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1.gif)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2.gif)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gif)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4.gif)
![二、心理咨询与治疗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35dfddee46779791a27e9a5efb9de7c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与治疗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目前的心理健康的?如果你的同学走进心理咨询室,你会怎么想?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构成心理过程认知:感觉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情感:情绪心境情感意志:决定计划执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个性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高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极端心理健康诊断分类正常异常健康不健康(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疑似神经症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心理生理障碍癔症精神障碍人格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常形心理冲突变形心理冲突有自知力,主动求助三原则您好!我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您好,但是我不太好!我已经失眠两个月了……我,其实我……唉,人活着可真累啊……变态心理学的对象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是以心理与行为异常表现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研究对象:变态心理研究内容:对心理异常的各种现象进行描述、分类和解释,并阐明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001年)(CCMD-3)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制:《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1994年)(DSM-Ⅳ)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一)精神分析的理论解释1、精神分析的基本命题: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人们意识不到一些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人们在清醒的意识下面还有潜在的心理活动正进行着性冲动(广义和狭义的)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2、精神分析的主要观点(1)潜意识本能论人类的生物本能(力必多)是心理活动的动力(2)人格结构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个体的人格结构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现实原则、道德原则、快乐原则(3)焦虑论(4)防御论(5)力必多发展论口欲期(0-1岁)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3-6岁)恋父、恋母情结潜伏期(6-12岁)生殖期(13-)意识的三种水平与本我、自我、超我的关系图本我自我超我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快乐原则道德原则现实原则焦虑与神经症的产生超我本我自我焦虑神经症不良的自我防御3、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现象的说明异常心理出现的原因(1)未能合理渡过“性心理”发展诸阶段,从而导致了性能量的固着或退化(退行)(2)自我无力处理超我与本我的矛盾而导致的焦虑(3)自我压抑力量不足,使内部冲突冲破防线(否则会以梦、口误等失误行为表达)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如果某一行为反复得到奖励,它就会频繁重复;反之若受到惩罚,这一行为就不会频繁发生,以致逐渐消失。人类行为大多是由行为后果所决定的社会学习班图拉人的行为模式实际上都是从观察别人的行为及其后果习得的,学习者无须事事通过亲身接受外来的强化进行学习,而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替代性的得到强化。
