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_第1页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_第2页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_第3页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_第4页
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12/14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金融管理证书考试系列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22/12/13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2022/12/14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金融管理证书考试系列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22/12/13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第二节人工成本一、生产率与效率:生产率是对生产预期产量水平的劳动力效率的度量。衡量劳动力效率的指标公式:1、生产率=预计工时÷实际工时2、生产能力比率=实际工时÷预算工时3、生产量比率=预计工时÷预算工时说明:(3)=(1)×(2)二、员工薪酬:第二节人工成本一、生产率与效率:第二节人工成本(一)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得的工资额。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日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第二节人工成本(一)计时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日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

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

(1)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0.83天计算(即每年365-104双修日-11个法定节假日除以12月)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0.83(2)按每月固定日历日数30天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月实际制度日数其中日标准工资(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1)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0.83天计算(即每年其中日标准工注在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由于节假日也算工资,因而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算工资。事假病假等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扣工资在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注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8月份31天,事假4天,病假2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试计算该工人本月应得工资。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8月份31天,事假4(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日工资率=840÷30=28(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840-4×28-2×28×(1-90%)=840-112-5.6

=722.4(元)(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

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

=28×(15+10)+2×28×90%=700+50.4

=750.4(元)

日薪制(加法)(2)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840÷20.83=40.33(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840-4×40.33-2×40.33×10%

=670.61(元)按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15×40.33+2×40.33×90%

=677.54(元)(2)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标准:(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日工资标准=840÷21=40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840-2×40×(1-90%)-4×40=672按月薪制(减法)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40×(21-4-2)+40×2×90%=672(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日工资标准=840÷21=40计时工资的计算某职工6月份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本月出勤17天,病假3天,事假2天,本月制度休假8天。该职工病假标准工资扣款比例为10%。该职工病、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各种补贴及津贴200元,本月应得综合奖350元。要求计算该职工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某职工6月份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本月出勤1计时工资的计算(1)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30=40(元)月工资=(17+8)*40+3*40*90%+200+350=1658(元)计时工资的计算(1)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2)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工资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30=40(元)月工资=1200-(2*40+3*40*10%)+200+350=1658(元)计时工资的计算(2)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工资算月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3)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20.83=57.61(元)月工资=17*57.61

+3*57.61*90%+200+350=1684.92(元)计时工资的计算(3)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计时工资的计算(4)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算月工资;

日工资=1200÷

20.83=57.61(元)月工资=1200-(3*57.61*10%+2*57.61)+200+350=1617.50(元)计时工资的计算(4)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算月工(二)计件工资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这里的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料废品:非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计算并支付工资。工废品: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不计算支付工资。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第二节人工成本(二)计件工资第二节人工成本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45分钟。8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2元。某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甲产品的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30÷60×2=1(元)乙产品计件单价=45÷60×2=1.5(元)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元)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500×30÷60+400×45÷60)×2=1100(元)方法一: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按生产小组等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基本相同。集体计件工资还需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进行分配,一般应以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的乘积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例: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生产任务,按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算出并取得集体工资50000元。该小组由3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每人的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出勤天数资料如下。

工人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元)出勤天数

分配额(元)黎明

6 20 25

赵豪

5 18 23

张灰

4 16 22

合计

--

--

7050000

试以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计算的工资额为分配标准计算每个工人应得的工资。例: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生产任务,按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计算如下:计算如下:注:

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加班日(时)数×日(时)工资率在我国规定,平时或星期日按200%计算,法定节假日按300%计算注:

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第二节人工成本(三)佣金:通常支付销售人员(四)费用:主要是指职业工作者

的报酬,如建筑设计师、律师(五)额外福利:如个人医疗保险、公司轿车、抵押或贷款工具(六)激励计划:1、个人激励计划2、集体激励计划3、全员激励计划第二节人工成本(三)佣金:通常支付销售人员(四)费用:主第二节人工成本典型激励计划:1、计件工资计划2、高工资率计划3、日工作量法4、利润共享5、业绩相关支付计划(七)闲暇时间(八)劳动力周转劳动力周转=员工更换数量÷该时期平均员工数量第二节人工成本典型激励计划:(七)闲暇时间劳动力周转=员完全成本法所谓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其特点是:(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完全成本法(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法)

