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_第1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_第2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_第3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_第4页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1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WHO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3.3%

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infe2

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感染性疾病,但WHO的统计资料显示,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呼吸科医师更有必要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科医师必须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3抗生素细菌人体RESISTANCEPHARMACODYNAMICSINFECTIONIMMUNITYSIDEEFFECTSPHARMACOKINETICS抗生素、细菌、人体抗生素细菌人体RESISTANCEPHARMAC4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3R原则”(RightTime、RightPatients、Right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5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

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6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7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

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

PARAMETERS:PK:Cmax、AUC、T1/2

PD:MIC

PK/PD:AUC/MICCmax/MICT>MIC

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PK/PD—药代条件下的8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

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分类PK/PD参数药物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长PAE)AUC24/MIC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型AUC24/MICor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9

第一大类:

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

(红、克)第一大类:10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g/L)T>MIC给药间隔(h)x100%=?药物浓度-时间曲线T>MIC(h)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11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杀菌和强持续效应PK/PD参数T﹥MICAUC﹥MIC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伊曲康唑万古霉素氟康唑

注:PK=药代动力学PD=药效学T=时间MIC=最低抑菌浓度A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177时间依赖型抗生素12

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由于它的半衰期短(1h),一日用1-2次是收不到预期疗效的。而应该是等距离给药,每6-8小时一次。

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13

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

如头孢曲松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

如阿齐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

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

如头孢14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第二大类: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15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16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17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损伤。原因:①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如ß-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②促白细胞效应:抗生素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18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不同。如青霉素G对G+球菌的PAE为1-3h,而对G—杆菌几乎无PAE或极短(<1h)。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19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如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类对G+球菌的PAE较强;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的PAE比G+球菌较强;亚胺培南对G—杆菌的PAE亦明显;其余抗生素则弱。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20

有明显PAE者,以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再加上PAE的时间,而成最佳给药间隔;无明显PAE者,保证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即为给药间隔。有明显PAE者,以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再加21注意药物的组织渗透性:%tissue/serum61%~40%~20%Peritonealdialysisfluid

94%~40%~30%Muscle

104%77%Inflammatoryblisterfluid

450%11%–17%ELF

70%~10%0%–18%CSF60%~50%–60%7%–13%Bone

Linezolid

Teicoplanin

Vancomycin

Tissue

注意药物的组织渗透性:%tissue/serum61%~22Concentrationofantimicrobialdrugsinrespiratoryfluidsandtissues(RatioELF/serum%)Ampicillin 3-10Piperacillin 4-15Cefaclor 8-10Cefuroxime 18Cefotaxime 25Ceftazidime 20Cefepime 95-100Imiepenem 70Meropenem 30-40Erythromycin 5Minocin 28-60TMP/SMX>100/13-18Amikin 24Gentamicin 27-40Netilmicin14-20Isepamicin 80Levofloxacin 100Linezolid 450Vancomycin 15Concentrationofantimicrobial23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24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25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2796例,1990-1996)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2796例,1990-1996)26成人“未明热”病因分析成人“未明热”病因分析27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28危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4.增加医疗纠纷危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29

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于临床实际需要标本送检率低(8%-20%),重复送检率更低及时、规范收集标本者尚不普遍检验方法偏少先进技术引用不够,投入不足检出阳性率低,时效性差临床医师善于分析培养结果者尚少

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30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越高。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距15-30min。3.部分病人要连续采血二天。4.每份血标本,不少于5ml,最好是10ml。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培养与厌氧培养。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31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之比为1:2.5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有临床意义痰细菌定量培养:病原菌≥106cfu/ml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32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106cfu/ml纤支镜≥105cfu/ml支气管肺泡灌洗≥104cfu/ml经防污染标本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103cfu/ml灌洗,有慢阻肺史者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33危害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缺乏);2.经验性治疗最终得不到病原学支持,助长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3.无法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评析;4.无法监测耐药性情况的变动;5.无法完成必要的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危害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34不合理用药表现(二)

在“选药”方面的表现

表现之一: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如此,病原菌确定之后依然如此。不合理用药表现(二)在“选药”方面35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及三、四代氟喹诺酮类等。目前应用最多的广谱抗生素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36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染2.部分产ESBL菌所致的院内感染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经验性治疗4.如疑有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应与抗厌氧菌药合并应用注意:不推荐用于社区感染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37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产ESBL菌株的感染注:不宜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38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腹、盆腔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39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ß-内酰胺酶者)所致呼吸道、腹、盆腔、尿路、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与败血症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ß-内酰胺酶者)40危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2.耐药率普遍上升;3.治疗失败者增多;4.用药花费增加。危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41

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therapy,2001)。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42

表现之二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疗问题表现之二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43大环内酯类在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用于弓形虫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以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与阿齐霉素等尤佳大环内酯类在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44

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布鲁菌属感染弧菌属感染卡他莫拉菌感染李斯忒菌感染亲水气单胞菌感染沙门菌感染志贺菌感染百日咳菌感染A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流脑黄杆菌属感染小肠耶尔森菌感染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45表现之三: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

