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注册规划师培训法律法规课件_第1页
9月14日注册规划师培训法律法规课件_第2页
9月14日注册规划师培训法律法规课件_第3页
9月14日注册规划师培训法律法规课件_第4页
9月14日注册规划师培训法律法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王学锋2011年9月14日

1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王学锋1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三、配套法规和规章四、技术标准与规范五、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2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主要内容2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3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3(一)基本知识行政法概念

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居各个子法之首。分类以规范性质分类-实体法、程序法4(一)基本知识行政法4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7、有权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8、国际条约与协定9、其他行政法渊源5行政法的渊源5

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

1、“假定(假设)”--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2、“处理”--权利和义务3、“制裁”--法律责任和强制措施6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6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机关、受委托的组织及其公务人员●行政权限合法--时间、空间、职能、手段、方法、程度●行政行为合法--依据、范围、手段、方法●行政程序合法--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积极行政(服务)-法不禁止,即可作为消极行政(命令、处罚、强制)-无法律法规不可为7行政合法性原则7行政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目的和动机合理●内容和范围合理●行为和方式合理●手段和措施合理行政应急性(应变性)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相抵触的措施。●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但并不排斥任何法律控制。8行政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8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一方和行政相对人一方的关系●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行政决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行政相对人●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行政参与、协助、保护、受益、监督、赔偿和补偿、隐私保密的权利。9行政法律关系9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可以包括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灭失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10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行使公共权力,对外部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条件

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结果行政行为的特征

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无偿性行政行为的内容权益(权能、权力和利益)的赋予与剥夺义务的设定和免除、变更法律地位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的确认行政行为的生效原则

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

11行政行为11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抽象与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法规规章、管理文件、编制规划具体行政行为-对特定的行为对象、具体决定与措施

内部与外部行政行为羁束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与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单方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合同12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12要式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羁束式、法定形式或程序非要式-自由裁量性,应当严格控制作为与不作为行为

不作为行为-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表达的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立法-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确认、奖励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依法行政的范围和核心

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监督

13要式与非要式行政行为1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告知制度告知行政行为的时间、地点、过程、依据、以及相对人具有申辩、出示证据、要求听证、律师辩护等权利听证制度

1996年《行政处罚法》首先规定,许可法、规划法回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时效制度救济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监督检查14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4(二)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概念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主体-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应于权力机关立法)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从属性立法法律效力(重要)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政府规章高于较大城市政府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对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的,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15(二)行政立法15(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特征

依申请、管理型、外部行为、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行政许可的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16(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16行政许可的分类普通许可准许相对人从事有附加条件的活动;一般没有数量限制,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特许相对人一般应当支付一定费用;可转让、继承;一般有数量限制;一般有自由裁量权认可

资质、资格等认定核准

是否符合特定技术标准、规范的判断登记17行政许可的分类17行政许可的设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资格、资质、登记类的许可除外。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18行政许可的设定18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19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19有关听证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听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20有关听证的规定20行政许可的撤销可以撤销的情形(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2)超越法定职权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5)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依照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依照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21行政许可的撤销21(四)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内;方式:书面、口头;申请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管辖作出行政行为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受理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不受理的前提:不符合条件、超出期限、法院受理诉讼原则上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被申请人、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可以停止;申请人申请停止、复议机关认可的可以停止22(四)行政复议22(四)行政复议复议决定的种类

维持具体行政行为;决定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撤销、变更被申请人行政行为或认定违法;责令重新许可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相同行政行为期限60日内,可以延长30日效力复议决定经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履行、限期履行23(四)行政复议23(五)行政处罚原则处罚法定;公开、公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救济;行政处罚不代替其他法律责任。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适用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一事不二罚款;行政处罚折抵刑罚;追究时效。程序一般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或者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受领生效)。告知和听取陈述、申辩的规定。24(五)行政处罚24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25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25立法过程城市规划条例(国务院1984年1月5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1990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颁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26立法过程26城乡规划法规体系1、法律(全国人大、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行政法规(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待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3、地方性法规(省和有立法权城市的人大)省城乡规划条例、实施办法等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27城乡规划法规体系274、部门规章

