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1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相关管理规定
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
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
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六节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三版)(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教学课件-郭捷-上编-第八章2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一、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又称职业安全卫生基准、劳动保护基准,它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准制度。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一、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3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2.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保护对象具有特定性和首要性。3.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4.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5.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具有预防性。6.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7.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具有技术性。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4二、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基础通过立法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予保护,既有基于自然环境衍生的客观基础,也有人类社会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建立的基础还在于:1.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3.我国劳动法主要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4.我国的劳动法无论是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立法体系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二、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基础5三、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建立该项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所建立的制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及对目的的实现程度。在总结长期的安全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三、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6四、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有三方主体,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由于三者法律地位不同,因此所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也不尽相同。四、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7(一)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1.制定统一执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使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力争同国际劳动立法标准接轨。2.组织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工作,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3.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基础制度。4.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依法给予处罚。5.制订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工作规划并负责予以落实,协调全国各地、各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工作,使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6.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一)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8(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所负有的法律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2.广泛开展针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3.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4.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5.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6.实施预警行动和应急救援工作。7.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8.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9当然,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义务时,同时享有以下权利:①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②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③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处罚。当然,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10(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的权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2.拒绝权。3.知情权。4.监督权。5.建议权。6.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权和撤离权。7.工伤保险权。8.获得民事赔偿权。(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11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基本义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处置能力。3.履行安全生产义务。4.危险报告义务。5.不断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基本义务,可归纳为以下几12五、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概况(一)外国及国际劳工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应追溯到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该法的诞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对劳资关系采取的“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的结束。在各国不断加强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劳动立法的同时,有关的国际劳工立法也日益加强并在深度和广度上极大地影响着各国的劳动安全卫生部门立法。五、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概况13(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并在国家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使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与国务院发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各部委制定的大量劳动安全卫生的规章、标准,构成了我国完备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体系。(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14六、劳动安全卫生基准立法的作用1.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2.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3.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的劳动力。
返回六、劳动安全卫生基准立法的作用15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相关管理规定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责任主体所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国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1.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2.规定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3.规定了领导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相关管理规定一、安全生产责任164.规定了在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劳动者的责任和安全检查人员应负的责任。5.中介机构的责任是对自己提供的服务负责。(二)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用人单位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制定依据上,应当以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确定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颁布的安全标准为准;在制定目的上,应以安全生产为基本要求;在反映本单位特点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适用范围和内容上应包括本单位的每一个职工和每一个具体岗位。4.规定了在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劳动者的责任和安全检查人员应负17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从内容方面讲,安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劳动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劳动安全与卫生基础知识、劳动安全与卫生法规、劳动安全卫生规范和规程等。从教育方式上讲,包括:①对新上岗的工人实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的所谓三级安全教育;②对特殊工作岗位人员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教育;③对管理员和安全检查人员的安全卫生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其责任的教育;④对新工艺、新机器、新原料等的使用,实行安全卫生性能方面的教育;⑤对一般职工进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的教育等。