2、评价问题本质上是一种哲学理念缺乏实证基础概念含糊,甚至不如力必多的概念意义关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存在焦虑即个体依附本能基础上产生的,个体与群体、自我与社会的矛盾把握了人类社会性的合理内核,即个体与群体的对立统一一、精神病性症状幻觉:是一种虚幻的知觉,在客观现实中并不存在某种事物的情况下,患者却感知到它的存在。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感受性幻觉。
妄想:是一种在病理基础上产生的歪曲的信念、病态的推理和判断,它虽然不符合客观现实,也不符合所受教育水平,但患者对此深信不疑,无法说服,也不能以亲身体验和经历加以纠正。关系妄想被害妄想影响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夸大妄想罪恶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
自知力:指患者对其精神病状态的认识能力,即能否察觉和识辨自己精神状态是否正常,能否指出自己既往和现在的表现哪些属于病态。兴奋状态:指整个精神活动的增强,患者有言语、动作、行为的明显增多。因疾病性质不同表现各异,有的以情感失调为中心,伴言语和活动增多,也有的以动作行为的异常为主。因病因不同分为躁狂性、青春性、紧张性、器质性兴奋。木僵状态:指患者精神活动的全面抑制,轻者言语、动作、行为显著减少、缓慢,严重的运动完全抑制,缄默不语,不吃不动,保持一个固定的姿态僵住不动,可根据其原因分为紧张性、心因性、抑郁性、器质性木僵。
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的意识障碍:指对周围环境感知的清晰度降低,意识范围变窄或在此基础上意识内容发生变化。患者不能清晰地感知周围事物,或只能感知到与自己的心理应激有关的事物,或感知到一些令人恐惧的幻觉。自我意识障碍:指对自身的独特存在、精神活动的自我支配及与其他人或事物的界限的认识发生障碍。患者感受到自我的不真实,或以其他人或动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体验进行活动。反应性精神病指一组由严重或持久的精神创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与应激源密切相关,并伴有相应的情感体验,容易被人所理解。经过恰当治疗,预后良好。病情恢复后,精神状态正常,无人格方面的缺损。器质性精神病指由脑部疾患或脑以外的躯体疾患引起的精神障碍。临床表现除精神病性症状外,常有意识模糊、遗忘及痴呆。需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与功能性精神病相鉴别。三、精神病性障碍的处理抗精神病药物酚噻嗪类:氯丙嗪、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等。丁酰苯类:氟哌啶醇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维思通、奥氮平等。心理治疗家庭心理教育常见精神障碍一、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二、心境障碍三、神经症四、应激相关障碍五、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六、心理生理障碍七、癔症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为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完好,可出现某些认知功能损害。病程多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患病期间自知力基本丧失。精神分裂症的分型1、青春型(女性患者俗称“花痴”)
以联想障碍,精神活动全面紊乱,思维松散破裂,
行为愚蠢、恶作剧以及性轻浮多见。
2、偏执型——以妄想、幻觉为主
3、紧张型
特点:精神运动性障碍、紧张性木僵、和紧张性兴
奋交替出现
4、单纯型(早发性痴呆)
以起病缓慢、持续发展的意向逐渐减退、退缩、懒
散为特征。治疗困难,预后不良[案例]
男,42岁,半年前渐渐发现邻居常“话里有话”,内容多涉及患者的隐私,怀疑自己的房间被人录音、摄像。三个月前,患者听到脑子里有一个自称“国家安全部少校”的人同自己讲话,声称他已成为“全国一号嫌犯”,正在对他实施全面监控。以后又出现一个自称是“老书记”的女声为患者辩解,说患者是一个好同志。“少校”与“书记”在许多方面都发表针锋相对的意见,令患者不胜其烦。半月前,患者多次走访各个政府部门,要求“澄清事实”、“洗脱罪名”,并计划给世界各大报章写信,申诉自己“受人迫害”的经过。二、偏执性精神障碍亦称妄想性障碍,指一组以系统妄想(迫害妄想和嫉妒妄想)为主要症状,而病因未明的精神障碍。若有幻觉则历时短暂且不突出。在不涉及妄想的情况下,无明显的其他心理方面异常。30岁以后起病者较多,女性偏多,未婚者多见。病前人格多具固执、主观、敏感、猜疑、好强等特点。本病发展缓慢,多不为周围人所觉察。妄想有系统化的倾向,内容有一定现实性,并不荒谬,个别可伴有幻觉但历时较短而不突出。常见被害、嫉妒等妄想。病程演进较慢,有时人格可以保持完整,并有一定的工作及社会适应能力。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指一组起病急骤,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的短暂精神障碍,多数病人能缓解或基本缓解。共同特点:
〉在两周内急性起病;
〉以精神病性症状为主;
〉起病前有相应的心因;