建设部部门规章(部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284、部门规章285、地方规章(省长、较大的市市长令)《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发布的规章法规的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295、地方规章(省长、较大的市市长令)29法律《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复议法》1999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国家赔偿法》1995年1月1日《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相关法律法规30法律相关法律法规30法律《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防震减灾法》《森林法》《军事设施保护法》《测绘法》《水法》《人民防空法》《公路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相关法律法规31法律相关法律法规31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章《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32法规32技术标准(重要)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2、城市规划制图标准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镇规划标准5、防洪标准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技术规范1、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重要)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重要)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重要)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33技术标准(重要)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33技术规范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13、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16、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17、村镇公共建筑用地规划规范1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重要)34技术规范34三、配套法规和规章35三、配套法规和规章35城乡规划行政法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分期实施方案。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修改规划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36城乡规划行政法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略)36建设管理名城(镇、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拆除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将审批事项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37建设管理37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政府可以给予补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当进行保护。因公共利益需要,对历史建筑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同级文物部门,报省级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规划部门会同同级文物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38历史建筑38配套规章和制度《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规划编制的程序性要求城市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强制性内容、阶段、成果要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内容、成果要求城市分区规划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强制性内容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39配套规章和制度《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9适用范围——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基本属性——重要公共政策(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关注中低收入人群规划编制组织——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规划编制要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特色、城市安全强制性内容——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单独编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框架40适用范围——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框架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编制程序——先提交编制工作报告总体规划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乡统筹空间管制——市域、中心城区城镇建设标准控制人口规模和节约用地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公共交通优先维护公共利益——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旧区有机更新综合防灾和城市安全地下空间41总体规划——前期研究41统一划定分区公共交通设施管线综合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期限——原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共交通组织人居环境管线综合地下空间利用日照分析(修规)图则(控规)——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分区规划——42统一划定分区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期限——原则上与国民《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组织和报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和成果的内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43《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2、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4、黄线、绿线、紫线、蓝线及控制要求。编制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控详,可以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批准之日起20日内公布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规划动态维护制度44《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4《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原则上每2年一次规划评估结果应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及原审批机关备案评估报告内容

