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院医共体章程范文_第1页
2022年医院医共体章程范文_第2页
2022年医院医共体章程范文_第3页
2022年医院医共体章程范文_第4页
2022年医院医共体章程范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医共体章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举办主体:XX市卫生健康局第二条医共体名称:XX市医院医共体第三条医共体住所:XX医共体牵头医院:(略)第四条医共体性质:重心下移、关前移、预防为主,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医疗健康服务从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市乡融合、乡村一体,创新县域医疗卫生组织形式和供给方式,实施集团化管理、一体化经营和连续式服务,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管理同标同质和服务优质高效。第五条领导体制:医共体实行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委为医共体最高决策机构。第六条功能定位医共体牵头医院:提供全面、固定、连续的医疗、护理、预防保健和健康服务,承担县域常见病、多发病、地方病和一般疑难疾病诊疗;危急重症病人救治,重大疑难疾病的接治和转诊;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承担成员单位及各类卫生技术人员的进修和培训,医学院校的临床教学、实习任务;指导成员单位做好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精神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技术工作;承担部分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祸患和突发性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医共体各分院:承担基层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精神卫生和计划生育等技术工作;承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以及自然祸患和突发性事件医疗救治等工作。第七条医共体宗旨: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以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为抓手,整体提升市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分工协作机制,逐步实现发展方式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管理为中心转变。第八条医共体开办资金:XXX万元。医共体各分院开办资金:(略)第九条医共体核心价值观:厚德博爱,救死扶伤。第十条医共体愿景:打造群众满意、员工幸福的浙闽赣省际区域医学中心。医共体使命: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将促进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办好新时代满意的医疗卫生事业,维护和增进健康。第二章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第一节举办主体的权利与义务第十一条举办主体代表和履行领导责任、保障责任、管理责任、监督责任,维护医共体的公益性。第十二条举办主体行使医共体的举办权、发展权、重大事项决策权、资产收益权等。第十三条举办主体核准医共体章程,审定医共体发展规划、重大项目、收支预算等。第十四条举办主体以公益性和运行绩效为核心对医共体实施年度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与举办主体对医共体的投入等挂钩。第十五条按干部管理权限,举办主体任免(聘任)医共体牵头医院政领导人员,开展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与政领导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薪酬、任免、奖惩等挂钩。第十六条举办主体对医共体财务收支和国有资产运营情况进行监管,并监督医共体实现公益性目标。第十七条举办主体为医共体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提供条件,理顺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投入,保障医共体可持续发展。第二节医共体的权利与义务第十八条医共体在举办主体的指导下,履行相关职责,承担相关义务:(一)贯彻落实新时期我国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公益性,保障群众健康,推动医共体各方面事业健康发展。(二)为群众提供医疗保健、疾病预防、健康教育等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三)承担学校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继续医学教育等毕业后教育,促进医学人才能力和水平的提升。(四)开展临床医学和医学研究,推动医学科技成果转化。(五)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六)承担涉外医疗服务和重大活动医疗保障任务,承担突发公共事件的医疗卫生救助。(七)推动医共体上下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八)开展援疆援藏援川援外、对帮扶、送医下乡等健康扶贫工作。(九)承担上级委和交办的其他事项。第十九条医共体牵头医院及各分院的业务范围以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业务范围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发的执业许可证登记内容为准。牵头医院及各分院在登记的经营范围内从事活动,一切活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不受任何机关、团体、个人侵犯或非法干涉。第二十条医共体依法依规行使内部人事管理、机构设置、资源配置、中层干部聘任、人员招聘和人才引进、内部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年度预算执行等经营管理自主权。第二十一条医共体接受上级委和有关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接受审计、财政、价格、医保等部门及举办主体的监督,保证医共体日常执业行为及财务收支状况的健康运行。第二十二条医共体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建立健全第三方满意度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依法实行院务公开,真实、完整、及时地公布服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评价和监督。第三章医共体内部治理体系第一节委、X委第二十三条医共体设立医院医共体委员会(以下简称医共体委)。医共体委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主要职责如下:(一)贯彻落实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贯彻落实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贯彻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政策措施,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确保医共体改发展正确方向。(二)依照有关规定讨论和决定医共体改发展、财务预决算、“三重一大”、内部组织机构设置,以及涉及医务人员权益保障等的重大问题。(三)坚持管干部原则,按照干部管理权限领导医共体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四)坚持管人才原则,讨论决定医共体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创新用人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五)做好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和宣传工作,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崇高精神,加强医共体医德医风、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六)完善医共体内组织设置和工作机制,提升组织力,增强政治功能,严格组织生活,扩大内基层民主,抓好发展员和员教育管理监督服务工作。严格执行“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主题日等制度。(七)履行全面从严治主体责任,支持纪检机构履行监督责任,加强医共体风廉建和反腐工作。(八)全面落实统战线方针政策,做好统战工作。(九)领导和支持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开展工作。第二十四条医共体委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委书记主持委全面工作,政领导班子其他员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医共体委委员数量、委副书记职数以上级委批复为准。委书记、副书记、委委员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基层组织选举有关规定产生。任期按内有关规定执行。第二十五条医共体设立纪律检查委员会(以下简称X委)°X委在医共体委和上级X委的领导下,全面落实监督执纪问责职责。主要职责如下:(一)检查医共体贯彻落实路线方针政策和医院的重大决策部署的情况。(二)监督员干部特别是关键岗位、重要人员履职和用权情况。(三)开展纪教育,推进廉政文化,筑牢员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和法纪防线。(四)开展作风督查,促进医共体严格落实八项规定。(五)完善反腐倡廉制度规范,构建系统化防治腐工作制度体系。(六)依纪依法查办案件,坚决惩治腐行为。第二十六条X委书记是履行医共体风廉建监督责任的第一责任人。X委副书记职数和X委委员数量以上级X委批复为准。X委书记、副书记、X委委员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选举产生。X委任期与委任期相同。第二十七条医共体为组织活动提供必要条件,保障组织机构、活动场所和活动经费,建工作经费列入医共体年度经费预算。第二节医共体领导班子第二十八条医共体设院长1名。院长是医共体运营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在医共体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为医共体牵头医院和各分院的法定代表人。副院长职数按相关规定配置。副院长负责协助院长分管相关工作。各分院设执行院长1名,在院长授权范围内负责各分院的相关行政管理工作。第二十九条医共体领导班子成员由上级委和按照干部管理权限,根据工作需要和领导班子建设实际,依照相关程序选拔任用。院长和分管医疗、科研、教学等相关业务的副院长,一般应当从医疗卫生领域选拔。领导班子成员定期述职,接受举办主体的考核和医共体职工的评议。第三十条院长的主要职责:(一)负责医共体的日常运行管理,组织开展医疗、教学和科研等业务工作,落实办医目标,不断提高医共体为群众服务的水平。(二)在医共体委领导下,参与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医共体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医共体科学发展。