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18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安全卫生标准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时参照或依据的各项指标或规程,是劳动安全卫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纪律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包括七类:①劳动安全及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②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检验、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标准;③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安全技术标准、附件安全技术标准;④工矿企业工作条件及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标准;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标准;⑥气瓶产品标准,;⑦劳动防护用品标准。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19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一)对企业安全卫生生产资格的认证1.煤矿企业安全认证。2.建筑企业安全认证。3.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企业安全认证。4.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资格认证。(二)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1.对企业领导人员安全管理资格的认证。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认证。(三)对特殊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认证1.压力容器安全认证。2.漏电保护器安全认证。3.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质量认证。4.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认证。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20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下达。②设计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③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④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⑤对违反“三同时”制度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21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一)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指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本身对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劳动安全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的制度。
返回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22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一、劳动安全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安全基准制度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减少和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而制定的关于劳动场所安全条件、生产设备使用、操作规则和程序规定的总称。劳动安全技术规定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2.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以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为基本内容。3.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是上升为法律的技术规范。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一、劳动安全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23二、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一)工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涉及工厂工作场所或环境的安全技术规范;②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方面的规范;③电器设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④锅炉压力容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⑤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范。(二)矿山企业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矿山设计与建设的安全技术规范;②矿山开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③矿山设备仪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④作业场所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
返回二、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24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一、我国的劳动卫生基准制度1.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2.防止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的规定。3.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的规定。4.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的规定。5.通风照明方面的规定。6.个人防护用品和保健方面的规定。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一、我国的劳动卫生基准制度25二、职业病的防治1.职业病的前期预防。(1)工作场所卫生条件。(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预控。(4)放射、高毒等作业特殊管理。2.职业病危害管控。(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2)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二、职业病的防治26(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5)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273.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4.职业病危害告知。(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2)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也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3)用人单位违反上述告知义务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5.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
返回3.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28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指国家制定的发生劳动安全卫生伤亡事故时,对事故进行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的各项程序和具体规定。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29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理,使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目的得以充分实现。2.企业通过执行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可以总结和吸取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并对完善其内部安全生产卫生责任制度起促进作用。3.劳动行政部门通过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统计和处理,能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伤亡事故发生的情况、原因和规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30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31三、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一)生产安全事故的上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三、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3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33(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34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一)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35(二)事故调查的职责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①查明事故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及直接经济损失;②认定事故的性质和事故责任;③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④总结事故教训,提出防范和整改措施;⑤提交事故调查报告。(二)事故调查的职责36(三)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安全生产事故调查报告包括以下内容: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②事故发生经过和事故救援情况;③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④事故发生的原因和事故性质;⑤事故责任的认定以及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⑥事故防范和整改措施。事故调查报告应当附具有关证据材料。(三)事故调查报告的内容37五、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负责事故调查的人民政府应当自收到事故调查报告之日起15日内作出批复;特别重大事故,应在30日内作出批复;特殊情况下,批复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时间最长不超过30日。
返回五、生产安全事故的处理38第六节特殊劳动保护制度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含义
