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形状和位置公差》课件_第1页
《课题形状和位置公差》课件_第2页
《课题形状和位置公差》课件_第3页
《课题形状和位置公差》课件_第4页
《课题形状和位置公差》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二形状和位置公差学习目标:了解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掌握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及其含义、符号熟悉每种形位公差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能正确标注形位公差项目,并能根据使用功能正确选用形位公差值1精选PPT课题二形状和位置公差学习目标:1精选PPT第一节基本概念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2精选PPT第一节基本概念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举例: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不圆(即圆度误差)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3精选PPT举例: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1、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床-夹具-刀具间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磨损等影响,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形位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偏差、位置偏差4精选PPT1、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床-夹具-刀具间的几形位误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是该零件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着该零件的功能和互换性,因而它也影响着整个机械产品的质量。5精选PPT形位误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是⑴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例如: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不好,将影响机床刀架的运动精度。齿轮箱上个轴承孔的位置误差,将影响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精度和尺侧间隙。6精选PPT⑴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例如: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不好,⑵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例如:圆柱结合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

当配合件有相对转动时,磨损加快,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和运动精度。7精选PPT⑵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例如:圆柱结合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⑶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性质例如:轴承盖上各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在用螺栓往基座上紧固时,就有可能影响其自由装配。

8精选PPT⑶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性质例如:轴承盖上各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2、形位公差特征符号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9精选PPT2、形位公差特征符号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9精选PPT国标中规定了14种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种,位置公差8种,形状或位置公差2种。各种特征项目和名称、符号见下表。10精选PPT国标中规定了14种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种,位置公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的表示:11精选PPT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的表示:11精选PPT3、几何要素及其分类1.几何要素:任何机械零件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这些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就称作几何要素,简称要素。12精选PPT3、几何要素及其分类1.几何要素:任何机械零件都是由点、线、2.几何要素的分类:(1)按存在的状态来分: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13精选PPT2.几何要素的分类:13精选PPT(2)按检测关系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称为基准。14精选PPT(2)按检测关系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14精选PPT(3)按功能要求分: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15精选PPT(3)按功能要求分: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15精选PPT(4)按结构的特征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中心要素是假想的。16精选PPT(4)按结构的特征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16精选PPT第二节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来表示。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实际要素必须在此区域内才合格。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形状误差一般是对单一要素而言的,仅考虑被测要素本身的形状的误差。17精选PPT第二节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概念: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被测要素: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18精选PPT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概念: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1、直线度——限制给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1)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的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t0.119精选PPT1、直线度——限制给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1(2)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公差带标注20精选PPT(2)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平(3)在任意方向上: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注“”,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圆柱体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4mm的圆柱面内。φt公差带标注21精选PPT(3)在任意方向上: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注“”2、平面度——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其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带定义: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右上图: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右下图:被测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标注t公差带22精选PPT2、平面度——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其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平面度是一项综合的形状公差项目,它既可以限制平面度误差,又可以限制被测实际平面上任一方向的直线度误差。23精选PPT平面度是一项综合的形状公差项目,它既可以限制平面度误差,又可3、圆度——限制回转表面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t公差带标注1标注224精选PPT3、圆度——限制回转表面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在4、圆柱度——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注:圆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圆锥形等回转体的各种形状误差;圆柱度公差则是控制圆柱面纵截面形状误差。t公差带标注25精选PPT4、圆柱度——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定义:公差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注时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公差带定义: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下图。

26精选PPT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无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27精选PPT无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27精选PPT三、形状误差及判断准则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形位误差值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形位公差值,则认为合格。(1)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此时,对被测实际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28精选PPT三、形状误差及判断准则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形状误差数值的评定常用最小包容区域法(简称最小区域法)来评定。最小区域法:即理想要素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最小直径Φf的那个包容区。很显然,最小包容区域法(简称最小区域法)是符合最小条件的。29精选PPT(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29精选PPT第三节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30精选PPT第三节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基准: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指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是由基准确定的。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确定被测要素公差带方位的根据。但基准实际要素本身也有形状误差,因此,由基准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基准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为基准,理想要素的位置也要符合最小条件。31精选PPT基准: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指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基准(续1)零件的基准数量和顺序的确定: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确定,一般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作为第一基准;面积较小的表面作为第二基准;面积最小的表面作为第三基准。注意:在加工或检测时,设计时所确定的基准表面和顺序不可随意更改,以保证设计时提出的功能要求。32精选PPT基准(续1)零件的基准数量和顺序的确定: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基准(续2):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组合基准(公共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基准称为组合基准或公共基准。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基准体系。33精选PPT基准(续2):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33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方向精度。定位公差:具有确定位置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位置精度。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的能力,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两方面的综合精度。34精选PPT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都有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等四种情况。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为线对线或线对面时,可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35精选PPT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1、平行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平行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1)“面对面”的平行度被测要素:上平面;基准要素:底面。t基准平面a)标注b)公差带36精选PPT1、平行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平行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2)“线对线”的平行度1)一个方向被测要素:D孔轴心;基准要素:另一个孔轴心线。a)标注b)公差带t基准线37精选PPT(2)“线对线”的平行度a)标注b)公差带t基准线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a)b)基准线基准线t238精选PPT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a)b)基准线基准线t238精选PPT3)任意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线φt39精选PPT3)任意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线φt39精选PPT2、垂直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1)一个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平面