〉在2-3个月内痊愈。心境障碍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可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多可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一、躁狂发作躁狂发作以心境高涨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高兴愉快到欣喜若狂,某些病例仅以易激惹为主。病情轻者社会功能无损害或仅有轻度损害,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特点:情绪高涨、思维奔逸、精神运动性兴奋形式:轻躁狂、无精神病症状的躁狂、有精神病症状的躁狂、复发性躁狂症。病程:至少持续一周。二、抑郁发作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特点: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动作减少和迟缓形式:轻度抑郁、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复发性抑郁三、双相情感障碍目前发作符合某一型躁狂或抑郁标准,以前有相反的临床相或混合性发作,如在躁狂发作后又有抑郁发作或混合性发作。四、持续性心境障碍特点:持续性并常有起伏的心境障碍,每次发作时极少严重到足以描述为轻躁狂,甚至不足以达到轻度抑郁。类型:环性心境障碍(反复出现心境高涨或低落)恶劣心境(持续出现心境低落)混合状态(躁狂和抑郁症状在一次发作中同时出现)一般心理健康水平严重心理疾病(精神病)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神经官能症与人格障碍)生活积极乐观,无所畏惧幸福,自我实现神经症神经症,旧称神经官能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有一定的人格基础,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与现实处境不相称,但个体对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自知力完整或基本完整,症状持续较久。神经症的主要类别恐怖症:场所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特定恐惧症焦虑症: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症强迫性障碍: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神经衰弱
1恐怖症是一种以过分和不合理地惧怕外界客体或处境为主的神经症。病人明知没有必要,但仍不能防止恐惧发作,恐惧发作时往往伴有显著的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病人极力回避所害怕的客体或处境,或是带着畏惧去忍受。包括:场所恐怖、社交恐怖、特殊恐怖恐怖性焦虑障碍以对某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产生持续的、不合理的恐惧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有回避行为。临床表现对某种客体或情境的强烈恐惧。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症状。对恐惧的客体和情境极力回避。患者明知这种恐惧是过分的或不必要的,但无法控制。分型广场恐怖症:指对公共场所或空旷地方的恐怖,担心在上述场所会昏倒或失去控制,表现为在特定场合,如人多拥挤、封闭场所等认为难以立即逃到安全地方的情境下,出现恐惧不安,甚至是惊恐发作,伴有回避行为,常立即从恐怖情境中逃走。社交恐怖症:主要表现为对人际交往感到紧张和害怕,害怕被人审视,担心自己当众出丑,在社交场合出现紧张焦虑、脸红、出汗、心慌、震颤、恶心等症状,因而回避社交,多数患者有自卑感和害怕别人议论自己。特殊恐怖症:指对某些特殊物体或情境的恐惧,例如接近某些动物、登高、雷电、黑暗、锐器、外伤或出血等。患者在接触特殊恐怖对象和情境时,感到紧张恐惧,甚至出现惊恐发作,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亢进的症状,常有回避行为。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SSRI类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集体治疗行为治疗2焦虑症是一种以焦虑情绪为主的神经症。主要分为惊恐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两种。伴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主要类型:惊恐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焦虑性神经症焦虑是一种能感觉到的、可怕的、受威胁的体验,可使人感到束手无策。现实焦虑:是对现实存在的威胁、灾难和危险情况所表现出的焦虑,一般反应有惊慌、躲避和恐惧,或是愤怒与攻击。生存焦虑:来源于生物进化过程中与自然相关的人类生存的普遍性经验,如婴儿失去母爱会产生焦虑。神经症性焦虑:产生于内心深处无法克服的冲突体验。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惊恐障碍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状态,有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发作时间一般在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可自行缓解。