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戏剧课件综述_第1页
明代戏剧课件综述_第2页
明代戏剧课件综述_第3页
明代戏剧课件综述_第4页
明代戏剧课件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戏剧

明代戏剧的主要剧种有杂剧和传奇。两大系统:明杂剧元杂剧发展而来明传奇宋元南戏发展而来明代戏剧发展概况:1、数量众多傅惜华(1907-1970)《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1958)和《明代传奇全目》统计,明代有姓名可考的作家和无名氏的杂剧作品总共有520多种,传奇作品更高达950种。而无从察考者不计。2、题材多样爱情剧、历史剧、公案剧、神仙道化剧、隐居乐道剧、时事剧和讽刺喜剧3、审美风雅化诗文化、案头剧戏剧概况——杂剧衰落,传奇兴起杂剧与传奇:1、传奇:(1)唐代——一种小说名称,其意思是所传诵者都是奇闻异事。(2)宋元——流行的话本小说和诸宫调中内容新奇的作品。(3)明代——戏剧的名称,以此和原有的杂剧相区别。2、传奇和杂剧的不同之处是:(1)体制规模——元杂剧一本四折,明杂剧有突破,但规模仍有限;明传奇庞大而自由。(2)曲调曲牌——杂剧一折用一套曲子,使用同一宫调;传奇无限制,可“借宫犯调”,并可适当用北曲曲牌。(3)演唱方式——元杂剧只一人主唱;传奇则可多人唱,并采用多种演唱方式。(4)角色行当——明传奇比杂剧划分更加细致,如增加了小生、小外、老旦、小旦、小丑、副净、副末等。明代杂剧傅惜华《明代杂剧全目》(作家出版社1958)统计,明代杂剧作家不少于200人,杂剧作品有姓名可考者349种,无名氏作品174种,共计523种。明杂剧成就上不能和元杂剧比肩,下不能和明传奇抗衡。但在体式上比之元杂剧,既有继承又有发展。《盛明杂剧》《古今杂剧合选》《杂剧三集》《全明杂剧》明杂剧的改革:(1)结构比较灵活(2)作品抒情色彩浓郁(3)南北曲兼用(4)突破了一角色演唱到底的程式(5)将题目正名提至第一折前明代杂剧的分期:前期,为嬗变期,基本上仍然是元之余波,并且有一个很长的萧条时期;中后期,为复苏期,从内容到手法都有所创新,最负盛名的作家是徐渭。但传奇已经替代杂剧的地位。一、前期:(成化1465-1487以前)明代前期宫廷派杂剧。创作走向宫廷化、贵族化、伦理教化、宗教迷信、歌功颂德。主要创作类型:喜庆剧、道德剧、神仙剧(一)皇家贵族朱权、朱有燉杂剧1.朱权(1378-1448),朱元璋第十七子,世称宁献王。政治上隐晦一生。其《太和正音谱》是我国第一部戏曲理论专著,对古代戏曲的体制、流派、制曲方法、戏曲声乐理论、北杂剧曲谱,都有相当研究。朱权杂剧:现存《冲漠子独步大罗天》和《卓文君私奔相如》两种。前者是神仙道化剧;后者为才子佳人剧。但卓文君新寡私奔,抛弃富贵,卖酒为生,有一定进步意义。2.朱有燉(1379-1439),号诚斋。朱元璋第五子周定王之子,世称周宪王。著杂剧31种,合刊为《诚斋传奇》,包括喜庆剧10种、神仙剧10种、节义剧9种、水浒剧2种,内容价值不大。朱有燉杂剧形式多有独创:打破元杂剧一本四折、一人主唱、全用北曲等惯例。《牡丹园》一本五折二楔子,旦、末、外均唱;《仗义疏财》有李逵与燕青的对唱、齐唱;《神仙会》采用南北合套,末唱北曲,旦唱南曲。朱有燉杂剧语言:质朴本色,深得后人称赏。为人称道的作品有《义勇辞金》、《香囊怨》、《仗义疏财》和《豹子和尚》等。(二)御前侍从贾仲明、杨讷杂剧1、贾仲明,山东淄川人。天性明敏,博究群书,明成祖御前得意侍从,著杂剧16种,今存5种。代表作《萧淑女情寄菩萨蛮》,曲词绚丽,但生动、自然韵味不足。《录鬼簿续编》:据说出自贾氏之手,它是继元钟嗣成《录鬼簿》之后,记载元明之际杂剧作家作品史料的著作。2、杨讷,字景贤,蒙古族人,长期居住杭州。著杂剧18种。今存《西游记》,6本24折,根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故事改编,对小说《西游记》有一定影响。二

