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本单元通过讲述遵守规则、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违法犯罪案例等,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严守道德底线,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中考知识导航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本单元通过讲述遵守规则、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违命题概览命题概览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面对面“过”考点考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面对面“过”考点考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P23)[2017.9;2013.13(2)](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社会成员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一、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一、维护秩序(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P25)(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二、遵守规则1.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P27~28)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公民应该怎样自觉遵守规则?(P28~29)(2009.11②)(1)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他律),又需(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要自我约束(自律)。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自律的含义(P28)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4.怎样维护规则?(P30)(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自我约束(自律)。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如何劝导他人遵守规则?(P30)(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6.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与做法(P31)(1)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尊重他人1.尊重的含义、表现(P32)(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2)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尊重他人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2018.13(2)](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010.5)(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一、尊重他人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为什么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P33)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以施舍的态度给予帮助,会使对方感到自卑、受到伤害。尊重能使对方感到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能够增强自尊、自信。★4.怎样尊重他人?(P35~36)[2016.15情境二(2)](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因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怎样做到平等待人?)[2016.15情境二(2);2012.8](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换位思考?)[2018.13(2);2017.15情境一(1);2014.13(2)镜头二;2013.15情境一(2);2010.15情境三(1)](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5.“尊重从我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P36)(1)尊重动物:珍爱野生动物,不随意抛弃宠物。(2)尊重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3)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社会秩序,践行道德要求,遵纪守法。[2013.13(2);2009.11②](4)尊重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和风土人情,尊重、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二、以礼待人1.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P37)(1)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39)(2016.10①④)(1)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个人)(2)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二、以礼待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社会)(3)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国家)3.列举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并谈谈你的看法(1)不文明行为:①在学校:说话粗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室追逐打闹,出入校门不下车,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②在家中:不尊重老人,顶撞父母等;③在公共场所:开车闯红灯,在图书馆、阅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览室大声喧哗,不遵守景区规定,不文明拍照,随意攀折花草树木,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随地吐痰、扔垃圾。(2)看法:这些行为是不道德、不文明的,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表现。4.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P39~40)(2014.15情境一)(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览室大声喧哗,不遵守景区规定,不文明拍照,随意攀折花草树木,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1)个人礼仪:①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动作优雅、表情自然、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②最常用的三种礼仪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2009.7①)(2)社交礼仪:①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不随便打断别人;(2009.7④)②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③家中来客热情招待;④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等。(2017.7)(3)交往技巧:①见面时主动问好;②交流时坦率真诚;③对方说话时认真聆听;④答应的事情信守承诺;⑤做错事情勇于负责;⑥注意保护他人隐私。(2009.7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1)个人礼仪:①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动作优雅、表情自然、着5.我们参加社交活动时应注意什么?(P40)①容貌整洁;②服装整洁、美观、大方;③举止规范。6.有关礼仪的名言哲语(1)礼之用,和为贵。——礼仪的作用(2)①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②礼者,人道之极也;③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④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⑤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文明有礼的重要性5.我们参加社交活动时应注意什么?(P40)三、诚实守信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P41)★2.诚信的重要性(作用或意义)(P41~43)(2017.8;2012.10)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就能赢得信任。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无法立身处世。(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2011.9)三、诚实守信(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2015.13(1)(2);2013.10](1)树立诚信意识。①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之间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建立诚信社会的做法(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2)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3)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诚信社会的做法(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4.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P44)(2014.9)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为了维护对方的利益,这并不违背诚实守信的要求,我们要学会在具体情境下作出正确选择。
