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课课件)古诗三首副本_第1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课课件)古诗三首副本_第2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课课件)古诗三首副本_第3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课课件)古诗三首副本_第4页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上课课件)古诗三首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走近诗人·——苏轼(1037年—1101年)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其文纵横恣肆;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创作背景·——

此诗是苏轼在1084年和朋友游庐山时所作,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苏轼十几次徜徉于庐山的灵山秀水之间,写下了五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最后一首。庐山——·初读感知·——题西林壁[宋]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诗人抓住了庐山的不同姿态来谈感受,赞美了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的景象。朗读时,整体基调是高昂的,“远近高低”要读出起伏感“真”“只”要读重音。——·诗意解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翻译

从正面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挺立的山峰。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的前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作者的观察角度从横到侧,从远到近,从高到低,给读者以空间感,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庐山的美。——·诗意解读·——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

【不识】看不清,认不清。注释【面目】面貌,这里指庐山的景色。【只缘】只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最高层。翻译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讨论·——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感悟提升·——

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