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通关-《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_第1页
高考通关-《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_第2页
高考通关-《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_第3页
高考通关-《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_第4页
高考通关-《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6一、选择题1.2022•宿迁期末)2022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腾讯网发起《大国脚印网友票选60年最具影响力的历史事件》活动,“恢复高考”高票当选1977年最具影响力的事件。下列表述不能够成为其当选理由的是()。A.推动大学招生重新启动B.改变了国家民族发展轨迹C.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D.影响了中国几代人的命运2.2022•北京东城期中)“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B.贯彻“双百”方针C.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2022•湖北部分学校调研)1954年教育部规定“高中从一年级起授俄语;个别地区缺少俄语师资的可授英语;二、三年级原授英语的,可继续授英语,如有俄语师资而学生又愿意改授俄语并对英语教师能作妥善安置者,可改授俄语。”其主要目的是()。A.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 B.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C.确保苏联对华的主导性 D.促进外语教学的多元化4.2022•惠州二模)“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二、非选择题5.2022•烟台诊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2年,全国普通高校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制度,基本上符合中国的国情,促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社会的发展。1966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当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推迟半年进行。6月18日,《人民曰报》发表社论,宣布“废止现行的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办法”。1966年到1971年,大学停止招生。1972年到1976年,大学采取“自愿报名,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学校复审”的办法招收工农兵学员。材料二1975年,邓小平就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这年的9月26日,在听取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时,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他明确指出:“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材料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2—202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1966—1976年我国教育举措的认识。(2)你如何看待材料二中“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3)概括材料三所表达的观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A解析:1972—1976年,大学招收工农兵大学生,但不是通过高考重新启动”说法有误,故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恢复高考对于国家民族的发展意义重大,为国家培养了更优质的人才,故B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恢复高考促进了教育的公平公正,故C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高考给了普通人改变命运的机会,故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2.答案:D解析:过渡时期总路线于1953年提出,与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双百”方针是在1956年提出的,是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文化事业的保证,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985工程”反映的是教育和科技领域的举措,和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3.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1954年教育部规定在授俄语的同时,允许继续授英语。从材料内容无法推断教授外语的目的是为“一五”计划做人才储备,故A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外交上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对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语言上重构意识形态,虽然允许继续教授英语,但在师资安排等方面突出了俄语,故B项正确;中国是独立的主权国家,苏联不可能主导中国,故C项错误;学校教育偏重俄语,不利于外语教学的多元化,故D项错误。4.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教育领域,“双百”方针属于文艺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并结合所学可知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主要是经济上的决策,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不存在“还给”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5.答案:(1)髙等院校招生的基本原则遭到破坏,“左”倾错误统治了教育阵地;造成了我国“文革”期间教育质量严重下滑、科技人才青黄不接的后果,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反映了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基本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变革作用的理论概括;它促进了当时的思想解放、拨乱反正,并为此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强调教育的基础性、重要性,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事业。解析:本题考査学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发展的相关认识。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