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课件来源于网络只供免费交流使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精品课件六单元(含教学、课后习题、写作、综合性学习全部课件)本课件来源于网络只供免费交流使用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童话皇帝的新装19童话皇帝的新装192同学们,你喜欢穿新衣服吗?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也非常非常喜欢穿新衣服,喜欢到了“为了要穿得漂亮,不惜把他所有的钱都花掉”,甚至“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这位特别的皇帝。同学们,你喜欢穿新衣服吗?有这样一位皇帝,他也非常非常喜欢穿3(重点)(难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安徒生及童话这种文学体裁。以“新装”为线索,理清故事情节。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昏庸、愚蠢、虚伪。(重点)(难点)掌握文中的生字词,了解安徒生及童话这种文学体4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创作有诗歌、剧本以及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等。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5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写成《皇帝的新装》,把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目,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剖析了当时社会的病状。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人民深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6童话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语言通俗生动;常常采用拟人的手法,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家具、玩具等都可以写成有思想、有行为、有性格的形象。童话的基本特征是奇特的幻想性和强烈的夸张性。其中幻想性是童话的根本特征。童话的重要特征是夸张。夸张既是写作方法,又是修辞手法。作为一种写作方法,它适用于童话、寓言等文学体裁;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往往运用于记叙和描写的句子中。童话童话是一种儿童文学体裁。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7(1)夸张。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但童话作品中的夸张又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它是从内容到形式的全方位的夸张。如果说幻想是童话的灵魂,那么夸张就是童话的血肉,它使童话故事更加的丰满。(2)象征。象征手法是通过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于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从而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象征是将童话中的幻想与现实世界结合的中介之一,也是童话故事中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童话的表现手法(1)夸张。夸张这种艺术手法也是一般文学作品所常用的艺术手法8(3)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写得和人一样,使它们也具备人的基本特征。就如同童话故事中的动物、植物能说话,能大笑一样。拟人是童话创作的常用手法之一,但它并不脱离事物自身的本质属性,正是这一点使童话故事具有亦真亦假,有虚有实的特点。(3)拟人。拟人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9裁缝愚蠢
辨别骇人听闻称职更衣的确陛下随声附和
提高提防一
读一读字音cáichǔnbiànhàichèngēngdítíhèdībì魔法记忆:记少余多法,“提”除在“提防”“提溜”中读“dī”外,其余都读“tí”。裁缝愚蠢辨别骇人听闻一10二
写一写字形滑jī(
)
赏cì(
)
忙lù(
)
御pìn(
)
xuàn(
)耀
xūn(
)章稽赐碌炫勋聘二写一写字形滑jī() 赏cì()11三
记一记词义1.显耀:2.愚蠢:3.急迫:4.妥当:5.渴望:夸耀;炫示。愚笨;不聪明。需要马上应付或办理,不容许迟延。稳妥适当。迫切地希望。三记一记词义1.显耀:夸耀;炫示。126.诚实:7.滑稽: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形容言语、动作引人发笑。滑稽、诙谐、幽默辨析诙谐: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幽默: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这几个词的区别在于:“滑稽”强调言语或动作的与众不同,引人发笑,既可形容人,也可用来形容动物,常用于口语,如:这个丑角的表演非常滑稽。“诙谐”强调说话有风趣,引人发笑,一般只指人的言语,多用于书面语,如:他的谈吐很诙谐。“幽默”强调人的言谈举止轻松有趣而意味深长,有时还可形容文章的风格。如:你别看他外表严肃,实际上他很幽默。6.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指好的思想行为)。滑稽、诙谐、138.骇人听闻:9.随声附和:10.不可救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例句:一件件骇人听闻的事情,让我们不由陷入沉思之中。别人说什么,自己也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例句:我们要有主见,不能只会鹦鹉学舌、随声附和。病重到已无法救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例句:他的执迷不悟已经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14导思1.皇帝的行为是怎样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从这些行为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皇帝?导思2:官员及百姓分别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他们有何作用?皇帝官员、百姓关键词:骗导思4:你如何看待骗子的行为?骗子导思3:文章为什么安排一个小孩子出场?读完文章后,你明白了什么?小孩导思1.皇帝的行为是怎样的一种自欺欺人的行为?从这些行为之中15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皇帝的新装》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16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4段):写皇帝爱新装成癖。故事的开端,写皇帝上钩,骗子开始做“新装”。第三部分(第5—33段):分别写老大臣、官员和皇帝看布料的情景。第四部分(第34—37段):写皇帝穿上新装举行游行大典,一个小孩子戳穿了骗局。第一部分(第1段):第二部分(第2—4段):写皇帝爱新装成癖17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答案】皇帝爱穿漂亮衣服,为下文骗子“纺织奇
特的布做新衣服”来投皇帝所好埋下了伏笔。第一部分(第1段)1.开篇介绍皇帝的爱好有什么作用?【答案】皇帝爱穿漂亮衣服,18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个句子有什么作用?【答案】这是两个骗子赋予新装的特性,这说明骗子揣摩透了包括皇帝、官员在内的人们虚伪的特点,这揭示了骗子行骗的高明,体现了他们的狡猾。同时,这句话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是故事情节发展的一条暗线,推动了情节的发展。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是看中了这一特性,以便毫不费劲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帮助他统治国家。下文中老大臣、官员、随员以及老百姓之所以说假话,也都是因为害怕这一特性。第二部分(第2—4段)2.“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19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答案】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3.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答案】两个骗子,204.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分析。