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循环 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_第1页
资本循环 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_第2页
资本循环 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_第3页
资本循环 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_第4页
资本循环 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第三章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1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一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Pm(生产资料)G-WA(劳动力)……P……W’……G’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是指一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2阶段图式职能职能形式购买G-W-A、Pm为生产剩余货币资本价值作准备生产W(Pm,A)…P…W’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销售W’…G’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阶段图式3产业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生产资本的循环P…W'-G'.G-W…P商品资本的循环W'-G'.

G-W…P…W'

产业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4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资本家根据生产要求,按一定比例把产业资本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或继起性。每一种职能的资本都要连续不断地通过三个阶段,回到出发点。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资本5资本周转

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资本周生产时间劳动资料停止使用时间转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流通时间购买时间销售时间资本周转6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平均周转的次数。U(年)资本周转次数n(周转次数)=u(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不变资本

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流动资本劳动力可变资本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平均周转的次数7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划分

一种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种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依据的不同:前者是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的内容不同: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按价值周转方式把他们归为流动资本,按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为不变资本。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后者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划分一种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种是8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等所造成的损耗。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限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9固定资本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逐年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金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折旧费=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固定资本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新产10折旧率

折旧率是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

折旧费折旧率=×100%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折旧率折旧率是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11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M=m'vn提高年剩余价值率M’=M/v=m'vn/v=m'n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量12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的平均周转。一年内固定资本的一年内流动周转额(折旧费)+资本周转额速度=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的平13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总额中14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5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16独立经营、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叫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独立经营、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叫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17包含的内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个人消费相联系的一般商品的流通,社会资本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它联系的一般商品的流通。出发点不同,社会总产品分析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个别资本的分析是从货币开始的。分析的重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重点在于分析资本在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如何生产剩余价值,社会总资本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和个别资本要在运动中区别:包含的内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个人消费相18马克思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时,依据了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态c+v+m在物质形态上,社会总资本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Pm,消费资料Pn,相应的社会生产就是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为第一部类Ⅰ。生产消费资料的为第二部类Ⅱ。马克思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时,依据了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资19假设整个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其它经济形式,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在考察期间不波动,价格和价值完全一致;资本各部分的周转是一年,工资一年一发,房子盖起,一年一拆;整个社会经济是一个封闭式的,即无对外贸易的经济。假设假设整个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其它经济形式,只有资本家和20

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Ⅰc=4000,Ⅰv=1000,Ⅱc=2000,Ⅱv=500m'=100%

价值构成物质构成Ⅰ(c+v+m)4000c+1000v+1000m=6000Pm(生产资料)Ⅱ(c+v+m)2000c+500v+500m=3000Pn(消费资料)

全年社会总产品

6000Pm+3000Pn=9000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21三个交换过程:4000c通过内部交换得到补偿和替换500v+500m,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在第二部类内部通过工人和资本家对各种消费品的购买实现。第三种交换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过程,第一部类1000v+1000m同第二部类2000c交换。三个交换过程:2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23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一是必须有追加的资本ΔK,二是有追加的物质资料,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ΔPm和生活资料ΔPn。Ⅰ(c+v+m)>Ⅰc+Ⅱc公式简化Ⅰ(v+m)>ⅡcⅡ(c+v+m)>Ⅰ(v+m/x)+Ⅱ(v+m/x)简化为Ⅱ(c+m-m/x)>Ⅰ(v+m/x)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一是必须有追加的资本ΔK,二是24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Ⅱ1500c+750v+750m=3000(消费资料)9000(社会总产品)假设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一半500m用于扩大再生产。(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m/x=6000即4400c+1100v+500m/x=6000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Ⅰ4000c+25第二部类全年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Ⅰ4400c+1100v+500m/x=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消费资料)Ⅱ(1500c+100Δc)+(750v+50Δv)+600m/x=3000第二部类全年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Ⅰ4400c+1100v+26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三种交换过程得到实现:4000c+400Δc在第一部类内部交换(750v+50Δv)+600m/x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1000v+100Δv)+500m/x与1500c+100Δc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交换。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三种交换过程得到实现:4027假定m’=100%,那么Ⅰm=m'*v=1100,Ⅱm=800第二年年终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9800(社会总产品)假定m’=100%,那么28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v+Δv+m/x)=Ⅱ(c+Δc)Ⅰ(c+v+m)=Ⅰ(c+Δc)+Ⅱ(c+Δc)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说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v+Δv+m/x)29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困难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作用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质危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困难与资本主义30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瘫痪和混乱状态。萧条阶段:社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复苏阶段: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新的危机因素又逐渐积累起来。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瘫31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

