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_第1页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_第2页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_第3页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_第4页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的方法。2、结合熟悉的生活情境,了解不同交通工具的运行速度,理解用复合名数表示的“速度”的含义。过程与方法:通过教材提供的实例,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教学重点:学习整数乘法的一般口算方法。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选择能理解又优化的算法。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口算卡片20×3=30×2=60×3=40×4=100×8=300×3=200×4=400×3=2、笔算23×343×228×224×1243×2254×21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了解“速度”。(1)出示挂图,呈现6种交通工具的时速;(2)结合画面,教师进行简单介绍,让学生初步理解“速度”的含义;(3)学生说一说自己了解的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2、学习口算乘法。(1)揭示并板书课题:口算乘法(2)学习例1出示主题图,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学生自己列算式16×3或3×16,回答计算结果,引导汇报不同的口算方法。)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学生自己列算式160×3或3×160,你打算如何计算,引导对比16×3或3×16从而口算出160×3或3×160的结果和口算方法。那么人骑自行车30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呢?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结果及方法。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科书46页的做一做。2、练习六的第1~3题。3、练一练。18×4024×3025×20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人骑自行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特快列车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16×3=48(千米)160×3=480(千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口算乘法的练习课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巩固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2、让学生感悟积随因数变化的情况,为后面学习“积的变化规律”埋下伏笔。3、在估算过程中,学会有理有据地进行表达,培养他们的推理能力。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口算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教学用具:挂图、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回顾再现。1、教科书47页的第4题。教师以口算卡的形式出示算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正确应用算法的基础上,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速度。练习时人人参与,独立口算。个别答和小组开火车相结合,然后在教科书上填写结果。2、教科书48页的第5题。小黑板出示算题。口算得数,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请认真观察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注意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结合学生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出: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教师可利用板书进行简要的说明。)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教科书48页的第6题。小黑板呈现题目,学生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口算结果。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教科书48页的第7题。板书题目。读题,理解题意。“买3棵送1棵”是什么意思?(付3棵的钱,得到4棵小树)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反馈讨论结果,教师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认真体会,鼓励创新思维。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今天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板书设计:口算乘法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扩大相同的倍数。教学反思2、笔算乘法第三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2、通过口算、笔算和用计算器验算三种算法,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项计算方法的技能。过程与方法: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口算方法和笔算方法的理解,并加强应用,培养世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运用两位数乘两位数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积的书写位置。教学用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1、计算23×20=42×30=23×19~42×29~23×21~42×31~(以口算卡片的形式出示,后4题估算)2、计算下面各题。16433865×21×15×44×34————————————————————(学生独立完成,请四位同学板演,简要评讲,全班校对。)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学习例11、出示题目: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2、认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3、列式计算:145×124、经历计算过程(1)估算请你估一估145×12的积大约是多少,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估算一:把145看作150(有的把145看作140来算)150×10=1500,150×2=300,1500+300=1800,而145比150小,所以结果比1800千米少一些。估算二:把12看作10,145×10=1450,而12比10大,所以结果比1450千米大。(2)笔算我们已经学习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现在请大家试试列竖式计算145×12。学生独立尝试,教师巡视;学生板演汇报结果;计算时要注意什么,教师引导进行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一般方法。(3)用计算器计算,与笔算结果进行比较,检验笔算结果是否正确。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指导看课本。2、完成教科书49页的“做一做”。3、教科书50页的第1~4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教学反思第四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综合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2、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过程与方法:1、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知识。2、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乘法计算的运用价值。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自主探究计算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教学重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的问题。教学难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学用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回顾再现。1、教科书51页的第6题。(1)直接看书,认真观察横式,说一说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2)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3)学生说计算过程及结果。2、练习七的第7题。(这是一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1)在黑板上逐题出示题目;(2)估一估结果,判断是否正确;(3)逐步检查,发现错误进行改正。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1、练习七的第5、8、9题。2、练习七的第10题。这题与第8题有点类似,都是借助统计表提供信息,只是这里只要求总人数。3、练习七的第11题。这题有两个特点,开放性;每种解法都要经过两次计算。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学习到了些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与爸爸妈妈比赛计算。板书设计:三位数乘两位数(一)———因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教学反思第五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二)———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教学内容: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以学生以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自主迁移出因数中间、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借助例题素材,为学生理解“速度”概念以及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作准备。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想、推理、归纳等方法,提供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空间。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竖式的简便写法,关于“0”的处理。教学难点:理解“0”和非“0”数字的对位原理。教学用具:口算卡片、小黑板、挂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问题。1、计算(小黑板)20×40=18×20=16×50=240×3=105×3=208×2=301×2=209×4=(学生可能有的用口算,有的用笔算,如果用笔算的可进行板演。)