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_第1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_第2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_第3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_第4页
高考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作文素材之时事热评: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目录:1.女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自称“徒步3天2夜踏入”

2.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址引热议!“黑暗旅游”是反思还是作秀?3.博主在切尔诺贝利拍照,是无知吗?4.极目锐评|博主打卡切尔诺贝利惹争议,请记住,这里发生过悲剧!5.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荔枝时评6.博主在切尔诺贝利拍照,并不会带来赞赏的目光正文:女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自称“徒步3天2夜踏入”

2021-10-2511:06穿着便服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关注,该博主称其参加当地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照片中,其穿着便服在几处遗迹前合影。该帖发布后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并认为其不应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也有人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其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在评论区,该博主解释称,自己大部分时间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此前,美剧《切尔诺贝利》热播时,前往当地旅游的人数曾一度飙升。10月21日,一名粉丝达9万的博主在微博发布打卡切尔诺贝利的组图,称自己徒步三天两夜,踏入切尔诺贝利后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照片中,该博主身穿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留影,包括著名的核“石棺”,该行为随后引发热议。评论区,有网友对此举提出质疑,认为其应该穿着防护服,还有网友提醒其不应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对他人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该博主则回复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进去之前,有协议告知如何穿衣,需要带什么。不过,也有部分网友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其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距基辅14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发生爆炸的电站第4号机组完全被毁,后被水泥封死,称为“石棺”。爆炸发生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以4号反应堆为中心,将30公里半径内多数区域划为禁区,撤走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根据乌克兰卫生部的统计,核事故发生之后,有超过239万的人因核事故患病,其中,超过45万人是儿童。但从2011年起,根据乌克兰政府的决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据《中国青年报》2019年报道,乌克兰当地旅行社推出了切尔诺贝利一日游或两日游套餐,只有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团。游客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会身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皮肤不与地面、草木、建筑有任何接触。有些游客会花上10美元,买一个计数器,随时测试辐射值。越接近隔离区的核心,计数器的数值越大。个别地点,数值会激增到几百微希沃特/小时。2019年美剧《切尔诺贝利》热播时,曾吸引不少人前去打卡。路透社2019年6月报道称,该剧2019年5月播出后,乌克兰当地一家旅行社5月以来的预订量增加了40%。当地时间2019年6月7日,乌克兰普里皮亚季,游客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的遗迹前打卡。视频博主郭杰瑞2019年8月发布过参加切尔诺贝利旅行团的视频,他曾穿着便服在“石棺”前拍摄。