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路在何方课件_第1页
中国外交,路在何方课件_第2页
中国外交,路在何方课件_第3页
中国外交,路在何方课件_第4页
中国外交,路在何方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外交,路在何方09电商孙迪课题研究思路一、(ppt3-24页)由钓鱼岛事件和俄日四岛之争事件切入,进行比较(包括日本对中、俄的不同态度,以及中、俄对日的态度),对目前中国外交提出思考;主要是一些新闻,重点文章两篇,即《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和《保钓要有行动,外交不是口头交涉

》,另外还有3篇主要是对中国外交部提出质疑的文章;课题研究思路二、(ppt25-45页)介绍中国外交的总体概况,重点介绍两大战略,即和平崛起(包括后来的和平发展)和韬光养晦,文章主要是一些新闻网站的报道或者评论,对于一个战略,有着对立的观点;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国外媒体对当今中国外交的看法;我国渔政船在钓鱼岛海域遭日本巡逻船拦截[图]

2011-3-1214:26

来源:环球时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1日上午8时40分左右,日本海上保安厅飞机发现中国渔政船“渔政202”驶入距离冲绳县尖阁诸岛(即中国钓鱼岛)久场岛以北约44公里的毗连区海域。报道称,这是去年9月日中“撞船”事件以来,日方第9次在钓鱼岛附近的毗连区海域发现中国渔政船。报道称,据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的消息,中国渔政船向西南偏西方向航行。发现情况后,日本海上保安厅立即出动巡逻船进行拦截,并用无线电警告中国渔政船“不要进入日本领海”。对方回复说,正在中国主权海域内执行正常任务。“两天前该船也曾驶入毗连区。这是进入3月后中国渔政船第三次侵入日本领海毗邻区”。据《环球时报》记者了解,“中国渔政202”船此次是赴钓鱼岛海域进行常规的执法管理巡航,春节期间,这一任务是其兄弟船“中国渔政201”执行的。钓鱼诸岛及其附属海域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和领海,中国渔政船对这一海域进行常态化巡航天经地义。日本在二战中侵占了包括钓鱼诸岛在内的琉球群岛,战败后按照《旧金山条约》应把除日本本岛外所有的侵占地全部交还,但日本却在美国的暗许和支持下实际控制了钓鱼岛。近年来,日本试图凭实际控制之势将钓鱼岛完全纳入自己国土的心思已经变成赤裸裸的行动,竟然单方面设定所谓的12海里领海线,公然要夺取其侵略战争中没有得到的岛屿、领海。中国从来就不承认日本自设的什么钓鱼岛领海线。

去年,《环球时报》记者两度随中国渔政船到钓鱼岛巡航,巡航中多次抵近钓鱼岛12海里以内的水域。每当中国渔政船靠近那条根本不存在的12海里线时,日方的巡逻船和飞机就横加阻挡,还用中文喊话警告。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专家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一次日方变本加厉,竟然对中国渔政船出现在钓鱼岛20多海里外就加以阻挠和警告。在国际海洋法中,毗连区是指领海线外12海里范围的水域,主要作用是给沿岸国执法船追击在本国领海违法犯罪的他国船只的行动划定一个限制水域。日本所谓的12海里线在中国看来都是非法的,何谈什么毗连区!但是,日本对钓鱼岛附近海域的严密监控已从12海里扩大到24海里,这是值得中国警惕的重要动向。

中日钓鱼岛争端:日本在此动作越多,炒作越多,越反映其心虚

【亚洲时报】7月7日发表文章称,日本政府在未与台湾当局商量的情况下,独自将其“防空识别区”的范围延伸到台湾岛附近,引发台官方强烈反弹。对于日本将其“防空识别区”的范围延伸到台湾岛附近的举动,台湾官方称这是“国家主权问题”,台湾在该问题上绝对不会让步。韩国【朝鲜日报】7月27日消息,日本政府正准备修改防卫构想,逐步改变过去在全国各地均衡部署的方针,而把本国军事力量——自卫队集中到与中国隔海相望的冲绳等东中国海附近地区,这其中也包括中国坚持拥有主权的钓鱼岛。【日本共同社】7月20日披露,日本防卫省正在研究用5至8年时间,分阶段在冲绳与钓鱼岛之间的宫古岛和石垣岛部署从属陆上自卫队的“国境警备部队”,并在与那国岛配备陆上自卫队“沿岸监视部队”,以应对在东海“活动日益频繁”的中国海军。

俄总统梅德韦杰夫首次抵达"北方四岛"进行视察

中新网11月1日电据法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日抵达“北方领土”(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日本称“北方四岛”)进行视察。这是首次有俄罗斯领导人视察该地。俄罗斯一名官员称,梅德韦杰夫将走访一家地热能站、接见当地居民并视察一些建筑工地。此前,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表示,即便梅德韦杰夫视察“北方领土”,对日俄关系而言“也没有任何关联”,他表示此举不会影响两国关系。“南千岛群岛”位于日本北海道以北、俄罗斯堪察加半岛以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先后由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控制。日本称这些岛屿为“北方四岛”,即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北方四岛问题是俄日自“二战”遗留至今的领土主权争端,是两国关系中最大的悬而未决的问题。两国均宣称拥有这几座岛屿的主权。日本首相对俄总统访问日俄争议岛屿表示遗憾

2010-11-0109:28:26

英国媒体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11月1日对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访问日俄间存在争议的国后岛表示遗憾,并称俄方的访问伤害了日本民众的感情。亚太经合组织(APEC)首脑峰会将于11月中旬在日本横滨召开,梅德韦杰夫预计参加此次会议。而梅德韦杰夫则选在了首脑峰会前夕访问日俄争议岛屿、北方四岛之一的国后岛(俄罗斯称北方四岛为南千岛群岛)。所谓北方四岛,是指位于日本北海道东北的齿舞、色丹、国后、择捉四岛,原为日本领土,二战结束时被苏联占领,现处于俄罗斯控制之下。日方认为,俄方利用日本战败强占四岛是“非法占领”,只有将四岛归还日本后,日本才能与俄签署和平条约。俄方认为其占领四岛是二战的结果,改变这一结果将意味着否定二战。日俄之间的北方四岛争端至今已有60多年历史,是两国最大的悬而未决问题,也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日本鹰派外相象傻鸟一样空中偷窥俄罗斯北方四岛作者:上善若海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11月1日登上南千岛群岛的国后岛视察。这是俄罗斯国家元首首次最高规格视察俄日争议岛屿。日方对此强烈不满,但却拿俄罗斯一点办法也没有。

千岛群岛位于堪察加半岛与北海道之间,群岛南部齿舞、色丹、国后和择捉四岛被日本称为北方四岛,俄罗斯总统及俄罗斯国民一致认为其实就是俄罗斯的南千岛群岛。曾经举世闻名的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事件,日本人的联合舰队出兵就是从这北方四岛出发,前去轰炸美国夏威夷珍珠港的。