(三)按照相关程序建立健全医共体内部管理制度,促使医共体高效运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医共体资产,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四)根据医共体委会的意见,任免内设行政机构、业务部门和专业委员会负责人。(五)每年向医共体委会、职工代表大会报告工作,组织处理有关行政工作提案;尊重和维护专业委员会、群团组织的合法权益,支持其履行职权。(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第三十一条医共体领导班子实行任期目标责任制。任期目标按照上级对公立医院改发展的要求,依照相关规定和医共体实际确定。第三十二条医共体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实行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考核评价以任期目标为依据,以日常管理为基础,以公益性为导向,注重工作实绩和社会效益;坚持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步考核。因年龄、健康等原因,或被认定为不适宜担任现职的,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组织调整或者组织处理。第三十三条医共体贯彻全面从严治要求,完善领导班子的监督约束机制,构建严密有效的监督体系,发挥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审计监督和舆论监督等作用,督促领导班子认真履职尽责,依法依规办事,保持清正廉洁。第三节医共体内部机构第三十四条医共体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结合医共体宗旨、业务范围和实际需要,本着精简、高效、统的原则,设立职能部门和临床医技科室。医共体根据主办主体的要求设立分院。职能部门主要职责:执行医共体管理决定;执行、细化医共体在医疗、教学、科研、护理、行政、后勤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为医共体业务发展及学科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与管理支持。临床医技科室主要职责:依法组织开展学科范围内的相关医疗执业活动,为患者提供诊疗、护理、康复和健康咨询等服务;负责提高本科室质量管理和患者服务水平;开展学科建设、医学教育、人才培养和科研工作;承担医共体交办的其他工作。各分院职责:主要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疾病管理,为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以及部分疾病的康复、护理,接收牵头医院转诊患者,向牵头医院转诊超出自身服务能力的患者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和医共体交办的其他工作。第三十五条医共体依法设置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各群众组织在委的领导下,履行各自职责。工会依法组织员工参与医共体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民主派基层组织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活动。第三十六条医共体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职代会)是医共体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依法行使民主管理权利的机构。医共体职代会每年举行1-2次。第三十七条医共体职代会行使下列职权:(一)听取并审议医共体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制定和修订情况报告,提出意见和建议。(二)听取并审议院长工作报告、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重大改方案、财务工作及其他专项工作报告等重大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三)审议并监督落实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福利待遇、薪酬分配、聘任考核等有关的重大事项,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四)审议上一届(次)医共体职代会提案的办理情况报告,检查监督职代会决议、代表提案的落实,听取和反映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五)按照有关规定对医共体领导班子进行民主监督和评议。(六)讨论其他需要经医共体职代会审议、通过或决定的事项。(七)医共体职代会闭会期间,遇重大事项需要征求职代会代表意见时,可临时召集职代会代表对所议事项征求意见并进行符合职代会规定的有效表决。第四章医共体员工第三十八条医共体员工系指医共体依法聘用的全体工作人员。第三十九条医共体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实行公开招聘制度,推行岗位管理制度,按需设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第四十条医共体员工在享有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权利的同时,还享有下列权利:(一)按工作职责和有关规定申请及合理使用公共资源。(二)在思想政治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三)公平获得职业发展所需要的机会和条件。(四)公平获得各种奖励和荣誉称号。(五)知悉医共体改、建设和发展及关涉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对医共体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六)就职务晋升、岗位聘任、福利待遇、评奖评优、纪律处分等事项表达异议和提出申诉。(七)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医共体规定和合同约定,获得薪酬及其他福利待遇。(八)法律、法规、规章与合同约定的其他权利。第四十一条医共体员工除应履行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义务外,还应履行下列义务:(一)以人为本,践行全心全意为健康服务的宗旨和文化理念。(二)遵纪守法,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章和各项制度规定。(三)尊重患者,优质服务,保护患者的生命健康权、人格权、知情权、隐私权以及民族习惯和宗教信仰。(四)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五)廉洁行医,恪守医德。不得有收受“红包”和“回扣”以及其他有违医德、有损患者权益的言行。(六)法律、法规、规章与合同约定的其他义务。第四十二条医共体退休后返聘人员及其他医疗、科研、教学、管理工作者,在牵头医院或分院工作期间,依法、依规、依约享有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第五章运行管理第一节基本原则第四十三条医共体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决策、激励、竟争和监督机制,保持正确办院方向,提高医共体运行效率,形成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的运行机制,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运行效率的有机统。第二节决策机制第四十四条委会议的决策范围:(一)重大决策事项:医共体贯彻执行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决定的重大部署;建设、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建设、风廉建等重要工作;医共体重要改、发展建设和学科建设等规划以及年度工作计划;医共体人才工作规划、人才引进方案与政策措施;医共体重要规章制度;内部组织机构、人员岗位的设置和重要调整;评优评先及奖励、职工薪酬分配及福利待遇和关系职工权益的重要事项;医共体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情况的审定和预算执行与决算审计;医共体重要资产处置、重要资源配置;以及其他重大决策事项。(二)重要人事任免事项:医共体管理的干部、内部组织机构负责人以及享受相应待遇的非领导职务人员的任免;给予纪政纪处分;后备干部、代会代表、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以及其他重要干部人事任免事项。(三)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各级各类重点建设项目;国内外交流与合作重要项目;大型医疗设备、大宗医院耗材、器械物资采购和服务;基本建设和大额度基建修缮项目;以及其他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四)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指超过规定额度(30万元币)的大额资金、预算外资金、超过预算一定限额(10%)以上医共体领导人员有权调动使用的资金。第四十五条院长办公会议的议事决策范围:(一)讨论研究贯彻落实委会决议的有关措施。(二)讨论通过拟由委会研究决定的重大决策、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使用事项的方案。(三)讨论研究拟报委会批准实施的重要人事管理事项:如职称评聘、常规晋升晋级及日常人员招用、解聘、调动等医院人事工作的事项;招生培训、一线岗位人才引进等医共体人才培养工作的事项。(四)讨论研究医共体医疗、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中其他需要集体决策的事项。第四十六条会议集体决策程序:(一)委会议由委书记召集并主持,不是委委员的院长、副院长可列席会议。委会议决定重要事项,应当逐项进行讨论和表决,以赞成人数超过应参会人数半数为通过。(二)院长办公会议由院长召集并主持,院行政班子领导人员和X委书记参加会议,委其他班子成员可视议题情况列席。院长办公会议讨论研究事项,与会人员应当明确表示同意、不同意或缓议的意见,院长应当在广泛听取与会人员意见基础上,对讨论研究的事项作出决定。(三)重要行政、业务工作应当先由院长办公会议讨论通过,再由委会议研究决定。院长办公会议的重要议题,应在会前听取书记意见。重大事项提交集体决策前,书记、院长和有关领导班子成员应个别酝酿、充分沟通,书记、院长意见不一致的议题应暂缓上会。委会、院长办公会实行主要领导末位发言制,遵循保密要求和近亲属及利益关联回避原则。第四十七条根据医共体工作需要,设立医疗、教学、科研、药事、伦理等专业委员会,对专业性、技术性强的决策事项提供技术咨询和可行性论证。重大事项须经相关委员会论证后方可提交院长办公会或委会议决策。与职工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决策前应当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听取意见和建议。第四十八条坚持以会议形式集体决策重要事项。委会、院长办公会须有半数以上成员到会方能召开,讨论决策重要事项时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到会方能召开,会议记录完整存档。第四十九条医共体各科室(部门、分院)成立管理团队,负责制订科室(部门、分院)的民主决策制度、管理团队会议制度以及科室(部门、分院)会议制度,实行科(部门、分院)务公开,推行民主管理。第三节激励机制第五十条医共体实行目标责任制,各层级、各部门管理人员结合实际工作制定统协调、切实可行、有据可考的发展目标和工作规划。