所谓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其特点是:

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所谓变动(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产品期间完产品期间变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其理论根据 变动成本计算法就是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收益表内,并用“期间成本”的名称,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除项目。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理论根据是: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以便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它处于准备状态而发生的成本。它们同产品的实际产量没有直接联系,既不会由于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它们实质上是与会计期间相联系所发生的费用,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收益表内,作为本期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除项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其理论根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

(一)就成本划分的标准与类别,以及产品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来看 变动成本计算法是根据成本习性把企业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产品成本的内容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变动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4-3区别的标志成本划分的标准变动成本计算法全部成本计算法按成本性态划分按经济职能划分成本划分的类别变动成本变动生成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推销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生产领域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推销领域成本管理领域成本推销费用管理费用期间成本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4-3区别的标志成本划分的标准变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某公司去年只产销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全年产量2000件期末存货200件期初存货0件本期销售量1800件销售单价100元成本资料变动成本变动生成成本直接材料70000直接人工40000变动制造费用10000变动推销费用10000变动管理费用1000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30000固定推销费用20000固定管理费用9000生产领域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70000/@35直接人工40000/@20变动制造费用10000/@5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70000/@35直接人工40000/@20全部制造费用40000/@2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某公司去年只产销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就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存货计价来看 [例]仍依前例所列数据要求按两种成本计算法分别对期末产成品存货进行计价。

(1)变动成本计算法: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量 =60×200=12000(元)

(2)全部成本计算法: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量 =75×200=15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就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存货计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三)就盈亏计算的公式来看

[例]仍依前例资料,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来计算该公司的税前净利

(1)变动成本计算法①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00×1800)-[(60×1800)+10000+1000]

=61000(元)②税前净利=贡献毛益总额—期间成本额=61000-(30000+20000+9000)=2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三)就盈亏计算的公式来看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2)全部成本计算法①销售毛利总额=销售收人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100×1800)-[0+(75×2000)-(75×200)]

=45000(元)②税前净利=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 =45000-(30000+10000)

=5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2)全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法完法◆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三、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损益表方面的差别

[例]仍按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中所例举的某公司的资料,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编制损益表,见下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三、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损益表方面的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2-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贡献式)摘要金额摘要金额销售收入(100×1800)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75×2000)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75×200)

已销售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总额减:营业费用推销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总额税前净利0150000150000300001000018000013500045000400005000销售收入(100×1800)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60×1800)

变动推销成本变动管理成本15000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总额税前净利108000100001000300002000090001800001190006100059000200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2-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排列的方式不同(二)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三)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不同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排列的方式不同

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减:变动成本减: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管理费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合计

期末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

营业成本合计

减:固定成本

营业毛利

固定性制造费用

减: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贡献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公式为:

显然,不同期间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零。其中,不等于零的差额称为狭义差额。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

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等因素。

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

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完全相同的,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

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出现了差异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

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1)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2)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3)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一般规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1)如果a末=a初,则△P=0,广义差额简算法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

广义差额简算法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例1]

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该产品全年生产3000件,每件直接材料3元,直接人工2元,变动性制造费用3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全年15000元。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有关计算如表所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制造成本的计算

[例1]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例2]

假定例1中该企业当年生产的3000件产品,已销售2800件,期末产成品库存数量为200件,本年初没有在产品存货。则: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期末存货价值=13元/件×200=2600元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期末存货价值=8元/件×200=1600元以上计算表明: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每件期末产成品存货吸收了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存货却没有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例2]假定例1中该企业当年生产的3000件产品[例3]

若例1中产品的销售单价为30元/件,变动性的经营与管理费用为2元/件,固定性经营与管理费用全年发生额为3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全年的税前利润。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税前利润不同,相差1000元。这是因为,期末产成品200件,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按13元计价(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变动成本8元,还包括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因而使得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确定的产品销售成本比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确定的产品销售成本要少1000(200×5)元,因而使所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前者要比后者多1000元。也就是说,这1000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前者是当作资产(存货)列入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而后者则直接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扣减,从而出现了上述差异。当期的生产量大于当期的销售量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3]若例1中产品的销售单价为30元/件,变动性的经营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贡献式)摘要金额摘要金额销售收入(30×2800)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13×3000)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13×200)

