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_第1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_第2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_第3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_第4页
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10年3月13日通知: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各地要将中医科的设置及业务开展情况纳入乡镇卫生院评审工作中予以考评,并将在执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室设置(一)中医科作为乡镇卫生院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二)无床型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有床型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设立1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个以上中医康复治疗室。(三)设置中药房,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

第一页,共六十六页。

能提供质子(H+)的物质如:HClH2SO4H2CO3NH+

4类型及来源挥发性酸H2CO3CO2H2OCO2CO2CO2固定酸H2SO4H3PO4尿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三羧酸酮体体内物质代谢产生食物在体内转化或经氧化后生成酸肺-主气-金肾-主纳气-水中医理论西医理论第二页,共六十六页。1996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在《迎接21世纪的挑战》报告中指出:“21世纪的医学,不应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而应当以人类健康作为医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因为在人类健康长寿的影响因素中,WHO调查认为现代医疗影响只占8%。即使拥有一流的医疗设备,一流的医疗水平,付出100%的努力,也只有8%的治疗结果;其余92%,父母的遗传因素占15%,气候占7%,社会占10%,个人生活、心理状态等个人因素占到60%。中医中药靠什么治病呢?中医主要是通过发掘自我痊愈能力来实现治疗的全过程的。第三页,共六十六页。鲁迅:“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

鲁迅1922年和1926年写的《呐喊"自序》、《父亲的病》中对中医进行严厉的批评,用辛辣的笔墨嘲讽了中医存在的弊病:故作神秘和玄虚、拼命捞钱、草菅人命的恶劣职业道德。并发誓‘决不看中医’。

中医的生存第四页,共六十六页。梁启超:被割错肾还为西医叫好.

1926年,梁启超因患尿血病,到北京一家著名西医院治疗。医生诊断说是肾脏的毛病,需要作肾切除。本来,梁启超的一位朋友认为不必割肾,劝他服用中药,但梁启超坚信西医。结果,在右肾被切除之后,他的病情仍无好转。医生于是又诊断说,病因在牙。在拔掉七颗牙齿之后,病情依旧。梁启超三年后死此病。即使在他明知自己被误珍误医之后,他怕因此影响西医在中国的声誉,带病撰文,要国人不要因为个别事故而全面否定西医的科学性。第五页,共六十六页。郭沫若:“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郭沫若宁死不请教中医的,因为他觉得若不如此便对不住我所受的教育。并希望盼望一切不甘居混沌的人,有是非之心的人,在这个地方不取模棱的态度。并断定:“国医治好的病,反正都是自己会好的病”。还绝对化地说:“中医和我没缘,我敢说我一直到死决不会麻烦中国郎中的。”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李敖:“中国历史上,根本没有真正的‘医学’”

李敖一直是反对中医的,早在1961年他就曾经发表废除中医的文章《修改“医师法”与废止中医》。他认为中国的医学史,并不是什么真的“医学”史,而是一笔道道地地的“巫医”史。

第七页,共六十六页。何祚庥:支持取缔中医

何祚庥评论中医的一个准则就是:是否符合科学的原理和精神。“从这个方面来说,我是支持批评中医的,我觉得那些呼吁取缔中医的言论大多数有根有据。”大家看病都选择西医,只有少数现代科学知识比较缺少的人才选择中医。

