众抗日救亡的信息。中国抗日战争前出版的图片、时事摄影画报74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5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6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7

《上海漫画》1928年创刊。上海漫画会编辑。上海美术刊行社出版。辟有政治漫画、风俗漫画、漫画肖像、连环漫画、新闻照片、风情照片、名媛照片、人体照片、古今名画等栏目。叶浅予创作的连环漫画《王先生》即在该刊连载。还发表一些珍贵的画坛史料。1930年出版第110期后停刊。《上海漫画》1928年创刊。上海漫画会编辑。上78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79邹韬奋(1895-1944年),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编辑、政论家和出版家。原名邹恩润,笔名韬奋,江西余江人。1926年10月接办《生活》周刊。他一生主办过6刊1报,撰写了几百万字的文章,出版了多部著译。

邹韬奋(1895-1944年),我国新民主主80暗示人生修养,唤起服务精神,力谋社会改造。暗示人生修养,81广告的“五不登”妨碍道德的广告不登,招摇的广告不登,花柳病药的广告不登,滑头医生的广告不登,有国货代用品的外国广告不登。

广告的“五不登”妨碍道德的广告不登,82杜重远

杜重远83

对于做皇帝,因为世袭的关系不得不做,一切的事,虽也奉天皇之名义而行,其实早就做不得主,接见外宾的时候用得着天皇,阅兵的时候用得着天皇,举行什么大典的时候用得着天皇,假如他不是做着天皇,常有许多不相干的事来寻着他,他的生物学上的成就也许比现在还要多些。——《闲话皇帝》对于做皇帝,因为世袭的关系不得不做,一切的事84《大众生活》周刊于1935年11月创办上海,很快成为救亡运动的舆论机关。《大众生活》周刊于1935年11月创办上海,很快85《大众生活》1935年6期“大众起来”北平学生救亡运动中的大声疾呼。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86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87

1936年8月,邹韬奋主持《生活星期刊》。10月份,鲁迅逝世,邹韬奋参加了葬仪,并发表演说。在《生活星期刊》第21号上,韬奋写的《笔谈》中说:“我觉得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最可宝贵的遗产,是他那样始终不懈的积极的斗争的精神。他是一位最早反对封建的努力革命的老将。无论怎样的压迫,都屈服不了他。我以为我们后死的斗争者,应该承袭鲁迅先生的积极的斗争精神,为民族解放的伟大而艰苦的工作,努力前进。”1936年8月,邹韬奋主持《生活星期刊》。88

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小,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努力于民族解放、民主政治和进步文化事业,竭尽愚钝,全力以赴,虽颠沛流离,艰苦危难,甘之如饴。此次在敌后根据地视察研究,目击人民的伟大斗争,使我更看到新中国光明的未来。我正增加百倍的勇气和信心,奋勉自励,为我伟大祖国与伟大人民继续奋斗。……我死后,希望能将遗体先行解剖,或可对医学有所贡献,然后举行火葬,骨灰尽可能带往延安。请中国共产党中央严格审查我一生奋斗历史,如其合格,请追认入党,遗嘱亦望能妥送延安。……(1944年6月2日口述签字)我自愧能力薄弱,贡献微小,二十余年来追随诸先进89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90思考?你们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从邹韬奋报刊活动中得到怎样的启示?思考?你们认为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可以从邹韬奋报刊91

韬奋出版奖

92

韬奋新闻奖

93韬奋出版奖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于1987年设立的,中国版协与中国韬奋基金会联合,由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主持评选,每两年一次,是我国出版界高层次、高荣誉的奖励。韬奋新闻奖韬奋基金会委托中国记协主办的,奖励我国新闻编辑、新闻评论员、新闻性节目制片人、通联、校对等新闻工作者的最高荣誉奖,是经中宣部批准常设的全国性新闻奖,每两年评选一次,1993年至今已评选了五届,共产生获奖者47名。韬奋新苗奖20世纪90年代中期设立,奖励全国大专院校新闻专业的优秀学生。意义在发扬继承邹韬奋精神,做好新闻工作。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94《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全称《申江新报》。《申报》1872年创刊,至1949年停刊,前后办了77年,共出版25600号。初由英商美查等人集资创办。1909年为买办席子佩收买,1912年转让给史量才。《申报》是旧中国历史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份报纸。原95史量才(1880—1934)