“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万古霉素与替考拉宁

是治疗耐甲氧西林金葡菌感染与肠球菌感染的最后一张王牌。近年由于不合理应用,尽管耐万古霉素尚少,但对万古霉素处于“中介”状态者已有明显上升。上述两药不主张用于经验性治疗,更不主张用于预防感染。表现之三:对特殊抗菌药物未采用

“重点保护”或适当控制的措施46利福平

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包括G+球菌与杆菌,G-球菌、杆菌以及衣原体、分支杆菌等均有抗菌活性由于病原菌对它极易产生耐药性,故主要用于治疗结核病,或与相关药物联用治疗某些其他感染不主张单用治疗非结核杆菌感染利福平对多种病原菌有杀灭作用,包括G+球菌与杆菌,G-47

甲硝唑与替硝唑

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近年使用频率上升,亦有不合理应用现象。一是很少有病原学支持,二是与其他抗厌氧菌药联合应用,如泰能、克林霉素等。甲硝唑与替硝唑对厌氧菌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近年使用频48表现之四:未注意抗菌活性的差别

在同一类中,先选用活性强的,治疗失败后却换用活性弱的;或喜用活性弱的,而不优先选用抗菌活性强的。如磷霉素与ß-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均为作用于细菌细胞壁的广谱抗菌药。但前者的抗菌活性弱,只适用于轻、中度感染;若治疗较重感染,须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有协同作用),适用于金葡菌(包括MRSA)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表现之四:未注意抗菌活性的差别在同一类中,先选用活性49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仍比耐酶青霉素强。如氨苄西林对青霉素敏感的金葡菌抗菌活性逊于青霉素。一代头孢抗菌活性: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羟氨苄。可是目前应用头孢唑林者尚较少。对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青霉素的抗菌活性仍比耐酶青霉素强。50大环内酯类对多数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弱。阿齐霉素对流感杆菌的抗菌活性比红霉素强4倍以上。大环内酯类对多数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对肠球菌的抗菌活性51表现之五:未依药敏结果选药药敏结果是选药的重要依据,尽管药敏与临床疗效之间的一致率仅是70%∽80%。如已检出病原菌,所选药物为敏感者可继续应用,也可选择针对性较强的窄谱抗菌药;如已奏效可酌情减量,或改用口服;如临床未奏效,则依药敏结果换药。表现之五:未依药敏结果选药药敏结果是选药的重要依据,尽管52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敏感:常规剂量其平均血药浓度已超过MIC5倍以上中介:使用较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相当于或略高于MIC耐药:使用大剂量后,其平均血药浓度仍达不到抑杀该菌所需的MIC药敏试验结果的解释敏感:常规剂量其平均血药浓度已超过MIC553

如遇多种药物均敏感怎么选药尽可能选:1.抗菌谱窄的2.感染局部浓度高的3.治疗方案易于执行的4.不良反应少的5.利于遏制耐药性产生的6.价格合理的7.药供充足的如遇多种药物均敏感怎么选药尽可能选:54常见不合理选药表现1.继续用已证实耐药的抗菌药2.未能及时换上最合适的敏感抗菌药,注意药代学特点、不良反应不够等3.误换可能诱导耐药性的药物如已证实为产ESBLS菌株,却用头孢他定或头孢吡肟常见不合理选药表现1.继续用已证实耐药的抗菌药55如检出多重耐药株,应选用适当药物联合应用,剂量要足,并尽量避开用常用抗菌药物。如检出多重耐药株,应选用适当药物联合应用,剂量要足,并尽56

不合理用药表现(三)

“治疗方案”不合理不合理用药表现(三)

“治疗方案”不合理57表现之一给药途径不尽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是关系到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一些药物既有口服制剂,又有注射剂。如头孢呋辛、头孢拉定、SMZ-TMP、甲硝唑、替硝唑、磷霉素,氟喹诺酮类、克林霉素,部分大环内酯类等。轻、中度感染:口服或肌注病情较重者:应采用“序贯治疗”。即先用注射剂,后用口服剂,表现之一给药途径不尽合理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是关系到58

提倡药物口服,必须注意几点抗菌药物必须在溶解状态下才可能吸收;对不吸收或吸收极少的抗菌药物,只用于肠道术前准备(如氨基糖苷类的口服制剂)或某些肠道感染(咪康唑、万古霉素)的治疗;如用于治疗严重感染,仍宜静脉给药。提倡药物口服,必须注意几点抗菌药物必须在溶解状态下59对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

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西环素与含二价、三价阳离子口服药(铝、钙、镁、铋、铁)等,使多西环素与其螯合,或使服药者胃内pH增加而吸收减少,血药浓度降低抗菌作用减弱;氟喹诺酮类亦有类似情况。对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

要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多西环素与60相反,某些口服药与抗菌药物合用却可使后者吸收增加。如环丙沙星、洛美沙星、诺氟沙星或氧氟沙星与西咪替丁合用,使其浓度增加。如利福平与克拉霉素合用,利福平的血药浓度上升。相反,某些口服药与抗菌药物合用却可使后者吸收增加。61