1、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4、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5、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6、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详制定的情况;7、相关建议。45《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45《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略)《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略)《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略)《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开发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设立和选址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审开发区的土地出让、转让规定开发区的规划许可和违法建设查处46《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略)46《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出让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土地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规划条件及附图的内容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规划部门参与土地出让计划制定依据控规出具规划条件及附图规划条件及附图的内容和深度对征收储备土地的选址管理出让用地的规划许可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转让的规划管理47《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47《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48《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划任务-以《城乡规划法》为准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规划原则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发展区域、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相关规定规划的指导性内容:对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环境综合整治、河湖水系、绿化、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49《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4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城市紫线--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划定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座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紫线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其他城市的城市紫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规划督察员的职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50《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5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日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各自分工划定要求规划、园林部门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绿化用地界限坐标、绿化率指标。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方案,划定绿地界限。建设管理要求三同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51《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日5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城市蓝线--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划定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水系安全。与同阶段的城市规划深度一致;控制范围界定清晰;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城市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的要求,应当作为规划强制性内容。52《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5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规划部门审查报城市政府审批地下工程建设应办理“一书两证”《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略)《城建监察规定》(略)《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规划师的岗位、签章权、责任《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资质等级与标准业务范围资质申请与审批监督管理53《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5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适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规划编制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灾害应对能力规划内容-评价、预测,目标、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规划编制的三种模式甲类-七度及以上地区(≥0.10)的大城市乙类-中等城市和六度地区的大城市(≥0.05)丙类-其他城市有关建设要求危险地段、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选址和抗震、次生灾害易发工程的选址、疏散通道、场地等的要求54《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54《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规定》适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规划编制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灾害应对能力规划内容-评价、预测,目标、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规划编制的三种模式甲类-七度及以上地区(≥0.10)的大城市乙类-中等城市和六度地区的大城市(≥0.05)丙类-其他城市有关建设要求危险地段、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选址和抗震、次生灾害易发工程的选址、疏散通道、场地等的要求55《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规定》55四、技术标准与规范56四、技术标准与规范56《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分为10大类46个中类73个小类。城市建设用地包括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外的其他九大类用地。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分为Ⅰ-Ⅳ四级(用地指标数为60.1-120.0㎡/人)。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城市,不得大于150㎡/人。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居住用地18.0-28.0㎡/人,工业用地10.0-25.0㎡/人,道路广场用地7.0-15.0㎡/人,绿地≥9.0㎡/人(公共绿地≥7.0㎡/人)规划建设用地结构:居住用地20%-32%、工业用地15%-25%、道路广场用地8%-15%、绿地8%-15%。57《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57《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标准分为四个等级:大于等于150万人的特别重要的城市,大于等于200年;大于50万小于150万人的重要城市,100-200年;大于20万小于50万人的中等城市,50-100年;小于等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20-50年。《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根据场地条件和地基复杂程度将场地分为ⅠⅡⅢ三类。总体规划阶段:对场地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地震区的城市应了解地震地质背景和基本烈度;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大于7度的,应判定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详细规划阶段:对建筑地段的稳定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58《防洪标准》58《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按居住户数或人口规模可分为居住区、小区、组团三级。居住区(10000-15000户,30000-50000人)、小区(2000-4000户,7000-15000人)、组团(300-700户,1000-3000人)。居住区用地:住宅用地、公建用地、道路用地、公共绿地居住区内绿地率:新区不应低于30%,旧区不宜低于25%。公共绿地的总指标,组团不少于0.5㎡/人,小区(含组团)不少于1㎡/人,居住区(含小区与组团)不少于1.5㎡/人;旧区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50%。居住区内的道路分为:居住区道路不宜小于20m;小区路5-8m;组团路3-5m;宅间小路不宜小于2.5m。无电梯住宅不应超过6层。59《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59住宅日照标准

Ⅱ、Ⅲ类气候区以大寒日为日照标准日;大城市不少于2小时日照时数;中小城市不少于3小时日照时数;旧区改建不少于1小时日照时数;

老年人居住建筑不少于冬至日日照2小时;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带8∶00~16∶00;冬至日有效日照时间带9∶00~15∶00;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距室内地坪0.9m高的外墙位置);60住宅日照标准6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规划公共交通路网密度市中心区3-4Km/Km2,城市边缘地区2-2.5Km/Km2。城市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8%-15%,对规划人口200万以上的大城市宜为15%-20%。自行车最远出行距离,大中城市6公里,小城市10公里。城市道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四类。交叉口形式城市公共停车场:每人0.8-1.0平方米;公共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km.6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61《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在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应同时确定道路绿地率。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公共活动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25%;车站、码头、机场的集散广场,集中成片绿地不应小于广场总面积的10%。62《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6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城市工程管线规划的主要内容工程管线竖向位置处理原则:压力管线让重力自流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分支管线让主干管线;小管径管线让大管径管线。不同地区管线埋设深度的要求从道路红线向中心线的管线布置次序宜为:电力、电信、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线、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工程管线交叉敷设自地表向下顺序宜为:电力、热力、燃气、给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综合管线沟、架空敷设的要求63《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63《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坡式、台阶式和混合式。自然坡度小于5%时,平坡式;自然坡度大于8%时,台阶式,台地高度宜为1.5-3.0m。城市中心区用地应选择地质及防洪排涝条件较好且相对平坦、完整的用地,自然坡度宜小于15%;居住用地宜小于30%;工业仓储用地宜小于15%。居住区内的挡土墙与住宅建筑的间距应满足住宅日照和通风的要求;高度大于2m的挡土墙和护坡的上缘与建筑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其下缘与建筑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地面排水坡度不宜小于0.2%。挡土墙的高度宜为1.5-3.0m,超过6.0m时宜退台处理,退台宽度不应小于1.0m;在条件许可时,挡土墙宜以1.5左右高度退台。64《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64《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给水工程规划的主要内容城市用水量:统一供水、自备水源、农业灌溉等其他用水城市水源、地表水厂的选址。《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污水量:由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排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城市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7-0.8。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应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标准。城市污水处理厂的选址:(1)在城市水系的下游并符合供水水源防护要求;(2)在城市夏季最小频率风向的上风侧;(3)与规划居住、公共设施保持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4)靠近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利用地段;(5)有方便的交通、运输和水电条件。6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65《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确定风景区规划范围及其外围保护地带,应依据以下原则:景源特征及其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历史文化与社会的连续性;地域单元的相对独立性;保护、利用、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风景区总人口容量应包括外来游人、服务职工、当地居民三类人口容量。游人容量应由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表示。当规划地区的居住人口密度超过100人/平方公里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66《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66《城市电力规划规范》城市用电负荷可分为第一产业用电、第二产业用电、第三产业用电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等四类。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下列规定:500、330、220、110、66、35、10kV和380/220V。《城市规划制图标准》

