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1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2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3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4页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 人教版高一必修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辛弃疾词两首人教版高一必修四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人教版必修4期末复习

《辛弃疾词两首》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稼轩(xuān)仿佛(fú)涔涔(cén)鲈鱼堪脍(kuài)

B.玉簪(zān)无觅(mì)金戈(gé)封狼居胥(xū)

C.嘉许(jiā)江堤(dī)菜羹(gěng)排难解纷(nàn)

D.寥落(liáo)尽管(jìn)仓皇(huáng)舞榭(xiè)歌台

【解析】B项中“戈”应读gē;C项中“羹”应读gēng;D项中“尽”应读jǐn。

【答案】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揾泪南渡气吞万里遥岑远目

B.愤概断鸿玉簪螺髻脍炙人口

C.流年理睬谋取利益胪鱼堪脍

D.频繁祭祀鸠占雀巢栏杆拍遍

【解析】B项“概”应为“慨”;C项“胪”应为“鲈”;D项“雀”应为“鹊”。

【答案】A

3.下列句子中不含诗句倒装的一项是()

A.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B.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C.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A现代汉语语序应为“鹦鹉啄余香稻粒,凤凰栖碧梧老枝”;B现代汉语语序应为“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D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

【答案】C

4.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古人泛称南方的天空)遥岑远目(小而高的山)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受伤的大雁)把吴钩看了(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C.无人会,登临意(理解,明了)休说鲈鱼堪脍(捉鱼网)

D.赢得仓皇北顾(落得)舞榭歌台(楼台)

【解析】B.“断鸿”指失群的孤雁,C.“脍”指把鱼、肉切细,D.“榭”指建在高台上的房子。

【答案】A

5.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流风余韵)

B.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草率出兵)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千年)

D.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封闭山界禁止人们上山)

【解析】封,册封。

【答案】D

6.下列诗句修辞方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C.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D.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解析】B是比喻,其它三项是借代。

【答案】B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句是()

A.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宋朝爱国词人。与苏轼生活在同一时期且共为豪放派的代表。

B.辛词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有《稼轩长短句》。

C.词要有词牌和题目,词牌是曲调,与词的内容关系不大,题目才与词的内容有关,可见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题目。

D.宋人也有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的,如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其表现多用“比兴”象征手段,旨意朦胧,须读者去体味。

【解析】A项辛弃疾应为南宋词人而苏轼为北宋诗人;C项认为所有词都必须有题目,不妥;D项认为辛弃疾也会以婉约手法抒写爱国壮志、时代感慨是正确的,但《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当为豪放词的代表作。

【答案】B

8.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

A.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B.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C.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D.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解析】断鸿/声里

【答案】B

9.请用举例法扩展下面的句子。(70字以内)

翻开古诗文,你可以一一品味历史上文人们深切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明确不同诗人的思想感情特点。尽量用排比句式,使内容更丰富。

【答案】读杜少陵、白居易,你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读辛弃疾、陆放翁,你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李太白的傲骨让你钦佩,苏东坡的豪放让你叹服,文天祥的忠心让你扼腕……读着、品着,你已然和诗人们融为了一体,共同承担了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

(一)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10.对这首词有关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鸿”指快要断气的孤雁。

B.“江南游子”系作者自称。因作者早年在北方起义抗金,失败后南归,故以游子自称。

C.“无人会,登临意”指没有人能理解作者登楼览胜的良苦用心。

D.“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指时光飞逝,国势仍风雨飘摇,不胜忧愁。

【解析】断鸿是失群的雁。

【答案】A

11.对这首词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由景及情。登楼远眺,山河美好,却沦陷于敌人之手,深感苦闷和悲愤。

B.下阕直抒胸臆,抨击那些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并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

C.从全词来看,作者有愁有恨有忧有泪,心情低沉抑郁未免过于悲观。

D.最后一句“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作者抒发了英雄失意,知音难觅的感叹。

【解析】这首词直接抒发了作者昂扬的爱国情怀和对家乡的无限依恋之情,表达了自己誓死报国的决心,以及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答案】C

