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_第1页
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_第2页
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_第3页
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_第4页
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摘要: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和未来。3—6岁幼儿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走、跑、跳、投掷、平衡、爬等基本动作,平衡能力是人在进行运动时所必须的,幼儿在进行其他大肌肉动作时,都要以平衡能力为基础,但是在大量有关于平衡的文章中,发现这一类的文章大多是涉及如何提高老年人和特殊人群的平衡能力,关于幼儿平衡能力方面的论述少之又少。因此,研究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训练,对提高基本动作的完成质量,促进平衡感官的发展,提高适应复杂环境中的生活能力,培养幼儿勇敢、沉着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3—6岁;幼儿平衡能力平衡能力,并非仅指孩子是否能够走稳路,它还包含了很多你平时不够了解和注意的内容。耳朵是我们的听觉器官。可是你知道吗,在耳朵内部,还藏着人体重要的平衡器官呢!在耳朵内部很多块小骨头组成的迷宫里,就藏着这个平衡器官。它是由三个互相成直角的拱道和两个在拱道前庭的小室(小囊和内耳迷路的球囊)组成的,其中充满着淋巴液。这些延伸到三个方向的拱道将对大脑的任何转动作出记录,而两个小室是负责对线性运动和重力变化做出反应的。未出生的孩子在孕期第5个月的时候,平衡系统就已经发育成熟,一出生就能正常工作了。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平衡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训练儿童在平衡木前行、倒退、做各种姿势与动作,或者训练儿童单脚跳,用足尖走路、旋转身体等。平衡能力提升有助于个体对各种感官信息的接收,因为外界物理世界的信息往往是通过平衡感官(前庭)的统合而传递到大脑。平衡能力提高后的儿童注意力会更为集中,多余动作减少,记忆力也比从前有所提高。本文拟探索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意义以及策略。一、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重要性1、平衡感不良造成幼儿好动人体的倒三角形身体构造和头重脚轻的筋骨都需要良好的身体平衡感支撑。有了稳固的支撑,才能保证大脑整理出指挥身体活动、学习的正常能力。特别是在婴幼儿时期,大脑正在急速发展,感觉平衡的成熟与否,对大脑神经纤维的发达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感觉学习即是平衡感的学习。缺乏平更感的协调,会使大小肌肉以及其他身体感官互动不佳,造成孩子出现笨手笨脚、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并影响其语言能力、运动协调和左右脑均衡发展的进度,形成学习缓慢的现象。而如今都市化的公寓大楼能给孩子提供的活动空间少之又少,平衡感教育就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如在教学中教师通过不同的器材运用多种手段训练幼儿的平衡感。例如《快乐的不倒翁》教学中,教师利用平衡木、平衡台、独角椅等器材,使孩子在平衡感、手脚以及身体协调方面,前庭固有感觉等方面,有乐此不彼的兴趣,以完成其训练目标。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让幼儿知道小猫在平衡台上是悄悄地走、小兔在平衡台上是快乐地跳、小狗在平衡台上是单脚直立做飞状,两个幼儿还可以在一个平衡台上站立、蹲起,小朋友还可以把平衡台摆成一排在上面跑等等。在独角椅的使用中,孩子们可以坐在椅子上拍手、跺脚、转圈等。通过这些层层深入,环环相扣的环节,孩子们在游戏中领悟到器材的多用性,逐渐对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在过程中,也培养了幼儿的平衡感。2、平衡感对大脑的刺激作用在人出生的时候,有超过一亿个神经细胞,但是这些神经细胞要互相连接在一起才能产生作用。孩子在幼儿时期受到的感官刺激很多是通过平衡器官获得的,他们刺激着神经细胞的连接,并且对大脑血液的流动有促进作用。