“善意的谎言”是与人为善的行为,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可以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
4.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P44)(2014.9)5.有关诚信的名言哲语(1)①言必信,行必果;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③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④一诺千金;⑤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坚守诚信的表现(2)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的重要性(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做人(4)①人背信则名不达;②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不讲诚信的危害5.有关诚信的名言哲语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违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4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规范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危害(P48)[2017.13B;2010.15情境一(2)](1)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法不可违(3)危害:违法行为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2)分类:(3)危害:违法行为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同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52)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48)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48)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P49)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6.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P49)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7.民事活动、民法的作用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1)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2)民法的作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P49)之间的关系。(3)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8.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和内容(P50)(1)重要性: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2)内容: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①财产权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②人身权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之间的关系。9.合同的含义和重要性(P51)(1)含义: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2)重要性: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P5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9.合同的含义和重要性(P51)理的法律规定。(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1.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的要求(民法基本原则)(P51)①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②应当遵循自愿原则;③应当遵循公平原则;④应当遵循诚信原则;⑤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⑥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理的法律规定。二、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P52)(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二、预防犯罪(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4.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1)社会: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2)学校:学校保护不到位。有的学校重成绩轻德育,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3)家庭:家庭保护不到位。忽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4)自身:法治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4.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5.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
(2016.11;2013.13)(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6.请你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3)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6.请你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7.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P5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P56)(2017.15情境三;2011.7)
(1)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④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⑤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⑥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⑦进入营7.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P55)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⑧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2009.15(2)]
(1)对个人:使未成年人失去人生理想,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2)对家庭:破坏家庭和睦,引发矛盾,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家破人亡。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⑧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3)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都有哪些?)(P58~59)(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3)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形(P59)(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适用情形: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3.诉讼的三种类型(P60)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3)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4.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P60~61)[2017.15情境二(2);2016.9;2015.15情境二(2);2014.6;2010.13(2);2010.15情境一(2);2009.15(1)](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6.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P62)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必背关键句(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必背关键句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尊重他人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4.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6.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必背关键句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必背关键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8.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考题精析【家乡发展我关注】例[2018安徽16(1)改编,4分]学校开展“徽风皖韵赞家乡”活动,成成查阅到了一则美好安徽建设材料,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感受家乡发展新风貌。2017年11月3日,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发布活动在合肥举行来自全省的80位上榜企业和个人的代表现场接受颁奖,成为美好安徽代言人。结合材料,谈谈开展这一活动的积极影响。(4分)考题精析【家乡发展我关注】2017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意义(作用、地位、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类设问题解对策技巧点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可从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两个方面思考作答。意义(作用、地位、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类设问题解对策技巧安徽5年中考真题及汇编(2014~2018)
