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1.gif)
![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2.gif)
![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3.gif)
![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4.gif)
![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一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8fd9ad5280dbc62a523278de178dc6cb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住在富人区的她2022年08月山东德州宁津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招聘教师28人考前预测冲刺卷含答案带详解(3套合壹)(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全考点综合押题(共125题)1.莲花对于(
)相当于(
)对于相思
A.自持廉政
B.高洁红豆
C.君子断桥
D.廉政七夕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逐一代入选项。
A项:莲花与自持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廉政与相思之间没有明显的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莲花象征高洁,红豆象征相思,前后逻辑关系一致,当选;
C项:荷花的别称是莲花,荷花(莲花)被称为花中君子,断桥与相思之间无明显逻辑关系,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青莲是莲花的一种,而青莲与“清廉”谐音,因此莲花也被比喻为官清正,莲花比喻廉政,七夕与相思之间无明显逻辑关系,七夕比喻的是爱情,前后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2.(1)发给了每组成员一把锯子
(2)把报考的人带到一个农场
(3)要求将一根圆木锯成两段
(4)配合好坏成为录用重要指标
(5)随机将每两个分成一组
A.(2)-(5)-(3)-(4)-(1)
B.(4)-(2)-(3)-(1)-(5)
C.(4)-(2)-(1)-(5)-(3)
D.(2)-(5)-(1)-(3)-(4)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首先分析题干事件,可以提取出“发给每组成员一把锯子”“带到农场”“将圆木锯成两段”“配合好坏”“随机分组”等关键词,根据关键词可以明显看出事件的发展顺序,因此考虑直接进行排序。题干为面试录用的过程。先把报考的人带到农场,两人一组进行随机分组,分组后给每组分发锯子,然后提出考核要求,即将一根圆木锯成两段,最后根据两人配合好坏这一指标进行录用,排序为(2)-(5)-(1)-(3)-(4)。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从选项入手,观察首句,首句在(2)、(4)中,(2)为将报考人带到农场,(4)为配合,只有人先带到了才有后续事件的发生,因此首句为(2),据此排除A、B项;C、D项中,观察尾句为(1)和(4),(1)发给每组成员一把锯子,应是带到农场后顺承发生的动作,因此尾句不能是(1),只能是(4),且(4)是一种结果,将配合好坏作为录用的重要指标,因此选择D项。
故正确答案为D。3.中国的县城确实太复杂,塞北尚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时候,江南已经百花吐艳、草木争晖了。2000多个县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有千秋
B.千姿百态
C.气象万千
D.千变万化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所填词语的含义。第二步,根据第一句的内容,推知空缺处所在句意是说中国县城各具特色。再结合四个成语的含义及此处的修饰对象“生活方式”,排除与其搭配不当的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一句话描述了中国县城在气象方面的差异巨大。由第二句“星罗棋布,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和老百姓的生活方式都……”可知,中国的县城不但多,而且各具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或种类丰富。“气象万千”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千变万化”形容变化非常多,没有穷尽。这三个词用以修饰“生活方式”都不恰当。“各有千秋”指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正符合中国县城的特征。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文段通过塞北和江南的对比,强调我国县域情况复杂多样,横线所填词语要体现“复杂多样”且与“地理位置、资源禀赋、文化传统、生活方式”都搭配恰当。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各有千秋”指各有所长,各有特色,符合文意。B项“千姿百态”侧重强调姿态,与“位置”“禀赋”“传统”“方式”搭配不恰当,排除B项。C项“气象万千”指景色和事物多样,富于变化且非常壮观。D项“千变万化”指变化极多。二者均强调“变化”,与文中强调的“不同”这一语境不符,排除C项和D项。
因此,选择A选项。4.下面给定的是纸盒外表面的展开图,右边哪一项能由它折叠而成?请把它找出来。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将题干展开图中的面依次标注为面a、b、c、d,如下图:
A项:题干中,面a、c、d三个面两两之间的公共边如下图所示,均是黑三角形与黑三角形两两相邻,选项中黑三角形挨着空白区域,选项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B项:与题干一致,当选;
C项:题干中,面b左侧的阴影和其他面的黑色小三角形没有公共点,选项中有公共点,选项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D项:选项中,面b中白色小直角三角形不可能在所示的角落中,选项和题干不一致,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5.员工形象是商务组织员工在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养、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集体表现。员工形象是组织形象的代表和展示者,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员工形象的是(
)。
A.企业总经理擅长演讲,被人称作“总统式”领导
B.公司招聘硕士生以上员工,“高学历”成为特色
C.单位注重员工培训,努力打造“学习型”团队
D.公司要求员工保持微笑,被大家称作“微笑公司”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商务组织员工在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养、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集体表现”、“组织形象的代表和展示者,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企业总经理一人不能代表整个组织的形象,不符合“商务组织员工在职业道德、专业训练、文化素养、精神风貌、言谈举止、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集体表现”,不符合定义,当选;
B项:“高学历”成为特色,代表整个组织的形象,符合“组织形象的代表和展示者,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符合定义,排除;
C项:打造“学习型”团队,代表整个组织的形象,符合“组织形象的代表和展示者,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符合定义,排除;
D项:被大家称作“微笑公司”,代表整个组织的形象,符合“组织形象的代表和展示者,是组织形象人格化的体现”,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6.下列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苦心孤诣
B.锋芒必露
C.鬼斧神工
D.运筹帷幄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知识。
第二步,“必”应改成“毕”。锋芒毕露,比喻言辞犀利,敢作敢为。形容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也比喻人有傲气,爱逞强显能,好表现自己。B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苦心孤诣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A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C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C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D项:运筹帷幄,意思是制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指在军帐内对军略做全面计划,常指在后方决定作战方案;也泛指主持大计,考虑决策。D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当排除。
7.国民收入的分配是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创造的价值。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国民收入(价值形态)=社会总产值﹣已消耗生产资料价值或国民收入(实物形态)=社会总产品﹣已消耗生产资料。国民收入分配,广义上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成果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分配;狭义上指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生产单位和非生产单位以及居民中的分配过程。它包括初次分配、再分配和最终分配三个过程。
故表述错误。8.①“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