关于口服抗菌药物与食物(一)与进餐无关的抗菌药物1.ß-内酰胺类:阿莫西林头孢氨苄头孢克洛2.萘啶酸环丙沙星依诺沙星诺氟沙星关于口服抗菌药物与食物(一)与进餐无关的抗菌药物62(二)宜在餐前0.5-1.0h服用者1.青霉素V氨苄西林氟唑西林氟氯西林2.阿奇霉素红霉素罗红霉素3.氯霉素四环素4.利福平5.拉米夫定(二)宜在餐前0.5-1.0h服用者1.青霉素V氨63(三)宜在进餐中或餐后服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泊肟多西环素、米诺环素夫西地酸(褐霉素)SDSMZ-TMP、呋喃妥因甲硝唑、替硝唑氟胞嘧啶、伊曲康唑、酮康唑金刚烷胺、沙奎那韦(三)宜在进餐中或餐后服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64配完后必须立即输用的药物

阿莫西林(溶解后放置致敏物质增多)

亚胺培南异烟肼青霉素G如在30℃放置24h,其效价下降56%,而青霉烯酸增加200倍配完后必须立即输用的药物

阿莫西林(溶解后放置致敏物质增65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是否需要进一步稀释?可配伍的液体是多少?最高浓度是多少?静注?静滴?最佳注射速度是多少?有无其他注意事项?是否需要“复配”?静脉给药时注意事项是否需要进一步稀释?66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者氨苄西林(在弱酸性溶液中分解加速)夫西地酸磺胺嘧啶(pH为9.6~10.5)不能用生理盐水稀释者两性霉素B(产生沉淀)只能用生理盐水稀释者67不宜用注射用水

阿米卡星只能用注射用水

异烟肼不宜用5%葡萄糖液稀释者

万古霉素不宜用注射用水68静脉输液时的最高浓度(1)⑴0.1mg/ml—两性霉素B⑵0.2mg/ml—米诺环素⑶1mg/ml—庆大霉素⑷2mg/ml—环丙沙星、氟康唑⑸2.5mg/ml—阿米卡星(0.4g:160ml)⑹3mg/ml—奈替米星静脉输液时的最高浓度(1)⑴0.1mg/ml—两性霉素B69总之,静脉途径给药时,在药种选择好之后,注意其配制溶剂、浓度、给药途径与速度,是关系到抗菌效果的重要条件。总之,静脉途径给药时,在药种选择好之后,注意其配70表现之二:剂量过大或过小每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除药物本身的特点外,应视感染部位、药敏状况与肝肾功能等而有所调整。剂量可按每日每公斤体重或每平方米体表面积计算。可是,剂量过大或过小均常发现。表现之二:剂量过大或过小每一抗菌药物的使用剂71据某院调查100次成人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日用量,结果是:每日1.2g20%2.4g60%3.6g20%(以上均以静滴给药)评价:日用量应在3.6g~7.2g之间,此组调查说明用量偏小者较多据某院调查100次成人应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日用量,结果是72据某院187次应用剂量调查:

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日用量2g者占32.7%3g者占3.2%4-6g者占63.6%9g者占0.5%评价:成人每日用量应在4-8g之间,约三分之一偏少据某院187次应用剂量调查:

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每日用量73另一调查显示,56例次克林霉素

日用量(成人)分别为:

1.2g18%(10人)2.4g82%(46人)评价日用量应在0.6~1.8g之间,此组部分病人用量偏大。另一调查显示,56例次克林霉素

日用量(成人)分别为:74

氨基糖苷类处理严重感染者,无论其肾功能是否正常,均应给予首次冲击量

首次冲击量(mg/kg)维持量(mg/kg)庆大霉素1.5-2.01.0-1.7q8h阿米卡星5-7.57.5q12h奈替米星1.3-3.251-2q8h引自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临床用药须知》(2000)氨基糖苷类处理严重感染者,无论其75可能的危害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毒性反应;剂量不足,血药浓度过低,难以产生疗效,易诱发耐药性。可能的危害剂量过大,血药浓度过高,可引起毒性反应76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1)1.各药的半衰期多长?2.所用抗菌药物是“浓度依赖型”,还是“时间依赖型”?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1)1.各药的半衰期多长?77

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2)3.所用抗菌药物对所针对的病原菌的PAE有什么特征?4.所用药物剂量的最高血浓度、组织药物浓度和感染部位浓度是多少?是否已超过MIC?能否达到治疗目的?5.病人的肾功能状况等如何?表现之三:给药间隔不合理(2)3.所用抗菌药物对所针78半衰期是安排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间隔)的重要参数。通常在一次给药经过3.32个半衰期,体内剩余仅10%;如经过6.64个半衰期,则仅剩余1%。但是,在单位时间内,血药浓度水平越高,即消除的药量越多。半衰期是安排给药方案(包括给药间隔)的重要参数。79注意肾功能对半衰期的影响链霉素的半衰期为2.4~2.7h,肾功能衰竭时可达50~110h;环丙沙星的半衰期为4h左右,肾功能减退时稍延长(6h)。注意肾功能对半衰期的影响链霉素的半衰期为2.4~2.7h,肾80

有明显PAE者:最佳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PAE的时间无明显PAE者:给药间隔=血药浓度>MIC的时间有明显PAE者:81