t

0.1AdA40精选PPT2、垂直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2)任意方向A

dA

0.05a)标注b)公差带

d

41精选PPT(2)任意方向AdA0.05a)标3、倾斜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倾斜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面对线”倾斜度α基准线tb)公差带42精选PPT3、倾斜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倾斜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定向公差的特点:1、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2、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能力。43精选PPT定向公差的特点:43精选PPT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三项。44精选PPT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1、同轴度同轴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同轴性要求。或者说,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重合的位置误差要求。基准轴线

tb)公差带a)标注BAd

0.1A-B

t

t45精选PPT1、同轴度同轴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同轴性要求。或2、对称度对称度是以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的共面性(或共线性)要求。基准平面tt/2b)标注AA0.1a)标注46精选PPT2、对称度对称度是以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中心平面(或中3、位置度位置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的位置要素。被测要素的理想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所确定。47精选PPT3、位置度位置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的位置要素。(1)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

ta)标注ABCDCB

0.1AB基准平面A基准平面C基准平面90°b)公差带48精选PPT(1)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ta)标注ABCDCB(2)面的位置度B基准平面A基准轴线tb)公差带A0.05BBAa)标注49精选PPT(2)面的位置度B基准平面A基准轴线tb)公差带A0.05B定位公差带的特点: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同轴度和对称度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图上可省略不注。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对该要素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如果需要对方向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另行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定位公差值。50精选PPT定位公差带的特点: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三、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特点:是以检测方式定出的公差项目,具有综合控制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功能。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跳动——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公差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51精选PPT三、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1、圆跳动:圆跳动——在测量截面内被测要素在以其基准为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跳动量是指示器在绕着基准轴线回转的被测表面上测得的。按跳动的检测方向与基准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圆跳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52精选PPT1、圆跳动:圆跳动——在测量截面内被测要素在以其基准为轴线作(1)径向圆跳动:检测方向垂直于基准轴线。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A0.05fdAfa)标注t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53精选PPT(1)径向圆跳动:检测方向垂直于基准轴线。A0.05fdA(2)端面圆跳动检测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Aa)0.05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t54精选PPT(2)端面圆跳动检测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Aa)0.05A基(3)斜向圆跳动:检测方向暨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基准轴线,但一般应为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锥面区域。A0.05Aa标注)f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公差带)55精选PPT(3)斜向圆跳动:检测方向暨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基准轴线,但一般2、全跳动全跳动——全跳动控制的是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跳动总量。全跳动公差是在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多周无轴向移动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运动,由指示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根据测量方向与基准轴线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56精选PPT2、全跳动全跳动——全跳动控制的是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1)径向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平行。公差带:半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基准轴线tb)公差带BA0.2ABffa)标注57精选PPT(1)径向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平行。公差带:半径为公注意: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异同。相同点:形状相同。不同点:前者公差带轴线的位置固定,后者公差带轴线的位置是浮动的;径向全跳动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图样上应优先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而尽量不标注圆柱度项目。58精选PPT注意: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异同。58精选PPT(2)端面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垂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基准轴线b)公差带A0.05Afa)标注59精选PPT(2)端面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垂直。公差带:是距离为注意: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带之间的异同。相同点:形状相同,均为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行平面,用该两项目控制被测要素的结果也完全相同。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端面全跳动公差。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f形状)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f位置)的综合反映。60精选PPT注意: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带之间的异同。6跳动公差带的特点: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总之跳动公差对被测零件的形状、位置误差有较综合的控制能力,且检测方便,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价值。61精选PPT跳动公差带的特点: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61第四节形位公差的选用主要内容:规定适当的公差特征项目确定采用公差原则给出公差数值基准要素的选择62精选PPT第四节形位公差的选用主要内容:62精选PPT一、术语及定义1、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间的距离。dfeda1da2da3dfia)外表面(轴)DfeDa1Da2Da3Dfib)内表面(孔)63精选PPT一、术语及定义1、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任意2、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dfe=da+fDfe=Da-f64精选PPT2、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3、体内作用尺寸(dfi、Dfi):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65精选PPT3、体内作用尺寸(dfi、Dfi):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4、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时的状态。5、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6、边界: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7、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66精选PPT4、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8、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图样上给定的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MMS)和该要素轴线、中心平面的定向或定位形位公差所形成的综合极限状态。9、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MMVS=MMS±t形·位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10、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67精选PPT8、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图样上给定的被测要素的最大最大实体实效边界20(dM)20.1(dMV)0.120M0.168精选PPT最大实体实效边界20(dM)20.1(dMV)0.11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12、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称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LMVS=LMS+t形·位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

