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_第1页
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_第2页
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_第3页
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_第4页
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cos(±)=coscossinsin.(2)sin(±)=sincos±cossin.(3)tan(±)=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2sincos.(2)cos2=cos2-sin2=2cos2-1=1-2sin2.(3)tan2=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1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1)从等式的一边推导变形到另一边,一般是化繁为简.(2)等式的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个式子.(3)将式子变形后再证明.4.正弦定理(2R为△ABC外接圆的直径).变形:a=2RsinA,b=2RsinB,c=2RsinC.sinA=,sinB=,sinC=.

a∶b∶c=sinA∶sinB∶sinC.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25.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

c2=a2+b2-2b2cosC.推论:cosA=,cosB=,cosC=.变形:b2+c2-a2=2bccosA,a2+c2-b2=2accosB,

a2+b2-c2=2abcosC.5.余弦定理36.面积公式

S△ABC=bcsinA=acsinB=absinC.7.解三角形(1)已知两角及一边,利用正弦定理求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解的情况可能不唯一.(3)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利用余弦定理求解.(4)已知三边,利用余弦定理求解.6.面积公式4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例1(1)已知0<<<<,且cos(-)=-,sin()=,求cos()的值;(2)已知,∈(0,),且tan()=,tan=,求2的值.思维启迪(1)(-)-()=;(2)=()+,2=+().

解(1)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5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6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7

探究提高(1)注意角的变换,(2)先由tan=tan,求tan的值,再求tan2的值,这样能缩小角2的取值范围;(3)善于观察条件中的角与欲求式中角的内在联系,整体运用条件中角的函数值可使问题简化.探究提高(1)注意角的变换,8变式训练

1(2008·广东理,16)已知函数f(x)=Asin(x+)(A>0,0<<)(x∈R)的最大值是1,其图象经过点M(1)求f(x)的解析式;(2)已知、∈,且f()=,f()=,求f()的值.

解(1)依题意知A=1,则f(x)=sin(x+).将点M代入得sin而0<<,变式训练1(2008·广东理,16)已知函数f(x)=9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10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ABC是半径为R的圆内接三角形,且2R(sin2A-sin2C)=(a-b)sinB.(1)求角C;(2)试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思维启迪题设中的条件等式是△ABC中角、边及外接圆半径R的混合关系式,因此,可以利用正、余弦定理将其统一为一种元素(边或角).正弦定理角化边余弦定理求角C表示出△ABC的面积进而求出最值→→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表示出△ABC的面积11

解(1)由2R(sin2A-sin2C)=()sinB,两边同乘以2R,得(2RsinA)2-(2RsinC)2=(a-b)2RsinB,根据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c=2RsinC,∴a2-c2=(a-b)b,即a2+b2-c2=ab.再由余弦定理,得cosC=,又0<C<,∴C=.(2)解(1)由2R(sin2A-sin2C)=(12探究提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体现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本例中将三角形面积S表示为cos(A-B)的形式,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是关键.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13

变式训练2(2009·北京理,1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cosA=,b=.(1)求sinC的值;(2)求△ABC的面积.

解(1)因为角A、B、C为△ABC的内角,且

B=,cosA=,所以C=-A,sinA=.变式训练2(2009·北京理,15)在△ABC中,14(2)由(1)知sinA=,sinC=.又因为B=,b=,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于是△ABC的面积S=absinC

(2)由(1)知sinA=,sinC=.15三、解三角形及实际应用例3如图所示,△ACD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D交AC于E,

AB=2.(1)求cos∠CBE的值;(2)求AE.