史量才(1880—1934)96《申报》业务的改革《申报》采取了引进先进设备,扩大报馆规模,改善报人待遇等措施。

为了适应时代的需要,《申报》增出各种专刊,改革《自由谈》。为了扩大报社收入,史量才注重广告业务的拓展。

《申报》业务的改革97申报馆汉口路309号1915年,史量才出资买下望平街三马路口的地基。1918年新馆竣工落成。新馆屋是一座5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宏丽宽敞,很有气派。在当时上海的报馆中还是第一家。申报新馆舍的造价计花银75万两。1930年再次扩建馆屋。其规模在旧中国的新闻业中首屈一指。申报馆汉口路309号981.《星期增刊》。每逢星期日出版一大张,随报附送。内容为国际时事的系统记载、对外国报章杂志中论著和要闻的翻译等。2.《常识增刊》。每日出刊。内容有常识、经济、卫生、科学、市政、礼俗、杂录等门类。直到1927年2月底才停刊,前后办了7年时间。3.《汽车增刊》。该刊1921年11月27日创刊,每周出一大张,随报附送。当时汽车的使用尚不普遍,还属刚刚兴起。该刊内容为提倡建设公路和利用汽车,以及汽车的工作原理、各种型号汽车的优、缺点,汽车广告等。4.《本埠增刊》。每天出版。内容为上海各种社会活动的预告和记录,包括赛会日期、各种戏目、影片的预告、商店、公司的商品广告等等。5.《商业新闻》。每日发刊。6.《教育消息》专栏。每日出版。内容包括讨论教育问题、刊登教育界的新闻。7.《图画周刊》。每周出版一次,随报附送。该刊印刷精美,由著名新闻学者、新闻记者戈公振编辑。1.《星期增刊》。每逢星期日出版一大张,随报附送。内容为国际99史量才的办报思想

史量才的办报思想,前后有一个明显的变化。1931年以前,史量才的办报思想是传统的史学观与西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新闻观相结合,既强调要继承中国古代史学家的“秉笔直书”的优良传统,又向往实现西方资产阶级的“言论独立”的自由精神。史量才的办报思想史量才的办报100

在此之前,《大公报》对蒋介石和宁国府(国民党南京政府)还是采取讥弹态度,“九一八”后却开始转向了,而史量才则由保守趋向同情进步(应该理解为向“激进”自由主义转变——笔者注),对高压采取不驯服的态度。——徐铸成:《报海旧闻》在此之前,《大公报》对蒋介石和宁国府(国民党南101

《自由谈》具有悠久的历史,创刊于l911年。一直是鸳鸯蝴蝶派文人的重要阵地,刊登过大量的言情小说和游戏文章,在上海市民社会中拥有一批读者黎烈文刚从法国留学归来,有比较强烈的民主思想和进步的文学主张。他接任后立即着手改造《自由谈》,宣布自己的编辑方针是,立足于文艺的进步与近代化,要将《自由谈》办成“一种站在时代前面的副刊,决不敢以‘茶余酒后消遣的报屁股’自限”。以《自由谈》为阵地,集结各种文化力量,形成了爱国民主的文化统一战线。鲁迅、瞿秋白、茅盾、叶圣陶、郁达夫等都是《自由谈》的重要撰稿人。作为一种副刊,《自由谈》改版后的重大特色是突出采用了杂文——新型的报章文体。《自由谈》是杂文发展的里程碑。《自由谈》具有悠久的历史,创刊于l911年。一102

《申报》广告常常占版面7/10左右,而且往往头版就登广告。广告内容包括医药、烟草、汽车、化妆品、日用百货、布匹绸缎、衣帽服饰、细毛皮货、影剧剧目以及各种公私启事告白等,其中,影剧广告和医药广告占大宗。广告的增多,广告成了报纸经济的“命脉”。据统计,到1934年,《申报》的固定资产达200万元,每年的营业额也达200万元,其中广告收入约150万元,占75%;发行收入约50万元,只占25%。《申报》广告常常占版面7/10左右,而且往往头版就登103《申报》1934年9月7日童星黎铿为三友实业童装代言