短半衰期抗菌药物(t1/2﹤1∽2h之间)一日给药一次,无论剂量多大,都是不合理的,如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短半衰期抗菌药物(t1/2﹤1∽2h之间)一日给82

对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白天多次给药,黑夜则12h不给药,也是不合理的。因为不能有效维持MIC,影响抗感染效果。对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白天多次给药,黑夜则12h不给83

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如头孢曲松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在门诊病人中,能显示其优越性。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如头孢曲84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如病情并不十分重,可以一日一次。如链霉素(半衰期仅2-3h)治疗肺结核,通常为一日一次。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其抗菌活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随浓85

半衰期长的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只需一日一次。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阿齐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半衰期长的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只需一日一次。86表现之四:疗程过短或过长凡用药一二次或1-2日,即被停用或换用,大多属于不合理用药。原因多样:①诊断改变;②药物供应中断;③上级医师不同意下级医师用药;④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性反应)。表现之四:疗程过短或过长凡用药一二次或1-2日,即被停用或87用药15日以上的原因1.病情需要:如结核病、感染性心内膜炎、慢性骨髓炎、前列腺炎;2.判明是否痊愈遇到困难,担心复发;3.医生无计划一直用到出院。一般说,用药15d以上而疗效不好,应寻找原因。用药15日以上的原因1.病情需要:如结核病88表现之五:联合用药过多

与联用不恰当使用适应证失控,导致联合用药率过高联合方式杂乱,甚至同一种病一人一式,已出现“失大于得”的局面表现之五:联合用药过多

与联用不恰当使用适应证失控,导致联合89联合用药的目的1.扩大抗菌谱,并希望产生协同或相加作用,以提高疗效,用于控制严重感染;2.希望减少某些耐药菌株(如结核菌);3.减少抗菌药物不良反应(通过减少单个抗生素的剂量)。联合用药的目的1.扩大抗菌谱,并希望产生协同或90某综合医院(非手术科室)2001年资料单用67.7%联用32.3%二联22.0%三联7.6%四联以上2.7%某综合医院(非手术科室)2001年资料单用91某三甲医院围术期联合用药率(手术科室)(n=1009)术前单用61.3%联用38.7%术后单用50.6%联用49.4包括二联39.9%三联6.5%四联以上3.0%某三甲医院围术期联合用药率(手术科室)(n=1009)术前92

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1)⊙如克林霉素+红霉素(两药的作用靶位相同,均为核糖体50S亚单位)⊙快效抑菌剂与繁殖期杀菌剂联用应尽量避免,前者如大环内酯类,后者如ß-内酰胺类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1)⊙如克林霉素+红霉素(两药的作93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2)⊙利福平与甲氧苄啶(TMP)合用,使前者清除明显增加和半衰期缩短⊙呋喃妥因与喹诺酮类合用,对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出现拮抗作用。⊙哌拉西林与头孢西丁并用,对铜绿假单胞菌等可能出现拮抗作用。联用后出现拮抗作用(2)⊙利福平与甲氧苄啶(TMP)合用,使94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常见耐药菌感染的治疗现状95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球菌96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杆菌肠杆菌科:ESBL(超广谱-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等AmpC(染色体介导I型-内酰胺酶)阴沟肠杆菌、弗劳地枸橼酸杆菌等

非发酵菌属(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当前院内感染面临的耐药菌G-杆菌97第第

三三

代头孢菌素代头孢菌素过度使用后过度使用后的的选择作用选择作用G-G-G+G+产产

ESBLESBL

的的大肠杆菌,肺炎克雷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伯菌

等等高产高产

AMPCAMPC

酶酶的的肠杆菌属菌,枸橼肠杆菌属菌,枸橼酸菌,沙雷氏菌等酸菌,沙雷氏菌等MRSAMRSA,,VREVRE,,PRPPRSP对第三代,及第对第三代,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等四代头孢菌素等耐药耐药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对第三代头孢菌素及酶抑制剂复合制剂酶抑制剂复合制剂耐药耐药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

万古霉素万古霉素第第三三代头孢菌素代头孢菌素过度使用后过度使用后的的98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灭活酶产生靶点改变孔蛋白改变主动外排其他机制…细菌耐药的主要机制灭活酶产生靶点改变孔蛋白改变主动外排其他机99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100外排泵作用: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之一AdaptedwithpermissionfromLivermoreDM.ClinInfectDis2002;34:634-640.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在此进入美罗培南被外排泵排出,而亚胺培南未被排出外排泵排出通道(OprM)外膜外周胞质连接体脂蛋白(MexA)细胞质膜外排泵(MexB)膜孔蛋白外排泵作用:假单胞菌耐药机制之一Adaptedwithp101细胞外膜、细胞壁细胞膜OprD2蛋白通道异常导致膜通透性减低:绿脓、肺克的细菌外膜存在蛋白质构成的对不同药物的特异性通道。通道缺失或低表达会导致膜通透性减低。12/11/2022细胞外膜、细胞壁细胞膜OprD2蛋白通道异常导致膜通透性减低102靶位蛋白的改变