思维启迪(1)根据△ACD是等边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出∠CBE的确切值,然后再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解;(2)求AE的长度,可在△AEB中由正弦定理求出.三、解三角形及实际应用16

解(1)因为∠BCD=90°+60°=150°,CB=AC

=CD,∴∠CBE=15°.∴cos∠CBE=cos(45°-30°)=.(2)在△ABE中,AB=2,由正弦定理

故AE=解(1)因为∠BCD=90°+60°=150°,CB=17

探究提高(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在新的载体上进行的三角变换,因此要时刻注意它的两重性:其一,作为三角形问题,它必然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及时进行边角转化,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二,它毕竟是三角变换,只是角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是适用的,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2)在解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为正,但该角不一定是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或直角),这往往造成有两解,应注意分类讨论,但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为正,该角一定为锐角,且有惟一解,因此,在解三角形中,若有求角问题,应尽量避免求正弦值.探究提高(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是近几18变式训练3(2009·辽宁理,17)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变式训练3(2009·辽宁理,17)如图,A、B、C、19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在△ABC中,,所以AB故B、D的距离约为0.33km.≈0.33(km).解在△ACD中,∠DAC=30°,∠ADC=60°-∠D20规律方法总结1.二倍角的变形公式(1)1±sin=(sin±cos)2.(2)1+cos2=2cos2,1-cos2=2sin2.(3)cos2=2.acosx+bsinx=,其中tan=.3.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常用方法(1)从一边开始证它等于另一边,一般由繁到简.

(2)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或值).规律方法总结21(3)运用分析法,证明其等式成立.4.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1)“化异为同”,“切化弦”,“1”的代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化异为同”是指“化异名为同名”,“化异次为同次”,“化异角为同角”.(2)角的变换是三角变换的核心,如=(+)-,2=(+)+(-)等.5.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以已知a,b,A为例(1)当A为直角或钝角时,若a>b,则有一解;若a≤b,则无解.(3)运用分析法,证明其等式成立.22(2)当A为锐角时,如下表:

6.三角形中的常用结论(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π.(2)A>B>Ca>b>csinA>sinB>sinC.(3)a=bcosC+ccosB.7.在△ABC中,三边分别为a,b,c(a≤b≤c)(1)若a2+b2>c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a<bsinAa=bsinAbsinA<a<ba≥b无解一解两解一解(2)当A为锐角时,如下表:a<bsinAa=bsinA23(2)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3)若a2+b2<c2,则△ABC为钝角三角形.8.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2)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24一、选择题1.(2008·浙江理,8)cos+2sin=-,则tan等于()A.B.2C.D.-2

解析

方法一由已知得sin(+)=-(其中tan=),即有sin(+)=-1,所以+=2k-,,所以tan=tanBB25方法二方法二262.(2009·潍坊调研)已知则cos+sin等于()A.B.C.D.

解析D2.(2009·潍坊调研)已知273.若cos(-)cos+sin(-)sin=-,又∈(),则cos的值为()A.B.C.D.解析C3.若cos(-)cos+sin(-)s284.(2009·安徽理,8)已知函数f(x)=sinx+cosx(>0),y=f(x)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B.

C.D.4.(2009·安徽理,8)已知函数f(x)=sin29解析

f(x)=sinx+cosx=2sin.因为函数y=f(x)的图象与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为,故函数y=f(x)的周期为,所以,即=2.所以f(x)=2sin.令2k-答案C解析f(x)=sinx+cosx=2sin305.(2008·福建理,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tanB=ac,则角B的值为()A.B.C.D.

解析∵(a2+c2-b2)tanB=ac,∴·tanB=,即cosB·tanB=sinB=.∵0<B<,∴角B的值为D5.(2008·福建理,10)在△ABC中,角A、B、C的31二、填空题6.满足条件AB=2,AC=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解析如图,设BC=a,则AC=a,二、填空题32

∴S△ABC

∴S△ABC最大值答案

∴S△ABC∴S△ABC最大值答案337.(2009·江苏,4)函数y=Asin(x+)(A、、为常数,A>0,>0)在闭区间[-,0]上的图象如图所示,则=

.