已销售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总额减:营业费用推销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总额税前净利039000390008600840003640047600860039000销售收入(30×2800)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8×2800)

变动推销成本变动管理成本2600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总额税前净利224005600150003000840002800056000180003800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

为了全面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再举两种不同情况下连续各期的损益计算。1、连续各期生产量相等而销售量不等的情况下,两种计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例4]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第三年各年的产量都是6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6000件,5000件和70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00元。制造成本:单位变动性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50元/件,基于正常生产能力的年固定性制造费用为60000元。变动性的销售与管理费用为5元/件,全年的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为40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各年税前利润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年产销量相等,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全部税前利润都是170000元,二者相等;第二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利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利润大于变动成本计算法计算的结果,这是因为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第二年的产成品存货1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0元,使第二年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减少了10000元。到第三年,由于第二年年末结转的1000件产成品存货成本10000元增加了本期产品的销售成本,致使产品销售成本增加10000元。可见,一定时期内产销量不等时,两种成本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不相等,但从长期看,这种差异会相互抵消。为了全面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再举两种不同情况下连续各期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按变动成本计算1销售收入@1002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503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54贡献毛益5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6税前利润按完全成本法计算1销售收入@1002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期初存货本期生产的制造成本期末存货小计3毛利4销售与管理费用5税前利润600000300000

3000027000060000400001700006000000360000036000024000070000170000500000250000

2500022500060000400001250005000000360000600003000002000006500013500070000035000035000315000600004000021500070000060000360000042000028000075000205000表4连续各期生产量相等而销售量不等时的税前利润差别计算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按变动成本计算表4连续各期生产量相等2、连续各期销售量相等而生产量不相等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例5]

仍以例4中的资料为基础,假设连续三年的销售量都是6000件,而生产量分别为6000件、7000件和5000件。由于固定性制造费用全年发生额为60000元,所以采用完全成本法计算,每件产品所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第一年为10元/件(60000÷6000),第二年为8.57元/件(60000÷7000)第三年为12元/件(60000÷5000)。则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确定的各年税前利润见表4-5。从表5中可以看出,采用变动成本计算法据以确定的各年税前利润相等,均是170000元。这是因为,采用这种方法,各年的固定成本都作为当年的期间费用从销售收入中扣减,而本例中,各年的销量相等,各年的销售收入相同,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和全年的固定成本也没有变动,因而据以计算的各年税前利润完全一致。而采用完全成本计算法,各年的税前利润不等。这是因为,第二年生产量(7000件)大于销售量(6000件),期末产成品1000件“吸收”了固定性制造费用8570元(l000×8.57),所以使第二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减少了8570元,因而使税前利润增加了8570元;第三年刚好相反,产品的生产量(5000件)小于销售量(6000件),期初产成品成本(即第二年末的产成品存货)中吸收的上年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8570元)转作了本期的销售成本,从而使第三年的产品销售成本增加了8570元,税前利润也就减少8570元。2、连续各期销售量相等而生产量不相等的情况下,两种方法对分期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按变动成本计算1销售收入@1002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503变动性销售与管理费用@54贡献毛益5固定成本:固定性制造费用固定性销售与管理费用6税前利润按完全成本法计算1销售收入@1002销售产品的制造成本:期初存货本期生产的制造成本期末存货小计3毛利4销售与管理费用5税前利润600000300000

30000270000

600004000017000060000003600000

36000024000070000170000600000300000

30000270000

60000400001700006000000410000585703514302485707000017857060000030000030000270000

600004000017000060000058570310000036857023143070000161430表5连续各期销售量相等而生产量不相等时的税前利润差别计算表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按变动成本计算表5连续各期销售量相等而生

综上所述,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可概括如下:(1)当生产量与销售量相等时,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所确定的税前利润相等。(2)当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以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利润大于以变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利润。(3)当生产量小于销售量时,以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前利润小于以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利润。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经理人员业绩评价评价经理人员,通常要考虑其所控制部门的赢利能力。前后期的利润差异以及实际利润与计划利润的差异通常用来作为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指标。而要使该指标有意义,利润就应能够反映出管理人员的努力程度。比如,如果经理人员努力工作,提高销售量的同时并控制住成本,那么利润就应比前期增加。这样才能表明这位经理人员经营成功。总的来说,如果利润能反映出管理业绩,那么经理人员有理由认为:(1)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比前期增加,利润应该增加。(2)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销售收入比前期减少,利润应该减少。(3)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销售收入与前期相等,利润应该保持不变。综上所述,不同的成本计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可概括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四、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