泥石流区、滑坡区、地下采空区、地面沉降区、活动地下断裂带、供热门站、防洪闸门、电信线路、高度控制67《城市电力规划规范》67五、相关法律法规68五、相关法律法规68《土地管理法》中国土地管理的基本制度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中建设用地规模不得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规模。在城市规划区内、村庄和集镇规划区内,城市和村庄、集镇建设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改变土地用途的以及临时用地,在报批前,应当先经有关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为公共利益需要使用土地、为实施城市规划进行旧城区改建,需要调整使用土地的,……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或者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69《土地管理法》69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办理:省级政府批准的道路、管线工程和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国务院批准的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土地利用规划确定的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按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分批次由土地利用规划的审批机关批准。在已批准的农用地转用范围内,具体建设项目用地可以由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其他建设项目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由省级政府批准。

征收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三十五公顷的;

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

征收其他土地,由省级政府批准,报国务院备案。

70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办理:70《文物保护法》文物和文物保护单位的概念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应当编制专门的保护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乡规划,应当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文物部门商定对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措施,并纳入规划。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其他建设工程,确需建设的,经上一级文物主管部门同意后,报核定公布文物的政府批准。建设控制地带内的建设工程,工程设计方案应当经相应级别的文物部门同意后,报城乡规划部门批准。迁移或者拆除不可移动文物,应当报省级政府批准;省级文保单位,须先征得国务院文物部门同意;全国重点文保单位不得拆除;迁移须报国务院批准。71《文物保护法》71《房地产管理法》集体所有的土地,经依法征用转为国有土地后,其使用权方可有偿出让。土地使用者或者转让房地产的受让者,改变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约定的土地用途,必须取得出让方和市、县规划主管部门同意。土地使用权划拨适用于国家机关、军事用途、城市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交通、水利等项目用地。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满2年未动工开发,可以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商品房预售应当持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72《房地产管理法》72《建筑法》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取得建设用地的批准手续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环境保护法》(略)《环境影响评价法》-项目环评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程度,分别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写环境影响登记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报有审批权的环保主管部门审批;有行业主管部门的,经行业主管部门预审。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自批准之日起超过五年,方决定该项目开工建设的,其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报原审批部门重新审核

。73《建筑法》73《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工业、农业、畜牧业、林业、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设、旅游、自然资源开发的有关专项规划,应当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向审批机关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按照上款规定执行。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74《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评74《物权法》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