、明中后期杂剧的转型

转型期杂剧特点:1、从发展线索看,前期创作紧靠明初,此后几十年沉寂。至弘、嘉间始有转机,万历后佳作迭出,杂剧连贯发展。2、从创作主体看,由前期宫廷派作家转入文人士大夫之手,杂剧表现出文人化、抒情化特色。3、从创作思想倾向看,中后期杂剧打破前期题材团圆喜庆、伦理教化、神仙道化的偏狭,思想渐次深化,社会批判剧、伦理反思剧兴盛。4、从杂剧体式看,中后期杂剧体制进一步解放,更加自由灵活:(1)打破一本四折的惯例,剧本可长可短;(2)多南北合套,或纯是南曲,单用北曲的体式已基本结束;(3)打破一唱到底的惯例,剧中角色都可以演唱。5、从艺术成就看,中后期作品有传世之作。代表作家:1.王九思,陕西人,曾任吏部郎中,后遭贬。文学上与康海齐名,都在“前七子”之列。杂剧有《杜甫游春》和《中山狼》。《杜甫游春》借老杜酒杯,浇自己胸中块垒。唱词愤激慷慨,痛快淋漓。但书卷气浓,有案头化倾向。王九思《中山狼》主题与康海《中山狼》相似,形式上首开单折短剧体制。2.康海,陕西人,翰林院修撰。常与李梦阳唱和,也是“前七子”成员。因曾拜谒当朝宰相刘瑾而后被革职。杂剧代表作是《中山狼》。康海杂剧《中山狼》取材其师马中锡《中山狼传》,属讽刺世情的寓言剧。抨击人类最卑鄙、可耻的恩将仇报品格,讽刺东郭先生迂腐懦弱、执迷不悟。主题集中,富教育意义。结构紧凑,曲词、宾白豪放、巧妙。康海《中山狼》影响巨大,除王九思的同名剧外,杂剧还有陈与郊《中山狼》、汪廷讷《中山救狼》,传奇有无名氏《中山狼白猿》。三、徐渭(一)生平徐渭,字文长,浙江山阴人。“尝自言书第一、诗二、文三、画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徐渭杂剧也堪称明代第一。仕途、家庭两不幸,一生坎坷家庭:出生百天,父亲亡故;年约十岁,嫡母赶走生母;十四岁,嫡母病故;二十六岁,爱妻病逝;一场诉讼,遗产尽空。仕途:才名少著,却科场失利;得胡宗宪赏识,而胡下狱死;结果:猜而妒(疑妻杀妻);生前名不出乡里;胸有一腔悲愤不平之气。徐渭才学奇,身世奇,性格也奇。明人梅国桢与袁宏道书称之为“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袁宏道则称:“予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畸)也哉,悲夫!”(《徐文长传》)(二)作品:

1.杂剧《四声猿》,四本短剧:

《狂鼓史渔阳三弄》(1折)

《玉禅师翠乡一梦》(2折)

《雌木兰替父从军》(2折)