写皇帝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到他“相信自己是无须害怕的”,再到“仍然觉得”,运用心理描写,把皇帝自信而又心虚,愚蠢而又狡猾的性格特点准确地表达了出来。第三部分(第5—33段)4.第5段写了皇帝怎样的心理变化?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15.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答案】此题可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来品析“诚实”一词的妙处。“诚实”一词的本义是“言行与内心思想一致”,在这里是反语,是对虚伪的老大臣的无情讽刺。这个皇帝认为诚实、称职、理智的老大臣竟如此虚伪,那官场上的其他人就可想而知了。5.第6段的“诚实”一词有何妙处?【答案】此题可用品析字词表226.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从老大臣的心理、神态描写来看,他真是愚蠢透顶。为了保住官职,保住面子,他不发一言,可见他是一个虚伪愚蠢、胆小怯懦的人。6.从第8段中老大臣的表现来看,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从237.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答案】老因为他怕别人知道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只能附和骗子,极力夸赞布料。7.第12段中大臣为什么极力夸赞布料?【答案】老因为他怕别人248.课文写诚实的官员和写老大臣看布料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写?【答案】课文写诚实的官员看布料,远比写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另外,两人的心理活动也写得不同。这样写避免了雷同。8.课文写诚实的官员和写老大臣看布料有哪些不同之处?为什么这25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各不相同,试就其神态、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进行比较。【答案】老大臣和官员察看织布的神态、动作各有不同。老大臣在惊奇之余,先是“把眼睛睁得特别大”,然后又一边称赞,“一边从他的眼镜里仔细地看”,最后则“注意地听着,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可以照样背出来”。而那个官员呢,他只是“看了又看”,并没有进一步的动作。要呈报皇上,而且“事实上”他也确实把骗子的话“照样背出来”。这些都表现了老大臣的虚伪、自欺欺人,也再现了他当时那种惶恐的心态。9.写大臣、官员和皇帝三次察看骗子织布的情景,场面类似,写法26
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但是写老大臣用祈使句,表示他的可怜和哀叹;写皇帝则多用疑问句,表示吃惊和怀疑。他们三个人都否认自己的愚蠢,否认自己不称职,但写法也有变化:老大臣自恃年高资深,皇帝自以为至高无上,都用反问句,否定语气强烈。官员年轻得志,不禁有点自我怀疑,所以用的是疑问句:“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语言描写也各有特色,话有多有少,有具体的有概括的,各不相同。心理描写也各有不同。老大臣和皇帝的心情都非常惊诧,27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第一个来“看”布的人,关系着这场骗局是否能进行下去,所以,作者用了较多的笔墨描述。对这两位大臣的描述是为了揭露皇帝,他们处于陪衬、烘托的地位。大臣的以讹传讹,实质上给皇上更增添了一层虚荣心:大臣们尚且能看见,我怎能视而不见?可见,皇帝不但上了骗子的当,而且还受了大臣们的骗,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正是那个社会的恶习。总起来看,写老大臣比后面那位“诚实的”官员写得详细,因为他是28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答案】众大臣的赞美,表现了他们极尽奉承的丑态和愚蠢、虚伪的嘴脸。他们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重点品析第24-37段10.大家为什么都赞美皇帝的新装?【答案】众大臣的赞美,表现29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答案】让皇帝穿着“新装”举行游行大典,这出笑剧、闹剧、丑剧就出现了更为有趣的高潮,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11.作者为何安排让皇帝游行这一情节?【答案】让皇帝穿着“新3012.“天真的声音”中,能否将“天真”换成“孩子”?【答案】此题可用词语能否替换答题模式来进行分析、比较。不能换。“天真”不仅表现了小孩子的单纯质朴,同时也和大人们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了大人们的虚伪。如果换成“孩子”,效果不明显。12.“天真的声音”中,能否将“天真”换成“孩子”?【答案】3113.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答案】作者细致地描绘了皇帝的游行大典,目的是揭露皇帝及大臣们虚伪的丑态。这是全文的高潮和结局,使讽刺意味达到了顶点。13.作者为何对皇帝的游行大典作细致的描绘?【答案】作者细致32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六单元课件)33重难点小结两个骗子在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的美丽花纹,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大臣们手里托着并不存在的后裙,这些情节当然是夸张的,但又使人感到真实可信。安徒生把自己不敢明白说出的一切,隐藏在夸张、诙谐的故事里,引起读者深思。夸张中包含着合理性,是《皇帝的新装》的情节特点,也是安徒生童话的情节特点。重难点小结两个骗子在织布机上空忙,描述并不存在的布3415.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
的原因一样吗?请你分别说一下。【答案】皇帝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王位;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怕丢了官职;百姓怕别人说愚蠢,也怕招来杀身之祸。15.面对显而易见的骗局,大家却都不敢说真话,他们【答案】皇35【答案】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保住自己的官职,所以不敢说真话,而百姓或出自安全考虑,或受不良世风影响,也不敢说真话。而小孩没有受污浊的世风熏染,还保持着一颗纯真,无邪,无私无畏的心,他敢于说真话。天真的声音启示我们,要做一个无私的人,诚实的人,做一个敢于说真话,抗战邪恶的人。用真诚去回报社会。1.【主题探究】这个明显的骗局为什么大人们没有人去点透?最后为什么让一个小孩来揭穿?而这天真的声音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这些大人们说假话无不缘于自私、自利,大臣们怕别人说自36【答案】本文上演的可谓是一幕讽刺剧,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对封建统治者热衷权力和无知愚蠢、虚伪自私、阿谀逢迎的本质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大臣、皇帝面对子虚乌有的布料、衣服所表现出来的神态、动作、语言令人啼笑皆非。如皇帝试衣时“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这些带有2.【手法探究】本文讽刺艺术高明,表现在哪些方面?【答案】本文上演的可谓是一幕讽刺剧,作者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对37夸张的描写,让皇帝丑态百出、可笑至极,极具讽刺意味。作者还在老大臣和官员前加了“诚实”一词,用反话将他们虚伪、不诚实的嘴脸揭露无遗。另外老大臣面对空织布机虽然心里清楚自己什么也没看见,但嘴里却对根本不存在的布料大加赞赏,写出其表里不一,让人对其虚伪的嘴脸极为厌恶。夸张的描写,让皇帝丑态百出、可笑至极,极具讽刺意味。作者还在38皇帝的新装揭露丑恶,赞美纯真引子——皇帝爱新装(不断更衣)开端——骗子织布料(开始行骗)发展——皇帝、老大臣、诚实官员看布料(大臣助骗)高潮——皇帝展新装(众人受骗)结局——小孩子说实话(揭穿骗局)皇帝的新装揭露丑恶,引子——皇帝爱新装(不断更衣)开端——骗39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和大臣们都甘愿受骗并且骗人,最后皇帝赤裸全身在大街上游行的故事,无情地鞭挞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和道貌岸然的大臣,辛辣地嘲讽了他们的愚蠢虚伪、自欺欺人,曲折地反映了现实生活,揭露了封建王朝的腐朽。本文写了骗子用根本不存在的布料、衣服向皇帝行骗,皇帝401.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从整体构思上看,骗子设计骗局,皇帝及大臣官员乃至百姓们上当受骗,最后演出了一幕皇帝裸体游行的闹剧,体现了极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从局部看,也是如此。