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方
剂
学
辛增平上篇:总论
第一章
绪言
二、方剂学的地位与范围
1、地位
2、范围三、学习目的与要求
1、学习目的
①理论角度
②临床角度
2、学习要求
①做好课堂笔记
②温故知新
③完成复习思考题
④掌握150首代表方
四、学习方法
1、重点记忆:
①原则上背方歌
②组方药少的归纳一句话
2、抓关系方、基础方
例:关系方—桂枝汤与小建中汤,
当归四逆汤
基础方—六味地黄丸与知柏地黄丸、杞菊地黄丸、麦味地黄丸、
七味都气丸、耳聋左慈丸
3、抓核心—理解方义①方解与组成、作用、主冶的关系。②方解与临床的关系。“学方之要,贵在变通,师其法而不泥其方”。4、及时小结、比较。第二章方剂学的发展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二、十剂
1、来源:始于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明确提出为《伤寒明理论》.2、含义:宣可去壅、通可去滞、补可扶弱、泄可去闭、轻可去实、重可
镇怯、滑可去著、涩可固脱、燥可去湿、湿可润枯。.
第四章方剂与治法
一、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2、方从法出、法随证立、以法统方。
1、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以法组方、选方、类方、释方)二、治疗大法--------八法
1.来源
2.含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第五章
方剂的组成
二、组方原则
1、来源·始于《内经》,完整提出为《伤寒明理论》。
2、含义
①君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
用的药物。
说明:a、数量:原则上不宜多。b、用量:一般用量宜大。
②臣药——帮助君药增强疗效的药物。
a、帮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b、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说明:a、数量不宜太多。b、与君药的配伍表现为相须或相使。c、不同的臣药决定君药不同的作用趋势
④使药——包括2种。
a、引经药(引导、引药力到达病所)
b、调和药:调和全方药性不致于过偏。
3、组方原则的意义三、成方变化
1、变化依据
①病情的轻重
②病证的兼挟。
③年龄的大小。
④性别的男女。
⑥地区、季节、气候的差异。
⑤体质的强弱②药量的增减变化—组方药物不变,增减其用量。
a、量变——指作用力的改变,用于证候的轻重、缓急、年龄、体质、季节的变化。
例:四逆汤干姜45克甘草60克附子一枚
通脉四逆汤
干姜90克
甘草60克
附子大者一枚
b、质变——作用性质的改变,用于治法,主证发生改变。
佐金丸6:1—清肝泻火—肝火犯胃证
萸连汤
*连﹤萸—温肝降逆—肝寒犯胃证。
例:黄连、吴萸③剂型变化——用于病情的轻重缓急等。
例:六味地黄丸变为六味地黄汤。
第六章服药法6、一般宜饭前空腹服药(易吸收),但对胃有刺激,腹胀方宜饭后服,急性病重病不拘时。
7、宜忌:
水肿方忌咸少盐;消渴病忌糖;寒证忌生冷;热证忌辛辣刺激物。
补益方尤有人参、地黄者忌萝卜。
附:古今药量的换算
一、古今药量标准差
1、秦代、汉代、汉唐差别较大,当换算,如五十二病方的方子、张仲景方子、内经方、千金方方子、外台秘要方子。
2、隋唐以后差别不大,可不必换算。
3、换算比例:3:1。
二、当今处方度量衡—以公制“克”为单位
1斤=16两1两=10钱1钱=10分
1斤=500克1两=31.25克1钱=3.125克三、教材用量说明
1、不带括号用量—原方用量。2、带括号用量—参考用量。3、张仲景方剂用量换算举例。复习思考题:
举例说明方剂组成的基本结构及常见的变化形式。《方剂学》一、二级方数目表一级方
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九味羌活汤、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败毒散、大承气汤、温脾汤、麻子仁丸、十枣汤、小柴胡汤、大柴胡汤、蒿芩清胆汤、逍遥散、四逆散、半夏泻心汤、白虎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青蒿鳖甲汤、清暑益气汤、理中丸、小建中汤、吴茱萸汤、四逆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生脉散、