解析由函数y=Asin(x+)的图象可知:37.(2009·江苏,4)函数y=Asin(x+)348.若f(x)=asin+bsin(ab≠0)是偶函数,则有序实数对(a,b)可以是

.(注:只要填满足a+b=0的一组数字即可)

解析当a=1,b=-1时,满足a+b=0.此时,y=sin-sin

=cosx,为偶函数.(1,-1)8.若f(x)=asin+bsin(35三、解答题9.(2009·青岛模拟)已知函数f(x)=m·n,其中

m=(sinx+cosx,cosx),n=(cosx-sinx,2sinx),其中>0,若f(x)相邻两对称轴间的距离大于等于.(1)求的取值范围;(2)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a=,b+c=3,当最大时,f(A)=1,求△ABC的面积.三、解答题36

解(1)f(x)=m·n=cos2

x-sin2

x+2cosx·sinx=2sin(2x+).∵>0,∴函数f(x)的周期T=,由题意可知,解得0<≤1,即的取值范围是{|0<≤1}.(2)由(1)可知的最大值为1,∴f(x)=2sin(2x+).∵f(A)=1,∴sin(2A+)=.解(1)f(x)=m·n=cos2x-sin237S△ABC=S△ABC=3810.(2009·重庆理,16)设函数f(x)=sin-2cos2

x+1.(1)求f(x)的最小正周期;(2)若函数y=g(x)与y=f(x)的图象关于直线

x=1对称,求当x∈时,y=g(x)的最大值.

解(1)f(x)=sinxcos-cosxsin-cosx=故f(x)的最小正周期为10.(2009·重庆理,16)设函数f(x)=sin39(2)方法一在y=g(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

g(x)),它关于x=1的对称点为(2-x,g(x)).由题设条件,点(2-x,g(x))在y=f(x)的图象上,从而g(x)=f(2-x)=当0≤x≤时,≤x+≤,因此y=g(x)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g(x)max=(2)方法一在y=g(x)的图象上任取一点(x,40方法二因区间关于x=1的对称区间为,且y=g(x)与y=f(x)的图象关于x=1对称,故y=g(x)在上的最大值即为y=f(x)在上的最大值.由(1)知f(x),当≤x≤2时,-≤x-≤.因此y=g(x)在上的最大值为g(x)max=sin=返回方法二因区间关于x=1的对称区间为,41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1.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cos(±)=coscossinsin.(2)sin(±)=sincos±cossin.(3)tan(±)=2.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1)sin2=2sincos.(2)cos2=cos2-sin2=2cos2-1=1-2sin2.(3)tan2=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42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1)从等式的一边推导变形到另一边,一般是化繁为简.(2)等式的两边同时变形为同一个式子.(3)将式子变形后再证明.4.正弦定理(2R为△ABC外接圆的直径).变形:a=2RsinA,b=2RsinB,c=2RsinC.sinA=,sinB=,sinC=.

a∶b∶c=sinA∶sinB∶sinC.3.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方法435.余弦定理

a2=b2+c2-2bccosA,b2=a2+c2-2accosB,

c2=a2+b2-2b2cosC.推论:cosA=,cosB=,cosC=.变形:b2+c2-a2=2bccosA,a2+c2-b2=2accosB,

a2+b2-c2=2abcosC.5.余弦定理446.面积公式

S△ABC=bcsinA=acsinB=absinC.7.解三角形(1)已知两角及一边,利用正弦定理求解.(2)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求解,解的情况可能不唯一.(3)已知两边及其夹角,利用余弦定理求解.(4)已知三边,利用余弦定理求解.6.面积公式45一、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的应用例1(1)已知0<<<<,且cos(-)=-,sin()=,求cos()的值;(2)已知,∈(0,),且tan()=,tan=,求2的值.思维启迪(1)(-)-()=;(2)=()+,2=+().

解(1)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46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47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48

探究提高(1)注意角的变换,(2)先由tan=tan,求tan的值,再求tan2的值,这样能缩小角2的取值范围;(3)善于观察条件中的角与欲求式中角的内在联系,整体运用条件中角的函数值可使问题简化.探究提高(1)注意角的变换,49变式训练

1(2008·广东理,16)已知函数f(x)=Asin(x+)(A>0,0<<)(x∈R)的最大值是1,其图象经过点M(1)求f(x)的解析式;(2)已知、∈,且f()=,f()=,求f()的值.