写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时,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1.丰富的想象和大胆的夸张。412.多角度、多种手法刻画人物。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从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多个角度进行刻画。同时针对不同人物,又运用了不同的写法,避免了手法的单调。2.多角度、多种手法刻画人物。423.文章使用的语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本文的语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体现了童话的语言特点。如“把眼睛睁得特别大”“哎呀,美极了!真是美妙极了”“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等。3.文章使用的语言,切合儿童年龄特征。43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索尔仁尼琴在普遍的谎言性生存中,真话就具有排山倒海之力。——李慎之现在还在对历史撒谎的人是可耻的。他们的谎言将以同样的方式再次纠缠他们自身,历史总是对不公正给予惩罚和对说谎者表示藐视,不管是谁。——米奇尼克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份量还重!——索尔仁尼琴44电视台如果说真话就是光临观众家的天使,如果说假话就是夜入民宅的小偷流氓强盗。——郑渊洁假如我们连不参加撒谎的这点勇气都没有,我们真的一钱不值,无可救药了,那么,是我们,应该受到普希金的蔑视:干吗赐给牲口以自由?它们世世代代继承的遗产,就是带响铃的轭和鞭子。——索尔仁尼琴《莫要靠谎言过日子》电视台如果说真话就是光临观众家的天使,如果说假话就是夜入民宅45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译文】统治者自身行为正派,不用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自觉行动;统治者自身行为不正,那么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听从。2.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译文】处理政事用仁德,就会像北极星那样,处于自己的位置不动,而群星自然环绕着它。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46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孟子》【译文】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民众。3.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47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作业2:完成《点训》上的习题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48略。1.皇帝不敢说真话是怕国人说他不称职,说他太愚蠢,怕失去自己的尊严和皇权;大臣们不敢说真话,一方面是怕别人说自己愚蠢,另一方面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老百姓不敢说真话是因为怕别人说自己愚蠢。2.在这篇童话的结尾,皇帝已经意识到自己受了骗、出了丑,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仍然要“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他不能也不敢在国人面前承认他受了骗,而大臣们也都一、二、略。一、二、私心重重,怕失去他们的地位。腐朽的统治者是绝不会自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承认真理的。咬着牙把这场“戏”坚持演下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和大臣们内心的怯弱和虚伪。点拨:设题意图是培养同学们在阅读中迅速找出关键语句和概括内容要点,从而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的能力。私心重重,怕失去他们的地位。腐朽的统治者是绝不会自动放弃他们三、1.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一个不称职的皇帝,而且对自己是否愚蠢也不自信,所以他心里感到“有些不大自然”。2.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织造的情况,但一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新衣时,心里未免害怕,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所以不想自己去,决定先派老大臣去看。3.因为人们认识到这个小孩子说的是真话,皇帝确实没穿衣服。人们由于不肯承认自己愚蠢也不敢说实话,这时为了掩饰自己的愚蠢而推说是小孩子说的。三、1.皇帝自己其实很心虚,他很怕自己看不见,被人知道自己是如果我当时在场,我会说真话。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当真理还没有被大多数人认识和接受的时候,说出真理会被认为是谬论。当权者出于自身的利益,会动用手中的权力,挥舞大棒。所以,这代价可能会相当昂贵,甚至丢掉性命。因此,布鲁诺才会被火烧死,谭嗣同被杀了头,李大钊为革命而献身。但是,正是这无数的仁人志士的行为擦亮了人们的眼睛,真理最终一定会战胜谬论,一定会被人们接受。万不能因为说真话需要付出代价,就惧怕传播真理,那样人类就永远不会进步,社会就将停滞,甚至倒退,那样后果会非常可怕。然而,如何把真理说出来,用怎样的方式让大家尽快地接受真理,这涉及斗争的艺术,是可以好好讨论一下的。四、如果我当时在场,我会说真话。说真话需要勇气,有时还要付出代价略。点拨:改编时想象要合情合理,不要胡编乱造;要充分利用道具、服装等使表演更精彩。五、略。五、现代诗天上的街市20现代诗天上的街市2054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么呢?生答。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今天老师要告诉同学们,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凭借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给我们带来了一篇美丽而又迷人的诗篇---《天上的街市》,看看他又想到了什么!同学们,当你们在一个晴朗的晚上仰望星空时,你会想到什55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六单元课件)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2.通过学习理解诗歌深刻的思想内容。3.理解联想和想像的作用,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向往。(难点)(重点)1.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难点)(重点)57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历史学家。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主要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蔡文姬》等。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58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这样的黑暗现实,郭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在这种情况下,写下了《天上的街市》。1921年,五四运动高潮已过,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面对这59
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名叫羲和。《山海经》中记载:“东海之外,甘泉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羲和,为帝俊之妻,是生十日,常浴日于甘渊。”羲和又是太阳的赶车夫。《楚辞·离骚》中说:“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羲和还掌握着时间的节奏,每天由东向西,驱使着太阳前进。因为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本领,所以在上古时代,羲和又成了制定时历的人。《尚书·尧典》说:“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神话文化中国神话中的太阳神名叫羲和。《山海经》中记载:“东海60一
读一读字音隔着
不甚
shèngé
一读一读字音隔着不甚61二
写一写字形piāomiǎo
()tí
(
)着缥缈提二写一写字形piāomiǎo()缥缈提62三