不过,令日本欣慰的是,俄罗斯官方近日就日本外相、鹰派人物前原诚司偷窥俄罗斯北方四岛发表欢迎词认为:“俄罗斯完全欢迎日本国家领导在日本本土隔空瞭望俄罗斯美丽的北方四岛。”因为,毕竟俄罗斯用的是“欢迎日本国家领导隔空瞭望”,而不是“用军事武器欢迎日本国家领导隔空瞭望!”司马平邦: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

作者:司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俄罗斯的年轻总统梅德韦杰夫先生践行他之前的承诺,于11月1日登上了被俄罗斯称为南千岛群岛的北方四岛(日本的称谓)中的国后岛视察,因为之前在中国无论是民间还是官方,普遍认为俄罗斯总统视察南千岛群岛的说法只是一种说法而已,1个月前,他曾因天气原因取消了实际登岛计划,所以,中国人普遍认为,俄罗斯人会借坡下驴,没想到梅德韦杰夫会来真的。其实,小梅是不是登上南千岛群岛,与此地的归属权和控制权无关,前苏联和俄罗斯已经实际拥有它几十年而就快100年了,也没有任何一位前任领导人,包括普京真正登上过它。就在梅德韦杰夫宣布要登岛之后,还有日本要人坐飞机到岛的上空“巡视”一番,不过,我相信那种“巡视”是绝不敢进入俄罗斯领空的,他敢进入,俄罗斯就敢把他打下来。司马平邦: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

作者:司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日本方面现在对俄罗斯总统的做法表示强烈震惊,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也没有别的什么好办法,不过是外相前原诚司召俄驻日大使表示抗议,表示日方怀疑俄罗斯政府重视发展对日关系的诚意,他还说,俄总统此举伤害了日本国民的感情。而日本外务副大臣松本刚明在当天会见记者时则表示,作为回应,日方不排除在APEC峰会期间取消菅直人首相与梅德韦杰夫总统的首脑会谈。无论是叶利钦在台上,还是普京或者梅德韦杰夫在台上,俄罗斯对日本奉行的都是狼性外交,俄罗斯的狼性外交,除了对美国偶尔会有所保留外,从来没有收起过它的爪牙,外人不可能也不应该寄望俄罗斯人通过政权更迭更改他们这种外交原则,从叶利钦到普京再到梅德韦杰夫,内政上从来是狼羊结合,但外交上却越来越狼性。司马平邦: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

作者:司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狼性外交一个最大好处是无论自己现在处在什么样被动的位置,都可能一跃摆脱,成为国际政治力量角逐中的主动者,俄罗斯人这一次也是握到了这个主动权――其实,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日本,都知道,以现在的状况,就是梅德韦杰夫登岛100次都不会实质上改变南千叶群岛的现况,因为它已经是俄罗斯的,日本更不会发兵收复,俄罗斯惟一得到的是外交主动权。东北亚围绕朝鲜半岛局势,中、朝、韩、美唱主角太久了,俄罗斯有点耐不住性子了。掌握了主动权,其实最大的意味是节约了最多的外交成本,这一点儿像前1个多月前日本突然主动在钓鱼岛海域逮捕中国渔船,日本人对俄罗斯人的反应与中国人对日本人的反应也会完全一样,但完全不一样的是俄罗斯在经济实力上明显不如日本,而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力是对等,两只同等重量的狼和羊,冲突起来,即使是如此者隔笼相怒,你说是谁的威慑力更强呢?司马平邦: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

作者:司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中国为钓鱼岛撞船事件损失了多少里子面子――经济、政治和外交以及民间的成本,不用我说中国人自己都知道,算得出来,如果还不知道我们可以目睹日本人这次要有怎样的损失。不过,日本人的损失在之前对中国的狼性外交里已经预先补足了。在这个过程中尤其不能原谅的是在中国的民间和主流媒体里,居然一度让“抵制日货就是损害自己”这样咩咩声成为主流,证明中国的国民性确只属羊而不是属狼,民间也不该在这个问题上全怪中国政府。中国有十二生肖,我看那个“羊”该被“狼”换掉了。司马平邦:俄罗斯总统登岛树立狼性外交典范

作者:司馬平邦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至少,中国在对美国和日本方面一味奉行的羊性外交,不但一直不符合尊严哲学(韬光养晦),也越来越不符合生意哲学,在这一点上中国的确要向俄罗斯、美国和日本多学学,在此之前中国的政府和人民还必须打消一个疑虑,即如果中国也像俄罗斯总统、美国国务卿和日本渔政方面官员的做法,战争也99%机率不会打起来的,能证明这件事的道理很简单:草原上如果全是狼在生存,各个族群之间一定基本上相安无事,因为各有各的势力范围,真正让战争发生的是,如果在这些狼里还存在着一大批肥羊,即使这群肥羊是武装了软猥甲的,那场战争也早晚会到来。保钓要有行动,外交不是口头交涉作者:支农

保护钓鱼岛主权,企图口头反对并快乐着,这很有难度!嘴动不如行动,再激烈的措辞,再坚定的态度,也不如哪怕一点点实际的行动更有说服力。几千年的国际关系史表明,外交从来就不仅仅是口头交涉。声称尚“忍”的日本,从来就没有真正地忍过。六十年前,日本人敢于对珍珠港发动突袭,而今日却紧抱美国的大腿,仅仅因为那时美国打败了它,现在还打得过它。若是美国当初采取“合作开发珍珠港”的所谓“和为贵”外交战略,那么日本会蚕食美国一直到美国灭亡。钓鱼岛是中国固有领土,这是铁的事实。日本之所以敢于如此无耻地、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钓鱼岛主权,不过是依仗美国或明或暗地支持以及看中了中国在钓鱼岛问题上首鼠两端、模糊不清的软弱态度。

保钓要有行动,外交不是口头交涉

作者:支农

钓鱼岛离中国越来越远了。若再仅让外交部在那里得瑟,钓鱼岛必丢无疑。笔者认为,当今对策就是让外交部暂时闭嘴,让国防部去讲话,派出军舰控制钓鱼岛,对日本在我国领土钓鱼岛上修建机场及其它设施的“友好援助”行为表示感谢,并谢绝今后此类“友好援助”。如他国政府有侵略该地域行为,坚决予以痛击,若有他国公民在此从事违法行动,则由中国渔政处理,或移交司法机构追究刑事责任。任何国家军队的枪口都不仅仅是对内的,从来就不是。请问外交部:你觉得自己说话还有分量吗?