《女状元辞凰得凤》(5折)“四声猿”语出郦道元《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徐渭以《四声猿》命名自己的剧本,一方面以猿声写自己内心的悲愤、不遇的感慨;一方面借猿声写自己心中的奇气,借剧本作中夜长啸。徐渭欲借此剧,呼喊久积于胸的牢骚,张扬狂放不羁的个性,表现愤世嫉俗的精神。清人顾公燮说:“盖猿丧子,啼四声而断肠。文长有感而发焉,皆不得意于时之所为也。”(《消夏闲记》)王骥德《曲律》称:“徐天池先生《四声猿》,故是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狂鼓史渔阳三弄》内容:《狂鼓史》以历史上祢衡骂曹的故事为素材,但把剧情改为曹操死后,在阴司由祢衡对着他的亡魂重演当日骂曹的情景。剧情至为简单,就是祢衡在阴间伴阵阵鼓点,历数曹操罪状,从头直骂到尾。表现上却激情喷涌,畅快淋漓,为《四声猿》之冠。艺术:(1)情节安排上将故事移到阴间,不仅借阴间地位的颠倒,见出果报的不爽;还借判官的安排使祢衡成为绝对的主角,能够更酣畅地舒愤。同时因是事后文章,所以对曹操的斥骂便“直捣到铜雀台,分香卖履”,显得更加痛快淋漓。(2)语气雄越,悲愤畅达,语言朴素明白,即使用典,也是选择一些常见的。(3)唱词的安排、曲调的转换和情节变化颇为吻合。剧中的曹操影射严嵩;祢衡影射沈炼。作者通过祢衡之口,宣泄由巨大的压迫所带来的精神痛苦和愤懑不平之气,表现出惊世骇俗、桀骜不驯的倔强个性。《玉禅师翠乡一梦》写南宋临安水月寺僧玉通,不肯参拜新任府尹柳宣教而被柳设计破戒,觉后恼恨而死,魂灵投柳妻腑中转生柳翠,专败柳家门风。后师兄月明和尚来访,柳翠顿悟成佛,与师兄同行西去。剧既写官府与佛门的勾心斗角,相互报复,又写佛徒生理欲望与佛门清规戒律的尖锐冲突。揭露官府、佛门极端虚伪。《玉禅师翠乡一梦》捏合了传说中红莲和柳翠的故事,又借禅宗思想来表达对禁欲主义的厌恶和批判。剧中写高僧玉通苦修数十年难成正果,却在一夕之间就被妓女红莲破了色戒;他的后身化为柳翠,沦落风尘,却一经点明,立时顿悟成佛。剧中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用禁欲的手段,决不可能达到道德完善,而且这种戒律脆弱不堪一击;倒是经历过人世的沉沦,反而能领悟人生的真谛。这里写出了禁欲主义的虚伪和困窘。《雌木兰》据《木兰辞》改编。塑造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为国立功的花木兰形象,抨击重男轻女的世俗观念。《女状元》写五代少女黄崇嘏巧扮男装、考中状元,授成都司户参军,凭出众才华秉公断案而被周丞相赏识故事,赞扬封建社会中巾帼不让须眉的才能、才干。《雌木兰》和《女状元》都是写女扮男装的故事:木兰代父从军,驰骋疆场;黄崇嘏考取状元,为官精干。这两种剧都突出了女子的才能,对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提出针锋相对的挑战。表现对女性人才遭埋没的惋惜、哀叹。在《女状元》中,还对科举制度大加嘲讽调侃。这些地方,都显示了作者“不受儒缚”的性格。《四声猿》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思想内容:《狂鼓史渔阳三弄》