《申报》1934年4月3日平民广告

《申报》1934年9月7日童星黎铿为三友实业童装代言

《104

《申报》广告以简陋而传神的图像、直接明快的文字塑造了一幅民国日常生活的画卷。《申报》广告以简陋而传神的图像、直接明快的文105

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一面造匪,一面剿匪,匪既不能以剿而绝,或且以剿而势日以张大。……所谓之匪,何莫非我劳苦之同胞,何莫非饥寒交迫求生不得之良民。枪口不以对外而以剿杀因政治经济两重压迫铤而走险之人民……政治黑暗如此,嗤嗤之氓,如沦地狱,是正所谓官逼民变,官逼民反。民安得不变,既民变,复从而围剿之,事之可悲,孰逾于此!——《剿匪与造匪》今日举国之匪,皆黑暗之政治所造成。一面造匪,一面106

史氏之真,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卖浆洒削,华屋以居。以子高材,宜其有余。何烦辱任事,而不与俗同汗。恬智相养,则亦与天为徒。吾闻夫毅饰貌以内热,豹菀中而外枯。智之所不能避者,虽圣哲有所不虞。惟夫白刃交胸,而神气自如,斯古之伟丈夫欤!——章太炎史氏之真,肇自子鱼。子承其流,奋笔不纡。卖浆洒107《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庞荣棣著,上海教育出版社——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书为“二十世纪文化名人与上海”丛书之一。著者积14年之功探寻史量才旧事,先作有剧本,复写成传记。不温不火,中规中矩。除写传主生平大小事外,兼顾时代背景。尤突出史量才与申报的紧密联系,两者几为一体。此书可当人物志读,可当申报史读,可睹民国风俗。语言朴实,感情充沛,导向明确。拓展阅读《史量才:现代报业巨子》——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本书为“二108《申报的兴衰》宋军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逝去的风华相比《史量才》,本书从宏观视角为申报做一编年史。将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民国38年(1949年)共78年的时间划分为十一个时期,记述了每个时期的要点事件。同时兼以一些重要问题的讨论。窃以为本书的特点在“以人写报,以报写人”,将申报历史上的诸位主笔一一写来,是他们使申报人格化,变得具体生动。拓展阅读《申报的兴衰》——逝去的风华相比《史量才》,本书从宏观视角为109

成舍我(l898—1991年)及家人成舍我(l898—1991年)及家110

从事新闻事业时间最长的人。从1913年他为安庆《民岩报》撰稿,到1988年他以91岁的高龄在台北创办《台湾立报》,直到1991年逝世,先后从事新闻工作近77年。参与和创办新闻媒体最多的人。他一生中参与和创办了近20家新闻媒体,包括报纸期刊通讯社和广播电台。其中,由他直接创办的达12家。为了办报受到挫折最多的人。在旧中国,截至1945年,他为了办报就“坐牢不下二十次,报馆封门也不下十余次”。1926年又一次还险些断送在军阀的屠刀之下。旧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的创办人,旧中国时期北京地区发行量最大的日报的创办人。这两份报纸分别是上海的《立报》,发行量达20万份;北京的《世界日报》,发行量是3.5万份。中国历史上培养学生最多的新闻教育机构的创办人。这个新闻教育机构,就是世界新闻专科学校(现在是台湾非常有名的世新大学),累计培养学生接近4万人。从事新闻事业时间最长的人。从1913年111成舍我民间报业成舍我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高涨期。那时,他白天在北京大学国文系读书,晚上到北京《益世报》任编辑,跑新闻,编副刊,写社论。26岁《世界晚报》创刊

