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和铵盐课件_第1页
氨和铵盐课件_第2页
氨和铵盐课件_第3页
氨和铵盐课件_第4页
氨和铵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考点一创新演练·大冲关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课下30分钟演练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第四章课前预习名师课堂考点一创新演练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1氨和铵盐课件2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铵盐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铵盐3氨和铵盐课件4氨和铵盐课件5(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

色气体NO2,NO2溶于水反应可生成NO,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2SO4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H3·H2O是易溶于水的

,氨水显

。(4)化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O+O2===2NO23NO2+H2O===2HNO3+NO红棕一元弱碱碱性NH3(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6氨和铵盐课件7一、氨气1.物理性质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

ρ

ρ空

(1∶700)易液化无色气体刺激性<极易溶于水一、氨气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ρρ空易液8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

,瓶内液体呈

色氨

溶于水,水溶液呈

性喷泉红极易碱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93.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有

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烟NH3+HCl===NH4Cl3.化学性质白烟NH3+HCl===NH4Cl10(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

可进一步氧化成

。4.氨的用途(1)氨是

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

的原料。(2)氨易

,常用作制冷剂。NONO2氮肥硝酸铵盐纯碱液化(3)氨的催化氧化:NONO2氮肥硝酸铵盐纯11二、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溶于水的

色晶体。易白2.化学性质二、铵盐易白2.化学性质12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13四、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四、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42.氮的固定(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2)类别:2.氮的固定15氨和铵盐课件16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氨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会有大量白烟产生。 ()(3)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存在。 ()(4)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和NH3、HCl生成NH4Cl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1)×(2)×(3)√(4)×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7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183.1mol/L的氨水,是指NH3·H2O的浓度为1mol/L吗?3.1mol/L的氨水,是指NH3·H2O的浓度为1mo19氨和铵盐课件205.将下列气体与相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连接起来。收集方法气体验满方法向下排空气法Cl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排饱和食盐水法SO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向上排空气法NH3 湿润的品红试纸5.将下列气体与相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连接起来。21答案:答案:22氨和铵盐课件23喷泉实验喷泉实验24

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253.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燥;(3)烧瓶充满气体。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3.实验成功的关键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26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气体NH3HClSO2、CO2NO2与O2吸收剂水或盐酸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水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气体NH3HClSO2、CO2N27

[例1][双选题]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例1][双选题]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28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CO24mol/L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mol/L盐酸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CO24mol/L29[解析]选项D是因为盐酸很容易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铵,可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喷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易溶的碳酸盐,选项B也可以形成喷泉。选项A,3NO2+H2O===2HNO3+NO,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但不能充满烧瓶。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氯气,这可以联想实验室中收集氯气时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BD[解析]选项D是因为盐酸很容易与氨气发生反30增大下部容器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增大下部容器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31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氨气的实验室制法32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33(3)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3)净化装置:34(4)收集装置:①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②验满方法: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4)收集装置:35(5)尾气处理装置: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5)尾气处理装置:362.加热浓氨水2.加热浓氨水373.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装置反应原理将浓氨水滴加到固态碱性物质(如CaO、NaOH、碱石灰等)上,消耗浓氨水中的水,同时反应放热,促进NH3·H2O分解产生NH33.浓氨水与固体烧碱或生石灰混合装置反应原理将浓氨水滴加到固38[例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器和橡胶管略)进行有关氨气制取的实验探究。[例2]某同学用下列装置(固定、加热仪39回答下列问题:(1)若用装置①制取NH3,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测定生成的NH3的体积,则必须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装置中所盛试剂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用装置②制取并收集干燥的NH3,烧瓶内装的试剂是________,分液漏斗中装的试剂是________,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___(填装置序号)。回答下列问题:40[解析](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气体,制取NH3时试剂是NH4Cl和Ca(OH)2。若测定NH3的体积,必须用排液体法,而NH3极易溶于水,故不能用排水法,所用的液体不与NH3反应,也不能溶解NH3。(2)装置②是固­液反应且不需加热,制取NH3时,可用浓氨水和CaO(或碱石灰)作用。[解析](1)装置①适用于固­固加热制取41氨和铵盐课件42(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NH3。(2)干燥NH3只能使用CaO、NaOH、碱石灰等干燥剂,不能使用P2O5、浓H2SO4、无水CaCl2。(1)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一定是43氨和铵盐课件44点击下图进入点击下图进入45氨和铵盐课件46氨和铵盐课件47点击下图进入点击下图进入48第四章第四节第一课时课前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考点一创新演练·大冲关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课下30分钟演练课堂10分钟练习课堂5分钟归纳第四章课前预习名师课堂考点一创新演练设计1设计2考点二设计349氨和铵盐课件50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铵盐第四节氨硝酸硫酸第一课时氨铵盐51氨和铵盐课件52氨和铵盐课件53(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

色气体NO2,NO2溶于水反应可生成NO,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H4)2SO4与Ca(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NH3·H2O是易溶于水的