医共体发展规划由院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提交医共体委会议研究同意后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通过,报举办主体审批;科室(部门、分院)工作计划由本科室(部门、分院)管理团队讨论制定,经主管院领导审核,报院领导班子会批准通过并备案。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要有落实保障机制,坚持责任到人、任务到岗,明确时间和质量要求。第五十一条医共体坚持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爱岗敬业、表现突出、做出重大贡献或在突发事件中表现突出的集体和人员给予奖励;对违法违纪、失职渎职的人员予以相应处分。第五十二条聘用晋升:医共体实行岗位管理制度,评聘分开,签订聘用合同,定期考核,能上能下;基于人员结构比例和学科发展,公平、公正、公开考评,专家评审委员会严格把关,纪监部门全程监督,并经医共体公示通过后晋升。第五十三条绩效考核医共体牵头医院:建立院科(部门)两级考核制度,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选拔晋升、评先奖优、薪酬分配、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对科室(部门)考核主要围绕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和满意度评价等方面建立科学合理、有针对性、可操作的考核方案并定期修订,不设定创收等经济指标。对个人考核建立以聘用合同和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工作绩效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度为基础的考核办法。医共体各分院:依据年度工作责任目标,结合各岗位具体情况将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群众满意度等核心指标量化、细化到各分院、科室和人。考核结果作为岗位聘用、选拔晋升、评先奖优、薪酬分配、问责追责的重要依据。五十四条薪酬分配医共体牵头医院:落实“两个允许”的要求,合理确定医院薪酬水平;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的分配机制,向关键和紧缺岗位、高风险和高强度岗位、高层次人才、业务骨干和做出突出成绩的医务人员倾斜。医务人员个人薪酬不与药品、卫生材料、检查、化验等业务收入挂钩。统筹考虑编制内外人员薪酬待遇,坚持同岗同酬同待遇。医共体各分院:建立按岗取酬、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考核分配机制,坚持向“技术含量高、风险程度大、工作负荷强、管理责任重”的一线岗位倾斜,充分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持续提高各分院服务质量和效益,进一步促进优质资源下沉及分级诊疗建立,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第五十五条职业发展:医共体建立健全以岗位职责任务为基础的培训制度,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良好的条件。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制度,提高各类人员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水平。第四节医疗管理第五十六条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医共体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全员参与、覆盖临床诊疗服务全过程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制度,促进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实施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提升患者满意度。第五十七条医疗质量管理实行院、科(分院)两级责任制。院长是医共体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各科室主任(分院执行院长)是本科室(分院)医疗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第五十八条各科室(分院)及医务人员严格遵循临床诊疗指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行业标准等有关要求开展诊疗工作,严格遵守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第五十九条各科室(分院)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与考核,把“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第六十条医共体建立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强化重点部门、重点人员、重点环节的安全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和应急预案,建立健全医疗安全风险防范体系。第六十一条医共体定期开展患者和员工满意度调查,努力改善患者就医体验和员工执业感受。第五节财务资产管理第六十二条医共体经费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基本建设拨款收入及其他收入。医共体资产为所有,医共体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依法依规实施管理。任何个人不得侵占、挪用医共体资产。第六十三条医共体实行“统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工作必须纳入医共体财务管理中心、统管理。第六十四条医共体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逐步实行医共体全成本核算。第六十五条医共体依照相关财经法律法规和制度,结合医共体宗旨,制定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国有资产管理制度和对外投资合作制度等;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实行财务监督,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第六十六条医共体接受捐赠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持自愿无偿、公益性和公开性原则。捐赠的使用须按照医共体宗旨、捐赠协议约定和相关规定开展。第六十七条医共体执行规定的价格收费标准和管理要求。第六十八条牵头医院或各分院因法定情形应当终止的。应在举办主体和其他有关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清算机构,完成清算工作。医共体牵头医院或分院终止后的剩余资产,在举办主体和有关机关的监督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置。第六节后勤、设备、物资管理第六十九条医共体后勤管理秉承“安全第一、服务患者、服务一线”的原则,按照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的要求,建立健全“后勤一站式”服务模式,推进医共体后勤服务社会化。第七十条医共体强化发展建设规划编制和项目前期论证,落实基本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工程监理制、质量责任终身制等。第七十一条医共体合理配置适宜医学装备,建立采购、使用、维护、保养、处置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药品、耗材等采购依据规范实行制度化管理。第七十二条医共体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信息系统,提高医共体管理效率。积极应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不断拓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优化医疗服务模式。加强医共体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管理,完善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强化医共体信息系统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进医共体内部、外部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第七节文化建设第七十三条文化建设是医共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医共体弘扬和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卫生职业精神,塑造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医风严谨的行业风范。第七十四条践行核心价值观,通过常态化思想教育、文化载体建设、文化理念与管理制度的深度融合,引导员工树立共同的使命追求、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激发员工爱院、敬业、奉献的热情,增强医共体凝聚力,不断提高医共体文化软实力。第八节监督机制第七十五条纪监督:充分发挥委的领导作用,保障政策方针在医共体实行;全面从严治,加强医共体风廉建和反腐工作。医共体X委是医共体的内监督机构,在医共体委和上级X委的领导下,依据章和内法规履行监督责任。医共体设立风监督员、特邀监察员和社会监督员,建立健全风行风监督体系。第七十六条内部监督:医共体职工代表大会是医共体依法保障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基本组织形式,医共体鼓励和支持职工通过职代会和其他正常途径对医共体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医共体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对“三重一大”事项以多种形式向全院通报,接受全院职工监督。第七十七条医共体建立内部审计制度,设立审计机构,依法独立行使审计职权,对医共体业务活动、内部控制进行审计,对内部机构负责人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第六章附则第七十八条医共体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修改章程:(一)章程规定事项与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相冲突的。(二)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发生变化,需要对章程进行相应调整的。(三)医共体名称、类别等级、办医宗旨、愿景等实际情况发生变化的。(四)章程内容与患者利益或员工整体利益不符或有明显冲突的。(五)有权提议修改章程的机构认为应当修改章程的其他情形。第七十九条医共体按照如下程序修订章程:(一)成立章程修订工作小组,形成章程的修订意见。(二)将章程修改意见提交院长办公会、委会审议,形成章程修订草案。(三)将章程修订草案提交医共体职工代表大会,听取职代会意见。(四)报请举办单位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核准。(五)以医共体名义报送登记管理机关备案。第八十条医共体依据本章程制订完善相关规章制度,按照本章程实施管理。凡与本章程不一致的,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未尽事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办理。