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课件_第1页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课件_第2页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课件_第3页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课件_第4页
病理生理学疾病概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eneralconceptofdisease)第二章疾病概论疾病概论◆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概念、疾病发生、

发展和转归的普遍规律和机制。

(Conceptsofhealthanddisease)

第一节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Ishealthsimplytheabsenceofdisease?

(Conceptofhealth)

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一种

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好状态。

Healthisastateofcomplete

physical,mental,andsocialwell-

being,notmerelytheabsenceof

diseaseorinfirmity.一、健康的概念亚健康亚健康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实际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因为其表现复杂多样,现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化诊断参数。

亚健康即指非病非健康状态,这是一类次等健康状态(亚即次等之意),是界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状态,故又有“次健康”、“第三状态”、“中间状态”、“游离(移)状态”、“灰色状态”等的称谓。是处于疾病与健康之间的一种生理机能低下的状态,亚健康状态也是很多疾病的前期症兆,如肝炎、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等。亚健康人群普遍存在六高一低,即高负荷(心理和体力)、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体重、免疫功能低。

“潜临床”状态呈现出发展成某些疾病的高危倾向,潜伏着向某病发展的高度可能。在人群中,处于这类状态的超过1/3,且在40岁以上的人群中比例陡增。他们的表现比较错综,可为慢性疲劳或持续的心身失调,包括前述的各种症状持续2个月以上,且常伴有慢性咽痛、反复感冒、精力不支等。也有专家将其错综的表现归纳为3种减退活力减退、反应能力减退和适应能力减退。从临床检测来看,城市里的这类群体比较集中地表现为三高一低倾向,即存在着接近临界水平的高血脂、高血糖、高血粘度和免疫功能偏低。

“过劳死”是一种综合性疾病,是指在非生理状态下的劳动过程中,人的正常工作规律和生活规律遭到破坏,体内疲劳淤积并向过劳状态转移,使血压升高、动脉硬化加剧,进而出现致命的状态。

疾病的存在,是从痛苦和不适等自觉症状开始的。中国甲骨文中已有"疾"字,并有"目疾"、"足疾"等名称,其涵义就是各该部位出现疼痛;"病"的字义则是人在床上(不能起来,活动受限)。英语中disease一词就是由dis(不)和ease(舒服、安逸)合成的。但不是所有的疾病都伴有痛苦不适,如肿瘤的早期、传染病的潜伏期,病人可以毫无不适之感;也不是所有的疼痛都是疾病,如儿童出牙、妇女分娩等;所以痛苦只是一种症状,并不是疾病。体征(sign)

患病机体客观存在的异常。如心脏杂音,肺部啰音,血压升高,反射异常等。

Objectivelyidentifiableaberration

ofthedisease.

综合征(syndrome)

疾病中的一组复合的并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Acollectionofdifferentsignsandsymptomsthatoccurtogetherinspecificdisease.

研究疾病发生的原因与条件及其作用的规律。回答“为什么会发病”。

第二节病因学(Etiology)(Etiologicalfactors)一、疾病发生的原因(Conceptofetiologicalfactors)

(一)致病因素的概念

能够引起某一疾病并决定疾病特异性的因素。

如:肺炎双球菌是大叶性肺炎的原因,痢疾杆菌是引起痢疾的原因。Thefactorthatcausesthediseaseanddeterminetheclinicalfeaturesofthedisease.疾病的条件条件:能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体内外因素。本身不能引起疾病。条件在疾病的发生中起着促成或阻止疾病发生发展的作用,多为客观环境和机体的状态。意义:控制条件,以阻碍疾病的发生、发展。原因和条件的关系:1、大部分疾病单有原因不一定发病,还需要疾病发生的条件。如:一次流感,有的人患了流感,而有的人没有。2、只有原因就可发病高温→烧伤,反之不能3、原因和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生物性因素

(biologicalfactors)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全世界每年死亡的人约1/3因感染性疾病特点:有一定的入侵门户和定位。生物性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及寄生虫(如原虫、蠕虫)等,是最常见的一类致病因素。其特点是它们都具有生命,通过一定的途径侵入机体,所引起的病变常常有一定的特异性。病原微生物作用于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除与致病微生物的数量、侵袭力及毒力有关外,也与机体的机能状态、免疫力等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减压病

机体在某压力下暴露一定时间后,脱离该环境时因压力下降过快和幅度过大,以致在该压力下溶于体内的气体(主要是惰性气体)来不及经循环、呼吸系统扩散排出体外,而从溶解状态游离出来,形成气泡,产生栓塞、压迫等从而引起的一种疾病。

