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地源方案_第1页
某住宅地源方案_第2页
某住宅地源方案_第3页
某住宅地源方案_第4页
某住宅地源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住宅地源方案某住宅地源方案某住宅地源方案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某住宅地源方案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北京某住宅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SY-C-B06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9编号:工程项目:北京某四合院住宅建筑规模:10000㎡设计范围:空调、采暖、生活热水设计人:刘宝红审批人:一、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10000㎡,建筑地下二层、地上二层,为三栋独立四合院住宅。工程拟采用地源热泵系统,满足建筑物冬季供暖、夏季制冷的空调负荷需求,以及提日常生活热水及游泳池池水加热。根据工程现场情况及使用要求,每户设一个冷热源集中机房,机房位于建筑地下二层,具体位置由甲方提供。以下方案叙述均以3000㎡户型考虑,建筑室内游泳池按20*4.5m计算。地源热泵系统冬季热水进出口温度50℃/45℃,夏季冷水进出口温度7本工程地源热泵系统采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以浅层土壤为环境冷热源,通过热泵机组能量提升为建筑供暖、制冷。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区域设于建筑地基下面。二、地源热泵系统简介地源热泵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绿色空调系统。地源热泵系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大地中的低品位热量,经热泵机组的工作而改变温度,进而实现对建筑物的供热和空调。地源热泵系统通过循环液在封闭的地下埋管中流动,实现系统与大地之间的换热,利用大地岩土层中的可再生热能。由于较深的地层中在未受干扰的情况下常年保持恒定的温度,与室外气温相比是冬暖夏凉,因此地源热泵系统可克服空气源热泵的技术障碍,且效率大大提高。在热泵机组中消耗1kW的电能可以得到4kW以上的热量,即能效比大于4。此外,它保持了地下水源热泵利用大地作为冷热源的优点,同时又不需要抽取地下水作为传热的介质。因此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建筑节能新技术。地源热泵系统技术的优势:1)高效节能地源热泵系统比传统空调系统运行效率要高约30-50%;全年的运行费用要比热网集中供热或燃油燃气供热系统降低20-60%。2)绿色环保地源热泵系统省去锅炉和锅炉房,全年仅采用电力这种清洁能源,彻底解决了锅炉造成的大气污染的问题。由于提高了能源的利用效率,大大减少了由于建筑供热空调产生的CO2的排放量。同时避免了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可能造成的对地下水的浪费和污染。它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具有极大的环境效益。3)一机多用地源热泵系统可供暖、空调,一机多用,一套系统可以替换原来的锅炉加空调的两套装置或系统。机组紧凑、节省建筑空间。4)美化建筑地源热泵系统不需锅炉和冷却塔,也不需家用空调外机,令建筑与环境更加赏心悦目。5)安全可靠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塑管,寿命长达50年;热泵机组寿命20年以上。运行可靠,维护费用低廉。三、设计依据1、规范标准《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36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给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86-97《制冷设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66-97《给水用聚乙烯(PE)管材》GB/T1363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低压电器电控箱》GB4720-84《专有电子器件电控箱技术条件》GB50242《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0-2001《