1、从理论上来说,这种方法最符合“费用与收益相配合”这一公认会计原则的要求

2、能提供最有用的管理信息,为预测前景,参与决策和规划未来服务

3、便于分清各部门的责任,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与业绩评价

4、促进管理当局重视销售环节,防止盲目生产

5、简化成本计算,便于加强日常管理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四、变动成本计算法的优点及其局限性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局限性

1、不符合传统成本概念的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和订价决策的需要

3、改用变动成本法计算时,会影响有关方面的利益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局限性2022/12/14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金融管理证书考试系列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22/12/13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2022/12/14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金融管理证书考试系列教材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ChinaFinancial&EconomicPublishingHouse2022/12/13企业成本

管理会计中英合作第二节人工成本一、生产率与效率:生产率是对生产预期产量水平的劳动力效率的度量。衡量劳动力效率的指标公式:1、生产率=预计工时÷实际工时2、生产能力比率=实际工时÷预算工时3、生产量比率=预计工时÷预算工时说明:(3)=(1)×(2)二、员工薪酬:第二节人工成本一、生产率与效率:第二节人工成本(一)计时工资按计时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支付给职工的劳动报酬。工资标准是指每一职工在单位时间内应得的工资额。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日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第二节人工成本(一)计时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月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月标准工资扣除缺勤天数应扣工资额计算(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日薪制下计时工资计算的方法:按出勤天数直接计算(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

计时工资的计算:年薪制、月薪制、周薪制、日薪制、钟点工资制。

(1)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0.83天计算(即每年365-104双修日-11个法定节假日除以12月)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0.83(2)按每月固定日历日数30天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月实际制度日数其中日标准工资(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1)按每月平均工作日20.83天计算(即每年其中日标准工注在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由于节假日也算工资,因而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算工资。事假病假等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按出勤日扣工资在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率的企业中,节假日不算、不扣工资。注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8月份31天,事假4天,病假2天,星期休假10天,出勤15天。根据该工人的工龄,其病假工资按工资标准的90%计算。该工人病假和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试计算该工人本月应得工资。例:某企业某工人的月工资标准为840元。8月份31天,事假4(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日工资率=840÷30=28(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月标准工资-(事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扣款率)=840-4×28-2×28×(1-90%)=840-112-5.6

=722.4(元)(1)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

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该职工本月出勤天数×日标准工资+病假天数×日标准工资×(1-病假扣款率)

=28×(15+10)+2×28×90%=700+50.4

=750.4(元)

日薪制(加法)(2)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标准:日工资标准=840÷20.83=40.33(元)按月薪制(减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840-4×40.33-2×40.33×10%

=670.61(元)按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15×40.33+2×40.33×90%

=677.54(元)(2)按20.83天计算日工资标准:(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日工资标准=840÷21=40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840-2×40×(1-90%)-4×40=672按月薪制(减法)日薪制(加法)某职工本月应得工资=40×(21-4-2)+40×2×90%=672(3)、按月实际制度日数计算日工资标准=840÷21=40计时工资的计算某职工6月份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本月出勤17天,病假3天,事假2天,本月制度休假8天。该职工病假标准工资扣款比例为10%。该职工病、事假期间没有节假日。各种补贴及津贴200元,本月应得综合奖350元。要求计算该职工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某职工6月份月工资标准为1200元,本月出勤1计时工资的计算(1)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30=40(元)月工资=(17+8)*40+3*40*90%+200+350=1658(元)计时工资的计算(1)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2)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工资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30=40(元)月工资=1200-(2*40+3*40*10%)+200+350=1658(元)计时工资的计算(2)采用30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工资算月工资计时工资的计算(3)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工资;日工资=1200÷

20.83=57.61(元)月工资=17*57.61

+3*57.61*90%+200+350=1684.92(元)计时工资的计算(3)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出勤天数算月计时工资的计算(4)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算月工资;