作者:吕鑫明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朝鲜半岛面临战争危险,外交部又叫嚷开了老生常谈:“各方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克制克制再克制。。。。”难道自己就不掂量掂量,自己说话还有多少分量?又鼓吹什么“中国要以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如何如何,怎样怎样”。这么说自己不觉得脸红心虚吗?从钓鱼岛,到南海诸岛,再到藏南,一个连自己的领土完整都不能保护的国家,请问世界上谁会拿着你当个“负责任的大国”?前几天美日在钓鱼岛联合军演,中国这边连抗议都没有一声,反而跑到美国进行什么“中美政党高层切磋”。对自己国家的安危都负不起责任,谁会相信你能对世界和平负什么责任?你拿着自己当根葱,可有人拿你蘸酱吗?什么韬光养晦一百年,什么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且不说从阶级分析角度看这自然是荒唐绝顶的谬论,就算从民族利益角度看,有哪个国家曾经和平崛起过?又有哪个国家进行过成功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先例?难道中国住在火星上?全世界人民都听不懂你念的是什么经,人家只看见了你是一个怯懦无能的懦夫!奇怪的中国,奇怪的外交辞令

作者:赵贵辰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奇怪的冷漠。日本领导人说钓鱼岛是他们的,于是,又是空中视察,又是发表一毫米也不退让的言论,可谓忙得不可开交,充分显示出一种志在必得的气势和态势。可是我们的上层,一再强调“共同维护两国战略互惠”,代替日本说“共同”,其实,谁给你“共同”呢?看不见人家在步步威逼吗?10月16日的外交部答记者问上还说“中日互为重要邻国。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敏感、复杂的问题……”把被侵略的既定事实说成是“一些敏感、复杂问题”,我真不知道我们的上层这样体贴日本的侵略行为,如此战战兢兢不顾自尊地软弱目的是什么。除了那句“反制”外(其实应该说是“反侵略”),我再也没听到一句强硬的属于中国人的反侵略的高层言语。那么,只管把钓鱼岛当做“互利双赢”的礼物送给日本好了,干吗还扭扭捏捏,假装羞涩,一点中国男人(别说中国领导了)的气概都没有?如果当官只是为了满足于当美国、日本的奴隶以求保全平安,那就比李鸿章还李鸿章了。和平崛起道路在人类历史上,后起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严重失衡,甚至引发世界大战。德国和日本就是例证。前苏联在这方面也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不会重蹈覆辙。自从1978年邓小平倡导的改革开放成为中国的基本国策以来,中国走上了一条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条件下,中国不会也不需要通过挑战现存的国际秩序,更不会也不需要采用争霸或损害别国利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2003年12月10日,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演讲时,以国家领导人身份首次使用了“和平崛起”这一概念,称中国选择的是“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胡锦涛在同年12月26日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和2004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都指出,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国家领导人关于中国和平崛起理论的论述,标志着21世纪中国和平崛起发展道路的确立。中国和平崛起研究正在深入。“中国军事现代化令邻国恐慌”

英国《每日电讯报》12月30日也就中国军力发展做文章,称尽管中国屡次强调将和平崛起,但中国近期军事现代化的速度和规模都引起许多地区邻国“恐慌”。报道称,日本在本月已将中国军力建设说成是“全球关注”。

报道还援引了近期国外媒体揣测的中国航母明年将试水、中国将部署“航母杀手”导弹等说法表示,中国正在引发一场“亚洲军备竞赛”。专家:中国“和平崛起”政策面临考验

针对外国媒体再次拿中国“和平崛起”政策问题说事,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教授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西方仅依赖一些表面现象就下结论有失妥当。他说,中国发展战略不会变,仍然会坚持“韬光养晦”,但由于面临一些新情况,发展环境变得更加复杂,中国所采取的“战术”将会更积极,但这并不影响中国的战略。因此,西方质疑中国“和平崛起”的说法属于“以偏概全”。面对西方对中国军力的指责,金灿荣教授指出,西方面对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感到紧张这可以理解,但西方也应看到,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整体进展,中国国防也必须随之实现现代化。此外,台湾尚未回归以及中国国境线绵长的现实也要求中国国防工作也必须实现现代化。尽管如此,中国并无“扩张”的动机,只是在追求合理的防务目标。因此,他认为,中西应该“相互理解”。专家:中国“和平崛起”政策面临考验不过,也有专家对上述问题有不同见解。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教授对环球网记者说,“和平崛起”是中国政府多年来做出的承诺,也符合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但他同时坦言,“今后中国或许不一定能继续坚守这一政策”。他说,这也取决于美国的“态度”,如果中国一些根本利益不断受到美国的挑衅,那么中国将可能不得不修改这个政策。时教授说道,“中国是否继续坚持和平崛起政策,既是对中国的考验,也是对美国的考验”。时教授还指出,“不管邻国什么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一定要进行”。他表示,“邻国其实可以放心,因为未来至少短期内中国军事不会冲击它们的利益”。但他也指出,如果国外过多奉信“中国威胁论”采取针对中国的强硬军事措施的话,中国可能也不得不被迫做出其它选择。澳洲人报中国会“和平崛起”吗?不会

现在一个简单而又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会“和平崛起”吗?我的答案是:不会。如果中国在未来几十年里经济持续增长的话,中美之间就可能会在安全问题上爆发战争,中国邻国如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将会和美国联手限制中国的发展。

我认为,强大的国家试图在他们的区域建立霸权主义,同时确保没有任何国家的力量可以凌驾在其他区域,因为他们最终的目的是扩张势力,在整个地区上称霸。无政府状态的国家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想要在这种秩序下生存就必须使国家变得更强大。强国的最终目的是建立霸权主义,称霸整个世界,但是,在这个现代化的世界,霸权主义不可能实现,更不可能平衡世界每个地区的势力,他们只能在自己的地区上称霸。那些已经实现区域性霸权主义的国家想牵制其他地区的势力发展,以保持他们强大势力不受威胁。中国无论保持一党统治还是变成民主主义,都会像美国在西方实行霸权主义那样称霸亚洲。很明显中国将会尽可能扩张在邻国的势力,并确保亚洲没有其他国家比它强大,就好像美国那样在西方宣称自己是最强大的一样。我还想说的是,中国通过实现区域性的霸权主义才能统一台湾。澳洲人报中国会“和平崛起”吗?不会随着中国不断的强大,该国很可能消除美国在亚洲的势力,就像当年美国把欧洲势力赶出西半球一样。中国的逻辑思维就像以前的美国一样,具有很强的战略意识,希望自己的军事力量在亚洲变成第一,不希望日本、俄罗斯的力量比自己强大,一如美国喜欢军事力量比较弱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作邻国。中国现在模仿美国,力图成为在亚洲称霸。当然,从历史的记录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不会容忍中国的崛起。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就表明会限制中国的发展,并最终极大削弱中国在亚洲的势力,就好像当年在冷战期间对待苏联一样。同时,中国邻国如印度、日本、新加坡、韩国、俄罗斯和越南对中国的崛起感到恐慌,势必会和美国联手限制中国的发展,正如当年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甚至中国和美国联合起来限制苏联的势力扩张。

