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_第1页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_第2页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_第3页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_第4页
2022年上海高考语文社科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理解词语、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情况概述】1、一般为1小题,共2或3分

2、常见问法:①“××”在文中的含义是?②“××”在文中指的是?【学法指导】1.文中的含义

①表层意思

②准确把握指代内容

关注感情色彩,作者的观点、情感、风格特点

④修辞手法

⑤梳理文章结构思路,综合分析词语、句子的含义。

2.

文中的指代:回到文中寻找。一般都是在段落前后,少数在上下文【答题模式】1.文中的含义:修饰对象(1分)+语境义(1-2分)

2.文中的指代:原文二、分析词句段在文中的作用【情况概述】一般为1小题。3-4分

发问形式:①简析××段在文中的作用

②××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学法指导】1.词语

内容:体现思想情感、揭示逻辑关系、确定相关内容在文段中的位置和范围。②

行文构思:全文线索③

艺术效果: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副词科学性和严谨性、修辞手法(比喻比拟生动形象、夸张突出特征强化情感、讽刺表明批判态度)2.句子①

内容:揭示文章中心和主旨,表明作者的情感和态度,引人深思等②

结构:总领全文、过渡、总结全文、前后照应、提出论点③

艺术效果:(修辞+写作手法)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结合文体特征:说明文

说明方法+效果

议论文

论证方法+效果

3.

段落内容+结构①首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提出论点②中间段:承上启下(可侧重)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升华主题、点题、前后照应、引人思考、提出论点

注意:任何分析题不能单列手法,而是要结合文章内容来分析。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步骤】1.

审题

2.

通读

3.

定位

4.

聚焦

5.对照【方法】1.

摘要法

2.

归纳法

3.

合并法【准则】简明、清晰、规范、通顺【筛选】1.体现作者请改态度的句子

2.

体现文章主旨、作者观点的句子

3.

对重要概念进行阐述的句子

4.

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5.

标题、首段、末段、过渡段

6.

结构性的标志词语四、概括结构特点,梳理行文思路【步骤】1.

通读全文

2.

划分层次

①常见结构

②关键句

③提示词

3.

概括层次内容

4.

整合各段内容,形成完整表述,指出结构特点

五、概括文章中心、作者观点,分析作者态度、写作意图【方法】概括化零为整,分析化整为零

显性条件:

结构(题目、开头、过渡、结尾)

文体(记叙文、议论文)

隐形条件:写作背景【高考真题】(2020上海·秋季)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①中国古代有儿童文学吗?这个问题百年来一直存在争议。②中国儿童文学自古有之这一观点始于1913年。当时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虽无“儿童文学”之名,却有儿童文学之实,并以部分古代小说与民间娱儿故事为证,后来认为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学者几乎都以此为依据。而反对者认为,儿童文学是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中国古代并未发现‘儿童’,没有‘儿童’的发现作为前提,为儿童的儿童文学不可能产生。因此,儿童文学与一般文学不同,它只有现代而没有古代。”③应注意的是,无论观点如何,双方都是在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基础上立论的。不可否认,中国古代确实不存在“儿童文学”的概念,自然也就没有相应的判断标准。要对中国儿童文学做历史考察,不妨使用现代儿童文学标准的核心部分来衡量古代作品。之所以不是完全采用现代标准,是因为古今有别,考察时应避免以今衡古。④在中国古代,最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形式莫过于童谣。不过有很多童谣被统治阶级用来制造舆论,也有不少被用来向儿童灌输封建伦常,这些童谣都不能纳入古代儿童文学的范畴。当然,仍有相当数量的童谣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这类童谣明代以后尤多,如明代杨慎所编《古今风谣》中的部分童谣、清代郑旭旦所编《天籁集》、意大利人韦大利1896年所编《北京儿歌》、美国人何德兰1900年所编《孺子图歌》。这部分童谣,内容取自儿童日常生活,没有牵强附会,也没有强加道德诠释,且言辞质朴,多用叠音,节奏明快,适合儿童记诵,符合儿童的心理和接受能力。⑤蒙书专为儿童编写,作启蒙发智之用,但细分又有不同。一类为识字百科,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从目的和效果来看,这类书更像是后来的识字课本。另一类则有一定的文学色彩,虽然内容简单,但都有明晰的人物、故事情节,用浅显的语言讲述故事,用符合儿童性情的方式教之以事,以事寓理,或诱之以趣,以趣入情。如元代虞韶的《日记故事》,搜集有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等描写儿童才智的小故事。又如始撰于明代的《龙文鞭影》,虽看似为典故大全,但对其中所含故事的讲解可以作为儿童启蒙的途径。这类作品应归入儿童文学的范畴。⑥另外,不能认为只要是描写儿童的作品,就属于儿童文学。像左思《娇女诗》、李商隐《骄儿诗》等以儿童入诗,情感真挚、刻画逼真、手法多样,但这不是儿童文学,因为这些诗只是以成人的视角来审视孩子,用成人的笔触来描写孩子,表达的是成人内心的情感活动,唤起的是与诗人身份、环境相近的那些人的共鸣。现在我们用这类作品来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⑦还有一些文学作品,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既适合儿童阅读,又符合儿童接受能力,如《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搜神记》中的“李寄斩蛇”、《西游记》中的部分篇章等。不过,这部分作品不是专为儿童编写、创作的,它们可被视为一种文化资源,经过加工后可供今天的儿童阅读,但不能直接称为“儿童文学”。⑧综上所述,中国古代文学中有为儿童创作的、符合儿童心理且适宜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因此,中国古代虽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但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说中国古代不存在儿童文学是不客观的,只能说,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不是完全契合现代的儿童文学理论和体系,中国古代的儿童文学作品的体裁、题材没那么丰富,数量也没那么繁多。3.第②段中的“发现‘儿童’”具体是指