一、选择题1.(2017安徽7)下列情境中,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A.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B.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C.家中来客时:漫不经心,不予理睬D.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C安徽5年中考真题及汇编(2014~2018)一、选择题C2.(2017安徽8)2016年7月18日,共青团中央等单位联合印发《青年信用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当代青年落实这一规划应做到()①对人守信,对事负责②树立诚信意识,提高信用水平③大事诚信,小节不拘④敢于承认错误,坚持诚信原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B2.(2017安徽8)2016年7月18日,共青团中央等单位3.(2016安徽10)歌曲《六尺巷》唱到:“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下列与该歌词主旨一致的是()①礼之用,和为贵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③苟日新,日日新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C4.(2015安徽9)2015年“五·一”假期前夕,游客李某在某景区攀爬红军雕塑留影。李某的行为()A.文明快乐旅游,正常现象B.缺乏社会公德,影响恶劣C.展示个人形象,无可非议D.缅怀革命先烈,崇拜英雄B3.(2016安徽10)歌曲《六尺巷》唱到:“我家两堵墙/前5.(2014安徽9)做人要讲诚信,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复杂的。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事情不能说谎,小事情可以说谎B.善意的谎言,并不违背诚信的道德C.为了表明自己的诚实,可以泄露朋友的隐私D.不论什么情况,医生都对病人说真实的病情二、非选择题【弘扬美德提升素养】6.[2018安徽13(2),6分]请观察右边漫画并回答问题。B5.(2014安徽9)做人要讲诚信,但做到诚信的具体条件又是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个人行为是否文明,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日常生活。说一说我们该怎样做个“中国好邻居”。(6分)尊重他人;乐于助人;换位思考;待人宽容等。【明辨是非健康生活】7.[2017安徽13(1)B,1分]下面是某社区居委会发布的红黑榜,请仔细观察并回答问题。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个人行为是否文明,会影响周围其他人的请你根据红黑榜信息填写下列空格。(1分)黑榜曝光了少数居民的____________违法行为。【铸造品质健康成长】8.(2015安徽13图片二,7分)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行政(一般)请你根据红黑榜信息填写下列空格。(1分)行政(一般)(1)图片反映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是:(1分)(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培养这一品质。(6分)(1)诚实守信。(2)树立诚信意识;坚守诚信原则;对人守信,对事负责;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如不撒谎、考试不作弊;等等。(1)图片反映中学生应具备的品质是:(1分)(1)诚实守信。【情境探究明理践行】9.(2017安徽15,12分)以下是涛涛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组长安排涛涛和昊昊进行问卷调查。涛涛觉得任务重,和组长激烈争吵。后来涛涛想到组长工作的不易和任务的需要,接受了安排。(1)涛涛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式化解了矛盾。(2分)(2)这一方式除了可以化解矛盾,还有利于_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或增进友谊,融洽人际关系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换位思考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或增进友谊,融洽人际关系等。【情境探究明理践行】换位思考养成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或增进友情境二:放学后,涛涛和昊昊去做问卷调查。刚出校门,就遇到几个身高马大的高年级同学向昊昊要零花钱,还不时对他进行殴打。(1)此时,涛涛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涛涛这样做的理由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报警;或报告老师等同不法行为作斗争是全体公民的责任;或我们是未成年人,各方面都很不成熟,要见义智为等情境三:做完问卷调查,昊昊说:“今晚我们来庆贺一下,我请你玩个通宵,不回家了。”(1)涛涛的正确做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婉言谢绝;或劝止等情境二:放学后,涛涛和昊昊去做问卷调查。刚出校门,就遇到几个(2)涛涛的解释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未成年人夜不归宿是不良行为;或父母担心等第9题以校园欺凌、夜不归宿为背景材料,引导学生杜绝不良行为,敢于并善于同违法行为作斗争,侧重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素养。旨在引导学生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掌握规则正确选择】10.(2016安徽15情境二,4分)以下是强强生活中的一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强强向班级体育委员报名参加围棋兴趣班,体育委员说:“你没有我们城里人会玩,就别参加了吧!”(2)涛涛的解释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1)此时,强强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体育委员要懂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掌握规则——我学会了选择】11.(2014安徽15情境一,4分)初中生活,让我学会了交往、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据理力争;或向老师反映等尊重他人;或平等待人等(1)此时,强强的正确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1)我的说法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此时我合情合理的说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没有做到礼貌待人或关心帮助同学等略。使用礼貌用语或体现关心即可(1)我的说法不当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 本单元通过讲述遵守规则、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违法犯罪案例等,强调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侧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素养。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严守道德底线,做社会主义法治的自觉遵守者,参与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进程中。中考知识导航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本单元通过讲述遵守规则、违法犯罪行为,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违命题概览命题概览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面对面“过”考点考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面对面“过”考点考点梳理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1)含义: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2)内容: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和公共场所秩序等。★2.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为什么社会生活需要秩序?)(P23)[2017.9;2013.13(2)](1)对社会: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只有社会成员有序地占据一定的社会资源和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才能避免混乱、减少障碍、化解矛盾,从而提高社会运行效率,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一、维护秩序1.社会秩序的含义和内容(P23)一、维护秩序(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我们享有公平的发展机遇,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对生活的热情。3.社会规则的形成、种类(P25)(1)形成: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2)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4.社会规则与社会秩序的关系(社会规则如何维护社会秩序?)(P25)(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规则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安排社会生(2)对个人: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社会秩序营造良好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他人、社会的关系,从而使大家各司其职,各安其位,各尽其责,各得其所。