最后,台湾的重要战略是控制好东亚的海岸势力,很难想像美国和日本会允许中国控制该领域的一个大岛。事实上,台湾可能会担任反华势力扩张的重要角色,这当然会激怒中国,加剧中美之间的军事竞争。对和平发展的质疑老八路认为,世界绝不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即便在我们中国,目前也只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共产主义大同社会还相当遥远。在这样的形势下,谁跟谁能结成“利益共同体”?既然人与人、家与家、国与国不存在“利益共同体”,只存在残酷的竞争,那么和平发展道路又从哪里来?这位自称“老八路”的哥们儿认为,中国和平发展道路不仅走不通,而且会越走越狭窄、越走越没希望。资本主义社会和资本贪婪的本性,决定了西方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着侵略和扩张,必然充满着血腥和暴力。现在世界上绝大数国家和地区在搞资本主义,也就是说,具有侵略扩张和暴力掠夺本性的恐怖邪恶国家在地球上占绝大多数。这位“老八路”最后设问道:我们明知道资本主义不可能改变其侵略扩张本性,世界不可能走向和平、和谐,却不敢正视现实,不肯纠正外交战略原则上的错误,试问这样下去,我们国家的和平发展道路还能走多远?韬光养晦韬光养晦,是汉语的一个成语,主要是隐藏才能,不使外露的意思。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这个成语被邓小平拿来,阐述中国在当时情况下的外交战略方针。这一思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和世界局势的全面把握基础之上的。其根本点是要寻找有利时机,发展和壮大自己;是要审时度势,争取主动,独立自主;是要坚持社会主义的旗帜不倒,增强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思想,是邓小平灵活务实思想方法和个人风格的体现。

邓小平的“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思想论萃

●“我们千万不要当头,这是一个根本国策。”●“中国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随便批评别人、指责别人,过头的话不要讲,过头的事不要做。”●“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要维护我们独立自主、不信邪、不怕鬼的形象。我们不能示弱。你越怕,越示弱,人家劲头就越大。并不是你软了人家就对你好一些,反倒是你软了人家看不起你。”

香港文汇报:中国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

据路透社12月8日报道,美国一家叫做“全球语言监测”(TheGlobalLanguageMonitor)的机构通过分析发现,中国崛起成为10年来全球阅读量最大的新闻,超过了伊拉克战争、9.11恐怖袭击等热门新闻。这样的新闻并不令人吃惊,因为西方主流政媒都在谈论中国的崛起,尤其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确实已经成为世界舞台关注的明星。可是,对于西方政媒轮番的捧场,中国并没有表现出所谓的惊喜,反而显得冷静和审慎。近日,曾经担任过中国外长的前国务委员唐家璇在外交学院演讲时也强调,韬光养晦、积极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是正确的,而且“要长期坚持下去”。而中央党校的《学习时报》近期也发表四名重量级官员(学者)(李君如、赵启正、施雪华、邱耕田)关于“中国模式”的文章,主旨都是给“中国模式”泼冷水。这些来自中国高端主流的看法,无疑释放出这样的信号,世界越是热捧中国,中国越是显得冷静。香港文汇报:中国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

这种冷热两重天,即可视作中国的自知之明和理性,无疑也充满了对西方政媒的怀疑和忌惮。这两种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凸显中国还没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去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不过,这也很正常,世界上任何大国在崛起之初,其实都曾这样过。以美国为例,在一战时期其实已经崭露头角,但是对于一战出兵相当犹豫,除了地缘政治形势的考虑,怕的就是不敢挑战当时欧洲主导的世界政局。一战以后的巴黎和会,美国的绝对大国地位依然没有确立。最有意思的是美国总统威尔逊曾促成了“国联”的成立,美国却从未加入。二战初期,美国同样对是否介入欧战彷徨犹疑,二战以后,美国才在西方世界的簇拥下成为超级大国。不过,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的过程,也是付出沉重代价的过程:冷战对抗、战争考验、恐怖侵袭、财政支出、兵员伤亡……一句话,大国地位是和责任担当相联系的,超级大国承担的则是超级责任。香港文汇报:中国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

这种不堪重负的责任拖垮了曾经不可一世的苏联,今天则让美国陷入金融危机和四处树敌的尴尬。中国不是欧盟、不是苏联,更不是美国,只是一个刚刚起步的新兴工业国,百废俱兴、矛盾纠结、政治文明和社会公平的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当下的中国只是数字上的“大”而非本质上的“强”,在此语境下,中国慎言“中国模式”不仅是自知之明,也是维护国家核心利益的现实手段。事实上,近年来世界大国已经紧盯中国,要求中国承担全方位的全球责任。这种众人所推,其实是强人所难。譬如在贸易领域,中国从来就未享受过西方世界给予的市场经济地位,可是却屡屡遭遇贸易保护主义;譬如在政治领域,中国向来都是为西方批评和指责的异类,却必须承担政治大国的超额责任。而正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则被要求承担发达国家的减排义务。

香港文汇报:中国要韬光养晦更要有所作为因此,如果中国真的顺着西方“捧”华的杆子而爬,中国不仅不会赢得和西方平起平坐的大国地位,反而会成为西方大国转嫁危机的冤大头。现实的中国,应该学习一战和二战初期的美国,沉着应战,不应盲目出牌,在世界的赞歌和鼓噪中表现自己。不过,中国在韬光养晦的同时,也应像一战、二战时的美国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表现出足够的大国担当才能成为世界性的大国。一味地不出头,甘当老二,就只能仰人鼻息,在国际社会形成不了自己的话语权。政治、经济、军事、贸易、文化等所有彰显主权国家利益的载体就会为人所制,无法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而且,就现实而言,中国想不出头都很难了:一是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倒逼中国承担和其地位相应的责任,没有责任感的大国是无法取信世界的;二是开放性的中国也面临着在海外遭遇恐怖袭击、国民生命财产受损的尴尬现实,因而在外交上不可能再像以往秉承“不干涉内政”的无为而治;三是不可能永远呆在“第三世界”,满足于当发展中国家的领袖。从中美G2到G8的召唤再到G20,中国的影响加深,中国加入强国集团不仅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国际形象,而且更有利于世界利益格局的平衡。事实上,从规则和责任意识而言,世界主要大国较之发展中国家素质更高。伴随着中国的崛起,发展中国家也未必把中国当作“自己人”,在本次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77国集团同样倡议新兴工业国承担更多责任就是明证。韩媒:中国摆脱“韬光养晦”为时尚早(图)

韩国《朝鲜日报》2月11日文章,原题:摆脱“韬光养晦”为时尚早去年中国凭借世界第二的经济实力推行“强势”外交,进入2011年,中国不断出现反省脱离“韬光养晦”路线的声音。“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的提出的外交方略,指导着目前中国的外交政策,却在2009年开始出现变化,后经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实力强大支持下的外交变得有礼有节,让一些国家产生“大国崛起”“强硬外交”的印象。中国官方报纸《人民日报》8日曾在海外版刊登一系列国内专家对中国推进大外交的言论。中国政法大学的专家李群英认为,中国近期的外交令周边国家难以适应,并给美国介入中国周边制造了条件。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周尊南撰文指出,中国不能因为经济实力提升而放弃“韬光养晦”政策。“韬光养晦”如果不“有所作为”,就会让世界误解中国缺乏明确的外交理念而过分强势,缺乏灵活容易造成“在事件处理中分外被动的局面”。相关消息人士指出,中国内部确实出现过对“强势”外交反省的声音,但其影响是未知之数。李开盛:“韬光养晦”可以休矣