除城镇公共道路外,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除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绿地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建筑区划内,规划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车库应当首先满足业主的需要。其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占用业主共有的道路或者其他场地用于停放汽车的车位,属于业主共有。建造建筑物,不得违反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标准,妨碍相邻建筑物的通风、采光和日照。不动产权利人挖掘土地、建造建筑物、铺设管线以及安装设备等,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给予赔偿。75《物权法》75《风景名胜区条例》国家对风景名胜区实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的原则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编制、审批和修改风景名胜区规划分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风景名胜区应当自设立起2年内编制完成总体规划,规划期一般为20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省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总体规划由省级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直接报国务院建设部审批。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总体规划报省级政府审批,详细规划由省建设主管部门或者直辖市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审批。76《风景名胜区条例》76《风景名胜区条例》风景名胜区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禁止的建设范围禁止违反规划,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培训中心、疗养院以及与保护无关的其他建筑物;已经建设的,应当逐步迁出。其他建设活动,经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审核后,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修建缆车、索道等重大建设工程,项目的选址方案应当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核准。

77《风景名胜区条例》77《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第十二条

编制城市详细规划、镇详细规划,应当按照民用建筑节能的要求,确定建筑的布局、形状和朝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法对民用建筑进行规划审查,应当就设计方案是否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征求同级建设主管部门的意见;建设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征求意见材料之日起10日内提出意见。征求意见时间不计算在规划许可的期限内。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颁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78《民用建筑节能条例》78谢谢各位!7979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王学锋2011年9月14日

80城乡规划法律法规

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王学锋1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三、配套法规和规章四、技术标准与规范五、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内容81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主要内容2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82一、城乡规划行政法学基础3(一)基本知识行政法概念

关于行政权力的授予、行使以及对行政权力进行监督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仅次于宪法的法律地位,居各个子法之首。分类以规范性质分类-实体法、程序法83(一)基本知识行政法4行政法的渊源1、宪法2、法律3、行政法规4、地方性法规5、自治法规6、行政规章-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7、有权法律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8、国际条约与协定9、其他行政法渊源84行政法的渊源5

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

1、“假定(假设)”--适用法律规范的条件2、“处理”--权利和义务3、“制裁”--法律责任和强制措施85法律规范的组成要素6

行政合法性原则●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机关、受委托的组织及其公务人员●行政权限合法--时间、空间、职能、手段、方法、程度●行政行为合法--依据、范围、手段、方法●行政程序合法--方式、步骤、顺序、时限积极行政(服务)-法不禁止,即可作为消极行政(命令、处罚、强制)-无法律法规不可为86行政合法性原则7行政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目的和动机合理●内容和范围合理●行为和方式合理●手段和措施合理行政应急性(应变性)原则●在某些特殊的紧急情况下,出于国家安全、社会秩序或公共利益的需要,行政机关可以采取没有法律依据或与法律依据相抵触的措施。●应急性原则是合法性原则的例外,但并不排斥任何法律控制。87行政合理性原则-只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8行政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行政主体一方和行政相对人一方的关系●行政法主体-行政主体、国家公务员、行政相对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行政主体●依法享有行政权,能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决定,并能独立承担行政决定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行政相对人●不具有或不行使行政权,同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行政主体管理的对象。行政参与、协助、保护、受益、监督、赔偿和补偿、隐私保密的权利。88行政法律关系9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或标的,可以包括财物、行为和精神财富。行政法律关系的内容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不对等。

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与灭失89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10行政行为行政主体基于行政职权,为实现行政管理目标,行使公共权力,对外部做出的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行政行为的条件

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结果行政行为的特征

从属法律性、裁量性、单方意志性、效力先定性、强制性、无偿性行政行为的内容权益(权能、权力和利益)的赋予与剥夺义务的设定和免除、变更法律地位法律事实与法律地位的确认行政行为的生效原则

即时生效、受领生效、告知生效、附条件生效

90行政行为11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

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抽象与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法规规章、管理文件、编制规划具体行政行为-对特定的行为对象、具体决定与措施

内部与外部行政行为羁束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依职权与依申请行政行为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单方与双方(多方)行政行为

行政处罚、行政合同91行政行为合法的条件12要式与非要式行政行为

要式-羁束式、法定形式或程序非要式-自由裁量性,应当严格控制作为与不作为行为

不作为行为-以消极不作为方式表达的行政行为行政立法、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行为