27岁《世界日报》创刊30岁《民生报》创刊31岁《立报》创刊

成舍我创办的报纸民间报业成舍我民间报业成舍我在新闻界崭露头角,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112世界日报原件

l924年,成舍我在北京创刊《世界晚报》。1925年创刊《世界日报》。同年出版单张的《世界画报》。

世界日报原件l924年,成舍我在北京创刊《113民间报业《立报》“人要能立,国要能立,立之意大矣哉!不过,我的灵感是得自于闸北火车站的报贩的叫卖声。”——成舍我

法国巴黎报纸四开型的报样,可装订成杂志。将各家通讯社的消息以及国内新闻加以整合分析,由编辑重新编写。小报的报样,大报的内容。

《立报》民间报业《立报》“人要能立,国要能立,立之意大矣哉!不过,我114《立报》萧同兹谢六逸主持的《言林》张恨水、包天笑主持的《花果山》

萨空了主持的《小茶馆》

《立报》萧同兹谢六逸主持的《言林》张恨水、包天笑主持115

戈公振(1890--1935),中国现代著名的新闻记者、杰出的新闻学者和早期新闻教育工作者。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116《中国报学史》

第一章“绪论”: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的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第二章至第五章依次记载了整个封建时代报刊的历史概貌;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创办中外文报刊的最初情况;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的办报活动及双方的论战;袁世凯统治时期报界的黑暗。第六章泛论当时中国新闻业的现状,其中包括出版技术与广告发行以及与报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讯社、报业教育、邮电、报律、报业团体等。

《中国报学史》第一章“绪论”:所谓报学史者117戈公振的新闻思想1、传媒的性质。“报纸者,报告新闻,揭载评论,定期为公众而刊行者也。”报纸具有四大特点:公告性、定期性、时宜性、一般性。2、报纸的核心是新闻。“报纸之原质,反言之,即新闻公布之谓也。”“若统观公告性,定期性,时宜性,一般性之特色,即可知前二者为报纸外观方面之特色,后二者为报纸内容方面之特色,即报纸具体成立之特色,乃从外观的内容的两种特色而成。”3、以民主政治为坐标,比较了中西报纸截然相异的文化品质。“其故,盖西人之官报与民阅,我国的官报乃与官阅也。”“故官报从政治上而言之,固可收行政统一之效,但从文化上言之,可谓毫无影响。”(没有优秀的民本政治作前提,就决不可能产生真正优秀的报纸)戈公振的新闻思想1、传媒的性质。1183、以实证主义眼光来透视中国报学史“所谓报学史者,乃用历史眼光,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之学问也。”4、从中国政治文化演进史角度研究传媒史“本书所讨论之范围,专述中国报学之发达历史及其对于中国文化之关系。”5、真正的舆论,是民主政治环保下的”公共意志”“报纸者,表现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成立舆论者也。”“言论自由,为报界切肤之问题,此问题不解决,则报纸绝无发展之机会。”3、以实证主义眼光来透视中国报学史119第一节私营报业总述第二节新记《大公报》第三节《良友》及二、三十年代的画报与影刊第四节杰出的新闻出版工作者邹韬奋第五节史量才与《申报》第六节成舍我与戈公振

第十章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第一节私营报业总述第十章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120共产党领的革命报业民间报业:人文报刊商业报刊国民党的所谓“党国”报业三分天下共产党领的民间报业:国民党的所谓三分天下121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

1)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党报业。2)以《政治周报》为标志的国民党报业。3)以史量才的《申报》为典型的民营报业。这三种类型的报业,基本上构成此后三十年中国新闻事业的总体格局,直到新中国的成立。报业的三条发展线索1)以《新青年》为代表的共产122

民间报业的社会背景

民间报业的基本情况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的社会背景民间报业的基本情况民间报业123

私营报业,相对于国营报业、政党报刊、公众团体办的报刊而言,是指产权归私人所有的那一类报业。从形式上看,有私人独资所办,也有以股份公司的形式合办。实际上,在旧中国,私营报业的产权背景极为复杂(不少政党团体和军阀势力向民营报纸投资,给予津贴,或挂着私营的名义出资独办)。(《中国新闻事业通史。)私营报业,相对于国营报业、政党报刊、公众团体办124民间报业的发展文人报刊商人报刊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的发展文人报刊商人报刊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125思考?