13、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

69精选PPT1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二、公差原则通常把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原则称作公差原则。国家标准GB/T4249-1996《公差原则》规定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70精选PPT二、公差原则通常把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原则称作公1、独立原则定义: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标注:不需加注任何符号!71精选PPT1、独立原则定义: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2、相关要求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1)包容要求定义:包容要求是要求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的一种公差要求。标注方法:当采用包容要求时,应在被测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后加注“E”符号。72精选PPT2、相关要求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包容要求:标注20(dM)19.97(dL)0.03最大实体边界00.010.020.03

20(dM)19.97(dL)直线度/mm实际尺寸/mm直线度误差的动态变动范围20-0.03

0E73精选PPT包容要求:标注20(dM)19.97(dL)0.03最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被测要素实际尺寸允许的直线度误差

20

0

19.99

0.01

19.98

0.02

19.97

0.0374精选PPT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被测要素实际尺寸允许的直线度误差20合格条件:用公式表示式中:f——被测要素的形状误差孔轴75精选PPT合格条件:用公式表示孔75精选PPT(2)最大实体要求(MMR)定义:最大实体要求是要求被测要素的实际轮廓应遵守其最大实体实效边界(MMVB),当其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其形位误差值超出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给出的公差值的一种公差要求。标注方法:20M0.176精选PPT(2)最大实体要求(MMR)20M0.176精选PPT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被测要素的体外作用尺寸不超过最大实体实效尺寸;20.1(dMV)0.120(dM)2)当被测要素的局部实际尺寸处处均为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77精选PPT最大实体要求的特点如下:1)被测要素遵守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即20.1(dMV)19.7(dL)0.420.1(dMV)实际尺寸/mm直线度/mm0.30.20.10.40.30.200.119.7(dL)20(dM)3)当被测要素的实际尺寸偏离最大实体尺寸后,其偏离量可补偿给形位公差,允许的形位误差为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值与偏离量之和;4)实际尺寸必须在最大实体尺寸和最小实体尺寸之间变化。78精选PPT20.1(dMV)19.7(dL)0.420.1(d合格条件:用公式表示孔:轴:79精选PPT合格条件:用公式表示孔:轴:79精选PPT三、形位公差的选择规定适当的公差特征项目确定采用何种公差原则给出公差数值对位置公差还要给出测量基准80精选PPT三、形位公差的选择规定适当的公差特征项目80精选PPT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1)应充分发挥综合控制项目的职能,以减少图样上给出的形位公差项目及相应的形位误差检测项目。(2)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选用测量简便的项目。如:同轴度公差常常用径向圆跳动公差代替。不过应注意,径向圆跳动是同轴度误差与圆柱面形状误差的综合,故代替时,给出的跳动公差值应略大于同轴度公差值,否则就会要求过严。81精选PPT1、形位公差特征项目的选择(1)应充分发挥综合控制项目的职能2、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的确定(1)应根据被测要素的功能要求,充分发挥公差的职能和采取该公差原则的可行性、经济性。(2)独立原则用于尺寸精度与形位精度精度要求相差较大,需分别满足要求,或两者无联系,保证运动精度、密封性,未注公差等场合。(3)包容要求主要用于需要严格保证配合性质的场合。82精选PPT2、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的确定(1)应根据被测要素的功能要求,2、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的确定(续)(4)最大实体要求用于中心要素,一般用于相配件要求为可装配性(无配合性质要求)的场合。(5)最小实体要求主要用于需要保证零件强度和最小壁厚等场合。(6)可逆要求与最大(最小)实体要求联用,能充分利用公差带,扩大了被测要素实际尺寸的范围,提高了效益。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可以选用。83精选PPT2、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的确定(续)(4)最大实体要求用于中心3、基准要素的选择(1)基准部位的选择选择基准部位时,主要应根据设计和使用要求,零件的结构特征,并兼顾基准统一等原则进行。(2)基准数量的确定一般来说,应根据公差项目的定向、定位几何功能要求来确定基准的数量。(3)基准顺序的安排当选用两个或三个基准要素时,就要明确基准要素的次序,并按顺序填入公差框格中。84精选PPT3、基准要素的选择(1)基准部位的选择84精选PPT4、形位公差等级和公差值的选择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与尺寸公差选用原则相同,即在满足零件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选用低的公差等级。(1)形位公差和尺寸公差的关系一般满足关系式:T形状<T位置<T尺寸(2)有配合要求时形状公差与尺寸公差的关系T形状=KT尺寸在常用尺寸公差等级IT5~IT8的范围内,通常取K=25%~65%。85精选PPT4、形位公差等级和公差值的选择形位公差等级的选择原则与尺寸公(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表面粗糙度的Ra值约占形状公差值的20%~25%。(4)考虑零件的结构特点(5)凡有关标准已对形位公差作出规定的,如与滚动轴承相配的轴和壳体孔的圆柱度公差、机床导轨的直线度公差、齿轮箱体孔的轴线的平行度公差等,都应按相应的标准确定。86精选PPT(3)形状公差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86精选PPT除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以及位置度未规定公差等级外,其余11项均有规定。一般划分为12级,即1~12级,精度依次降低,仅圆度和圆柱度划分为13级,即增加了一个0级,以便适应精密零件的需要。

