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审美课件_第1页
电影美学-审美课件_第2页
电影美学-审美课件_第3页
电影美学-审美课件_第4页
电影美学-审美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电影美学与欣赏好莱坞电影多元并存的欧洲电影法国电影德国电影英国电影亚洲电影的辉煌当代世界电影文化(1990-2000年)电影美学第一章

电影美学

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作为现代艺术的电影和它的姊妹艺术电视才相继出现,成为人类科学史与艺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世界第一部电影: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一家大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路易·卢米埃尔兄弟在白色银幕上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火车进站》等影片,真正的电影终于问世了。第一部电影《火车进站》的画面105部必看的电影片目:A:中国影片:1、神女2、马路天使3、渔光曲4、小城之春5、冰山上的来客6、小兵张嘎7、城南旧事8、青春祭9、芙蓉镇10、黄土地11、霸王别姬12、红高粱13、秋菊打官司14、活着15、蓝风筝16、站直喽,别趴下17、那山那人那狗18、甲方乙方19、阳光灿烂的日子20、鬼子来了21、站台22、苏州河23、十七岁的单车24、悲情城市25、童年往事26、轱岭街少年杀人事件27、一一28、洞29、喜宴30、重庆森林31、东邪西毒32、阮玲玉33、英雄本色I34、新龙门客栈35、英雄本色IIB:外国影片:1、一个国家的诞生2、摩登时代3、公民凯恩4、乱世佳人5、雨中曲6、毕业生7、欲望号街车8、现代启示录9、猎鹿人10、克莱默夫妇11、性·谎言·录相带12、后窗13、正午14、宾虚15、美国往事16、辛德勒名单17、紫色18、苏菲的世界19、教父20、七宗罪21、邦尼和克莱德22、天生杀人狂23、低俗小说24、侏罗纪公园25、黑客帝国26、偷自行车的人27、美丽人生28、天堂电影院29、放大30、红色沙漠31、巴黎最后的探戈32、四百击33、精疲力尽34、广岛之恋35、去年在马里昂巴德36、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37、最后一班地铁38、37度239、杀手里昂40、法国中尉的女人41、阿拉伯的劳伦斯56、爸爸出差时57、关于我母亲的一切58、罗门生59、东京物语60、西鹤一代女61、情书62、樱桃的滋味63、青色木瓜滋味64、八月照相馆65、钢琴别恋66、暴雨将至67、黑暗中的舞者68、托托小英雄69、枕边禁书70、中央车站电影及其构成电影的样式电影的审美特征电影美的鉴赏就电影艺术形式而言,构成电影的主要因素有:电影的语言、情节和节奏等。(一)电影语言电影是用其特有的语言刻画人物、叙述故事和揭示主题的独特艺术。电影语言由电影画面或镜头组接而成,电影画面是电影语言的基础。

对话、旁白、音乐、声响也是电影语言的要素。蒙太奇则是电影语言组接最独特、最常见的表现手段。

蒙太奇蒙太奇——法语montage的音译,最早是建筑学术语,意思是构成、装配、组合。后转引为电影艺术术语,意为画面、镜头、声音的剪辑、组合,即影片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

影片制作过程:文学剧本提供的内容——“分镜头”处理——拍摄出许多镜头(画面)——将不同的镜头(画面)有机的剪辑在一起——组成一部表达一定思想内容、具有艺术性、为欣赏者理解并能激起欣赏者美感的影片

把各个镜头(画面)组织、剪辑起来的手段,就是蒙太奇艺术方法。

影视艺术的空间和时间、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性是通过蒙太奇来完成的,因此说电影艺术的基础是蒙太奇。蒙太奇,首先是指画面和画面的组接关系,也包括画面和音响、色彩等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

(1)叙述故事通常在一部100分钟标准长度的故事影片中,镜头的数量大约在500~800个之间。

蒙太奇的第一个基本功能就是通过对各种影视基本元素的组合完成一个完整的叙事作品。作为一个完整的叙事,蒙太奇的作用主要体现为:①形成完整的时空影视艺术中的时空(时间和地点)并不是对真实时空的简单记录,而是按照一定的需要、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采用特殊的技术手段重新创造出来的。蒙太奇使这些非真实的时空具有内在的逻辑性,从而形成一个完整而逼真的时间和空间感。②组成完整的情节镜头与镜头的连接、场面与场面的连接以及段落与段落的连接则都是通过蒙太奇来完成的。如:电影《大转折》蒙太奇在一定的修辞规则下,使单独的影视镜头成为完整的叙事体中有机的组成部分。交代任务、展示环境、讲述事件是蒙太奇最重要的情节结构功能。因此,影视作品中的故事必须依靠蒙太奇来叙述。