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54-GB50259《电气安装工程整理检验、评定标准》GBI303-1988《建筑安装分项施工技术操作规范》DBJ21-900-1996《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8-1994《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DBJ01-26-1996《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01-51-2000《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1994《安全规范系统通用符号》GA/T74-19942、设计参数:⑴、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序号项目参数1地名北京2台站位置北纬39°48′东经116°28′海拔(m)3大气压力(kPa)冬季夏季4年平均温度(℃)5室外计算(干球)温度(℃)冬季采暖-9空调-12通风-5夏季通风30空调空调日平均计算日较差6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7最热月平均温度(℃)8室外计算相对湿度(%)最冷月月平均45最热月月平均789最大冻土深度(cm)8510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天数(天)125(~)11设计计算用采暖期平均温度(℃)注:室外计算参数取自《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50019(2001年版)。⑵、室内设计计算参数:建筑性质夏季冬季温度(℃)相对湿度(%)温度(℃)相对湿度(%)住宅26-2860-4018-20≥30游泳池大厅26~29≯7526~28≯75四、冷、热负荷本工程采用冷热负荷指标估算法计算冷热负荷:1、热负荷计算Qr=F·q1/1000式中:F—供暖面积(m2)q1—供暖热指标(W/m2)本工程供暖建筑面积3000m2,取供暖热指标80W/m2,则建筑采暖热负荷为240kW游泳池房间空调热负荷按60KW估算;2、冷负荷:Ql=F·q2·n/1000式中:F—供冷面积(m2)q2—冷指标(W/m2)n—同时使用系数本工程供冷建筑面积3000m2,取供冷指标75W/m2,同时使用系数取1,则建筑空调冷负荷为225kW;游泳池房间空调热负荷按45KW3、生活热水负荷生活热水负荷由淋浴用生活热水和泳池池水加热组成。设计按生活淋浴热水最大小时热负荷20KW,游泳池恒温加热热负荷50kW。4、建筑总冷热负荷汇总建筑总热负荷:370KW;建筑总冷负荷:270KW;五、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方案地源热泵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能量采集系统、能量提升系统、能量释放系统。能量采集系统为核心,就如同锅炉系统中煤、燃气、油等燃料。能量采集系统以竖直地埋管换热系统为核心,采集浅层低温地热能。能量提升系统利用地源热泵,提升低位能量。能量释放系统利用末端装置,冬季供暖、夏季制冷。地源热泵系统原理示意图图1(一)、能量采集系统能量采集系统是地源热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能量提升系统能否安全、稳定、可靠、经济运行的根本保证。根据地源热泵系统的有关要求、工程区域地质水文条件和以往工程经验,能量采集系统采用地埋管换热系统。图21、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为了充分利用场地面积,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形式采用双”U”型地埋管,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采用聚乙烯管PE80、管材公称压力为,外径为De25,壁厚3.0mm,工作温度为-20℃~50℃。聚乙烯管PE80聚乙烯管PE80相关技术要求项目技术要求外观管材的内外表面应清洁光洁、光滑,不允许有气泡、明显的划伤凹陷、杂质颜色不均等缺陷,管端应切割平整与管轴线垂直断裂伸长率,%≥350化诱导时间,min(200℃≥20纵向尺寸回缩率,%(110℃≤3静液压强度1)20℃2)80℃3)80℃考虑施工方便、场地施工条件的因素,竖直地埋管设计钻孔直径不小于150mm,设计孔深为100m,地埋管中水流速:保证在~0.6m/s之间,地埋管内在供热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13~8℃,在制冷工况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中传热介质的设计供回水温度为25~30℃。