第八^一条本章程于XXXX1年6月8日经举办单位和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共同核准,报登记管理机关备案,自备案之日起生效。第八十二条本章程解释权属于XX市医院医共体。XX市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为进一步落实分级诊疗制度,推动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切实缓解群众看病就医问题,根据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本方案。—、指导思想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以推进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努力构建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形成整体效益,提高医疗卫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注重医疗卫生服务的全过程和连续性健康管理。以加快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为重点,坚持医疗、医保、医药统筹联动,通过探索下放卫健部门管理职能,建立医共体内人员、经费等新的管理模式,增强市域医共体综合管理协调能力,真正带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打造“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发展”共同体,形成区域内更加紧密的医疗服务体系。二、工作目标(一)通过医共体建设,区域医疗卫生资源进一步整合,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基层首诊不断扩大,双向转诊衔接顺畅,急慢分治高水平实现,为“健康XX”建设奠定更加扎实的基础。(二)通过医共体建设,促进医共体成员单位医疗服务能力整体提升,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真正实现“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服务,增强群众获得感,让群众享受到分级、连续、节约、高效的健康服务。(三)通过医共体建设,实现医疗对公共卫生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质量不断提高;防治结合更加紧密,医防深度融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服务质量明显改善;医养康护一体化服务模式逐步推开;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满意度明显提升。(四)通过医共体建设,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市、镇、村三级联动更加顺畅,分级诊疗制度更加科学合理,推动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协调可持续发展。三、工作原则(一)坚持公益性质,突出以人为本。坚持主导,将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将公益性贯穿于推进医共体建设的全过程,将提高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作为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试点先行、创新机制,资源整合、提高效率,上下联动、合作共赢。(二)坚持三级联动,突出共同发展。建立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事业统筹发展、共同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三级联动、以市带镇、以镇促村的医疗卫生发展格局。(三)坚持纵向整合,突出优化结构。统筹优化诊疗资源配置,注重发挥核心医院优质资源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四)坚持责权统,突出资源共享。实行市、镇、村医疗服务一体化管理,制定医共体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核心医院权力和责任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医共体实施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基本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村卫生室等实行全面管理和运营,享有管理权和人事任免建议权。(五)坚持两个确保,突出共建共享。确保医共体单位独立法人地位、事业单位性质、功能定位、制度、财政投入不变;确保医共体单位的职工身份不变,把医共体建成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医院命运共同体。四、主要措施(一)明确医共体建设布局规划XX年以市医院为核心医院,与XX卫生院、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成市医院医共体试点。2021年覆盖全市所有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健全医共体治理体系建立医共体外部治理体系,由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承担医共体建设与管理的职能,医共体建设办公室设在市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市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副主任由市卫健委分管负责人担任,主要负责执行管委会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完善医共体内部协调机制,核心、医院设置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成员单位之间上下联动、双向转诊、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等协调工作,做好工作信息、数据收集和汇总等工作,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要时提交医共体建设办公室研究解决。(三)探索“1+1+2医共体”模式市医院作为核心医院,帮助大仪中心卫生院XX年创成二级医院。构建以大仪中心卫生院为区域医疗卫生中心,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同参与的二级紧密型医联体。大仪中心卫生院的普外科、儿科、妇产科、影像科、麻醉科等科室开展的相关业务与刘集、陈集镇卫生院共享,相关的患者可直接转至大仪中心卫生院。本着资源人才向中心集聚的原则,刘集、陈集镇卫生院的外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科室医师可横向多点注册到大仪中心卫生院,开展相应的医疗服务。(四)推行医共体医保总额付费管理全面推行总额控制下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改,医保基金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年度医保总额指标,重点强化对医共体成员单位的扶持。年度总额指标确定后,包干给核心、医院统考核结算,完善临床路径管理,探索实行同一病种同一定价。(五)加强基层药品供应保障强化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配备使用管理,确保全面配备并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在医共体内探索建立统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实现核心医院和成员单位间药品统目录、统采购、统配送、统结算,处方流动,药品共享。严格执行公立医疗机构药品购销“两票制”,认真落实短缺药品“每月零报告”制度,着力保障临床用药需求。(六)坚持医共体“八统”管理统机构管理。充分发挥核心医院的管理优势,实现与成员单位统的医疗护理管理制度、服务行为规范和诊疗规范。医共体成员单位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原机构性质保持不变,所承担的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职能不变。统财务管理。医共体成员单位保持市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执行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和财务管理制度。保持财务独立建账、单独核算,实行“统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成员单位原有债权债务归属性质不变。设备采购、工程维修等实行年初上报项目预算计划,由市卫健委根据成员单位的工作任务及当年预算资金情况审批后实施。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原有的物价收费政策、医保报销等政策保持不变。核心、医院强化对成员单位的成本核算。完善医疗服务收费制度,建立医疗收费公示制、查询制、费用清单制,提高收费透明度。统人事管理。一是推行“县管乡用”,按照“动态调整、周转使用、人编捆绑、人走编收”的原则,从医共体成员单位调剂一定数量的编制,统由核心医院招聘及引进人员。医共体内部实行人员双派送,各成员单位编制数和在编人员保持相对稳定。二是核心医院可下派业务院长和护士长到基层挂职;基层医务人员到核心医院进修、轮训实行制度化安排。为避免削弱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核心、医院不得将基层医务人员抽调到核心医院工作。核心医院统筹人力资源,结合基层需求合理安排下基层人员,并报市卫健委备案。根据成员单位发展短板,组成医疗、院感、护理等技术帮扶团队,每个成员单位至少配置一个不少于4人的医疗团队,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督查指导工作。通过设立专科专病门诊、专家工作室、联合病房等方式,积极推动成员单位特色科室建设。三是赋予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干部提名权,核心医院派出人员担任成员单位院级领导人数,不占成员单位干部职数,不纳入委管干部序列。成员单位组织负责人任免按现行体制办理。四是医共体内医技人员可横向多点注册,核心医院派出的专家按“双百双驻”相关规定予以补助。统业务管理。核心医院帮助成员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管理、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等相关工作制度,进一步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加强成员单位医疗质量控制,保持规章制度相同、技术规范相同、培训要求相同,定期开展监督评价和绩效考核等工作。核心医院医务、护理、院感、药事等职能科室对成员单位对应科室实行业务垂直管理。由核心医院组织相关专家团队对成员单位开展质量控制管理督查指导,定期开展考核,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统资源管理。核心医院应对相应资源进行集中管理、实现共享,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管理效能。逐步实现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规章制度、技术规范、消毒供应、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后勤服务等统。统绩效考核。