常因担心再发而出现继发性焦虑,又害怕发作时得不到帮助而主动回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若外出定要人陪伴,即合并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和持续的焦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持续担心,患者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头上。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足,面容紧张,眉头紧锁,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肌肉紧张,有时疼痛抽动,经常感到疲乏。常见心悸、气促、呼吸不畅、头昏头晕、多汗、口干、面部发红或苍白、胃肠不适或尿频。过分警惕、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难以入睡,噩梦易惊,易激惹。治疗药物治疗苯二氮卓类SSRI类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集体治疗
3强迫症指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是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二者强烈冲突使病人感到焦虑和痛苦;病人体验到观念或冲动系来源于自我,但违反自己意愿,虽极力抵抗,却无法控制;病人也意识到强迫症状的异常性,但无法摆脱。病程迁延者可以仪式动作为主而精神痛苦减轻,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强迫症的临床表现强迫思维强迫性穷思竭虑强迫性疑虑强迫性对立观念等强迫行为强迫性仪式强迫性清洗强迫性询问强迫性计数[案例]
我总有一些“可怕”的想法。当我想到自己的男朋友时,会希望他去死;当母亲下楼梯时,我会希望她从上面滚下来摔断脖子;当姐姐说要带她的小孩去海滩时,我会希望他们都被淹死。这些想法简直快要把我弄疯了。我爱他们,为什么我还希望他们遇上这么可怕的事情呢?这使我变得野蛮,觉得自己是不齿于社会的疯子,也许让我去死都比“诅咒”我所爱的人更好。强迫症以不能为主观意志所控制的反复出现的观念意向和行为为临床特征的一组心理障碍。患者体验到这些观念或冲动来源于自己,但又违背自己的意愿,故极力地抵抗和排斥,但终究无法摆脱和控制,这种尖锐的冲突使患者焦虑和痛苦。临床表现强迫观念:反复持久而无法摆脱的观念、思想、印象及冲动念头。强迫怀疑:反复怀疑自己的言行是否正确,明知没有必要又无法控制。怀疑内容多为个人生活细节,担心是否安全。如担心自己是否将门窗锁好、是否将电视机关好、是否将煤气关好等等。强迫回忆:对过去做过的事、说过的话反反复复地回忆,惟恐做错或说错,有的毫无目的性,对过去的经历反复回忆,或是读过的某段文字、听过的某个歌曲片段反复在脑海萦绕,为无法摆脱而苦恼。(3)强迫性穷思竭虑:对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或一些自然现象寻根究底,反复思索,明知没有现实意义,但不能控制。如反复思索为什么1+1=2?为什么天是蓝的?有时达到穷思竭虑的程度,以至大脑极度疲劳仍不能停止。强迫联想:当患者看到或听到某一事物或字句时,就出现与之有关的联想。如有患者看到前面的汽车里有人向窗外吐了一口痰,马上联想到这个人是否患有艾滋病,病毒会不会随灰尘钻到自己的嘴里,使自己也感染上艾滋病,万一感染了怎么办等等。强迫性对立思维:患者常出现与自己意愿相反的念头。如一位非常疼爱自己新生婴儿的母亲把孩子抱到窗口时,产生要把孩子扔出窗外的想法,这种可怕的想法使她恐惧不已,甚至不敢抱自己的孩子。这是一种强迫冲动。魔术性思维:认为自己只要想到什么事情,这件事情就一定会发生。如想到某位亲人不久将死,就好像亲人真的会死似的,明知毫无根据,仍惶惶不可终日。强迫行为:是一种重复的无意义的行为,继发于强迫观念或欲望,可能意在消灾灭祸或防范未然,患者感到非做不可,做后片刻能消除紧张,但稍后又不舒服,须重复再做。强迫洁癖:常见强迫洗手、强迫洗衣等,每天花在洗手洗衣上的时间长达数小时,洗得双手皲裂、流血,身体精疲力竭仍不能停止。强迫检查:常继发于强迫怀疑之后。反复检查门窗、电视、煤气等是否关好,检查次数常为一般人的许多倍,甚至为此耽误上班或约会。强迫记数:有的患者常不可控制地去数楼梯级数或街上电线杆的数目等,如发现中间有漏记,必须回头重数。强迫性仪式动作:患者有一些固定的重复性动作等,在他人看来是不合理甚至荒谬可笑的,但可以减轻患者的紧张不安。如就寝前必须从右边上床,必须按固定顺序宽衣,衣物摆放在固定的位置等,程序若有不符就得重做,否则内心紧张不安。治疗药物治疗氯丙眯嗪SSRI类苯二氮卓类心理治疗行为疗法精神分析4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病人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病人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躯体形式障碍的主要类型躯体化障碍疑病症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类型:躯体化障碍:一组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但相应器质性检查均为阴性,并缺乏充分的生理依据,只能从心理因素或无意识中的冲突加以解释的神经症。