“韬光养晦,有所作为”是冷战结束之初邓小平为当时中国制定的对外政策基本方针,甚至也可以视为其留给后代领导人的外交遗嘱,无论是江,还是胡,迄今已两代核心,这句话仍然被奉之如圣旨、不敢抛弃。事实上也是,20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尽管GDP的数值高歌猛进,但在发展水平方面与先进的国家仍有相当差距,在国际舞台上的势力对比也不占优势。在这个时候,坚持邓小平制定的基本对外政策方针仍是适宜的(笔者在原来的一篇文章也坚持这一点)。但笔者反对再用“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个词来指导、诠释我们坚持合作、不搞对抗的对外政策。从词义上看,它的两个部分本身就是矛盾的:“韬光养晦”就意味着不能有所作为,至少是暂时不能作为,同样,要“有所作为”就难以“韬光养晦”。中国人喜欢讲辩证法,搞两点论,既这样又那样。但在实践政策中,在同一个时期的对外政策中只能是一点论,只能以一个政策为中心,要“韬光养晦”就难“有所作为”,要“有所作为”就只能少谈“韬光养晦”。用这样本身含混的词来作为我国对外政策的指导,不但外人不明就里,连自己也会被搞糊涂。比如说,现在中美摩擦不断,中国的对策到底是优先“韬光养晦”,还是强调“有所作为”?李开盛:“韬光养晦”可以休矣正因为这个词的含混性,所以在邓小平提出以后,相关部门甚至是包括邓小平自己都不得不出台一大堆解释,如16字方针、20字方针等,最长的一种说法是28字方针:“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在邓小平时代,重心实际上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只是一个补充。但到了后来,“有所作为”的份量似乎越来越重,“韬光养晦”只是被当作一个前提或背景。这种含混性或许了有助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作为政策术语的活力,但也成了争论不断的根源。这些年来关于还要不要坚持“韬光养晦”讨论一直不绝于耳,我相信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当然是这20年来中国的国内外环境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二则是这个词本身的含混性所造成的。邓小平早已去世,无法为它提供最新且权威的解释,后一代的领导人和思想家们只能各就所好,各取所需,但对于内的政策指导、于外的增信释疑只能是弊大于利。有鉴于此,笔者建议在中国外交政策话语中抛弃“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提法,重新选择既清晰又简洁的术语来指导我们的对外政策,这既对消除国内各方面的思想混乱、推进政策执行有好处,也能有利于消除国外的各种误解,正确理解中国的意图。从“和平崛起”到“和平发展”、“和谐世界”,中国领导人事实上已经在探索新的政策表述,其中一些在国内外的反响还是不错的。李开盛:“韬光养晦”可以休矣但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中国的政策指导用语往往有“高、大、全”的嫌疑,虽然好看但不实用,对内难作政策之指导,对外难以取信于人。例如,《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把和平发展解释为“和平、开放、合作、和谐、共赢”,这说了也等到于白说,别人从中挑不出什么毛病,但也得不到什么有效的信息,甚至给人“欲盖弥彰”的感觉。中国威胁论经年不散,一方面我们可以归之为别人“别有用心”,另一方面也跟我们拙劣的政策表述有脱不开的关系。

在国际关系中,不妨大胆说出自己的利益关切并由此制定相关的政策指南。大家都是明白人,别人并不会因为你不说就不会怀疑你,或是因为你说得漂亮就会相信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你的利益是合理的、正义的,运用的方法是符合国际规则的,就不妨大胆地说出来,并付诸实践。这样的政策,外交官们看了才好执行,百姓们看了才好理解,不至于总是处于云山雾罩之中。就是对国际社会来说,一个直白、坦诚的中国才有可能赢得更大的信任与尊敬!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一、首先应该反思“韬光养晦”问题现在的“韬光养晦’是邓小平同志针对1991年前的局势提出来的。面对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而出现的动荡局面,邓小平提出:“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方针。因时制宜,本意没错。错就错在滥用上。什么是滥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上述事实告诉我们“韬光养晦”:没有麻痹对手反而麻痹了自己;没有套住对手反而套住了自己;没有孤立对手反而孤立了自己;没有冲出岛链反而增加了岛链;没有收回领土反而丢失了领土;没有增加安全反而增加了危险。这样的“韬光养晦”变成了丧权辱国的代名词,不要也罢。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国与国之间永远是利害关系而不管你是什么制度,从社会主义的苏联变成资本主义的俄罗斯,换了马甲,照样逃不掉美欧北约集团的打压,前车之鉴,我们千万不可有侥幸心理而去重蹈覆辙。我们要摆正与美国的关系。在“韬光养晦”思想的指导下,我们把中美关系定位成:“搞合作,不搞对抗;有斗争,斗而不破”。这是错误的,这既违背了辩证法也不切实际。有人甚至主张“中美国”,这更是幼稚可笑的。大量残酷的现实告诉我们,摆不正关系是要吃大亏的,不少的史籍也告诉我们,滥用韬光养晦是要亡国的。战国齐王建在贪官后胜的蛊惑下,对秦国采用的就是标准的“韬光养晦”政策,每当秦国灭亡一国,齐王建就奉表祝贺。其他五国或派使臣,痛陈唇亡齿寒的道理,齐王建都不予置理,坚持与秦国“搞合作”,大臣提醒要做军事斗争准备,齐王建也不予采纳,坚持与秦国“不搞对抗”。结果五国相继灭亡,齐国仅多存在了几个月,齐王建被秦活活饿死。(举例论证)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毛泽东曾经教导我们:“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这应当是我们外交的座右铭。我们不能因为“韬光养晦”而不敢“合纵”、“连横”,否则,单枪匹马打不破反华势力的围堵,特别要加强与俄罗斯的关系,平时准同盟,战时转同盟。我们不能害怕“中国威胁论”就不敢强军备战,要加快发展尖端武器,要加快建设航母群。要加大对军费的投入,整顿军队风纪,铲除贪污腐败。要搞好内政,缩小两极分化,优先公平正义,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要对全民进行国防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危机意识。(二)其次应该反思“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问题

邓小平对有争议的领土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搁置争议就是既不拒绝,也不承认,理由是“让子孙后代解决,相信子孙后代比我们聪明”。这实际是猫论的翻版,是不负责任的态度。问题是你搁置人家不搁置,你要共同人家要单干怎么办?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事情的发展果不其然,日本和南海诸国都并没有搁置争议,更没有留给子孙后代去解决,他们要在自己的这一代人中完成这个“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版图扩张计划。就拿日本来说,他占领钓鱼岛控制东海,便可为子孙后代留下超过10倍的生存空间,让现在只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小日本变成几百万平方公里的大日本,这是个非常可怕的前景,到那时候,这个中华民族的宿敌将永远是中国的噩梦,我们的民族复兴就会化作泡影。所以,不论为了什么,不管是“中日友好”,是“改革开放”,是“经济建设为中心”,都决不能拿自己的领土做交易,只有领土是永久的,其他任何东西都是过眼云烟,领土一旦丢失就再难收回,我们必须寸步不让,寸土必争!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目前时不我待,根据国际惯例,任何国家在某个地方显示有效管理50年都对争取主权有利,虽然中国政府不断重申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也不承认所谓的时效原则,但实际上日本实际控制钓鱼岛30多年,继续下去情况只会对中国越来越不利,钓鱼岛只会离中国愈来愈远。事实证明在领土问题上拖延对我们自己不利,指望强大以后再说是远水不解近渴。现在各国已下手,美国已插手,双边问题已变成多边问题、国际问题。我们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为了国家的核心利益,不惜一博,哪怕是战争。(三)还应该反思指导思想问题我们应该尽快向毛泽东思想回归。毛泽东思想是经过前后30年实践检验了的真理,毛泽东外交思想是我们的传家宝,老祖宗丢不得,丢了就吃苦头。老骥:中国外交要勇于反思!