制定医共体绩效考核方案,将医共体内医疗机构职责和任务落实情况、基层人才结构改善和服务能力提升情况、双向转诊落实情况、基层首诊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实情况等作为绩效考核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核心医院的专项补助、院长年薪等挂钩。核心医院建立医共体运行考核机制,将成员单位履行功能定位职责、分工协作、能力提升、遵守章程等情况作为考核指标,并对医疗业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保指标执行情况等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别与财政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和医保基金挂钩。统药品耗材配送。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工作机制,实行以医共体为单位的药品耗材省级药品集中采购平台上集中竞价、联合采购、统配送机制,医共体内部药品耗材实行统目录、统带量采购、统价格、统配送、统监管,核心医院负责监管成员单位药品、医药耗材采购情况,允许药品在医共体内相互流通,保障药品的供应配送和质量安全。统信息化管理。加快推进市、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信息化建设,依托区域人健康信息平台,实现医共体之间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上推”和电子病历核心、内容“下传”。支持医共体内部的预约诊疗、双向转诊、远程医疗、慢病管理、资金结算等协同应用与服务。核心、医院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对成员单位的监控。积极推行“互联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模式。建立统的城乡居民健康数据库,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共享。以远程医学会诊系统为手段,建立检验、影像、远程会诊、病理检测和消毒供应“五个共享中心”,实行医共体内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减少重复检验、检查,减轻患者就医负担。建立网上智能教育,提供临床诊疗业务和操作规范培训。(七)完善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探索推出便民惠民就医措施,引导居民在基层首诊。核心医院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对上转病人优先安排接诊、检查和住院,把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患者下转到成员单位,并指导进行后续治疗和康复工作。建立转诊档案,按照患者自愿、分级诊治、连续治疗、安全便捷和尽量减轻患者就医费用负担的原则,制定合理、方便、畅通的双向转诊具体实施细则。五、组织实施(一)宣传发动阶段(XX年7月)。召开工作动员会议,解读政策,统思想,让所有医务人员积极参与并支持医共体建设,营造良好氛围。(二)制定方案阶段(XX年8月)。拟定核心医院的权力与责任清单,制定医共体章程、工作方案、考核细则,签订相关协议,进行工作对接。(三)实施运行阶段(XX年9月)。市卫健委与核心医院进行相关工作衔接,落实核心医院对成员单位的管理,医共体试点正式运行。六、工作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开展医共体建设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市卫健委要牵头制定完善相关规范标准和配套政策,加强业务指导,及时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推动工作有序开展。核心、医院要结合实际,明确任务分工,建立和完善医共体工作制度和日常管理运行机制,确保医共体有效运行。(二)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市财政、人社、编办、医保等部门,对医共体建设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形成工作合力,促进医共体建设顺利开展。核心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推进医共体管理工作取得实效。(三)加强考核评估,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医共体考核制度,将资源整合、财务管理、公共卫生职责履行、基层就诊率、区域就诊率、年人均就医次数、基层中医药服务量占比和费用控制、双向转诊比例、运行绩效、技术质量、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和社会满意度等核心指标纳入绩效考核体系。每年底市卫健委牵头组织对成员单位开展绩效考核。(四)加强舆论宣传,确保建设效果。积极组织政策培训,统思想认识,加大对医共体建设工作目的、意义和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广大医务人员参与医共体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建设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我县医疗体制改,根据《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和省《关于医疗联合体建设规划(试行)的通知》、《XX市建设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医疗集团)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构建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医疗集团)为核心、,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加快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方便群众就医、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能水平为重点,进一步促进医疗卫生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更好满足群众健康需求。二、基本原则(一)主导,统筹规划。按照《XX县域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规划》的要求,规范有序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二)坚持公益,创新机制。协调各方面力量,逐步破除行政区划、财政投入、医保支付、人事管理等方面的壁垒和障碍,优化资源结构布局,逐步建立完善医疗机构间分工协作机制。(三)资源下沉,提升能力。医共体(医疗集团)以总医院为龙头,通过人员、技术、服务、信息、管理等要素为纽带,把县域内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整合起来,为县域内居民提供高质量医疗卫生服务。(四)便民利民,群众受益。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县域内医疗服务质量的同质化管理,做深做细做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使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三、工作目标通过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医保资金得到有效利用,有序就医格局基本形成。力争到XXXX年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占总诊疗量比例提高到65%,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上级医疗机构向基层卫生机构转诊人数年增长率达到1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能力开展的技术、项目不断增加,全县医疗卫生一体化、规范化、同质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工作任务(一)组织架构及管理体制组建两个医疗集团。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将王沟镇卫生院的人、财、物,全权委托给XX医院管理,组建XX医院医疗集团,XX医院加挂“XX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XX卫生院加挂“XX医院医疗集团分院”牌子;将XX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财、物全权委托给XX中医医院管理,组建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XX中医医院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总院”牌子,凤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挂“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分院”牌子。原有人员编制人事关系、原资产及债权债务关系维持不变。医疗集团按照县医共体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的章程开展工作。完善外部治理体系。成立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医管委)由县主要领导任主任,分管领导任副主任,组织、编制、经发、人社、财政、审计、卫健、医保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统筹医共体(医疗集团)的建设规划、投入保障、人事安排和考核监管等重大事项。日常工作机构设在县卫健委,办公室主任由县卫健委主要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要负责执行医管委的决策、协调部门工作、处理日常事务。构建内部管理体制。(1)加强建设。建立医疗集团委,隶属于县卫健委委,医疗集团实行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院长在医疗集团委领导下,全面负责医疗集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2)成立理事会。理事会是医疗集团决策机构,负责制定发展规划、协作关系、服务模式、运行质量、利益共享机制和重大人事、财务、绩效考核工作,理事长1名,由医管委任命产生,原则上由总医院主要负责人担任;副理事长2-3名、理事若干名,由理事长提名并报医管委批准,由理事会选举产生后聘任,并按干部管理权限备案。(3)设立监事会。人员3-5名,监事会是医疗集团监督机构,负责监督集团运行情况、财务情况、理事及管理层人员履职情况等,定期向理事会通报违反相关章程行为及行为人,向县医管委报告集团总体运行情况。成员由县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及医疗集团职工代表组成,监事会长由理事会推举并履行相关程序后产生。(4)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医疗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独立法人地位不变,但实现统的法人代表,由总医院法定代表人兼任分院的法定代表人。分院负责人由县医管委会同总医院研究确定,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履行相应手续,由各医疗集团聘任。