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之下,及其对新闻报业的严密控制之中,为什么当时的新闻出版仍颇有生气且有所发展?思考?在国民党一党专制统治之下,126

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为私营新闻事业提供了经济基础。1927年国民党新政权建立以后,不少地区结束了旧军阀割据的局面,暂时取得了没有战争侵扰的相对稳定的条件,给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了机会。以民族资本产业最集中、力量最雄厚的上海为例,这个时期各种产业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1927至1931年,年产棉纱、棉布分别增长35%和77%,新办橡胶工厂增加5倍。新开的银行达23家,信托公司10家。市场十分活跃。(<上海史>)上海的这种情况在天津、青岛以及江浙沿海地区也有明显的表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私营新闻事业在资金调度、广告收入、设备更新以及物质添置储备等方面,得到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为私营新闻事业提供127

国民党执政的最初几年,内部极不统一,没能在全国各地很快地建立自己的新闻宣传网络和新闻检查机构,颁布的新闻法规也不严密,对全国的新闻统制不可能一下子很有效。旧军阀的控制刚刚失去,国民党的统制又未有效,这对私营新闻事业的自由发展也提供了有利时机。国民党执政的最初几年,内部极不统一,没能在全国128

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于l929年制定了《出版条例原则》和《宣传品审查条例》,允许私人办报,政府不干预民营报馆的事务和营业。1930年正式颁行《出版法》,拼命维护一党专政,规定一切文章“意图破坏中国国民党及三民主义者”、“意图破坏公共秩序者”和“妨碍善良风俗者”,均不得登载,违反者“处发行人、编辑人、著作人及印刷人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千元以下罚金。”鲁迅说:“文禁如毛,缇骑遍地”。国民党政府建立后,于l929年制定了《出版条129

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抗日救亡的形势推动了私营新闻事业的发展。有一些民营报刊实行轻言论重新闻的编辑方针。时人,特别是知识青年办报热情很高。

政治局势的变化,特别是抗日救亡的形势推动了私营新130民间报业商人报业文人报业大报:《申报》小报:《立报》《晶报》画报:《良友》成舍我国闻通讯社左倾:《文汇报》中立:《新民报》右倾:《大公报》《观察》周刊与中间路线民间报业民间报业民间报业商人报业文人报业大报:《申报》小报:《立报》《晶131《新民报》的创办人是一对报人夫妇陈铭德和邓季惺,于1929年创刊,张友鸾任总编辑《新民报》鼎盛时期,有所谓“三张一赵”。“三张”是张慧剑、张恨水和张友鸾,“一赵”是赵超构。《新民报》历史《新民报》的创办人是一对报人夫妇陈铭德和邓季惺,于1929年132基调陈铭德、邓季惺的办报方针颇能体现文人报刊的特点,即所谓“中间偏左,遇礁即避”、“不左倾、不右袒”。换言之,就是想走一条“中间路线”,同时又多少带些“左倾”。因此,1948年,《新民报》与《文汇报》一起被封,这对夫妇也被诬为匪谍,不得不潜往解放区。1953年,《新民报》与上海版的《新民报》、《亦报》合并,组成现在的《新民晚报》,陈铭德任社长,《新民报》的老人赵超构任总编辑。民间报业基调因此,1948年,《新民报》与《文汇报》一起被封,133徐铸成与《文汇报》