在第一个组合中,演员的特写后面紧跟着一张桌子上摆了一碗汤的镜头,这个镜头显然表现出演员是在看着这碗汤;第二个组合是让演员的镜头与一个棺材里躺着一个女尸的镜头紧紧相连;第三个组合是这个特写后面紧接着一个小女孩在玩着一个滑稽的玩具狗熊。蒙太奇不仅能表现感情,而且能够创造情感。

在影视作品中,用江河奔涌来创造辉煌壮丽的情绪,用黑云压顶来创造紧张感,用风雨交加来创造心潮澎湃,都是常见的蒙太奇修辞手段。

(3)阐述思想影视艺术是一种视听艺术,很难直接表达抽象的思想观念。

蒙太奇则可以使影片用画面之间存在的隐喻、转喻关系和象征性来阐述抽象的思想观念。

1+1≥2产生新的思想(4)创造风格蒙太奇的节奏是影视风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镜头与镜头之间的长度,色彩、光线、运动方式的变化等等,都会以一种节奏的方式来创造影视作品的风格。

《黄土地》用蒙太奇节奏的缓慢凝重创造了一种苦涩沉思的电影风格。如《红高粱》用跳跃紧凑的蒙太奇节奏创造了一种热烈奔放的电影风格;

《红河谷》则用舒缓流畅的蒙太奇节奏创造了一种诗情画意的电影风格。

蒙太奇节奏既是一种画面节奏,同时也是一种叙事节奏,它直接影响到影视风格的形成。总结:蒙太奇形成影片快慢、紧张、舒缓的节奏;把时间和地点不同的片段有机的组接起来;使影片中时间与空间的变换具有令人信服的真实感;通过声画分离(画面中的声音和形象不同步)

等方式产生非常复杂多样的艺术效果。2、蒙太奇的类型和特征从蒙太奇的功能区别,可将蒙太奇划分为三种类型:(1)叙事蒙太奇:

主要指叙事事件、交待情节的蒙太奇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来叙述细节、塑造形象,使镜头组合为场面,场面组合为段落,段落组合为故事。(2)表现蒙太奇:主要指抒发情感、阐述思想观念的蒙太奇手法,目的在于通过两个画面的冲击产生一种直接而明确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蒙太奇致力于让自身表达一种感情或思想,因此它此时已非手段而是目的了。(3)修饰蒙太奇:主要指按照视觉和听觉审美心理习惯而形成的一些蒙太奇方法,产生排比、对称、均衡、对比等视听效果,从形式上为观众提供心理愉悦。从形式上对蒙太奇分类:(1)平行蒙太奇

是指将不同空间和相同(或不同)时间发生的相对独立的情节分别并列叙述的蒙太奇形式。如:影片《开国大典》(2)交叉蒙太奇是指将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相互紧密联系的情节交替叙述的蒙太奇形式。制造悬念、加快节奏,强化戏剧冲突,是交叉蒙太奇的重要叙事性功能。交叉蒙太奇还可以通过两个时空场面或情节的交叉来抒发情绪和表达思想。

如:《三毛从军记》(3)重复蒙太奇是指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在影视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组合方式。

在有的作品中,重复蒙太奇可能是对某个或更多镜头的连续重复,起一种强调作用;有时则是在作品的不同部分中出现重复,起一种暗示和提示作用。如:影片《秋菊打官司》

蒙太奇是按照特定的创作目的和遵循一系列艺术规则对镜头与镜头、画面与声音进行有机组合的基本手段。

通过这种手段,创造出影视作品时间和空间的完整性、统一性,完成对人物、环境和事件的叙述,表达具有内在逻辑的思想和情感,创造和谐的节奏和风格。长镜头——是指影视作品中时间值在30秒以上的单镜头。

