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2023年版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0PAGE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考达标练进阶训练第一层知识点一太平天国运动1.1862年夏,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一文中指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没有任何口号,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惶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与停滞腐朽对立,这种破坏没有一点建设工作的苗头……太平军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马克思这样评价太平天国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运动既不反对帝国主义也不反对封建主义B.太平天国是当时中国未有新的生产力和社会力量的必然产物C.太平天国之战不过是屡见不鲜的改朝换代的新尝试D.太平天国与清政府只是破坏与腐朽的对立但两者无本质区别2.《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据记载,天京附近的农民“交长毛钱粮,不复交田主粮”;江苏扬州附近,“凡佃人田者,亦思抗租不纳”。这些事例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A.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理想B.否定了地主土地所有制C.违背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D.打击了农村的封建势力知识点二洋务运动3.1841年,丁拱辰《演炮图说》、郑复光《火轮船图说》、汪仲洋《铸炮说》各书相继刊行,是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这些事件表明()A.时势变化促使学者转向实学B.洋务企业开始发挥实际效益C.西方军事技术已经广泛输入D.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4.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先后派遣4批幼童共120人赴美留学。下表是对他们归国后就业情况的不完全统计。该现象()从事行业外交(海关)海军(船业)矿务电报铁路商业医业教育人数321681816754A.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垄断B.有效地保障了国家的安全C.缓和了清朝的社会矛盾D.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知识点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5.近代部分人物的言论表左宗棠“伊古以来,中国边患,西北恒剧于东南……”“俄人不能逞志于西北,各国必不构衅于东南”,提出“海防塞防并重”,但其侧重点在西北塞防。李鸿章“日本则近在户阈,伺我虚实,诚为中国永久之患。”他认为新疆悬远,去之不为不可,主张将塞防之饷移作海防之饷。这些言论出现的主要背景是,当时()A.西方海权观的传入B.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C.近代化运动的起步D.边疆危机日益凸显6.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之前,在朝鲜问题、中日和谈问题和双方实力评估的问题上,英国报刊的看法存在很大的分歧,《泰晤士报》和其他一些报纸看好日本而不看好中国,另有一些报刊的看法则与之相反。这一状况()A.反映了英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B.符合中日军事力量对比C.体现了战争形势的国际影响力D.导致中国战前盲目乐观知识点四瓜分中国的狂潮7.(改编)某次战争结束之际,《泰晤士报》称;“清帝国现今已完全颓废老朽……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该战争产生的后果是()A.中国的社会形态开始变化B.中国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狂潮D.中国沦为殖民地选考高分练进阶训练第二层8.有学者认为,《天朝田亩制度》在晚清思想史中具有独特性,显示了传统思想里从未有过的一种组合,即“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在这种思想的“组合”过程中,没有对其产生影响的是()A.农民起义中的“均贫富”思想B.基督教平等思想C.《礼记·礼运》中“大同”思想D.“中体西用”思想9.有学者认为,《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是效法西方资本主义,改革中国社会。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其内容没有得到具体实施,但其中的一些改革方案和主张却为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所实施。这说明《资政新篇》()A.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B.引领了当时中国的社会变革C.得到封建地主阶级的认可D.改变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方向10.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B.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D.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11.洋务运动时期,工匠和工匠精神开始了近代转型。一方面,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近代工匠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根据材料,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A.开放纳新、爱国自强B.精益求精、传承帮带C.求是求实、艰苦奋斗D.诚信友善、民主科学12.李鸿章曾向朝廷建议“应劝谕华商,集资购器,设局自行制造,以敌洋产而保利源。”当时另有官员认为上海、武昌等地用机器织布纺纱,“诚宜推之各省及各郡县,官为设法提倡,广招殷商。”这段材料说明()A.洋务运动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洋务派成为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后盾C.洋务派主张吸收民间资本实现求富理想D.清朝政府对民间投资设厂持放任态度13.(改编)《哈佛中国史》中写到某场近代战争:“……是中国帝制史上的重要分水岭……这场战争对于清朝人民来说也同样震惊……败给那个微不足道、过去鄙视的邻居,向许多人阐明了不计任何文化代价进行日式西化有绝对的必要性。”对这场战争之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认识正确的是()A.条约内容涉及外国公使进驻北京B.条约签订勾起西方列强对华的更大野心C.条约签订后列强疯狂地在中国的各地开设工厂D.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14.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年度189218931894189518961897189818991900价值(海关两)582.5万两457.4万两511.4万两561.8万两692.9万两844.4万两796.7万两1307.5万两1291.8万两A.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较高B.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C.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15.甲午战争期间,中国近代报刊《申报》作为当时有一定影响力的报纸,对这场战争进行了报道。材料一“中国为朝鲜必当与日本力争,断不可稍有退让。”“大可与日本从事于疆场,伸历年之积忿,快薄海之人心,且使战国者知中国大有人在,不敢存轻量之心,挽回大局在此一举”。——李新军《甲午战争前夕的〈申报〉舆论》材料二《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报道战役报道黄海战役当日击沉倭船四艘,受伤糜烂者三艘;倭船败北后,由我船带回旅顺口赶紧修理。辽东战役《连胜倭奴电音》“云自本月十五至二十三日,九连城、摩天岭、旅顺口诸处水路各军与倭奴交战,连获大胜,击毙倭奴无数。”材料三《申报》关于甲午战争消息的来源构成消息来源分类自采事件当事人讲述、官府线人情报、朝廷谕旨、社会舆论。公开征求来自国内与国外,其中国外最多的是日本。转载(翻译)转载国内同行报纸和国外报纸,其中香港与日本报纸是转载消息两大重要来源。——摘编自曾庆雪《中日甲午战争期间〈申报〉的失实报道研究》(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前夕《申报》对战争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态度的历史与现实原因。(2)根据材料二中《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报道,可以确定的史实有哪些?哪些属于失实报道?依据材料三分析失实报道出现的原因。(3)对《申报》关于甲午战争的态度与报道,应该如何评价?第17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学考达标练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成为改朝换代的工具,无法担负起建设新国家的重任,是因为太平天国本身不是新的生产力的代表。