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课件-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教学课件_第1页
医学课件-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教学课件_第2页
医学课件-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教学课件_第3页
医学课件-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教学课件_第4页
医学课件-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1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1咀嚼运动条件:

咀嚼运动形式:

咀嚼运动作用: 开闭、前后、侧方三种基本运动及综合运动咀嚼肌、牙齿、颞下颌关节、唇、舌、颊肌协同发挥作用。复杂的反射性活动对食物的切割、捣碎、磨细一、咀嚼运动的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2咀嚼运动条件:

咀嚼运动形式:

咀嚼运动作用:

(一)切割运动及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

准备运动阶段

发挥功能阶段

前牙咀嚼运动的基本范围:约1~2mm3

(一)切割运动及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

切咬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

越向前,牙齿承受咀嚼力越小,有利维护狭小单根前牙和牙周组织健康。

支点力点重点4

切咬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牙合运循环

准备运动阶段

咀嚼运动阶段

功能运动范围2~4mm工作侧与非工作侧5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牙合运循环

侧方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Ⅱ类杠杆:动力臂较阻力臂力长,机械效能增加

生物杠杆由骨骼与肌肉组成与机械杠杆不同。支点重点力点6

侧方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Ⅱ类杠杆:动力臂较阻力臂力长,咀嚼运动中的第Ⅱ与Ⅲ类杠杆作用支点重点支点力点重点力点支点7咀嚼运动中的第Ⅱ与Ⅲ类杠杆作用支点重点支点力点重点力点支点7(三)咀嚼周期(chewingcycle)

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

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8(三)咀嚼周期(chewingcycle)

咀嚼周咀嚼周期可分为:开口相、食块保持、咀嚼相、咬合接触相、食物粉碎相(%)9咀嚼周期可分为:开口相、食块保持、咀嚼相、(%)9咀嚼周期的特征:形态与时间变化

1.正常轨迹图形:似滴泪水形态

2.时间变化为:快慢快慢快

3.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875秒,

接触时间:0.2秒.

4.咀嚼与牙合接触:

咀嚼时上下牙接触时间<吞咽时牙齿的接触时间

与粉碎食物所需力和食物颗粒大小有关。10咀嚼周期的特征:形态与时间变化

1.正常轨迹图形:似滴泪咀嚼周期正常特征运动速度咀嚼三明治的运动速度11咀嚼周期正常特征咀嚼三明治的运动速度11二、咀嚼运动的类型双侧交替咀嚼运动:78%

意义:功能刺激有利牙合稳定和牙自洁

条件: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

合运动无障碍12二、咀嚼运动的类型双侧交替咀嚼运动:78%

意义:3.双侧同时咀嚼:10~20%

正常咀嚼末期全口义齿2.单侧及前伸咀嚼运动非正常约占12%

原因:早接触、牙病或牙周病、牙列缺损等引起

后果:导致颌面部发育不对称

咀嚼惯用侧的概念133.双侧同时咀嚼:10~20%

正常咀嚼末期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14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14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graphy,EMG),可表现肌肉和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15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1.肌电图检查方法(1)下颌肌群活动的肌电检查(2)运动单位电位检查

肌电图检查用的表面电极与针电极

161.肌电图检查方法肌电图检查用的表面电极与针电极162.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

姿势位、牙尖交错位侧方运动、前后运动、开闭运动

172.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17

1)下颌开闭口、ICP咬合时咀嚼肌活动开口:二腹肌前腹、翼外肌(针电极记录)

闭口:颞肌、咬肌

ICP咬合:颞肌、咬肌、翼内肌(针电极记录)(密集和高幅电位呈干扰型)

1818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ICO大力咬合19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下颌开闭口运动的肌电

闭口20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2)下颌前、后运动及前牙切咬时咀嚼肌活动

前伸:二腹肌前腹、翼外肌

后退:颞肌后束

前牙切咬:颞肌、咬肌(较ICP咬合时弱)