。(2分)4.能够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凡属古代儿童文学的童谣均不是为制造舆论而作。B.《北京儿歌》《孺子图歌》等童谣集专为儿童编写。C.对儿童进行文学启蒙的作品只能是儿童文学作品。D.作为儿童文学作品的诗歌不宜出自成年诗人之手。5.下列表述与作者观点一致的一项是(

)(2分)A.“儿童文学”与“现代儿童文学”内涵相同。B.容易为儿童接受的文学作品应属于儿童文学范畴。C.某一文学概念与相关文学事实可以不在同一时间产生。D.现代儿童文学不必满足为古代儿童文学设立的判断标准。6.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5分)7.小洁同学读完本文,从图书馆借来《龙文鞭影》阅读,却产生了疑惑,按照本文作者提供的判断标准,《龙文鞭影》真的可以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吗?请结合下面《龙文鞭影》的节选部分,向小洁谈谈你的看法。(4分)名高麟阁,功显云台①。朱熹正学②,苏轼奇才。[注]①麟阁、云台:汉代皇宫中的两处建筑,朝廷在此画像表彰功勋卓著的大臣如霍光、邓禹等。②正学:合乎正道的学说。答案:3.(2分)评分量表分值答案示例分数解释2分认识到儿童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认识到儿童的特征能准确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1分认识到儿童的爱好认识到儿童的性情形成“儿童”这一概念能大致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0分认识到儿童的生理特征;未作答不能理解短语在语境中的含义4.(3分)A