记一记词义1.缥缈:2.定然: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必定。三记一记词义1.缥缈:形容隐隐约约,若有若无。63导思1.诗人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美丽意象情感基调关键词自由幸福导思2:《天上的街市》全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导思1.诗人分别选取了哪些意象,描绘出了怎样的画面?美丽意象64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天上的街市》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65品析《天上的街市》第一节1.“天上的明星现了”,诗中的“现”字有何表达效果?【答案】形象地表现出“明星”出现的情形,表达了诗人看到星空时的惊喜之情。品析《天上的街市》第一节1.“天上的明星现了”,诗中的“现”66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品析字词表达效果一般考查的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可按照以下模式进行:如果是动词,按照“……表现(刻画)人(物)的特点(形状),表达(现)了人(物)……的心情(性格)”的格式回答;如是形容词或副词,按照“……地描摹(绘)人(物)……的特点、情态,反映了人(物)……的心情”的格式回答。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品析字词表达效果一般考查的是动词67重难点小结
在第①节中,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星用了“闪”和“现”。因为街灯是人使它亮的,所以用“点”;而星星本来就存在,只是随着天色的昏暗而逐渐看清,所以用“现”。街灯亮后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用“明”,而星星却是不停地闪烁,所以用“闪”。诗人通过比喻和联想,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一个充满幻想和诗情画意的美妙境界,为下面描写天上的街市作铺垫,同时暗示了诗人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光明未来的追求。重难点小结在第①节中,写街灯用了“明”和“点”;写明68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写出了天上怎样的生活?【答案】从街市上陈列的物品都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来看,天上的街市是繁华富足的,天上的生活是无比美好的,在诗人的想象当中,“天上”有比“地上”
更美好的世界。2.“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写出了天上69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答案】本题运用品析字词表达效果法。“朵”字用得绝妙。我们知道“朵”字作为量词使用,通常用于云、花等,如“一朵白云”“一朵鲜花”,很少有人说“一朵流星”。但诗人没有写“那颗流星”,而是写“那朵流星”,不但使人自然地联想到“流星”犹如鲜花、白云般美丽可爱,而且陡然降低了流星的速度,使它可与“走”同步。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中的“朵”字在表达上有何妙处?【答70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案】诗人在想象中,又巧妙地引入了“灯笼”,将“流星”比喻为“灯笼”,既表现了牛郎织女生活得自由和幸福,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无限向往和追求。4.“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蕴含了诗人怎样715.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与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区别?诗人这样写有何用意?【答案】神话中的牛郎织女原本被王母娘娘拆散,只能在每年的七月初七这一天团聚;而在诗人的笔下,牛郎织女团聚,过着“在天街闲游”的自由、美好的幸福生活。诗人这样改编“牛郎织女”的故事,表明它是理想中的生活,与现实构成鲜明的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憎恶黑暗现实,追求光明幸福的炽热感情。5.诗人笔下的牛郎织女与神话中的“牛郎织女”有什么区别?诗726.诗中四个“定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定然”是一定的意思,表示肯定的语气.四个“定然”表明了诗人坚信有这样的理想世界存在,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6.诗中四个“定然”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定然”是一定73【答案】因为牛郎是神话传说中劳动人民的代表,诗人把他置于理想生活的中心地位,体现了关心劳动人民命运的进步思想;传说中的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并不美好,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银河将他俩隔开.他们每年只有一次在鹊桥上【难点探究】《天上的街市》一诗中诗人为什么要化用牛郎织女的故事?又为什么要把传说中牛郎织女的命运做极大的改动?【答案】因为牛郎是神话传说中劳动人民的代表,诗人把他置于理想74相会的机会.但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得“浅浅的”“不甚宽广”,把造成悲剧的障碍化成美好生活的陪衬,赋予古老神话以新意,为我们想象了这样两幅图画:一幅是牛郎织女骑着牛儿在浅浅的天河自由来往的“骑牛图”;一幅是他们提着灯笼在天街走的“闲游图”。这两幅图画都传达出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相会的机会.但诗人按照理想的逻辑,把不可逾越的天河变得“浅浅75天上的街市天河街市街灯流星明星物品珍奇牛郎织女灯笼自由幸福生活天上的街市天河街市街灯流星明星物品珍奇牛郎织女灯笼自76通过对天上的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对光明、自由、美好、幸福的理想世界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创建这一理想世界而奋斗。通过对天上的美好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的现实社会的强771.联想合理,想象丰富。
全诗大量运用联想和想象,如第①节,诗人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天上地下融为一体。而在后三节,诗人展开想象,写了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这样,诗人就将虚构的“仙境”与现实生活相融合,表达了对自由的向往、对理想的追求。1.联想合理,想象丰富。全诗大量运用联想和想象,如第①节,782.比喻巧妙,意境美妙。
如第①节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第一句的喻体成了第二句的本体;第一句的本体成了第二句的喻体。通过星灯互喻,为我们创造了天上地下星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的光辉意境,为后文想象天上的街市作了有力的铺垫。2.比喻巧妙,意境美妙。如第①节诗人巧妙地使用了比喻:第一79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以水深浪大的天河隔开,无法巧渡,每年只有农历七月七日那一天鹊桥相会。难得相见、涕泪涟涟、悲苦无奈。迢迢牵牛星
80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作业2:完成《点训》上的习题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81一、朗读并背诵略。《天上的街市》:点点明星散缀在天幕上,远远的街灯就像天上的明星,天上的明星就像是人间的街灯。那缥缈的空中有一个街市,繁华美丽的街市。那儿陈列着很多的物品,这些物品都是人间的珍宝。那被浅浅的天河分隔的对爱情生死不渝的牛郎、织女,在过着怎样的生活?还在守着银河只能远远相望吗?不。他们“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在那美丽的夜里,他们一定在那珍奇琳琅满目的街市上闲游。那流星,就是他们手中提着的灯笼。一、朗读并背诵略。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二、略。三、这充分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二、略。三、想象略。示例:彗星自始至终背负着恶名,多少人喊我扫帚星,其实我有一个梦,那就是我——想成为一颗闪亮的星。四、即使像雾像云又像风,我也要做受人敬仰的星,当你看到一束光匆匆划过,那就是我——一颗流星的欢乐身影。想象略。四、即使像雾像云又像风,神话传说女娲造人21神话传说女娲造人2185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古代文学的瑰宝,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一个产物——神话。