玉屏风散、完带汤、四物汤、归脾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一贯煎、肾气丸、右归丸、真人养脏汤、四神丸、固冲汤、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越鞠丸、半夏厚朴汤、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温经汤、生化汤、十灰散、小蓟饮子、黄土汤、川芎茶调散、消风散、羚角钩藤汤、镇肝熄风汤、大定风珠、杏苏散、清燥救肺汤、麦门冬汤、养阴清肺汤、百合固金汤、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三仁汤、八正散、五苓散、防己黄芪汤、苓桂术甘汤、真武汤、实脾散、独活寄生汤、二陈汤、温胆汤、清气化痰丸、半夏白术天麻汤、保和丸、乌梅丸。二级方止嗽散、香苏散、正柴胡饮、参苏饮、大黄牡丹汤、大陷胸汤、济川煎、黄龙汤、痛泻要方、竹叶石膏汤、凉膈散、仙方活命饮、苇茎汤、当归六黄汤、六一散、当归补血汤、八珍汤、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易黄汤、固经丸、安宫牛黃丸、紫雪、至宝丹、枳实薤白桂枝汤、厚朴温中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橘皮竹茹汤、复元活血汤、桂枝茯苓丸、咳血方、槐花散、大秦艽汤、牵正散、天麻钩藤饮、桑杏汤、增液汤、连朴饮、甘露消毒丹、二妙散、猪苓汤、萆薢分清饮、羌活胜湿汤、小陷胸汤、滚痰丸、贝母瓜萎散、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健脾丸。第一章
解表剂
概说
一、含义(解表药为主、解表作用、表证)
二、立法依据《内经》:“其在皮者,汗而发之”
三、作用:1、发汗—刺激汗腺,表邪随汗而解。
2、解肌—宣开肌腠,使表邪外出。
3、透疹—引导麻毒向外透发。
四、适应证—表证—恶寒发热、苔薄脉浮。五、分类:
1、辛温解表—祛风散寒胜湿—风寒、风湿表证。代表方:一级方:麻黄汤、桂枝汤、小青龙汤、
九味羌活汤。二级方:止嗽散.
3、扶正解表—散表助正—正虚外感
代表方:一级方:败毒散。二级方:参苏饮。2、辛凉解表—疏风清热、透疹—风热表证代表方:一级方:桑菊饮、银翘散、麻杏石甘汤。香苏散、正柴胡饮三级方:柴葛解肌汤、升麻葛根汤(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葳蕤汤)六、使用注意:
1、不宜久煎。
2、温服保暖取微汗。
3、宜忌:外邪入里,麻疹已透,吐泻失水不宜。
麻黄汤《伤寒论》
一、组成:1、主要配伍:麻黄配桂枝。
2、药量:麻黄稍大于桂枝:3:2。
二、作用:发汗散寒,宣肺平喘—为什么?
麻黄—辛苦温—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君桂枝—辛甘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臣杏仁—苦微温—降肺合麻黄调肺平喘——佐炙草—甘温---调和、防麻桂发汗太过----使
三、效用特点
1、辛温发汗之峻剂
①麻桂的相须配伍。
②麻桂的药量比例。
2、主治风寒表实证。
①病机:风寒郁表,肺失宣降。
②主症:恶寒、发热、无汗、苔薄、脉浮紧。
四、临床应用:
1、风寒表实的要方—邪实体壮。
2、治咳平喘的基础方(肺、实)
①风寒表实之喘—原方。
②风寒闭肺之喘—去桂,如三拗汤。
③风寒痰气咳喘—去桂加苏子,陈皮,如华盖散。
④风热犯肺咳喘—去桂加石膏,如麻杏石甘汤。
一、组成
1、主要配伍:桂枝配白芍
2、药量:桂芍等量
桂枝汤二、作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1、解表力小----桂枝、生姜2、长于调和营卫--桂枝.白芍
三、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1、病机:风寒客表、营卫不和(卫强营弱)
卫强——卫气浮盛与邪抗争
营弱——卫气不能守护营阴
2、主症:恶风、发热、汗出、苔薄白、脉浮缓
3、与麻黄汤证的区别:
①寒之轻重
②汗之有无
③脉之缓紧
四、讨论
1、桂枝汤是如何调和营卫的?