二战前后有所不同相同点: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增加。共同的主要标志是生产下降、失业激增不同:战前,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大批倒闭。战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二战前后有所32主要特征:生产过剩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单个企业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征:生产过剩33危机的周期性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发生一次危机的周期性34周期长短的原因二战前主要由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决定二战后固定资本的更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周期长短的原因二战前35当代的经济危机

19世纪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20世纪1900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当代的经济危机19世纪36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1980-1982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英国7次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7次37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1929-1933年,危机长达四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空前猛烈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4%,比1913年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5000万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达30-50%;对外贸易额下降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美国,生产下降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79.4%,钢产量减少75.8%,汽车产量减少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自动调节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三十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年,危机长达四年38战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80-1982年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停滞膨胀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发症80年代初的危机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战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80-198239战后危机的新特点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非同期性向同期性的转变反映了危机严重程度的加深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原因在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周期变形二战以前,整个周期分成四个阶段二战以后,整个周期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阶段组成1战后危机的新特点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140战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美国英国法国1920-192132%55%24%1929-1933年56.6%32.3%35.7%1973-197515.3%11.2%16.3%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反危机措施危机期间物价上涨

战后国家推行财政赤字和扩大信用政策垄断组织规定的垄断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比战前加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阻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下降的因素减少2战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241新技术革命对危机的双重作用缓和危机新技术革命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新技术革命促进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改造

新技术革命对危机的双重作用缓和危机42加剧危机新技术革命加快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缩短了固定资本更新的期限,使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新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和资本积累量都增加,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样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使失业更加严重。一方面生产扩大,一方面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使生产过剩的危机加剧。加剧危机43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44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45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46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十年代的大危机被破坏的炼铁炉:美国92座、英国72座、德国28座、法国10座1933年美国1040万英亩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117000头牲畜被消灭1973-1975年的危机美国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把38000多加仑优质鲜奶倒入水沟。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十年代的大危机47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48“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然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斯大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然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49经济周期即经济生活从一种均衡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或者从萧条到繁荣的过程。典型特征是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使经济呈波浪式变化。经济周期即经济生活从一种均衡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或者从萧条到繁50经济周期的三种类型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或短波,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1932年提出的,时间大约3-4年。中周期又叫尤格拉周期或中波,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克莱门•尤格拉1860年提出的,平均时间是9-10年。长周期又叫康德拉耶夫周期或长波,以俄国人尼古拉•康德拉耶夫的名字命名。长度是54年到60年。经济周期的三种类型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或短波,由美国的经济学家51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70年代到1842年,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的纺织工业的创新,导致了产业革命;第二个周期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而产生的钢铁业的创新,被称为蒸汽与钢铁时代;第三个周期是从1897年到1950年,是由于电学,化学发明和技术革新引起的工业创新,被称为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长周期52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53危机的原因何在?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比例失调论货币危机论太阳黑子论?马克思的观点危机的原因何在?消费不足论?马克思的观点54消费不足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消费不足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55投资过度论

投资增加引起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和价格上涨,从而影响生产消费品产业的发展投资过度论投资增加引起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和价格上涨,从而影56比例失调论代表人物:希法亭、斯皮尔霍夫等。他们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部门的比例关系失调造成的生产过剩危机。比例失调论代表人物:希法亭、斯皮尔霍夫等。57货币危机论代表人物:英国的马歇尔、霍里特和美国的费雪。认为经济危机是一种货币现象,是由于银行紧缩信用的结果。货币危机论代表人物:英国的马歇尔、霍里特和美国的费雪。58太阳黑子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文斯他认为太阳黑子的出现会引起气候变化,影响农作物的收入,从而造成整个经济生活的动荡。太阳黑子论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杰文斯59思考题

1、什么是产业资本循环?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是什么?2、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生影响的?3、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有何异同?4、加快资本周转有什么好处?如何加快资本周转?