回填是地埋管换热系统的重要环节,回填材料介于竖直地埋管换热器与钻孔壁之间,用于增强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和周围岩土的换热,同时防止地面水通过钻孔向地下渗透,以保护地下水不受地表水污染物的污染,并防止各个蓄水层之间的交叉污染。参照《地源热泵系统工程技术规范》,本工程设计回填材料采用原浆回灌,参照钻孔地质柱壮图,不同含水层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隔水功能回填材料,确保钻孔灌浆密实,无空腔,换热系数高。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数量设计计算:1)、依据相关设计实际工程经验确定De25管径的双”U”地埋管冬季每米的换热量约为50W,夏季换热量约为70W。2)、竖直地埋管换热器钻孔长度计算=1\*GB3①冬季供热工况:Lh=1000Qh×)/50=1000×370×)/50=5550m=2\*GB3②夏季制冷工况:Lc=1000Qh×)/70=1000×270×)/70=4628m3)、结论根据以上计算结果,按照100m孔深,4m间距进行设计,布孔数设计为56个,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管道总长度563、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布置: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竖直地埋管换热器设于地基下面,施工时注意与总包协商,施工可提前布置,布孔数为56个,钻孔间距不小于4米4、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外线:1)、连接方式:根据竖直地埋管换热器的分布区域,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将地埋管换热器分为几个换热循环回路,由机房内的总供回水管接出。地埋管循环回路供回水干管接至埋设区域后设分集水器,分集水器设小室内并预留检查人孔。每个分集水器分为多个单元,将单个地埋管换热器设置为一个换热循环单元,每个单元内的地埋管换热器设计采用同程并联方式,流体流过各埋管的流程相同,各埋管的流动阻力、流体流量和换热量比较均匀。换热循环回路供、回水分别集中到机房内总地源侧供回水管上;每个换热循环单元管路长度尽量一致,偏差控制在10%,使每个换热循环单元都有相同的流量,使整个地埋管的联络系统既统一又相对独立,从而实现高效、安全运行。分、集水器上设置截止阀,并预留压力、温度测试孔。2)、水平干管:水平干管供回水管间距为0.6m,埋深不小于1.5m,沟槽宽度为水平PE管铺设坡度保证为%,局部下凹保证不大于2倍的水平管径。3)、管道连接:热熔连接。5、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施工工艺:1)、本工程可采用普通镶齿或铣齿牙轮钻头进行钻进。2)、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的安装应在钻孔钻好且孔壁固化后立即进行。下管过程中,双U形管内充满水,并每隔4米设一弹簧卡或固定支架,将双U形管两支管分开。双U形管安装完毕后,应立即灌浆回填封孔,隔离含水层。3)、回填材料原浆。4)、PE水平分集水管以不小于坡度坡向竖直U形地埋管换热器,管道不设90º弯头,遇拐弯时,管道自然弯曲。垂直和水平PE管上方500mm处均设置标志带。6、地埋管换热系统的检验与验收1)、地埋管换热系统安装过程中,应进行现场检验,并应提供检验报告。管材、管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钻孔、水平埋管的位置和深度、地埋管的直径、壁厚及长度均应符合设计要求;回填料及其配比应符合设计要求;水压试验应合格;各环路流量应平衡,且应满足设计要求;防冻剂和防腐剂的特性及浓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循环水流量及进出水温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2)、水压试验:试验压力:。水压试验步骤:竖直地埋管换热器插入钻孔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将其密封后,在有压状态下插入钻孔,完成灌浆之后保压1h。水平地埋管换热器放人沟槽前,应做第一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5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竖直或水平地埋管换热器与环路集管装配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二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30min,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且无泄漏现象。