2、有汗为何还要发汗?
(桂枝与白芍的配伍意义)五、临床应用
1、风寒表虚证的基础方
①兼喘—加苏子、杏仁、半夏—桂
枝加厚朴杏子汤
②兼项背不舒—加葛根、防风—桂
枝加葛根汤
2、更多用于内伤杂病(属营卫不和者)①产后病后发热—低热、汗出、恶风、脉缓—加青蒿、白微
②多汗症—头汗、腰汗、手足汗、半身汗、全身汗、局部汗加生黄芪、浮小麦、五味子
③妊娠恶阻—加砂仁、姜夏
④风湿痹症(尤上肢寒痹)—加威灵仙、桑枝
⑤手足麻木(VB1缺乏症)—加黄芪,当归
⑥不孕症—加紫石英
六、用法及使用注意
1、药后喝热粥
2、保暖取微汗
3、汗出即停药
4、禁生冷、酒、肉、面、酸、辛
小青龙汤《伤寒论》
一、组成:麻桂姜夏、辛芍味草
细辛——原书3两、讲义6克、解表用量不宜大
二、作用外散—麻黄、桂枝、细辛内温—干姜、半夏、细辛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三、主治——外寒里饮证
1、病机:风寒袭表,引动内饮、肺失宣降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白清稀、胸痞、苔白滑、脉浮
3、兼症:水肿、身重、干呕
四、讨论
1、为何要用五味子收敛肺气?2、白芍、甘草的配伍意义?
五、临床应用
1、原方标准—表实肺饮、麻黄生用
2、变化表虚有汗—去麻黄加大枣3、现代:慢支、支喘、肺气肿、肺心病
4、使用注意:
①
阴虚干咳无痰者禁用
②
不宜久服
无表肺饮—去桂枝、麻黄改炙用一、组成
原方无用量,现代用量酌情使用。二、作用
外散—散风寒湿
内清—清解里热
重表兼里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三、配伍
羌活:辛温解表,散风寒湿邪—君
苍术
防风
祛风除湿,助羌活之功—臣
白芷
细辛
川芎
行气血止疼痛、兼祛邪—佐
黄芩生地
清里,防辛燥伤津(佐制)
甘草:调和药性
----------使
四、主治—外感风寒湿兼里热之证
1、病机:风寒湿邪郁表,经络气血不利、蕴热传里
2、主症: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肢体酸楚重痛,口苦而渴,脉浮紧。
桑菊饮
银翘散
一、共性
1、来源:《温病条辨·上焦篇》2、组方:薄荷、连翘、芦根、桔梗、甘草3、作用:辛凉解表,疏散风热4、主治:风热表证:发热恶寒、口渴、苔薄黄、脉浮数
二、区别(作用、主治)
桑
1、解表力小—桑、菊、薄、翘—用药质轻
量轻—辛凉轻剂
2、宣肺效好—杏、桔、桑、菊。疏风热,宣肺止咳
银
1、解表力强—银、翘、薄、蒡、豉—
药多量重2、长于清热解毒—(银、翘、薄、蒡)、
竹、芦、桔、草—辛凉平剂。
桑—外感风热表证之轻证(风温初起)
1、病机:邪在肺卫,清肃无权。
2、主症:发热恶寒轻微短暂,口微渴,咳嗽、苔薄黄,脉浮数。
银—外感风热表证之重证(温病初起)
1、病机:温热袭表、热毒内传
2、主症:发热重、恶寒轻、咽痛、口渴.舌尖红、脉浮数。
三、说明
1、桑菊饮
①主要配伍
②何谓风温?
③为何称之辛凉轻剂?
④剂型
⑤外感目疾初起之要方(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2、银翘散
①主要配伍②用法
③何谓温病?
④为何称之辛凉平剂?