12.辛弃疾填词喜欢用典,不懂得典故及其用意就看不懂辛词。词中张翰、刘备的典故和桓温的话各表现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张翰、刘备两个典故表达自己不想追求闲适生活,只想建功的崇高理想。以桓温的话抒发了英雄失意、年华虚掷的痛苦。

(二)阅读下面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完成后面题目。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3.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复国,但孤立无援,其豪放词每有苍凉沉郁、粗犷悲愤之致,从下片中你能读出这种韵味吗?试举例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下片先回溯历史,用讽喻手法,意在汲取教训;词尾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作者的悲愤之情,不仅使抒情达到了高潮,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诗人的自我形象。

14.天下英雄何其多。稼轩为何独钟情于孙仲谋呢?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为例,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孙权的流风余韵虽荡然无存,但孙权的雄才大略及其建树却历历在目。虽处群雄纷争的时代,吴国却能出现和平气象是因为他能确保自己的国土不受外敌侵犯,写孙权既激励自己,又担忧时局。

15.辛弃疾最善用典,且信手拈来,抒情写意,尝试从他的其他词中寻找一例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如《摸鱼儿》一词,下片用汉武帝陈皇后失宠的典故,来比拟自己的失意。“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用杨玉环和赵飞燕死于非命来警告那些奸佞小人,语辟典精,用意深刻。

16.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于1205年镇江(京口)知府任上。1204年执政的韩侂胄欲以北伐巩固自己的地位,起用抗战派辛弃疾任镇江知府。镇江濒临前线,乃军事重镇,辛积极备战,并劝谏韩不可草率用兵。韩不但不听,反而将辛调职。若换个角度理解,本词堪称一篇“谏书”。

B.“怀古”,即为伤今。然而,本词自始至终保持着豪迈的基调,不愧为豪放派辛词的代表作。其豪放的格调,可从两个角度折射出来:其一,选古代英雄事迹的题材;其二,刻画侠肝义胆,抒发忠义之情。

C.诗言志,词也言志。上阕赞颂孙权、刘裕,旨在表明诗人自己抗金救国的雄图大略,同时也是对韩侂胄的期望;下阕借对刘义隆草率北伐而招致失败史实的讥讽,警戒当权者:切勿急于求成,重蹈“元嘉草草”的覆辙。

D.《永遇乐》用典较多,且全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即:借典故来表达诗人对救国大业的深谋远虑。诗人“怀古”的态度,不是以历史学家的眼光去评价史实,其用典原则是“古为今用”,即以艺术的眼光取材,调动历史人物为自己抒怀服务。

【解析】“侠肝义胆”的评价,有悖原诗意——词中所歌颂的英雄都是与国家命运相系,并非个体的“义士侠客”。

【答案】B

(三)

(一)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西江月.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注:此词大概创作于作者废退闲居之时。

17.词的上阕“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此句化用了孟子“尽信书,则不如无书”的典故。孟子话的本意是说:“古书上的话难免有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未可全信。而本词作者翻用此语,话中含有另一层意思:古书上尽管有许多至理名言,现在却行不通,因此信它不如不信,这是词人的愤激之语。”

18.前人读此词有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请结合词的下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词的下阕写出了一个戏剧性的场面:词人“昨夜松边醉倒”,居然跟松树说起话来。他问松树:“我醉得怎么样了?”看见松枝摇动,只当是松树要扶他起来,就用手推开松树,并厉声喝道:“去!”醉酣神态,活灵活现。词人性格之倔强也表露无遗。前人评曰“味稼轩之词,词中有戏”真是十分精当。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生查子.独游西岸①

辛弃疾

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记游之作。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

19.在诗人笔下,青山、明月是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貌似傲慢却又充满情意的青山,高洁而又善解人意的明月,是诗人想像中理想人格的化身,没有世俗偏见,高洁、正直而又纯洁,是作者被贬独游时的知音。

20.简要分析“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复杂的思想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