环路集管与机房分集水器连接完成后,回填前应进行第三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2h,且无泄漏现象。地埋管换热系统全部安装完毕,且冲洗、排气及回填完成后,应进行第四次水压试验。在试验压力下,稳压至少12h,稳压后压力降不应大于3%。水压试验宜采用手动泵缓慢升压,升压过程中应随时观察与检查,不得有渗漏;不得以气压试验代替水压试验。(二)、能量提升系统1、冷热源主机确定:选用一台YSSR-300B型高温型地能热泵主机供建筑冷、暖。选用一台HD70B型高温型地能热泵主机供建筑生活热水负荷。主机均采用R134a环保冷媒,井水温度范围为5~40℃。单台YSSR-300B标准工况时的制冷量为292kW,制冷电功率为;制热量为314kW,制热电功率为。单台HD70B标准工况时的制热量为70kW,制热电功率为。2、地源热泵主机特点:1)、配件精良=1\*GB3①德国比泽尔的半封闭双螺杆压缩机,保证机组高效运行。=2\*GB3②世界知名的阀件选型,控制精度高,使用年限长。2)、一机两用既可以夏季制冷,又可以冬季供暖。2、节能、环保、品质卓越=1\*GB3①环保安全机组利用浅层地能(热),实现供热、制冷;运行过程中没有任何气态、液态和固态污染物排放,是目前具有类似功能设备中环保效果最显著、运行最安全可靠一种。=2\*GB3②节能高效机组采用独特的双级冷凝器技术,可同时供应两种不同温度的热水,热交换效率高,耗电量少,整机效率高于传统机组20%,在实际使用工况下,机组制冷时的最高性能系数(COP)可达到以上,制热时的性能系数可达以上。采用回收技术后,负荷减小,使用寿命相应延长,同时可提供最高75℃=3\*GB3③运行经济实现一机多能,初始投资低于具有同样功能的其他设备的组合。与普通空调相比,在相同制冷效果的条件下,节省电费50%。3、控制系统先进国际知名品牌的专用热泵控制装置,机组具备各种完善的控制功能和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机组高效稳定运行。集中监控和远程监控的接口设计、独特的气候补偿控制、人性化的操作界面使用户充分享受到科技节能、舒适环保的双重收益。=1\*GB3①轻松自如的人机界面,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器,全中文显示。三级密码保护,防止程序和设定参数被随意更改。=2\*GB3②配备RS485/RS232通讯接口,可实现用户集中、远程监控和智能升级。=3\*GB3③高效的系统控制软件,提供供回水温控设定,定时控制、程序管理和水泵联锁控制。=4\*GB3④采用气候补偿控制,可根据室外气温自动调节供水温度,提高机组效率和季节能效比,实现机组系统运行效率最优化,节能效果显著。=5\*GB3⑤诊断功能强,提供故障报警等多项诊断功能,确保系统高效稳定运行。4、安全保护功能完备机组具备完善的安全保护措施,如系统高、低压力和超压保护;压缩机缺相、相序、过载和过热保护保护;系统防短路保护、防冻保护、水流保护、喷液等保护。5、结构特点=1\*GB3①制热(冷)系统多回路设计,大容量机组采用多台压缩机,每一台压缩机为一个独立的制热(冷)回路。各压缩机之间互不影响,互为备用,即使一台压缩机出现故障,也不影响另一台压缩机的运行,从而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2\*GB3②匹配高效换热管的壳管式蒸发器和冷凝器。采用目前最先进的DAE高效蒸发传热管,管内表面的多头螺旋细肋以及螺旋形突起,使换热系数和换热能力大幅度提高。蒸发器内部结构采用流体优化设计,配置高效均液器,解决了系统制冷工质分配的均匀性问题,换热效率较常规的强化换热器提高5%。=3\*GB3③机组避震设计,确保机组低噪声、低震动。压缩机的下面设置弹簧或橡胶减振器,减振效率在85%以上,振动传递率小于,降低机组振动及系统振动,降低机组噪声。6、节省空间小型机组模块化的设计理念融入机组的每一处,零部件布置紧凑合理,使得机组体积小,占地面积也小。3、定压补水⑴、水处理:采用全自动软水器。⑵、定压补水:用户末端循环系统采用全自动补水定压装置。设软水箱、补水泵、定压罐等设备组成气压罐闭式定压补水系统,设压力传感器测得系统压力并与设定值比较低点启动补水泵、高点停泵,同时将压力信号送至定压罐上的电动阀及安全阀使其在不同的设定压力下开启,保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地埋管换热系统采用膨胀水箱定压补水。4、管道及保温机房内管道:采用焊接钢管,地埋管系统采用PE管,补水及给水管采用热镀锌钢管。机房内所有管道均设保温,水管道保温前表面除锈并刷防锈漆两道,保温后作流向标记,区分管道。