⑤剂型
⑥临床应用三个要点
a、阳证外感咽痛的基础方b、
阳证疮痈初起之要方C、肺痈初起之主方
麻杏石甘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
2、麻石用量
二、主治—表邪未解,肺热喘咳证—风热犯肺证
1、病机:风热犯肺,宣降失司
2、主症:喘咳、气急甚鼻煽、身热口渴、苔薄黄、脉浮数。
三、方解
1、治法:辛凉宣泄、清肺平喘
2、配伍:石膏—辛甘大寒、清肺泄热
相制为用—君
杏仁—苦微温、调肺平喘----------------臣炙草—甘温、调和药性--------------佐使
3、说明
①为何麻石二药为君?
②如何由辛温峻剂麻黄汤变为辛凉剂?
麻黄——辛苦温、宣肺散风四、临床应用五、附方:越婢汤(去杏加姜枣)*辛凉发表,宣肺利水—风热型风水
败毒散《和剂局方》一、异名:人参败毒散、活人败毒散
二、方名:《医方考》:“培其正气,败其邪毒,故曰败毒散”
三、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生姜。
2、人参现代多开党参、量宜轻。
四、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
1、病机:素体气亏,邪郁肌腠
2、主症:憎寒壮热,头项强痛,甚肢
体痠楚重痛,无汗胸痞,或
咳嗽,鼻塞声重,脉浮重按无力。五、方解
1、治法—扶正祛邪(益气、散风寒湿邪)
羌、独、芎—辛温
柴、薄、前—辛凉
散表
祛风寒湿
疏风清热
桔梗、枳壳——宣肺化痰宽胸理气
祛邪
人参、茯苓益气健脾和中---------扶正炙草、生姜益气解表
2、说明
①解表散什么邪?
②能治什么外感表证?
六、临床应用1、范围原则:
2、常用加减
①伤风咳嗽
②风湿明显
③瘟疫初起
④成人无虚外感
3、也是寒湿痢疾初起之主方—体现了“逆流挽舟法”。
七、败毒散与参苏饮异同比较
败毒散
参苏饮
参、苓、草、姜、前、桔、枳—益气解表、宣肺化痰
—气虚外感
羌、独、芎、柴、薄—解表力强—表证重者
苏、葛、夏、陈、香、枣—偏理肺化痰—偏咳嗽有痰
复习思考题:
麻黄汤、小青龙汤、麻杏石甘汤三方均治喘,比较功用主治之异同?
第二章
泻下剂
一、含义:(泻下药、通便攻邪、里实证)
二、立法依据
《内经》:“其下者,引而竭之;其实者,散而泻之”。
三、特点:
1、组方多用大黄。
2、针对肠胃病证。
3、以大便通利为效。
四、作用—通便攻邪
1、荡涤实热2、祛除寒积
3、攻逐水饮4、润燥导滞
五、适应证—肠胃里实证
1、实热积滞证2、寒冷积滞证
3、蓄水证4、肠燥积滞证
六、分类1、寒下—泻热通便—实热积滞证
代表方:一级方、大承气汤
二级方:大黄牡丹汤
2、温下—温里散寒、攻积通便—寒冷积滞证
代表方:一级方:温脾汤3、润下—润肠通便导滞—肠燥积滞证
代表方:一级方:麻子仁丸
二级方:济川煎5、攻补兼施—攻邪扶正—正虚里实
代表方:二级方:黄龙汤4、逐水—攻逐水饮—蓄水重证
代表方:一级方:十枣汤七、使用注意:
1、辨表里
2、别虚实
3、中病即止
4、禁慎范围
大承气汤《伤寒论》
一、组成:
1、主要配伍—大黄配芒硝
2、厚朴的用量
二、作用—泻热通便,行气导滞—力强—峻下热结
三、主治
1、阳明腑实证①含义
②病机
③主症
④归纳
2、热结旁流:①含义
②为何能治?③主症
3、热厥、痉病、发狂属里热实证者
四、方解:
1、为何能峻下热结?
2、配伍用药大黄—泻热通便—实—君
芒消—润燥软坚—燥—臣
泻热通便强
厚朴—行气除满—满枳实—下气消痞—痞*行气除痞满
峻下
佐3、为何不养阴?