特点:病人以对各种不适症状的病理性关注为特点疑病症以担心或相信患上了严重的躯体疾病的持久性观念为特点的神经症。患者各种体验的阴性结果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消除其对疾病的恐惧。特点:疑病(此处与躯体化障碍相互区别)焦虑或心境障碍反复求医躯体形式的植物功能紊乱一种主要受自主神经支配器官系统发生躯体障碍所致的神经症样综合症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一种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予以合理解释的持续、严重的疼痛。精神性疼痛、心因性疼痛以及其他情绪冲突相关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都归入此类。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能接受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器质性基础的再三保证。或患者虽同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其所患躯体障碍不能解释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先占观念。即使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或存在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患者都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性。病因和发病机制躯体形式障碍的发病被认为是遗传易感素质和环境因素中的生活事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潜意识获益机制躯体症状为患者提供了变相的发泄、缓解情绪冲突和承担角色、回避责任、得到关心的机会,满足了患者潜意识中的获益愿望。述情障碍:患者缺乏感受情绪体验和言语表达的能力,其情绪体验没有向上传达到大脑皮质,并通过语言符号表达出来,而通过自主神经通路形成所谓“器官语言”。心理生理反应:认为情绪紧张时的生理反应,如神经内分泌、自主神经变化导致的血管舒缩功能、内脏器官系统、肌肉张力等改变,被患者感受为躯体症状。认知作用: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及不良心境影响认知过程,使其对躯体信息的感觉增强,并用躯体疾病进行解释,引发与疾病有关的联想和记忆,从而形成对本人健康的负性评价。社会文化因素:在一些特定的社会文化中,负性情绪被看成是无能、耻辱的表现,或是无关紧要、不需引起重视的,而躯体不适主诉则是“合法的”,可引起同情的途径,这就使得患者否认甚至不能感受自己的情绪体验,而选择性地关注自己的躯体不适。神经心理机制:有人发现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脑干网状结构的唤醒和注意机制的改变,这种改变与躯体形式障碍何为原发、何为继发,往往根据原发症状进行诊断。临床表现躯体化障碍:表现为多样反复的、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主诉。症状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躯体症状,常导致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多在30岁以前发病,病程至少2年以上,女性多见。疼痛:头、颈、胸、腹、四肢,部位不定,一般不强烈。胃肠道症状:嗳气、反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泌、腹泻等或对某些食物特别不适。泌尿生殖系统: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冷淡、勃起或射精障碍;月经紊乱、经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异常。呼吸循环系统:气短、胸闷、心悸。假性神经系统: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疑病症:主要表现为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情况很部相称。病人因为这种症状而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的结论和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病人的顾虑。有的病人患有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优势观念。多数病人伴抑郁情绪。对身体畸形的疑虑或先占观念也属本症。疑病性不适感,常伴焦虑和抑郁。疑病观念突出,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怀疑的疾病可以失模糊或广泛的,也可失单一的具体的,但未达到妄想程度。多数知道自己患病证据不充分,需要反复检查。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指受自主神经支配的器官或系统的功能障碍,常见于心血管、呼吸道和胃肠道系统,可表现为自主神经兴奋的症状或非特异性的主观不适。