作者:老骥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当年赫鲁晓夫丢掉斯大林这把“刀子”,苏联便从变修到亡党亡国。中国历史上所有王朝的接班人,从来没有谁否定自己的开国皇帝,就连弑君篡位的也不敢。这是基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孔孟之道。我们现在不是大力提倡尊孔吗?甚至把孔子学院办到了世界各地,那么我们就不能口是心非。这方面国民党做的不错,按说蒋介石把大陆都丢了,龟缩一隅,功过最多一比九,可是国民党没有否定他,活着遵从,死后建纪念堂,尽管他只是二代领导人。难道毛泽东还不如蒋介石吗?我们要完成统一大业,就一定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才行。对付帝国主义侵略还得靠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时代,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至今美国政军界精英仍谈毛色变,坦陈:不怕中国军队现代化,就怕中国毛泽东化。就拿这次美韩军演华盛顿航母闯进我黄海经济专属区来讲,若在毛泽东时代它敢吗。现在中国人民最大的愿望就是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毛泽东思想。外交工作也应如此,并在实践中有所创新和发展。面对内政困局、外交危局,相信只要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我们就能战无不胜。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坚定了中国人民的信心和决心,一定要沿着毛泽东及其战友们开创的科学社会主义的道路奋勇前进。孙锡良:中国外交不要乱出“死牌”!

作者:孙锡良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最近几年来,我经常听到中国的政治人物和外交人员在国际公开场合讲一些不符合外交常识的话,什么“韬光养晦一百年不变”,什么“绝不***、决不***、永不***”之类的,这些表态其实都表现出中国外交的焦虑和被动,与一个正常国家的形象很不相符。以前,我曾经谈到过“外交牌局”的问题,今天还要谈,就强势的西方国家来讲,他们有“造牌、打牌、看牌、再出牌”的过程,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及相对弱小的国家来讲,“应牌”往往是更为常见的事情,自己造牌的能力很弱,有时很想造牌,但因为没有军事和经济支撑,造的也是废牌,中国既算不上大国,也算不上小国,总体上处于一种具有相对自主和有独立权限的国家,如果处理得当,完全可以在任何时候处于世界的有利位置,但如果处理不当,也许只能象弱小国家一样长期被动的“应牌”。

孙锡良:中国外交不要乱出“死牌”!

作者:孙锡良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邓小平先生当年提出“韬光养晦”不能说完全是错误的,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但是,世异时移,后人不能机械地坚守着他的那句话,更不能想当然地说:要坚持一百年不变。外交人员说要坚持百年不变,实际上就是给中国外交打了一张“死牌”——中国的底线是只要外国炮火不打到中国本土,中国都能忍下去。再伟大的领导人都不敢把话说死,再伟大的人物也无法决定后人的行动,吴建民怎么就敢要中国坚持一百年韬光养晦呢?中国外交怎么能说出这样不合外交原则的话呢?老百姓让政府外交强硬并非要求政府打仗,两者不是等同关系,不要用“避战”来遮掩外交上的畏缩情绪。孙锡良:中国外交不要乱出“死牌”!

作者:孙锡良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从中国目前的综合实力来讲,我们应当有信心走独立外交的道路,中国可以主动地“造牌、打牌”,中国可以在面对西方的出牌时随机地应牌,只有你平时手上准备了很多好牌,当需要应牌和打牌的时候,你才不会感到束手无策,因为我们习惯于容忍,所以,从不敢主动地率先向对方发牌,最近几十年,西方从来都没有感受到来自中国的外交压力,西方从来都没有象现在这样对中国应付自如,外交不怕磕磕碰碰,就怕一碰就碎、一碰就躲,中国的周边形势和国际形势越来越复杂,外交思路到了换脑筋的时候了。中国外交需要大战略郝雨凡1和平崛起是大战略吗?2大战略是什么3制定大战略迫在眉睫4清晰大国战略的好处背景:近年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力正迅速扩大。在国际社会眼中,不仅美国人在谈论G2,越来越多国际人士开始把中国看成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级大国。然而,中国似乎并没有做好去扮演世界级角色的准备。

和平崛起是大战略吗?有学者认为,中国已有大战略,就是“和平崛起”(后改为“和平发展”)和“和谐世界”。然而,“和谐世界”只能被看作是终极的外交理想,可以被看作是早年和平共处思想的延续;作为一种价值理念,这一提法是基于“和平、合作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流”这一认识,可近年来中国外交面临的困难多是源于中国高速发展而引发别的国家猜疑和抵制所致。外交战略不能只在描述一种空泛的美好理想,必须基于现实主义的考虑,能够实实在在地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大战略是什么

大战略是国家分配和使用所有工具(包括军事手段)以达到政策目标的艺术。大战略不仅要有清晰的战略目标,更要有战略对象或假想对手(甚至不只一个假想对手),还要有系统的思路(doctrine),以及步骤、方法和策略去帮助其达到战略目标。它虽然不是一门精确、刻板的“科学”,需要灵活地并不断重新审视和调整策略,但它要有明确的目标和全局性设计。国家外交大战略首先是对外的,而不是对内约束自己行为的。它应该包含明确的对外目标定位(如塑造怎样的外部环境,对付怎样的主要对手,达到怎样的目的)、以及相应的策略和手段(如依赖的力量)。大战略虽较宏观和倾向于指导性,但必须具有可操作性和可检验性。和平崛起是讲的很好,但是我认为只不过是中国把世界形势想象的太美好罢了。世界形势异常的复杂,中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中的眼中钉,她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力的蒸蒸日上必然会遭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怎么可能做到和平崛起呢?如果想和平崛起,那么前提一定是相互的,即中国和平崛起,资本主义国家不会采取任何行动阻扰?但是,这可能吗?所以说,中国的崛起过程必定是艰辛的,这之中中国的外交也必然是荆棘遍布、困难重重的。(me)就像刚刚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外交理念太过理想化,这是个现实的世界。(me)大战略是什么小国一般只能适应环境,但大国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营造和改变环境,并根据自己利益的变化来选择自己的战略,改变外部环境。中国的外交大战略应该是我国民族生存发展的各种利益在当今内外环境下产生的国家发展战略和安全战略的汇总;其中,既包括对我们自身状况和问题的细致了解,又包括对长远民族利益的综合把握,也包括对国内国际可资利用的各种手段和资源的分析,以及对外部世界大趋势做出高屋建瓴并具有前瞻性的判断。