长镜头中存在画面与画面之间的组合关系,长镜头是蒙太奇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镜头内部的蒙太奇,或者说是单镜头的蒙太奇。长镜头具有三个主要的美学优势:

(1)叙述的完整感长镜头时间较长,在单镜头中画面的时间与生活中的真实时间完全同步,同时环境、人物、事件都可以被充分地展示,可以给观众带来一种完整的时空感。如:电影《我的九月》

使人物活动的过程、人物所处的环境具有完整感,是长镜头的重要美学功能。

叙述的完整感这一功能不仅在纪实性或者写实性的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而且在一些戏剧化的影视作品中,为了展示动作的难度和场面的特殊效果,也经常使用长镜头。

(2)表意的丰富性长镜头中画面信息非常复杂,没有确定的所指,往往需要观众的主动参与来发现和创造意义。例如:电影《本命年》(3)画面的开放性长镜头由于具有连续性,因此空间的跳跃感、自由度相对较小;长镜头可以利用场面调度、利用镜头或者摄像机的运动来使画面产生运动感。

这种运动使观众能对画面以外的空间进行想象和补充,从而使长镜头具有比普通镜头更开放的空间容量,使画面的表现力得到增强。长镜头和蒙太奇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镜头的长短、蒙太奇风格的差别,关键取决于影视作品整体的样式、风格、节奏的要求。

蒙太奇手法的使用也取决于影视作品具体的叙述内容。如:在一般的惊险样式作品中,往往以短镜头为主;但是有时为了增加镜头的刺激性,也常常使用长镜头来表现高难度动作,以此来证明表演的真实性。在现代影视作品中,蒙太奇作为一种美学,重要的不是使用什么样的蒙太奇手法,是长镜头还是短镜头的组合,关键在于如何使用蒙太奇手法,如何使长镜头或短镜头的组合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从电影的距离来看,形成了特写、近景、中景、全景、远景等电影语言。特写镜头主要用来突出或强调人物、事件的细部,揭示人物心理活动的特殊手段;近景用来描写人物的容貌、神态、衣着、仪表等细部,揭示人物内在感情交流和细嫩的情感活动;中景不仅用来表现人物的表情,而且能显示人物大半身的形体动作;全景用来表现人物和环境的整体,可以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使戏剧情调和心理活动一体化;远景是用来展现背景、自然景色的。或辽阔深远、或者浩渺苍茫。用以描绘环境和渲染气氛。影视艺术的声音第一部有声电影:1927年的《爵士歌王》声音已经成为现代电影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视觉画面一起共同构筑银幕空间,推动叙事,完成艺术形象的塑造。三者相互交织,以听觉造型的方式,与视觉造型一起共同构成影视艺术的美学形态。人声音响音乐影视艺术的声音1、人声在影视艺术中人声是声音最积极、活跃,信息量最丰富的部分。

人声的音调、音色、力度,特别是节奏等是与影视声音的美学特性相关的。人声主要由对话、独白、旁白组成:对话声音是指两人或两人以上相互交流的声音;独白是指画面中人物单独说话的声音;旁白是指由画面时空以外的人所发出的声音。

(1)人声与人物性格、人物形象的塑造

影视作品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应充分考虑声音的音色、音质、力度、语速等因素。影视作品越来越重视同期录音,目的是增强声音的真实感,使之与人物的状态处境等更加协调。

如: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的主人公李冬宝

人声对影视审美价值的创造:(2)人声与影视作品整体艺术风格的创造

在动作片、言情片和纪实性作品中,各自对人声的处理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在娱乐性作品中,人声修饰性会更明显,声音比较清楚、干净,表述更加简化和规范,音色也比较动听;在纪实性影视作品中,人声则比较朴实自然,音色相对粗糙。

影视作品的旁白在艺术风格的创造中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表现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历史影片《大决战》,使用了庄严、雄浑、凝重的画外旁白,这种旁白声音为影片造就了一种宏大的气势和将纪实政论融为一体的叙事风格;