神经之间的连接是非常复杂的,不断连接在一起的神经能使信息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到大脑。方位感、集中精力的能力和对方向的确认都是孩子在从事其他脑力或者体力劳动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在孩子看钟表的时候,我们可以问他,长指针在什么地方,哪里是短指针,在左面?右面?还是上面、下面?在比如当孩子辨认字母的时候,他们能够区分出“m”和“w”。这就是说,当孩子对相似的字母或者字分辨不清的时候,父母们要考虑的是,究竟这是认字的问题,还是需要对平衡感进行更多培养的问题。孩子的平衡器官如果经常得到刺激,大脑就格外灵敏。相反,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如果视觉、听觉和平衡感比较差的孩子,在智力上的发育也有滞后的现象。当孩子出现发育迟缓、说话或者行动方面有问题发的时候,应该多给予孩子身体上的刺激。3、平衡感对心理发展的影响平衡感不仅是身体上的感觉,也是心理上的感觉。只有当人内心感到平衡的时候,才会真正感觉舒适。脑科学新进的研究发现,实际上六种感觉是与心理感觉密切联系的。他们指出,神经管道将小脑和脑边缘的感觉中心连接起来,这能使信息传递过来,进行感性分析。因此,例如当平衡器官对身体成功地跃过了障碍这一信息“消化”之后,就会分泌出多巴胺。这是一种让人快乐的物质,人就会感到得意和满足。当然,脑边缘系统也不仅仅是对平衡感做出反应的。平衡练习对于锻炼勇气和训练对危险的估计能力很有帮助,这样孩子就可以对自己的能力和目标进行合理的比较和判断。孩子如果经常获得积极的经验,判断正确,就会使他信任自己的感觉,而且对自己也更加有信心,这样就会减少不当的行为,并且自我感觉良好。二、观察孩子是否肢体不平衡在幼儿时期,当孩子坐在地上时,家长可突然从背后或左右推他一把,并观察孩子会不会及时伸出手来保护自己,不让自己跌倒。更大一点,可观察孩子在运动场活动的表现,是否出现下列情形:★跌倒或撞到东西★喜欢从事久坐或只需动手的活动(如:看电视、画图)★体育课或运动对他来说特别困难或挫折★做大肢体活动时显得特别小心翼翼★动作僵直或生硬★害怕跌倒或高的地方★避免攀爬、跳跃、双脚跳或经过不平地面★不喜欢游乐场中会动的游乐设施★上下楼梯需扶着墙或栏杆★常表现出操作技巧差、不协调、胆小的样子,且老是要求他人给予身体上的协助三、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内容发展幼儿平衡能力的内容主要有:发展身体重心的平衡,如走平衡木,单脚站立等;有左右肢体协调平衡,如慢跑、踏步等;旋转眩晕控制的平衡,如旋转、做转转椅等;有控制运动速度的平衡,如快跑急停、绕障碍跑等、粗大肢体基本训练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重要内容,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宜的内容,开展平衡活动。四、如何培养幼儿的平衡能力1、教师引领,训练幼儿平衡能力把孩子从电脑、游戏机以及电视机前引开到运动场上去,这是育儿专家再三提出的忠告。慢跑是一种较为平稳和缓慢的跑步形式,运动时心率一般为每分钟140~150次,比较适合3~6岁年龄段幼儿的生理特点。另一方面,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肢体动作不太协调,肢体力量较弱,平衡能力较差,而跑时歩幅小、步伐大,是发展幼儿平衡能力和肢体力量的一个有效手段。父母应以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孩子的兴趣,例如在跑步穿插有模仿鹅、鸭等动物的走步。根据孩子的体质强弱和气候变化,安排跑步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开始,逐渐加长时间。由于幼儿期各方面功能还不完善,初始阶段一般不超过20分钟为好。孩子的平衡能力尚在发展中,而跑步时步子的幅度小,频率却较快,显得头重脚轻,容易摔倒,父母应教给孩子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让他在运动中掌握一定的跑步技巧,即能化险为夷。2、克服心里害怕,发展平衡能力在进行平衡能力训练初期,部分幼儿有害怕心理,这势必影响动作发展。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应鼓励幼儿要勇敢、大胆,增强他们的信心,同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如让幼儿在一定高度的平衡木上走,先拉着幼儿的手帮助他通过,再逐步度过到靠近幼儿跟着走,以便在幼儿万一落地时及时加以保护,直至幼儿独立走过平衡木。