思考题605、如何理解社会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6、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如何理解之?7、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和实现条件各是什么?如何理解之?8、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流通的理论对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5、如何理解社会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研究的核心问题?61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提高剩余价值率B、提高年剩余价值率C、增加年剩余价值量D、节约预付流动资本E、节约预付固定资本BCD加快资本周转速度,可以A、提高剩余价值率BCD62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B、资本周转次数C、生产资本的构成D、固定资本比重大,资本运动速度慢、流动资本比重大,资本运动速度快ABCDE制约资本运动速度的因素A、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63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社会财富增加,贫富差别缩小,阶级矛盾缓和B、资本家剥夺小生产,使资本主义大生产取代小生产C、大资本家剥夺小资本家,使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逐步走向垄断资本主义D、无产阶级剥夺资产阶级,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D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A、社会财富增加,贫富差别缩小,阶级64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矛盾C、个别企业生产有计划有组织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D、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B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是A、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B65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A、资本集中B、资本积累C、资本积聚D、资本原始积累B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A、资本集中B66资本积聚是指A、个别资本通过吞并其它资本而扩大自己B、几个资本通过联合扩大资本额C、个别资本靠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扩大资本额D、个别资本靠剥夺小生产者而扩大自己C资本积聚是指A、个别资本通过吞并其它资本而扩大自己C67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自然繁殖过多B、生产资料不足C、消费资料不足D、资本积累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D资本主义制度下存在大量失业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人口自然繁殖过68资本积累是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B、由于资本家节欲而实现的积累C、资本家把一部分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D、劳动者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和新创造的价值比例C资本积累是A、对小生产者进行剥夺而实现的积累C6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C、扩大再生产的源泉D、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去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占有更多的剩余价值D资本积累的实质是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D70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急剧增加B、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C、绝对剩余价值总量快速增长D、社会就业率明显提高B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本集中的直接后果是A、社会总资本71不定项选择A、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集中是分散资本的合并B、集中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积聚是分散资本的合并C、积聚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集中不会增加社会资本总量D、积聚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集中不受社会财富增长的限制E、集中会使个别资本规模迅速扩大,积聚则要慢得多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别是ACDE不定项选择A、积聚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集中是分散资本的合并资72资本有机构成概念在经济学理论上用于分析下述原理A、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规律B、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C、生产资料优先增长规律D、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E、资本主义绝对地租ABCDE资本有机构成概念在经济学理论上用于分析下述原理A、资本主义相73辨析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有所缩短,这是由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生活消费品的价值降低,劳动力的价值也降低,劳动者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这样,即使工作日缩短了,剩余劳动时间也相对延长了。这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因此,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的缩短,是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垄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不仅没有减轻,还可能在不断的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有所缩短,表明垄断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在减轻。辨析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作日有所74第三章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第三章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75产业资本的循环

产业资本是指一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产业资本的循环:就是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Pm(生产资料)G-WA(劳动力)……P……W’……G’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是指一切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包括工业76阶段图式职能职能形式购买G-W-A、Pm为生产剩余货币资本价值作准备生产W(Pm,A)…P…W’生产剩余价值生产资本销售W’…G’实现剩余价值商品资本阶段图式77产业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G-W…P…W'-G'生产资本的循环P…W'-G'.G-W…P商品资本的循环W'-G'.