(3)、人声与画外空间的创造

人声可以通过处在画外的声音调动观众的想象,扩展银幕的空间。如:电影《邻居》2、音响

音响——影视作品中人与物体运动所产生的声音以及所有的背景和环境的声音。作为背景或环境出现的人声和音乐一般也被看作音响。音响划分为许多种类:自然音响(如水声、动物声音、脚步声等)机械音响(如汽车、火车声等)枪炮音响社会环境音响(如人群声、收音机声音等)特殊音响(如电子合成音响等)(1)音响还原逼真感

音响既是对现实存在方式的还原,也是对人的感知愿望的满足。音响使影视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目明耳聪。

(2)音响刻画人物

如何处理影视作品中的声音,并不完全在于如何与生活中的声音相一致,而是也要与作品的表现性相一致。所以,在影视作品中,音响经常被用来强化或烘托人物的心理。如:用时钟放大的声音效果来表现人物的焦灼心理,用火车轮的轰鸣声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激烈冲突。此外,像惊涛拍岸、风雨交加、雷鸣海啸以及小桥流水、蝉声鸟语等,在影视作品中都经常被用来表现人物特殊的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

(3)音响表达情思

音响不仅是对生活声音的还原,而且是对创作者思想情感的传达。在影视作品中,音响的运用往往可以产生含蓄隽永、意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如: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中捶脚的声音

(4)音响创造空间

音响往往能够补充视觉形象的不足,表达视觉形象无法表达的生活内涵。如:电影《霸王别姬》3、音乐

影视音乐是一种与影视视觉影像相联系的特殊的音乐形式。影视音乐需要融于影视的银幕造型设计之中,以一种既具有一定独立性,同时又具有视觉配合性的音乐方式组成影视艺术的视听美感。

影视音乐在形态上可以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有声源音乐——也称画内音乐、客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内的声源,如画面中人在唱歌或者演奏钢琴等。有声源音乐具有现场感和逼真感,比较容易引起观众共鸣,音乐可以更自然地融入画面之中。

如:电影《红高粱》中的“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无声源音乐——也称画外音乐、主观音乐,即音乐来自画面叙述场景以外,是一种外加的音乐形式。无声源音乐主要用来烘托、补充或者丰富画面的造型效果,加强影视艺术的综合视听魅力。

在影视作品中,有声源和无声源音乐根据需要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如:电影《秦颂》影视艺术中音乐的作用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

(1)、抒发感情

抒情也是音乐在影视艺术中最突出的功能。

在影视作品中,往往在人物情感世界发生剧烈变化或者剧中情节可能会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时,使用音乐来渲染、强化感情力量。《保镖》(美国)中的《我将永远爱你》

《魂断蓝桥》(美国)中的《过去的好时光》(2)、参与叙事

音乐可以用来表现时间和人物的变化,从而推动叙事的发展。

如:《冰山上的来客》中,乐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直接参与了叙事的发展

(3)、展现环境

音乐在影视作品中还可以起到展示地方色彩、时代氛围的作用。如:《菊豆》中由民族乐器演奏的具有西北风味的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的气息;

《红河谷》中具有西藏民间音乐特色的配乐创造了一种藏族文化的民族氛围;

《霸王别姬》中的“文化大革命”音乐使人们感受到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时代气氛。

(4)、创造节奏

音乐是节奏的艺术。影视艺术的节奏不仅是视觉节奏,而且也是听觉节奏。如:电影《雨人》(美国)

(二)电影情节是指电影特有的具有因果联系的系列事件以及人物个性发展的逻辑。

情节实质上是根据现实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经过加工、提炼、概括而编出来的故事。情节能调动观众的注目、惊奇、关心和期待,引人入戏,唤起共鸣。

二、电影的样式从广义上讲,电影的样式有艺术电影、记录电影、科普电影和美术电影;从文学题材来分,有诗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和戏剧电影等样式;从艺术美的形态来看,又有喜剧电影、悲剧电影、正剧电影以及情节片、惊险片、侦探片、轻喜剧、杂耍片等多种样式。

电影样式对影片情节结构的选择,有直接的制约作用。

喜剧片、情节片、惊险片、侦探片、武功片、轻喜剧等,常采用戏剧结构方式,采用通畅易懂的叙事法,力求追求情感的节奏,为观众带来或紧或松、或怨或喜的情感波浪。正剧片、悲剧片等,多采用纪实性情节结构,在注重画面造型冲击的同时,注意情节的流畅性,以追求真实、自然和朴素性。诗、散文式电影,则注重抒情,表现意境和传达哲理等,更多的用隐喻、象征、对比、重复等手段,突出情绪冲击力和造型感染力,以达到诗情的愉悦和理性的深度。