又如在练习前滚翻时,教师一手按头,一手托住臀部帮助幼儿翻滚,这样逐个辅导,便于幼儿掌握动作,从而达到练习的目的。3、变换形式,训练幼儿平衡能力以游戏方法做平衡练习能激发活动兴趣,消除紧张情绪。比如在练习单脚站立时,我们根据幼儿爱模仿小动物的心理特点,用单脚站立动作编了“大公鸡”游戏。在练习中模仿大公鸡站立姿势,昂首挺胸,双臂后摆,单脚站立,同时说儿歌:“我是大公鸡,清早喔喔啼,叫醒小朋友,快来做游戏。”活动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兴趣盎然,继而变换多种形式玩法,反复练习。再如,教幼儿玩“碰碰车”游戏,让幼儿分散场地单脚提膝,两臂前平举,即单脚跳动,移位,彼此一接触手,即单脚跳动避让。由于多数孩子都有玩“碰碰车”的经验,因而久做不厌,从而在愉快的情绪中,幼儿的平衡能力得到发展。4、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发展平衡能力在平衡练习中,为了加大难度,可把其一活动的玩法复杂化。如蒙眼听音乐往前走,或者在平行线中走,或者在平衡木上走等。又如教幼儿在物体上走动时,先在场地上放置许多高低不等的正方体或者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的木块,让每个幼儿都取一块放在地上,然后大家在上面自由走动,以脚步落地为好。由于木块多,每个幼儿都有充分活动的机会,然后鼓励幼儿开动脑筋想多种办法在木块上行走,比如,有的间隔一个木块走,有的横着走。经过几分钟的练习后,选择几位能力好的幼儿进行示范,在木块上往前走,向后退。让其他的幼儿观察他们的动作,突出“脚要踩稳”。再练习在木块上两人三足走,方法是:两人肩并肩,手挽手,用对称的脚,同时出行,踩在木块上稳而快步,分组鱼贯进行,最后再以比赛的形式练习几遍,整个练习应该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简到繁,逐渐增加难度,以充分促进幼儿平衡能力的发展。总之,平衡能力的训练可在多种活动中进行,但是练习的时间最好安排在幼儿注意力集中、体力充沛、情绪稳定时候进行较好,同时要注意活动的连续性和重复性,并要经常检查所有的器材是否牢固,场地是否平整,以保证幼儿活动的安全,从而教学目的顺利圆满实现。5、家园配合,增强幼儿平衡能力老师和家长在空闲时间有意识地带孩子玩一些小游戏,不仅能增强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还能给孩子带来无穷的乐趣。(1)踩“石头”踩“石头”是锻炼幼儿平衡协调能力的好方法。准备好彩色纸张,剪成圆形图案,散步在地板上。和孩子一起想象:地板是小湖,散步在上面的彩色圆形纸张是湖面上的“小石头”踩在这些石头上才能走到湖的对面去,拿到对面的草莓(或者孩子喜欢的玩具等)。万一没有踩到石头掉进湖里,湖对面的草莓就会少掉一颗。刚开始玩这个游戏的时候,家长可以拉着孩子的手,熟悉之后再让孩子自己过去,给孩子一个适应和学习的机会。(2)走直线在房间的地上放一条带子,让孩子沿着带子行走。对于两三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不过能够极大的锻炼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其实走直线这个游戏并不完全限定在家里,平时带孩子上街的时候,可以拉着孩子的手,让他沿着路边的线走等。在外面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能因为专心游戏而发生危险。(3)二重唱让孩子站在你的脚上,你抓住他的手,然后你们慢慢开始跳舞,并且旋转,孩子可以感受到你的身体和舞动的节奏,并且努力保持平衡,并踏准节拍。(4)拍气球玩具带给孩子的乐趣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有时候最廉价的玩具能给孩子带来最大的乐趣。追逐肥皂泡和气球让孩子开心的程度大概会让很多家长吃惊。孩子在奔跑着追逐、抓、挠肥皂泡时,把气球往上顶不让它掉下来的过程中,体验到无穷的乐趣。这个游戏在锻炼孩子协调力的同时,还锻炼了反应力,在气球快要掉下来的时候,赶快拍一下,这要求孩子有快速反应能力,并且能完成复合动作。(5)不倒翁和孩子在家玩“不倒翁”这个益智小游戏,不但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平衡功能,还能让孩子体验与妈妈一起游戏的快乐。妈妈坐在垫子上,两腿分开,两脚相对,双手握住双脚的脚腕;孩子坐在妈妈的腿中间,胳膊自然放在妈妈腿的两侧。妈妈边唱儿歌:“不倒翁,翁不倒。怀里抱着小宝宝。左歪歪,右倒倒。摇来摇去摇不倒。”一边配合儿歌做动作:第一、二句的时候,妈妈边说儿歌边随儿歌节奏左右摇摆;说第三句儿歌时,妈妈随儿歌先左摇,再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