中国现在并不是在尝试改变环境,而是在一再的忍让和承受。(me)大战略是什么不可忽视的是,国家利益是多层次和多方面的,需要分类和排序中国的核心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还要能区分长期利益、中期利益和短期利益,以此决定应采取的全球大战略和与之配合的区域战略。首先,中国对以美国和西方为首的现存世界体系是否满意?如果想改变,希望改变成什么样子?对正在发生的国际格局变化和全球化以及区域化的趋势怎么看待?哪些对我有利,哪些又是应该防止的?维持现状也许对我们有利,但在一个动态的世界里,外交上的不作为不等于能够维持现状。学界和政策界应该开始讨论,未来30年中国要达到什么战略目标;美国对中国是威胁还是机会?如需对付美国的威胁,需要未雨绸缪做好哪些准备?怎样协调与周边和主要大国的关系?应该与哪些国家结成实质的战略联盟?应有怎样的海洋战略和太空战略与之配合?大战略是什么目前,我们仍然是现存国际体系的接受者(taker),而不是制定者(maker)。我们应该怎样利用外部世界的变化为我所用?怎样尽快成为规则的制定者?我们要不要争做世界老二?做世界级领袖有什么好处?又需要多大的成本?关心经济利益的同时要不要投入资源去关心其它带有人类普遍性的全球问题?要坐稳世界老二应有怎样的配套战略?现阶段对美国霸权是批评还是接纳?对西方掌控的话语体系是参与还是挑战?是竞争还是贴近并附和?在今天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中是努力维持均势还是应该重点结盟?在亚洲是要地区稳定还是要区域领导权?对国际组织的变革呼声,是支持还是观望甚至抵制?要怎样改才对我有利?在制定大战略的时候,这些都需要我们仔细考虑。大战略是什么作为一个世界级的大国,我们更应前瞻性地考虑怎样在21世纪人类历史发展大潮中增加别国对我们的尊重。怎样增加中国的声望、信誉以及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这要求我们不仅提升经济实力,还应提升社会公正、公共福利、人文关怀和全方位的社会治理水平。增加我们的软实力,不能简单地依靠全球汉语推广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推介,还需要把中国文化、中国经验的总结提升到普世经验的层次。制订大战略迫在眉睫观点1有一种意见认为,现阶段不宜制订大战略,因为可能引起国际社会不必要的紧张甚至恐慌。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以自身发展为主,不必制定大战略,摸着石头过河,只要定出大的总体目标(比如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程度)就行了,走一步看一步。观点2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如同其它大国一样早有自己的大战略,只是不说而已,因为担心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增加我们赶超的成本。但如果中国外交意图继续“韬光养晦”,美国就有理由怀疑中国的真实意图是针对美国的。中国外交意图的不透明,已经引起了美国学界政界乃至国际社会的猜测,实际上增加了中国赶超的成本。而这种模糊战略给外界无限的遐想,许多国家多是往坏处想中国。所以,我们需要清晰的外交大战略。制订大战略迫在眉睫作者认为,但是,中国制不制订大战略,外界都会紧张,都会以为中南海早已有了大战略,都会继续猜测中国的战略意图。这样会增加我们发展的难度。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别人的顾虑而不做长远和通盘的战略设计和大场景的思考。中国制不制订大战略,外界都会紧张,都会以为中南海早已有了大战略,都会继续猜测中国的战略意图。这样会增加我们发展的难度。我们不能因为担心别人的顾虑而不做长远和通盘的战略设计和大场景的思考。90年代初,我们曾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政策,这可以被看成是中国当时的外交策略,也可以被看作是某种“模糊战略”,即“将来我要干什么,我不告诉你,我只是在争取时间”。这可能适应中国在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外部环境和内政需要,并对缓解外部压力起到过权宜的作用。但也增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真实意图的猜疑。制订大战略迫在眉睫后来我们提出和平崛起,20年战略机遇期,实际上都加重了外界对中国意图的担忧。20年前中国实力还不够强大,国际社会的警觉尚不强烈,但20年后的今天,国力如此强大的中国继续隐藏外交动机,就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我们应有清晰的、争做负责任的世界第二的战略。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消除作为世界第一的美国对我们和平崛起的顾虑,要让美国知道,我们不是要赶超美国,更不想威胁美国的地位。当然,这样做的坏处是容易引起潜在对手如日本和俄罗斯甚至欧盟的担忧。日本现在亚洲的外交战略目标就是延缓甚至阻止中国崛起。但中国崛起是俄罗斯和日本都无法阻止的,日俄之间的矛盾也使其难以联手遏制中国。未来一段时间里唯一能够干扰中国崛起的只有美国。中国如果妥善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平衡好与日本、俄罗斯、欧盟和印度的关系,争取亚洲事务的主导权,并坐稳世界第二。这对中国最为有利。清晰大国战略的好处

1.清晰的国家大战略有利于外界对中国的战略利益形成清楚认识,避免采取不当措施战略清晰会增强中国行动的可信性,减少对手的战略误判。2.另外,清晰的国家大战略有利于消解外界对中国的疑虑。3.最后,清晰的大战略有利于各部门形成一致的认识和协调各部门的不同利益。关于清晰大国战略中国和西方的矛盾是文明之间的,价值体系之间的,国际体系变化导致的结构性的。所以中国现在应结合国际社会的现实,制定我们的应对大战略。中国清晰的国家大战略不仅要让西方明确认识到,中国外交大战略目的标是要做负责任的世界级领袖,但不会也不想挑战美国的霸权,采取的是与美国和各国合作的策略,而且有助于让周边各国认识到开疆扩土不是中国的战略需求,和平的国际环境尤其是和平的周边环境对中国的发展最为重要。中国要做也能做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也有能力维持一个和平稳定的东亚区域秩序,为此中国也愿意承担义务。军民强硬外交才有回旋余地

作者:博采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帝国主义是战争的策源地。在这种战争威胁依然存在时,我们自己下马了众多军事科技项目,军备一度废弛,拉大了与世界先进国家的装备差距。更为危险的是我们的战争意志的消退,在外交上放弃有理有利有节独立自主的外交路线,急于结交富裕的国家,抛弃了众多穷朋友,开始变得孤立。所谓的“韬光养晦”使我们开始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我们唯美国的马首是瞻,几乎所有的国内或国外政策都受到美国的影响,都要考虑美国的反应。开始忍气吞声,求和惧战。我们的银河号轮船遭受美国侮辱性的搜查、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我们的飞机在自己的领海南海被撞,我们的台湾海峡被美国军舰穿梭而过。中国正在一步步失去战略主动,一步步在引虎狼入内室。当前中国的外交困境和地缘政治环境的恶化,根本的原因是跟自己的发展路线有关。