②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
③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
④按照北京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
⑤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
⑥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将上述6个句子重新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①③②⑥
B.①②④③⑤⑥
C.④①②⑤③⑥
D.①⑤②③④⑥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观察选项,对比首句。④介绍了北京春节在腊月初旬就开头了,①论述了腊七腊八是一年最冷的时候,不易判断哪个更适合作首句。
继续寻找其他线索,③出现指代词“这种特制的粥”,故前句应论述一种粥,只有⑤提及了“腊八粥”,故⑤③捆绑,锁定C项。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北京的春天》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选项特征,确定首句。首句不好确定。
第二步,寻找原文信息。③句出现代词“这种特制的粥”,寻找与其绑定的句子。⑤句的末尾提到“腊八粥”,两者话题衔接,应该绑定在一起。答案锁定C选项。
第三步,验证C项。语句通顺,逻辑连贯。
因此,选择C选项。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图形均出现简单汉字,考虑汉字笔画数。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通过观察发现,题干图形汉字笔画数依次为:5、6、7、8、?,呈等差数列,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一个汉字笔画数为9的图形,排除B、D选项;继续观察外部圆的开口方向可知,外部圆依次逆时针旋转90度、180度、270度,所以问号处应选择一个由图三外部圆逆时针旋转360度的图形,只有C选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
10.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发展的。马克思没有恩格斯的资助,怕是写不完《资本论》的——尽管他是天才。杜甫如果不是有当着刺史、节度使,可以给他资助或支一份饷银的高适、严武辈可以投靠,他在成都那些年的生活、创作,都得是另外一幅模样——哪怕他是诗圣。但是,单靠钱也堆不成学术,堆不出艺术。
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是:
A.没有钱,学术和艺术的发展寸步难行
B.马克思和杜甫的成就离不开朋友的资助
C.钱是学术和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D.只有钱和没有钱一样,学术和艺术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指出学术和艺术一样,离开钱很难发展,接着通过“马克思”和“杜甫”两个人物事例论证这一观点。最后,通过转折词“但是”引出文段主旨句“单靠钱也堆不成学术,堆不出艺术”。文段为“分—总”结构,主要论述了只有钱是不能促进学术和艺术发展的。
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是对文段主旨句的同义替换。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主旨的把握,解答本题需要梳理文段行文思路。本文为并列结构,分别指出没钱与只有钱时学术和艺术都不能发展好。本文不可根据论述内容的长短区别,需要考生根据论述内容进行结构划分。文段首句指出学术和艺术没有钱很难发展,其后举例论证这一观点,最后一句讲的是仅靠钱学术与艺术也很难发展。故文段强调的是没有钱和只有钱都不能使学术和艺术有好的发展,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都强调是没有钱不能成就学术和艺术,C项“必要条件”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根据提问可知此题为中心理解题。
阅读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前段主要阐述如果没有钱,学术和艺术很难发展;后段主要阐述如果单靠钱,学术和艺术也不能取得成功,换言之,只有钱和没有钱的话,学术和艺术都不能获得成功。
因此,结合选项应该选择D。
A选项过于夸张,文段指出“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发展”,很难发展并不是寸步难行,故排除A项;B选项浮于文段表面含义,而且不全面,故排除B项;C选项认为钱是学术和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但是文段中提到的是“学术没有钱就像艺术没有钱一样,大概是很难发展”,而不是肯定不能发展,因此无法得出钱是必要条件,故C选项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11.正因为转基因技术能力巨大,所以更要加强监管,因为我们可能难以承担失控的后果。
据此,我们可知:
A.有些要加强监管的是转基因技术
B.有些转基因技术不要加强监管
C.所有转基因技术都会失控
D.所有要加强监管的都是难以承受失控后果的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选项关键词“所有……,有些……”等及提问方式,确定为集合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题干“正因为转基因技术能力巨大,所以更要加强监管”表示的意思是:所有的转基因技术都要加强监管,而“所以更要加强监管,因为我们可能难以承担失控的后果”表示的意思是“如果不加强监管,那么可能要承担失控的风险”。
因此题干可翻译为:①转基因技术→加强监管;②¬加强监管→可能承担失控风险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根据①可知:有的转基因技术要加强监管,换位可得“有的要加强监管的是转基因技术”,因此该项可以推出;
B项:根据①可知:所有的转基因技术都要加强监管,则其矛盾命题“有些转基因技术不要加强监管”一定为假,该项无法推出,排除;
C项:根据①②可知,在“转基因技术”和“失控”之间没有直接的条件关系,且该项涉及“都会”,表述太绝对,无法推出,排除;
D项:“加强监管”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
12.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类或属性类。且每个图形均有封闭区间,考虑数面。
第二步,一条式,从左到右找规律。
图1到图4面的数量依次为1、2、3、4、?,呈等差数列,依此规律,问号处应选择面数为5的选项,排除A、D项。进一步观察,B项为曲线图形,C项为直线图形,题干图形为曲直图形交替出现,问号处应该是直线图形,只有C项符合。
因此,选择C选项。13.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剥夺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C.剥夺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D.剥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刑罚及其具体运用知识。
第二步,根据《刑法》第五十四条,剥夺政治权利是剥夺下列权利:(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ABCD项正确。
因此,选择ABCD选项。
根据《刑法》第五十六条,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独立适用剥夺政治权利的,依照本法分则的规定。
14.以美国为例,在联邦制国家中,联邦有联邦宪法,各州又有自己的宪法。(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宪法。
联邦制是指国家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成员单位组成的国家结构形式。在联邦制国家中,除联邦宪法外,各成员单位亦有自己的宪法。
故表述正确。15.没有心痛的感觉,认识不到中国科学界与世界的差距,这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思考,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考证,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也不是科学的态度;没有________精神,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更加不是科学的态度。但喧哗过后,我们更应对诺贝尔奖热多几分“冷”思考。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严谨的
独立的
奉献的
B.辩证的
细致的
独立的
C.独立的
严谨的
思辨的
D.深刻的
思辨的
严谨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第一空根据“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可知,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中国科学家要有自己的看法,不要一味地追捧国外,即见解要有“独立性”。A项“严谨的”指严密细致;B项“辩证的”指合乎辩证法的;D项“深刻的”指达到事情或问题本质的。三者均不能体现“独立性”的含义,不符合文意,排除A项、B项和D项。C项“独立的”指不依靠他人,符合文意。答案锁定C选项。
第二步,验证第二空。根据“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求全责备”可知,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不能对国内的科研人员一味责备,而要严密细致地进行考证,思虑周全,即考证要有“严密性”。“严谨的考证”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第三步,验证第三空。根据“对获奖者背后付出的多年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可知,该句要表达的意思是对于获奖者要有全面的考量,即要有“全面性”。“思辨的精神”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文段为并列结构,且前文句式相同,可根据“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判断填入词语的含义。第二步,逐空确定答案。分析“没有……一味地……不是科学的态度”的句式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与“一味”后的词句构成反义对应关系,即:不一味追捧国外获奖者,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保持自信;不一味求全责备,要求保证“严谨”的考证态度;不一味看重奖项,要求我们辩证、全面地看待获奖者的努力与回报,时时“思辨”。故本题选C。