4、体现了急下存阴法、釜底抽薪法,
通因通用法。
五、临床应用
1、原则:痞满燥实俱全。
2、现代:广泛用于西医外科急腹症。
3、使用注意:①孕妇禁用、得效则止。②煎药法。
4、加减变化方
①小承气汤
②调胃承气汤
③复方大承气汤
④麻子仁丸
⑤黄龙汤
温脾汤《千金要方》
一、组成:大黄5两
附子2两
芒硝2两
当归3两
干姜3两
人参2两
甘草2两
1、主要配伍:大黄配附子
2、药量特点:温热大于寒凉,姜附归大于硝黄总量
二、主治—脾虚冷积之证
1、病机—阳虚生寒、冷积内停、传导失司
2、主症—便秘腹痛(脐周或脐下),喜温不喜按,手足不温,苔白不渴,脉沉迟。
三、方解:
1、治法—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2、配伍用药
附子
辛热—温阳祛寒
大黄
苦寒—攻下积滞
相制温阳攻冷积—君
干姜
辛热-----------助附子温阳祛寒
芒硝
咸寒--------软坚
当归
甘温--------润肠
助大黄攻积
臣
人参甘温—益气,合姜附温补脾阳--------佐甘草
甘温—调和药性,且助补中-------使
四、临床应用
1、原则2、加减
十枣汤《伤寒论》
一、用法
1、剂型2、用量3、服药时间
4、药后现象
二、主治:1、悬饮
①含义
②病机
③主症
④现代
2、水肿
①原则
②主症
三、方解:1、治法—攻逐水饮
2、用药3.说明
①水饮为何用攻逐法?②大枣的意义。③甘草能否取代大枣?
四、临床应用
1、原则2、使用注意
复习思考题:比较济川煎与麻子仁丸组成、功用、主治之异同?
第三章
和解剂
一、含义
二、作用
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肠胃
三、适应证:
2、肝脾失调证3、肠胃失和证1、少阳病4、疟疾四、分类
1、和解少阳—少阳证
代表方:一级方:小柴胡汤、大柴胡汤2、调和肝脾—肝脾失调证
代表方:一级方:逍遥散、四逆散二级方:痛泻要方3、调和肠胃
—寒热错杂证
代表方:一级方:半夏泻心汤
蒿芩清胆汤
(达原饮)五、使用注意:
1、邪在表及全部入里不宜和解少阳
2、七情内伤之肝脾失调宜配合思想开导
小柴胡汤《伤寒论》
一.组成.1.主要配伍:柴胡配黄芩
2.柴胡用量:宜偏重,原方:半斤,讲义:24克
二、主治:
1、伤寒少阳证
①含义:伤寒六经辩证中邪居半表半里的三阳病之一。
②病机:邪居少阳,犯及于胃。
③主症:26字证。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
①含义:经期外感。
②原则:病机与邪居少阳有关。
③主症:月经期经水忽停,并见往来寒热,脉弦等少阳证。
3、疟疾、黄疸而见少阳证者。
三、方解
1、立法总则—和解—为什么?
2、配伍用药
柴胡:透达少阳半表之邪
黄芩:清泄少阳半里之热
和解少阳
半夏
生姜
和胃降逆止呕(呕家之圣药)
人参
大枣
炙草
益气健脾,扶正祛邪,安内攘外。
3.说明:①柴胡一味能否和解少阳?
②为什么要扶正?
四、临床应用
1、指征—是否26字证俱全
2、加减变化
①根据寒热加减
②热入血室临证加减
③疟疾、黄疸加减
五、大柴胡汤
1、组成:小柴胡汤变方
2、主治:小柴胡汤变证3、作用:重在和解,兼以泻下
4、现代:
蒿芩清胆汤《通俗伤寒论》
一、组成:1、主要配伍
2、碧玉散
3、仙半夏
二、效用与小柴胡汤之区别
1、作用(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①和解少阳—清胆透湿热,重在清胆(蒿、芩、黛、茹)、
②和胃降逆—清胃化痰、理气和胃(茹、夏、陈、枳)
③清利湿热—碧玉散、赤茯苓
2、主治—少阳湿热证
①病机:邪居少阳、湿热中阻、三焦不畅
②特性:A、胆热重B、重中焦三、临床应用
1、原则
2、现代
③主症:往来寒热,热重寒轻,胸胁胀痛,口苦吐酸苦水,小便短赤,舌红苔腻,脉数左弦右滑。逍遥散《局方》
一、组成:1、包括用法中的薄荷、姜
2、烧生姜
二、作用:
疏肝理脾
疏肝—柴胡薄荷
养血—当归白芍
健脾—苓术草姜
重在疏肝,为什么?