行政立法-制定规章、规范性文件行政执法-行政许可、确认、奖励行政司法-行政裁决、行政复议

依法行政的范围和核心

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司法、行政监督

92要式与非要式行政行为1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告知制度告知行政行为的时间、地点、过程、依据、以及相对人具有申辩、出示证据、要求听证、律师辩护等权利听证制度

1996年《行政处罚法》首先规定,许可法、规划法回避制度信息公开制度职能分离制度时效制度救济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赔偿、行政监督检查93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制度14(二)行政立法行政立法概念国家行政机关依照法定权限与程序制定、修改和废止行政法规、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活动。主体-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对应于权力机关立法)国务院、国务院各部委和直属机构、有关地方人民政府从属性立法法律效力(重要)法律高于行政法规和规章行政法规高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省政府规章高于较大城市政府的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具有同等效力对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不一致的,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94(二)行政立法15(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的特征

依申请、管理型、外部行为、准予相对人从事特定活动行政许可的原则合法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95(三)行政许可行政许可法16行政许可的分类普通许可准许相对人从事有附加条件的活动;一般没有数量限制,一般没有自由裁量权特许相对人一般应当支付一定费用;可转让、继承;一般有数量限制;一般有自由裁量权认可

资质、资格等认定核准

是否符合特定技术标准、规范的判断登记96行政许可的分类17行政许可的设定法律。尚未制定法律的,行政法规、国务院发布决定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行政许可;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确需立即实施行政许可的,省级政府规章可以设定临时性的行政许可。资格、资质、登记类的许可除外。行政法规可以在法律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地方性法规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规章可以在上位法设定的行政许可事项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法规、规章对实施行政许可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条件作出的具体规定,不得增设违反上位法的其他条件。

97行政许可的设定18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行政许可由具有行政许可权的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在法定授权范围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机关在其法定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可以委托其他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委托行政机关对受委托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的行为应当负责监督,并对该行为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受委托行政机关在委托范围内,以委托行政机关名义实施行政许可;不得再委托其他组织或者个人实施行政许可。98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关19有关听证的规定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实施行政许可应当听证的事项,或者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听证的其他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行政许可事项,行政机关应当向社会公告,并举行听证。行政许可直接涉及申请人与他人之间重大利益关系的,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前,应当告知申请人、利害关系人享有要求听证的权利;申请人、利害关系人在被告知听证权利之日起五日内提出听证申请的,行政机关应当在二十日内组织听证。听证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行政机关应当根据听证笔录,作出行政许可决定。

99有关听证的规定20行政许可的撤销可以撤销的情形(1)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2)超越法定职权的;(3)违反法定程序的;(4)对不具备申请资格或者不符合法定条件的申请人准予行政许可的;(5)依法可以撤销的其他情形。依照规定撤销行政许可,被许可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赔偿。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予以撤销。依照规定撤销行政许可,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不予撤销。

100行政许可的撤销21(四)行政复议申请期限:知道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60天内;方式:书面、口头;申请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第三人、委托代理人管辖作出行政行为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上一级主管部门受理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受理;不受理的前提:不符合条件、超出期限、法院受理诉讼原则上复议期间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被申请人、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可以停止;申请人申请停止、复议机关认可的可以停止101(四)行政复议22(四)行政复议复议决定的种类

维持具体行政行为;决定被申请人履行法定职责;撤销、变更被申请人行政行为或认定违法;责令重新许可的,被申请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作出相同行政行为期限60日内,可以延长30日效力复议决定经送达后即发生法律效力;履行、限期履行102(四)行政复议23(五)行政处罚原则处罚法定;公开、公正;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受到行政处罚者的权利救济;行政处罚不代替其他法律责任。种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产;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或执照;行政拘留。适用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一事不二罚款;行政处罚折抵刑罚;追究时效。程序一般程序:调查取证;审查决定;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交付或者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受领生效)。告知和听取陈述、申辩的规定。103(五)行政处罚24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104二、城乡规划法律法规框架25立法过程城市规划条例(国务院1984年1月5日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颁布,1990年4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颁布,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05立法过程26城乡规划法规体系1、法律(全国人大、主席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行政法规(国务院)《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待修订)《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3、地方性法规(省和有立法权城市的人大)省城乡规划条例、实施办法等省会城市、经济特区所在市、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106城乡规划法规体系274、部门规章