解题思路:第一空,根据横线后“对国外的获奖者一味地追捧”可知,横线处是想表达中国科学家应该具有自己的见解,C项“独立的”,符合文意,保留。A项“严谨的”,B项“辩证的”,D项“深刻的”均不能体现有自己见解的意思,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C项“严谨的”填入文段体现不能盲目地说中国研究人员能力不行,而是要谨慎地调查考证才能下结论,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代入验证,C项“思辨的”填入文段体现对获奖者的努力视而不见,一味看重奖项的荣耀是缺乏全面考量的“思辨”精神,符合文意,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文段出处】中国科学报:周一平《诺奖热背后的冷思考》16.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规律性: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观察特征。
图形组成元素不同,优先考虑数量规律。
第二步,两段式,第一段找规律,第二段应用规律。
所给图形均有封闭区域,考虑数面的个数。
观察发现,第一段图形中面的个数分别是3、4、1,3+1=4,两头相加得中间,第二段同样要符合此规律,第二段中前两个图形面的个数分别是1、2,问号处应选择面的个数为“1”的图形,C选项符合,当选。
因此,选择C选项。
17.地震又称地动、地震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震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对其传播方式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
B.发生较大地震时,人们一般先感觉到的是水平晃动
C.横波是造成建筑物破坏的主要原因
D.地震的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地理国情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为纵波(P波)。来自地下的纵波引起地面上下颠簸振动。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垂直的波为横波(S波)。来自地下的横波能引起地面的水平晃动。由于纵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大于横波,所以地震时,纵波总是先到达地表,而横波总落后一步。这样,发生较大的近震时,一般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过数秒到十几秒后才感到有很强的水平晃动。横波是造成破坏的主要原因。B项说法错误,C项说法正确。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称为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的波,传播速度较快,到达地面时人感觉颠动,物体上下跳动。横波: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传播速度比纵波慢,到达地面时人感觉摇晃,物体会来回摆动。A项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D项:面波:当体波到达岩层界面或地表时,会产生沿界面或地表传播的幅度很大的波,称为面波。面波传播速度小于横波,所以跟在横波的后面。项D说法正确,此题为选非题,因此不当选。
18.兴高采烈∶垂头丧气
A.妻子∶丈夫
B.科学研究∶旁门左道
C.锦上添花∶雪中送炭
D.赞成∶反对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垂头丧气”形容情绪低落,萎靡不振,二者属于反义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妻子”和“丈夫”互为配偶,二者属于对应关系,排除;
B项:“科学研究”指利用科研手段和装备进行的活动,“旁门左道”泛指不正当的方法、门路,二者不属于反义关系,排除;
C项:“锦上添花”指在原有成就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或精神上的帮助,二者属于近义关系,排除;
D项:“赞成”和“反对”属于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19.公文是一种特殊的应用文,其语言可以采用文言文形式。(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1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写作知识。
第二步,公文属于特殊应用文,其区别于一般应用文的特殊性特征表现为被强制规定采用白话文形式;兼用议论、说明、叙述三种基本表达方法。
因此,本题错误。
20.①第二次俯冲下来,目标盯准的是那只雌鸳鸯。那雄鸳鸯一下子游到了雌鸳鸯前面,张开双翅,用显然弱势的双翅扑打苍鹰的利爪,拼死保卫雌鸳鸯
②仔细看,竟是一只苍鹰,正俯冲向水塘里捉水鸟!两只天鹅,猝临险况,反应迅疾,扇着翅膀跃到了岸上。苍鹰一袭未成,旋身飞上天空
③冯先生中午午睡前,总是要坐在窗前,欣赏塘中水鸟游弋,吸一锅烟
④那天他正要点烟,突然发现水塘一片混乱
⑤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就这么接二连三地展开了。水塘里一时间情况大乱……
⑥待冯先生不再发呆,冲出别墅,战斗已经结束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②①⑤⑥
B.③⑤⑥①④②
C.②③⑥⑤①④
D.⑥④③⑤②①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对比选项,确定首句。②句话题是水塘里混乱情况的描写,③句是对冯先生平时生活的陈述,⑥句话题是战斗已经结束。按照逻辑顺序,应先引出冯先生欣赏水鸟,再去发现突发情况,最后战斗结束,排除C项和D项。
第二步,对比A项和B项。④句“点烟”与③句“吸一锅烟”话题一致,③④捆绑。⑤句话题“一场力量悬殊的战斗”与③句话题不一致,③⑤捆绑不恰当,排除B项。答案锁定A项。
第三步,验证A项。意思表达连贯,符合逻辑,A项正确。
因此,选择A选项。
21.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喑哑
荫庇
B.鳞次栉比
炙手可热
C.遗骸
惊骇
D.忧心忡忡
耳聪目明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第二步,鳞次栉(zhì)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炙(zhì)手可热:手摸上去感到热得烫人。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两字读音相同,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B选项。
A项:喑(yīn)哑:嗓子干涩,不能说话;怒乎呼吼。荫(yìn)庇:遮蔽;庇护。后专指子孙因先世勋爵而受封、入仕。两字读音不同。A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C项:遗骸(hái):曾是有生命的躯体的化石骸骨(如人的尸体);遗体。惊骇(hài):恐慌恐惧。两字读音不同。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D项:忧心忡忡(chōng
chōng):形容心事重重,非常忧愁。耳聪(cōng)目明:听得清楚,看得明白。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两字读音不同。D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2.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生产关系。(
)
0.正确
1.错误参考答案:0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马克思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关系是一切关系的出发点、源泉,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题干表述正确。
因此,本题正确。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的两个方面,二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为生产方式。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化的原因和新旧生产关系更替的依据;是否能够推动生产力发展,是评判生产关系先进或落后的根本标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23.权利和义务是法的核心内容与要素,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和结构关系比较复杂,下列有关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从结构上来看,二者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B.从数量上来看,二者总量是相等的
C.从产生和发展看,二者经历了一个从浑然一体到相对分裂的过程
D.在民主法治社会,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参考答案:ABCD
解题思路:权利与义务是一切法律规范、法律部门乃至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结构关系概括起来主要有:(1)权利和义务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2)在数量上,权利和义务的总量是相等的;(3)从产生和发展看,权利和义务经历了从浑然一体到分裂对立再到相对一致的过程;(4)权利和义务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比如在等级特权社会,法律制度强调以义务为本位,义务是第一性的,权利是第二性的;而在民主法治社会,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
故正确答案为ABCD。24.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的服务,既能树立政府服务形象,提升文明档次,也能让普通老百姓真正领会文明的内涵。
如果上述判断是真,以下哪项判断也是真的?