减压病主要发生在下列场合:①潜水作业(包括加压舱中模拟潜水);②高气压(沉箱、隧道)作业;③失事潜艇艇员从海底离艇脱险上浮;④飞行人员乘坐非加压座舱飞机或在低压舱中模拟飞行上升高空,或加压座舱的密闭性在高空发生故障;⑤在高压氧治疗舱内工作。

◆化学性因素(chemicalagents)无机和有机化合物、动植物毒素

“反应停”儿童(海豹肢)反应停其他名称:沙利度胺太胺呱啶酮太谷山亚胺太咪呱啶酮

功能主治:为一种镇静剂,对于各型麻风反应如发热、结节红斑、神经痛、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有一定疗效,对结核样型的麻风反应疗效稍差。对麻风本病无治疗作用,可与抗麻风药同用以减少反应。

医学研究表明,“海豹胎”的病因,是妇女在怀孕初期服用“反应停”(酞胺哌啶酮)所致。反应停于1953年首先由西德一家制药公司合成,1956年进入临床并在市场试销,1957年获西德专利,这种药物治疗早孕期间的孕吐反应,有很好的止吐作用,对孕妇无明显毒副作用,相继在51个国家获准销售。从1956年反应停进入市场至1962年撤药,全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台湾省)共报告了“海豹胎1万余例,各个国家畸形儿的发生率与同期反应停的销售量呈正相关。

反应停对人与动物的一般毒性极低,如服用14克并不使人死亡。但其可选择性地作用于胚胎,对胚胎的毒性明显大于母体,其对胎儿的致畸作用可高达50%一80%,如在妊娠第3--8周服用,其后代畸形发生率可高达100%,对人胚胎的致畸剂量为1毫克/千克。

河北三鹿集团婴幼儿奶粉事件

,三鹿奶粉之所以使6200多名婴幼儿患病,主要是往奶粉里掺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3.营养性因素

(nutritionalfactors)

NutritionalimbalanceNutritionaldeficiencyNutritionalexcess各类必需或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剩营养性因素营养过多和营养不足都可引起疾病。如长期摄人热量过多可引起肥胖病,蛋白质缺乏可引起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佝偻病,食物中缺碘可引起甲状腺肿等。另些微量元素缺乏(如铁、锌、硒等)也可引起疾病。

4.遗传性因素

(hereditaryfactors)基因突变(genemutation)

基因的化学结构改变染色体畸变(chromosomalaberration)

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的改变Downsyndrome遗传性因素某些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遗传因素对疾病的作用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可以引起遗传性疾病,例如某种染色体畸变可引起先天愚型,某种基因突变可引起血友病等;二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的生理、代谢具有容易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后代获得对某种疾病的遗传易感性,并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作用下,机体发生相应的疾病(如高血压病、糖尿病等)。Downsyndrome唐氏综合症或称21三体,国内又称为先天愚型,是最常见的严重出生缺陷病之一。临床表现为:患者面容特殊,两外眼角上翘,鼻梁扁平,舌头常往外伸出,肌无力及通贯手。患者绝大多数为严重智能障碍并伴有多种脏器的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消化道畸形等。(geneticpredisposition)

◆遗传易感性具有易患某种疾病的遗传素质(congenitalfactors)5.先天性因素能够损害胎儿生长发育的有害因素Fetalalcoholsyndrome先天性因素是指能够损害正在发育的胚胎和胎儿的有害因素,而不是遗传物质的改变。如妊娠早期患风疹时,风疹病毒可损害胚胎而引起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孕妇吸烟、酗酒对胎儿发育也会产生不良的影响。Fetalalcoholsyndrome

胎儿乙醇综合征

1.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最常见的是小颅症可伴脑发育不全、智力低下精神障碍、共济失调、肌张力减退、癫痫发作等死胎尸检资料可见脑内结构病变发生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的缺陷最终形成小脑不全在大脑表面还可出现特殊的异位细胞集团2.先天性心脏发育异常