细菌可改变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与氨基苷类等抗菌药物不能与其作用靶位结合、或阻断抗菌药抑制细菌合成蛋白质的能力耐药金葡、耐药表葡、耐药肺炎链球菌PBPs结构改变,并与-内酰胺药物亲合性下降MRSA:PBP2a12/11/2022靶位蛋白的改变

细菌可改变抗生素与核糖体的结合部位而导致大103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是微生物所产生破坏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活性的物质,包括所有β-内酰胺酶,如广谱β-内酰胺酶、AmpC酶、超广谱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等,目前已发现300多种。细菌产生内酰胺酶是细菌对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最主要和常见的耐药机制内酰胺酶---最主要的灭活酶是微生物所产生破坏青霉素104广谱内酰胺酶广谱酶(TEM-1,TEM-2,SHV-1)主要灭活青霉素和一、二代头孢,对三代头孢菌素无水解作用广谱内酰胺酶广谱酶(TEM-1,TEM-2,SHV-1)105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产生部分由粘质沙雷菌、弗劳地枸橼酸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产生经质粒介导,由普通的内酰胺酶基因(TEM-1、TEM-2、SHV-1)突变而来,能水解-内酰胺抗生素临床对内酰胺类耐药,呈多重耐药对碳青霉烯类和头霉烯类敏感,对酶抑制剂敏感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主要由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106ESBLs的靶抗生素头孢泊肟(cefpodoxime)(CPD)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头孢噻肟(cefotaxime)(CTX)头孢曲松(ceftriaxone)(CRO)氨曲南(aztreonam)(ATM)ESBLs的靶抗生素头孢泊肟(cefpodoxime)(CP107产ESBLS的可能原因

1.与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多有关(尤其是头孢他啶,还有头孢曲松、噻肟)2.与病人免疫功能有关中性粒细胞减少者(尤其是儿童)肿瘤病人(放、化疗)慢性病病人住院较久者长期预防性用药者产ESBLS的可能原因

1.与应用三代头孢菌素过多有关108ESBLs的辩认:耐药性特点肠杆菌科细菌尤其大肠,克雷伯菌对一个或多个三代头孢敏感性下降常伴有氨基甙,喹诺酮协同耐药头孢呋新耐药酶抑制剂,头孢西丁部分有效亚胺培南敏感临床治疗效果不好ESBLs的辩认:耐药性特点肠杆菌科细菌尤其大肠,克雷伯菌109ESBLs的治疗对策(1)(1) 三代头孢菌素:CTX和CAZ耐药率高四代头孢菌素:耐药率不很高,对部分ESBLs稳定(3)头霉素有效,但MIC90值为≥256g/ml,耐药率为16%,可能是由于细菌外膜孔蛋白的缺失造成的(4)泰能是目前对产ESBLs细菌最有效的内酰胺抗菌药物ESBLs的治疗对策(1)(1) 三代头孢菌素:CTX和CA110ESBLs的治疗对策(2)(5)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耐药率较低,但中敏率较高,分别为22%和28%,可能是细菌同时产生一定量的TEM-1和SHV-1而造成对复合制剂耐药程度的增加。在用复合制剂治疗时需适当增加剂量ESBLs的治疗对策(2)(5)含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111ESBL(+)菌株的治疗建议使用复合药: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严重感染: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三代头孢菌素、头霉素类、阿米卡星和环丙不适于产ESBLs菌株感染的治疗,尤其是环丙,除非药敏证明是敏感的ESBL(+)菌株的治疗建议使用复合药:头孢哌酮/舒巴坦112AmpC酶及耐药特点(1)AmpC酶由ampC基因编码产生(2)ampC基因表达同时受ampD,ampR,ampG等多种基因调控,是头孢菌素酶的代表酶(3)属于染色体Bush1型酶或AmblerC类酶AmpC酶及耐药特点(1)AmpC酶由ampC基因编码产生113AmpC酶及耐药特点AmpC酶水解以下抗生素:青霉素类 耐药头霉素类 耐药1,2,3代头孢菌素类 耐药 单环类 耐药加酶抑制剂复合药耐药可分为诱导型,结构型和质粒型。AmpC酶及耐药特点AmpC酶水解以下抗生素:114

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枸橼酸菌属治疗建议产诱导型AmpC酶:

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他唑巴坦,头孢他啶,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产结构型AmpC酶:

头孢吡肟,碳青酶烯类,氟喹诺酮类产ESBL:

碳青霉烯类,哌酮/舒巴坦,哌拉/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氟喹诺酮产SSBL:

碳青酶烯类,头孢吡肟,氟喹诺酮类或联合阿米卡星产诱导型AmpC酶:115耐药株葡萄球菌感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耐药特征:对甲氧西林敏感抑或耐药——感染程度与发生背景——感染部位目前很少首选青霉素G,除非已证实为不产酶株所致耐药株葡萄球菌感染药物的选择取决于116对甲氧西林敏感株通常单用耐酶青霉素:主要是双氯西林、氯唑西林或苯唑西林较重者,并用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等,也可合并应用万古霉素、利福平等备选用药:头孢唑林克林霉素大环内酯类磷霉素环丙沙星对甲氧西林敏感株通常单用耐酶青霉素:主要是双氯117耐甲氧西林者最有效药物是糖肽类,如万古、去甲万古以及替考拉宁等如严重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联用利福平,优点:它能穿透葡萄球菌形成的生物膜,加之渗透性好,可提高其杀菌活性;联用磷霉素(它干扰细菌细胞壁合成第一步,万古为干扰其第二步)或阿米卡星耐甲氧西林者最有效药物是糖肽类,如万古、去甲万118肠球菌感染(1)