1926年,徐铸成借一张他人的文凭考入清华,但不久被清华除名。后转到河北大学,又转到北师大,并开始半工半读。徐铸成(1907—1991)民间报业徐铸成与《文汇报》1926年,徐铸成借一张他人的文凭1341927年,还是大学生的徐铸成,经人介绍进入国闻通讯社。因为国闻通讯社隶属于《大公报》,他也由此进入《大公报》,并成为一大骨干。不料抗战爆发,上海沦陷,他和萧乾竟被胡政之解雇。“我骤尝失业之苦,一家六口素无积蓄,赖三个月遣散费艰难度日”(《徐铸成回忆录》)与《大公报》的瓜葛民间报业1927年,还是大学生的徐铸成,经人介绍进入国闻通讯135被解雇后,他参与创办《文汇报》,但因敌伪的压力而停刊。不过这令胡政之重新认识到了他的才能,于是他被请到香港主持港版《大公报》,还恰好赶上了轰动一时的“高陶事件”。1942年,香港沦陷,徐铸成又转任《大公报》桂林版总编辑,而王芸生时任重庆版总编辑。想来一山难容二虎,所以抗战胜利后,徐铸成终别《大公报》,重办《文汇报》晚年徐铸成民间报业被解雇后,他参与创办《文汇报》,但因敌伪的压力而停136

陈布雷先生,他也是我国新闻界的前辈,又是张季鸾先生多年的至交。在20年代初,他以“畏垒”的笔名,为上海《商报》写社论;季鸾先生则在《中华新报》主笔政,署名“一苇”,都风靡中外,有“一时瑜亮”之称。布雷先生一再谬奖,谓故友季鸾曾郑重谈及,我与芸生为其得意之传人。布雷先生并力劝我加入国民党,他自己愿破例当介绍人。我婉谢其意,并说参加一政治组织,等于女人决定选择对象,此为终身大事。我对政治素不感兴趣,愿抱独身主义:布雷先生莞尔一笑,不以为忤。陈布雷先生,他也是我国新闻界的前辈,又是张季鸾137文汇报——抗战时期1938年,《文汇报》创刊于孤岛上海,由爱国人士严宝礼主事。因该报宣传抗日,总编辑徐铸成曾两次收到敌伪“礼物”:血手、毒平果特色:上海唯一每天发表社论的报纸,“使广大读者有空谷足音之感”(马光仁《上海新闻史》)创办约一年半后,迫于压力停刊。民间报业文汇报——抗战时期1938年,《文汇报》创刊于孤岛上138文汇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运动风起云涌,《文汇报》站在人民一边,对国民党的倒行逆施进行揭露和批判。总定性——《文汇报》是一张是中间偏左的民间报民间报业文汇报——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民众“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的139

储安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他是一位典型的自由知识分子,毕业于上海光华大学,后来赴英国留学,师从英国自由主义哲学家拉斯基。回国后,他力倡英国式的自由主义传统,并于1946年创办了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观察》周刊。储安平民间报业储安平,江苏宜兴人,生于1909年。他是一位典型的140《储安平与〈观察〉》谢泳著,中国社会出版社——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书分五章。第一章简要叙述储安平的生平。第二、三、四、五章分别叙述《观察》的主要活动,新中国前的两次论争,其自由主义的传承和其撰稿人的命运。作者的立场无疑是自由主义的。与别的一些议论不同,本书作者深切地同情于自由主义在当时中国的悲剧,指出这是时代的悲剧。可参考戴晴著《梁漱溟王实味储安平》。拓展阅读《储安平与〈观察〉》——是真名士自风流此书分五章。第一章简要141

一句话,就是书生论政。他很向往于伦敦的《泰晤士报》那样的报纸,言论能影响政府的决策,但他毕竟是个书生,没有看到中国的现实,怎么会允许有一家《泰晤士报》呢?——冯英子先生·《追寻储安平》一句话,就是书生论政。他很向往于伦敦的《泰晤士报142

内战决不会永久打下去,现状迟早要改变。比破坏更重要更艰苦的事业还在后面,以周先生这种作风对付未来的局面,中国是付不起代价的。左派也罢,右派也罢,死抱住正统也罢,死抱住主义与教条也罢,不容忍决不会带来和平,天下苍生也不见得会沾光。一个民族到了思想统一,异端邪说诛尽灭绝的时候,即是它的文化枯萎以死的时候。——傅雷《所谓反美亲苏》(《观察》)内战决不会永久打下去,现状迟早要改变。比破坏更143