黑暗的政权《玉禅师翠乡一梦》虚伪的神权《雌木兰替父从军》专横的男权《女状元辞凰得凤》抨击、嘲弄封建的黑暗政权、虚伪神权、专横男权,表现作者愤世嫉俗、憎恶现实的叛逆精神。艺术形式:(1)打破传统一本四折的惯例,短小精悍;(2)既用北曲,也用南曲;(3)打破一人独唱的惯例,或独唱,或对唱,自由灵活。又用浪漫手法,阴间阳间,前世今世,真真幻幻,虚虚实实,构思巧妙。曲词宾白,本色自然。2.杂剧《歌代啸》:相传徐渭作。四折可分可合。是一部寓庄于谐的闹剧、市井讽刺剧。3.《南词叙录》一般认为是明代杂剧代表作家徐渭所作,这也是一部研究宋元南戏和明初戏文的专著,保存了许多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评价褒:汤显祖“《四声猿》乃词坛飞将。”王骥德《曲律》“天地间一种奇绝文字”贬:沈德符《顾曲杂言》:“徐文长《四声猿》盛行。然以词家三尺律之,犹河汉也。”明代的传奇传奇的概念:明清以来在南戏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长篇戏剧称之为传奇。传奇戏的特点与南戏大致相同:在音乐上,传奇以南方音乐为主;在戏剧结构上一般篇幅较长,情节复杂,刻画人物细腻精致。(一)明前期(嘉靖前)——传奇不发达。1、原因——专制,倡导伦理纲常,法禁;科举制度与儒家经典,控制知识分子。2、创作:(1)代表——李日华的《南西厢记》、王济的《连环记》、苏复之的《金印记》、沈采的《千金记》、沈受先的《三元记》、邱浚的《伍伦全备记》、邵灿的《香囊记》等。(2)内容——多改编历史故事或杂剧、南戏的旧作,宣扬忠孝节义或功名利禄、因果报应。3、艺术:传奇在继承宋元南戏传统的基础上,吸收元杂剧的优点,使艺术形式日趋完整。(二)明后期(嘉靖后)——传奇兴盛1、原因:社会经济发展;杂剧衰微,南戏深得群众的喜爱与支持;诸腔的竟胜的促进。2、创作:(1)题材——逐渐开阔,抨击时政、追求个性解放。(2)代表:汤显祖、李开先;昆山腔——梁辰鱼,沈璟、屠隆、凌溕初、冯梦龙孟称舜等200余人;弋阳腔——朱少斋、董应翰、郑汝耿、秦鸣雷、郑国轩、顾觉宇和一些佚名作家。3、成就:各类传奇可考者不下700种,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传奇类型:教化剧、历史剧、风情剧、社会剧

教化剧代表作是丘浚(1421-1495)的《伍伦全备记》和邵灿的《香囊记》历史剧代表作有张凤翼(1527-1613)的《阳春六集》,现存《红拂记》《祝发记》《窃符记》《虎符记》《灌园记》风情剧代表作有陆采的《明珠记》、郑若庸《玉玦记》和高濂(1527-1603后)的《玉簪记》社会剧:王錂《寻亲记》、陈罴斋《跃鲤记》、徐霖《绣襦记》等

“四大声腔”: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昆山腔三大传奇:李开先的《宝剑记》梁辰鱼《浣纱记》无名氏的《鸣凤记》李开先《宝剑记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别署中麓放客,章丘人。嘉靖八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嘉靖二十年(1541)四十岁时,因上疏抨击朝政被罢官为民,归乡隐居终老。李开先才思敏捷,为文作诗纵笔而成,有天然自在之趣,嘉靖初,即与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等人并称为“嘉靖八才子”。著有诗文集《闲居集》。平生热衷于民歌,戏曲,小说的搜集、研究和创作,喜爱藏书,词曲尤富,有“词山曲海”之称。撰院本六种,总名《一笑散》,其中《园林梦》《打哑禅》仅存,其他的已佚。传奇三种,《宝剑记》《断发记》今存,《登坛记》已佚。散曲集有《中麓小令》《卧病江皋》《四时悼内》。《宝剑记》传奇现存嘉靖二十六年(1547)原刻、嘉靖二十八年增刻序跋本。全剧五十二出,取材于《水浒传》第七回《豹子头误入白虎堂》到第十二回《梁山泊林冲落草》,但多改易,面目一新。一开始就强化了林冲与朝廷的矛盾步步紧逼的轮番对比加强了矛盾展开得激烈程度通过对林冲家庭的描写,加强了戏剧矛盾所引起的情感反应《宝剑记》的思想倾向是十分复杂的,第三十七出《夜奔》是全剧最出彩的,也可以看出林冲在投奔梁山时的矛盾心情,也可以看成是作者自身矛盾心情的写照:“专心投水浒,回首望天朝。急走忙逃,顾不得忠和孝。”“足以寒奸雄之胆而坚善良之心”。“苍老浑成,流丽款曲,人之异态隐情,描写殆尽。”