第八页,共六十六页。人体王朝

–人体解剖《黄帝内经》的《灵兰秘典论》描绘了一幅人体“百官图”:“心者,君王之官,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脾胃者,仓禀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小肠者……受盛之官……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膀胱者,州都之宫……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故主明则下安……以为天下则大昌……”第九页,共六十六页。中国人的大脑应该放在哪儿?一个没有大脑概念的民族,即便在今天,也不好意思逼迫自己的医学在自己身上安装一个装聋作哑的大脑。地球人都知道,大脑是人体的中枢,即人体所有器官组织及生理功能的总调度、总指挥,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然而,中医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中医始终坚持认为人体的指挥中枢是心脏。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堂而皇之地宣布:“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以此确定了中医“心本位”的地位。在功能上,心脏毫无争议地主持了中国人的血液运行、性情表达和思维精神活动。因为受到中医的影响,在中国人的心中,人体凡是与思想、思维活动有关的事情,是与可怜的大脑没有丝毫关系的。第十页,共六十六页。中医有颗伟大的“心”中医和西医都有一颗心。西医所谓“心”(Heart),指人和脊椎动物血液循环的肌性泵血器官,“心”的疾病有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心肌炎、心律失常等。而中医之心,主要是精神之心,其次才是血脉之心。其生理病理意义要比西医之心丰富得多。西方医学中的“Heart”最多不过150年历史,而中医之“心”至少也有3600年了。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中医之“心”深深地扎根于中华民族伟大的文化之中,与宗教、语言、文字、书法、美术、音乐和民俗的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心想事成、心胸开阔、心花怒放、心猿意马、心狠手辣、心旷神怡、心湖澎湃、心不在焉、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心中有数、心满意足、心慈手软、心急火燎、心灰意冷、心腹之患、心照不宣……还有心算、心计、心声、开心、虚心、爱心、童心、记在心上、心静自然凉等等】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从“心”的造字意义上讲,小篆之心是一个象形文字,一个实体的心脏解剖外形,说明中医之心包括了西医之心。五脏中“心“与肝、牌、肺、肾四脏,不同之处,惟“心”字没有“月“(肉)旁,这就告诉人们,中医之心,并非仅是一个有形的实体之心,还有一个无形之心,那就是精神之心,而以后者更为要紧。心主血脉、心主神志、心与小肠相表里。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一、中成药的基本知识1、中成药的概念:中成药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以中药材为原料,按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制成的制剂。其特点是具备相应的名称、规格、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适当的包装,标明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中成药具有保存、使用方便,可以大规模生产的优点。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2、中成药的命名(1)以处方来源命名金匮肾气丸(2)以药物组成命名麻子仁丸、人参败毒胶囊(3)以药味数目命名六味地黄丸(4)以功能主治命名开胸顺气丸、清音丸(5)以其他方法命名紫雪散、川芎茶调散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3、中成药的分类方法(1)按功效分类解表剂、祛暑剂、泻下剂、温里剂、止咳平喘剂、开窍剂、固涩剂、挟正剂等。(2)按病证分类感冒类、咳嗽类、头痛类、胃痛类、食滞类、便秘类、腹泻类、眩晕类。(3)按剂型分类蜜丸、水丸、糊丸、散剂、膏滋、膏药、药酒、片剂。(4)笔画、拼音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查阅。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5)按管理分类此种分类方法便于加强临床医师用药的规范性。如处方药、非处方药、国家基本药物、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物。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3、中成药的处方来源(1)传统方指源于古典医籍,方证明确,组方严谨,疗效可靠的著名方剂。如出自《小儿药证直诀》的六味地黄丸。(2)经验方包括民间流传较广的有效经验方,著名医师的经验方,医院根据临床医师的经验由名家集体拟定的处方。如白带丸。(3)科研方通过研究试制,经国家或地方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生产的中成药处方,如银杏叶片。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4、中成药的处方结构中成药的处方是在辨证论治、理法方药指导下,按照君、臣、佐、使的关系配伍而成。(1)君药(主药)是针对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必不可少的主要药物。(2)臣药(辅药)是辅助主药加强治疗作用的药物。(3)佐药有三种含意。①佐助药,即协助主、辅药,以治疗兼证或次要症状的药物;②佐制药,即用以消除或减弱主、辅药的毒性或峻烈之性的药物;③反佐药,即在病重邪甚,产生拒药时,配用与主药性味相反,而又能起到相成作用的从治药物。(4)使药有两种含意。①引经药,即能引方中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②调和药,即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5、中成药的常用剂型剂型,是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中成药的常用剂型主要包括两类。①中药传统剂型:丸剂、散剂、内服膏剂(膏滋)、酒剂、露剂、胶剂、膏药等;②中药现代剂型:颗粒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合剂等。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二、使用中成药的注意事项1、合理使用各种剂型:剂型选用常遵循三效(速效、高效、长效)。三小(剂量小、副作用小、毒性小)、五方便(生产、运输、储藏、携带、使用方便)的原则。2、正确地掌握中成药的使用方法(内服法、外用法、注射法)及使用剂量,采取合理给药途径。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3、掌握中成药使用的各种禁忌(见书10-12页)(1)证候禁忌(2)配伍禁忌(3)妊娠禁忌(4)饮食禁忌(5)特殊人群禁忌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4、高度重视中成药的不良反应WHO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对药品不良反应的定义是:为了预防、诊断或治疗人的疾病i改善人的生理功能,而给予正常剂量的药品时所出现的任何有害且非预期的反应。药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副作用、毒性作用、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特异质反应、药物依赖性、致癌、致突变、致畸作用等。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中成药的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不包括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中成药本身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有害反应。因此由于误用,医生不合理用药,药物质量等问题导致的不良事件,不能称为中成药的不良反应。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呈现多样化,常累及多器官多系统。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大致有:

1、药物质量欠佳

2、方药证候不符

3、用量用法违规

4、个体差异(因人制宜)预防:1.加强管理,保证质量;2.药证相符,合理用药;3.严控剂量,规范用法;4.特殊人群,尤须重视;5.加强监控,合理用药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三、合理使用中成药的原则

(一)辨证使用中成药

中医治病示意图治病辨证论理治疗方法选方或组方选用药物理法方药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病因病机、防治原则、药性理论

[1]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心~。肌~。条~。事~。[2]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由。~论。道~。[3]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财。~事。管~。自~。修~。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1、辨证论治

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的精髓。中成药是在中医理论指导,结合现代技术制成的现成药品,作为目前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必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有的放矢,才能发挥最佳疗效,正所谓药证相符,效若桴鼓。辨证论治作为指导临床诊治疾病的基本法则,既要看到同一疾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型;又要看到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又可能出现同样的证型。囚此在治疗疾病时就可以分别采取“同病异治”或“异病同治”的原则。

感冒----风寒、风热、感冒挟湿。

血府逐瘀胶囊(文献检索可治80多种疾病)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对于證、証、证、症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当今最权威的工具书——《汉语大词典》的解释为依据。證[证]:“病况,症候。后多作‘症’。”“証,通‘症’。病症。元关汉卿《拜月亭》第二折:‘只原的依本分伤家没变証,慢慢的传授阴阳。’一本作‘症’。”“通‘證’。证据。清黄宗羲《子刘子行状》卷下:‘然后知先生之言,为思陵对証之药也,’一本作‘證’。”“证,‘證’的简化字。”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101条)

“柴胡证”,根据《伤寒论》是指96条“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之四大症,“胸中烦而不呕”、“渴”、“腹中痛”、“胁下痞硬”、“心下悸,小便不利”、“不渴,身有微热”、“咳”等或然诸症。“一证”是指上述若干症状和体征中的一种能反映小柴胡汤病机的疾病征象。该句应理解为“在所有适合小柴胡汤治疗的疾病征象中,无须全部具备,只要有一个症状和体征能够体现出小柴胡汤的病机,就径直应用好了”。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伤寒论》讲辨病脉证,病主要通过脉证来反映、来把握。张仲景提到一个很重要的治病原则就是:“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为什么要随证治之呢?证很重要啊!证能够告诉我们一切。很内在的东西,很难看见的这些东西,证可以告诉你。抓主证,抓病机。

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2、辨病辨证相结合

临床实践中,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灵活结合,往往能取得更满意的临床效果。目前上市的不少中成药在主治病证的西医病名基础上增加了中医证候属性,对此类药物可采用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合理使用。如冠心病心绞痛属于中医胸痹范畴,主要病机是心脉痹阻,常分为气滞血瘀、瘀血阻络、寒凝心脉、心气不足、气阴两虚等证候类型,因此临床应用时需在明确冠心病心绞痛诊断的基础上,根据中医各证候表现不同对证选药。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3、辨病论治

在目前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一些西医疾病,其中医发病机制比较单一,证候属性区分度不强,因此可以采用辨病论治的方法,按照西医的疾病名称、病理状态或理化检查结果来使用中成药,即属于辨病用药的范畴。例如糖尿病,按照中医的证候分型,95%以上是气阴不足证,因此已经上市的中成药品种中多是针对气阴不足而设,那么对于2型糖尿病均可选用此类中成药。如消渴平片、渴乐宁胶囊、参芪降糖颗粒(片、胶囊)、玉泉丸等。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如何理解“病”?

