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1页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2页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3页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4页
【变态心理学】应激相关障碍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应激相关障碍12/10/20221应激相关反应一、应激概述一)概念Selye的观点,应激是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作用于机体时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反应,称为“全身适应综合征”,它表现为一种特殊症状群,包括生理、情绪、认知和行为方面的变化。12/10/202221生理的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激活增强,心率、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血压增加;呼吸加快;血糖升高;交感神经动员脂类使血脂增加;机体警觉、敏感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轴被激活,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等分泌增加,引起垂体前叶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分泌增加,进而造成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系统改变:通过支配胸腺、淋巴结、骨髓、脾等免疫器官,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作用于免疫细胞受体;下丘脑通过促皮质激素并伴随-内啡肽的分泌12/10/202232情绪的积极的心理反应:适度的大脑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思维和动机调整。帮助个体维持应激期间的心理平衡,准确地评估应激源的性质,作出符合理智的判断与决定,从而使自己相当应选择对付应激源的策略,有效同环境交互作用,如威胁敌人的愤怒、寻求妥协的笑脸等。消极心理反应:过度焦虑、紧张、情绪过度波动、认知能力下降(抑制)、自我概念不清(自怨自怜)等。防碍个体评价现实(敌意、怨恨)、选择对策和应对能力的发挥。12/10/202253认知的机体警觉、敏感如注意力不集中,无望、无助、以及针对精神刺激的各种认知活动。12/10/202264行为的应对:应激引起紧张不适感,人们总是企图通过各种方法来减轻或消除其影响,心理学上将这一机制称作“应对”1)行为反应:①战斗与逃跑。针对应激源调动自身潜能,通过评估而采取的积极适应方式,通过战斗战胜危险是最佳结果,如果战胜不了则避开应激源,躲避风险。②保守与退缩。通过自身努力,既无法战胜对手,又无法逃跑的情况下,就会采取保守或退缩行为,不离开困难处境,也不努力去解决困难,听之任之,得过且过,搓手顿足,酗酒,吸毒③转换动作、刻板动作及古怪行为。2)自我防御反应:为减轻应激源引起的紧张和内心痛苦而采取的一系列调节机制。12/10/20227应激状态下的主要表现1意识状态:警觉性增高,对刺激敏感,易导致惊跳反应。2注意力:分散难以集中,易出差错。3思维:单一、刻板,缺乏灵活性。轻率做出决定,或思维杂乱,茫无头绪。4情感活动:情绪不稳,易激惹,或激情发作,嚎啕大哭或焦虑不安,慌张恐惧,或悲观绝望。5行为动作:坐立不安,踱步等。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头昏头痛,慢性疼痛。烟酒、镇静剂用量增加。12/10/20228二)应激的动态过程(包括三期)第一期:警告反应期是为了唤起体内的防御能力,个体或者战斗,或者逃跑(逃避),此期机体尚未产生适应性。整个身体都将动员起来,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血压上升,脉搏与呼吸加快,骨骼肌血流供应增加,肺与脑的血流量增加,血糖升高,皮肤和其它内脏的供血减少。如果持续暴露于有害刺激之下,机体就会转入第二阶段,抵抗期(适应期)12/10/202210第三期衰竭期如果刺激源超强且持续存在,机体应激就进入衰竭期。警告反应期的症状可再次出现,且成为不可逆的甚至造成死亡和各种疾病,如应激性溃疡等12/10/2022122不良应激:非特异性“全身适应综合征”A、应激作用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激素,可以作用于脑N细胞,改变基因表达,甚至引起脑损害,继而引起精神障碍。B、应激状态时产生的情绪变化如愤怒、恐惧、焦虑、抑郁等,可引起N功能失调,胃肠功能紊乱,头痛,腰背痛等。C、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下降。12/10/202214故适量的应激是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果应激源太强或太弱,以至身体不能作出适当调整,则会出现问题。应激使本来处于平衡中的机能变得不再平衡,即内稳态的破坏,若机体不能限时消除刺激并使机体的机能达到新的平衡,就会导致疾病。12/10/202215四)现实中的应激问题1.常见的心理应激源引起应激的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称∽a恋爱婚姻与家庭内部问题失恋、性格不合、两地分居、婚外恋爱、分居、离婚、配偶意外死亡,或患病。子女学业问题,高考升学,就业困难,子女出国的空巢现象,婆媳不和,纠纷经济,赌博犯罪的家庭成员,重大信仰分歧,生活困难和遗产纠纷,老年人的护理。12/10/202216b学校与职业场所问题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晋升与晋级受挫工作学习压力过大(超出了本人的限度)对职业不满意却又无法改变,工作调动频繁,待业,被解雇,退职,退休对学校适应不良,对专业毫无兴趣在学校受到处分。12/10/202217c社会生活变化与个人特殊遭遇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如战争、洪水、地震、空难、车祸,种族歧视,经济萧条个体先天和后天的缺陷如遗传疾病,精神疾病,难治性疾病被虐待、遗弃、强暴投资失败、经济破产政治冲击与法律纠纷等12/10/202218应激相关障碍二、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又称心因性反应、心因性精神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障碍。病因同于现实中的应激问题临床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等。12/10/202220应激相关障碍一)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1反应性意识朦胧状态定向障碍,感知不真切注意狭窄,语言缺乏条理动作紊乱无目的,偶见冲动行为人格与现实解体事后部分遗忘12/10/202221应激相关障碍3反应性抑制或木僵状态表现呆滞,情感麻木反应迟钝,行为退缩,少语少动严重者可导致木僵或亚木僵状态12/10/202223应激相关障碍几种类型多混合出现,诊断时抓住几点:①有异乎寻常的,严重的生活事件作诱因;②发病与诱因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③症状特点;④病程一般在一周以内且缓解良好。12/10/2022242、影响病情的因素暴露于这些创伤情境的时间接触或接近生命威胁情境的密切程度人格特征社会支持身体素质12/10/2022263症状表现1)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反复回想,触景生情,噩梦,闪回→创伤体验,精神病苦2)持续回避极力回避有关创伤的事,不去有关的场所或参加有关的活动,不与周围人接触,反应迟钝,情感麻木,与人疏远,社会性退缩。总之避免引起创伤性体验。12/10/202227应激相关障碍3)警觉性增高对相关相似事件过分敏感,并可出现惊恐反应,警惕水平增高,很难集中精力,难于入睡,或易惊醒。4)情绪障碍焦虑,抑郁,烦躁,易激惹,恐惧,兴趣减退等。12/10/202228预后这种障碍的程度一般较轻,持续时间不长,(不超过6个月),随着应激事件的消除和应付能力的改善而恢复。12/10/202230病因和发病机制心理社会应激因素与个体素质共同作用12/10/202231症状表现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以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障碍抑郁为主:情绪不高,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可伴随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焦虑为主:紧张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可有心慌、呼吸短促、窒息感。品行障碍为主(多见青少年):品行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