大家喜欢看神话吗?……那我们现在去浏览一下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几个动画片断。你们能说出哪些神话故事的名称吗?举例:盘古开天、夸父追日、钻木取火、女娲造人……说起女娲,同学们,可能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学习这篇神话《女娲造人》。很高兴和大家一起走进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在这天地里有一块86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六单元课件)3.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1.整体感知故事情节,初步感受想象力的作用。探究神话故事的魅力,并运用创造性想象修改神话。(难点)(重点)3.激发学生探求未知领域的欲望:追寻人类的起源。1.整体88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古神话选释》《山海经校注》《神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袁珂(1916—2001),神话学家。论著有《中国古89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90神话,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人们以贫乏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的结果。神话神话,民间文学的一种。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91
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等形式流传在寓言、小说、宗教、舞蹈、戏曲中。中国神话多数发生在很古老的三皇五帝时代。(1)我国最早的神话主要有女娲补天、后羿(yì)射日、鲧(gǔn)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刑天舞干戚、黄帝擒蚩(chī)尤、共工触山等。我国最早的神话多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书中记载。神
话
常
识中国神话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口耳相传或书面文字记载92(2)三皇五帝的名称:五帝一般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依次为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yáo)、舜(shùn);第二种说法,依次为少昊(hào)、颛顼、帝喾、尧、舜;第三种说法,依次为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
三皇指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个帝王,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依次为天皇、地皇、人皇;第二种说法,依次为伏羲(xī)、燧(suì)人、神农。现在大多数采用第二种说法。(2)三皇五帝的名称:五帝一般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93一
读一读字音女娲
澄澈莽莽榛榛
幽光wāchéngmǎngzhēnyōu一读一读字音女娲澄94二
写一写字形róu(
)团
mián(
)延
复bì(
)
开pì(
)
气gài()灌gài()辟绵溉辟概魔法记忆之口诀法:灌溉要用水。气概可撼大树。揉二写一写字形róu()团mián(95三
记一记词义1.澄澈:2.灵敏:清澈透明。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灵敏、灵活辨析两个词都是形容词,都表示敏捷、不呆板,都可用来形容头脑、动作等。但二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灵敏”侧重于敏捷、迅速,如:这台测试仪反应灵敏,能很好地检测患者的病情。“灵活”侧重于随机应变,如:我们要懂得灵活处理问题。三记一记词义1.澄澈:清澈透明。灵敏、灵活辨析963.绵延:4.莽莽榛榛:5.眉开眼笑:6.兴高采烈:
延续不断。
草木丛生的样子。
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例句:班主任眉开眼笑地捧着成绩单,宣布我们班获得年级第一。
形容兴致高,情绪热烈。例句:星期六,同学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森林公园春游,坐在大巴车上,大家兴高采烈地唱个不停。3.绵延:延续不断。977.神通广大:8.疲倦不堪:
泛指本领极大。神通,原是佛教用语,指无所不能的力量,今指特别高明的本领。例句:孙悟空神通广大,能够呼风唤雨,还具有七十二般变化。
非常疲乏,不能坚持下去。例句:第一支赶到灾区的部队已经连续奋战了三个昼夜,战士们早已是疲倦不堪了。7.神通广大:泛指本领极大。神通,原是佛98导思1.女蜗如何造人?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她辛勤劳作的场景。导思2:女娲为什么会想到造人?她创造出不同的造人方法,说明了什么?劳动场景智慧关键词勤劳、智慧导思3.这篇文章写得如此精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想象导思1.女蜗如何造人?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她辛勤劳作的场景。导99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女娲造人》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100第一部分(第①段):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天地开辟后世间因没有人类显得荒凉寂寞。写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第一部分(第①段):第二部分(第2—18段):写天地开辟后世101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地开辟后,没有
人类的世间显得荒凉寂寞,为下文女娲造人作铺垫。1.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答案】本段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写天102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答案】原野广阔,草木丛生,眼前空旷的景象增加了女娲的孤独感。2.第②段的景物描写和人物的心情有什么关系?【答案】原野广阔103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答案】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女娲是一个活泼可爱、富有思想、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女神。作用:为后文写女娲以自己为模型用黄泥捏泥娃娃作铺垫。3.第④段对女娲主要采用了什么描写?突出了女娲什么特点?104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答案】人类落地后,开口就喊“妈妈”,这种喜悦感,
体现出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说明妈妈孕育生
命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妈妈”的呼唤,
使死寂的天地瞬间获得了生机,更使世间充满了温情。4.人类落地后,第一句话是喊“妈妈”,有什么丰富意蕴?【答案105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
经疲倦不堪了”一句中“疲倦不堪”有什么表达
效果?【答案】“疲倦不堪”形象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劳
累,也为下文写女娲想出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
方法”作铺垫。5.“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志愿,而她本人已【答案】“106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
“绝妙”换成“奇妙”好不好?为什么?【答案】不好。“绝妙”表示方法巧妙到了极点,
而“奇妙”表示方法新奇,给人新颖的感觉,在文
中,“绝妙”更妥帖.6.“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一句中【答案】不好107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
表达效果?【答案】这一系列的动词生动、准确地写出了女娲造人的又一方法的具体过程,体现了女娲作为“神”的聪明智慧和非凡能力。7.第15段中“拉”“伸”“搅”“挥洒”等动词有什么【答案】108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