212)下颌前、后运动及前牙切咬时咀嚼肌活动213)侧方运动时咀嚼肌活动

工作侧:颞肌后束明显电位,到侧方咬合时,颞肌前束及咬肌明显电位。

非工作侧:颞肌前后束、咬肌无明显电位;二腹肌前腹、翼外肌明显电位。223)侧方运动时咀嚼肌活动

22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下颌右侧方运动的肌电图

返回23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3.咀嚼活动的肌电图

咀嚼时正常EMG与异常EMG的区别

1)正常的放电期与静止期分期明显

2)正常的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较长

3)正常的ICO或非ICO作咀嚼负荷测试时,两则肌肉活动协调243.咀嚼活动的肌电图24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正常咀嚼运动的肌电图25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正常咀嚼运动的肌电图25四、咀嚼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1.咀嚼肌力(咀嚼力):为提颌肌收缩时所发挥的最大力。颞肌、嚼肌、翼内肌垂直肌纤维发出的肌力:180kg2.最大牙合力(牙周潜力):牙周组织所能耐收的最大力。

3.牙合力(咀嚼压力):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力。26四、咀嚼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1.咀嚼肌力(咀嚼力):1)正常人的牙合力:

王毓英报道最大平均

力:9.750.4kgf

日常食物所需

力330kgf

牙周组织尚有储备力

2)牙合力大小顺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最大牙合力男性大于女性

牙合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影响

271)正常人的牙合力:

王毓英报道最大平均力:9.74.衡量咀嚼能力的生理指标是咀嚼效率,可以用称重法、吸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5.咀嚼中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6.咀嚼时牙齿有轻微的动度,能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咀嚼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284.衡量咀嚼能力的生理指标是咀嚼效率,可以用称重法、吸光度法3)与牙合力有关因素:

性别、年龄、咀嚼习惯、牙合力线方向、张口距离、其他。

咀嚼系统任何部分发生疾患均可影响正常牙合力。293)与牙合力有关因素:

29T-ScanⅢ数字咬合分析仪

30T-ScanⅢ数字咬合分析仪30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筛分称重法咀嚼效率={(总量-余量)/总量}×100%

2)吸光度法

3)比色法31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缺牙位置

2)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3)牙周组织

4)TMJ疾患

5)口腔内软硬组织缺损、炎症、外伤

6)全身性健康

7)其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不良咀嚼习惯

应用:评定修复体的效果,各因素的综合体现32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缺牙位置

2)牙齿的功

五、咀嚼与牙的关系

(一)咀嚼时牙的运动

牙齿轻微的生理性动度可缓冲较大的牙合力,调节牙髓的血液循环在500g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动度

切牙0.10.12mm尖牙0.050.09mm

前磨牙0.080.1mm磨牙0.040.08mm

33

五、咀嚼与牙的关系

(一)咀嚼时牙的运动

牙齿轻微的(二)咀嚼与牙齿磨耗

1.磨耗(attrition)与磨损(abrasion)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称为磨耗;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称为磨损。

最常发生部位:牙合面、切嵴、邻面 (磨牙工作尖、下前牙切嵴磨耗较多)34(二)咀嚼与牙齿磨耗34乳牙的切缘磨耗35乳牙的切缘磨耗352.磨耗的生理意义通过磨耗消除早接触点,使

面广泛接触牙尖高度降低,减少侧方力保持临床牙冠和根比例协调邻面磨耗,牙弓持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拥挤362.磨耗的生理意义363.过度磨耗引起的问题前后牙都严重磨耗下牙弓前移,前牙多对刃373.过度磨耗引起的问题前后牙都严重磨耗下牙弓前移,前后牙牙合面磨耗形成前牙严重深覆牙合,髁突后移3838侧方运动受限,磨耗不均反向横牙合曲线;易出现牙冠纵裂

磨耗前磨耗后邻面磨耗:食物嵌塞,邻面龋,牙周炎,前牙拥挤39侧方运动受限,磨耗不均反向横牙合曲线;易出现牙冠纵三、磨耗的评价临床常用的牙合面磨耗分级

0釉质无磨耗,牙合面/切缘形态完整1 牙尖釉质出现磨耗,牙本质未暴露2 牙尖部的釉质消失,牙本质出现磨耗 3 牙尖全部磨耗,继发性牙本质暴露,

面失去原形,成光滑平面 4 继发性牙本质磨耗,髓腔暴露,但为继发性牙本质所充满,牙活力减低或消失

40三、磨耗的评价40六、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协同作用:运送食物,清洁口腔,排除异物