(5)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在总医院设立医疗集团委办公室、管理办公室,并分别成立6个管理中心,即人力资源管理中心、财务管理中心、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公共卫生指导中心、卫生信息管理中心、后勤保障服务中心。总医院健全完善统的医疗集团内部管理体系,落实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卫生管理一体化。(二)完善运行模式实行“六个统”(1)统人事管理。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中心,统调配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基层人员培训培养计划;根据医疗集团业务发展需要,研究分析并向医管委提出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人力资源统筹调配使用的意见,建立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职称管理、执业药师管理、护理人员管理等制度,实行按岗聘用,合同管理,按岗定酬,同工同酬。(2)统财务管理。设立财务管理中心,实行“统领导、独立核算、集中管理”模式,保持财政投入渠道、补助政策不变。对总医院和分院的财务收支、预算决算、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价格管理、资产管理等统管理。(3)统医疗服务。设立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指导实施统的临床和业务管理技术规范,做到规章制度统、技术规范统、业务指导统、工作考核统。集团内医疗机构共同遵守统的诊疗和操作规范。原则上总医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晋升副高级和中级专业技术资格前,必须有在分院累计工作1年以上的经历。(4)统公共卫生管理。设立公共卫生指导中心,负责对基层医疗机构业务管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进行管理和指导。把做深、做细、做实家庭医生签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组织合适的人员参与基层医疗机构家庭医生签约团队,在首诊式签约、重点人群签约、个性化签约上多做文章,努力扩大签约服务覆盖面,提高签约服务的质量、水平和吸引力。(5)统卫生信息化管理。设立卫生信息管理中心,总医院积极提升医院信息化水平,实现集团内部行政办公、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等互联互通,以务实应用的原则,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两大数据建设为基础,以区域健康信息平台为枢纽,全面实现健康信息共建共享。建设远程会诊、远程影像诊断、远程临床检验(病理)、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实现“基层检验、上级诊断”,检验检查互联互通。(6)统后勤保障服务。设立后勤保障中心,负责集团范围内集中消毒供应、后勤物资、药品、耗材、设备的集中保障供应,努力降低药品、耗材虚高定价,建立动态灵敏的短缺药品反应机制,确保临床用药及时有效供应。完善双向转诊。科学划分集团内各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制定项目范围、服务清单和管理办法。建立向上转诊“绿色通道”,上级医院为医疗集团内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一站式”服务;在医疗集团内部搭建统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总医院提供不低于30%的专家号源由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优先预约使用。畅通向下转诊“便捷通道”,总医院要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实行管床医生责任“包干制”,充分运用定期联合查房、信息化实时查询等手段,为患者就医康复提供连续性服务。促进专科共建。在总院设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孵化中心”,重点围绕康复、呼吸、心血管、内分泌、儿科、消化、腔、眼科等领域,指导基层开展特色科室建设。到2021年基层分院和下辖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省定规范化建设标准,创建省级基层特色科室的数量和质量明显提升。加强业务协作。总院定期安排学科带头人或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专家深入基层,进行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及手术指导,开展科研和项目协作、学术讲座,建立长期性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机制;同时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定期开展人才培养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信息化优势,在总院建设远程中心,对分院及成员单位开展远程医疗、远程培训、教学查房、教学病例讨论;实行医疗集团内信息直联互通、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及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共享,推进预约诊疗、协同诊疗、双向转诊、健康管理等协同高效开展。强化公卫职责。推进县、镇(街道)、村(社区)公共卫生一体化管理,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力度,开展重大疾病和突发急性传染病联防联控,进一步规范疫苗和预防接种工作管理,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提升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抓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不断提高签约、履约服务质量和水平。(三)职责分工医疗集团总医院:负责与医共体(医疗集团)内的成员单位建立分工协作机制,组织成员单位共同制定双向转诊、重点专科对扶持、人员带教与培训、远程会诊等工作细则。承担疑难复杂危重疾病的诊疗,开展各专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医疗技术,承担对所有下一级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负责组织医共体(医疗集团)日常工作例会、工作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汇总。医疗集团分院:承担辖区内的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和慢性病管理,开展部分常规诊疗技术和康复、护理等治疗,完成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规定的其他工作。五、实施步骤(一)准备启动阶段(XXXX年4月)组建医共体(医疗集团)理事会、监事会,明确各自职责功能。制定完善医共体(医疗集团)章程,召开医共体(医疗集团)成立大会,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广泛宣传动员,充分调动医务人员主动性和积极性。(二)全面推进阶段(XXXX年5月-12月)XXXX年5月开始,两个医疗集团试点实行开展工作,根据运作情况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逐步将XX卫生院、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医院医疗集团;将XX卫生院、XX卫生院等X家机构纳入XX中医医院医疗集团,全面实施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模式。六、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单位要提高思想认识,将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作为深化医改的重要内容和强基层的有力举措,增强政治责任感,强化责任担当,加强协作配合,积极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和保障,加强督促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切实维护好医共体(医疗集团)组建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推动医共体(医疗集团)健康发展。(二)完善政策保障。加强制度保障,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方式等协同改,创新人事、编制、职称、薪酬等管理方式。要持续加大对医共体(医疗集团)的投入力度,对于县级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等要给予资金支持。(三)健全考核评估。由医共体(医疗集团)管理委员会制定医共体(医疗集团)绩效考核办法和评价细则,对医共体(医疗集团)实行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重点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质资源下沉、基层诊疗量占比、双向转诊比例、公共卫生任务落实、医保资金使用、居民健康改善等。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资金投入、人事任免、医院等级评审、评优评先以及人员薪酬分配挂钩。(四)强化宣传引导。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医务人员的政策培训和对社会的舆论宣传,营造氛围,形成共识,引导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群众正确认识医共体(医疗集团)建设的重要意义。通过试点,探索突破医药卫生体制改中的瓶颈,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成功经验,为我县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实施成效“六贯通”评估方案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客观评估医共体在专家资源、医疗技术、药品保障、补偿政策、双向转诊、公共卫生服务等六个方面上下贯通的实施成效,有效缓解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根据省《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一、专家资源上下贯通评估牵头医院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业务需要,统安排医务人员到体内基层医疗机构流动执业。组织医务人员定期到成员单位坐诊、巡诊,开展常规手术等。购置巡诊车,对偏远乡村开展巡诊服务。牵头医院统筹安排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修、学习。每年举办两期“50+N”病种诊断、鉴别诊断和临床诊疗技能培训班。建立“1+N+N+1”工作机制,由县、乡、村三级医生和村卫健专干组成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服务团队。制定并落实考核激励措施。制定并落实医共体医疗服务收入结算与分配办法,下沉医务人员开展诊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合理切块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或将基层医疗机构业务增量部分的3-5%用于牵头医院下沉医务人员的补助、奖励。