敏感株:青霉素、氨苄西林或氨苄西林-舒巴坦,联用氨基糖苷类;头孢硫咪、头孢匹罗,可与氨基糖苷类联用。肠球菌感染(1)敏感株:119肠球菌感染(2)如无效,可能为耐氨基糖苷类株可选用:环丙沙星+氨苄西林万古霉素+利福平亚胺培南+青霉素(延长PAE)依药敏结果选用大环内酯类肠球菌感染(2)如无效,可能为耐氨基糖苷类120肠球菌感染(3)耐万古霉素株(有多种基因决定):替考拉宁(单用)或与亚胺培南联用,或链阳霉素(streptogramin)多重耐药株亦可用链阳霉素肠球菌感染(3)耐万古霉素株(有多种基因决定)121耐药株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两菌是产ESBLS最常见的细菌两菌中,也有产非诱导性AmpC内酰胺酶少数菌可同时产上述两种酶携带ESBL基因的质粒上还可同时携带氨基糖苷类与喹诺酮类的耐药基因耐药株大肠埃希菌、

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两菌是产ESBLS最常见122治疗1.碳青霉素烯类2.头孢西丁、头孢美唑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大剂量)4.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1.碳青霉素烯类123

产AmpC的细菌感染

(见于肠杆菌属及铜绿菌等)对三代头孢的复合剂(舒普深)耐药对头孢西丁、氨基糖苷类耐药可选用第四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吡肟碳青霉烯类氟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氨基糖苷类

产AmpC的细菌感染

(124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万古霉素或依药敏制定联用方案对青霉素耐药的肺炎链球菌感染大剂量青霉素125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抗假单胞菌ß-内酰胺类哌拉西林及其复方头孢哌酮及其复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粘菌素类耐药株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有抗菌活性的抗菌药物126存在高耐药可能性的药物环丙沙星庆大、妥布霉素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北京中日友好的耐药率高达36%)存在高耐药可能性的药物127存在低耐药可能性的药物哌拉西林或替卡西林及其复方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头孢哌酮头孢吡肟美洛培南多粘菌素B存在低耐药可能性的药物128耐药株不动杆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常见的病原菌之一。亚胺培南的抗菌活性最强,优于美洛培南羧苄西林+阿米卡星亚胺培南或ß-内酰胺类的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阿米卡星以上组合均有协同作用耐药株不动杆菌感染鲍曼不动杆菌是VAP最常见129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或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对此菌亦有高度抗菌活性对耐亚胺培南者可选此类药物治疗亦可视药敏选用多粘菌素B或粘菌素头孢哌酮-舒巴坦(舒普深)或氨苄西林-舒巴坦(优力新)对此菌130治疗首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氨苄西林-舒巴坦、氟喹诺酮类加阿米卡星备选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及其复方氨曲南四环素多粘菌素治疗首选亚胺培南或美洛培131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首选复方新诺明候选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环丙沙星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首选复方新诺明132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氨曲南联用,有协同作用,但未见联用报道。新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可试用于复方新诺明失败或不适合应用的病例。成功与治疗者均有报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与氨曲南联用,有协同作用,133多种机制耐药的处理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往往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金属β-内酰胺酶其它β-内酰胺酶(包括2f类酶及OXA型酶)外膜蛋白丢失(孔蛋白的丢失)主动外排系统的过度表达PBP改变(不是主要的)多种机制耐药的处理碳青霉烯类耐药机制,往往是几种机制共同作用134选用单一敏感药物的疗效,与联合用药的疗效可能没有多少差别,但对严重感染仍推荐联合用药。优先选用低耐药可能性药物,限制高耐药可能性药物的应用,有助于遏制其耐药性进一步发展。选用单一敏感药物的疗效,与联合用药的疗效可能没有多少差别,但135推荐方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与抗假单胞ß-内酰胺类联合应用。但治疗失败率仍可在30%以上。推荐方案氨基糖苷类或氟喹诺酮类与抗假单胞ß136

举例1.妥布霉素+替卡西林(或哌拉西林、美洛西林及其复方);2.妥布霉素+头孢他啶(或哌酮);3.氨基糖苷类+亚胺培南(或美洛培南)、或氨曲南。举例1.妥布霉素+替卡西林(或哌137谢谢各位专家!谢谢各位专家!138感谢!感谢!139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140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疾病,也是引起患者死亡的最常见病因之一。WHO1997年报告,感染性疾病死亡的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33.3%