拍摄时,根据其手中的盖革计数器,测得该地点当时辐射量为1.04微希沃特/小时,土地辐射量为1.1微希沃特/小时(1000微希沃特=1毫希沃特,按一年8760小时计算,1微希沃特/小时=8.76毫希沃特/年)。在辐射量较高的地方,包括网红们打卡的摩天轮处,则都需穿防护服,2019年郭杰瑞拍摄时,摩天轮座舱底部辐射量为125微希沃特/小时。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希沃特。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沃特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希沃特,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希沃特时,则可能致命。博主穿便服打卡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遗址引热议!“黑暗旅游”是反思还是作秀?202110/2620:12来源:大众网作者:俞春红上世纪八十年代,位于乌克兰北部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史上最严重的核泄漏事故。事故发生后,当地政府将事故中心半径30公里范围以内划为禁区,并撤走了当地居民。据乌克兰卫生部的统计,核泄漏事故先后造成超过239万人患病,其中,超45万人是儿童。近日,有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打卡切尔诺贝利事故现场的照片引发关注。核事故遗址变打卡地?网友吵翻该博主发文称,其参加了当地的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从发布的照片可以看出,其身穿便服在几处废弃建筑物前打卡拍照,其中包括著名的核“石棺”,该行为随后引发热议。有网友表示,“如果自己想去切尔诺贝利探险,完全可以自己去,毕竟这是个人行为,谁都无法抵挡。如果把这些信息发到网上,不管初衷如何,可能都会对一些知识欠缺的人带来不良的后果。”有的网友则质疑该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认为其不应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在话题下方,部分持支持观点的网友则表示,博主的分享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切尔诺贝利:“切尔诺贝利早就开放旅游,穿普通服装进去是允许的,按规矩游览一趟吃的辐射相当于一两次洲际飞行,不至于生病”,认为其实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遗址拍照并没有那么严重,既然已经开放成为旅游景点,就已经为人们的安全做出考虑了。本人回应:大部分时间穿着防护服进入核泄漏事故现场参观,到底需不需要穿防护服?针对网友众多质疑,博主回应称,自己大部分时间都穿着防护服,只有在辐射值低的地方才会穿便服拍照。另外,自己身上还带着一个小机器,会绕开辐射高的地方。听到这个解释后,一些网友对博主的行为并不买账,因为博主本人知道在核辐射高的地方得穿防护服,但晒出的图片中却是穿着便服,会给不懂的人造成误解。所以一开始就不该去晒未穿防护服的打卡照,更不该去宣传这种地方。也有网友认为,核泄漏事故遗址是一个遇难者纪念点,即便是去旅游,也应该保持严肃敬畏的姿态,双手合十比凹造型要好。核泄漏事故遗址成官宣景点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北部、距基辅140公里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世界上最严重的核事故,是首例被国际核事件分级表评为第七级事件的特大事故(第二例是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福岛县的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爆炸的电站第4号机组完全被毁,后被水泥封死,称为“石棺”。爆炸发生后,当时的苏联政府以4号反应堆为中心,将30公里半径内多数区域划为禁区,撤走居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35年过去了,切尔诺贝利事故仍被视为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联合国发布的报告显示,这起事故导致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境内约有840万人受到辐射影响。这场悲剧实际的受害者具体有多少难以确定,一连串的姓名掩埋在历史的灰烬中。但从2011年起,根据乌克兰政府的决定,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据《中国青年报》2019年报道,乌克兰当地旅行社推出了切尔诺贝利一日游或两日游套餐,只有成年人可以报名参团。游客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会身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皮肤不与地面、草木、建筑有任何接触。有些游客会花上10美元,买一个计数器,随时测试辐射值。越接近隔离区的核心,计数器的数值越大。个别地点,数值会激增到几百毫希沃特/小时。游客回忆,在巨大的“石棺”面前,他们中的每一位都会被向导反复提醒,再往里靠近,辐射将增强。神剧带来的不是反思,而是作秀?2019年5月,美国HBO出品的美剧《切尔诺贝利》播出后引发强烈反响,切尔诺贝利随后成为了当时的热门网红打卡点,世界各国的许多年轻人专程跑去参观事故遗址现场。