日工资=1200÷

20.83=57.61(元)月工资=1200-(3*57.61*10%+2*57.61)+200+350=1617.50(元)计时工资的计算(4)采用20.83天算日工资,按扣缺勤算月工(二)计件工资1、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这里的产品产量=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料废品:非工人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应计算并支付工资。工废品:由于本人过失造成的不合格产品,不计算支付工资。某种产品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第二节人工成本(二)计件工资第二节人工成本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分钟,乙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45分钟。8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为2元。某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500件,乙产品400件。试计算其计件工资。例:甲乙两种产品都应由8级工人加工。甲产品单件工时定额为30方法一: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每种产品产量×该种产品计件单价)甲产品的计件单价=生产单位产品所需的工时定额×该级工人小时工资率=30÷60×2=1(元)乙产品计件单价=45÷60×2=1.5(元)应付计件工资=500×1+400×1.5=1100(元)方法二:应付计件工资=某工人本月生产各种产品定额工时之和×该工人小时工资率=(500×30÷60+400×45÷60)×2=1100(元)方法一: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按生产小组等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与个人计件工资的计算基本相同。集体计件工资还需在集体内部各工人之间进行分配,一般应以每人的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数的乘积为分配标准进行分配。2、集体计件工资的计算例: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生产任务,按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算出并取得集体工资50000元。该小组由3个不同等级的工人组成,每人的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出勤天数资料如下。

工人姓名等级日工资率(元)出勤天数

分配额(元)黎明

6 20 25

赵豪

5 18 23

张灰

4 16 22

合计

--

--

7050000

试以日工资率和出勤日数计算的工资额为分配标准计算每个工人应得的工资。例:某生产小组集体完成若干生产任务,按一般计件工资的计算方法计算如下:计算如下:注:

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加班日(时)数×日(时)工资率在我国规定,平时或星期日按200%计算,法定节假日按300%计算注:

加班加点工资的计算第二节人工成本(三)佣金:通常支付销售人员(四)费用:主要是指职业工作者

的报酬,如建筑设计师、律师(五)额外福利:如个人医疗保险、公司轿车、抵押或贷款工具(六)激励计划:1、个人激励计划2、集体激励计划3、全员激励计划第二节人工成本(三)佣金:通常支付销售人员(四)费用:主第二节人工成本典型激励计划:1、计件工资计划2、高工资率计划3、日工作量法4、利润共享5、业绩相关支付计划(七)闲暇时间(八)劳动力周转劳动力周转=员工更换数量÷该时期平均员工数量第二节人工成本典型激励计划:(七)闲暇时间劳动力周转=员完全成本法所谓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其特点是:(1)符合公认会计准则的要求。完全成本法强调持续经营假设下经营的“均衡性”,认为会计分期既然是对持续经营的人为分割,这种分割决定于企业内部和外部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因此,固定性制造费用转销的时间选择并不十分重要。完全成本法(2)强调成本补偿上的一致性。完全成本法认为,只要是与产品生产有关的耗费,均应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得到补偿,固定性制造费用也不例外。因为从成本补偿的角度讲,用于直接材料的成本与用于固定性制造费用的支出并无区别。(3)强调生产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完全成本法下固定性制造费用也被归集于产品而随产品流动,因此本期已销产品和期末未销产品在成本负担上是完全一致的。在一定销售量的条件下,产量大则利润高,所以,客观上完全成本法有刺激生产的作用,强调固定性制造费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企业成本管理会计CH4成本要素-变动成本法等课件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法)

所谓变动成本法,则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成本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其特点是:

变动成本法(边际成本法)所谓变动(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部分,认为只有变动性制造费用才构成产品成本,而固定性制造费用应作为期间成本处理。(2)强调不同的制造成本在补偿方式上存在着差异性。变动成本法认为产品的成本应该在其销售的收入中获得补偿,而固定性制造费用由于只与企业的经营有关,与经营的“状况”无关,所以应该在其发生的同期收入中获得补偿,与特定产品的销售行为无关。(1)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计算产品成本。变动成本法将产品的制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动成本法将固定性制造费用列作期间成本,所以在一定产量条件下,损益对销量的变化更为敏感,这在客观上有刺激销售的作用。产品销售收入与变动成本的差量为贡献毛益,而以贡献毛益减去期间成本就是利润。不难看出,变动成本法强调的是变动成本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3)强调销售环节对企业利润的贡献。由于变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变动性制造费用固定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产品成本期间成本变动成本法直接材料产品期间完产品期间变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其理论根据 变动成本计算法就是在计算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存货成本时,只包括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制造费用,而把固定制造费用全数一笔列入收益表内,并用“期间成本”的名称,作为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除项目。