水管保温材料采用难燃B1级橡塑复合保温材料,保温材料性能如下:导热系数≤(10℃时),阻湿因子≥8000,真空吸水率≤3%,烟密度≤5、机房设备明细表序号设备名称设备型号数量功率(kW)设备参数(单台)备注空调、采暖系统:1地能热泵YSSR-300B1制热量314kW制冷量292kW2末端循环泵QPG80-1602流量50m3扬程32m1用1备3地源侧循环水泵QPG80-1601流量50m3扬程32m4膨胀水箱900*900*40015软水装置BN-2R/AF(T)1处理水量1-2m36软化水箱1000*1000*100017补水泵QPG25-1602流量2m3扬程32m1用1备8定压罐1DN6509压差控制器110竖孔56设备共用11配电柜112泳池池水加热以及生活热水系统:(只提供热源,水处理设备由专业厂家定)13地能热泵HD70B1制热量70kW14地源侧循环水泵QPG65-16014流量25m3扬程32m15热水加热循环泵QPG50-1301流量12.5m扬程20m16热水罐DN8001容积:1.2m17热水循环泵UPS25-801流量2m3扬程6.5m18配电柜16、机房系统自动控制主要控制系统说明如下:1)热泵机组的启停连锁控制:开机顺序:开启地源侧循环水泵-----用户侧循环水泵-----热泵机组;停机顺序:热泵机组----用户侧循环水泵----地源侧循环水泵。经水流开关确认管路系统运行正常后,启动主机;停机时,先关闭主机,延迟一定时间后,关闭用户侧循环泵、地源循环泵及。7、配电系统:机房总用电功率:N=。8、机房布置:=1\*GB3①位置:机房位于建筑地下二层。=2\*GB3②供暖:机房无需供暖设施。=3\*GB3③通风:机房每小时换气次数为6次。=4\*GB3④给水:机房需流量为6m3/h、资用压头为的自来水。=5\*GB3⑤排水:机房设置排水沟,需DN100排水管。=6\*GB3⑥机房设备总功率:。9、机房设备消声和减振方案噪声主要是由设备运行时本身的噪声(空气声)和振动传到楼板和墙体,激发楼板和墙体振动而产生的噪声(固体声)两部分组成。为使机房噪声达到GBJ118-88所规定的室内允许噪声级,应对机房采用下述噪声和振动控制方案。=1\*GB3①噪声控制:设备机房安装隔声门,采用高隔声量的隔声门来降低机房噪声向外传播。隔声门的型号和做法由专业厂家确定,并应与装修及装饰格调统一。机房内的墙面和顶面安装吸声体,以吸收设备噪声的声能量,降低机房内的噪声级。吸声体的型号和做法由专业厂家确定。=2\*GB3②、振动控制:在地能热泵主机下安装弹簧减振基础。所有主机和水泵的进、出水管采用金属软接头,安装在进、出水管道转弯之前和之后的直管位置上,用以隔绝设备振动沿管道的传递。将所有穿墙管道与墙(板)的连接部分断开,流出20mm间隙加添弹性材料后密封,以切断管道和建筑结构之间的振动传递。(三)、能量释放系统本工程能量释放系统可采用风机盘管+地板辐射采暖系统,亦可根据装修风格采用地板送风系统。六、地能热泵系统经济运行分析6.1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经济分析表6-1建筑面积(m2)负荷(kW)能量提升器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套)机房设备总功率(kW)采暖热负荷热水负荷泳池水加热冷负荷(kW)台数(台)型号300030020502701/1YSSRB-300/HD70B56一、冬季采暖运行工况电量计算:1、采暖热负荷:300kW2、采暖天数:125天(11月11日~3月15日)3、采暖热负荷平均系数:φr=采暖年热负荷:φr125×14×300××104kW·h/季能量提升消耗的电能:Ny1==×104/=×104kW·h/季6、能量采集消耗的电能:Ny2=125×14××=×104kW·h/季7、末端循环泵消耗的电能:Ny3=125×14××=×104kW·h/季8、年总电能消耗量:Ny=Ny1+Ny2+Ny3=(++)×104=×104kW·h/采暖季9、折合每平方米采暖用电量:Np=×104÷3000=36kW·h/m2·采暖季10、运行电费:(按北京市现行住宅用电标准计算kW·h)采暖季运行费用约为:A=××104=万元/采暖季折合每m2采暖运行费:A1=Sp1×Np×36=元/m2·采暖季二、夏季制冷运行工况电量计算:1、冷负荷计算:270kW2、制冷天数:90天3、冷负荷平均系数:φl=EQ\F(tpj-tn,tw-tn)=年冷负荷:φl90×14×270××104kW·h/季能量提升消耗的电能:Ny1==×104/=×104kW·h/季6、能量采集消耗的电能:Ny2=90×14×15×=×104kW·h/季7、末端循环泵消耗的电能:Ny3-1=90×14××=×104kW·h/季8、年总电能消耗量:Ny=Ny1+Ny2+Ny3=(++)×104=×104kW·h/制冷季9、折合每平方米制冷用电量:Np=×104÷3000=·h/m2·制冷季10、运行电费:(按kW·h)①制冷季运行费用约为:A=××104=万元/制冷季②折合每m2制冷运行费A1=Sp1×Np×=元/m2·制冷季三、热水制备:1、运行1台HD70B机组消耗的电能:Ny=Ny1+Ny2=++15=2、运行1台HD70B机组可以制备的热水量:Gs=70