G-W…P…W'

产业资本的循环货币资本的循环78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资本家根据生产要求,按一定比例把产业资本分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分别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连续性或继起性。每一种职能的资本都要连续不断地通过三个阶段,回到出发点。产业资本循环正常进行的条件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资本79资本周转

劳动时间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资本周生产时间劳动资料停止使用时间转时间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流通时间购买时间销售时间资本周转80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平均周转的次数。U(年)资本周转次数n(周转次数)=u(周转时间)固定资本-厂房、机器、设备、工具不变资本

原料、燃料、辅助材料流动资本劳动力可变资本资本周转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平均周转的次数81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划分

一种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种是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划分依据的不同:前者是根据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是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划分的内容不同: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按价值周转方式把他们归为流动资本,按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划为不变资本。划分的目的不同:前者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不同部分对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不同影响。后者是为了揭示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揭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马克思关于资本的划分一种是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一种是82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有形磨损也叫物质磨损,是指固定资本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以及自然力的作用等所造成的损耗。无形磨损又称精神磨损,是指固定资本在其使用期限内,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引起的价值上的损失。

固定资本的磨损有形磨损和无形磨损83固定资本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逐年以货币形式提取的补偿金叫折旧基金或折旧费。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折旧费=固定资本平均使用年限固定资本折旧折旧是指固定资本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新产84折旧率

折旧率是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

折旧费折旧率=×100%固定资本原始价值折旧率折旧率是折旧费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85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量增加年剩余价值量M=m'vn提高年剩余价值率M’=M/v=m'vn/v=m'n加快资本周转的意义节省预付资本量86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的平均周转。一年内固定资本的一年内流动周转额(折旧费)+资本周转额速度=固定资本+流动资本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固定资本、流动资本在一定时间内(一年)的平87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预付资本总周转的影响因素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生产资本总额中88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2。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1。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89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再生产理论的核心是研究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前提再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马克思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个别资本运动和社会资本运动90独立经营、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叫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独立经营、独立发挥职能的资本叫单个资本或个别资本。91包含的内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个人消费相联系的一般商品的流通,社会资本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它联系的一般商品的流通。出发点不同,社会总产品分析的出发点,是社会总产品,个别资本的分析是从货币开始的。分析的重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重点在于分析资本在连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如何生产剩余价值,社会总资本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社会资本和个别资本要在运动中区别:包含的内容不同,个别资本的运动不包括个人消费以及和个人消费相92马克思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时,依据了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资本的价值形态c+v+m在物质形态上,社会总资本按最终用途分为生产资料Pm,消费资料Pn,相应的社会生产就是两大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为第一部类Ⅰ。生产消费资料的为第二部类Ⅱ。马克思在考察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时,依据了两个理论前提:社会总资93假设整个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其它经济形式,只有资本家和工人两个阶级,商品按价值出售,价格在考察期间不波动,价格和价值完全一致;资本各部分的周转是一年,工资一年一发,房子盖起,一年一拆;整个社会经济是一个封闭式的,即无对外贸易的经济。假设假设整个经济都是资本主义经济,没有其它经济形式,只有资本家和94

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的总和。

社会总产品的构成:Ⅰc=4000,Ⅰv=1000,Ⅱc=2000,Ⅱv=500m'=100%

价值构成物质构成Ⅰ(c+v+m)4000c+1000v+1000m=6000Pm(生产资料)Ⅱ(c+v+m)2000c+500v+500m=3000Pn(消费资料)