5.(2分)C

6.(5分)答案示例:本文以“中国古代是否有儿童文学”为论题,基于中国古代没有“儿童文学”这一概念及相应判断标准的事实,根据古代文学实际情况,使用现代儿童文学判断标准的核心部分,对不同门类的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同时对一些容易产生的误判进行澄清,最终得出“中国古代存在儿童文学的事实”这一结论。(评分说明:论题和结论1分,论证过程4分。)7.(4分)答案示例:虽然《龙文鞭影》是为儿童创作的,但我认为该书不应归入古代儿童文学作品。部分内容如“名高麟阁,功显云台”充满为朝廷建功立业的色彩,不符合儿童心理;“朱熹正学”包含的内容过于抽象复杂,超出儿童的接受能力;使用过于浓缩的表达方式,也不利于儿童接受;作者对《龙文鞭影》归属的分析偏离了作品本身,而是着重于对书中故事的讲解,改变了分析对象。(评分说明:是否可以归入的判断不作为评分依据,依据所做论述的合理程度给分。)(2021上海·秋季)合作之谜①长久以来,合作问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这里所说的合作,是指群体(至少由两个成员构成)中的成员为让群体中所有成员都获益而做出贡献,不论其他成员是否也做出贡献。根据进化论,自然选择会促使个体做出对自己有利的行为,而合作者在获益的同时还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所以每个人在和他人互动时都更有动力去“搭便车”,那么合作行为按说应该不会存在。然而,从远古的狩猎采集,到如今维护公益、组织大型活动,所有这些人类行为之所能够成功,归根到底都要依赖于我们愿意广泛地与其他社会成员合作。于是,我们必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有广泛的合作呢?②有一种理论认为,这种广泛的合作可以由亲缘选择机制来解释。母亲会为了拯救不慎落水的孩子而跳入水中,她这样做显然要付出个人的代价,甚至自己的生命。虽然这种合作行为以及有助于这种行为的基因对个体而言很危险,但有助于家族获益。即使这位母亲去世了,她的有助于合作的基因仍然会在她的孩子身上存续下去,并传递给更多的后代。这种理论就是亲缘选择理论。③不过,这种理论如果要成立,就需要满足以下假定:早在主要生活于很小的家族群体中时,人类的合作行为就受到亲缘关系的限制,而且现在的人类基因仍然留有这种合作的印迹。但现今居住在坦桑尼亚的哈扎人的生活方式对此假定提出了挑战。哈扎人有着与人类祖先相近的生活方式,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亲缘关系之外的合作,家庭内部的合作行为反而不多。很显然,解释广泛合作需要其他理论。④有人提出了直接互惠理论来解释广泛合作。该理论认为,广泛合作基于直接互惠机制,其基本内容是:明天继续合作的承诺可以激励今天的合作。这强化了人们的信任和期望:当你认识了某人并建立起合作关系后,无论此人是不是亲属,你们俩都能从中获益,并且这种关系在未来仍然有益。直接互惠与随时间推移而不断重复的互动有关,最优策略是“一报还一报”:一开始时你采取合作;如果对方合作,你将在下一轮互动中合作;而如果对方“搭便车”,你将在下一轮中“搭便车”。⑤但直接互惠理论无法解决一个问题: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人的互相都是一次性的,为何其中仍有大量的合作?比如,一个人会避到一边让陌生人先走,有人会对流浪者慷慨相助……⑥科学家发现了直接互惠机制的局限,于是提出间接互惠机制:个体间的互动情况会被群体中的其他成员观察到,并分享给更多的成员;成员之间对各种“好事”“坏事”的分享会影响当事人的声誉。张三对李四很友好,是因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人日后对张三友好。这就是间接互惠理论。⑦直接互惠机制和间接互惠机制都是有效的,因为它们都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无法占对方的便宜。你可以不再与那些喜欢“搭便车”的人继续交往,也可以一开始就避免与这类人交往。在这两种机制的运作下,人类社会足以发展出高水平的合作。但当人口规模足够大时,这两种机制就不那么有效了,因为“搭便车”者可以在欺骗一个人后接着寻找下一个目标,从而绕过“一报还一报”;而传播信息并跟踪社会中的每个人也变得更加困难,很可能在对方的“坏声誉”传到你耳边之前,你就被人家占了便宜。⑧而且我们不应忘记,人类许多重要的合作行为都需要由多人构成的群体整个参与,遗憾的是,对于此类合作行为何以能够存在,仅凭本文目前讨论的互惠机制仍然无法做出完满的解答,而需要做进一步探索。3.第①段中的“搭便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4.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本文所说的合作的一项是(

)(2分)A.为了更好地与孩子交流,一对爱看电视的夫妻卖掉了家里的电视机。B.为了当上寝室长,某寝室的两名同学每天打扫寝室卫生。C.为了改善与同桌的关系,小洁主动在课间帮同桌打水。D.为了全家人的健康,小亮力劝爸爸戒烟。5.不能依据文意做出的一项推断是(

)(3分)A.互惠机制发挥作用要求人类具有预判能力。B.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合作者是有利的。C.亲属之间的合作行为应当用直接互惠机制进行解释。D.间接互惠机制只有在三人或更多人构成的群体中才能生效。6.请分析第③段中哈扎人的事例是如何证明亲缘选择理论存在缺陷的。(5分)7.本文按照“亲缘选择理论——直接互惠理论——间接互惠理论”的顺序展开阐述,请分析这样安排的原因。(4分)答案:3.(2分)答案示例:在与他人互动中仅获益而不付出成本评分说明:获益,1分,不付出成本,1分。4.(2分)B5.(3分)C6.(5分)答案示例:根据亲缘选择理论所要满足的假定,人类祖先的合作主要在亲人之间进行。由于哈扎人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祖先接近,他们的生活方式是家庭外部的合作行为远多于家庭内部的,由他们的合作情况可以推断出人类祖先的合作行为主要不是在亲人之间进行的,这与前述假定矛盾。故亲缘选择理论有缺陷。评分说明:1点1分,给满为止。7.(4分)答案示例:我认为这样安排有以下原因:亲缘选择理论有较大局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