表达作用?【答案】“终于”一词体现了女娲的思索之苦和思索时间之长,充分体现了女娲的智慧和对人类绵延生息的巨大贡献。8.“后来她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中的“终于”有什么【答案】109【答案】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女娲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她是神通广大的“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但是她也有人的情感、人的情怀。广阔的天地,莽莽榛榛的原野,死寂的气氛,使神通广大的女神感到了寂寞孤独;“人”的产生,使女娲体会到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的忙碌疲倦,正表现出一位母亲勤劳、智慧、伟大的特征。在女娲的身上,既体现了神的威力,也体现了人的品格。
1.【难点探究】分析文中的女娲的形象。【答案】本题运用人物形象五分析法。女娲是文章的核心人物,她是110【答案】一是大胆想象。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作者就女娲为什么要造人,怎样造人,怎样造更多的人,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作了丰富的想象。2.【手法探究】本文在塑造女娲的形象时采用了哪些写法?【答案】2.【手法探究】本文在塑造女娲的形象时采用了哪些写法111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为了丰富女娲这一女神的形象,作者对女娲的心理、神态等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如“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表现了女娲内心的孤独以及她要创造有活力的世界的愿望;听着“人”喊妈妈的声音,她则“满心欢喜,眉开眼笑”表现了女娲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多种描写方法。为了丰富女娲这一女神的形象,作者对女娲112女娲造人造人过程:女娲用捏泥成团、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分出男女,自我繁衍缘由:世间荒凉—有了造人的想法创造生命
的快乐女娲造人造人过程:女娲用捏泥成团、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分出男113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1141.想象丰富,绚丽奇特,塑造了女娲这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的形象。如写女娲造人及用分出男女的办法让人类自己繁衍后代,这样的想象,符合人的特点,而且也很神奇。1.想象丰富,绚丽奇特,塑造了女娲这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的形象1152.对女娲造人的描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写女娲捏泥造人较详细,写女娲用挥藤洒泥的方法造人并分出男女较简略。因为第一种方法最能体现出女娲造人的精神,是其他两种方法的基础,
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揭示了中心。2.对女娲造人的描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如写女娲捏泥造人较详116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伊甸园里》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和谐美满的生活。比较《女娲造人》与《伊甸园里》,拓展思维空间。117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①,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②。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③。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淮南子》【注释】①四极:天的四边。上古的人认为天的四边都有支撑着天的柱子。九州:古时分天下为九州,这里泛指大地。②焱:大火延烧的样子。浩洋:洪水浩渺无边的样子。③颛民:善良的百姓。鸷鸟:凶猛的鸟。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①,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焱而118【译文】远古之时,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折断了,大地塌陷,天不能全面地覆盖大地,地不能周全地容载万物。大火蔓延而不能熄灭,洪水浩大而不能停止。凶猛的野兽吃掉善良的百姓,凶猛的鸟用爪子抓取老人和小孩。因此,女娲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砍断海中巨龟的脚来做撑起天的四边的柱子,杀死黑龙来拯救冀州,用芦灰来堵塞洪水。【译文】远古之时,支撑天的四根柱子折断了,大地塌陷,天不能全119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作业2:完成《点训》上的习题温馨提示:以上作业的课件均见本课文件夹。作业1: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12021.女娲造人七年级语文•上(R版)第6单元21.女娲造人七年级语文•上(R版)第6单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女娲(
) 澄澈(
)
掺和(
)掘起(
) 气gài(
) 莽莽榛榛(
)péngbó(
)jìmò(
)•••••wāchéngchānjuézhēn概蓬勃寂寞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女娲() 澄澈122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2)形容本领高强,无所不能。(
)(3)兴致高,情绪热烈。(
)(4)指在急忙中想出好办法。(
)莽莽榛榛神通广大兴高采烈灵机一动2.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1)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123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异想天开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B.《西游记》给人们塑造了一个神通广大、斩妖除魔的大英雄孙悟空的形象。C.看到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上拿了那么多金牌,大家都眉开眼笑。D.5月20日,我市各级部门认真落实救灾应急预案,有条不紊地开展灾后救助工作。A••••••••••••••••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自然科学领域中,124点拨“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用在这里不合语境。点拨“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用在这里不合语境。125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如果从南方古猿算起,则有200—300万年。②工具的制造是有意识的活动,这种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最重要的特点。③从猿到人的过渡,如果从拉玛古猿算起,大约经过了1000多万年。④它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阶段的结束。⑤在长期使用天然工具的过程中,过渡时期的生物终于学会了制造工具。A.③①⑤②④B.⑤②④③①C.③⑤①④②D.②④⑤③①A4.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126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1)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2)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3)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蓬勃起来才好。(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5.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描写方法。(1)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1276.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赞扬了人的可贵的灵气。B.本文体现了人的无穷的创造力。C.本文运用奇妙的想象,科学地解释了人类的起源。D.