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课件_第1页
二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课件_第2页
二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课件_第3页
二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课件_第4页
二轮复习-历史唯物主义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复习——《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内容及试题江西省乐平中学彭冬芳

【专题网络】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概念: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方法论: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错误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二)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是什么?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1)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加以解决。改革:含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目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重要意义: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②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③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第十二课实现人生的价值(人生价值观)

(一)价值与人生价值

1、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2、人生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价值)、社会对个人的承认与满足(自我价值)两个方面,而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

(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概念: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价值观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②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主张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在集体利益基础上的辨证统一。(1)它强调集体利益即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2)它不排斥个人利益,而是重视和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强调发挥集体中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使之成为推动整个国家、民族进步的动力。(三)什么是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概念: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的判断叫做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基础上作出的价值选择叫价值选择。2、特征: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

3、怎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1)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献身人民的事业、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如何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人民群众的整体利益总是由各方面的具体利益构成的。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⑴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⑵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善于从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

⑶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没有冲突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

(四)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⑴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和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⑵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

⑶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答题要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答题模板: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②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外应注意的观点: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另外,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本专题在近几年高考中比重不断增多,主要是情景命题,并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特别是思想道德方面的背景材料,时代性强。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从命题内容上看,考查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等。命题感悟复习备考中注意以下角度:(1)结合社会生活的热点材料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尤其是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结合关注民生的材料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3)结合当前的先进人物、模范人物的典型事迹,考查人生价值的内容、创造与实现。1.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如影随形。(

)(2013•浙江高考,27④)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存在的变化不是完全同步的。2.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2013•江苏高考,32②)提示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寻觅社会的真谛》误点诊断××3.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2014•广东高考,33C)提示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4.科学理论源于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决定社会发展进程。(

)(2014•大纲全国卷,31③)提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决定人类社会历史发展。××5.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2012•山东高考,24C)提示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6.人的欲望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013•浙江高考,27③)提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不是人的欲望,而是适应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实现人生的价值》误点诊断1.价值观作为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决定事物的性质和价值。(

)(2014•新课标全国Ⅰ,23③)提示事物的性质和价值属于客观范畴,价值观属于主观范畴。2.价值判断应基于价值选择。(

)(2014•安徽高考,11②)提示价值选择基于价值判断。××3.价值选择正确与否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

)(2013•四川高考,7③)提示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其客观评价标准,即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4.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2014•广东高考,33D)提示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是客观存在的,不能消除。××5.客观条件无法影响到人的成功。(

)(2013•北京高考,28③)提示客观条件直接影响个人的成功。6.个性发展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2013•安徽高考,11①)提示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命题猜想

2015年高考可能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人民群众的作用等,也可能以主观题形式综合考查唯物史观的知识。备考中学生应注意我国的各项改革措施所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人生价值的实现,是高考命题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有可能考查。2015年高考可能以漫画、名言、正确的政绩观等为背景材料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以典型人物的事迹为背景材料考查实现人生价值。高考真题实训1.(2014·福建高考)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

)①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②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③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③→②→④ B.②→①→③ C.④→③→① D.①→④→②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题眼是“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者素质的提高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表现,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表现,坚持党的领导则是上层建筑的范畴,故A项③→②→④排序符合题意。其他三项排序不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答案

A命题预测题型:选择题1.有人认为,“乡愁”其实是从乡间走到城里的那个群体在“愁乡”,他们不光“愁乡”,还因找不到融入感而“愁城”;“乡愁”因“城愁”而生,“愁城”因“愁乡”而起。这表明(

)A.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决定了烦恼的产生B.特点鲜明的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非实践的C.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必然变化D.社会意识无非是社会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解析

A错误,属于唯心主义观点;B错误,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C错误,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

D 2.2014年8月1日,新修订的《山东省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条例》施行。新条例规定,“未满十二周岁儿童不得乘坐副驾驶座椅;大型车辆违法占用左侧车道将被罚款二百元;在恶劣天气、重大节日,危化品运输车将禁入高速”等。这一修订是根据当前高速公路违法事故频发的实际作出的,其哲学依据是(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解析】根据当前高速公路违法事故频发的实际进行修订条例,

从认识论角度讲,是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到了问题,说明实践是认

识发展的动力,③入选;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看,说明了社会存在决

定社会意识,①入选;法律条文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修订法律条文,

体现了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④不符合题意,②在题干中

没有体现出来。【答案】

A3.2014年,我国经济改革进入“深水期”,面对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我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实现了多元化发展。但下行压力加大,对一些躲不开、绕不开的政治体制机制障碍,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这是因为()A.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