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理论根据是:固定制造费用是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以便保持生产能力,并使它处于准备状态而发生的成本。它们同产品的实际产量没有直接联系,既不会由于产量的提高而增加,也不会因产量的下降而减少。它们实质上是与会计期间相联系所发生的费用,并随着时间的消逝而逐渐丧失,故其效益不应递延到下一个会计期间,而应在费用发生的当期全额列入收益表内,作为本期贡献毛益总额的减除项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变动成本计算法的意义及其理论根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

(一)就成本划分的标准与类别,以及产品成本所包含的内容来看 变动成本计算法是根据成本习性把企业全部成本划分为变动成本与固定成本两大类;其产品成本的内容只包括变动生产成本中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与变动制造费用三大成本项目。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4-3区别的标志成本划分的标准变动成本计算法全部成本计算法按成本性态划分按经济职能划分成本划分的类别变动成本变动生成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变动推销费用变动管理费用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生产领域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推销领域成本管理领域成本推销费用管理费用期间成本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4-3区别的标志成本划分的标准变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某公司去年只产销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全年产量2000件期末存货200件期初存货0件本期销售量1800件销售单价100元成本资料变动成本变动生成成本直接材料70000直接人工40000变动制造费用10000变动推销费用10000变动管理费用1000固定成本固定制造费用30000固定推销费用20000固定管理费用9000生产领域成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全部制造费用产品成本包含的内容变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70000/@35直接人工40000/@20变动制造费用10000/@5全部生产成本直接材料70000/@35直接人工40000/@20全部制造费用40000/@2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某公司去年只产销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就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存货计价来看 [例]仍依前例所列数据要求按两种成本计算法分别对期末产成品存货进行计价。

(1)变动成本计算法: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量 =60×200=12000(元)

(2)全部成本计算法: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量 =75×200=15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二)就期末产成品和在产品的存货计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位产品成本不同存货成本及销货成本的水平不同注意: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单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销货成本的计算公式不完全相同两法都可以变法可以,完法不一定!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三)就盈亏计算的公式来看

[例]仍依前例资料,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来计算该公司的税前净利

(1)变动成本计算法①贡献毛益总额=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100×1800)-[(60×1800)+10000+1000]

=61000(元)②税前净利=贡献毛益总额—期间成本额=61000-(30000+20000+9000)=2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三)就盈亏计算的公式来看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2)全部成本计算法①销售毛利总额=销售收人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100×1800)-[0+(75×2000)-(75×200)]

=45000(元)②税前净利=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总额 =45000-(30000+10000)

=5000(元)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 (2)全部成本计算法◆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润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销售毛利-非生产成本=营业利润

其中: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变法完法◆营业利润的计算方法不同营业收入-变动成本-固定成本=营业利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三、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损益表方面的差别

[例]仍按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中所例举的某公司的资料,要求分别按变动成本计算法与全部成本计算法编制损益表,见下表。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三、两种成本计算法在编制损益表方面的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2-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贡献式)摘要金额摘要金额销售收入(100×1800)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75×2000)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75×200)

已销售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总额减:营业费用推销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总额税前净利0150000150000300001000018000013500045000400005000销售收入(100×1800)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60×1800)

变动推销成本变动管理成本15000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总额税前净利108000100001000300002000090001800001190006100059000200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2-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排列的方式不同(二)对固定成本的处理不同(三)计算出来的税前净利不同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一)排列的方式不同

贡献式利润表

传统式利润表

营业收入营业收入

减:变动成本减:营业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

期初存货成本

变动销售费用

本期生产成本

变动管理费用

可供销售的商品生产成本

变动成本合计

期末存货成本

贡献边际

营业成本合计

减:固定成本

营业毛利

固定性制造费用

减:营业费用

固定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

固定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

固定成本合计

营业费用合计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贡献式利润表传统式利润表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减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的计算公式为:

显然,不同期间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可能大于、也可能小于或者等于零。其中,不等于零的差额称为狭义差额。

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差额的涵义两种成本法营业利润的广义差额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

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

分析原因主要应考虑单价、销售量、非生产成本、变动生产成本和固定生产成本等因素。

导致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出现

狭义差额的原因分析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量均为已知常数,计算出来的销售收入是完全相同的,不会导致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销售收入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单价和销售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本都属于期间成本,只是在计入利润表的位置和补偿途径方面有形式上的区别,所以不会对两种成本法分期营业利润是否出现狭义差额产生影响。

非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非生产成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本均属于其产品成本的组成部分,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也不可能使分期营业利润出现狭义差额

变动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无论在哪种成本法下,变动生产成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

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分期营业利润出现差额的根本原因是:●两种成本计算法计入当期利润表的固定生产成本的水平出现了差异

●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的固定生产成本与期初存货释放的固定生产成本之间产生了差异

固定生产成本产生的影响固定生产成本即固定性制造费用,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1)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2)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3)如果a末<a初,则△P<0,P完<P变一般规律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变化规律(1)如果a末=a初,则△P=0,广义差额简算法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

广义差额简算法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的简算法公式[例1]

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该产品全年生产3000件,每件直接材料3元,直接人工2元,变动性制造费用3元;固定性制造费用全年15000元。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该产品的单位制造成本。有关计算如表所示。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单位制造成本的计算

[例1]某厂只生产一种产品,有关资料如下:

[例2]

假定例1中该企业当年生产的3000件产品,已销售2800件,期末产成品库存数量为200件,本年初没有在产品存货。则: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期末存货价值=13元/件×200=2600元变动成本计算法下期末存货价值=8元/件×200=1600元以上计算表明:在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每件期末产成品存货吸收了5元固定性制造费用,而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存货却没有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例2]假定例1中该企业当年生产的3000件产品[例3]

若例1中产品的销售单价为30元/件,变动性的经营与管理费用为2元/件,固定性经营与管理费用全年发生额为3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方法计算全年的税前利润。从表3可以看出,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税前利润不同,相差1000元。这是因为,期末产成品200件,完全成本计算法下按13元计价(不仅包括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的变动成本8元,还包括每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5元),因而使得完全成本计算法下确定的产品销售成本比变动成本计算法下确定的产品销售成本要少1000(200×5)元,因而使所确定的当期税前利润前者要比后者多1000元。也就是说,这1000元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前者是当作资产(存货)列入期末的资产负债表,而后者则直接从当期的销售收入中扣减,从而出现了上述差异。当期的生产量大于当期的销售量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例3]若例1中产品的销售单价为30元/件,变动性的经营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动成本计算法(贡献式)摘要金额摘要金额销售收入(30×2800)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生产成本(13×3000)可供销售的生产成本减:期末存货成本

(13×200)

已销售的生产成本销售毛利总额减:营业费用推销费用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总额税前净利039000390008600840003640047600860039000销售收入(30×2800)变动成本:

变动生产成本(8×2800)

变动推销成本变动管理成本2600变动成本总额贡献毛益总额减:期间成本:

固定制造费用固定推销费用固定管理费用期间成本总额税前净利2240056001500030008400028000560001800038000第四节变动成本计算法表-3按全部成本计算法(职能式)按变

为了全面说明这个问题,下面再举两种不同情况下连续各期的损益计算。1、连续各期生产量相等而销售量不等的情况下,两种计算方法对分期损益的影响。

[例4]

某企业生产一种产品,第一、第二、第三年各年的产量都是6000件,而销售量分别为6000件,5000件和7000件。单位产品售价为100元。制造成本:单位变动性制造成本(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50元/件,基于正常生产能力的年固定性制造费用为60000元。变动性的销售与管理费用为5元/件,全年的固定销售与管理费用为40000元。根据以上资料,分别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法计算的各年税前利润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年产销量相等,采用两种成本计算方法据以确定的全部税前利润都是170000元,二者相等;第二年生产量大于销售量时,利用完全成本计算法确定的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