×(50-13)=t/h(热水温度按50℃计算,冷水温度133、制备1吨50℃N=Ny/G==·h/t4、制备1吨热水的运行耗电费用:S1=Sp1·Ny=×=元/t燃气锅炉运行经济分析一、冬季采暖工况计算:1、采暖年热负荷:×104kW·h/季年燃料消耗量:天然气:Qydw=8500kcal/m3=h/m3燃烧效率:η=B=Qydw·η)=×104/×=×104m33、燃气年费用:(每立方米天然气按现行市场价q1=元/m3)S1=B·q1=××104=万采暖季4、末端循环泵的耗电量:(同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Ny=×104kW·h/季S1=Sp1·Ny=××104=万采暖季年运行总费用S=+=12万6、折合每m2采暖运行费A1=12×104/3000=40元/m2·采暖季二、热水制备:1、制备1吨热水所需负荷:Q=1××(50-13)=43kWh2、燃料消耗量:天然气:Qydw=8500kcal/m3=h/m3燃烧效率:η=B=Qydw·η)=43/×=5.1m3/t热水3、燃气费用:(每立方米天然气按现行市场价q1=元/m3)S1=B·q1=×=13元/t风冷冷水机组系统运行经济分析1、年冷负荷(同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104kW·h/制冷季2、制冷机耗电量:(取平均COP=)Ny1=×104÷=×104kW·h/制冷季末端循环泵的耗电量:(同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Ny=×104kW·h/季3、每平米制冷消耗电量为:Np=(+)×104÷3000=·h/㎡·制冷季每制冷季运行费用:S1=Sp1·Ny=××104=万制冷季7、折合每m2制冷运行费A1=×104/3000=元/m2·年两种系统经济运行汇总各种系统经济运行费用汇总:表6-2序号供冷暖系统运行费用供暖供冷冬季采暖夏季制冷热水合计万元/年万元/季元/m2·季万元/季元/m2·季热水万元/年热水元/吨1燃气锅炉冷水机组1240132恒有源地能(源)热泵系统注:①本表不含末端系统运行费用。②按北京市住宅用电标准计算。③天然气按元/m3计算。④热水按一年365天使用热水量为200m3七、应用地能热泵系统与常规供冷暖方式技术性能比较序号比较项目地能热泵系统燃气锅炉+冷水机组1消耗的主要能源可再生的浅层地能(热),是新型可持续发展能源。=1\*GB3①供热:天然气燃烧,必须消耗资源有限的一次矿物质化石燃料;=2\*GB3②制冷:用电做动力。2系统工作原理①供热:冬季采集浅层地能(热),利用成熟的热泵技术装置,产生高温能量,能效比大于等于5;②制冷:制冷与供热工况可逆,实现制冷效果,能效比大于等于4;=3\*GB3③供热、制冷均在物理变化状态下进行。①供热:依靠天然气燃烧化学反应产生能量加热供热介质;②制冷:设置集中冷冻站制备冷冻水,靠冷冻水系统输送冷量。3安全可靠性①使用寿命长,约为20年;②无需设煤灰场、油库、燃气站网,无需专设消防、通风等设施,系统工作压力和温度较低,可实现远程监控,无需跟班值守人员;③机组运行稳定、可靠,故障率低,维护维修费用低;①需设专用燃气站网、专业消防、防爆设施,如管理不善,易燃烧和爆炸。4节能与环保①充分利用了自然界低位能,供冷暖费用低,节能效果突出;②无燃烧,无任何固态、液态和气态污染物排放,也不排放造成温室效应的CO2等,是“绿色”环境系统;③不消耗水资源。①燃烧产物包括CO2、CO、NOX、烟尘等有害物质,排入大气,对环境造成污染;②系统综合效率低;③有水消耗。5发展前景改善能源结构,是绿色供冷暖一体化系统,目前正处于迅速发展阶段,市场发展前景远大。仅适合于燃料供应充足、环境要求不高的地区销售使用。七、近三年主要工程业绩序号类别工程名称建筑面积(㎡)1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住宅)环境系统工程师别墅小区(海淀)6000金泰阁住宅楼(石景山)14130四季香山小区(海淀)89993雍景天成(石景山)67300德林逸景(大兴)71374富园东里VILLA别墅(大兴)64703香山清琴(海淀)82791优山美地(顺义)73000团河住宅小区720002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学校)环境系统北京海淀外国语实验学校65308北京师达中学38735武警森林指挥学校36574中关村—CADENCE软件技术培训中心30280海淀区委党校6700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航空兵学院150000海淀区外语电子职业高中新校区建设工程420003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办公)环境系统海淀区政府办公楼58915海淀区司法局合用楼20015海淀区法院办公楼28978海淀区公安局办公楼33744四季青乡政府办公楼11830中关村软件园信息中心20000海淀区田丰工业公司6086