女职工特殊保护指根据女职工身体结构、生理机能的特点以及抚育子女的特殊需要,在劳动方面对妇女的特殊权益给予的法律保护。未成年工特殊保护指国家为维护未成年工的合法权益,在劳动方面对未成年工的特殊权益给予的法律保护。第六节特殊劳动保护制度一、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的含义39二、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的意义1.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的素质。2.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繁荣兴旺和民族优秀体质的延续。二、对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实行特殊保护的意义40三、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一)合理安排女职工的工种和工作女职工禁忌从事的劳动范围:①矿山井下作业;②森林业伐木、归楞及流放作业;③《体力劳动强度分级》标准中第Ⅳ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④建筑业脚手架的组装和拆除作业,以及电力、电信行业的高处架线作业;⑤连续负重(指每小时负重次数在6次以上)每次负重超过20公斤,间断负重每次负重超过25公斤的作业。”(二)对女职工实行“四期”保护1.经期保护。2.孕期保护。3.产期保护。4.哺乳期保护。三、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制度的内容41(三)女职工保健措施的规定女职工保健的内容主要包括月经期保健、婚前保健、孕前保健、孕期保健、产后保健、哺乳期保健、更年期保健等。(四)女职工权益被侵害时的保护女职工特殊劳动保护权利的救济方式有申诉、投诉和向人民法院起诉三种方式。(三)女职工保健措施的规定42四、对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保护(一)未成年工禁忌从事的劳动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①《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粉尘作业;②《有毒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有毒作业;③《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处作业;④《冷水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冷水作业;⑤《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高温作业;⑥《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的低温作业;⑦《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⑧矿山井下及矿山地面采石作业;⑨森林业中的伐木、流放及守林作业;⑩工作场所接触放射性物质的作业。四、对未成年工在劳动过程中的保护43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范围的劳动:①《高处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一级以上的高处作业;②《低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低温作业;③《高温作业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二级以上的高温作业;④《体力劳动强度分级》国家标准中第三级以上体力劳动强度的作业;⑤接触铅、苯、汞、甲醛、二硫化碳等易引起过敏反应的作业。未成年工患有某种疾病或具有某些生理缺陷(非残疾型)时,用人单44(二)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1)用人单位对未成年工实行定期健康检查。①安排工作岗位之前;②工作满1年;③年满18周岁,距前一次的体检时间已超过半年。(2)对未成年工进行健康检查,需按规定的《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列出的项目检查,用人单位必须承担检查费用。(3)体检发现未成年工不适应从事原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为未成年工调换适宜的工作岗位。(三)对未成年工的使用和特殊保护实行登记制度要求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返回(二)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康检查45在线教务辅导网:教材其余课件及动画素材请查阅在线教务辅导网QQ:349134187或者直接输入下面地址:在线教务辅导网:http://www.shangfuwang46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相关管理规定
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
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
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
第六节特殊劳动保护制度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第三版)(高等政法院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教学课件-郭捷-上编-第八章47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一、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征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又称职业安全卫生基准、劳动保护基准,它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或工作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基准制度。第一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概述一、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48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具有以下特征:1.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实施具有强制性。2.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保护对象具有特定性和首要性。3.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以改善劳动条件和劳动环境为主要途径。4.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适用范围具有普遍性。5.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具有预防性。6.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以劳动过程为其保护范围。7.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具有技术性。基于对这项基本权利的保护而建立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49二、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基础通过立法对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给予保护,既有基于自然环境衍生的客观基础,也有人类社会的思想基础。在我国,劳动安全卫生制度建立的基础还在于:1.维护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促进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2.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3.我国劳动法主要调整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4.我国的劳动法无论是在立法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立法体系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二、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基础50三、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是建立该项法律制度的指导思想,它直接关系到所建立的制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以及对目的的实现程度。在总结长期的安全卫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我国《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作为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基本方针。三、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基本方针51四、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所产生的法律关系,有三方主体,即劳动行政管理部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由于三者法律地位不同,因此所享受的权利与义务也不尽相同。四、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中各方的权利与义务52(一)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1.制定统一执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使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并力争同国际劳动立法标准接轨。2.组织和推动劳动安全卫生科学研究工作,为建立科学合理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提供科学依据和智力支持。3.建立劳动安全卫生基础制度。4.对用人单位执行劳动安全卫生制度进行监督、检查以及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法规的单位或个人依法给予处罚。5.制订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工作规划并负责予以落实,协调全国各地、各用人单位在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工作,使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迈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6.加强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提高用人单位和职工的安全生产意识。(一)劳动安全卫生行政部门的职责53(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用人单位所负有的法律义务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建立健全各项劳动安全卫生制度。2.广泛开展针对职工的劳动安全卫生教育。3.提供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4.对未成年劳动者和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检查。5.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6.实施预警行动和应急救援工作。7.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8.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二)用人单位的权利与义务54当然,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的义务时,同时享有以下权利:①有权依法制定内部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并要求劳动者必须遵守这些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②有权对企业内部的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的执行实施监督检查,纠正违章操作行为;③有权对违反劳动安全卫生规章制度并造成事故的劳动者给予处罚。当然,在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定劳动安全卫生制度55(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中的权利,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各项保护条件和保护待遇的权利。2.拒绝权。3.知情权。4.监督权。5.建议权。6.紧急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权和撤离权。7.工伤保险权。8.获得民事赔偿权。(三)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56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基本义务,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严格遵守用人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接受劳动安全卫生知识教育,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和处置能力。3.履行安全生产义务。4.危险报告义务。5.不断提高工作熟练程度和专业技术水平,防止因主观因素导致事故的发生。劳动者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中的基本义务,可归纳为以下几57五、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概况(一)外国及国际劳工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最早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应追溯到1802年英国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该法的诞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对劳资关系采取的“自由放任”的不干预政策的结束。