本文表现了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好奇、探索,以及在当时社会生活条件下所做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D6.下列对课文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赞扬了人的可贵128仓颉造字黄帝的臣子里面,有个叫仓颉的人,他长着四个眼睛,眼睛炯炯有神。他从小就十分聪明,喜欢观察天上的星象、乌龟背上的花纹、鸟兽羽毛的华丽色彩,以及山川起伏的曲折线条。他往往一看就是老半天,而且还在手心里或者地上指指画画。长大后,根据对大自然的细心观察,仓颉有了强烈的用书写的方法表达脑子里各种想法的愿望。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尝试,他终于创造出了文字。但是,人类不理睬天神的警告,也不在意鬼的哭闹,竞相传授仓颉创造的文字。他们用文字把心中各种奇妙的想法写出来,把世界上瑰丽的景色、迷人的风光描述出来,把生活中种种有趣和有意义的事记载下来。有了文字,人类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仓颉造字1297.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形容眼睛明亮有神。(1)黄帝的臣子里面,有个叫仓颉的人,他长着四个眼睛,眼睛炯炯有神。••••7.结合语境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形容眼睛明亮有神。(1)黄帝130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在文中指玩弄文字游戏而荒废了种地。(2)天神认为,人类如果有了文字,就会玩弄起文字游戏,舍本逐末,从而把耕田种地的正事给荒废了,最后就会饿肚皮。••••舍弃事物的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指轻重倒置。1318.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仓颉为什么能创造出文字。对大自然进行细心的观察;有强烈的用书写的方法表达脑子里想法的愿望;有持之以恒的精神。8.联系选文内容说说仓颉为什么能创造出文字。对大自然进行细心1329.仓颉创造出文字后,天神、鬼、人类分别是什么反应?“天神”认为人类若有了文字,就会玩弄文字游戏,荒废种地,于是降小米粒警告人类;“鬼”害怕人类会把文字作为诅咒自己的武器,与自己斗争,甚至消灭自己,故意哭闹阻止;“人类”希望用文字表达想法,描绘风光,记载有趣和有意义的事,于是竞相传授。9.仓颉创造出文字后,天神、鬼、人类分别是什么反应?“天神”13310.“有了文字,人类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应如何理解这句话?文字是人类记录思想、交流思想的符号。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此人们开始文化交流,文化得以传承。10.“有了文字,人类从此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应如何理解这13411.综合性学习。(1)下面的两幅图分别描绘了哪个神话故事?请先欣赏,然后写出你认为正确的故事名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11.综合性学习。女娲补天后羿射日135(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示例: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许多神话中出现的事物在生活中已成为现实,请你至少列举出两个。例:千里眼——望远镜示例:顺风耳——电话千里行——飞机嫦娥奔月——中国嫦娥号探测器探月升空精卫填海——香港填海造陆东海龙王——人工降雨(2)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请写出两个。示例:精卫填海、夸父136寓言穿井得一人22寓言穿井得一人22137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奸巧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同学们读懂这些话的意思了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对待传言的寓言故事。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138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六单元课件)3.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2.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3.理解审慎对待传言的道理,并进行现代审视。1.分析寓言的故140
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吕不韦(?-前235),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141一
读一读字音溉汲jí星宿xiù
一读一读字音溉汲jí星宿xiù142二
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之者1.2.有闻而传之者
的人
有光耀者的东西宋之丁氏助词,的
国人道之
代词,这件事二文言知识积累一词多义之者1.2.有闻而传之者的143导思1.这个故事蕴了怎样的道理?蕴含哲理关键词谦虚、真实导思2:本文以哪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手法探究导思1.这个故事蕴了怎样的道理?蕴含哲理关键词导思2:本文144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圈点要求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穿井得一人》课文朗读。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圈点要求请145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溉汲:打水浇田。溉,浇灌、灌溉。汲,从井中取水。居:停留。注释:
宋国有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去浇田、打水,经常派一人在外(专管打水)。译文:
翻译课文原文: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居外。溉汲:打水浇田。溉146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及:待,等到。注释: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他)告诉别人说:“我挖水井得到一个人。”有人听了这件事就去传播:“丁氏挖水井得到一个人。”译文:
原文: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闻而传之者:“丁147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道:讲述。闻之于宋君: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闻,知道、听说,这里是“使知道”的意思。于:介词,当“向”讲。注释:
国都中的人纷纷讲述这件事,使宋国的国君知道这件事。宋国的国君让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回答说:“得到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中得到一个人。”译文:
原文: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148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译文:
原文: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像这样听信传闻,不如不听。译文149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子,为下文“穿井”引发的内容作铺垫。1.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故事的背景,是全文的引150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答案】这句话有歧义,丁氏本来表达的意思是“我打了水井省下了一个劳力”,如果这句话在当时的情境当中可能不会出现理解的偏差,但一旦离开情境,传着传着别人就容易理解成“打水井得到一个人”。2.“丁氏穿井得一人”这句话在表述上有什么问题?【答案】这句151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答案】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一个人的事情,他觉得奇怪,想求证一下。3.如何理解宋国国君的行为?【答案】宋国国君不太相信穿井得到152【答案】传之者的角度: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致以讹传讹。丁氏的角度: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难点探究】分别从传之者、丁氏的角度来说说本文带给你的启示。