军民强硬外交才有回旋余地

作者:博采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毛泽东时代的中国,之所以能够让中华民族扬眉吐气,原因在于让曾经不完整的主权重新回归完整。落后的国家在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只有靠公有制和计划经济,才能让自己的主权保持完整.强国必须有完整的主权,主权概念即包括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一旦经济基础失去了完全的主权,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政治主权也不可能完整。一旦实行市场经济和私有化,就会被融进西方发达国家建立的国际规则体系,经济上很容易被外资控制,经济主权必然要不同程度的失去,政治的主权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动摇。中国资产阶级因为后发和弱小,表现为强烈的买办性和奴性。如果中国走资本主义,就必然会沦为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经济附庸和经济殖民地,政治上也会难逃被外部影响和控制,陷入内外交困的命运。这点已经被世界各个实行资本主义的国家的发展历程所证实。美国那么积极的推行市场经济和西方政治,当然不会是为了让中国变得强大,变成战略对手,这不符合美国的根本利益。

军民强硬外交才有回旋余地

作者:博采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2011年在美国对中国日益紧迫的战争威胁中拉开了序幕。拥有了歼20战机、国产航母、东风21导弹的中国,更迫切需要的是举国上下团结一致的战争意志。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经验值得注意,只要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军方和中国人民表现出独立自主,抗击外辱,保家卫国的强硬的战争意志,就没有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敢于侵略中国。

中国共产党人,尤其是党的高层干部要在思想上来一次拨乱反正,多读马列毛的经典原著,彻底抛弃市场万能的歪理邪说,不再相信只有私有制才能够调动人的积极性,不再相信只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普世价值才能救中国。而要永远铭记人民利益至上才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总钥匙;永远铭记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永远铭记动员人民、鼓舞人民、领导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人民服务才是共产党人的根本。中国外交战略需要适时调整

作者:水又心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众所周知,美国国家利益最大化一直是美国外交战略的核心。美国在国际上交替使用“大棒”和“胡萝卜”政策,目的是不断谋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服从国内民主社会治理的需要。美国国内多数民主的社会治理方式之所以相对成功,之所以被其它国家所崇尚特别是被中国精英政治代表所推崇而又难以效仿,原因就出在我们的外交战略。对于中国社会治理模式,历史悠久的中国人民苦苦探寻了几千年。就算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今天,繁杂的国内矛盾仍然没有减少的趋势,原因就出在我们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外交政策在新中国特定历史情况下发挥了积极作用,实现了新中国“在夹缝中求生存”的外交目标。但时过境迁,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状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调整外交战略的原则已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刻不容缓的重大课题。

中国外交战略需要适时调整

作者:水又心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作者在文中分析为什么中国外交战略需要调整坚持国内民主与国际专制是美国社会保持长期稳定的根本原因。美国聚集了大量的世界精英,其政治高手充分演绎着内政外交战略可谓是登峰造极。他们对内实行多数民主,甚至连多数专制也不容忍。二百多年的历史证明,他们是成功的。其原因就是他们在国际政治中较好地维护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从而保障了国内多数国民的利益。虽然外交政策中资本利益的代言非常明显,但强大的国家利益代言保障了美国大多数穷人和中产阶级的福利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福利。美国实施的实际上是一种对世界的掠夺,并用这些掠夺来的财富维持着国内民众的生存,从而较好的化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中国外交战略需要适时调整

作者:水又心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中国如何保障国内的和谐稳定,仅靠国内治理还是不够的。要使国民有尊严地活着,不仅要有物资上的保障,而且要有制度上的保障。中国应该在国内推进民主化,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优越性。但保障国内民主化的物资基础还不充足,需要通过外交战略来维护。因此,调整国家外交战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成为我们追求的重要目标。中国应当充分利用市场在世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用好政治手段维护好国家利益。如何调整外交战略一是调整中国对外政治经济战略,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二是调整外汇储备政策,实行国家在国际上的财政赤支政策。三是改变互不干涉内政战略,增强中国影响世界的能力。四是改变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战略,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五是加强国防能力建设,增强军事威慑在外交搏弈中的作用。相信有了外交上国家利益最化的保障,国内民主与社会和谐的问题就会取得重要进展,国民对政府的自豪感和信任度得到极大的提高。

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

作者:郑永年

文章发于:联合早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的外交似乎显现出一种可以称之为“大国小外交”的特色。无论是领袖外交还是外交官的一般性外交,方方面面都好像在疲于奔命,但鲜有成果。今天,中国外交的各个方面都在面临巨大的国际压力。

在经济上,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尤其是应付危机贡献巨大,但西方国家则在大肆操作人民币汇率问题和贸易平衡问题。

在军事安全问题上,中国早些时候提出“和平崛起”和“和平发展”的目标,但周边环境的安全压力也在增加。朝鲜半岛核武器问题没有解决的希望,美、日、韩同盟正在强化,原先并不突出的南中国海问题已经跃出纸面。

在政治上,西方正在进行新一波更大的“人权”和“民主”压力。中国很多年前就和西方开展人权对话,但始终处于防守地位,没有任何反击能力。

在文化上,中国做了很多的努力希望“走出去”;但看来“走出去”的道路并不平坦。形式上走出去了,但内容则没有,中国仍然没有自己的文化话语权。中国实现“大国大外交”几个条件

作者:郑永年

文章发于:联合早报

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应当出现的“大外交”格局并没有出现,而今天所面对的“小外交”格局则是中国不应当享有的。那么,中国如何实现“大国大外交”的格局呢?在国际关系里,人们常说“外交是内政的延续”,表明一个国家的外交必须有一个内部基础。内部基础决定了外交。也就是说,中国如果要实现“大外交”,就必须具备一些内部条件。内部条件包括方方面面,但就中国目前的情势来说,如下几方面显得尤其重要。

(一)缺乏政治高度的外交策略首先就是外交战线的建设。大外交需要一个强势外交战线。在国际政治中,尽管外交很重要,但很多问题往往并非是外交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经常远远超出职业外交家的领域和能力。需要政治家并且是具有国际视野的政治人物来搞外交。这方面中国还不到位。

(一)缺乏政治高度的外交策略

政治家层面都是长期从事国内事务的,对国际事务没有长期的观察和思考。这一点也表现在其他国家,因为所有政治都是地方的。不过,在其他很多国家,存在着政治人物可以借重的较为独立的智库和智囊人物,中国则没有。在所有国家,职业外交家是执行家,而政策的调整需要政治人物来做。没有握有实权的政治人物来从事外交,中国外交的很多政策调整显得混乱和滞后。仅举一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一直强调“外交为经济服务”。在早期这个政策很成功。但要实现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经济也应当经常为外交服务。西方就有“战略性贸易”这个概念。西方从来就没有完全的自由贸易,其贸易总是和其战略考量联系在一起的。而中国没有这个概念,更不用说政策了。很自然,经济大国不能转化成为外交大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