B.生产方式是最重要的社会存在C.上层建筑要同经济基础相适应

D.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解析】试题分析: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经济基础决定生产建筑,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发展,我国通过深化改革解决政治体制机制障碍,是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体现,C

正确;B,D

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

C。提分技巧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政治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法律的立改废、思想观念的解放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4.中国外交部长王毅说:“中国外交只有植根人民、胸怀人民、造福人民,才能不断获得前进动力,永远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因为(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④人民群众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社会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进步的源泉和动力,③④表述不科学。答案

A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回答5~6题。5.习近平强调,“今年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要真枪真刀推进改革,为今后几年改革开好头”。之所以要全面深化改革,是因为(

)。A.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B.社会历史是由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C.社会意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D.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阶段始终存在【解析】

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故C表述不准确,应排除;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一矛盾只能通过改革加以解决,所以,只有D符合题意;A、B虽表述正确,但却不是深化改革的原因。【答案】

D6.习近平强调,“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这样做的哲学原理是(

)。A.中国共产党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B.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C.人民利益的满足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D.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解析】

题干限定为“哲学原理”,A属于方法论,D是从《政治

生活》角度说的,应排除;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

的基础,C表述错误;只有B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

B

8.对下图漫画《禁锢就是,你以为你做不到》的正确解读是(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C.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D.追求幸福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漫画的意思是“你以为你做不到”,是因为受价值观的影响,C最切合题意。C9.某班同学在讨论下边漫画蕴含的哲学寓意时有不同的看法,你认为下列看法中可取的是(

)A.在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标准,明辨是非B.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C.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选择和价值标准,无可厚非D.物的价值是人的主观反映,因此,人的价值总是高于物的价值B与题意不符;C错误,价值选择和价值标准正确与否是有客观标准的;D错误,物的价值是物对人的积极意义,是客观的。答案:A提分技巧关于“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命题方式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分析某些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存在差异的原因;运用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标准分析某种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正确性,或分析如何作出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0.习近平同志在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中说:“‘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告诉我们要(

)A.大力提高科学文化素质B.在砥砺自我中不断走向成功C.全面提高自身道德素质D.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解析

由“把人生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可知,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D正确。答案

D高考真题回顾(2014山东卷•41)(20分)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材料二:为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修改环境保护法列入了2014年立法工作计划。(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11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阐明修改环境保护法的依据。(9分)【思维过程】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政治生活》中党和人大的有关知识以及《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第(1)题,首先要明确设问有两个主体,即党和全国人大,然后结合材料从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科学执政、依法执政以及全国人大行使立法权等角度进行阐释。第(2)题,首先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即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然后结合材料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等角度展开分析。

【答案】(1)①中国共产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执政、坚持依法执政;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行使立法权保障生态文明建设。

(2)依据: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进一步解决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制约问题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②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要求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③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对环境保护法进行相应的修改是为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党和政府如何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1、《经济生活》角度:加强宏观调控,改革收入分配秩序,发挥财政维护社会公平和保障人民生活的作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2、《政治生活》角度:政府——工作原则、职能、依法行政、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自觉接受监督,提高公信力和威信;党——宗旨、性质、执政方式、以人为本、执政为民。3、《文化生活》角度:发展文化事业,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4、《生活与哲学》角度: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贯彻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1)从设问可以看出,本题考查的是“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即《生活与哲学》第四单元的知识。但是,不少考生没有把握住考查范围,回答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等原理。大家要注意,近几年的哲学题,对考查范围的表述正在悄然发生变化,以前多是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考查范围,而这两年多以单元题目或课题作为考查范围,如让你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知识或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解决什么问题。这就要求考生必须从宏观上掌握知识,对每个模块的目录要熟练掌握。【阅卷诊断】

本题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背景,考查《生活与哲学》中“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阅卷情况看,主要存在这些问题:(2)修改法律是调整上层建筑,其理论依据应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但有不少考生不能准确区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回答了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导致不能得分。(3)有部分考生回答了要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知识,这是不准确的。题干中的行为主体是“全国人大常委会”,代表的是国家,而作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应该是人,不能是国家。考生没有搞清楚这二者的区别。【应对指南】针对考生在解答上述题目中出现的问题,给大家以下提醒:1.必须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特别是对一些易混点,必须能够准确区分。2.要“学以致用”。我们学习了辩证法,做题时一定要用辩证的思维去思考问题。3.要养成从宏观上掌握知识的习惯,要理清各模块的知识结构,能准确定位设问考查的范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