二、医疗技术上下贯通评估建立质量监控指标体系。完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诊疗规范,开展质量控制,保障医疗服务质量。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水平达到分类管理和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规定的要求。远程医疗全覆盖。建立远程会诊、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等中心,通过信息化手段补齐基层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短板。定期考核。定期对乡镇卫生院医疗质量指标、适宜技术开展、特色专科建设、“50+N”病种救治能力等情况进行考核。三、药械保障上下贯通评估牵头医院医共体中心药房全覆盖,运转顺畅,并实现统网上采购、统集中配送、统药款支付。全面配备,优先使用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药品配备满足需要。保障下沉专家开展工作有药可用,保障群众用药需求,确保群众用药安全、有效、经济、便捷。各基层医疗卫生单位药房(库)建设完善。加强临床药事管理,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四、补偿政策上下贯通评估医保基金管理规范,政策公开公示。完善适宜病种县域内同病同补偿医保政策。实行差别化就医起付线。根据县域内就诊率水平,调整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省外就医起付线水平,依次提升起付线标准。实行差别化医保补偿比例。按分解诊疗原则,对在乡镇卫生院、一级医院、二级医院、省外协议医院、省外非协议医院就诊的,依次降低适宜病种补偿比例。五、双向转诊上下贯通评估双向转诊通道畅通。医共体建立双向转诊绿色通道和转诊平台,转诊医院有专人跟踪负责,信息畅通。各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执行分级诊疗病种、常见病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双向转诊纳入绩效考核。平均住院日、三四类手术占比、下转率等指标纳入牵头医院绩效考核,上转病人跟踪负责纳入对乡镇卫生院责任人绩效考核。六、公卫服务上下贯通评估县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参与医共体建设。划分责任区域,分片包干,指导乡镇卫生院开展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两卡制”,定期开展绩效评价。高血压、II型糖尿病等慢病管理规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投入与债务化解实施方案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落实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责任,积极化解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债务,根据省有关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一、工作目标强化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按照办医的领导责任和保障责任,落实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政策,构建稳健可持续的投入机制,有效化解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确保我县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有序推进、取得实效。二、实施范围本方案所称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主要包括举办的公立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及一体化管理的村卫生室(站)。三、投入机制(一)稳定原有财政供给渠道和标准医共体成员单位原有的财政供给渠道不变、发放方式不变。医共体成员单位资产属性、现行的财政投入政策及标准不变。乡镇卫生院实行“事业一类保障、二类绩效管理”,县疾控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参照执行。(二)落实县级公立医院投入政策投入范围:对符合区域卫生规划的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符合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等投入;对公立医院承担的公共卫生任务等专项补助;保障的紧急救治、救灾、援疆(藏)、重大活动医疗保障、支农、支边和城乡医院对支援等公共服务经费;对公立医院债务进行化解;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保障等。落实对中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落实举措(1)根据地方印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编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总体建设发展规划》。(2)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建立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等发展建设项目审批工作机制。(3)财政部门结合财力情况,合理确定公立医院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指令性任务等补助标准,建立投入水平动态调整机制。(4)对符合规划、经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核准的发展建设项目,由财政部门分年度统筹安排建设资金。(5)对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政策性亏损、指令性任务等补助,建立公立医院财政综合绩效补助制度,由卫生健康部门会同财政等部门对公立医院进行年度绩效考核,将绩效考核与补助标准挂钩。按照“一院一策”制定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方案。实行公立医院院长年薪制,合理确定薪酬,经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批准后,由财政部门据实安排。薪酬应与年度考核结果挂钩。落实乡镇卫生院投入政策严格贯彻落实《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暂行办法》,投入政策包括:人员经费:包括编内在职人员基本工资及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经费、社会保障经费、住房公积金等。根据当地同类事业单位人员经费供给标准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内实有人数据实安排,由县级财政保障,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乡镇卫生院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经费纳入省财政财力性转移支付给予补助,其中在职人员绩效工资和离退休费纳入省财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专项给予补助。乡镇卫生院养老保险补助资金按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改政策执行。其他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按现行政策规定和补助标准执行。发展建设补助:包括基本建设、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补助,由县级财政、发展改部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当地财力、乡镇卫生院发展现状等,按照轻重缓急、填平补齐的原则予以安排。公共卫生服务补助: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各级财政按规定分担,并按服务任务数量质量核拨。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主要由和省财政根据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实施规定负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主要由同级财政负担,其中重大区域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和省财政给予适当补助。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任务经考核合格后形成的结余,按规定用于乡镇卫生院人员奖励和事业发展,严禁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冲抵人员工资。(四)落实村卫生室补助政策严格贯彻落实《XX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补助政策包括:基本药物零差率补助:省财政按每1000个农业户籍人每年补助每个村卫生室5000元。我县可根据实际和财力情况,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补助;乡镇和村集体经济也可给予适当支持。进一步提高对服务年限长和在偏远、条件艰苦地区执业村医的补助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按照原XX省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两卡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有关规定执行。村卫生室日常运行补助:由县级财政按每个村卫生室不低于10000元/年的标准,对日常运行发生的水电费、网络使用费等公用支出给予补助。村卫生室用水、用电执行当地居民用水、用电价格。村医养老保险:完善老年乡村医生生活保障机制,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政策执行。退出老村医生活补助:按照就高不就低原则,根据有关规定,做好贯彻落实工作。四、债务化解(一)公立医院债务化解根据有关通知要求,我县由县审计局牵头,对县医院、县中医院债务全面开展了审计甄别,并报省级认定。化解方案如下:依据省级认定的债务审计甄别结果,指导县医院、县中医院对照政策结合实际对二、三类债务实行“一院一策”,分别制定债务化解方案和偿债计划清单。支持公立医院多渠道化解二类、三类存量债务。(1)公立医院加强全面预算管理,强化内部成本控制,规范收支核算,优化支出结构,压缩经常性开支,积极自筹偿债资金。公立医院原则上按不低于当年医疗收入的5%提取偿债专项资金,其中对年度应还本息低于医疗收入5%的公立医院,按实际本息资金需求计提,专项用于偿还到期债务。(2)积极搭建平台,支持公立医院与债务银行充分协商,在贷款利率不高于同期银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压缩截至2016年底还本付息期限仍超过5年的债务期限,争取银行采取挂账停息、债务豁免等方式减轻债务负担;对暂时不能压缩偿债期限的债务,支持公立医院通过争取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置换存量债务,降低偿债成本。(3)在公立医院巨额债务续存期间,由财政部门安排债务贴息补助资金,以减轻公立医院运行压力。