当时的中国处于封建社会的末期,社会发展停滞,也没有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产生,也就不可能有新的社会力量的出现,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任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太平天国的破坏作用,并不是在强调太平天国改朝换代的作用,排除C项;两者并无本质区别的说法有误,排除D项。故选B项。2.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天朝田亩制度》颁布后,在太平天国占领区内,出现了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这说明太平天国的土地方案打击了农村中的封建势力,D项正确;材料反映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没有体现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农民拒绝交租的情况,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排除B项;农民反抗地主的斗争,有利于社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时间“1841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中国正值鸦片战争,这一时势推动了中国学者由空谈转向实学,而材料“近代中国最早参酌西方技术的船炮专著”“嘉兴县丞龚振麟甚至仿英国火轮战船并参酌西洋《车轮船图》,制成人力推动齿轮激水的战船”正是学者转向实学的表现,故A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排除B项;C项中“广泛输入”的说法错误,排除;材料只是强调中国学者在著书立说,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炮船技术进步迅速,排除D项。故选A项。4.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期间,中国留学生在外交、电讯、教育等方面都培育了人才,也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体现,D项正确;材料与技术垄断无关,排除A项;有效的说法不能体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洋务运动无关缓和矛盾,排除C项。5.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的边疆危机,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题干信息无法体现西方海权观的传入,故A项错误;题干无法说明传统夷夏观根深蒂固,故B项错误;近代化运动起步是从洋务运动开始,但题干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可知,左宗棠提出“海防塞防并重”,但其侧重点在西北塞防;李鸿章主张“将塞防之饷移作海防之饷”,虽然二者主张不同,但都说明当时边疆危机日益凸显,故D项正确。故选D项。6.答案:C解析:材料未体现英国在中国的侵略权益,A项与题意不符;材料只反映了英国报刊的看法存在分歧,无法推断出其看法是否符合中日军事力量对比,B项错误;英国报刊广泛关注“朝鲜问题、中日和谈问题和双方实力评估的问题”,体现了战争形势的国际影响力,C项符合题意;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7.答案:C解析:材料“因而今日乃是结束处理清帝国最恰当之好时机,使之尽快归于欧洲各国共同占领”是对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这次战争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C项正确;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排除A项;B项与第一次鸦片战争有关,排除;D项不符合史实,中国没有沦为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C项。选考高分练8.答案:D解析:《天朝田亩制度》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其受农民起义中“均贫富”思想的影响,提出“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土地分配原则,故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这是受基督教平等思想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太平天国想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这是受“大同”思想的影响,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的思想,与题干中“财产共有与权力全面控制的组合”的信息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9.答案:A解析:1859年即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其中的一些主张被洋务派实施,说明《资政新篇》顺应了中国近代化的潮流,A项正确;《资政新篇》并未实行,也没能引领当时中国的社会变革,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反封建纲领,并未得到整个封建地主阶级的认可,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资政新篇》改变了中西文化的融合方向,D项错误。10.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出,近代中国国内煤矿企业较之外国煤矿企业的税收要重,洋务运动在开办民用工业的时候,为了减少受到外资企业的压力,李鸿章奏请政府减轻税收,这是利用行政手段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开平煤矿的个例,不能说明整个煤矿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这一举措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抵制外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摆脱了列强对中国煤矿的控制”不准确,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看出加强对开平煤矿的管理,主要涉及的是对税收制度的调整,排除C项。1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根据材料“一个优秀的工匠不仅要有高超的技艺,还需具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理论水平”“又将产业的发展与爱国自强的使命联系在一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主张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因此洋务运动时期一个优秀的工匠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达到具有高超的技艺,体现了开放纳新的工匠精神,综合材料可知,近代工匠精神可以概括为爱国自强、开放纳新,故A项正确。12.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鸿章曾向朝廷建议,让华商集资购买外国机器,自己制造产品,以抵制洋人获利;当时另有官员认为应将上海、武昌等地用机器织布纺纱的做法推广到各地,且政府应该设法招商。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洋务派主张吸收民间资本实现求富理想,C项正确;洋务运动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在甲午战后,当时洋务运动已经破产,排除A项;李鸿章属地主阶级洋务派而非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排除B项;甲午战败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不是对民间投资设厂持放任态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答案:B解析:根据“败给那个微不足道、过去鄙视的邻居,向许多人阐明了不计任何文化代价进行日式西化有绝对的必要性”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中国败给了日本,此后维新派主张学习日本“全盘西化”的经验,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甲午战争后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国被迫割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等给日本,这激起了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故选B项;A项是《天津条约》的内容,不符合题意;D项不符合史实,《马关条约》进一步把中国推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项错误。14.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1895年之后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迅速增长,结合所学可知,这是由于1895年签订的《马关条约》开放了重庆、沙市为通商口岸,便利了列强商品的倾销,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高低,排除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