1.舌的作用

传送食物

搅拌食物

选择食物和辨认异物

挤压食物

清洁作用

41六、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协同作用:运送食物,清洁口腔2.唇的作用感受食物温度和软硬度;转运食物;防止食物和饮料从口腔溢出。

3.颊的作用口腔前庭可容纳食物,推送食物至牙列间。

4.腭的作用与舌共同挤压食物;硬腭触觉敏感,辨别食物粗糙程度;分隔口腔和鼻腔。422.唇的作用感受食物温度和软硬度;转运食物;防止食物和咀嚼的作用

1.粉碎食物,利于消化酶的作用,促进消化,增强味觉,满足食欲。

2.反射性的唾液分泌。

3.胃肠蠕动分泌消化液。

4.清洁牙面和按摩牙龈。

5.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43咀嚼的作用43咀嚼的影响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1.消除建牙合初期少数牙的早接触或牙合干扰。2.对颌骨结构及发育,有功能性刺激。3.促进其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强代谢

。44咀嚼的影响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44二、咀嚼运动的发生理论

1.“中枢模式发生器”理论

咀嚼运动基本摆动型起源于脑干模式发生器

到达脑干神经核的感觉传入影响咀嚼运动的形式

高级大脑中枢协调脑干起源的咀嚼活动。45二、咀嚼运动的发生理论

1.“中枢模式发生器”理论

咀中枢模式发生器理论

脑干是进行咀嚼的基本中枢

中枢模式发生器特征:

产生基本咀嚼节律激活驱动发生器受高级中枢下行冲动驱动、影响受周围感觉传入冲动激活、影响46中枢模式发生器理论

脑干是进行咀嚼的基本中枢

中枢模式发2.反射学说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

食团刺激牙周、

牙龈、硬腭等处感受器开颌反射刺激提颌肌肌梭闭颌反射咀嚼食团刺激牙周、牙龈、硬腭等472.反射学说周期性咀嚼运动的神经控制食团刺激牙周、

三、高级中枢对咀嚼的影响

皮层咀嚼区发动咀嚼,但不是发动咀嚼活动的基本结构。

皮层咀嚼区协调咀嚼涉及到的不同肌群的活动,并且根据口面部感觉反馈调整它们的活动。48三、高级中枢对咀嚼的影响

皮层咀嚼区发动咀嚼,但不是发动四、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周围感觉传入

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参与

多感觉信息和多感觉途径传入中枢

反馈控制

调节咀嚼的力量和方向

保证咀嚼运动的顺利进行

正常咀嚼活动时,不仅有高级脑中枢的输入,还有来自周围的感觉传入,模式发生器的基本活动被修改,产生了所见到的咀嚼运动类型。49四、咀嚼运动的反馈控制

周围感觉传入

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谢谢!Thankyou结束50谢谢!结束50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51咀嚼功能与神经控制1咀嚼运动条件:

咀嚼运动形式:

咀嚼运动作用: 开闭、前后、侧方三种基本运动及综合运动咀嚼肌、牙齿、颞下颌关节、唇、舌、颊肌协同发挥作用。复杂的反射性活动对食物的切割、捣碎、磨细一、咀嚼运动的过程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52咀嚼运动条件:

咀嚼运动形式:

咀嚼运动作用:

(一)切割运动及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位

准备运动阶段

发挥功能阶段

前牙咀嚼运动的基本范围:约1~2mm53

(一)切割运动及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始于牙尖交错牙合或姿势

切咬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

越向前,牙齿承受咀嚼力越小,有利维护狭小单根前牙和牙周组织健康。

支点力点重点54

切咬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牙合运循环

准备运动阶段

咀嚼运动阶段

功能运动范围2~4mm工作侧与非工作侧55

(二)捣碎和磨细及其生物力学杠杆作用

后牙牙合运循环

侧方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Ⅱ类杠杆:动力臂较阻力臂力长,机械效能增加

生物杠杆由骨骼与肌肉组成与机械杠杆不同。支点重点力点56

侧方咀嚼运动中的生物杠杆

Ⅱ类杠杆:动力臂较阻力臂力长,咀嚼运动中的第Ⅱ与Ⅲ类杠杆作用支点重点支点力点重点力点支点57咀嚼运动中的第Ⅱ与Ⅲ类杠杆作用支点重点支点力点重点力点支点7(三)咀嚼周期(chewingcycle)