据路透社报道称,该剧2019年5月播出后,乌克兰当地一家旅行社5月以来的预订量增加了40%。当时,不少《切尔诺贝利》观众发现许多网红都跑去了灾难现场凑热闹,很多人大概还没看过这部剧便跟着潮流蜂拥而去。为博眼球,一些人在没有穿防护服的情况下在污染区拍照,甚至有人直接穿着比基尼出镜。还有许多年轻男孩进入机房区摆姿势拍照,分享到Instagram上。一个本该是提醒活在现代的世人历史的悲剧苦难,成为了众多网红哗众取宠的打卡地。对此,该剧编剧克雷格·马津感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故事引发旅游热潮是件很好的事,“但如果你去参观,请记住那里发生过一场可怕的悲剧。大家要尊重一切受苦牺牲的逝者。”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切尔诺贝利已成为“黑暗旅游”现象(不少人热衷于访问与死亡和痛苦有关的地点,比如纳粹集中营或者9·11事件纪念馆)之一。除了游客的自身安全问题,“黑暗旅游”从最初就充满矛盾,这种参观是否符合道德规范?在这些地方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答案从不明朗。美国责任旅行研究中心的负责人吕贝卡·斯图尔特表示,“访问与死亡等悲剧有关的地方之前,重要的是扪心自问,你的意图是什么”“你想去那里加深理解并表达敬意,还是打算看热闹、拍照片?”核安全小常识:身边的辐射剂量知多少?中国疾病控制中心介绍称,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对人体会产生伤害,使人致病、致死。剂量越大,危害越大。数据显示,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来自天然辐射的个人年有效剂量全球平均约为2.4毫希沃特。其中,来自宇宙射线的为0.4毫西弗,来自地面γ射线的为0.5毫西弗。人们每年摄入的空气、食物、水中的辐射照射剂量约为0.25毫西弗。戴夜光表每年有0.02毫西弗;乘飞机旅行2000公里约0.01毫西弗;每天抽20支烟,一年有0.5至1毫西弗;一次X光检查0.1毫西弗。当辐射剂量低于100毫希沃特时,医学上观察不到对人体的确定性效应,即明显的组织损伤;当剂量超过4000毫希沃特,在没有医学监护的情况下,有50%的死亡率,而当剂量超过6000毫希沃特时,则可能致命。(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俞春红综合新华社、观察者网、中国青年报等整理)博主在切尔诺贝利拍照,是无知吗?光明日报2021-10-2608:46文|訾晓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关注,该博主称其参加当地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照片中,其穿着便服在几处遗迹前合影。该帖发布后引发热议,有网友质疑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并认为其不应该宣传这种地方,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显然,网友的质疑主要围绕着地点和着装。人们反应强烈,是缘于对1986年发生在切尔诺贝利核电站那起严重核泄漏事故的深刻记忆。普里皮亚季城因此被废弃,发生爆炸的电站第4号机组完全被毁,后被水泥封死,称为“石棺”,因而博主在“石棺”前的照片格外给人视觉冲击。然而,多数网友未及了解的是,自2011年起,乌克兰政府决定将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地区对普通游客开放,当地也推出了不少一日或两日旅行团,2019年搜索飞往切尔诺贝利航班的数量就超过了东欧人最爱的度假胜地马盖鲁夫。游客被要求穿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可见,参观切尔诺贝利的行程本身并不出格。人们之所以习惯性地质疑网红的拍照行为,也因为近年来,不少地点和内容的确让网友感到匪夷所思。那些在马路上、铁轨上、佛堂里、集装箱旁的拍照行为,也确实占用了公共资源、妨害公共安全,或者冒犯了人们的文化常识,与人们的道德观念产生冲突。然而,如果一旦有些网红展示的行为超出了人们常规的认知范围,人们也容易惯性地给网红们打上“无知”的标签,未及想一下他们的行为是否在合理范围内。互联网的本质是让人看到一个更大的,不一样的世界,这是互联网的底色。据统计到202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到了46.48亿人,渗透率超过了50%。这46亿的数字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也意味着它必将呈现出真实世界中个体的多样性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网络中放大的一些新奇特的行为,既缘于网络中的个体想要抓住人们的注意力创造财富;另一方面,在没有触犯道德和法律边界的情况下,其实也是在弥补一种信息不对称,让世界上不同角落的人能够对彼此的认知拓宽一点。然而,互联网的复杂性,也极容易加剧群体极化的行为,动辄批评特异性其实就是这种群体极化的一个体现。有研究发现,网络中的群体极化现象更加突出,大约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学者指出:“持续暴露于极端的立场中,听取这些人的意见,会让人逐渐相信这个立场。各种原来无既定想法的人,因为他们所见不同,最后会各自走向极端。”在看过了太多对网红行为的批评后,人们再看到一些非常规的拍摄就容易在潜意识里自动加入这一立场。当然,如果在发生过悲剧的地方有不尊重遇难者的行为,或者流露出不合时宜的情绪,那需要人们及时纠正。但如果是正常的行为,人们不妨多一份冷静,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否也成为了群体极化的一员,从而抹灭了互联网中冒出的特异性。极目锐评|博主打卡切尔诺贝利惹争议,请记住,这里发生过悲剧!发布时间:2021年10月27日11:10