87精选PPT除线轮廓度、面轮廓度以及位置度未规定公差等级外,其余11项均5、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值简化制图,对一般机床加工就能保证的形位精度,不必在图样上注出形位公差,形位未注公差按以下规定执行:(1)未注直线度、垂直度、对称度和圆跳动各规定了H、K、L三个公差等级,在标题栏或技术要求中注出标准及等级代号。如:“GB/T1184-K”。(2)未注圆度公差值等于直径公差值,但不得大于径向跳动的未注公差。(3)未注圆柱度公差不作规定,由构成圆柱度的圆度、直线度和相应线的平行度的公差控制。88精选PPT5、形位公差的未注公差值简化制图,对一般机床加工就能保证的形(4)未注平行度公差值等于尺寸公差值或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中较大者。(5)未注同轴度公差值未作规定,可与径向圆跳动公差等。(6)未注线轮廓度、面轮廓度、倾斜度、位置度和全跳动的公差值均由各要素的注出或未注出的尺寸或角度公差控制。89精选PPT(4)未注平行度公差值等于尺寸公差值或直线度和平面度公差值中课题二形状和位置公差学习目标:了解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掌握形位公差的分类、项目及其含义、符号熟悉每种形位公差的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能正确标注形位公差项目,并能根据使用功能正确选用形位公差值90精选PPT课题二形状和位置公差学习目标:1精选PPT第一节基本概念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的实际形状或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体规定的形状和相互位置还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这种形状上的差异就是形状误差,而相互位置的差异就是位置误差,统称为形位误差。

91精选PPT第一节基本概念加工后的零件不仅有尺寸误差,构成零件几何特举例: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外圆在垂直于轴线的正截面上不圆(即圆度误差)外圆柱面上任一素线(是外圆柱面与圆柱轴向截面的交线)不直(即直线度误差)外圆柱面的轴心线与孔的轴心线不重合(即同轴度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误差

92精选PPT举例:轴套的外圆可能产生以下误差:轴套加工后外圆的形状和位置1、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床-夹具-刀具间的几何误差+受力变形+热变形+振动+磨损等影响,使零件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形位误差包括:尺寸偏差、形状偏差、位置偏差93精选PPT1、形位公差的产生及其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床-夹具-刀具间的几形位误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是该零件的一项主要质量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它影响着该零件的功能和互换性,因而它也影响着整个机械产品的质量。94精选PPT形位误差对零件性能的影响:机械零件几何要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是⑴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例如: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不好,将影响机床刀架的运动精度。齿轮箱上个轴承孔的位置误差,将影响齿轮传动的齿面接触精度和尺侧间隙。95精选PPT⑴影响零件的功能要求例如:机床导轨表面的直线度、平面度不好,⑵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例如:圆柱结合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差会使间隙大小分布不均,