三、主治(以方测证)
1、证型2、病机
3、主症
四、临床应用
1、范围原则
2、应用最多的三点
①胸胁疼痛的主方
②调经之良方
③慢肝的基础方
3、柴胡、薄荷的用量
五、附方1、加味逍遥散
2、黑逍遥散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一、泻心之含义
二、组成—小柴胡汤之变方
1、半夏量偏重
2、黄连量宜轻
三、主治—小柴胡汤之变证—寒热互结之痞证
1、病机:中阳亏损、寒热错杂、升降失司
2、主症:心下痞满、呕吐、下利、苔黄腻、脉滑数
四、方解
1、治法—调和寒热、散结消痞、温补中阳
2、配伍
半夏-辛苦温、散结消痞,和胃降逆
干姜-辛热、温中散寒、且助散结
芩连-苦寒、清泄邪热(且燥湿)
泻实补虚调和升降
参、草、枣:益气健脾(合姜辛甘化阳)
3、说明:
①配伍特点
②为何黄连易柴胡?
③为何干姜易生姜?
④为何黄连量轻?
五、临床应用:
1、范围
2、现代
复习思考题:
比较小柴胡汤、大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组成、功用、主治之异同。
第四章清热剂一、含义(清热药,清解里热,里热证)二、立法依据:《内经》:“热者寒之。”
《本经》:“疗热以寒药。”
三、作用:清里—清气泻火、凉血解毒、清脏腑、透虚热。
四、适应证:里热证—但热不寒、口渴、烦躁、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数。
五、分类:
1、清气—泻火清热—气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白虎汤
二级方:竹叶石膏汤
2、清营凉血—清解凉血—营、血分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清营汤、犀角地黄汤3、清热解毒—解毒泄火—火毒炽盛证
代表方:一级方: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
二级方:凉膈散、仙方活命饮
4、清脏腑—清热调脏腑—脏腑热证
①清心—导赤散(一级)
②清肝—龙胆泻肝汤(一级)、左金丸(三级)
③清脾—泻黄散(附方)
④清肺—泻白散(一级)、苇茎汤(二级)
⑤清胃—清胃散(一级)、玉女煎(一级)
⑥清肠—芍药汤(一级)、白头翁汤(一级)
葛根芩连汤(一级)5、清虚热—透热养阴—虚热证
代表方:一级方:青蒿鳖甲汤
三级方:清骨散、当归六黄汤
六、使用注意
1、辨清热证部位,准确选方2、注意热证的性质,纯属阴虚生热者,当滋阴补益。
3、分别热证真假,不可误投于真寒假热。
白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国际私人民间贸易协议样式
- 2024年期企业互保反担保协议样本
- 2024年企业劳动协议范本要点
- 2024广告影片拍摄场地使用协议
- DB11∕T 1570-2018 甜瓜设施栽培技术规程
- 2024年钢材供应协议钢筋条款详本
- 2024年适用场地租赁协议模板
- 不锈钢栏杆建设施工服务协议2024
- 2024年定制销售受托管理协议
- 2024年度特定物资委托采购合作协议
- 化妆品半成品成品检验规程
- 电大中级财务会计二形成性考核册
- 宫之奇谏假道(课堂PPT)
- 公司员工晋升管理办法(草案)
- 英语介绍微信PPT课件
- 入户门技术标准要求
- 关于银行信息科技工作的几点思考
- 单脚起跳、双脚落地
- 毛竹脚手架施工方案
- 中南大学学位证书样本扫描件WORD
- 多重中介模型及其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