感染性疾病是危害健康的重要杀手

感染性疾病(infe141

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均可遇到感染性疾病,但WHO的统计资料显示,急性下呼吸道和肺部感染是最常见且发生率最高的感染性疾病。因此,呼吸科医师更有必要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呼吸科医师必须掌握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尽管内、外、妇、儿、五官科、口腔科和眼科等所有的临床科室142抗生素细菌人体RESISTANCEPHARMACODYNAMICSINFECTIONIMMUNITYSIDEEFFECTSPHARMACOKINETICS抗生素、细菌、人体抗生素细菌人体RESISTANCEPHARMAC143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用正确的抗菌药物,即采取临床抗生素使用的“3R原则”(RightTime、RightPatients、RightAntibiotic),是关系到能否提高感染治愈率、降低病人死亡率、缩短病程和减少医疗费用的关键。临床抗生素合理使用的意义如何在恰当的时机,针对合适的患者,使144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延长就诊和住院时间,增加医药费用

诱导细菌产酶,诱发耐药菌株的产生

增加不良反应,引起药源性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的危害降低临床疗效,影响预后

145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物学抗菌机制抗菌谱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给药方案药效学时间/浓度依赖型杀菌剂/抑菌剂组织渗透抗菌时效临床效果细菌清除患者依从性耐受性耐药产生抗生素选择时需考虑的因素药物感染部位浓度对细菌MIC结果微生146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

PK/PD—药代条件下的药效

PARAMETERS:PK:Cmax、AUC、T1/2

PD:MIC

PK/PD:AUC/MICCmax/MICT>MIC

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PK/PD—药代条件下的147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

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分类PK/PD参数药物时间依赖型(短PAE)T>MIC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曲南、碳青霉烯类、大环内酯类、克林霉素、氟胞嘧啶时间依赖型(长PAE)AUC24/MIC链阳霉素、四环素、万古霉素、替考拉林、氟康唑、阿齐霉素浓度依赖型AUC24/MICorCmax/MIC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酮内酯、甲硝唑、两性霉素B抗生素药效学与药代动力学关系研究抗生素PK/PD分类抗生素148

第一大类:

时间依赖型杀菌作用特点:当抗生素浓度已在MIC之上,其抗菌活性不再随浓度增高而加强。在MIC4-5倍时杀菌率即处于饱合,

杀菌范围主要依赖于接触时间超过MIC时间是与临床疗效相关的主要参数-LAbx(P、Cef、氨曲、碳烯类),克林和大环

(红、克)第一大类:149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g/L)T>MIC给药间隔(h)x100%=?药物浓度-时间曲线T>MIC(h)T>MIC大于给药间隔的40%,则可达到大于85%的临床疗效T>MIC模式图时间(H)抗菌MICT>MIC血药浓度(m150时间依赖型抗生素

杀菌和弱-中等程度持续效应杀菌和强持续效应PK/PD参数T﹥MICAUC﹥MIC抗菌药物β-内酰胺类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伊曲康唑万古霉素氟康唑

注:PK=药代动力学PD=药效学T=时间MIC=最低抑菌浓度AUC=血药浓度对时间曲线下总面积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2003:177时间依赖型抗生素151

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由于它的半衰期短(1h),一日用1-2次是收不到预期疗效的。而应该是等距离给药,每6-8小时一次。

青霉素的半衰期仅0.5h,它的消除速度快,以6-8h投药一次等距离投药较妥。泰能为具有高度活性的广谱抗菌药物,它亦为时间依赖型抗152

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

如头孢曲松半衰期为8h,可以一日一次给药。

如阿齐霉素半衰期长达35-48h,一日一次,也有人主张可隔日一次。

长半衰期的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可以一日一次。

如头孢153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接触,短期内即显示杀菌作用,并维持一段时间。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制霉菌素、两性霉素B属于此型。体内外研究证明Cmax/MIC为10左右为最佳治疗参数对革兰阳性、阴性菌均具有PAE(0.75~7.5hr)。第二大类: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抗菌活性随药物浓度提升而加强。细菌与超过MIC的抗生素154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5课件155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高浓度不易选择耐药高剂量少次数给药可避免耐药如氨基糖苷类应一日一次给药如氟罗沙星半衰期9-13h,只需每日一次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低浓度易诱导适应性耐药浓度依赖性抗生素特点156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细菌短暂接触后,在一定时间内,细菌仍能受到持续抑制的现象。这是一种非致死性损伤。原因:①抗生素与细菌靶位持续结合(如ß-内酰胺类与PBPs的共价键结合,氨基糖苷类与细菌核糖体的结合);②促白细胞效应:抗生素使细菌变形,易被吞噬细胞识别与杀伤。注意抗生素后效应(PAE)作用抗生素后效应指当抗生素与157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不同。如青霉素G对G+球菌的PAE为1-3h,而对G—杆菌几乎无PAE或极短(<1h)。影响PAE的因素(1)1.同一抗生素对不同细菌的PAE值158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如万古霉素、氟喹诺酮类、大环内酯类类对G+球菌的PAE较强;如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对G—杆菌的PAE比G+球菌较强;亚胺培南对G—杆菌的PAE亦明显;其余抗生素则弱。影响PAE的因素(2)不同种抗生素对同一细菌的PAE值亦不同159