全年社会总产品

6000Pm+3000Pn=9000社会总产品: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内所生产的物质资料95三个交换过程:4000c通过内部交换得到补偿和替换500v+500m,是通过第二部类内部交换,在第二部类内部通过工人和资本家对各种消费品的购买实现。第三种交换是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过程,第一部类1000v+1000m同第二部类2000c交换。三个交换过程:96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Ⅰ(c+v+m)=Ⅰc+ⅡcⅡ(c+v+m)=Ⅰ(v+m)+Ⅱ(v+m)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Ⅰ(v+m)=Ⅱc97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一是必须有追加的资本ΔK,二是有追加的物质资料,包括追加的生产资料ΔPm和生活资料ΔPn。Ⅰ(c+v+m)>Ⅰc+Ⅱc公式简化Ⅰ(v+m)>ⅡcⅡ(c+v+m)>Ⅰ(v+m/x)+Ⅱ(v+m/x)简化为Ⅱ(c+m-m/x)>Ⅰ(v+m/x)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两个前提,一是必须有追加的资本ΔK,二是98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Ⅰ4000c+1000v+1000m=6000(生产资料)Ⅱ1500c+750v+750m=3000(消费资料)9000(社会总产品)假设第一部类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的一半即500m用于个人消费,另一半500m用于扩大再生产。(4000c+400Δc)+(1000v+100Δv)+500m/x=6000即4400c+1100v+500m/x=6000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的实现Ⅰ4000c+99第二部类全年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Ⅰ4400c+1100v+500m/x=6000Ⅱ1500c+750v+750m=3000(消费资料)Ⅱ(1500c+100Δc)+(750v+50Δv)+600m/x=3000第二部类全年产品在价值上重新组合Ⅰ4400c+1100v+100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三种交换过程得到实现:4000c+400Δc在第一部类内部交换(750v+50Δv)+600m/x在第二部类内部交换(1000v+100Δv)+500m/x与1500c+100Δc在第一部类和第二部类之间交换。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社会总产品通过三种交换过程得到实现:40101假定m’=100%,那么Ⅰm=m'*v=1100,Ⅱm=800第二年年终社会总产品的构成为:Ⅰ:4400c+1100v+1100m=6600Ⅱ:1600c+800v+800m=32009800(社会总产品)假定m’=100%,那么102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v+Δv+m/x)=Ⅱ(c+Δc)Ⅰ(c+v+m)=Ⅰ(c+Δc)+Ⅱ(c+Δc)Ⅱ(c+v+m)=Ⅰ(v+Δv+m/x)+Ⅱ(v+Δv+m/x)说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过程中,两大部类之间,两大部类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社会生产和社会消费之间都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扩大再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Ⅰ(v+Δv+m/x)10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困难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作用经济危机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历史过渡性质危机!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矛盾与经济危机社会总产品实现的困难与资本主义104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瘫痪和混乱状态。萧条阶段:社会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复苏阶段: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到危机以前的水平。高涨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但繁荣的背后,新的危机因素又逐渐积累起来。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四个阶段危机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经济处于瘫105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

二战前后有所不同相同点:商品滞销、利润减少、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失业增加。共同的主要标志是生产下降、失业激增不同:战前,通货紧缩,物价下跌,银根吃紧,利率上升,银行挤兑,大批倒闭。战后,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经济危机ECONOMICCRISIS二战前后有所106主要特征:生产过剩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单个企业有组织性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能力的巨大增长同劳动群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主要特征:生产过剩107危机的周期性1825年英国第一次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随后发生危机的年份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1900年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及向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过渡时期,差不多每隔10年左右发生一次危机的周期性108周期长短的原因二战前主要由固定资本更新的周期决定二战后固定资本的更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干预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周期长短的原因二战前109当代的经济危机

19世纪1836年,1847年,1857年,1866年,1873年,1882年,1890年20世纪1900年,1907年,1914年,1921年,1929-1933年、1937-1938年当代的经济危机19世纪110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7次1948-1949、1953-1954、1957-1958、1960-1961、1969-1970、1973-1975、1980-1982日本7次1954、1957-1958、1962、1965、1970-19711973-1975、1981联邦德国7次1952、1958、1961、1966-1967、1971、1974-1975、1980-1982法国5次1952-1953、1958-1959、1964-1965、1974-1975、1980-1982英国7次1951-1952、1957-1958、1961-1962、1966、1971-1972、1973-1975、1979-1982二战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美国7次111三十年代的大危机