建设部部门规章(部令)《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城市规划服务企业管理规定》《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城市蓝线管理办法》《城市黄线管理办法》《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1074、部门规章285、地方规章(省长、较大的市市长令)《江苏省建筑节能管理办法》市政府发布的规章法规的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1085、地方规章(省长、较大的市市长令)29法律《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行政复议法》1999年10月1日《行政诉讼法》1990年10月1日《行政处罚法》1996年10月1日《国家赔偿法》1995年1月1日《行政许可法》2004年7月1日《公务员法》2006年1月1日相关法律法规109法律相关法律法规30法律《物权法》2007年10月1日《防震减灾法》《森林法》《军事设施保护法》《测绘法》《水法》《人民防空法》《公路法》《保守国家秘密法》相关法律法规110法律相关法律法规31法规《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风景名胜区条例》《民用建筑节能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城市绿化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章《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111法规32技术标准(重要)1、城市规划基本术语标准2、城市规划制图标准3、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4、镇规划标准5、防洪标准6、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技术规范1、城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重要)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重要)4、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重要)

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112技术标准(重要)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33技术规范6、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9、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1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12、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13、城镇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14、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16、城市公共设施规划规范17、村镇公共建筑用地规划规范18、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重要)113技术规范34三、配套法规和规章114三、配套法规和规章35城乡规划行政法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保护规划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保护原则、保护内容和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规划分期实施方案。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修改规划的,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修改后的保护规划,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115城乡规划行政法规《村庄和集镇建设规划管理条例》(略)36建设管理名城(镇、村)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应当保持原有的高度、体量、外观形象及色彩等。除必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外,核心保护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核心保护范围内的建设活动,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前,应当征求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的意见。拆除核心保护范围内历史建筑以外的建筑物、构筑物或者其他设施的,应当经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审批机关应当组织专家论证,并将审批事项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告知利害关系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116建设管理37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也未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经城市、县人民政府确定公布的具有一定保护价值的建筑物、构筑物。历史建筑的所有权人负责历史建筑的维护和修缮。政府可以给予补助。所有权人不具备维护和修缮能力的,当地政府应当进行保护。因公共利益需要,对历史建筑必须迁移异地保护或者拆除的,由城乡规划部门会同同级文物部门,报省级规划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批准。对历史建筑进行外部修缮装饰、添加设施以及改变历史建筑的结构或者使用性质的,应当经城市、县规划部门会同同级文物部门批准,并依法办理相关手续。117历史建筑38配套规章和制度《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城市规划编制阶段城市规划编制组织规划编制的原则要求规划编制的程序性要求城市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内容、强制性内容、阶段、成果要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期限、内容、成果要求城市分区规划内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内容、强制性内容修建性详细规划内容118配套规章和制度《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4月1日39适用范围——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基本属性——重要公共政策(调控城市空间资源、指导城乡发展与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节约和集约利用资源、关注中低收入人群规划编制组织——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规划编制要求——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城市特色、城市安全强制性内容——总体规划、近期建设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单独编制《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框架119适用范围——按国家行政建制设立的市《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总框架总体规划——前期研究编制程序——先提交编制工作报告总体规划构成——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城区规划城乡统筹空间管制——市域、中心城区城镇建设标准控制人口规模和节约用地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已建区——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土地使用强度管制区划公共交通优先维护公共利益——中低收入人群住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旧区有机更新综合防灾和城市安全地下空间120总体规划——前期研究41统一划定分区公共交通设施管线综合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期限——原则上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年限一致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公共交通组织人居环境管线综合地下空间利用日照分析(修规)图则(控规)——图件由图纸和图则两部分组成分区规划——121统一划定分区近期建设规划——详细规划——期限——原则上与国民《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组织和报审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和成果的内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强制性内容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的管制要求重要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省域内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122《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内容