“储安平的希望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国,依然是知识分子的一种理想,他过分早熟的自由与民主的观念,给他带来了终身的不幸。储安平早年由文学而报界,又由报界成为独立报人,终身的理想是想通过言论来影响政府的决策,受英国人思想影响过深,甚至忘了自己所处的现实环境。在知识分子中,储安平的言论行为获得极大成功,但当他试图以此种思想影响政界及更多的人时,便显得一筹莫展了。”“在中国现代史上,《观察》差不多可以说是最后的同人刊物,在《观察》之后,似乎再没有这样允许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自由创办刊物、自由议论国家生活的事了。同人刊物在中国的消失是一件至今还牵动知识分子的大事。”——谢泳·《储安平与(观察)》“储安平的希望在半个世纪后的中国,依然是知识分144

七十天的梦是过去了,在这七十天中,卖大饼的因为买不到面粉而自杀了,小公务员因为买不到米而自尽了,一个主妇因为米油俱绝而投河自尽了,一个女儿的母亲因为购肉而被枪杀了,还有不知多少悲惨的故事报纸上没有传出来。我相信这些人都是死难瞑目,阴魂不散的……惨啊,惨啊!冤啊,冤啊!一个只要稍微有点良心的政治家,对此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吗?七十天是一场小烂污:二十年是一场大烂污!烂污烂污!二十年来折足!烂污!——储安平·《一场烂污》(《观察》)七十天的梦是过去了,在这七十天中,卖大饼的因为145

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护党,但并没忘了自己也还是这个国家的主人。政党取得政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它的理想,推行它的政策。为了保证政策的贯彻,巩固已得的地位,党需要使自己经常保持强大,需要掌握国家机关中的某些枢纽,这一切都是很自然的。但是在全国范围内,无论大小单位,甚至一个科一个组,都要安排一个党员做头儿,事无巨细,都要看党员的颜色行事,都要党员点了头才算数,这样的做法,是不是太过分了一点?——储安平·《向毛主席、周总理提些意见》党领导国家并不等於这个国家即为党所有,大家拥146

上图依次为重庆大公报馆、大公报创刊号及香港回归专版。上图依次为重庆大公报馆、大公报创刊号及香港回归专版。147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148《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王芝琛、刘自立主编,山东画报出版社——书生琴剑怅飘零本书最大的特点,乃在于选登了大量在大公报上发表的社评。英敛之的《大公报序》,张季鸾的《蒋介石之人生观》,王芸生的《看重庆,念中原》等等名文,皆有收录。斯报既殁,诸贤已逝,做此集乃出于追寻思想,保存史料之目的。至于其评论本身的可商榷处,自当见仁见智。拓展阅读《1949年以前的大公报》——书生琴剑怅飘零本书最大的特点,149《大公报》的发展脉络1、英敛之主持时期(1902~1916)2、王郅隆及其遗族主持时期(1916~1925)3、新记公司主持时期(1926~1949)4、l966年9月10日在大陆出版的《大公报》停刊。《大公报》的发展脉络1、英敛之主持时期(1902~1916)150忘己之为大

无私之为公英敛之

忘己之为大英敛之151《大公报》天津报馆《大公报》天津报馆152《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

胡政之

吴鼎昌

张季鸾

《大公报》:“三驾马车”驶通途胡政之153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154

《大公报》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第一不党。“不党云者,特声明本社对于中国各党阀派系,一切无联带关系”“吾人既不党,故原则上等视各党,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第二不卖。“欲言论独立,贵经济自存,故吾人声明不以言论做交易。换言之,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第三不私。本社同人,除愿忠于报纸固有之职务外,并无私图。易言之,对于报纸并无私用,愿向全国开放,使为公众喉舌。”第四不盲。夫随声附和,是谓盲从。一知半解,是谓盲信。感情冲动,不事祥求,是谓盲动。评诋激烈,昧子事实,是谓盲争。

《大公报》的“不党、155张季鸾陕西榆林人,曾担任《民立报》编辑,做过孙中山秘书,后来为《中华新报》总编辑,最后任《大公报》主编。与黄远生、刘少少被誉为新闻界的“民初三杰”。以新闻评论著称,是评论方面的高手;尤其让人称赞的是:“三骂”,一骂吴佩孚,二骂汪精卫,三骂蒋介石。民间报业张季鸾民间报业张季鸾陕西榆林人,曾担任《民立报》编辑,做过孙中山秘书,后来156