A.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政府和公民都是有益的
B.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政府受害,效果不好
C.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使公民自己累死自己,效果很差
D.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难以达到预定的目标,没有效果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依据题干特征和提问方式,确定为归纳推理。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题干提到对政府和公民双方来说的好处,说明对政府和公民双方都有益,可以推出;
B项:题干并未提到“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政府的不利之处,不能推出,排除;
C项:题干并未提到“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对公民的不利之处,不能推出,排除;
D项:题干并未提到“利用公民的力量监督政府服务”能够达到的效果,不能推出,排除。
因此,选择A选项。25.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作为人民大众所欢迎的文艺工作者,难道在艺术上不应该精益求精吗?
B.五四以后,旧体诗已经式微,即使偶然有人唱和写作,也不过是噤若寒蝉。
C.在这次学术会议上,专家学者们高谈阔论,肆无忌惮,畅所欲言。
D.放眼望去,满园的红牡丹姹紫嫣红,美不胜收。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审题干,找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精益求精”比喻已经很好了,还要求更好。符合文意。B项“噤若寒蝉”指像晚秋时的蝉那样一声不响,形容受到压制不敢作声,与文意不符。C项“肆无忌惮”指任意妄为,毫无顾忌、畏惧,多含贬义,感情倾向不符。D项“姹紫嫣红”指各种颜色娇艳的花朵,语境论述的主体是“红牡丹”。所以排除B项、C项和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26.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
)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不同,且无明显属性规律,优先考虑数量规律。观察发现,每一个图形的线条都连接在一起,考虑部分的数量。题干的图形部分数量均为1,因此?处图形部分数量应为1,只有D选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D。27.提到保健品,首要问题不是为什么要买,而是为什么不买。在每个日渐老去的人身上,都潜伏着若隐若现的苦恼——关节炎、老年痴呆症……这催生了一个试图阻止病痛的庞大产业——保健品产业。去年,美国人花在保健品上的钱约为280亿美元,比购买健身房会员卡的钱还要多出50亿美元。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保健品介于食品和药品之间,是一种定义模糊、范围很广却缺乏监管的消费品。据说有了它们,人们不吃食物和药物,也能同时拥有营养和健康,因此又被称为营养保健品。
作者对保健品的态度是:
A.怀疑其功效
B.认为有益健康
C.反对人们食用
D.认为该产业前途光明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由提问方式可知,本题考查对作者态度的把握。阅读文段时可重点关注表态度的词句,由此判断作者的态度。文段主要说明的是保健品的应用现状,由“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的设问句开始,作者提出了对保健品功效的质疑,表明作者对保健品是持怀疑态度的。故本题选A。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找到作者论述“保健品”的关键信息。文段先介绍了人们面对健康的需求推动了保健品产业的发展,然后作者通过转折关系“但保健品真的有用吗?”提出设问,然后用“定义模糊”“缺乏监管”“据说”等内容表述保健品的安全和实际效果存在未知,那么作者对于“保健品真的有用吗?”的答案就是“不确定”,对保健品作者持消极感情倾向。
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的“怀疑其功能”符合文中作者的态度。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文段考查作者的态度观点。作者介绍背景现状后提出问题,“保健品真的有用吗?”后文中又以“据说”一词共同体现出作者对于保健品保健作用的怀疑。B、D两项与作者观点相反;C项程度过重。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保健品到底有多保健》28.左图给定的是由4个相同正方体组合成的立体图形,将其从任一面剖开,下面哪一项不可能是该立体图形的截面?
A.A
B.B
C.C
D.D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B、C、D三项均可得到,如下图所示: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29.如果上述断定都是真的,并且事实上辛当选,那么以下哪项一定是真的?
A.甲的票数比乙多
B.甲的票数不比乙多
C.己的票数比庚多
D.丁的票数不比丙多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如果…就…”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甲多于乙”并且“丙多于丁”→戊当选;
②“乙多于甲”或者“己多于庚”→辛当选;
③丁多于丙→己当选。
第三步,进行推理。
“辛当选”,是对②的“肯后”,肯后推不出必然结论,故ABC均不确定;
“辛当选”,是对③的“否后”,根据“否后必否前”可得“丁的票数不比丙多”,D项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30.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
)周年。
A.18
B.19
C.20
D.21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中国史知识。
第二步,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至2017年7月1日,是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
因此,选择C选项。
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割九龙司给英国;1898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租借新界99年,至1997年6月30日期满。
31.昨天,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受汉中门—清凉门高架爆破的影响,地铁二号线在爆破期间将有所调整。目前有全线停运或莫愁湖站—上海路站双向停运两套备选方案。这里提到的“备选方案”具有什么特点:
A.互相包容
B.互相排斥
C.一般性
D.代表性
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管理知识。
第二步,备选方案是指作为决策者用来解决政策问题、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备选方案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依据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决策目标明确以后,就应拟定能够达到目标的各种备选方案。备选方案是指可供进一步选择的可能方案。备选方案不可能是一个,但也不可能太多。因此,备选方案是带有概括性、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几个可能的方案。概括性是指所拟定的备选方案包括了所有可能的方案,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指各方案之间互相排斥。在拟定备选方案的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尽量找出限制性因素,遵循限定因素原理,对一些抉择方案进行选择。要注意的是,拟定的项目备选方案应有典型(代表)性、整体详尽性、互相包容性及互相排斥性。
因此,选择ABD选项。
C项:一般性无法体现对高架爆破影响作针对性调整,进而不利于随着事件动态发展而做出有质量高效率的优化管理。C项错误。
32.某项工作,甲单独做需10天完成,乙单独做需6天完成。如果甲先做2天,然后乙接着甲做2天,再由甲接替乙做2天……两人如此交替工作,那么,完成此项工作共用多少天?