(2)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社会规则明确了当有人破坏秩序时该如何处罚,从而保障社会的良性运行。对违反社会规则行为的处罚,既有法律、纪律等规定的强制性措施,也有道德、风俗等包含的非强制性手段。二、遵守规则1.自由与社会规则的关系(P27~28)活各方面的关系;如何作为社会一员享有权利,承担责任,处理好与(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谈谈你对自由的理解)(2)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进行。违反规则、扰乱秩序的行为应当受到相应的处罚。2.公民应该怎样自觉遵守规则?(P28~29)(2009.11②)(1)需要他律和自律。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他律),又需(1)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道德、要自我约束(自律)。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2)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3.自律的含义(P28)自律就是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4.怎样维护规则?(P30)(1)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要自我约束(自律)。要严于律己,不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5.如何劝导他人遵守规则?(P30)(1)有“礼”。劝导他人时最好先称呼对方,语言文明,态度和善。(2)有“理”。劝导时要晓之以理。最好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告诉他: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3)有“节”。劝导时要注意适可而止。劝导无效时,可向公共场所的管理机构或管理人员反映情况。6.积极改进规则的原因与做法(P31)(1)原因: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2)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③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2)做法: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善于与他人沟通交流、寻求共识,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尊重他人1.尊重的含义、表现(P32)(1)含义:尊重即尊敬、重视。(2)表现:尊重他人的人格、权利等。★2.尊重他人的意义(为什么要尊重他人?)(P32~34)[2018.13(2)](1)尊重是交往的起点。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2)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受到他人尊重能够增强自尊、自信,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2010.5)(3)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一、尊重他人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增进信任,形成互敬互爱的融洽关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3.为什么说“尊重比帮助更重要”?(P33)面对需要帮助的人,如果以施舍的态度给予帮助,会使对方感到自卑、受到伤害。尊重能使对方感到自己与他人是平等的,能够增强自尊、自信。★4.怎样尊重他人?(P35~36)[2016.15情境二(2)](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考虑他人的感受,认真对待他人,给予他人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尊重是相互的,尊重能够减少摩擦,消除隔阂,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2)平等对待他人。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人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不能因家境、身体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怎样做到平等待人?)[2016.15情境二(2);2012.8](3)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难处,包容他人,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换位思考?)[2018.13(2);2017.15情境一(1);2014.13(2)镜头二;2013.15情境一(2);2010.15情境三(1)](4)学会欣赏他人。要善于发现他人的潜质和特长,真诚地欣赏和赞美应有的、适当的关注和热情的帮助。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5.“尊重从我做起”表现在哪些方面?(P36)(1)尊重动物:珍爱野生动物,不随意抛弃宠物。(2)尊重自然: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3)尊重社会:就要遵守社会规则,承担社会责任;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维护社会秩序,践行道德要求,遵纪守法。[2013.13(2);2009.11②](4)尊重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礼仪习俗和风土人情,尊重、欣赏和理解不同的风土人情。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二、以礼待人1.礼的体现及主要表现(P37)(1)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2)主要表现: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等。★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P37~39)(2016.10①④)(1)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使人变得优雅可亲,更容易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个人)(2)促进社会和谐。文明有礼能够给对方亲切感、受尊重感,有助于人二、以礼待人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社会)(3)体现国家形象。在与外国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体现了中国形象。我们举行的各种仪式,体现了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国家)3.列举生活中的不文明行为,并谈谈你的看法(1)不文明行为:①在学校:说话粗鲁,见到老师不打招呼,在教室追逐打闹,出入校门不下车,不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等;②在家中:不尊重老人,顶撞父母等;③在公共场所:开车闯红灯,在图书馆、阅们友好交往,增进人们的团结友爱,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览室大声喧哗,不遵守景区规定,不文明拍照,随意攀折花草树木,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随地吐痰、扔垃圾。(2)看法:这些行为是不道德、不文明的,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感受的自私表现。4.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怎样做到以礼待人?)(P39~40)(2014.15情境一)(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以礼相待,要态度谦恭,说话和气,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做到着装得体、举览室大声喧哗,不遵守景区规定,不文明拍照,随意攀折花草树木,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3)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同时,我们要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创建文明有礼的社会风尚。止稳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1)个人礼仪:①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动作优雅、表情自然、着装得体、讲究卫生等;②最常用的三种礼仪姿态是: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2009.7①)(2)社交礼仪:①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听,不随便打断别人;(2009.7④)②接听电话时,不随意挂断对方的电话;③家中来客热情招待;④与少数民族交往时,尊重其礼仪习俗等。(2017.7)(3)交往技巧:①见面时主动问好;②交流时坦率真诚;③对方说话时认真聆听;④答应的事情信守承诺;⑤做错事情勇于负责;⑥注意保护他人隐私。(2009.7②)基本的交往礼仪和技巧(1)个人礼仪:①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动作优雅、表情自然、着5.我们参加社交活动时应注意什么?(P40)①容貌整洁;②服装整洁、美观、大方;③举止规范。6.有关礼仪的名言哲语(1)礼之用,和为贵。——礼仪的作用(2)①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②礼者,人道之极也;③国尚礼则国昌,家尚礼则家大,身有礼则身修,心有礼则心泰;④人无礼不立,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⑤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文明有礼的重要性5.我们参加社交活动时应注意什么?(P40)三、诚实守信1.诚信的含义: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P41)★2.诚信的重要性(作用或意义)(P41~43)(2017.8;2012.10)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1)对个人: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诚信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一个人真诚老实、笃守诺言,就能赢得信任。弄虚作假、口是心非,无法立身处世。