梁辰鱼《浣纱记》《浣纱记》是一出爱情戏,但是这里的爱情有着明确的政治皈依,范蠡和西施的爱情是无条件地服从于吴越之争的政治大局的。梁辰鱼写西施和范蠡的爱情生活,并不是着眼于情爱本身,而是着重表现者对情人国人的胆略和坚强的意志。作者充分肯定了范蠡和西施为了国家大义而不惜牺牲个人情感的行为,把男女爱情和国家兴亡融为一体,相互生发,在明清戏曲史上有开创性的意义。清代《长生殿》《桃花扇》等传奇都受到了它的影响。第一部运用经过魏良辅改进后的昆腔进行写作的传奇剧本昆腔的兴起是南戏革新的一大关键明人称南戏为乱弹,就是因为南戏没有一定的音律,又各囿于地域,同一出戏文,各地演唱的腔调不同。当时,有余姚腔、海盐腔、弋阳腔等,昆山魏良辅出来,创造了昆腔之后,才逐渐统一了南戏的乐器和唱法。原来南戏的歌唱,是以箫管为主的,北剧是以弦索为主的,魏良辅把二者结合起来。自有昆腔,南戏就不限于地方剧;自有昆腔,南戏便成为一种规则严肃的、乐调雅正的歌剧。无名氏《鸣凤记》吕天成《曲品》中列为无名氏作品,清人认为是王世贞或其门人所作,但无确切证据。时事剧的开山之作鲜明的政治倾向和大胆的抗争精神,实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语言偏重于典雅绮丽,是纯正的文人之曲。焦循的《剧说》中有这样一段记载:“相传《鸣凤》传奇,弇州门人作。惟“法场”一折,是弇州自填词。初成时,命优人演之,邀县令同观,令变色起谢,欲亟去。弇州徐出邸抄示之曰:‘嵩父子已败矣。’乃终宴。”

汤显祖与《牡丹亭》青木正儿:“东西曲坛伟人,同出其时,以一奇也。”汤显祖(1550—1616)莎士比亚(1564—1617)。一、生平生平:(1550-1616),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汤显祖历经嘉靖、隆庆、万历三个腐败、黑暗王朝。21岁中举,后来科考一再受挫,34岁才中进士,在南京作太常寺博士。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批评时政,被贬广东徐文县任小吏,两年后改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因爱女、娇儿、大弟先后夭折,毅然辞官,隐居临川玉茗堂。二、思想与“至情论”

1、思想汤显祖思想儒、释、道兼有。其师罗汝芳是泰州学派王艮三传弟子,又曾与李贽相会,深受其个性解放、市民意识影响。与佛学大师达观神交多年。2、“至情”论①宏观上,世界是有情的世界,人生而有情。“世总为情”(《耳伯麻姑游诗序》)“人生而有情”(《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②程度上,有情人生的最高境界——至情。“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牡丹亭.题词》)③途径上,最有效的感悟方式——戏曲。“因情成梦,因梦成戏”(《复甘义麓》)。三、创作传奇五种:《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后四种合称“临川四梦”。《牡丹亭》(一)题材渊源:

1、《牡丹亭题词》:“传杜太守事,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微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李仲文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三一九引《法苑珠林》冯孝将事见《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引《幽明录》睢阳王拷谈生事见《太平广记》卷三一六引《列异传》2、该剧取材于万历初何大伦《燕居笔记》卷九所收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二)剧情梗概:

第一出《汉宫春》词:

杜宝黄堂,生丽娘小姐,爱踏春阳。感梦书生折柳,竟为情伤。写真留记,葬梅花道院凄凉。三年上,有梦梅柳子,于此赴高唐。果尔回生定配,赴临安取试,寇起睢阳。正把杜公围困,小姐惊惶。教柳郎行探,反遭疑激恼平章。风流况,施行正苦,报中状元郎。闺阁小姐杜丽娘丫鬟春香广州书生柳梦梅杜丽娘之父杜宝杜丽娘之师陈最良石道姑主要人物牡丹亭以情和理的冲突为中心线索,《牡丹亭》可以分为三个情节段落:从第二出《言怀》到第二十出《闹殇》,写杜丽娘的生可以死;从第二十一出《谒遇》到第三十五出《回生》,写杜丽娘的死可以生;从第三十六出《婚走》到第五十五出《圆驾》,写杜丽娘和柳梦梅婚姻的成立。人间——阴间——人间,现实——理想——现实,依次转换的三个场景,既展示了杜丽娘人生追求的完整情感历程,也是汤显祖文化探索的完整精神历程。吴梅先生在他的《顾曲麈谈》中对《牡丹亭》的评价是:“无一不出乎人情之外,无一不合乎人情之中。”