解(1)依题意知A=1,则f(x)=sin(x+).将点M代入得sin而0<<,变式训练1(2008·广东理,16)已知函数f(x)=50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51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例2已知△ABC是半径为R的圆内接三角形,且2R(sin2A-sin2C)=(a-b)sinB.(1)求角C;(2)试求△ABC的面积S的最大值.

思维启迪题设中的条件等式是△ABC中角、边及外接圆半径R的混合关系式,因此,可以利用正、余弦定理将其统一为一种元素(边或角).正弦定理角化边余弦定理求角C表示出△ABC的面积进而求出最值→→二、正、余弦定理的应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表示出△ABC的面积52

解(1)由2R(sin2A-sin2C)=()sinB,两边同乘以2R,得(2RsinA)2-(2RsinC)2=(a-b)2RsinB,根据正弦定理,得a=2RsinA,b=2RsinB,c=2RsinC,∴a2-c2=(a-b)b,即a2+b2-c2=ab.再由余弦定理,得cosC=,又0<C<,∴C=.(2)解(1)由2R(sin2A-sin2C)=(53探究提高正弦定理、余弦定理都体现了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解题时要根据具体题目合理选用,有时还需要交替使用.本例中将三角形面积S表示为cos(A-B)的形式,利用三角函数的知识求解是关键.二轮复习第2讲三角变换与解三角形课件54

变式训练2(2009·北京理,1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B=,cosA=,b=.(1)求sinC的值;(2)求△ABC的面积.

解(1)因为角A、B、C为△ABC的内角,且

B=,cosA=,所以C=-A,sinA=.变式训练2(2009·北京理,15)在△ABC中,55(2)由(1)知sinA=,sinC=.又因为B=,b=,所以在△ABC中,由正弦定理得a=于是△ABC的面积S=absinC

(2)由(1)知sinA=,sinC=.56三、解三角形及实际应用例3如图所示,△ACD是等边三角形,△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90°,BD交AC于E,

AB=2.(1)求cos∠CBE的值;(2)求AE.

思维启迪(1)根据△ACD是等边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可求出∠CBE的确切值,然后再由两角差的余弦公式求解;(2)求AE的长度,可在△AEB中由正弦定理求出.三、解三角形及实际应用57

解(1)因为∠BCD=90°+60°=150°,CB=AC

=CD,∴∠CBE=15°.∴cos∠CBE=cos(45°-30°)=.(2)在△ABE中,AB=2,由正弦定理

故AE=解(1)因为∠BCD=90°+60°=150°,CB=58

探究提高(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它是在新的载体上进行的三角变换,因此要时刻注意它的两重性:其一,作为三角形问题,它必然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正、余弦定理及有关三角形的性质,及时进行边角转化,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其二,它毕竟是三角变换,只是角的范围受到了限制,因此常见的三角变换方法和原则都是适用的,注意“三统一”,即“统一角、统一函数、统一结构”,是使问题获得解决的突破口.(2)在解三角形时,三角形内角的正弦值一定为正,但该角不一定是锐角,也可能为钝角(或直角),这往往造成有两解,应注意分类讨论,但三角形内角的余弦值为正,该角一定为锐角,且有惟一解,因此,在解三角形中,若有求角问题,应尽量避免求正弦值.探究提高(1)在三角形中考查三角函数式的变换,是近几59变式训练3(2009·辽宁理,17)如图,A、B、C、D都在同一个与水平面垂直的平面内,B、D为两岛上的两座灯塔的塔顶,船于水面A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分别为75°、30°,于水面C处测得B点和D点的仰角均为60°,AC=0.1km,试探究图中B、D间距离与另外哪两点间距离相等,然后求B、D的距离(计算结果精确到0.01km,≈1.414,≈2.449).变式训练3(2009·辽宁理,17)如图,A、B、C、60解在△ACD中,∠DAC=30°,∠ADC=60°-∠DAC=30°,所以CD=AC=0.1,又∠BCD=180°-60°-60°=60°,故CB是△CAD底边AD的中垂线,所以BD=BA.在△ABC中,,所以AB故B、D的距离约为0.33km.≈0.33(km).解在△ACD中,∠DAC=30°,∠ADC=60°-∠D61规律方法总结1.二倍角的变形公式(1)1±sin=(sin±cos)2.(2)1+cos2=2cos2,1-cos2=2sin2.(3)cos2=2.acosx+bsinx=,其中tan=.3.证明三角恒等式的常用方法(1)从一边开始证它等于另一边,一般由繁到简.