“疒,疾也”

“病”字是一个会意字。字的左半部,是一个床榻的符号;右半部是一个人的符号。人与床平行,说明人是躺在床上的。丙代表南方,代表方位。--疾病的相关性

探讨一门医学,探讨的最根本的是什么东西?归纳起来是一个疾病的相关性。--病因?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肝(五行属性):现以“木”为例,其联系如下:

木性柔和条畅,春季多风,阳气上升,草木滋生,郁郁青青,而青葱之果木多有酸味,因此,就把木和春、风、青、酸、生等事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结合人体,则肝性条达舒畅,喜滋润而升发,肝与胆相表里,开窍于目,主筋,主怒,在病理上易于化风(易发生震颤、抽搐、惊厥等病变),于是亦和属木的一类事物或现象联系在一起,其他脏腑亦是如此。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

(二)配伍合理用药

中成药在临床应用中,常需采用联合用药的形式,合理的配伍常能增强疗效。目前常用的中成药配伍有中成药之间的配伍、中成药与汤剂的配伍、中成药配伍药引子使用以及中成药与西药配伍,其配伍规律也遵循中药“七情”的原则,即相须、相使者可同用。采用内服与外用两种不同使用方法的中成药配合应用。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三)安全合理用药1、正确使用药品说明书2、恰当选用含毒性药材品种(1)注意剂量疗程(2)注意用药方法(3)注意个体差异(4)注意配伍禁忌

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3、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

中药注射剂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药物制剂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相结合的产物,是基于长期临床验证的传统中药的一个创新剂型。由于其在继承传统中药疗效的基础上,拓展了中药的使用范围,成为临床治疗危重急症的独特武器,中药注射剂在防治病毒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甚至肿瘤方面的优势越来越突出。

2009年我国新公布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共收录8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包括柴胡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生脉饮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粉)、血塞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粉)、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应重点把握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和临床应用两个方面:(1)质量管理方面:为促进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加强中药注射剂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2007年,国家药监局发布了《中药、天然药物注射剂基本技术要求》,从立题依据(原料辅料、制备工艺、质量标准、药理毒理、临床试验等方面提高了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的门槛,为确保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重要依据。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2)临床应用方面(见书18~19页)为保障医疗安全和患者用药安全,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应严格按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安全使用中药注射剂。①中药注射剂应必须凭医师处方才能购买、使用。②临床要辨证用药,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范围用药。③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剂量、调配要求、给药速度、疗程使用药品。④根据适应证,合理选择给药途径,能口服给药的不选用注射给药;能肌肉注射给药的不选用静脉注射或滴注给药;必须静脉注射或滴注的应加强监测工作;⑤中药注射剂应单独使用,严禁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如确需联合使用其他药品时,应谨慎考虑与中药注射剂的间隔时间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⑥对老人、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初次使用的患者,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过敏史,对过敏体质者应慎用。对需长期使用的在每疗程间要有一定的时间间隔。⑦加强用药监护。用药前要认真检查药物,如出现浑浊、沉淀、变色、漏气、破损等情况,不得使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合理用药既是一种行业规范,也是一个医疗行为准则。WHO1987年提出合理用药的标准是:①处方的药应为适宜的药物。②在适宜的时间,以公众能支付的价格保证药物供应。③正确地调剂处方。④以准确的剂量,正确的用法和疗程服用药物。⑤确保药物质量安全有效。能否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中成药,不仅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而且关系到中医药事业的成败兴衰;合理使用中成药不仅是中医药工作者的历史使命,也是广大患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亟待政府、医务人员、患者的共同努力,以提高中成药的诊疗水平。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理活润利升降涩燥杀虫、开窍、安神

--“方无穷而法有限”[1]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办。~典。~官。~规。~律。~令。~定。~理。[2]~制。~治。犯~。守~。合~。宪~(国家的根本大法)。[3]处理事物的手段:办~。设~。手~。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方从法出、方由药成

--用药如用兵中医有很多理论,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是非常灵活的,活的思维是中医的灵魂。中医的重点和难点是组方的思路和用药技巧。一张好的处方是中医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要善于从经方、名方中去体会组方原则和用药技巧。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祛湿剂