(4)各公立医院将财政补助公立医院的各类资金,剔除财政补助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基本建设、设备购置等专项资金,按10%的比例安排用于偿债,其中省财政补助县级公立医院零差率资金按不低于50%比例安排;年度未支出的各类公立医院补助资金,按照存量结转结余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执行,对能继续使用的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债务。(5)加快处置公立医院闲置土地、房屋等资产资源,按照国有资产管理相关规定,将所得资金优先用于偿还债务。(6)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奖补资金,按有关规定和原则,逐步偿还和化解公立医院长期债务,解决公立医院发展后顾之忧。(7)完善公立医院发展建设投入机制,健全公立医院债务管理长效机制,规范发展建设项目及债务审批机制,严控新债发生,促进全县公立医院持续健康发展。(二)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债务化解甄别锁定存量债务。县审计局负责牵头制定债务审计甄别工作方案,会同县财政局、县卫健委等部门,对截至XXXX年4月底债务进行审计甄别,出具审计甄别报告,锁定存量债务。积极化解锁定债务。明确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化解主体责任,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稳妥化解锁定的债务,以减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压力。严格控制新增债务。完善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建设投入机制,加大对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方面投入力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管理长效机制,严控新债发生,促进全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五、保障措施(一)强化领导、协调统筹推进。各有关部门要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和债务化解工作作为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和健康XX建设的重点任务,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任务、工作进度和推进措施,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政策执行合力。(二)规范管理,强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全成本核算、财务报告及审计、信息公开、总会计师等五项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建设,为公立医院投入机制有效落实提供基础性的财务管理制度支撑。(三)压实责任,强化监督考核。建立和完善工作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投入机制和债务化解工作情况作为医改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医共体建设调研报告为进一步推进我县县域医共体建设,根据年度工作计划,县政协常委会针对我县县域医共体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查,外出考察等形式,充分吸纳了县直相关单位、有关乡镇的讨论意见和外地先进经验,形成了调研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我县县域医共体建设工作现状我县从XXXX年XX月启动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以来,县积极落实上级政策要求,分别组建了以县医院和县中医院两家二级甲等医院为龙头,XX、XX等XX所乡镇卫生院及所辖村卫生室为成员的两个县域医疗共同体以及大渡、胜利中心卫生院两个“独联体”。经过近三年的试点建设,目前我县医共体运行和管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制定政策措施,完善组织架构。县出台了《XX县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和《XX县办公室关于全面推进县域医疗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县医改领导小组、县域医共体管理委员会的管理职责,明确全县县域医共体试点工作的指导思路、总体目标和实施办法。县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医共体建设和运行。医共体内部由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签订合作协议,成立医共体管理委员会,制定医共体章程和相关制度,规定各成员单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医共体成员单位在规章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方面执行统标准,相对独立承担相应的医疗责任。(二)明确目标任务,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第一,完善投入机制。改医保支付方式,实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超支原则不补、结余全部留用,建立县、乡、村三级医疗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第二,落实绩效考核制度。强化医共体运行绩效考核,加大医共体核心指标运行监测力度,及时进行预警干预,每月根据平台医共体核心指标数据进行工作调度,确保医共体各项工作顺利推进。第三,抓好合作帮扶。一方面,抓好由上而下的技术下沉,牵头医院定期派遣专家到基层医疗机构坐诊,对管理人员开展医院内部质量控制、医患纠纷处理、药品器械管理等业务培训,逐步实现上下同步,规范管理。另一方面,抓好由下而上的进修学习。通过医共体内的人才培养、技术帮扶,基层医疗机构管理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三)落实措施任务,试点成效初显。第一,分级诊疗运转有序推进。通过加强县级医院管理,改善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完善县、乡、村三级网络建设,正确引导患者在医共体内、外双向有序转诊。XXXX年度,县域内住院XXXXX人次,同比上升XX.X%,县级医院下转住院患者XXX例次,同比上升XXX%,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量XXXXXX例,同比上升XX.X%,上转患者XXXX例次,同比上升XXX.X%。第二,临床路径单病种管理有力推动。按照“患者负担能下降,医院收入不减少、医保基金可承受”的基金管理模式,调整按病种付费定额标准和病种范围,县级医院病种数达到XXX个(组)以上。截至今年X月底,县医院开展病例数XXXX例,执行率为XX.XX%,县中医院开展病例数XXXX例,执行率为XX.XX%。住院报销实际补偿比例达到XX%以上。县级医院按病种付费的病种临床路径执行率达XX%。第三,农合报销杠杆作用有效发挥。实行转诊激励机制,凡签约服务患者遵循逐级转诊的,在县、乡级医疗机构住院只收取一次最高门槛费;经医共体牵头医院转诊到县外的,政策性补偿比例提高X个百分点。通过差别化的医保报销政策,积极引导居民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尽管我县医共体建立和运行工作有序推进,但目前还存在一些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一)居民医共体政策知晓率不高。尽管我县多次召开了推进会议,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但由于该项工作舆论宣传不到位,广大居民对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政策认识不足,尤其是对分级诊疗具体操作流程、医保政策等内容知晓率不高。医护人员对该项政策的知晓率相对较高,但仅限于自身了解,缺少在诊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宣传。这些都阻碍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二)医改有关政策落实不到位。一是编制周转池制度未落实到位°XXXX年,按照省编办文件要求,我县编办印发了县公立医院(县医院和中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编制周转池制度试点工作方案,但因人员资格条件存在不平衡的问题,目前周转池编制仍未使用。这也是我县医疗人才引进难、难留住的原因之一,加之就业条件、福利待遇等原因,我县医疗人才队伍流失较为严重,XXXX年X月至今,县公立医院、乡镇卫生院分别流失医疗人才乂乂人(编内乂人、编外乂乂人)、乂乂人(编内乂人、编外乂乂人)。二是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工作进展缓慢。因医疗服务价格定价权在市物价局,且上级文件中所调整的项目主要集中在高精尖医疗服务项目,县级医院仅调整了XX条,与我县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三)牵头医院综合实力不强。一是基础工程尚未完成。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整体搬迁项目主体工程均已完成,但内部装修装饰工程还未完工,分散了两家医院的人力、财力。二是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牵头医院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在普惠性的肿瘤学、内科学(心血管病)、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学科建设上还比较滞后,综合实力还不够强,整体服务能力对医共体成员医院的带动作用还有待提升。三是全科医生紧缺。目前,我县全科医生XXX余人,按我国每万名居民配置X-X名全科医生的标准,缺达XX余人,已成为分级诊疗推进缓慢的重要原因。(四)投入仍显不足。县域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以来,县按要求投入了X.XX亿元新建县医院门诊综合楼、中医院整体搬迁,但仍不能有效促进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一是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尚未完成。截至XXXX年XX月底,确定县级X家公立医院审计甄别认定二、三类债务XXXXX.X万元,虽县已分别按有关规定和原则,逐步化解,但尚未得到化解。二是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陈旧。XX所乡镇卫生院的B超、X线影像及检验等常规医疗设备不同程度老化,部分亟待更新。(五)双向转诊受限因素较多。一是基层医疗机构承载服务能力不强。长期以来,常规设备不足、仪器过于简陋、医疗人才紧缺等等,致使许多诊疗科目难以正常开展,群众对基层医疗机构认可度不高。二是“下沉”坐诊专家作用发挥受限。虽然牵头医院下派专家到乡镇卫生院驻点坐诊,但多数居民不清楚专家专长、坐诊时间,增加了患者的顾虑和不便。三是平台建设尚未完成。因分级诊疗信息系统与转诊平台尚在建设之中,转诊单采取纸质形式,易遗失且县外市内的转诊工作无法顺利开展,致使分级诊疗的部分政策无法实施。(六)村医功能定位不明确。随着时代的发展,村医职能正由传统的单一医疗服务为主转变为医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尽管乡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