当配合件有相对转动时,磨损加快,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和运动精度。96精选PPT⑵影响零件的配合性质例如:圆柱结合间隙配合,圆柱表面的形状误⑶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性质例如:轴承盖上各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在用螺栓往基座上紧固时,就有可能影响其自由装配。

97精选PPT⑶影响零件的自由装配性质例如:轴承盖上各螺钉孔的位置不正确,2、形位公差特征符号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GB/T1182—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GB/T1184—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公差原则》GB/T16671—1996《形状和位置公差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和可逆要求》GB13319—1991《形状和位置公差位置度公差》98精选PPT2、形位公差特征符号现行国家标准主要有:9精选PPT国标中规定了14种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种,位置公差8种,形状或位置公差2种。各种特征项目和名称、符号见下表。99精选PPT国标中规定了14种形位公差特征项目,其中形状公差4种,位置公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的表示:100精选PPT形位公差的特征和符号的表示:11精选PPT3、几何要素及其分类1.几何要素:任何机械零件都是由点、线、面组成的,这些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点、线、面就称作几何要素,简称要素。101精选PPT3、几何要素及其分类1.几何要素:任何机械零件都是由点、线、2.几何要素的分类:(1)按存在的状态来分:理想要素和实际要素。理想要素——具有几何意义的要素。实际要素——零件上实际存在的要素,即加工后得到的要素。102精选PPT2.几何要素的分类:13精选PPT(2)按检测关系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给出了形状或(和)位置公差的要素,即需要研究和测量的要素。基准要素——用来确定被测要素方向或(和)位置的要素。理想的基准要素称为基准。103精选PPT(2)按检测关系分:被测要素和基准要素。14精选PPT(3)按功能要求分: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单一要素——仅对要素本身给出形状公差要求的要素。关联要素——对其它要素有功能关系的要素。104精选PPT(3)按功能要求分:单一要素和关联要素。15精选PPT(4)按结构的特征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轮廓要素——组成轮廓的点、线、面。中心要素——与轮廓要素有对称关系的点、线、面。中心要素是假想的。105精选PPT(4)按结构的特征分:轮廓要素和中心要素。16精选PPT第二节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全量。形状公差用形状公差带来表示。构成零件几何特征的实际要素必须在此区域内才合格。形状误差:被测实际要素对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形状误差一般是对单一要素而言的,仅考虑被测要素本身的形状的误差。106精选PPT第二节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形状公差:单一实际要素的形状所允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概念: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形状公差带的特点:不涉及基准,它的方向和位置均是浮动的,只能控制被测要素形状误差的大小。其公差带只有大小和形状,无方向和位置的限制。被测要素:直线、平面、圆和圆柱面。107精选PPT一、形状公差与公差带概念:单一要素对其理想要素允许的变动量。1、直线度——限制给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1)在给定平面内:在给定平面内的直线度的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直线之间的区域。t0.1108精选PPT1、直线度——限制给定平面内或空间直线、轴线的形状误差。(1(2)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棱线必须位于箭头所指方向距离为公差值0.02mm的两平行平面内。公差带标注109精选PPT(2)在给定方向上:公差带是以距离为公差值t的二平行平(3)在任意方向上: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注“”,公差带是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柱面内的区域。被测圆柱体d的轴线必须位于直径为公差值

0.04mm的圆柱面内。φt公差带标注110精选PPT(3)在任意方向上:任意方向上的直线度在公差值前加注“”2、平面度——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其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公差带定义:平面度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右上图:被测表面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右下图:被测表面上任意100×100的范围,必须位于距离为公差值0.1的两平行平面内。标注t公差带111精选PPT2、平面度——限制被测实际平面的形状误差其被测要素是平面要素平面度是一项综合的形状公差项目,它既可以限制平面度误差,又可以限制被测实际平面上任一方向的直线度误差。112精选PPT平面度是一项综合的形状公差项目,它既可以限制平面度误差,又可3、圆度——限制回转表面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在垂直于轴线的任一正截面上,该圆必须位于半径差为公差值0.02mm的两同心圆之间。t公差带标注1标注2113精选PPT3、圆度——限制回转表面径向截面轮廓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在4、圆柱度——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定义:公差带是半径差为公差值t的两同轴圆柱面之间的区域。注:圆度公差是控制圆柱形、圆锥形等回转体的各种形状误差;圆柱度公差则是控制圆柱面纵截面形状误差。t公差带标注114精选PPT4、圆柱度——限制被测实际圆柱面的形状误差。公差带定义:公差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想形状、方向、位置的尺寸。它仅表达设计时对被测要素的理想要求,故该尺寸不附带公差,标注时应围以框格,而该要素的形状、方向和位置误差则由给定的形位公差来控制。公差带定义:线轮廓度公差带是包络一系列直径为公差值t的圆的两包络线之间的区域,诸圆圆心应位于理想轮廓线上。如下图。