湿的形符为“氵”,说明湿与水有关联;湿的声符为显,显是什么呢?水加阳为湿,阳蒸水动以成氤氲者为湿。

内科:1、消肿利水:五苓散(胶囊、片)2、益肾通淋:普乐安胶囊(片)3、化瘀通淋:癃闭舒胶囊

4、扶正祛湿:尪痹颗粒(片)5、化浊降脂:血脂康胶囊外科:1、清热利湿: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2、清热消肿:马应龙麝香痔疮膏

3、通淋消石:排石颗粒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这四首名方都是治疗脾虚湿聚的方子,而且是在四君子汤的基础上逐步递加而成,只是湿聚的轻重程度不一样,表现出的症状不同,治疗也有相应差别。四君子汤最平和,脾虚就有湿,四君子汤用茯苓来健脾利湿。若湿邪较重,胃脘不适,苔厚,就非四君子汤所能奏效,要在四君子汤基础上加陈皮,即为五味异功散。若湿邪进一步加重,胃脘胀,苔腻,就要在五味异功散的基础上加半夏,为六君子汤才是药证吻合。若湿邪进一步加重,胃脘胀痛,苔厚腻,这时非六君子汤力所能及,而要用香砂六君子。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逍遥散(柴胡、当归、茯苓、芍药、白术、生姜、薄荷、甘草)是治疗肝郁的代表方,也是一首名方,是千百年来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方剂。细观全方思路清晰,配伍巧妙。首先是肝脾同等用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其次也是最耐人寻味的是,治肝郁的代表方,全方不用一味行气药。照常理,青皮、陈皮、香附、川楝,也应随便选一、二味,为什么不用行气药!一则肝郁首先影响肝藏血;而行气药多香燥耗血;其次肝郁容易化火,而行气药香燥助火。由此可见,行气药香燥于肝郁不利。逍遥散不但不用行气药,反用当归配白芍来养肝血,这就是该方组方的绝妙之处。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六味地黄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泽泻、茯苓、丹皮

方中重用熟地黄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山萸肉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相配,滋养肝脾肾,称为“三补”。但熟地黄的用量是山萸肉与山药两味之和,故以补肾阴为主,补其不足以治本。配伍泽泻利湿泄浊并防熟地黄之滋腻恋邪;牡丹皮清泄相火并制山萸肉之温涩;茯苓淡渗脾湿并助山药之健运。三药为“三泻”,渗湿浊清虚热,平其偏胜以治标,均为佐药。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知柏地黄丸(知母、黄柏)杞菊地黄丸(枸杞、菊花)都气丸(五味子)麦味地黄丸(麦冬、五味子)肾气丸(制附子、桂枝--肉桂)桂附八味丸(肾气丸、车前子、川牛膝)左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枸杞子、炙甘草左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龟版胶、川牛膝右归饮: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炙甘草、

杜仲、肉桂、制附子右归丸: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子、菟丝子、鹿角胶、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4:3:3:2)桃红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血府逐瘀汤(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桔梗、枳壳、甘草)八珍汤(四物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补阳还五汤(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黄芪、地龙)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外、妇、眼、耳鼻喉科、骨伤科

中成药应用举例(74~102种)外科:一、清热利湿74.消炎利胆片(颗粒、胶囊)二、清热消肿75.马应龙麝香痔疮膏三、清热解毒76.季德胜蛇药片77.连翘败毒丸(膏、片)78.如意金黄散四、通淋消石79.排石颗粒五、软坚散结80.内消瘰疬丸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举例:如意金黄散黄柏、大黄、姜黄、白芷、天花粉、陈皮、厚朴、苍术、生天南星、甘草。【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热毒瘀滞肌肤所致疮疡肿痛、丹毒流注,症见肌肤红、肿、热、痛,亦可用于跌打损伤。【方解】方中黄柏、大黄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二味共为君药。姜黄破血通经,消肿止痛;白芷、天花粉燥湿消肿,排脓止痛,以加强君药解毒消肿之效,为臣药。陈皮、厚朴燥湿化痰,行滞消肿;苍术燥湿辟秽,逐皮间结肿;天南星燥湿散结,消肿止痛,为佐药。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共收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效。【用法用量】外用。红肿,焮热,疼痛,用清茶或凉水调敷;亦可用植物油或蜂蜜调敷。一日数次。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