各种检查并未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主要包括过去称为“心脏性神经症”、“胃肠神经症”、“心因性咳嗽和过度换气”、“心因性尿频’’等障碍。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指持久、严重、令人痛苦的不能用生理过程或躯体障碍解释的疼痛,心理社会因素是疼痛发生的主要原因。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多见女性年龄多以30-50为多。以疼痛反复就医伴有焦虑抑郁治疗一般治疗:尽可能减轻过重的负担,调整生活方式,包括规律进餐,保证足够的睡眠,进行行之有效的体育锻炼等。一般不需照顾、休假或疗养。心理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认知治疗行为疗法:放松疗法生物反馈治疗药物治疗抗焦虑抗抑郁其他治疗:音乐治疗、针刺、中药等治疗方法。分离(转换)性障碍定义:分离(转换)性障碍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没有器质性病变基础的躯体症状和某些精神症状。分离是指内心冲突导致自我身份的认知与过去经历和当今环境完全或部分不相符合。转换是受压抑的心理冲突向躯体症状的转变,转换反应的心身症状常有突出的象征性,具有疾病获益的目的。病因人格特征情感丰富但肤浅自我中心高度的暗示及自我暗示丰富的幻想精神刺激或应激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如风俗习惯、特定的种族、宗教信仰、文化背景等,对本症的发生与发作形式也有一定的影响。临床表现分离性障碍意识障碍:对周围环境和自我身份的认知部分或完全不符。意识范围狭窄、朦胧状态或昏睡、癔病性木僵、神游。自我意识问题:身份障碍,包括交替人格、双重人格、多重人格。情绪暴发:往往在受刺激后突然发作,表现为哭笑无常、乱说乱唱或大声喊叫,其内容多反映患者内心的不满和委屈,可伴有手舞足蹈、戏剧样表现,甚至撕衣毁物、碰墙撞壁。往往伴有轻度意识障碍,发作后不能完整回忆。遗忘症:在精神创伤后出现记忆缺失,常常是与创伤有关的一段时间的记忆。假性痴呆:患者对简单的问题总是给予近似但错误的回答,如“1+2=5”,给人故意做作的印象,又称Ganser综合症。转换性障碍痉挛发作:在精神刺激或暗示时发生,表现为缓慢倒地,呼之不应,全身僵直,肢体抖动,或呈角弓反张姿势。发作时表情痛苦,可伴有哭叫。肢体瘫痪:可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痪,常以关节为界,不符合神经解剖特点,有时伴肌张力增强、呈某种固定姿势,被动运动时有明显抵抗。病程持续时间长可出现废用性萎缩。缄默症、失言症不用言语而用书写或手势进行交谈称缄默症,想说话但发不出声音,或只能发出轻微含糊的声音,称为失言症。皮肤感觉障碍:可表现为感觉过敏、感觉缺失或感觉异常。感觉过敏指对一般的声、光刺激感到难以忍受,轻微触摸即可引起剧烈疼痛;感觉缺失常不符合神经分布特点;感觉异常指有咽部梗阻或异物感,头部紧箍感、沉重感等。视、听觉障碍。视觉障碍表现为失明、管状视野、单眼复视等;听觉障碍表现为突然失聪治疗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支持性心理治疗暗示治疗药物治疗抗焦虑药抗抑郁药
焦虑症的临床表现惊恐障碍反复发作的严重焦虑状态,有濒死感、窒息感或失控感,以及严重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发作时间一般在5—20分钟,很少超过1小时,可自行缓解。常因担心再发而出现继发性焦虑,又害怕发作时得不到帮助而主动回避单独出门,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所,若外出定要人陪伴,即合并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症
广泛和持续的焦虑对未来可能发生的、难以预料的某种危险或不幸事件的持续担心,患者终日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好像不幸即将降临在自己或亲人头上。坐立不安,来回走动,搓手顿足,面容紧张,眉头紧锁,可见眼睑、面肌或手指震颤,肌肉紧张,有时疼痛抽动,经常感到疲乏。常见心悸、气促、呼吸不畅、头昏头晕、多汗、口干、面部发红或苍白、胃肠不适或尿频。过分警惕、对外界刺激易出现惊跳反应,难以入睡,噩梦易惊,易激惹。5神经衰弱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临床表现:(1)精神疲劳(2)神经过敏(3)头部不适(4)睡眠障碍(5)自疑有病应激相关障碍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种。一、急性应激障碍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窄,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的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出现木僵)的一种心理障碍。如果应激源能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又称延迟性因性反应。