(2)对企业: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一个企业只有坚持诚信经营、诚信办事,才能塑造良好的形象和信誉,赢得客户;才能带来持久的效益,长盛不衰。(2011.9)三、诚实守信(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之间以诚相待、以信为本,能够增进社会互信,减少社会矛盾,净化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能够降低社会交往和市场交易成本,积累社会资本;能够提高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3.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P43~45)[2015.13(1)(2);2013.10](1)树立诚信意识。①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②不轻易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做到,做不到要说明理由;③(3)对社会、国家: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社会成员之间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2)运用诚信智慧。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3)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要大力弘扬诚信文化,共同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全社会信用水平,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建立诚信社会的做法(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惩不讲诚信的行为;加强制度建设,推进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个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加强道德建设和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诚信意识和法治观念。(2)社会: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诚信的重要性,利用媒体对不诚信现象进行曝光,树立诚信榜样,营造诚信的社会氛围。(3)企业:以诚信为本,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诚信社会的做法(1)国家: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4.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P44)(2014.9)在特定的交往情境中,有时需要我们说些“善意的谎言”。但这并不是出于个人的“私利”,而恰恰是为了维护对方的利益,这并不违背诚实守信的要求,我们要学会在具体情境下作出正确选择。
“善意的谎言”是与人为善的行为,并不违背诚实的道德。在某些情况下,出于安慰、鼓励、帮助他人的目的,可以将一些负面的事实加以掩饰。
4.诚实与“善意的谎言”的关系(P44)(2014.9)5.有关诚信的名言哲语(1)①言必信,行必果;②君子一言,驷马难追;③推人以诚,则不言而信矣;④一诺千金;⑤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坚守诚信的表现(2)人无信,不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的重要性(3)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诚信做人(4)①人背信则名不达;②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不讲诚信的危害5.有关诚信的名言哲语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一、法不可违1.如何理解“法不可违”?(P46)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规范作用)(1)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2)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2.违法行为的含义、分类及危害(P48)[2017.13B;2010.15情境一(2)](1)含义: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一、法不可违(3)危害:违法行为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同时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成长。(2)分类:(3)危害:违法行为不仅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秩序,同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52)3.一般违法行为与犯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的关系(P48~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注:犯罪必然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不一定就是犯罪。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48)4.一般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48)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P49)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是指扰乱公共秩序,妨害公共安全,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妨害社会管理,具有社会危害性,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行为。6.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立法目的(P49)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和保障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法履行治安管理职责。7.民事活动、民法的作用及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P50)(1)民事活动:如购置财产、签订合同、劳动就业、经营创业、结婚等。(2)民法的作用: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平等的社会成员5.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的含义(P49)之间的关系。(3)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等。8.民事权利的重要性和内容(P50)(1)重要性: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2)内容:包括财产权和人身权。①财产权指以财产利益为内容,直接体现财产利益的民事权利。包括:物权、债权、继承权等;②人身权指不直接具有财产内容,与主体人身不可分离的权利。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之间的关系。9.合同的含义和重要性(P51)(1)含义:合同,又称契约,是由当事人协商达成一致意见而形成的协议。(2)重要性:合同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密切的关系。当事人违反合同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10.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规范自己的行为?(P51)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9.合同的含义和重要性(P51)理的法律规定。(2)在社会交往中,我们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事侵权行为和合同违约行为,既要维护自己的权益,又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11.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的要求(民法基本原则)(P51)①民事主体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②应当遵循自愿原则;③应当遵循公平原则;④应当遵循诚信原则;⑤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⑥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理的法律规定。二、预防犯罪1.刑法的内容、作用(P52)(1)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2)作用: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法律后果(P53~54)(1)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法律后果)。二、预防犯罪(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罚。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1)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2)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刑包括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3)法律后果:任何人的犯罪行为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犯罪的4.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1)社会:社会保护缺失,普法力度不够,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情时有发生,影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依然存在。(2)学校:学校保护不到位。有的学校重成绩轻德育,管理不到位,教育方法不当。(3)家庭:家庭保护不到位。忽视对子女的道德教育,没有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正确的方法教育引导孩子,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4)自身:法治观念淡薄,思想道德素质不高,辨别是非能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等。4.未成年人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原因★5.