来源:

\t"/content/2021-10/27/_blank"极目新闻极目新闻评论员吴双建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旅游打卡照片,引发网友争议。该博主称,自己随乌克兰当地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照片中,她身穿便服在几处遗迹前合影。对此,从事全球环保工作的专家称,不应该对该博主的行为有太多社会性批判,对被永久改变生活的居民保持共情。(据10月26日极目新闻​)严格来说,该网红所称的“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并不准确,这里的商业旅游已经很成熟了。根据旅行团安排的线路旅行,如果不是特定区域,穿不穿防护服意义并不大。2019年,《切尔诺贝利》电视剧火爆之后,海外就有不少网红到切尔诺贝利原址拍照打卡,带火了当地的旅游业,受到了当地的欢迎。当时,一些网红为了拍出更好看的照片来吸引大众的眼球,就有人在污染区不穿防护服或者是半脱衣服拍照,甚至还有人在污染区半裸拍照,从而引发批评。也就是说,为了探奇,为了拍照,为了吸引粉丝去打卡没有问题,但是衣着和行为要得体。因为,这里是发生过重大悲剧的地方。有数据显示,在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中,共死亡人数9.3万人,致癌人数达到27万人。这些废弃的家园,是不少人失去生命的地方,入乡要随俗。你在这里半裸拍照是怎么回事?你在这里秀恩爱笑嘻嘻自拍是怎么回事?这是没有修养、没有礼节的行为,引发舆论愤怒理所当然。从这次当事博主发布的其他图片来看,其实也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在其发布自己的打卡照片令人不适。粉色的长裤,束腰的上衣,还拗着造型,秀着身材。这一看就是明显装扮的,这不是徒步的打扮啊。在悲剧发生的地方,如此装扮是否合理,我相信,不少人看了照片之后,直觉已经给了答案。而就在她打卡图片的前方,明显可见一行人,大多都穿深色的衣服。两者一比较,对比不要太强烈。在切尔诺贝利旅游火了之后,《切尔诺贝利》的编剧就特地提醒:如果你们要去参观,请记住那里发生过一场可怕的悲剧,你的言行举止请尊重逝者和仍在遭受后遗症痛苦的人们。这个提醒就非常必要,和极目新闻采访的专家所言的“对被永久改变生活的居民保持共情”,两者的内核是相通的。就是这个理。以什么姿势打卡切尔诺贝利,考问我们面对灾难的态度|荔枝时评2021年10月26日13:55:21

|

来源:荔枝新闻文/杨三喜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了网友关注。有人质疑博主不穿防护服的行为,并认为其可能造成误解、吸引更多人无防护前往;也有人称,博主拍摄的照片增加了网友对切尔诺贝利的了解。2019年,乌克兰政府宣布对外开放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打造“绿色走廊”,作为观光通道。但游客需要签署一份声明,承诺会身着长衣长裤,不触碰隔离区里的任何物品,皮肤不与地面、草木、建筑有任何接触。这表明,隔离区并无时刻身着防护服的硬性规定,事故区域也是相对安全的。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中,就充满了辐射。少量的辐射照射不会危及人类的健康,过量的放射性射线照射才会对人体产生伤害。比如在切尔诺贝利辐射较高的网红打卡点——摩天轮,为个人健康着想,的确有穿防护服的必要。而博主也回应称,大部分时间自己穿着防护服,会找辐射量数值低的地方穿便服拍照。所以,该不该穿防护服,现在已不再是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每个前往参观的成年人对自己生命健康做出的选择。如果真要作死,那也是自作自受。切尔诺贝利事故是人类和平利用核能历史上最严重的事故。这场大悲剧不仅导致31人当场死亡,还有17万人在十年内死亡。三十多年来,超剂量辐射造成的疑难杂症让无数人饱受折磨。伴随相关美剧的热播,景区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游客前往打卡。其中,有一些游客为了吸引眼球,故意拍摄穿着裸露、行为出位的照片。乌克兰将事故区向普通人开放背后固然有多重考量,但对于很多幸存者来说,昔日核禁区成为部分人的“流量密码”,伤心地成为他人的“网红打卡地”,无异于伤口上撒了盐。部分游客轻佻的做法,既是对人类悲剧的消费,也消解了开放事故区后让世人了解悲剧、铭记悲剧的意义。所以,网友争论博主打卡切尔诺贝利,核心的问题其实不是穿没穿、该不该穿防护服,而是在这样一个悲剧发生地,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它考问的是我们对待人类灾难的态度。就像一些网友所言,如果外国人以这种方式到汶川地震遗址、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地方打卡,消费灾难,我们的内心将是何种感受?灾难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可能是有国界的,但在灾难面前,人类的悲欢应是相通的。生命的悲剧、文明的劫难,并不是一个蹭热点、看热闹的机会。铭记灾难、反思灾难,对人类的伤痛心怀悲悯和敬畏,我们才能避免重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