有明显PAE者,以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再加上PAE的时间,而成最佳给药间隔;无明显PAE者,保证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即为给药间隔。有明显PAE者,以血药浓度超过MIC的时间,再加160注意药物的组织渗透性:%tissue/serum61%~40%~20%Peritonealdialysisfluid

94%~40%~30%Muscle

104%77%Inflammatoryblisterfluid

450%11%–17%ELF

70%~10%0%–18%CSF60%~50%–60%7%–13%Bone

Linezolid

Teicoplanin

Vancomycin

Tissue

注意药物的组织渗透性:%tissue/serum61%~161Concentrationofantimicrobialdrugsinrespiratoryfluidsandtissues(RatioELF/serum%)Ampicillin 3-10Piperacillin 4-15Cefaclor 8-10Cefuroxime 18Cefotaxime 25Ceftazidime 20Cefepime 95-100Imiepenem 70Meropenem 30-40Erythromycin 5Minocin 28-60TMP/SMX>100/13-18Amikin 24Gentamicin 27-40Netilmicin14-20Isepamicin 80Levofloxacin 100Linezolid 450Vancomycin 15Concentrationofantimicrobial162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临床不合理用药表现163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对发热性疾病,仅简单地按细菌性疾病对待,匆忙启用抗菌药物,未能争取在投药前采取标本做细菌学检查,也未能认真鉴别有发热表现的非感染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寄生虫病。不合理用药表现(一)表现一:忽视鉴别诊断164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2796例,1990-1996)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

(2796例,1990-1996)165成人“未明热”病因分析成人“未明热”病因分析166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老年病人发热性疾病病因分析167危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使这些疾病的重要治疗被贻误,影响病人的康复和预后2.增加不必使用抗菌药物的人数和可以避免抗菌药物压力;增加二重感染及不良反应3.临床经验的积累被大打折扣,或被扭曲4.增加医疗纠纷危害1.误、漏诊了非感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虫病168

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于临床实际需要标本送检率低(8%-20%),重复送检率更低及时、规范收集标本者尚不普遍检验方法偏少先进技术引用不够,投入不足检出阳性率低,时效性差临床医师善于分析培养结果者尚少

表现二:病原学诊断明显滞后169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越高。2.一次血培养,应该包括3份血样(至少二份),各份间相距15-30min。3.部分病人要连续采血二天。4.每份血标本,不少于5ml,最好是10ml。5.培养应该包括需氧培养与厌氧培养。血培养的基本要求1.在发热时采血,一般地讲,发热越高,阳性率170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两者之比为1:2.5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的病原菌有临床意义痰细菌定量培养:病原菌≥106cfu/ml痰液培养标本有一定的特殊性筛选痰液的标准171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106cfu/ml纤支镜≥105cfu/ml支气管肺泡灌洗≥104cfu/ml经防污染标本刷、防污染支气管肺泡≥103cfu/ml灌洗,有慢阻肺史者不同采取标本方法的痰细菌

定量培养标准有些差别痰172危害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缺乏);2.经验性治疗最终得不到病原学支持,助长了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3.无法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的细菌清除率评析;4.无法监测耐药性情况的变动;5.无法完成必要的临床微生物学-流行病学调查。危害1.影响了诊断质量与医疗水平的提高(病原学依据173不合理用药表现(二)

在“选药”方面的表现

表现之一:惯于选用广谱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时如此,病原菌确定之后依然如此。不合理用药表现(二)在“选药”方面174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或舒巴坦、第三、四代头孢菌素、碳青酶烯类及三、四代氟喹诺酮类等。目前应用最多的广谱抗生素药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175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染2.部分产ESBL菌所致的院内感染3.中性粒细胞减少伴发热病人的经验性治疗4.如疑有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应与抗厌氧菌药合并应用注意:不推荐用于社区感染应用头孢吡肟的适应证(供参考)1.产AmpC酶菌所致的院内感176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染产ESBL菌株的感染注:不宜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用亚胺培南的适应证病原未确定前的严重感染177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腹、盆腔感染)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的适应证肠杆菌科细菌感染178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ß-内酰胺酶者)所致呼吸道、腹、盆腔、尿路、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与败血症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适应证敏感G-杆菌(产ß-内酰胺酶者)179危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2.耐药率普遍上升;3.治疗失败者增多;4.用药花费增加。危害1.菌群失调者增加;180

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立即启用某种广谱抗菌药物,以覆盖可能的主要致病菌,早控制病情发展,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与拯救成功率。一旦得到微生物检查结果报告,应调整治疗方案,或换药以强化针对性,或调整剂量与给药方式以提高疗效。即降阶梯治疗(de–escalationtherapy,2001)。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重症感染病人,在完成标本采集后,181

表现之二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疗问题表现之二忽视特殊感染应用广谱抗菌药并不能解决治182大环内酯类在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弯曲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还可用于弓形虫感染与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新一代大环内酯类对细菌生物膜有抑制与破坏作用。以克拉霉素、罗红霉素与阿齐霉素等尤佳大环内酯类在抗感染方面独特优势用于首选:衣原体、支原体、军团183

磺胺类药物的治疗地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

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布鲁菌属感染弧菌属感染卡他莫拉菌感染李斯忒菌感染亲水气单胞菌感染沙门菌感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