可有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周围型肺动脉狭窄右位心动脉导管未闭等3.特殊面容

面颊扁平额部狭窄、短鼻、小颌畸形、眼球细小、睑裂狭小并斜向外下方人中表浅双耳大而低位等4.生长发育迟缓

表现身材矮小体重偏低脂肪组织减少且分布不均。5.其他异常

可有肝脏肿大,肝纤维化,肝功能异常关节脱臼,指(趾)骨异常和掌纹异常毛细血管瘤、新生儿运动机能异常等。6.病理变化

胎盘小脐带薄脐带血管有急性炎症,绒毛膜羊膜炎可见蜕膜实质玻璃样变性6.免疫性因素

(immunologicalfactors)

◆过敏反应

(anaphylacticreaction)

免疫系统对抗原发生异常强烈的反应,致使组织细胞损伤和生理功能障碍。

免疫性因素当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时,可促进疾病的发生。但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免疫缺陷病。此时机体易伴发致病微生物的感染或较易发生恶性肿瘤。异常的免疫反应可引起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花粉、皮毛、药物(青霉素、链霉素)、食物(如鱼、虾)等对具有过敏体质的人易引起诸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支气管哮喘等变态反应性疾病。某些机体对形成的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并引起组织损伤。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disease)

对自身抗原发生反应并引起自身组织的损害造成的疾病◆免疫缺陷病(immunodeficiencydisease)因体液免疫或细胞免疫缺陷所引起的疾病7.心理因素

(psychologicalfactors)心理因素对机体各器官、系统的活动起重要作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密切关系。积极的、乐观的、坚强的心理状态是保持和增进健康的必要条件,有助于树立起与疾病作斗争的坚强信念,促进疾病的康复,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消极的心理状态如长期的焦虑、怨恨、忧郁、悲伤、恐惧、依慌、紧张、愤怒等,可以引起人体各系统功能失调,导致失眠、心动过快,血压升高、食欲减退、腹泻、月经失调等,容易促进疾病的发生。某些所谓的心身疾病如偏头痛、高血压病,目和十二指肠溃疡病、心律失常、甲状腺机能亢进、神经官能症等,其发生、发展与心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在肿瘤普查中还发现,心理因素与某些恶性肿瘤的发生也有密切关系。(Precipitatingfactorofdisease)

二、疾病发生的条件

作用于病因或/和机体,

促进或阻碍疾病发生的因素。(一)条件的概念(Conceptofprecipitatingfactor)◆

身体条件◆

自然条件◆

社会条件(二)条件的分类(Classificationofprecipitatingfactors)自然环境包括季节、气候、气温及地理环境等因素,既可影响外界致病因素,又可以影响人体的机能状态和抵抗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生。例如,夏秋季节,由于气候炎热,有利于肠内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容易发生细菌性痢疾、伤寒等消化系统传染病;而冬春季节,由于气候寒冷,上呼吸道粘膜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病区土壤、饮水及粮食中缺硒与大骨节病发生有一定关系。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劳动、卫生条件等,、对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正相关的社会因素如社会的进步与安定,经济的发展,生活、劳动和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计划免疫的实施等,可以增进健康,预防或减少疾病的发生;负相关的社会因素如战争与社会动乱,经济落后与贫困,人口过剩,社会卫生状况不佳,饮食及卫生习惯不良,工业三废(废水、废气和废渣)和生活三废(粪便、污水和垃圾)以及农药、化肥所造成的大气、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等,不仅不利于健康,而且有些还可以直接致病或通过自然、生物因素间接致病。诱因(predisposingfactor)

作用于病因或机体促

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病因机体条件(Pathogenesis)

第三节发病学

研究疾病发展及转归

的一般规律和共同机制。(Generalrulesofdiseasedevelopment)

一、疾病发展的一般规律(Thereverseof

cause-resultindiseaseprocess)

在原始病因作用下,机体发生某些变化,这些变化又作为发病学原因,引起新的变化,因果不断交替、推动疾病的发展。(一)因果交替规律因果交替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原始的病因作为“因”,引起机体的改变,作为“果”,后者又可作为疾病进一步发展的“因”,并引起新的变化,又作为“果”原因和结果如此转化,推动着疾病不断向前发展。(2)因果交替即使原始的病因已不存在,仍可推动着疾病不断向前发展。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3)掌握因果交替,就会掌握疾病发展趋势和发展的主导环节并加以有效地治疗。意义对掌握疾病的发展趋势,采取适当措施有意义。及早采取措施在疾病发展的某一环节上打断因果转化和恶性循环,就可使疾病朝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心输出量↓(发病学原因)(结果)