电影样式正处于不断演进之中,并且出现了不断综合的趋势。三、电影的审美特征即“三个协调统一”:造型性和运动性的协调统一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协调统一综合性与独特性的统一1、造型性和运动性的协调统一电影是采取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因此奠定了造型性和运动性在电影艺术中的地位,并要实现这两性的协调统一。

电影的造型是指电影画面的造型。这种造型性,既是电影特有的表现形式,又是电影情节结构的表现手段。

电影画面的造型,集中体现了电影造型的审美特征。(1)电影的造型性

电影画面的造型,曾形成两大流派:绘画派和纪实派纪实派摄影则追求画面的自然感和生活化,注重在运动中捕捉对象,在实录中完成造型,使画面具有真实自然的现场目击感。重视运动镜头和自然光源,来构成有强烈生活气息的画面。多用于新闻片。绘画派摄影讲究画面造型的整体布局,注意借鉴绘画构图原则,注重形式美法则,运用对比、变化、和谐、均衡等构图规律,摄制尽可能完美的图画,画面具有很强的视觉美感和张力。多用于艺术片;电影画面造型,还可以通过色彩来表现。电影根据题材、主题和创作者的主观情意来决定其色彩基调和色彩构成。色彩基调是指统领全片的总的色彩倾向和风格。它既是视觉造型,又是情绪氛围;既是色调,又是情调。

影片《红高粱》具有狂放热烈的色彩基调。纯度很高的红色是全片的主色调,红高粱、红头巾、红袄、红裤、红绣鞋、红酒,大片大片的红色在画面上闪耀、弥漫、涌动、翻滚,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刺激和心灵震撼,使观众不仅感受到色彩的造型美,而且体验到生命活力的崇高美。以红色为主的基调赋予这部影片以传说式的剧情色彩和酒神情绪,并且在视觉造型上对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生命力进行了热烈的渲染和礼赞。色彩构成是指在色彩基调之上的色彩组合及其关系。它的重要功能之一是创造出具有鲜明视觉感的色彩特征。

色彩特征往往蕴含着某种意味,色彩的运用越来越摆脱简单的外部描摹而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成为抒情表意的视觉符号,可以作为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视觉语言。

如法国影片《巴黎圣母院》中,艾斯米拉达有两套服装:红色长裙和白色长袍。红色和白色成为这一人物形象的色彩特征,象征着她真诚、善良、热烈、纯洁的性格。影片《简․爱》,当简爱感受到罗切斯特对她的爱情后,她一改过去的深色装束,换上了一条淡青色小碎花长裙,爱情的幸福感使她显得年轻而漂亮;当她看到罗切斯特和富家小姐在一起时,她又默默换上了蓝黑的深色长裙。这一亮一暗的衣服颜色表现了她由幸福到失落的痛苦的心理活动过程。《英雄》中以黑、红、蓝、绿、白五色叙述剧情的特殊形式,成为本片的一大特色。秦宫,黑色。开篇。棋馆,黑色。无名的讲述。赵国,红色。无名的讲述。蓝色。嬴政的猜想。绿色。无名讲述真实故事。白色。结局。秦宫,黑色。光也是影视画面造型的重要形式。影视用光的光源包括自然光和人造光。影视用光大致可分为戏剧光效和自然光效。戏剧光效布光考究,强调光线的塑像性、写意性,富有情绪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自然光效在用光上充分采用自然光或尽量模拟自然光,追求写实性,具有自然、真实、柔和的视觉光效。从技术上看,光可以说是视觉造型的第一要素。从艺术上看,光又具有表现功能,可以用来渲染气氛、创造情调、表达感情。

影片《霸王别姬》表现的主题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全片采用了戏剧光效(戏剧光效布光考究,强调光线的塑像性、写意性,富有情绪感染力和视觉冲击力),渲染了主题,加强了影片的效果。光线运用的好,可以增强画面造型的表现力,体现时代特色,强化人物的造型,表现人物性格。