,氨水显

。(4)化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产生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NO+O2===2NO23NO2+H2O===2HNO3+NO红棕一元弱碱碱性NH3(1)无色气体NO,在空气中易生成54氨和铵盐课件55一、氨气1.物理性质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

ρ

ρ空

(1∶700)易液化无色气体刺激性<极易溶于水一、氨气色态气味密度水溶性是否易液化ρρ空易液56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管的胶头(2)烧杯中的溶液由玻璃管进入烧瓶,形成

,瓶内液体呈

色氨

溶于水,水溶液呈

性喷泉红极易碱2.喷泉实验实验装置操作及现象结论(1)打开止水夹,并挤压滴573.化学性质(1)氨与水的反应:氨与水反应,其水溶液显弱碱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3·H2O不稳定,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氨与酸的反应:蘸取浓氨水和浓盐酸的两玻璃棒靠近时有

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白烟NH3+HCl===NH4Cl3.化学性质白烟NH3+HCl===NH4Cl58(3)氨的催化氧化:化学方程式为:

,生成的

可进一步氧化成

。4.氨的用途(1)氨是

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及制造

的原料。(2)氨易

,常用作制冷剂。NONO2氮肥硝酸铵盐纯碱液化(3)氨的催化氧化:NONO2氮肥硝酸铵盐纯59二、铵盐1.物理性质铵盐都是

溶于水的

色晶体。易白2.化学性质二、铵盐易白2.化学性质60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三、氨气的实验室制法61四、自然界中氮的循环1.氮的存在四、自然界中氮的循环622.氮的固定(1)定义:使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2)类别:2.氮的固定63氨和铵盐课件64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1)氨气是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 ()(2)蘸有浓氨水和蘸有浓H2SO4的玻璃棒靠近,会有大量白烟产生。 ()(3)氨水中氮元素主要以NH3·H2O存在。 ()(4)NH4Cl受热分解生成NH3、HCl和NH3、HCl生成NH4Cl互为可逆反应。 ()答案:(1)×(2)×(3)√(4)×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65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2.工业制HNO3的系列反应是什么?663.1mol/L的氨水,是指NH3·H2O的浓度为1mol/L吗?3.1mol/L的氨水,是指NH3·H2O的浓度为1mo67氨和铵盐课件685.将下列气体与相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连接起来。收集方法气体验满方法向下排空气法Cl2 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排饱和食盐水法SO2湿润的淀粉KI试纸向上排空气法NH3 湿润的品红试纸5.将下列气体与相应的收集方法、验满方法连接起来。69答案:答案:70氨和铵盐课件71喷泉实验喷泉实验72

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当气体接触外部的水或溶液时,由于气体大量溶解或与溶液中的溶质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容器内气压迅速降低,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外部液体迅速进入容器,通过尖嘴导管喷出,形成喷泉。1.喷泉形成原理(减小内部压强)733.实验成功的关键(1)装置的气密性良好;(2)烧瓶要干燥;(3)烧瓶充满气体。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打开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的胶头。3.实验成功的关键2.引发喷泉的实验操作74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气体NH3HClSO2、CO2NO2与O2吸收剂水或盐酸水或氢氧化钠溶液浓氢氧化钠溶液水4.常见能形成喷泉的物质组合气体NH3HClSO2、CO2N75

[例1][双选题]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充满干燥气体a,将滴管中的液体b挤入烧瓶内,轻轻振荡烧瓶,然后打开弹簧夹f,烧杯中的液体c呈喷泉状喷出,最终几乎充满烧瓶,则a和b分别是()[例1][双选题]如图所示装置中,烧瓶中76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CO24mol/LNaOH溶液CCl2饱和NaCl溶液DNH31mol/L盐酸a(干燥气体)b(液体)ANO2H2OBCO24mol/L77[解析]选项D是因为盐酸很容易与氨气发生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铵,可使烧瓶内的压强迅速降低,形成喷泉,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形成易溶的碳酸盐,选项B也可以形成喷泉。选项A,3NO2+H2O===2HNO3+NO,烧杯中的水进入烧瓶中,但不能充满烧瓶。饱和氯化钠溶液不能吸收氯气,这可以联想实验室中收集氯气时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

[答案]BD[解析]选项D是因为盐酸很容易与氨气发生反78增大下部容器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因受热挥发或因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导致压强迅速增大,促使容器内液体迅速向外流动,也能形成喷泉。增大下部容器的压强也能形成喷泉。容器内液体79氨气的实验室制法氨气的实验室制法80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1.加热铵盐和碱的固体混合物81(3)净化装置:通常用碱石灰干燥氨气,不能用五氧化二磷、浓硫酸和无水氯化钙干燥。(3)净化装置:82(4)收集装置:①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收集。②验满方法:方法一: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置在试管口附近,若变蓝,说明已经收集满;方法二:用蘸取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若有白烟生成,说明已经收集满。(4)收集装置:83(5)尾气处理装置:多余的氨气要吸收掉(可在导管口放一团用水或稀硫酸浸润的棉花球)以避免污染空气。但在吸收时要防止倒吸。常采用的装置有:(5)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