115精选PPT二、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理论正确尺寸——是用以确定被测要素的理无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116精选PPT无基准要求有基准要求轮廓度公差带27精选PPT三、形状误差及判断准则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形位误差值小于或等于相应的形位公差值,则认为合格。(1)形状误差的评定准则——最小条件所谓最小条件,是指被测实际要素相对于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此时,对被测实际要素评定的误差值为最小。117精选PPT三、形状误差及判断准则形位误差是指被测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形状误差数值的评定常用最小包容区域法(简称最小区域法)来评定。最小区域法:即理想要素包容被测实际要素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最小直径Φf的那个包容区。很显然,最小包容区域法(简称最小区域法)是符合最小条件的。118精选PPT(2)形状误差值的评定29精选PPT第三节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想要素的变动量。位置公差:关联实际要素的位置对基准所允许的变动全量。位置公差带——是限制关联实际要素变动的区域,被测实际要素位于此区域内为合格,区域的大小由公差值决定。119精选PPT第三节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位置误差:关联被测实际要素对其理基准: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指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是由基准确定的。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是确定被测要素公差带方位的根据。但基准实际要素本身也有形状误差,因此,由基准实际要素建立基准时,应以该基准实际要素的理想要素为基准,理想要素的位置也要符合最小条件。120精选PPT基准:在位置公差中,基准是指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基准(续1)零件的基准数量和顺序的确定: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确定,一般零件上面积大、定位稳的表面作为第一基准;面积较小的表面作为第二基准;面积最小的表面作为第三基准。注意:在加工或检测时,设计时所确定的基准表面和顺序不可随意更改,以保证设计时提出的功能要求。121精选PPT基准(续1)零件的基准数量和顺序的确定:根据零件的功能要求来基准(续2):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单一基准——由一个要素建立的基准称为单一基准。组合基准(公共基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所建立的一个独立基准称为组合基准或公共基准。基准体系(三基面体系)——由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所构成的基准体系。122精选PPT基准(续2):基准是确定被测要素的方向、位置的参考对象。33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方向精度。定位公差:具有确定位置功能,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相对基准要素的位置精度。跳动公差:具有综合控制的能力,即确定被测实际要素的形状和位置两方面的综合精度。123精选PPT位置公差按几何特征分:定向公差:具有确定方向的功能,即确定被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向公差包括平行度、垂直度和倾斜度三项。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都有面对面、线对面、面对线和线对线等四种情况。定向公差中被测要素相对基准要素为线对线或线对面时,可分为给定一个方向,给定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和任意方向上的三种。124精选PPT一、定向公差与公差带定向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方向1、平行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平行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

(1)“面对面”的平行度被测要素:上平面;基准要素:底面。t基准平面a)标注b)公差带125精选PPT1、平行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平行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2)“线对线”的平行度1)一个方向被测要素:D孔轴心;基准要素:另一个孔轴心线。a)标注b)公差带t基准线126精选PPT(2)“线对线”的平行度a)标注b)公差带t基准线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a)b)基准线基准线t2127精选PPT2)相互垂直的两个方向a)b)基准线基准线t238精选PPT3)任意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线φt128精选PPT3)任意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线φt39精选PPT2、垂直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1)一个方向a)标注b)公差带基准平面

t

0.1AdA129精选PPT2、垂直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垂直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2)任意方向A

dA

0.05a)标注b)公差带

d

130精选PPT(2)任意方向AdA0.05a)标3、倾斜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倾斜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面对线”倾斜度α基准线tb)公差带131精选PPT3、倾斜度——限制实际要素对基准在倾斜方向上变动量的一项指标定向公差的特点:1、定向公差带相对于基准有确定的方向。2、定向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方向和形状的能力。132精选PPT定向公差的特点:43精选PPT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上允许的变动全量。定位公差包括同轴度、对称度和位置度三项。133精选PPT二、定位公差与公差带定位公差——是指关联实际要素对基准在位置1、同轴度同轴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同轴性要求。或者说,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重合的位置误差要求。基准轴线