在影视创作方面,色彩和光线各有其造型功能和造型特点;但艺术家们更多的时候是将光与色综合运用于影视造型,以创造更加丰富、更有感染力的视觉效果。

电影是“活动的画面”。形象的动态性、活动的连续性,是电影的一个重要的美学特征。

电影是一门在时空上享有绝对自由的艺术,是一门擅长于叙述事件、塑造人物、传达意蕴的综合性艺术,这正是原自电影形象的动态连续性。(2)电影的运动性造型注重的是每一个画面的美,运动性则关注画面之间的联系。

造型性和运动性两者的和谐统一,才能构成富有表现力的有序的活动的绘画,在动态中流畅地实现叙事、抒情和传神等多种功能。

在造型与运动的统一中,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也有所侧重。

美国影片《巴顿将军》的第一个镜头是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它占满画面。接着,一个很小的人影在画面底边的中点出现了,他就是巴顿将军。他一身戎装迎着镜头走来,身影越来越大,最后站定,对着镜头发表演讲。在长达五分钟的演讲中,镜头始终保持正面的视角,以星条旗为背景,将巴顿将军置于画面正中。这个镜头强调的是造型,画面平衡、对称、和谐,给观众以庄重、严肃、神圣的美感。为了避免呆板和乏味,让巴顿在讲话过程中不时走动几步,镜头的景别也有变化。这就是以造型为主,辅之以运动和变化的处理方法。《巴顿将军》2、逼真性和假定性的协调统一逼真性逼真性是影视艺术基本的美学特征。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是由影视的技术特性决定的。但逼真性不等于真实性,观众从银幕上获得的实际上是一种真实感。影视能够比别的艺术更逼真的再现生活,实际是指影视能够创造最大的真实感。影视艺术的逼真性的具体表现:(1)表现为视听的真实感视觉真实感是影视逼真性最主要的方面。(2)体现为内在本质的真实感视听的逼真主要是形式的逼真、表象的逼真,影视艺术的逼真性最重要的体现是内在本质的真实感,尤其是塑造的人物、叙述的故事、表达的感受要真实可信。

人物的真实主要是指人物的性格、行为、思想、感情方面的真实;故事的真实主要指影视作品所展现的事件和情节必须符合特定背景,必须符合生活逻辑和艺术逻辑;感受的真实是指创作者在影视作品中表达出来的对生活的感受要真实贴切,能够为观众的经验所证明并引起人们的共鸣。

影视的视听真实感和内在本质的真实感是辩证统一的,二者共同作用,使影视艺术在逼真性方面远远超过其他艺术。如动画片《狮子王》,也要表达真实感人的人文关怀。

影视创作中最常见的、最大的问题就是虚假。虚假现象在影视创作中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虚假使得电影作品因逼真性的丢失导致了历史价值、文化蕴含和美学意义的贫乏,并且直接暴露了创作者苍白的生活感受、平庸的审美理想、低级的艺术品位。影视的逼真性并不排斥艺术虚构和创作想象,甚至并不排斥主观幻想。问题的关键在于创作者能否真正体会把握生活的实质。影片《红高粱》中的“颠轿”和《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挂灯”,出自同一导演之手,但在逼真性上却大相径庭。前者以热烈奔放的视觉造型和运动,畅快淋漓的礼赞了生命创造活动的神圣仪式——婚嫁。气氛的热烈、情绪的欢快是婚嫁的外部标志。

观众不在乎是否确有“颠轿”,“颠轿”场面从气氛和情绪上符合婚俗的一般特点,所以使人感到它是真实可信的。挂灯以示宠只不过是导演自我设定的语义,并不包含任何约定俗成的信息。“挂灯”除了给观众提供某种视觉形式外,再也无法传达更多的意义。“挂灯”这个符号与“示宠”这一语义是相互游离的,二者之间可能有的和实际有的含义完全无法把握和辨识,所以显得虚假和冗赘。纪实性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深刻影响了影视美学,至今仍广泛体现在影视创作中。影片《秋菊打官司》80%左右的街景是在街头偷拍的,剧中角色的口语全部用陕西方言;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假定性