是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的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数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症状包括:(1)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梦境,或因面临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境遇,而感到痛苦和不由自主地反复回想;(2)持续的警觉性增高;(3)持续的回避;(4)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5)对未来失去信心。三、适应障碍指在易感人格的基础上,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某女,18岁,大学一年级学生。因不愿与人交往、烦躁、情绪低落2月余求诊。患者自幼在生活上受到父母的宠爱,想吃什么父母就买什么,但在学习和行为上严格要求。到了中学,父母更是不让她做任何家务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看书学习。1996年考入某大学,9月由父母陪同入学,安顿后,父母欲回家,病人不让,经父母再三安慰劝说后方同意父母回家。开始病人表现尚正常,只是生活自理能力差。临近考试,病人忙于学习,经常吃不到饭,衣服也不洗,有时不梳头就去上课,考试成绩也不理想,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病人渐出现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常独自一人在宿舍里唉声叹气、哭泣,觉得自己没有能力,甚至对父母说不想读书,想退学。并出现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常辗转床第久久不能入睡,次日感头昏脑胀,心烦,上课注意力不能集中。食欲差,食量明显减少,病人自诉没有胃口,不想吃。(续)既往史无特殊。足月顺产,幼时生长发育正常。7岁读书,学习成绩好。18岁考入大学,与同学来往少。平素性格内向、胆小、顺从。家族史无特殊。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精神状况检查:意识清晰,接触合作,衣着整洁,年貌相符,定向准确,未引出幻觉、妄想。思维联想连贯性与逻辑方面无异常,情绪稍低。自诉在家什么都好,自从上大学后,什么都要自己做,还要读书,感到力不从心,极不适应学校生活,经常想回家,不想继续读大学,爸爸、妈妈又不同意。自知力存在。诊断:适应障碍抑郁性障碍定义:是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低落,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包括抑郁发作和持续性心境障碍。常有复发倾向。
一、病因病因至今尚未完全阐明。遗传因素:生化改变童年经验应激二、临床表现抑郁症抑郁心境、悲观、兴趣下降、精力不足思维迟缓、思维内容消极悲观、贬低自己、内疚、自责、自杀观念。精神运动性迟缓躯体症状睡眠障碍,特征是早醒。食欲和性欲减退体重下降少数病例可表现为食欲增强体重增加心悸、胸闷、头痛、腹痛、便秘、月经紊乱、腰酸背痛等。症状有明显的晨重夜轻的节律改变。心境恶劣障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感和睡眠障碍,不伴有明显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或精神病性症状,生活能力不受严重影响,有求治欲望。病程常持续2年以上,多无长时间的缓解,如有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常伴有焦虑症状躯体主诉也较常见睡眠障碍:人睡困难、多梦、睡眠浅,少有早醒。头痛、背痛、四肢痛、胃部不适、腹泻、便秘等。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依据抑郁症心境低落、兴趣缺乏或无愉快感持续两周以上,伴明显的精力减退、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我评价过低,且有早醒、食欲和性欲下降,体重减轻及消极自杀言行等表现进行诊断。心境恶劣持久的轻至中度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提高销售管理能力的培训课程
- 2025天津市农资买卖合同范文
- 家居装饰设计与施工方案
- 劳动合同知识产权保密条款
- 房屋中介买卖服务合同范本
- 2025《代理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合同》(合同模版)
- 的买卖合同范本
- 社工劳动合同
- 2025工程外包合同模板
- 农业机械设备采购安装合同
- JTGT H21-2011 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
- 卖花生混声合唱简谱
- 【永辉超市公司员工招聘问题及优化(12000字论文)】
- 柴油加氢装置知识培训课件
- 汽油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中国直销发展四个阶段解析
-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镇海中学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教材解读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说课稿
- 动火作业安全管理要求及控制措施
- 诗豪刘禹锡一生部编教材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