他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一派懒散的“名士”气,而浑厚、自然,没有一点做作。他对人和蔼、淳厚,谈吐很有风趣,仿佛有一股吸引力,使我感到他是循循善诱的前辈。是年年底,我调津工作,直接受他的指导。他对工作的要求很严,但对同事,从无疾言厉色。也不像胡政之那样终日一脸秋霜。在性格上,他有两个不小的弱点,我认为,第一是喜欢恭维,主要是听恭维他文章写得好的话。……其次,是重感情。——徐铸成·《报海旧闻》他不拘小节,不修边幅,一派懒散的“名士”气,而157

今日得与最敬爱之美龄结婚,为有生来最光荣、最愉快之一日。彼奔走国事以来,常于积极中忽萌退志,前辈常询何日始可安心工作,当时未答,今可圆满答复,即确信自今结婚后,革命工作必有进步,即从此始可安心尽革命责任。彼深信人生若无美满姻缘,一切皆无意味,故革命当从家庭始。末归结于今日结婚实为建筑彼二人革命事业基础。——蒋介石·《我们的今日》私营报业的艰难发展讲义课件158

然吾人所万不能缄默者,则蒋谓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命工作。夫何谓革命?牺牲一己以救社会之谓也。命且不惜,何论妇人?……呜呼,常忆蒋氏演说有云:“出兵以来,死伤者不下五万人。”为问蒋氏,此辈所谓武装同志,皆有美满姻缘乎?抑无之乎?其有之耶,何以拆散其姻缘?其无之耶,岂不虚生了一世?累累河边之骨,凄凄梦里之人!兵士殉生,将帅谈爱,人生不平,至此极矣。——张季鸾·《蒋介石之人生观》然吾人所万不能缄默者,则蒋谓有美满姻缘始能为革159

在旧中国老一辈的新闻界人物中,据我所知,胡政之先生可称是“全才”。邵飘萍、张季鸾等长于采访、写作,而不善于经营管理,史量才工于理财,《新闻报》的汪汉溪严于管理,但都不长于写作。政之先生在《大公报》复刊的初年,经常写社评,写作技巧、水平仅次于季鸾先生。他当了总经理后,还不时亲自出马采访重要政治新闻。对各版新闻,从政治、经济、教育、体育乃至副刊的编辑,指导得都能头头是道。他还能照相,也能翻译电码。在经营管理方面,他每天要审查账目,稽核现金收支,考查发行、印刷情况,还要随时注意白报纸行情。总之,他对新闻工作,可以说是“文、武、昆、乱不挡”的“多面手”。——《报海旧闻》在旧中国老一辈的新闻界人物中,据我所知,胡政之160文人论政

一方面源于古代士大夫那种“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精神传统,源于读书人那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道德期许。另一方面又直接来自近代王韬、梁启超等报人的新闻实践,像王韬的《循环日报》及梁启超所办的一系列报刊等都是文人论政的典范。民间报业《循环日报》民间报业文人论政一方面源于古代士大夫那种“家事、161知人善任报纸既是资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王芸生《大公报》后期主管徐铸成《文汇报》总编辑费彝民《大公报》名记者萧乾一代名记者、作家、翻译家杨刚解放后《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彭子刚和徐盈民间报业民间报业知人善任报纸既是资本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王芸生《大162

一笔在手,胸中要有亿万人民。-----朱启平

一笔在手,163

彭子冈

,笔名子冈,抗战爆发后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者。发表了上百篇新闻通讯。《毛泽东先生到重庆》是一篇具有历史意义的特写。彭子冈

,笔名子冈,抗战爆发后进入《大公报》任外勤记164

《大公报》——惟一获得国际荣誉的报纸

1941年,美国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鉴于《大公报》的出色表现,决定授予《大公报》最佳新闻事业服务荣誉奖章!这不仅对于《大公报》,而且对于整个中国新闻界都是难得的殊荣。

《大公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