A.6
B.7
C.8
D.9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根据题意赋值工程总量为10和6的最小公倍数30,则,,甲2天干了,乙2天干了,甲再干2天干了,此时工作量还剩下,乙1天只能完成5个工作量,因此还需要乙干2天,则共需要天。
故正确答案为C。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工程问题,属于给定时间型,用赋值法解题。
第二步,赋值工程总量为10和6的最小公倍数30,则甲的效率为3,乙的效率为5,甲2天完成6的工作量,乙2天完成10的工作量,甲再工作2天完成6,此时还剩30-6-10-6=8的工作量,乙需要2天才能完成,完成此项工作共用2+2+2+2=8(天)。
因此,选择C选项。33.邀请:拒绝:接受
A.问候:咒骂:感谢
B.道歉:真诚:虚伪
C.威胁:妥协:报警
D.建议:反对:接纳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判断题干词语间逻辑关系。
拒绝邀请和接受邀请均为动宾短语,且拒绝和接受是反义关系。
第二步:判断选项词语间逻辑关系。
A项:咒骂和感谢并非反义关系,咒骂也不能和问候构成动宾短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真诚和虚伪可以看成反义,但是真诚地道歉、虚伪地道歉是偏正短语,构不成动宾短语,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C项:妥协、报警均不能和威胁构成动宾短语,且妥协和报警并不是反义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反对建议、接纳建议可以构成动宾短语,且反对和接纳是反义关系,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34.炎热潮湿的夏季,河马皮肤褶皱的柔软处,常有跳蚤、虱子和蜱虫出现,让河马苦不堪言又
。这时候就需要牛椋鸟
了:它依靠自己的利爪,牢牢固定在河马光滑的外皮上,将
的喙部当做工具,把附着在河马体表的寄生虫一个个啄食干净。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能为力先发制人精致
B.无可奈何闪亮登场宽厚
C.不能自拔舍己救人坚硬
D.束手无策大显身手扁平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空,形容河马的状态,根据前文“河马皮肤褶皱的柔软处,常有跳蚤、虱子和蜱虫出现”可知,河马在夏季,皮肤处总有虫子出现,让它“苦不堪言”,接着“又”字表示,虽然很“痛苦”,却没有“办法”之意。A项“无能为力”指无力相助或力量达不到、B项“无可奈何”形容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D项“束手无策”指面对问题时,毫无解决的办法,三项成语置于此处都能体现河马对于皮肤问题没有“办法”之意,符合文意,均保留;C项“不能自拔”指自已无法从某种情况中解脱出来,强调主观性,文段侧重客观情况即“虫子”造成河马皮肤顽疾,故不符合文意,排除。
第二空,根据后面“:”可知,后文对于设空处进行解释,根据“牛椋鸟依靠自己的利爪”、“牢牢固定在河马光滑的外皮上”、“把寄生虫一个个啄食干净”可知“牛椋鸟”解决了河马皮肤寄生虫的问题。A项“先发制人”指凡事先下手取得主动权而制伏对方,强调主动出击,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闪亮登场”表示某人物耀眼出场震撼观众,置于此处也可体现“牛椋鸟”的重要性,保留;D项“大显身手”侧重充分地显示出自己的才能,与后文“牛椋鸟”帮助河马驱虫形成对应,符合文意,保留。
第三空,形容“牛椋鸟的喙部”,根据“把附着在河马体表的寄生虫一个个啄食干净”可知,“牛椋鸟”的“喙部”特点应为“扁平”,D项当选;B项“宽厚”不符合“牛椋鸟”的“喙部”特点,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文段出处】《牛椋鸟:一半天使一半魔鬼》35.为什么狗睡觉是把嘴藏在前肢下面,而猫睡觉是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动物用感觉器官来察觉周围环境变化,并对不同变化产生不同反应。狗的嗅觉特别灵敏,它靠嗅觉来识别一些物体,军犬还依靠嗅觉来判断敌情和识别路径。对狗来说它的鼻子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把嘴和鼻子用前肢藏起来保护好,同时用鼻子警惕周围动静,一旦有情况,立即用鼻子来识别,也可用狂叫来示威。猫的听觉特别灵敏,它用听觉来察觉周围的变化。当它捕鼠时,就用听觉来探知老鼠所在地点。对猫来说,它的耳朵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一方面把耳朵保护好,另一方面把耳朵贴在地面,一旦听到声音,就可以立刻采取行动。进入人类家庭后,猫狗也依旧保持着这样的睡姿。
以下各项,对这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A.就听觉来说,猫强于狗;就嗅觉来说,狗强于猫
B.猫狗睡姿不同,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们对不同变化有不同的反应
C.猫狗的独特睡姿有利于时刻保持警觉和保护自己最宝贵的感觉器官
D.虽然进入人类家庭后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但猫狗仍保持着特别的睡姿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文段先提出疑问“为什么狗睡觉是把嘴藏在前肢下面,而猫睡觉是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后分别指出狗嗅觉灵敏,鼻子对狗来说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会把嘴藏在前肢下面,保护嘴和鼻子。猫听觉灵敏,对猫来说,耳朵最宝贵,所以当它睡觉时会把耳朵挤在前肢下面,保护耳朵,结合文段可知,C项表述正确。
A项,原文表述为“狗的嗅觉特别灵敏”,“猫的听觉特别灵敏”,但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无中生有,排除;
B项,文段提到了动物会对不同变化产生不同反应,但并未指出这是猫狗睡姿不同的原因,无中生有,排除;
D项,“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无中生有,文段并未提及,排除。
故正确答案C。
【文段出处】《为什么狗在睡觉时把嘴藏在前肢下》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
第二步,辨析选项。A选项属于无中生有项,文段并未将猫和狗在听觉和嗅觉上进行对比,所以排除A项。B选项表述错误,根据文段第一句阐述猫和狗睡姿不同,第二句具体说明“动物用感觉器官来觉察周围环境变化,并对不同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反应”可知,猫和狗睡姿不同,根本上是因为它们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周围环境,因此B选项错误。结合文段后半部分,可以对应C选项。D选项“进入人类家庭后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文段中没有体现,是无中生有项。
因此,选择C选项。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对文段细节信息的分析与判断。浏览题干,关注选项中的细节信息点。四个选项都与狗猫的生活习性有关。A项关注对猫狗的听觉和嗅觉比较,B项关注猫狗睡姿的原因,C项关注猫狗睡姿的好处,D项关注进入人类家庭后猫狗的睡姿是否改变。据此查找原文中有关内容,理解分析后判断选项正误。注意选择的是“正确的”一项。A项,文段并未对比猫狗的听觉和嗅觉,该项错误。B项归因有误,文段说的是猫狗睡姿不同,是因为两者是用不同的感官对环境做出反应,而睡姿是为了保护最重要的感官。由此也可判断C项正确。D项“不需要时刻保持警觉”在文段中没有提及,该项错误。故本题选C。36.行政沟通是指在行政管理活动中,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
下列不属于行政沟通的是(
)。
A.市编制办下年度人员财政编制给各乡镇
B.公安局长与下属共同观看《战狼2》并交流感想
C.县政府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大会
D.甲政府就公路建设向乙省属县函询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行政管理活动”、“行政机构之间或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市编制办下年度人员财政编制,符合“行政管理活动”;市编制办与各乡镇,符合“行政机构之间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符合定义,排除;
B项:公安局长和下属一起看电影,不符合“行政管理活动”,不符合定义,当选;
C项:县政府召开年度工作总结大会,符合“行政管理活动”、“行政机构与有关方面之间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符合定义,排除;
D项:公路建设,符合“行政管理活动”;甲政府向乙省属县发函询问,符合“行政机构之间的信息上的传递交流与联系”,符合定义,排除。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B。37.孔雀蜘蛛的体型非常小,只有4毫米到5毫米,其中,雌性蜘蛛比雄性蜘蛛大。不过,就是这样小的身躯,也能靠着大自然的
吸引人们的注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鬼斧神工