交感-肾上腺系统兴奋心率↑血管收缩心收缩力↑维持动脉血压恢复良性循环

细胞缺氧

微循环障碍休克死亡恶性循环

大失血时的因果交替示意图(原始病因)(结果)机械力创伤失血

(Damageandanti-damageresponses)(二)损伤与抗损伤的斗争

在疾病过程中,损伤与抗损伤斗争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两者的强弱决定疾病的发展方向和结局。例如,炎症局部变质属损伤性改变,而渗出和增生属于抗损伤反应;但如果渗出物过多,大量聚集于心包腔或胸腔,则可压迫心、肺,影响其功能,而转化为损伤性因素。在医护工作中,要尽力排除或减轻损伤性改变,保护和增强抗损伤反应,促使疾病痊愈。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1)损失与抗损伤的斗争贯穿于疾病的始终,两者间相互联系又相互斗争。(2)构成疾病各种临床表现,是推动疾病发展的基本动力。(3)损伤与抗损伤促使疾病不断发展和演变,力量对比决定着疾病发展的方向和结局,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意义:运用这一规律来了解病理过程、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变化,对治疗给予指导。保护抗损害性反应,消除损害性反应。(Thebasicmechanismsofdisease)1.神经机制

(neuralmechanism)

2.体液机制

(humoralmechanism)

3.细胞机制(cellularmechanism)4.分子机制

(molecularmechanism)

二、疾病发生的基本机制1.神经机制许多致病因素可通过影响神经系统而引起疾病的发生。有的病因刺激经神经反射引起相应系统的功能和代谢变化,如腹部钝击伤引起迷走反射,可致心跳暂停、血压升高、呼吸加速。2.体液机制许多致病的因素可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体液量和质的改变,造成内环境紊乱而发生引起疾病的发生。脱水、出血可引起血液循环障碍,导致休克发生。3.细胞分子机制由于致病因子对组织细胞的直接或间接作用使某些细胞或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引发病理过程。整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研究疾病时功能代谢的变化及其发生机制器官水平局部和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通过神经和体液的途径,影响整体,而机体的全身功能状态也可以通过这些途径影响局部病变的发展和经过。前者如疥;后者如糖尿病时的疥。炎症的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全身表现发热、WBC↑。意义:在研究疾病过程中整体与局部关系时,应该认识到在每一个疾病过程中,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而且随病程的发展两者间的联系又不断发生变化,同时还可以发生彼此间的因果转化,此时究竟是全身还是局部占主导地位,应作具体分析。例如,肺络核病,病变主要在肺,但常有发热、食欲不振及血沉加快等全身反应;另一方面,肺结核病也受全身状态的影响,当机体的抵抗力增强时,肺部病变可以局限化甚至痊愈;抵抗力降低时,肺部病变可以发展,甚至播散到其他部位,形成新的病灶。正确认识疾病过程中局部和整体的关系,对于采取正确的医疗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Outcomeofdisease)康复死亡完全康复不完全康复第四节

疾病的转归

(一)完全康复一、康复(Rehabilitation)◆致病因素已经清除或不起作用

◆疾病时的损伤性变化完全消失

◆机体的自稳调节恢复正常(Completerecovery)

(二)不完全康复◆

疾病的损伤性变化得到控制,主

要的症状、体征和行为异常消失

遗留有基本病理变化(Incompleterecovery)生理性死亡:

生命的自然终止,因各

器官老化而发生的死亡。二、死亡(Death)(一)死亡的分类病理性死亡:

因疾病而造成的病理性

死亡。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各种反射消失临床死亡的标志死亡(death)机体作为一个整体的功能永久性停止。全脑功能的永久性停止。

Alltheactivityofcentralnervous

systemhasirreversiblystopped.

脑死亡(braindeath)(二)死亡及脑死亡的概念(Conceptofdeathandbraindeath)传统上的死亡过程1、濒死状态是指死亡前出现的垂危阶段。此时,机体各系统的功能、代谢发生严重障碍。脑干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深度抑制。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或丧失,反射迟钝或减弱,血压降低,心跳和呼吸微弱,各种功能活动变得愈来愈弱。2、临床死亡主要标志是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消失。此时延髓处于深度抑制状态,但组织细胞仍进行着微弱的代谢活动,生命活动并没有真正结束,如采取恰当的紧急抢救措施,尚有可能复苏成功。3、生物学死亡是死亡过程的最终不可逆阶段。此时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他各器官系统的新陈代谢相继停止并出现不可逆性变化;虽然某些组织在一定时间内仍可有极为微弱的代谢活动,但整个机体已不可能复活。随着生物学死亡的发展,尸体相继出现尸冷、尸斑和尸僵,最后腐败、分解。