咀嚼周期咀嚼食物时,下颌运动有一定的程

序和重复性,此种程序和重复性称为咀嚼周期。

58(三)咀嚼周期(chewingcycle)

咀嚼周咀嚼周期可分为:开口相、食块保持、咀嚼相、咬合接触相、食物粉碎相(%)59咀嚼周期可分为:开口相、食块保持、咀嚼相、(%)9咀嚼周期的特征:形态与时间变化

1.正常轨迹图形:似滴泪水形态

2.时间变化为:快慢快慢快

3.一个咀嚼周期所需时间:0.875秒,

接触时间:0.2秒.

4.咀嚼与牙合接触:

咀嚼时上下牙接触时间<吞咽时牙齿的接触时间

与粉碎食物所需力和食物颗粒大小有关。60咀嚼周期的特征:形态与时间变化

1.正常轨迹图形:似滴泪咀嚼周期正常特征运动速度咀嚼三明治的运动速度61咀嚼周期正常特征咀嚼三明治的运动速度11二、咀嚼运动的类型双侧交替咀嚼运动:78%

意义:功能刺激有利牙合稳定和牙自洁

条件:牙列对称、牙尖协调、功能潜力相等、咬

合运动无障碍62二、咀嚼运动的类型双侧交替咀嚼运动:78%

意义:3.双侧同时咀嚼:10~20%

正常咀嚼末期全口义齿2.单侧及前伸咀嚼运动非正常约占12%

原因:早接触、牙病或牙周病、牙列缺损等引起

后果:导致颌面部发育不对称

咀嚼惯用侧的概念633.双侧同时咀嚼:10~20%

正常咀嚼末期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64单侧咀嚼运动双侧咀嚼运动14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graphy,EMG),可表现肌肉和支配该肌的运动神经元的活动。

65三、咀嚼运动中的肌电图

肌电图描记法(electromyo1.肌电图检查方法(1)下颌肌群活动的肌电检查(2)运动单位电位检查

肌电图检查用的表面电极与针电极

661.肌电图检查方法肌电图检查用的表面电极与针电极162.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下颌各种颌位及运动中的肌电图:

姿势位、牙尖交错位侧方运动、前后运动、开闭运动

672.咀嚼系统功能性肌电图17

1)下颌开闭口、ICP咬合时咀嚼肌活动开口:二腹肌前腹、翼外肌(针电极记录)

闭口:颞肌、咬肌

ICP咬合:颞肌、咬肌、翼内肌(针电极记录)(密集和高幅电位呈干扰型)

6818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ICO大力咬合69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下颌开闭口运动的肌电

闭口70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2)下颌前、后运动及前牙切咬时咀嚼肌活动

前伸:二腹肌前腹、翼外肌

后退:颞肌后束

前牙切咬:颞肌、咬肌(较ICP咬合时弱)

712)下颌前、后运动及前牙切咬时咀嚼肌活动213)侧方运动时咀嚼肌活动

工作侧:颞肌后束明显电位,到侧方咬合时,颞肌前束及咬肌明显电位。

非工作侧:颞肌前后束、咬肌无明显电位;二腹肌前腹、翼外肌明显电位。723)侧方运动时咀嚼肌活动

22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肌后束右颞肌后束左二腹肌前腹右二腹肌前腹下颌右侧方运动的肌电图

返回73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左颞3.咀嚼活动的肌电图

咀嚼时正常EMG与异常EMG的区别

1)正常的放电期与静止期分期明显

2)正常的规则性和周期性保持时间较长

3)正常的ICO或非ICO作咀嚼负荷测试时,两则肌肉活动协调743.咀嚼活动的肌电图24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正常咀嚼运动的肌电图75左咬肌左颞肌前束右咬肌右颞肌前束正常咀嚼运动的肌电图25四、咀嚼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1.咀嚼肌力(咀嚼力):为提颌肌收缩时所发挥的最大力。颞肌、嚼肌、翼内肌垂直肌纤维发出的肌力:180kg2.最大牙合力(牙周潜力):牙周组织所能耐收的最大力。