B.精雕细刻
C.巧夺天工
D.匠心独运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搭配“大自然”,指非人力产生的,A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的技艺精巧,非人工所能为,也可指大自然的事物非人力形成,用在此处搭配恰当。
B项“精雕细刻”指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与“大自然”搭配不当,排除。C项“巧夺天工”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形容人工的事物,不能搭配“大自然”,排除。D项“匠心独运”指独具创新地运用精巧的心思,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与“大自然”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文段出处】《神奇动物新成员:孔雀蜘蛛天生会跳舞》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语境。该空根据“靠着大自然的……”可知,孔雀蜘蛛的形成要体现“大自然造化”的特点。
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鬼斧神工”指像是鬼神制作出来的,形容艺术技巧高超,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用在此处符合语境。B项“精雕细刻”和C项“巧夺天工”均比喻人的技艺精湛,无法与“大自然”搭配,排除B项和C项。D项“匠心独运”侧重于形容人写文章或在艺术等方面巧妙而且独特的构思,也不能与“大自然”相搭配,排除D项。
因此,选择A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快速阅读文段,明确空缺处词语含义。第二步,分析选项,通过辨析成语适用对象,选择与句意最契合的一项。“精雕细刻”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和刻意追求完美的精神。“巧夺天工”专指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二者均形容人工技艺,不符合“大自然”的语境,排除B、C。“匠心独运”形容文学艺术等方面构思巧妙。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造物的巧妙,排除D。“鬼斧神工”形容事物之神奇巧妙,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指自然造就的)。用来修饰4毫米到5毫米小的孔雀蜘蛛恰当,故本题选A。38.张萌不是厨师,但张萌所认识的人都是厨师,而厨师都喜欢参加美食比赛,因为只有在美食比赛中才能提高厨艺,张萌的朋友郑凯通过美食比赛与张萌一起认识了刘岩。
根据以上陈述,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张萌喜欢参加美食比赛
B.刘岩喜欢参加美食比赛
C.张萌不喜欢参加美食比赛
D.刘岩不喜欢参加美食比赛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型。
根据题干关联词“只有……才……”等,确定为翻译推理。
第二步,翻译题干。
①张萌不是厨师,张萌所认识的人都是厨师,即:张萌认识→厨师
②厨师→喜欢参加美食比赛
③提高厨艺→参加美食比赛
④郑凯且张萌一起认识了刘岩
第三步,进行推理。
A项:①中“张萌不是厨师”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出必然结论,无法推出张萌是否喜欢参加美食比赛,排除;
B项:由①④,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刘岩是厨师。由①②递推,可得,刘岩喜欢参加美食比赛,可以推出;
C项:①中“张萌不是厨师”是对②的“否前”,否前推不到必然结论,无法推出张萌是否不喜欢参加美食比赛,排除;
D项:由①④,根据“肯前必肯后”,可得刘岩是厨师。由①②递推,可得,刘岩喜欢参加美食比赛,所以无法推出刘岩不喜欢参加美食比赛,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39.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乎事情发展顺序的(
)。
(1)同学们一致同意(2)班上组织周末去野炊(3)有人提议去跳舞(4)同学们另作安排(5)周末下大雨
A.(2)—(1)—(3)—(5)—(4)
B.(2)—(5)—(4)—(3)—(1)
C.(5)—(4)—(3)—(1)—(2)
D.(5)—(2)—(4)—(3)—(1)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给出解题思路
题干描述的是班级组织活动因天气变化而改变的过程,应按照因果关系进行排列。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正因为周末下大雨,才会有人提议将野炊改为跳舞,故5肯定在3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B项,一开始,班上组织周末去野炊。等到了周末,下起了大雨,野炊无法进行,同学们只能另作安排。从而有人提议去跳舞,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同意。该项逻辑正确,应选。
C项,下大雨必然不能野炊,即野炊的决定一定是在周末下大雨之前做出的,故2肯定在5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D项,下大雨必然不能野炊,即野炊的决定一定是在周末下大雨之前做出的,故2肯定在5前。该项逻辑错误,应排除。
第三步:再次标注答案
故正确答案为B。
40.请从所给的四个选择项中,选择最适合的一个填在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
A.如上图所示
B.如上图所示
C.如上图所示
D.如上图所示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元素组成相似,优先考虑样式规律。相同元素重复出现,考虑遍历。观察发现,第一行的小星星的相对位置分别为外、内、外,交替出现;第二行小星星的相对位置为内、外、内,即小星星的位置是内外交替出现;第三行应用此规律,故?处应选择小星星在外面的,排除A、D项。再观察题干图形,每一行均存在一条短直线和曲线相交的图形,只有C项符合。
故正确答案为C。41.在建设性冲突中,组织充满活力,对环境变化反应快,组织绩效较高。此时,(
)。
A.没有或很少冲突
B.冲突非常多
C.冲突太激烈
D.冲突水平适当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管理学的基本原理。
建设性冲突是冲突的一种,组织成员从组织利益角度出发,对组织中存在的不合理之处提出不同意见。有利于发现权力失调、组织机构僵化等不良现象,起到一定预警作用。同时可以促进不同意见的发表、争论,刺激创造力的发挥,有利于促进良性竞争。建设性冲突中,双方冲突水平适当。建设性冲突具有以下特点:(1)冲突双方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和解决现有问题;(2)冲突双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了解彼此观点,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3)冲突双方以争论作为解决问题的途径;(4)冲突的结果是就组织中问题的改进形成卓越的共识。
故正确答案为D。42.振奋∶鼓舞∶演讲
A.杀菌∶消毒∶药水
B.意境∶寓意∶诗词
C.触动∶震撼∶音乐
D.纪律∶规矩∶法规
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演讲”能起到“鼓舞”与“振奋”人心的作用,“演讲”与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且作用的对象是人。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药水”能起到“杀菌”与“消毒”的作用,“药水”与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但作用的对象可能是人或动物,排除;
B项:“诗词”包含“意境”与“寓意”,“诗词”与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C项:“音乐”能起到“触动”与“震撼”人心的作用,“音乐”与二者属于功能对应关系,且作用的对象是人,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D项:“纪律”指为维护集体利益并保证工作进行而要求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文,“规矩”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法规”是法令、条例、规则和章程等法定文件的总称,“法规”与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C选项。
43.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虽然他尽了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________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________,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
不耻
B.遏止
不耻
C.遏止
不齿
D.遏制