tb)公差带a)标注BAd

0.1A-B

t

t134精选PPT1、同轴度同轴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轴线与基准轴线的同轴性要求。或2、对称度对称度是以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中心平面(或中心线、轴线)的共面性(或共线性)要求。基准平面tt/2b)标注AA0.1a)标注135精选PPT2、对称度对称度是以控制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之间中心平面(或中3、位置度位置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的位置要素。被测要素的理想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和基准所确定。136精选PPT3、位置度位置度是用以控制被测要素(点、线、面)的位置要素。(1)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

ta)标注ABCDCB

0.1AB基准平面A基准平面C基准平面90°b)公差带137精选PPT(1)线的位置度(任意方向)ta)标注ABCDCB(2)面的位置度B基准平面A基准轴线tb)公差带A0.05BBAa)标注138精选PPT(2)面的位置度B基准平面A基准轴线tb)公差带A0.05B定位公差带的特点: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位置度公差带的位置由理论正确尺寸确定,同轴度和对称度的理论正确尺寸为零,图上可省略不注。2、定位公差带具有综合控制被测要素位置、方向和形状的功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对被测要素给出定位公差后,通常对该要素不再给出定向公差和形状公差。如果需要对方向和形状有进一步要求时,则可另行给出定向或形状公差,但其数值应小于定位公差值。139精选PPT定位公差带的特点:1、定位公差相对于基准具有确定位置。其中三、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时所允许的最大跳动量。特点:是以检测方式定出的公差项目,具有综合控制形状误差和位置误差的功能。被测要素为圆柱面、端平面和圆锥面等轮廓要素,基准要素为轴线。跳动——是指实际被测要素在无轴向移动的条件下绕基准轴线回转的过程中(回转一周或连续回转),由指示计在给定的测量方向上对该实际被测要素测得的最大与最小示值之差。跳动公差分为:圆跳动和全跳动。140精选PPT三、跳动公差与公差带跳动公差——是关联实际要素绕基准轴线回转1、圆跳动:圆跳动——在测量截面内被测要素在以其基准为轴线作无轴向移动回转一周,由位置固定的指示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跳动量是指示器在绕着基准轴线回转的被测表面上测得的。按跳动的检测方向与基准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同圆跳动可分为三种类型:径向圆跳动、端面圆跳动和斜向圆跳动。141精选PPT1、圆跳动:圆跳动——在测量截面内被测要素在以其基准为轴线作(1)径向圆跳动:检测方向垂直于基准轴线。公差带是垂直于基准轴线的任一测量平面内,半径差为公差值t且圆心在基准轴线上的两个同心圆之间的区域。A0.05fdAfa)标注t测量平面基准轴线a)公差带142精选PPT(1)径向圆跳动:检测方向垂直于基准轴线。A0.05fdA(2)端面圆跳动检测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直径位置的测量圆柱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柱面区域。Aa)0.05A基准轴线测量圆柱面b)t143精选PPT(2)端面圆跳动检测方向平行于基准轴线。Aa)0.05A基(3)斜向圆跳动:检测方向暨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基准轴线,但一般应为被测表面的法线方向。公差带是在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任一测量圆锥面上,沿母线方向宽度为t的圆锥面区域。A0.05Aa标注)f测量圆锥面基准轴线tb公差带)144精选PPT(3)斜向圆跳动:检测方向暨不平行也不垂直于基准轴线,但一般2、全跳动全跳动——全跳动控制的是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的跳动总量。全跳动公差是在被测要素绕基准轴线连续多周无轴向移动回转,同时指示表作平行于基准轴线的直线运动,由指示表在给定方向上测得的最大与最小读数之差。根据测量方向与基准轴线的相对位置,可分为径向全跳动和端面全跳动。145精选PPT2、全跳动全跳动——全跳动控制的是整个被测要素相对于基准要素(1)径向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平行。公差带:半径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同轴的两圆柱面之间的区域。基准轴线tb)公差带BA0.2ABffa)标注146精选PPT(1)径向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平行。公差带:半径为公注意: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异同。相同点:形状相同。不同点:前者公差带轴线的位置固定,后者公差带轴线的位置是浮动的;径向全跳动包括了圆柱度误差和同轴度误差。图样上应优先标注径向全跳动公差,而尽量不标注圆柱度项目。147精选PPT注意:径向全跳动公差带与圆柱度公差带的异同。58精选PPT(2)端面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垂直。公差带:是距离为公差值t且与基准轴线垂直的两平行平面之间的区域。基准轴线b)公差带A0.05Afa)标注148精选PPT(2)端面全跳动——运动方向与基准轴线垂直。公差带:是距离为注意: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带之间的异同。相同点:形状相同,均为垂直于基准轴线的平行平面,用该两项目控制被测要素的结果也完全相同。但检测方法更方便!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端面全跳动公差。另外,端面全跳动还是该端面(整个端面)的形状误差(f形状)及其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f位置)的综合反映。149精选PPT注意:端面全跳动公差带与端面对轴线垂直度公差带之间的异同。6跳动公差带的特点: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可以综合控制被测要素的位置、方向和形状。总之跳动公差对被测零件的形状、位置误差有较综合的控制能力,且检测方便,生产中具有十分广泛的使用价值。150精选PPT跳动公差带的特点:跳动公差带相对于基准轴线有确定的位置;61第四节形位公差的选用主要内容:规定适当的公差特征项目确定采用公差原则给出公差数值基准要素的选择151精选PPT第四节形位公差的选用主要内容:62精选PPT一、术语及定义1、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任意正截面上,两对应点间的距离。dfeda1da2da3dfia)外表面(轴)DfeDa1Da2Da3Dfib)内表面(孔)152精选PPT一、术语及定义1、局部实际尺寸(Da、da):实际要素的任意2、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小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外相接的最大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与基准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dfe=da+fDfe=Da-f153精选PPT2、体外作用尺寸(dfe、Dfe):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3、体内作用尺寸(dfi、Dfi):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与实际外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大理想面或与实际内表面体内相接的最小理想面的直径或宽度。对于关联要素,该理想面的轴线或中心平面必须保持图样给定的几何关系。154精选PPT3、体内作用尺寸(dfi、Dfi):在被测要素的给定长度上,4、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时的状态。5、最大实体尺寸(MMS):实际要素在最大实体状态下的极限尺寸。(轴的最大极限尺寸dmax,孔的最小极限尺寸Dmin)6、边界:由设计给定的具有理想形状的极限包容面。7、最大实体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尺寸的边界。155精选PPT4、最大实体状态(MMC):实际要素在给定长度上具有最大实体8、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图样上给定的被测要素的最大实体尺寸(MMS)和该要素轴线、中心平面的定向或定位形位公差所形成的综合极限状态。9、最大实体实效尺寸(MMVS):最大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外作用尺寸。