实际发生的事件与它在银幕上的表现是有显著区别的。正是这个区别使电影成为一种艺术。

实际发生的事件与银幕上的表现之间必定存在的区别,是由影视假定性造成的。

假定性是影视艺术重要的美学特性。影视假定性存在的理由:(1)影视的假定性首先是由它的本体属性决定的。作为艺术的影视,在逼真的再现客观现实的同时,创作者的主体意识渗透在影视作品中,并且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影视是一种创造,既然是创造,就必定会有假定性。(2)影视的假定性也是由它的存在方式决定的。电影在银幕上反映生活,这个平面以外的东西,观众是无法从影视作品中看到的。

影视又是在一个时间序列中反映生活的,一部电影的放映时间通常在90∽120分钟左右。空间和时间的双重限制,使影视对现实生活不得不有所取舍、有所提炼。为艺术家提供了发挥主观创造性的依据。正因为有这样的时空限制,影视才有了超越时空的可能。(3)影视的假定性还是由观众决定的。观众欣赏影片时,已经从心理上建立起审美的态度,并且清醒的将眼前看到的一切与现实区分开来。同时,观众都有生活及审美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储备,他们并不希望从银幕上看到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影视时空的限制,艺术家的创作欲望和权利,观众的态度、经验,三者综合作用,为影视的假定性提供了充足的理由。

影视艺术的假定性体现在许多方面:(1)故事的假定性即通过艺术的虚构和虚拟讲述历史、描绘现实、幻想未来。大致分为以下几种情况:按照生活逻辑虚构故事或根据其他艺术作品改编故事,大多数作品属于此类;在影片中表现真人真事,如《重庆谈判》、《辛德勒的名单》、《巴顿将军》等;完全虚构和想象的故事,不仅不淡化假定性,而且有意突出假定性,包括喜剧片、科幻片和神话、童话等,如《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2)结构的假定影视创作者出于对作品结构的美学追求,或是为了通过结构制造某种表现效果,往往赋予作品以假定的结构。

日本影片《人证》采用了侦破片的常见结构,以八杉恭子杀死亲生儿子约翰开头,引出一段涉及人性、亲情、命运、战争的悲剧。这类影片都不是按真实事件的本来进程建立结构的,都采用了比真实生活更富有感染力的假定性结构。(3)角色的假定影视作品中的角色都是艺术形象。角色主要是由编剧、导演、演员共同塑造的,分别对角色有所假定。

在创作实践中,角色总是不断被修改、完善。(4)场景的假定

影视根据艺术再现和表现的需要设计场景。场景是角色活动的环境,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

影视作品在构思时假设出一个个场景,再在拍摄时选择实景或实行美工布景,这一过程就体现了假定性。

如《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乔家大院,幽暗、阴森、神秘、威严、封闭,成为病态的权力空间的象征。这种假定的场景涉及到影片的主题内涵。

(5)影视语言的假定性影视语言是一种人工语言,是在功能、结构、形态上不同于自然语言的艺术符号。影视语言的语义当然包含某些约定俗成的成分,它的内涵因作品的不同而不同。逼真性与假定性的协调统一逼真性是影视美学的基础特性,假定性则是影视美学的本质特征,二者协调统一。逼真性强调反映和再现,注重外在的真实;假定性强调创造和表现,追求本质的真实。二者相辅相成,在审美表现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互动性:达到外在与本质、再现与表现、反映与创造的完美统一。逼真性与假定性决定了影视作品具有再现与表现、纪实与写意的美学功能。各种风格的作品都体现出逼真性与假定性的某种形式、某种程度、某种特点的结合。

《辛德勒的名单》整体风格是纪实的,而在色彩造型、人物心理表现方面又突出了假定性;

《侏罗纪公园》的整体风格是虚拟的,但场景和道具又具有逼真性;

《阿甘正传》的故事、人物、场景是假定的,背景事件却是真实的。

3、综合性与独特性的统一电影既是空间艺术又是时间艺术,既是听觉艺术又是视觉艺术,既是再现艺术又是表现艺术,既是纪实艺术又是想象艺术。

电影兼容视与听、时与空、动与静、表现与再现于一身,综合性很强。综合性电影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1)电影是戏剧的升华,从戏剧中借用了戏剧性的动作、冲突和情景等因素,使它具有独特而巨大的表现力;(2)电影受文学的影响很大,二者都擅长在时间的流动中来塑造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