(Criteriaforbraindeath)◆自主呼吸停止(absenceofspontaneous

respiration)(三)脑死亡的判定标准◆不可逆性昏迷(irreversiblecoma)

大脑无反应性(cerebralunresponsibility)◆

颅神经反射消失(absenceofcephalic

reflexes)

◆无自主运动(norpurposefulmovement)

◆脑电波消失(absenceofelectrical

activityofbrain)

◆脑血液循环完全停止(cassationof

cerebralcirculation)(Significanceofbraindeath)(四)脑死亡的意义◆

有利于判定死亡时间◆

确定终止复苏抢救的界线◆

为器官移植创造条件安乐死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幸福"的死亡。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安乐的无痛苦死亡;二是无痛致死术;安乐死必须符合下列条件:①从现代医学知识和技术上看,病人患不治之症并已临近死期;

②病人极端痛苦,不堪忍受;

③必须是为解除病人死前痛苦,而不是为亲属、国家、社会利益而实施;

④必须有病人神志清醒时的真诚嘱托或同意;

⑤原则上必须由医师执行;

⑥必须采用社会伦理规范所承认的妥当方法。安乐死的法律日本、瑞士等国和美国的一些州通过了安乐死法案。1976年日本东京举行了第一次安乐死国际会议。由于安乐死的问题比较复杂,涉及道德、伦理、法律、医学等诸多方面,我国至今尚未为之立法。植物人

植物人(vegetativepatient):大脑皮层功能严重损害,受害者处于不可逆的深昏迷状态,丧失意识活动,但皮质下中枢可维持自主呼吸运动和心跳,此种状态称“植物状态”,处于此种状态的患者称“植物人”。

植物人不是天然的生命,而是高技术的产物,停止给植物人以生命支持的措施,并不意味着杀害性命,而只是停止制造人工的“生命”。而且这种没有意识,任人摆布的“生命”,是否符合病人的利益,甚至有损病人的尊严,还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所以有人认为,植物人问题不属安乐死,而属死亡的尊严问题。但由于感情和医学伦理学传统的影响,还是会出现处理上的困难。

死亡医生德里克曾在1975年帮助其忍受病痛折磨的妻子走向死亡,随后,他出版了一本名为《琼之路》的书,讲述了其妻因为害怕成为他的负担而自愿结束生命的心路历程。而根据他撰写的畅销书《最后的出路》编制的指导如何自杀的录像甚至被搬上了美国一家电视台的荧屏。德里克指出,他制作这样的录像的目的是要帮助那些病入膏肓并且已经绝望的人和他们的亲人,“毫无疑问,人们渴望得到这种知识。这是60%到70%的人都支持的事情。这不是什么发疯,也不是乱来”。凯沃尔基安在1990年首次协助一位中年妇女自杀后,便不断挑战美国密歇根州的法律,帮助患者实施自杀。他自称曾帮助大约130名患者“愉快”地踏上不归路,但司法当局始终对他这种“协助自杀”行为采取消极不干预态度。为了引起公众、政客和司法当局对安乐死问题的关注,凯沃尔基安将摄录了自己替一名肌肉萎缩症患者注射致命药物并致其死亡的录像带寄送给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电视节目《60分钟》播出,使美国公众亲眼目睹了安乐死的全程实况。“死亡医生”公然挑战法律的代价是于1999年被密歇根法院裁定构成二级谋杀罪,判处入狱10至25年。各种宗教与安乐死伊斯兰教认为,安乐死如同自杀一样是不被允许的,因为是真主赋予人生命,也只有真主才能拿回人的生命。

“不能出于任何理由而剥夺一个真主已赋予神圣意义的生命”,“如果一个人蓄意杀死一个信徒,那他将会下地狱,将在地狱中永世不得翻身,真主的怒火和诅咒将始终伴随他,可怕的惩罚在等待着他”。根据严格的犹太教规,唯一能够由人执行的死亡方式是:通过严格的司法程序,由正当建立起的法院所判决的死刑;因抵御致命袭击而进行的正当防卫所导致的攻击性死亡。除这两种情况外任何形式的人为致死都被视作谋杀。但也有人提出,如果一个病人承受的痛苦是巨大的,也没有任何有效的化学药品减轻其痛苦,当存活的希望渺茫时,可以向上帝祈祷,让上帝收回这个生命,去除他在世上存在的痛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