《惊梦》

前半出写游园,后半出为惊梦。作者通过杜丽娘要求冲破封建礼教牢笼的强烈愿望和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从情节看,它是杜丽娘由生到死的关键,而前半出“游园”,杜丽娘受到美好春光的强烈刺激,因而引起下半出离奇的梦。第5出《惊梦》[绕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荼蘼外烟丝醉软。春香呵,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的先。闲凝盻,生生燕语明如翦,呖呖莺歌溜的圆。[山坡羊]没乱里春情难遣,摹地里怀人幽怨。[山桃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闺自怜。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早难道这好处相逢无一言。第7出《寻梦》[忒忒令]那一答可是湖山石边,这一答似牡丹亭畔,嵌雕栏芍药芽儿浅,一丝丝垂杨线,一丢丢榆荚钱[江儿水]偶然间心似缱,梅树边,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第13出《闹场》问世间何物似情浓,整一片断魂心痛。1、梦前春色恼人——思春、怀春残酷的现实没有给杜丽娘提供产生爱情的温床,于是产生寄托的对象——梦2、梦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汤显祖杜丽娘的理想爱情方式梦中的杜丽娘,恣情享受刻骨铭心的爱情欢乐“美满幽香不可言”-----杜丽娘3、梦后老夫人的教育方法,怪她裙衩上,花鸟绣双双。唐.宋若莘《女论语》:“行莫回头,语莫掀唇,坐莫动膝,立莫摇裙,喜莫大笑,怒莫高声。”明.吕坤《闺范》:“妇人者,伏于人者也;温柔卑顺,乃侍人之性情。”(三)思想内容:1、由“欲”到“情”,反映人性解放精神莺莺对于张生——是由“情”到“欲”;杜丽娘对于柳梦梅——是由“欲”到“情”。“欲”才是“情”的基础,它是美好的、应该得到合理满足的生命冲动。

2、反映了对压抑人性的封建社会意识的反抗崔、张——势利阻碍。杜丽娘——封建意识的罗网的阻碍。

3、通过离奇的情节来表现人们的理想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意志终究要得到实现《牡丹亭》传奇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造成了强烈的审美感染力。杜丽娘如痴如醉的深情,和当时千千万万青年男女的感情息息相通;杜丽娘生生死死的追求,对当时人们的爱情向往和理想追求有着巨大的感召力。因此杜丽娘才成为人们心中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四)《牡丹亭》的艺术特色1、人物形象各具面貌,刻画得真实细致,特别是发掘出了人物内在的精神世界。(1)杜丽娘:人性内涵展示丰富。杜丽娘:大胆追求爱情、追求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女性叛逆者形象。性格层次丰富:游园前:矜持娇羞,寂寞苦闷。苦于幽闺,乐于梦境游园时:惊诧感慨,悲叹幽怨。因情而死,为情再生游园后:向往爱情,因爱而喜。捍卫爱情,勇于抗争描写手法多样描写外貌行止,以显示人物隐秘的内心世界。描写景物春光,以烘托反衬人物的情感心理。直接倾诉与间接表现结合,以突出人物情感。《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形象塑造,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与反动;反映当时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表现他们为实现理想的不屈不挠斗争,具有鲜明的历史意义。

(2)其他人物形象的塑造男主人公柳梦梅身上的才华与痴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个性鲜明。封建家长杜宝夫妇,顽固保守的一面;慈爱的一面。陈最良僵化穷酸,被科举和封建教条奴化的典型。丫环春香天真活泼娇憨。这些人物建立在现实生活基础上,显得真实可感。2、浓厚的浪漫主义风格(1)主题上:为演绎生死“至情”,剧中主人公对“情”执著追求,对“理”强烈反叛,最终如愿以偿,实现理想,主题具有浓重的浪漫主义、理想主义色彩。(2)情节构思和人物塑造上:杜丽娘由梦生情,由情生病,因病而死,死而再生。与意中人先有梦中结合,继而阴间结合,最终人间结合。没有爱可得到爱,没有情人可生出情人,现实生命死亡可作为理想人生起点。奇幻情节和感人形象,既充满浪漫色彩,又带有时代特征。3、曲词优美动人,富于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的特色。曲词:无论写景、抒情、表白与沉思,无不缠绵悱恻,惊心动魄。修辞:谐音、双关、拟人、比喻、衬托、通感,皆恰到好处,含蓄优美。用典:化用成语和前人诗词曲名句,华美雅丽,声情并茂,不见斧痕。众多的浪漫的幻想场景;大量的内心独白;显示富赡才华的优美文辞。王骥德《曲律》为《牡丹亭》的语言风格概括了八个字“婉丽妖冶,语动刺骨”。(五)《牡丹亭》的影响上薄风骚,下夺屈宋,可与《西厢》交胜。