【答案】传之者的角度: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153穿井得一人丁氏说话别人传话国君问话以讹传讹穿井得一人丁氏说话别人传话国君问话以讹传讹154《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井里挖出了一个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穿井得一人》通过一个姓丁的人家打井节省了一个劳动力误传为从155以生活中的趣闻为素材,以“得一人”这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节的契机,以众人的盲从衬托宋君的清醒,娓娓道来,既生动亲切,引人入胜,又启发人掩卷沉思,悟出一番治国方略和生活哲理。这种以形见理的论说技巧很是高明。构思精巧。以生活中的趣闻为素材,以“得一人”这个具有歧义的词语为展开情156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的现象再次发生?对待传闻,应采取审慎的态度,调查研究,不轻信盲从,不以讹传讹。不传播未经自己考证的话。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练就一双慧眼。“谣言止于智者”这句话绝对正确!智者不会轻信传言,更不会传播谣言。但是,天下智者何其少!如果寄希望于智者,那是无济于事的。辟谣的重要法宝,是让事实说话!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你觉得怎样消除“穿井得一人”157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22寓言赫耳墨斯和雕像者22158对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寓言往往都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道理,那么如何从故事中提炼出寓言的寓意呢?今天我们通过学习《伊索寓言》中的一则——《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一起探究。对寓言,同学们并不陌生,同学们能举几个你听过或读过的寓言吗159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六单元课件)3.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培养健全的人格。1.分析寓言的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学会从不同角度灵活理解寓意,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重点)(难点)(重点)3.从寓言中获得有益的启迪,培养健全的人格。1.分析寓言的故161
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称“世界四大寓言家”。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其语言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是一部世界上最早的寓言故事集。相传伊索为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作家,他与克雷洛夫、拉·162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匹斯山,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
赫拉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天后,宙斯的妻子,掌管婚姻和家庭,是妇女的保护神。
赫耳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掌管旅行和商业的神,是宙斯的儿子。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宙斯是古希腊神话里神的首领。古希腊神话说他居住在奥林163一
读一读字音赫hè一读一读字音赫hè164二
写一写字形diāo()像雕二写一写字形diāo()像雕165导思1.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古诗?复述给别人听。1个故事关键词谦虚、真实导思2.讽刺了赫尔墨斯的虚荣心。主题探究导思1.本课讲述了一个怎样的古诗?复述给别人听。1个故事关166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
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章的风格。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课文朗读。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请167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的店里来,
其来意表明赫耳墨斯所关心的不是怎样造福人类,
而是自己在人间受尊重的程度。寥寥数字,就勾画
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和爱慕虚荣的性格。1.开头一句有什么作用?【答案】交代赫耳墨斯为什么要到雕像者168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心理描写作用分析法。这里的心理描写,既揭示了赫耳墨斯自命不凡的原因,又深化了他骄傲自大的性格。2.对赫耳墨斯的心理描写有什么作用?【答案】本题运用心理描写169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分析法。故事这样结尾是为了与赫耳墨斯的自我估价形成鲜明的对比。讽刺那些妄自尊大的人,告诫人们要有自知之明。3.故事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答案】本题运用故事结尾妙处两步170【答案】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问句同中有变,“值多少钱”四个字被反复使用,在第一次发问时主语被省略,第二次点明,第三次则用代词指代。雕像者的回答也略有区别,第一次用确数,第二次用比较作答,第三次不用数词,把雕像贬得一文不值。【难点探究】《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中赫耳墨斯的形象生动、鲜活。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以对话为主,赫耳墨斯与雕像者的三问三答中,有什么变化?【答案】故事主要是通过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三问三答的对话来叙述的171赫拉像——比宙斯像要贵一点赫尔墨斯像——白送想知道受到多大的尊重宙斯像——一个银元爱慕虚荣自讨没趣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赫拉像——比宙斯像要贵一点赫尔墨斯像——白送想知道受到多大的172《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面前碰壁的故事,讽刺和批评了那些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通过写赫耳墨斯自命不凡、主观臆断而在事实1732.对比鲜明赫耳墨斯的期望与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1.巧妙的构思《赫耳墨斯和雕像者》的情节主要通过三问三答展开,前三问两答把赫耳墨斯的虚荣心表现得淋漓尽致,最后一答却急转直下,情节也戛然而止。2.对比鲜明1.巧妙的构思174阅读《伊索寓言》中的《樵夫与赫耳墨斯》,从该故事中多角度提炼寓意。
有个樵夫在河边砍柴,不小心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入党积极分子理论测试练习试卷附答案
- 马工学管理学的微观与宏观视角试题及答案
- 守株待兔教学设计
- 中医药学在养老服务中的价值
- 2025至2030年中国三相电能计量电度表电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报告
- 小学英语什么试卷难度高
- 透析2024年陪诊师考试题型:试题及答案
- 2025至2030年中国PVC-U加筋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MP4硅胶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数字媒体1+X证书考核试题题库及答案
- 电力调度员题库含答案
- 2025届高考生物学二轮专项突破卷卷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含答案
- T-CTSS 3-2024 茶艺职业技能竞赛技术规程
- 尔雅视频之魅力科学详细笔记
- 保安反恐防暴培训
-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附问卷)》9100字(论文)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母乳使用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
- 自建房房屋置换协议书
- 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 梁板墙柱混凝土同时浇筑专项方案(专家论证)
- 广东省广州市2022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