外科疾病的主要发病机理是邪正盛衰,气血凝滞,经络阻塞,脏腑失和四个方面。1.气血凝滞是外科疾病的发病基础。2.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至真要大论)3.“疮全赖脾土”(《外科正宗》)--脾胃--气血有源、药物吸收--“得土者昌,失土者亡”。4.经络、脏腑--“有诸于内必形诸于外”、“治外必本诸内”。(《外科启玄》)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仙方活命饮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金银花----清热解毒,疮家之圣药。君当归尾、赤芍药、乳香、没药、陈皮----行气通络,活血散瘀,消肿止痛。臣白芷、防风----疏风解表,散结消肿。佐

皂角刺、穿山甲----通行经络,溃坚决痈。佐贝母、天花粉----清热化痰排脓。佐

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使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妇科:第一节理气剂一、养血舒肝81.妇科十味片二、活血化瘀82.益母草膏(颗粒、胶囊、片)第二节清热除湿83.妇料千金片(胶囊)第三节扶正剂一、养血理气84.艾附暖宫丸二、益气养血85.八珍益母丸(胶囊)三、滋阴安神87.更年安片

第四节散结剂消肿散结88.乳癖消片(胶囊、颗粒)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举例:乳癖消片(胶囊、颗粒)【药物组成】鹿角、鸡血藤、红花、三七、牡丹皮、赤芍、蒲公英、连翘、天花粉、玄参、夏枯草、漏芦、昆布、海藻、木香。【功能主治】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用于痰热互结所致的乳癖、乳痈,症见乳房结节、数目不等、大小形态不、质地柔软,或产后乳房结块、红热疼痛;乳腺增生,乳腺炎早期见上述证候者。【方解】方中鹿角滋补肝肾,调理冲任,化痰散结,为君药。鸡血藤、红花养血活血,化瘀散结,为臣药。以三七、牡丹皮、赤芍活血化瘀止痛,蒲公英、连翘、天花粉、玄参、夏枯草、漏芦、昆布、海藻清热解毒,散结消肿,木香行气止痛,为佐药。全方共奏软坚散结,活血消痈,清热解毒之功。【用法用量】片剂:口服。小片一次5~6片,大片一次3片,一日3次。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1.乳房为“宗筋之所”--肝(调畅气机)2.乳汁的生成是由气血生化而来--“乳血同源”,血与乳均出于脾胃。3.肾--天癸--冲任脉--(性轴)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

“治乳症,不出一气字定之矣。”“若治乳从一气字著笔,无论虚实新久,温凉攻补,各方之中,挟理气疏络之品,使其乳络舒通。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自然壅者易通,郁者易达,结者易散,坚者易软。”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眼科:第一节清热剂清热散风89.明目上清片第二节扶正剂滋阴养肝90.明目地黄丸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举例:明目地黄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蒺藜、石决明(煅)、牡丹皮、茯苓、泽泻、菊花。【功能主治】滋肾,养肝,明目。用于肝肾阴虚,目涩畏光,视物模糊,迎风流泪。【方解】方中熟地黄滋补肾阴,填精益髓,精气充则神旺,神旺则目精光明,故为君药。山茱萸、枸杞子、山药、当归、白芍补精养血,血盛则形强,以充养神光,为臣药。蒺藜、石决明平肝祛翳,明目除昏;牡丹皮凉血散瘀,治血中郁热;茯苓、泽泻清热利湿,引浮火下行,共为佐药。菊花清热散风,除头痛目赤,引药上行,可升发阴精,为佐使药。诸药合用,可达滋肾养肝,益精升阴而明目之功能。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一丸,一日2次。浓缩丸一次8丸,一日3次。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耳鼻喉科:第一节耳病滋肾平肝91.耳聋左慈丸第二节鼻病一、宣肺通窍92.鼻炎康片二、清热通窍93..藿胆丸(片、滴丸)第三节咽喉病・化痰利咽94.黄氏响声丸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举例:耳聋左慈丸【药物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制)、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竹叶柴胡、磁石(煅)。【功能主治】滋肾平肝。用于阴虚阳亢,耳鸣耳聋,头晕目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