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
(2016.11;2013.13)(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3)我们要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5.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56)(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龄实行严重危害社会行为才可能构成犯罪,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年龄小实施犯罪行为也不要紧。我们作为社会成员,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尽管法律规定人到了一定年6.请你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条合理化建议(1)国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治安管理,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2)学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3)家庭:家长要以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品行教育影响未成年子女。6.请你从国家、学校和家庭的角度,就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提几7.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P55)《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具体表现(P56)(2017.15情境三;2011.7)
(1)不良行为:①旷课、夜不归宿;②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③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④偷窃、故意毁坏财物;⑤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⑥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⑦进入营7.刑事责任年龄的法律规定(P55)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⑧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严重不良行为:①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②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③多次拦截殴打他人、强行索要他人财物;④传播淫秽读物、音像制品等;⑤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⑥多次偷窃;⑦参与赌博,屡教不改;⑧吸食、注射毒品;⑨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未成年人沾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2009.15(2)]
(1)对个人:使未成年人失去人生理想,荒废学业,甚至会诱发违法犯罪。(2)对家庭:破坏家庭和睦,引发矛盾,甚至会导致家庭破裂,家破人亡。业性歌舞厅等场所;⑧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3)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三、善用法律1.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怎样依法求助?(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途径都有哪些?)(P58~59)(1)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护合法权益。如法律服务所、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2)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3)对社会:败坏社会风气,危害社会治安,诱发刑事犯罪,危害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2.诉讼的含义、地位及适用情形(P59)(1)含义: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2)地位:是处理纠纷和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3)适用情形:受到非法侵害后采取其他方式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认定只有通过诉讼途径才能维护合法权益。3.诉讼的三种类型(P60)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2)行政诉讼:俗称“民告官”,是指人民法院在双方当事人的参与下,依照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案件的活动。(3)刑事诉讼:国家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活动。★4.青少年怎样做到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P60~61)[2017.15情境二(2);2016.9;2015.15情境二(2);2014.6;2010.13(2);2010.15情境一(2);2009.15(1)](1)民事诉讼: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1)当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我们要敢于并善于依法维护正当权益。(2)在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5.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1)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或争取其他成人的帮助。(2)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4)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5)保护好作案现场。6.生活在法治社会里,公民应该怎么做?(青少年应怎样尊法守法?)(P62)我们要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做到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努力成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必背关键句(3)记住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必背关键句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2.尊重他人要做到:积极关注、重视他人,平等对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欣赏他人。3.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体现国家形象。4.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是一种道德规范和品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5.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6.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必背关键句1.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必背关键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8.面对违法犯罪时,我们要善于斗争,在保全自己、减少伤害的前提下,巧妙地借助他人或社会的力量,采取机智灵活的方式,同违法犯罪作斗争。7.同违法犯罪作斗争,是包括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考题精析【家乡发展我关注】例[2018安徽16(1)改编,4分]学校开展“徽风皖韵赞家乡”活动,成成查阅到了一则美好安徽建设材料,让我们一起分享,共同感受家乡发展新风貌。2017年11月3日,安徽“旅游诚信品质榜”发布活动在合肥举行来自全省的80位上榜企业和个人的代表现场接受颁奖,成为美好安徽代言人。结合材料,谈谈开展这一活动的积极影响。(4分)考题精析【家乡发展我关注】2017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中考复习(安徽道德与法治)课件意义(作用、地位、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类设问题解对策技巧点拨:社会实践活动的意义可从活动的内容和活动的形式两个方面思考作答。意义(作用、地位、影响、必要性、重要性)类设问题解对策技巧安徽5年中考真题及汇编(2014~2018)
一、选择题1.(2017安徽7)下列情境中,不符合基本交往礼仪的是()A.与人交谈时:态度谦和,认真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民间借贷合同模板月息
-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2 数与代数 ︳西师大版
-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4勤劳工作-笔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一次进位、退位) 青岛版
- 2025年城乡结对共建协议书范
- 2025年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及答案一套
- 化学-云南省三校2025届高三2月高考备考联考卷(六)试题和答案
- 2025江西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鹤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完整版
- 2025年度个人股份转让与员工分红权合同模板
- 2025年度企业数字化转型技术顾问合作协议
- 四环素类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4年版)解读
- 重点语法清单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
- 金属包装容器生产数据分析考核试卷
- 宠物学概论课程设计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数学试卷(理科)甲卷含答案
- 排水管网溯源排查项目专项培训
- 译林牛津版八年级下册英语全册课件
- 2024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技术规程
- 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作业设计
- 医学文献管理制度
- 白塞氏病学习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