1929-1933年,危机长达四年生产下降和失业增长空前猛烈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44%,比1913年还低16%,倒退到1908年至1909年的水平;失业人数5000万左右,一些国家的失业率达30-50%;对外贸易额下降66%,倒退到1913年的水平以下美国,生产下降56.6%,其中生铁产量减少79.4%,钢产量减少75.8%,汽车产量减少74.4%,整个加工工业工人人数减少42.7%,支付工资总额降低57.7%,全部失业人数达1200多万人。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不够发展,资本主义自动调节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发生。三十年代的大危机1929-1933年,危机长达四年112战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80-1982年在停滞膨胀的背景下发生停滞膨胀是经济停滞和通货膨胀的并发症80年代初的危机是一次同期性的经济危机1979年7月英国首先爆发危机加拿大同年10月工业生产出现下降美国1980年2月陷入危机其他国家1980年爆发危机的有比利时(2月),日本(3月),联邦德国(4月),荷兰(4月),法国(5月),意大利(5月),爱尔兰(6月)各国于1982年底开始走出危机,危机持续3年左右。战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1973-1975年,1980-1982113战后危机的新特点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非同期性向同期性的转变反映了危机严重程度的加深危机频繁、周期缩短原因在于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周期变形二战以前,整个周期分成四个阶段二战以后,整个周期由危机、回升和高涨三阶段组成1战后危机的新特点同期性与非同期性经济危机交错发生1114战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工业生产下降幅度美国英国法国1920-192132%55%24%1929-1933年56.6%32.3%35.7%1973-197515.3%11.2%16.3%主要原因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采取了反危机措施危机期间物价上涨

战后国家推行财政赤字和扩大信用政策垄断组织规定的垄断价格对物价的影响比战前加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使阻碍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下降的因素减少2战后危机的新特点经济危机的冲击力相对减弱2115新技术革命对危机的双重作用缓和危机新技术革命使国民经济的部门结构发生变化新技术革命促进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改造

新技术革命对危机的双重作用缓和危机116加剧危机新技术革命加快了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缩短了固定资本更新的期限,使危机频繁、周期缩短。新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社会生产总量、剩余价值量和资本积累量都增加,为扩大再生产创造了条件。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同样生产规模所需要的劳动力减少,特别是机器人的使用,使失业更加严重。一方面生产扩大,一方面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使生产过剩的危机加剧。加剧危机117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118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119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120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十年代的大危机被破坏的炼铁炉:美国92座、英国72座、德国28座、法国10座1933年美国1040万英亩棉花被毁在地里巴西2200万袋咖啡被销毁丹麦117000头牲畜被消灭1973-1975年的危机美国仅在1974年5月15日和16日两天内,加利福尼亚牛奶垄断组织把38000多加仑优质鲜奶倒入水沟。经济危机破坏了社会生产力三十年代的大危机121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122“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然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产品,而在群众普遍遭到贫困、失业、饥饿和破产的时候却不得不把它们焚毁掉,那么这种经济制度本身就给自己宣判了死刑”。

———斯大林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如果一种经济制度竟然不知道怎样来处置自己生产出来的‘多余’123经济周期即经济生活从一种均衡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或者从萧条到繁荣的过程。典型特征是从萧条到繁荣再到萧条,使经济呈波浪式变化。经济周期即经济生活从一种均衡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或者从萧条到繁124经济周期的三种类型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或短波,由美国的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1932年提出的,时间大约3-4年。中周期又叫尤格拉周期或中波,由法国的经济学家克莱门•尤格拉1860年提出的,平均时间是9-10年。长周期又叫康德拉耶夫周期或长波,以俄国人尼古拉•康德拉耶夫的名字命名。长度是54年到60年。经济周期的三种类型短周期又叫基钦周期或短波,由美国的经济学家125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长周期。第一个周期从18世纪70年代到1842年,是由于蒸汽机的发明引起的纺织工业的创新,导致了产业革命;第二个周期是从1842年到1897年,是由于蒸汽机的广泛利用而产生的钢铁业的创新,被称为蒸汽与钢铁时代;第三个周期是从1897年到1950年,是由于电学,化学发明和技术革新引起的工业创新,被称为电气、化学和汽车时代。创新理论的创始人熊•彼德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三个长周期126资本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讲解时可应用)课件127危机的原因何在?消费不足论投资过度论比例失调论货币危机论太阳黑子论?马克思的观点危机的原因何在?消费不足论?马克思的观点128消费不足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消费品的增长。消费不足论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消费不足,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129投资过度论

投资增加引起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和价格上涨,从而影响生产消费品产业的发展投资过度论投资增加引起生产资料需求的增加和价格上涨,从而影130比例失调论代表人物:希法亭、斯皮尔霍夫等。他们认为经济危机是由于部门的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