——张埼《衡曲麈谈》“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

——沈德符《顾曲杂言》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汤显祖《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

《牡丹亭》足可与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齐名十七岁的娄江女子俞二娘,因《牡丹亭》而伤感身世,愤惋而终。

——《柳亭诗话》杭州女伶商小玲因演唱《牡丹亭·寻梦》,哀恸而身亡。

——《退余丛话》内江女读《牡丹亭·还魂》而愿奉箕帚。

——焦循《剧说》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

——《花朝生笔记》冯小青在弥留之际写下生命绝唱。

“临川四梦”

《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

1、《紫钗记》是汤显祖在其早年创作《紫箫记》(未写完)基础上改作而成。原因是“曲中乃有讥托,为部长吏抑止不行”(《玉合记题词》)。取材于唐蒋防传奇《霍小玉传》,不同的是,把李益负心,霍小玉含恨而亡的悲剧故事改写成霍、李至诚相爱,中经曲折误会,终于团圆的喜剧结局。剧作浓墨重彩霍小玉的痴情,生动感人,同样表现了作者对“至情”的肯定和赞扬。

2、《南柯记》取材于唐李公佐传奇《南柯太守传》写淳于芬与友人在庭中古槐树下饮酒,酒醉梦入槐安国,被召为驸马,与瑶芳公主成婚,从此仕途平步青云。任南柯郡太守二十年间,政绩显著,举国欢诵,升左丞相。瑶芳公主病逝,断送前程。梦醒,其酒尚温,方知大槐安国乃大槐树下的蚁穴。后经契玄大师以剑斩断其情缘,大悟万象皆空,立地成佛。3、《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传奇《枕中记》。即是“黄梁美梦”的故事。写寒士卢生一日在小饭店与仙人吕洞宾相遇,谈话间,目昏思寐,此时店小二正为他们做黄梁饭。卢生暂横榻上,吕仙便将所携磁枕为其枕之。卢生梦入清河富家崔氏,与其女结婚,得金钱无数。上京应试,遍赂权要,举为状元。……历经宦海风波,位极人臣,实现了早年追求的“建功树名,出将入相”的愿望。活了八十多岁,仕宦五十余年。卢生醒来,黄梁未熟,终悟功名富贵乃是虚幻,追随吕仙而去。“临川四梦”的比较

1、“四梦”相同处:(1)均系改编前人旧作而赋予新的内容;(2)均以“梦”为关键情节而表现出浪漫特色。2、“四梦”不同处:(1)从题材内容看,前两剧属儿女风情戏,女性为主;后两剧属政治问题剧,男性为主。(2)从哲学主张、理想皈依看,风情戏标举真情、至情,可歌可泣;政治戏揭示矫情、无情,可鄙可憎。晚明王思任说:“邯郸,仙也;南柯,佛也;紫钗,侠也;牡丹,情也。”(《批点玉茗堂牡丹亭序》)汤显祖:“词家四种,里巷儿童之技。人知其乐,不知其悲!”

(3)从曲词风格看,风情戏艳丽多姿;政治戏尖锐深刻。

明代戏剧理论与汤沈之争

明初的戏剧评论

1.朱权《太和正音谱》,广泛记录和评论了元代杂剧作家,共二百多人。是继《录鬼簿》之后的又一部戏剧史专著。

2.贾仲名的[凌波仙]套曲,代表了明初戏剧理论的最高成就。明代中叶的戏剧理论

1.何良俊,字元朗,松江华庭人。戏剧理论著作《四友斋丛说》,《何氏语林》,对戏剧音律有很深的研究。提倡本色的语言风格“填词应用本色,方是作家”,反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