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_第1页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_第2页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_第3页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_第4页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 古诗文阅读(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语文考前15天押题训练【新高考版】古诗文阅读(三)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作答。途中见杏花[唐]吴融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外行人正独愁。长得看来犹有恨,可堪逢处更难留。林空色暝莺先到,春浅香寒蝶未游。更忆帝乡千万树,澹烟笼日暗神州。[注]帝乡:长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途中见杏花”,点明了诗人是在离开长安的辗转途中看到杏花开放而写的诗作。B.“长得看来犹有恨”中的“恨”是指花开易落、美景易逝,人们难以长守着鲜花观赏。C.颈联通过对“林、莺、春、蝶”的描写,突出了景色“早”“繁”“寒”“香”的特点。D.全诗综合运用了多种技巧: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2)首句后被叶绍翁化成“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诗中的“一枝红杏出墙头/一枝红杏出墙来”的表达作用有何不同?请赏析。(3)尾联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阅读下面的清词,完成问题。菩萨蛮纳兰性德春云吹散湘帘雨①,絮黏蝴蝶飞还住。人在玉楼中,楼高四面风。柳烟丝一把,瞑色笼鸳瓦②。休近小阑干,夕阳无限山。【注】①湘帘:用湘妃竹编制的帘子。②鸳瓦:即鸳鸯瓦,上刻有鸳鸯,故称。唐白居易《长恨歌》:“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开头写春日傍晚,雨收云散,飞絮粘在蝴蝶的翅膀上,使它欲飞还住,渲染出幽婉凄迷的氛围。B.“人在”两句,写主人公独立高楼之上,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登楼赏春的雅兴。C.“柳烟”两句,进一步写出杨柳青青,如烟似雾,暮色冥冥,烟笼鸳瓦,都如愁绪笼罩在楼中人心头。D.这首词写景细腻生动,抒情含蓄委婉,末句以景语作结,不直接道破,给读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2).这首词结尾为什么要说“休近小阑干”?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看法。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读老杜诗集[宋]王令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镌鑱①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②。[注]①镌鑱(juān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欲前往郴州舅氏崔伟处,行至耒(lěi)阳,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触动,其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卜算子朱敦儒古涧一枝梅,免被园林锁。路送山深不怕寒,似共春相躲。幽思有谁知,托契都难可。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阙前两句点明所咏对象为“梅”,在“古涧”与“园林”两种环境的对比中自含褒贬。B.上阙第三句写梅不怕路远山深和天气严寒,看似平淡的表达中蕴含着深深的赞美。C.下阙前两句写梅亦写人,借梅言己志,表达词人无人理解、知音难觅的深沉感喟。D.词人用字颇见功力,“锁”和“躲”都运用拟人手法,分别写环境和情态,非常传神。(2).同是咏梅,本词中“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内涵有何异同?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杜甫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注】本诗作于杜甫晚年,诗人辗转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孤苦。路十九,是杜甫的朋友,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好以他名标榜官称,尚书丞郎、郎中相呼为"曹长"。(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的是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郁闷。

B.额联借助于"黄鹂""愁湿"表达对雷雨夜的厌恶,借"白鹭群飞"的欢快景象抒发遇到路十九的愉悦心情。

C.颈联前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晚年诗作的自得,后句透露出诗人只能到朋友家去饮酒的清苦。

D.尾联中的"清狂客"是诗人自诩,表现了与路十九的亲近关系,"惟君"既表达感激,也有自哀之意。

(2).杜甫写诗,惜字如金,标题往往大有用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6.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次韵蒋颖叔①苏轼②月明惊鹊未安枝,一樟飘然影自随。江上秋风无限浪,枕中春梦不多时。琼林花草闻前语,罨画溪山指后期。岂敢便为鸡黍约,玉堂金殿要论思。【注】①此诗为元丰七年秋苏轼自黄州移官汝州途经真州时所作。蒋颖叔与苏轼于嘉祐二年同登进士第,此时居官真州。②苏轼自注;"蒋诗记及第时琼林宴坐中所言,且约同卜居阳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化用曹操《短歌行》句意,写月明惊鹊之景,映衬作者飘然于江湖之上的潇洒身影。

B.领联以风浪无限写飘零未体,借枕中春梦喻人生倏忽,寓情于景,托怀于梦,含而不露。

C.颈联前后相承,既回忆与好友当年宴饮琼林苑时的话语,又提及两人对未来生活的约定。

D.这首和诗中既回应了老友赠诗的内容,也写到了自己的人生际遇,语调亲切,情深意咪。

(2).从全诗看,诗人在尾联中流露出哪些心声?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入塞①曹勋妾在靖康初,胡尘蒙京师。城陷撞军入,掠去随胡儿。忽闻南使过,羞顶羖羊皮。立向最高处,图见汉官仪②。数日望回骑,荐③致临风悲。【注】①绍兴十一年(1141)至十二年,曹勋出使金国,迎接高宗母亲韦太后归国,目睹北方被占区的宋遗民的生活,写下此诗。②《后汉书•光武本纪》载,刘秀率部入长安,汉三辅吏士流着泪说:“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③荐:再次。(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借一位被金人掠去沦为金国之虏的妇女的经历来表现广大金统治区宋遗民的生活及情感。B.前四句写女子失陷敌国的经过。追述金人攻陷汴京将她掳到北地的经历,语言平实,感情平淡。C.金国妇人以羔羊皮帽为饰,故诗中女子也“顶羖羊皮”,但是听说宋使到来,自己却因之顿感羞惭。D.末两句写女子目送南使去后,数着日子迫切地盼望他们早日回来,对着冷风,再洒一掬辛酸之泪。(2).本诗借“妾”之口,表达了宋遗民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和子由渑池怀旧苏轼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①。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②嘶。【注】①据苏辙原诗自注:“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老僧奉闲之壁。”②蹇驴:跛脚的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从人生这一大问题着眼,但不空洞,有发人深省、引人入胜的效果。