3.牙合力(咀嚼压力):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的力。76四、咀嚼力、牙合力与咀嚼效率

1.咀嚼肌力(咀嚼力):1)正常人的牙合力:

王毓英报道最大平均

力:9.750.4kgf

日常食物所需

力330kgf

牙周组织尚有储备力

2)牙合力大小顺序: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

最大牙合力男性大于女性

牙合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影响

771)正常人的牙合力:

王毓英报道最大平均力:9.74.衡量咀嚼能力的生理指标是咀嚼效率,可以用称重法、吸光度法和比色法测定。5.咀嚼中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6.咀嚼时牙齿有轻微的动度,能调节进出牙槽骨和牙髓的血液循环。咀嚼促进和维持牙合、颌、面的正常生长发育。784.衡量咀嚼能力的生理指标是咀嚼效率,可以用称重法、吸光度法3)与牙合力有关因素:

性别、年龄、咀嚼习惯、牙合力线方向、张口距离、其他。

咀嚼系统任何部分发生疾患均可影响正常牙合力。793)与牙合力有关因素:

29T-ScanⅢ数字咬合分析仪

80T-ScanⅢ数字咬合分析仪30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1.测定咀嚼效率的方法

1)筛分称重法咀嚼效率={(总量-余量)/总量}×100%

2)吸光度法

3)比色法81咀嚼效率

咀嚼效率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嚼细的程度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缺牙位置

2)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

3)牙周组织

4)TMJ疾患

5)口腔内软硬组织缺损、炎症、外伤

6)全身性健康

7)其他:过度疲劳、精神紧张、不良咀嚼习惯

应用:评定修复体的效果,各因素的综合体现82

2.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1)缺牙位置

2)牙齿的功

五、咀嚼与牙的关系

(一)咀嚼时牙的运动

牙齿轻微的生理性动度可缓冲较大的牙合力,调节牙髓的血液循环在500g力的作用下:水平方向动度

切牙0.10.12mm尖牙0.050.09mm

前磨牙0.080.1mm磨牙0.040.08mm

83

五、咀嚼与牙的关系

(一)咀嚼时牙的运动

牙齿轻微的(二)咀嚼与牙齿磨耗

1.磨耗(attrition)与磨损(abrasion)

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食物或牙面与牙面之间的摩擦,造成牙齿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现象,称为磨耗;牙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损耗,称为磨损。

最常发生部位:牙合面、切嵴、邻面 (磨牙工作尖、下前牙切嵴磨耗较多)84(二)咀嚼与牙齿磨耗34乳牙的切缘磨耗85乳牙的切缘磨耗352.磨耗的生理意义通过磨耗消除早接触点,使

面广泛接触牙尖高度降低,减少侧方力保持临床牙冠和根比例协调邻面磨耗,牙弓持续地向前移动,使前牙不致因后牙的推动拥挤862.磨耗的生理意义363.过度磨耗引起的问题前后牙都严重磨耗下牙弓前移,前牙多对刃873.过度磨耗引起的问题前后牙都严重磨耗下牙弓前移,前后牙牙合面磨耗形成前牙严重深覆牙合,髁突后移8838侧方运动受限,磨耗不均反向横牙合曲线;易出现牙冠纵裂

磨耗前磨耗后邻面磨耗:食物嵌塞,邻面龋,牙周炎,前牙拥挤89侧方运动受限,磨耗不均反向横牙合曲线;易出现牙冠纵三、磨耗的评价临床常用的牙合面磨耗分级

0釉质无磨耗,牙合面/切缘形态完整1 牙尖釉质出现磨耗,牙本质未暴露2 牙尖部的釉质消失,牙本质出现磨耗 3 牙尖全部磨耗,继发性牙本质暴露,

面失去原形,成光滑平面 4 继发性牙本质磨耗,髓腔暴露,但为继发性牙本质所充满,牙活力减低或消失

90三、磨耗的评价40六、舌、唇、颊和腭在咀嚼运动中协同作用:运送食物,清洁口腔,排除异物

1.舌的作用

传送食物

搅拌食物

选择食物和辨认异物

挤压食物

清洁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