海淀教育大厦29464序号类别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续3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办公)环境系统延庆县人民检察院18000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大案要案指挥中心34800北京香山艺墅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480远大写字楼7433西山新村综合楼11524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楼43168慧谷家园80000福耀集团上海汽车玻璃有限公司5070城建六公司密云基地办公楼3342经济日报社20830金融结算中心(鑫泰大厦)25560华育大厦200004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宾馆)环境系统松麓饭店12000星明湖度假村14000北京金鸡职工技术培训中心7000皇苑大酒店34048稻香湖景国际酒店59455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215315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商场)环境系统西郊汽配城37188甘家口商业综合楼26500金四季购物中心137442和义玉龙园商场116756恒有源热泵系统(医院)环境系统北京老年医院31438北京回龙观医院1#病房楼126007恒有源热泵系统(场馆)环境系统外国语实验学校体育场馆5603总参游泳馆8892序号类别工程名称建筑面积(㎡)续7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场馆)环境系统中关村科技会展中心10000东高地工人文化站7418海淀公园18143北京蟹岛绿色生态度假村网球馆61318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工厂)环境系统四季青液压件厂32254北京四博连绿色食品公司车间4773北京富源先锋新能源材料公司14324久智光电子材料科技公司196609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部队)环境系统八一飞行表演大队2715武警西藏总队大院50000武警西藏总队直属大队6800武警西藏总队二支队8500中国人民解放军77611部队12000武警四川森林总队22200武警四川总队9200武警青海总队92009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特殊)环境系统中国人民解放军档案馆13065常青幼儿园7962黄庄加油站750中国农业银行四季青信用社3600北京市海淀区四季青敬老院1842910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污水热能利用)环境系统昌平污水处理厂4497科伟通科技孵化器大楼(山西太原)1320011恒有源地能热泵系统(景观水池调温)环境系统国家大剧院35000八、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及相关法规政策(一)行业专家的认可恒有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得到广大专家的认可与好评。2001年2月,北京市经贸委组织的专家鉴定会,鉴定委员一致认为:“自主开发的中央液态冷热源单井抽灌技术在国内外首次采用,提高井水利用率的技术是先进的,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国家标准《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设计施工图集》O3SR113出版发行,标志着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已列入国家建设工程设计施工标准;2003年参加在墨西哥举行的国际地热学年会,以介绍“单井抽灌技术”发表的论文获得国际最优秀论文奖;2003年,暖通专业界知名专家吴元炜、江亿等专家给北京市奥组委主席刘琪写信,推荐在奥运建设工程上使用中央液态冷热源环境系统;2005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环资司、北京市发改委联合在全国农业展览馆召开《浅层地能应用技术研讨会》,与会专家对恒有源公司的浅层地能利用技术持充分的肯定;2005年7月15日有关专家对单井抽灌技术水质保护成果进行再次评审,专家评审意见提到:单井抽灌能量采集技术是一个以水为介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