2、导入新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末尾没有零的笔算,那么中间、末尾有零的又该怎样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习例2(1)出示主题图及题目,特快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60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1)学生独立思考,解答。(2)汇报思考过程及结果,教师演板。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进行讨论: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的问题;怎样确定积的末尾有几个零。2、学习例2(2)出示主题图及题目,普通列车每小时可以行106千米,30小时行多少千米?(1)根据题意,学生列式:106×30=(2)将算式“106×30=”与“160×30=”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3)教师:遇到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问题,运用以有的知识你能解决吗?(4)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5)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口算106×3=318,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笔算,重点围绕竖式的书写,从而归纳出中间末尾有0的三位数成两位数笔算的方法、要点。(6)练一练:108×40=206×30=209×40=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科书53页的“做一做”。2、教科书练习八的第1~4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你有哪些收获,说给大家听听?板书设计:106×30=160×30=看看有什么不同?教学反思第六课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掌握“速度”的含义并学会用统一的符号来表示速度。2、从实际生活问题中抽象出时间、速度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并能用这种关系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科普知识,扩大学生的认识视野,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和自然界的多姿多彩。教学重点:关于速度、时间和路程的关系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教学用具:幻灯、实物头影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1、学生介绍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教师: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你还记得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他同学记录一下。完成后,教师以实物投影或在黑板上显示。如:自行车每小时行1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40千米;农用拖拉机每小时行30千米;轮船每小时行30千米等等……2、“单位时间”的介绍(1)教师肯定学生介绍正确的交通工具的速度,并说明各种交通工具给人类生活带来的方便,让学生感受人类创造交通工具的智慧。(2)刚才大家介绍的都是以小时为单位的速度,那么以“每分钟”、“每秒钟”为单位时间的,是不是速度呢?(也是速度)(3)教师明确说明:单位时间可以是每小时、每分、每秒、每日……3、“路程”的含义(1)以上举例中的“250米、20千米、2米、18千米”等等是什么数量呢?(2)路程与距离的区别教师说明:“距离”指的是两点之间线段的长,而“路程”可以是两点间曲线的长。(3)课件或小黑板演示距离、路程的说明图。4、速度的表示法教师:像以上这样“每小时行多少千米”、“每分钟行多少米”、“每秒钟行多少米”……,都是速度。速度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人们为了更简明、清楚的表示速度,采用统一的速度表示法,如:每小时行160千米,可以写成160千米/小时。你能试着写一写每分钟60米吗?将前面学生提到的速度都进行改写。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板书呈现:(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以行多少米?2、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3、学生汇报,教师演板。4、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1)引导学生独立找到速度、时间和路程间的关系。请你想一想,以上式子中的数字分别表示什么?(以一个算式为例)(2)学生独自写出关系式,同桌交流、讨论。(3)全班交流,教师板演。速度×时间=路程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教科书56页的第6~9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1)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0千米/小时,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80×2=160(千米)(2)李老师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以行多少米?225×10=2250(千米)速度×时间=路程教学反思第七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探索当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从中归纳出积的变化规律。2、通过探索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事物之间是密切相关的,使学生受到辩证思想的启蒙教育。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多样性的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一个因数不变时另一个因数与积的变化情况。教学难点:自主思考探索,归纳出积的变化情况。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产问题。1、板书呈现:6×2=126×20=1206×200=1200(教师先写出第一个因数6(3个对齐),再分别写出第二个因数,以很快的速度写出三个算式的积。)教师:你知道为什么老师能这么快的写出结果吗?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归纳并板书: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随着乘以几。2、接着教师再呈现出:80×4=32040×4=20×4=你能很快填出以下的答案吗?你又发现了什么?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学生得出答案后)引导学生观察以上的算式,想一想,说一说你的发现。(1)引导学生观察因数的变化特点和积的变化特点;(2)学生独立思考,同桌、小组合作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板书: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除以几,积也随着除以几。综合以上的板书,你能接着往下写两道算式吗?试试看,你能行的!2、完成后,让学生结合自己所写的算式,根据板书内容进行说明,从而进一步理解、巩固以上的规律。3、合并、归纳积的变化规律。请大家读读我们找到的规律,你能用一句话表达这些意思吗?学生大胆尝试,交流,评议,师生共同归纳出: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让学生根据规律,自己再举例说明。教师有选择的出示一些算式:如:其中一个因数扩大10倍的,2×3=620×3=60200×3=6002000×3=6000;其中一个因数扩缩小10倍的,6000×2=12000600×2=120060×2=120;其中一个因数逐一扩大一样的倍数,12×3=6624×3=7248×3=14496×3=288;其中一个因数逐一缩小不一样的倍数,72×2=14436×2=729×2=183×2=6。2、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1、教科书58页的“做一做”。2、教科书59页的第1~5题。板书设计:积的变化规律6×2=1280×4=3206×20=12040×4=1606×200=120020×4=80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两个因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另一个因数乘以几,积也随着乘以几。因数除以几,积也随着除以几。教学反思第八课时估算教学内容: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一步体会生活中许多问题的解决需要估算。2、结合具体的事例,让学生懂得应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估算方法,使估算的结果符合问题的实际。3、理解、掌握乘法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过程与方法:创设情景,让学生独立思考或讨论进行估算,加深对估算过程的理解。鼓励学生寻找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估算知识的空间,培养学生养成合作互助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乘法估算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能使估算结果合乎情理。教学用具:幻灯或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秋天到了,学校准备组织同学们去秋游,你想去吗?校长安排王老师去买票,明天王老师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请大家帮忙算一算。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出示主题图与题目。2、认真审题,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1)读懂题意,写出解答算式。(引导学生懂得问题的含义,是“大约”,只需估出一个近似值)(2)独立估算;小组交流;全班交流。(3)组织讨论。谁估算得好一些?为什么?(4)概括估算基本方法的内涵。接近准确性(符合实际);计算方便(将两个因数看成整十、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一般用口算就能得出结果。)所以,估算时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树进行估算。什么时候应估大一些,什么时候应估小一些,应视实际情况而定,不能机械的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值。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教科书60页的“做一做“。2、教科书练习十的第1~6题。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说一说你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些什么?板书设计:估算教学反思第九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及符合应用的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笔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运算。2、进一步理解关于两位数相乘时,积随两个因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3、通过应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练习,提高学生知识应用的能力,并感受接替策略的多样化和灵活性。过程与方法:提供独立思考的环境,通过习题教学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情感、态度与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