(2)证明左右两边都等于同一个式子(或值).规律方法总结62(3)运用分析法,证明其等式成立.4.三角恒等变形的基本思路(1)“化异为同”,“切化弦”,“1”的代换是三角恒等变换的常用技巧.“化异为同”是指“化异名为同名”,“化异次为同次”,“化异角为同角”.(2)角的变换是三角变换的核心,如=(+)-,2=(+)+(-)等.5.已知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判断三角形解的情况以已知a,b,A为例(1)当A为直角或钝角时,若a>b,则有一解;若a≤b,则无解.(3)运用分析法,证明其等式成立.63(2)当A为锐角时,如下表:

6.三角形中的常用结论(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π.(2)A>B>Ca>b>csinA>sinB>sinC.(3)a=bcosC+ccosB.7.在△ABC中,三边分别为a,b,c(a≤b≤c)(1)若a2+b2>c2,则△ABC为锐角三角形.a<bsinAa=bsinAbsinA<a<ba≥b无解一解两解一解(2)当A为锐角时,如下表:a<bsinAa=bsinA64(2)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3)若a2+b2<c2,则△ABC为钝角三角形.8.解斜三角形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分析:理解题意,分清已知与未知,画出示意图(一个或几个三角形).(2)建模:根据已知条件与求解目标,把已知量与求解量尽量集中在有关三角形中,建立一个解斜三角形的数学模型.(3)求解:利用正弦定理或余弦定理有序地解这些三角形,求得数学模型的解.(4)检验:检验上述所求的解是否符合实际意义,从而得到实际问题的解.(2)若a2+b2=c2,则△ABC为直角三角形.65一、选择题1.(2008·浙江理,8)cos+2sin=-,则tan等于()A.B.2C.D.-2

解析

方法一由已知得sin(+)=-(其中tan=),即有sin(+)=-1,所以+=2k-,,所以tan=tanBB66方法二方法二672.(2009·潍坊调研)已知则cos+sin等于()A.B.C.D.

解析D2.(2009·潍坊调研)已知683.若cos(-)cos+sin(-)sin=-,又∈(),则cos的值为()A.B.C.D.解析C3.若cos(-)cos+sin(-)s694.(2009·安徽理,8)已知函数f(x)=sinx+cosx(>0),y=f(x)的图象与直线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等于,则f(x)的单调递增区间是()A.B.

C.D.4.(2009·安徽理,8)已知函数f(x)=sin70解析

f(x)=sinx+cosx=2sin.因为函数y=f(x)的图象与y=2的两个相邻交点的距离为,故函数y=f(x)的周期为,所以,即=2.所以f(x)=2sin.令2k-答案C解析f(x)=sinx+cosx=2sin715.(2008·福建理,10)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tanB=ac,则角B的值为()A.B.C.D.

解析∵(a2+c2-b2)tanB=ac,∴·tanB=,即cosB·tanB=sinB=.∵0<B<,∴角B的值为D5.(2008·福建理,10)在△ABC中,角A、B、C的72二、填空题6.满足条件AB=2,AC=BC的三角形ABC的面积的最大值是

.

解析如图,设BC=a,则AC=a,二、填空题73

∴S△ABC

∴S△ABC最大值答案

∴S△ABC∴S△ABC最大值答案747.(2009·江苏,4)函数y=Asin(x+)(A、、为常数,A>0,>0)在闭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