不齿
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第一步,分析第一空。A项和D项“遏制”侧重于“制”,指控制,符合语境。B项和C项“遏止”侧重于“止”,指停止,与横线后的“住”(指停、止)语义重复,不符合语境,排除B项和C项。
第二步,分析第二空。根据“不仅为正人君子所……滑向犯罪的深渊”并结合选项可知,该空应体现“看不起”这一含义。A项“不耻”指不以为耻,不符合语境,排除A项。D项“不齿”表示鄙视,符合语境。
因此,选择D选项。44.2,3,6,18,(
),1944
A.58
B.108
C.102
D.96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数列变化趋势较快,考虑递推积数列。
第二步,观察数列发现6=2×3,18=3×6,猜测规律为第三项=第一项×第二项,则所求项为6×18=108,代入验证,18×108=1944,满足规律。
因此,选择B选项。45.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是指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的经营者,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的行为。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是:
A.甲公司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方式取得对其他很多经营者的控制权,使自己在该地的市场占有率达50%以上
B.在某地食用油市场占有率达55%的甲公司,要求当地某超市在购物车上为其免费做广告,遭到超市拒绝,甲公司停止向该超市供货
C.某市电力公司称很多用户的电表不准,要求用户必须购买该公司指定的几种品牌的电表,经查,电力公司与指定品牌的生产厂家并无利益关系
D.在某市打火机市场占有率达70%的甲乙二厂,为缓解由于经济不景气而导致的销售量严重下降,就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达成协议,造成很多小厂家破产参考答案:D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涉及定义的主体、手段、结果等要点,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这些要点分析选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定义要点: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的行为。
A项,甲公司是通过正当方式提升自己的市场占有率,并未体现损害他人利益,不符合定义。
B项,甲公司停止向超市供货,并非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的行为,不符合定义。
C项,电力公司与指定品牌的生产厂家并无利益关系,并非利用市场支配地位损害他人利益,不符合定义。
D项,市场占有率达70%的甲乙二厂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造成很多小厂家破产,即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损害竞争对手利益,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危害竞争;
②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方式是正当途径,不属于“危害竞争”或“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符合定义;
B项:甲公司与超市不是竞争对手,不属于“危害竞争”或“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符合定义;
C项:电力公司与指定品牌的生产厂家并无利益关系,指定品牌只是出于对其质量的认可,不存在“危害竞争”或“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不符合定义;
D项:甲乙二厂市场占有率达70%,属于“市场支配地位”,就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达成协议,造成很多小厂家破产,体现了“损害竞争对手的利益”,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D选项。
解题思路:第一步:抓住定义中的关键词。
题干强调行为为“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并且“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
第二步:逐一判断选项。
A项:甲公司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这些合法方式提高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不存在“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情况,排除;
B项:甲公司“要求免费做广告”是“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但是“停止供货”并非“损害竞争对手和社会公共利益及其他私人利益”的行为,排除;
C项:由于“无利益关系”,所以电力公司的“指定购买行为”是出于对该公司产品质量的信任而不是蓄意危害竞争损害他人利益,排除;
D项:甲乙二厂利用他们的市场占有率,“限定生产数量和销售价格”导致“小厂家破产”,甲乙二厂的行为符合“利用支配地位危害竞争,损害利益”,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D。46.内隐社会认知是指在社会认知过程中虽然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的认知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行为符合内隐社会认知的是:
A.某一品牌幼儿园出现了虐童事件,家长都无法相信这种事件会出现
B.二十岁的佳佳很怕狗,这是因为她一岁半时被邻居家的狗吓过
C.小辉学了六年钢琴,后因学习不得不放弃,一次宴会上,他看到钢琴随即演奏一曲
D.小魏看到某商场在做微波炉的广告,她想到自己家正好缺少微波炉,不如趁便宜买台微波炉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找出定义关键词。
“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
第二步:逐一分析选项。
A项:家长都无法相信“虐童事件”未体现出“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二十岁的佳佳很怕狗”体现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依然具有潜在影响”,而她一岁半的时候被邻居家的狗吓过,一岁半时发生的事情一般来说长大后是没有印象的,体现了“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符合定义,当选;
C项:“小辉学了六年钢琴”不符合关键词“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排除;
D项:“想到自己家正好缺少微波炉”不符合关键词“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
②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幼儿园出现了虐童事件,家长都无法相信,与回忆无关,未体现“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
B项:佳佳一岁半时被邻居家的狗吓过,一般人无法回忆一岁半时的事情,体现了“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而二十岁的佳佳很怕狗,体现了“这一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断具有潜在影响”,符合定义;
C项:小辉学了六年钢琴,时间很长,并非不能回忆,未体现出“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
D项:看到商场广告而想到家中缺少微波炉,不存在回忆,未体现出“个体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B选项。
解题思路:分析题干定义,发现其关键点为不能回忆的过去经验对个体的行为和判定具有潜在影响。在解题时应严格依据定义的关键点分析选项。内隐社会认知的定义要点:①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②潜在的影响。
A项,家长无法相信会出现虐童事件,并未体现不能回忆的某一过去经验产生潜在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佳佳一岁半时被邻居家的狗吓过,体现了不能回忆某一过去经验,这一经验使她现在还很怕狗,体现了潜在的影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学了六年钢琴并非不能回忆过去经验,不符合要点①。
D项,看到商场的广告想到要买微波炉,并未体现不能回忆的某一过去经验产生潜在影响,不符合要点①②。
故本题选B。47.逻辑学家伯特兰•罗素有个你我他定理:我坚守原则,你不知变通,他冥顽不灵;我三思而行,你迟疑不决,他反应迟钝;我节俭,你小气,他嗜钱如命;我正在沉思,你在发呆,他整天浑浑噩噩。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符合你我他定理的是:
A.我奋勇向前,你谨小慎微,他畏首畏尾
B.我勤奋上进,你游手好闲,他差强人意
C.我满腔热情,你古道热肠,他冷若冰霜
D.我谦虚谨慎,你目空一切,他高傲自大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看提问方式,本题属于选是题。
第二步,找关键信息。
①根据题干的描述,可归纳该定义的核心是:“我”是最好的,“你”稍微差一点,“他”是最差的。
第三步,辨析选项。
A项:“奋勇向前”是指奋发努力鼓起勇气朝前方挺进,“谨小慎微”是指过分小心谨慎,不敢放手去做,“畏首畏尾”是指形容胆子小、疑虑重重,“我”奋勇向前是最好的,“你”谨小慎微稍微差一点,“他”畏首畏尾是最差的,符合定义;
B项:“游手好闲”是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差强人意”是指基本使人满意,“你”游手好闲,“他”差强人意,“你”成了最差的,不符合定义;
C项:“古道热肠”是指待人真诚、热情,“我”满腔热情和“你”古道热肠,体现不出差距,不符合定义;
D项:“目空一切”是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极端骄傲自大,“高傲自大”是指极其骄傲,看不起别人,目空一切比高傲自大的程度更深,“你”目空一切,“他”高傲自大,“你”成了最差的,不符合定义。
因此,选择A选项。
48.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其最主要的特征是(
)。
A.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C.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D.以规定权利和义务为内容参考答案:C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法律常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特殊行为规范。法律的特征包括: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我国法律的本质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A项错误,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是法律的特征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法律特征。
B项错误,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是法律的特征之一,但不是最主要的法律特征。
C项正确,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的社会规则,这是法律特殊性的表现,也是法律和其他公共行为规则最大的不同,也是最重要的特征。
D项错误,权利和义务是法律规定的内容,不是法律的特征。
故正确答案为C。49.王某潜入某工厂仓库盗窃,将仓库货物(价值2万元)扔到墙外,准备一会儿翻墙出去再捡,偶尔经过此处的刘某发现该货物无人看管,遂将其拿走,据为己有。25分钟后,王某来到院墙外,发现货物已无踪影,对于王某、刘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不正确的?(
)
A.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盗窃罪(既遂)
B.王某和刘某成立盗窃罪共犯(既遂)
C.王某成立盗窃罪(既遂),刘某成立侵占罪
D.王某成立盗窃罪(未遂),刘某成立侵占罪参考答案:ABD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刑法。
A、D两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通说认为,只要行为人取得(控制)了被害人的财物,就成立盗窃既遂。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害人丧失了对自己的财产的控制,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取得了财物。至于行为人事后是否利用了财物,则不影响盗窃既遂的成立。本案中,王某将仓库货物扔到墙外,货物已离开工厂的实际控制范围,其行为构成盗窃罪既遂。
B项错误,根据《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刘某和王某没有共同故意盗窃,不构成盗窃罪共犯。
C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刘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不属于自己的无人看管货物据为己有,其行为构成侵占罪。
本题为选非题,故正确答案为ABD。50.手足∶兄弟
A.精彩∶高兴
B.伉俪∶夫妻
C.桃李∶老师
D.月亮∶希望
参考答案:B
解题思路: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手足”比喻“兄弟”,二者属于比喻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精彩”与“高兴”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B项:“伉俪”比喻“夫妻”,二者属于比喻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C项:“桃李”比喻老师辛勤栽培的学生,而非“老师”,排除;
D项:“月亮”与“希望”无明显逻辑关系,排除。
因此,选择B选项。
51.湿地的生命力是可以被一点一滴看见的,我最先看见的是湿地上的青蛙,它________地弹跳,让寂静的湿地有了动感;青蛙落脚的地方,黑颈鹤________,动作像骄傲的体操运动员那样自由、舒展;接下来,三三两两的羊像无声的云从村子里飘过来,它们身后是牦牛家族,带着高海拔的困倦与________;再后来,高原上真正的主角——放牧者出现了,他们被牦牛这些群众演员簇拥着,压轴出场。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猝不及防
腾空而起
慵懒
B.始料不及
悠然自得
疲惫
C.出其不意
翩翩起舞
懒惰
D.突如其来
昂首阔步
疲倦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突破口在第二空。根据“动作像骄傲的体操运动员那样自由、舒展”可知,填入的词应可以体现黑颈鹤的动作舒缓、自然。B项“悠然自得”形容自由清闲,心情舒畅;D项“昂首阔步”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二者均不能体现黑颈鹤的动作自由、舒展,不符合文意,排除B项和D项。
第二步,再看第三空。根据“像无声的云”“困倦与________”可知,填入的词应体现湿地优美的意境。A项“慵懒”指懒洋洋的样子,符合语境。C项“懒惰”形容不爱劳动和工作,不勤快,不符合语境,排除C项。答案锁定A选项。
第三步,验证第一空。A项“猝不及防”指事情突然发生,来不及防备,形容青蛙突然弹跳起来,与“动感”照应,符合文意。
因此,选择A选项。
始料不及: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出其不意: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突如其来: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腾空而起:指向高空升起。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疲惫:极度疲劳。疲倦:指十分劳累,困倦。
52.直接受领导机关领导,并直接为领导机关辅助和服务的机构是办事机构,下列属于办事机构的是:
A.市政府办公室
B.农业部
C.国家林业局
D.国务院研究室
参考答案:A
解题思路:第一步,本题考查行政组织知识。
第二步,在政府机构系统中,办事机构通常指协助政府首长办理专门事项的机构。办事机构属于政府内部的组织机构,一般具有独立的行政管理职权,名称上一般也都冠以所属政府的名称并通常称为办公室,它主要负责某一方面事务的尾部搜集,以及承办上级交办的有关事宜等。
因此,选择A选项。
B项:职能机关指各级政府中负责组织和管理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五章统计与概率5.1.4用样本估计总体学案新人教B版必修第二册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 电子营销技术在电商平台的实际运用和成效分析
- 泰康协议存款二零二五年度资金运用与监管合同
- 信用证开立申请书
- 2025年度建筑劳务派遣与施工管理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版漫画版权授权与收益分成合同
- 2025年度服装设计公司设计师招聘合同规范范本
- 2025年度城市绿地建设与养护管理合同
- 2025年度城市轨道交通土石方工程居间服务协议
- C139客户开发管理模型
-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含答案)30篇
- GB/T 5019.5-2023以云母为基的绝缘材料第5部分:电热设备用硬质云母板
- 《工伤保险专题》课件
- 2024年农发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京东运营课件
- 安宁疗护中的人文护理课件
- 头痛的护理小课件
- 热工基础(第二版)-张学学(8)第七章
- 南京师范大学-高等数学-期末试卷20套
- 胸痛中心培训课件高危胸痛识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