B.前两联使用设问、比喻等手法,形象生动,给人一气贯通之感。

C.颈联写到了死去的老僧和坏壁上的旧题,意在表达作者对他们的怀念。

D.前四句理趣十足,意境恣逸,后四句于朴素的叙事中,抒发了诗人的感慨。

(2).这首诗阐述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谈谈这首诗给你怎样的启示。

参考答案1.答案:(1)C(2)吴诗借此美景是为了反衬心中的惆怅之情,叶诗借此渲染春天景色的繁闹。(3)当年,春天的长安千万树红杏盛开,那迷蒙的烟霞,弥漫着神州大地,景象旖旎。表达了诗人飘零的遭际之悲和对长安的思念愁情。寄情于景,笔法委婉细腻,富有厚重的韵味。解析:(1)C项,没有“繁”这一特点,从全句看,是“林空、色暝、春浅、香寒”,展现的是幽静、寂寥的景象,并未写繁闹的一面。故选C。(2).答案:(1).B2.①“休近小阑干”,是因为凭栏远望看到夕阳下绵延不尽的远山,会引起怀念远人的愁思,而思念的人更在远山之外,望也望不到,只能引起内心的不尽伤悲罢了。②上文写人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已是思念深重,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愁上更愁,悲上愈悲了,因此更需“休近小阑干”。解析:(1).“感受到从四面八方吹来的和煦春风,写出词人登楼赏春的雅兴”错。雨收云散之后的春风,应该是料峭凉风,而不是和煦的春风;此处写主人公在华美的高楼上,感受到清冷的寒风,流露出主人公心中隐隐的凄迷伤感,而不是赏春的雅兴。(2).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内容的能力。需要认真分析意象,联系上下文。“伤春悲秋”作为中国古代文人一种特有的情结,长久寄居于各种诗词歌赋中,文人总多愁善感,大自然里的万物都有可能激起万千思绪。本词前文已借春雨玉楼、双飞蝴蝶、陌头杨柳、楼上鸳瓦等意象,寄寓了主人公怀人之愁,因此,此时若再近小阑干,则望远山、恨夕阳,愁上愈愁,颇见闺怨。3.答案:(1).C;(2).①赞赏: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②尊敬: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等都是杜甫创作的动力,表达对杜甫的崇敬。③同情: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不平: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C。4.答案:(1).D(2).相同点:两句词都借咏梅表达了词人坚守节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怀。不同点:①朱词写梅在深山古涧中独自绽放,只有明月相伴,更强调远离世俗、孤高自守;②陆词写梅即便落入泥中化为尘土,其芳香依然如故,更强调对节操信守如一、生死不渝。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D项中“‘锁’和‘躲’都运用拟人手法”错误。用“躲”来写梅和春天,符合拟人手法的特征;“锁”字在此处并未使用拟人的手法,“园林锁”仅仅是“锁于园林”的意思。(2).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独自风流独自香,明月来寻我”与“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中,都有一个“香”字,是指梅花的芳香,用来象征人的品格、节操,所以两者的共同点是对节操的赞许和坚守。两者的不同,一个是“独自香”,突出“独自”,即清高自守、远离世俗;一个是“香如故”,突出“如故”,即始终如一、生死不渝。5.答案:(1).C;(2)."遣闷戏呈"这个标题正是全诗的点旨之笔。诗人年华老去,生活潦倒,知音鲜少,苦闷难言,"遣闷"说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憋闷;"戏呈"则表明老杜见到故人时的喜悦之情于戏谑欢欣之中体现了二人志趣相投,友谊之深。

解析:C项,"也透露出诗人的清苦"错,该句主要是叙述自己晚年耽于写诗,诗作更加老成,以及常到朋友家饮酒的欢喜之情。6.答案:(1).A;(2).就此归隐田园的不甘,对自己和朋友仕途蹭蹬的慰勉、重登庙堂的期许。7.答案:(1).B(2).①强烈的故国之情。身为金人俘虏,着金人服饰,满心悲愤、羞惭,却挤着去瞻望宋使,抒发自己对宋朝的挚爱,寄托思归情绪;②不屈服金人统治,渴望能得到解放、脱离苦海。暗用刘秀重建大汉的典故,希望能早日获得解放,重现大宋军队收复国土。解析:(1).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以及对作者的态度观点的理解与评价能力。B项,“感情平淡”错误,女子自述被掳经历,写得平实,但其中所蕴含的复杂、悲愤的心情仍可体会出来。(2).命题人考查的是考生分析古诗中人物的情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