1、土地使用性质及其兼容性等用地功能控制要求;2、容积率、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用地指标;3、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公共安全设施的用地规模、范围及具体控制要求;4、黄线、绿线、紫线、蓝线及控制要求。编制大城市、特大城市的控详,可以将建设地区划分为规划控制单元,组织编制单元规划。批准之日起20日内公布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规划动态维护制度123《城市、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审批办法》44《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原则上每2年一次规划评估结果应上报本级人大常委会及原审批机关备案评估报告内容

1、城市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是否与规划一致;2、规划阶段性目标的落实情况;3、各项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4、规划委员会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公众参与制度等决策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情况。5、土地、交通、产业、环保、人口、财政、投资等政策对规划实施的影响;6、各项专业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及控详制定的情况;7、相关建议。124《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办法》45《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略)《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略)《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略)《城市总体规划审查规则》(略)《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开发区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区设立和选址开发区总体规划报审开发区的土地出让、转让规定开发区的规划许可和违法建设查处125《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略)46《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出让规划和计划的制定土地出让、转让的规划管理规划条件及附图的内容建设部《关于加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建规[2002]270号)

规划部门参与土地出让计划制定依据控规出具规划条件及附图规划条件及附图的内容和深度对征收储备土地的选址管理出让用地的规划许可规划设计条件的变更转让的规划管理126《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规划管理办法》47《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127《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4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规划任务-以《城乡规划法》为准以重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建设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内容,明确近期建设的时序、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

规划原则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发展区域、建设用地总量、空间分布和实施时序、相关规定规划的指导性内容:对各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的选址、规模和实施时序的意见;环境综合整治、河湖水系、绿化、广场等的治理和建设意见128《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4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城市紫线--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以及历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划定原则: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物、构筑物和其风貌环境所组成的核心地段,以及为确保该地段的风貌、特色完整性而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应当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控制范围清晰,附有明确的地理座标及相应的界址地形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紫线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划定。其他城市的城市紫线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规划督察员的职责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按照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执行129《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年2月1日5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日城市绿线--城市各类绿地范围的控制线。公共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道路绿地、风景林地。主管部门--规划部门和园林绿化部门各自分工划定要求规划、园林部门合作组织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绿化用地界限坐标、绿化率指标。修建性详细规划明确绿地布局,提出绿化方案,划定绿地界限。建设管理要求三同步: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13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年11月1日5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城市蓝线--城市规划确定的江、河、湖、库、渠和湿地等城市地表水体保护和控制的地域界限。划定原则:统筹考虑城市水系的整体性、协调性、安全性和功能性,改善城市生态和人居环境,保障城市水系安全。与同阶段的城市规划深度一致;控制范围界定清晰;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两个阶段。《城市黄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城市黄线--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限。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三个阶段的要求,应当作为规划强制性内容。131《城市蓝线管理办法》2006年3月1日5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详细规划阶段-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具体规定城市地下空间建设规划-规划部门审查报城市政府审批地下工程建设应办理“一书两证”《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暂行规定》(略)《城建监察规定》(略)《注册规划师执业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注册规划师的岗位、签章权、责任《城市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规定》资质等级与标准业务范围资质申请与审批监督管理132《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5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适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规划编制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灾害应对能力规划内容-评价、预测,目标、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规划编制的三种模式甲类-七度及以上地区(≥0.10)的大城市乙类-中等城市和六度地区的大城市(≥0.05)丙类-其他城市有关建设要求危险地段、重大建设工程和生命线工程的选址和抗震、次生灾害易发工程的选址、疏散通道、场地等的要求133《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54《城市地下管线规划管理规定》适用抗震设防区的城市-地震基本烈度六度及六度以上(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规划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规划并监督实施城市总体规划的专业规划规划编制的目标-三个层次的灾害应对能力规划内容-评价、预测,目标、标准,建设用地评价与要求,抗震防灾措施。规划编制的三种模式甲类-七度及以上地区(≥0.10)的大城市乙类-中等城市和六度地区的大城市(≥0.05)丙类-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