MMVS=MMS±t形·位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10、最大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大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156精选PPT8、最大实体实效状态(MMVC):图样上给定的被测要素的最大最大实体实效边界20(dM)20.1(dMV)0.120M0.1157精选PPT最大实体实效边界20(dM)20.1(dMV)0.11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于最小实体状态,且其中心要素的形状或位置误差等于给出公差值时的综合极限状态,称为最小实体实效状态。12、最小实体实效尺寸LMVS:最小实体实效状态下的体内作用尺寸,称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

LMVS=LMS+t形·位其中:对外表面取“-”;对内表面取“+”

13、最小实体实效边界:尺寸为最小实体实效尺寸的边界。

158精选PPT11、最小实体实效状态LMVC:在给定长度上,实际尺寸要素处二、公差原则通常把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原则称作公差原则。国家标准GB/T4249-1996《公差原则》规定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159精选PPT二、公差原则通常把确定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之间的关系原则称作公1、独立原则定义: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独立的,应分别满足要求。标注:不需加注任何符号!160精选PPT1、独立原则定义:图样上给定的每一个尺寸和形状、位置要求均是2、相关要求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公差要求。(1)包容要求定义:包容要求是要求实际要素应遵守其最大实体边界(MMB),其局部实际尺寸不得超出最小实体尺寸的一种公差要求。标注方法:当采用包容要求时,应在被测要素的尺寸极限偏差或公差带代号后加注“E”符号。161精选PPT2、相关要求定义——图样上给定的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相互有关的包容要求:标注20(dM)19.97(dL)0.03最大实体边界00.010.020.03

20(dM)19.97(dL)直线度/mm实际尺寸/mm直线度误差的动态变动范围20-0.03

0E162精选PPT包容要求:标注20(dM)19.97(dL)0.03最实际尺寸及允许的误差被测要素实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