在各国不断加强劳动安全与卫生的劳动立法的同时,有关的国际劳工立法也日益加强并在深度和广度上极大地影响着各国的劳动安全卫生部门立法。五、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的立法概况58(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劳动安全卫生立法,并在国家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中对此作了明确规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工伤保险条例》、《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使我国形成了统一的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与国务院发布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和各部委制定的大量劳动安全卫生的规章、标准,构成了我国完备的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体系。(二)我国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概况59六、劳动安全卫生基准立法的作用1.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利于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2.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立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3.有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和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保护我国的劳动力。
返回六、劳动安全卫生基准立法的作用60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相关管理规定一、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指安全生产工作中的各责任主体所应履行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一)国家对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规定1.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以及行业主管部门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2.规定用人单位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3.规定了领导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责任。
第二节劳动安全卫生基准制度
相关管理规定一、安全生产责任614.规定了在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劳动者的责任和安全检查人员应负的责任。5.中介机构的责任是对自己提供的服务负责。(二)用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用人单位内部安全生产责任制:在制定依据上,应当以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确定的基本原则以及国家颁布的安全标准为准;在制定目的上,应以安全生产为基本要求;在反映本单位特点上,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适用范围和内容上应包括本单位的每一个职工和每一个具体岗位。4.规定了在特殊工作岗位工作的劳动者的责任和安全检查人员应负62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从内容方面讲,安全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劳动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劳动安全与卫生基础知识、劳动安全与卫生法规、劳动安全卫生规范和规程等。从教育方式上讲,包括:①对新上岗的工人实行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的所谓三级安全教育;②对特殊工作岗位人员的专业安全技术培训教育;③对管理员和安全检查人员的安全卫生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及其责任的教育;④对新工艺、新机器、新原料等的使用,实行安全卫生性能方面的教育;⑤对一般职工进行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的教育等。二、安全卫生教育制度63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安全卫生标准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时参照或依据的各项指标或规程,是劳动安全卫生的一项基础性制度,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纪律体系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我国现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包括七类:①劳动安全及劳动卫生工程技术标准;②工业产品在设计、生产、检验、储运、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卫生标准;③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安全技术标准、附件安全技术标准;④工矿企业工作条件及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标准;⑤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和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能考核标准;⑥气瓶产品标准,;⑦劳动防护用品标准。三、安全卫生标准制度64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一)对企业安全卫生生产资格的认证1.煤矿企业安全认证。2.建筑企业安全认证。3.压力容器设计、制造企业安全认证。4.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资格认证。(二)对特殊岗位或特种作业人员的资格认证1.对企业领导人员安全管理资格的认证。2.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资格认证。(三)对特殊设备和产品的安全认证1.压力容器安全认证。2.漏电保护器安全认证。3.劳动防护用品安全质量认证。4.客运架空索道安全认证。四、安全卫生认证制度65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是指立法规定的,在我国境内的一切生产性建设项目的安全卫生设施,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的制度。“三同时”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建设单位在申报建设项目时,应按规定同时提出安全卫生设施的方案,所需经费应纳入总投资计划,审批部门应一并审批下达。②设计单位在设计主体工程项目时应同时编制《职业安全卫生篇》,详细说明可能产生的职业危害和应采取的措施及其预期效果等,并严格规定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③施工单位对安全卫生设施应按设计要求与主体工程同时施工,并保证质量。④工程项目竣工后,当地劳动、卫生等有关部门应对工程的安全卫生设施进行试运行和验收。凡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投入使用。⑤对违反“三同时”制度规定的,应当依法追究相关人员的法律责任。五、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制度66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一)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劳动安全卫生检查制度指国家有关行政部门以及企业本身对企业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情况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制度。(二)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制度指国家劳动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对劳动安全卫生进行检查监督,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处罚的制度。
返回六、安全卫生检查与监察制度67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一、劳动安全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点
劳动安全基准制度指国家为保障劳动者人身安全,减少和消除劳动过程中不安全因素而制定的关于劳动场所安全条件、生产设备使用、操作规则和程序规定的总称。劳动安全技术规定具有如下法律特征:1.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以保护劳动者人身安全为目的。2.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以设备、工艺流程和操作方法为基本内容。3.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是上升为法律的技术规范。第三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一、劳动安全基准制度的概念和特68二、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一)工厂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主要内容包括:①涉及工厂工作场所或环境的安全技术规范;②机械设备安全技术方面的规范;③电器设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④锅炉压力容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⑤起重机械安全技术规范。(二)矿山企业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具体内容主要包括:①矿山设计与建设的安全技术规范;②矿山开采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③矿山设备仪器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④作业场所方面的安全技术规范。
返回二、劳动安全基准制度规定的基本内容69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一、我国的劳动卫生基准制度1.防止粉尘危害的规定。2.防止有害有毒物质导致中毒的规定。3.防止噪声和强光刺激的规定。4.防暑、降温和防冻取暖的规定。5.通风照明方面的规定。6.个人防护用品和保健方面的规定。第四节劳动卫生基准制度规定一、我国的劳动卫生基准制度70二、职业病的防治1.职业病的前期预防。(1)工作场所卫生条件。(2)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3)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预控。(4)放射、高毒等作业特殊管理。2.职业病危害管控。(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2)用人单位应当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逐步替代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材料。二、职业病的防治71(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4)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用品、冲洗设备、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5)发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时,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3)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应当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723.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4.职业病危害告知。(1)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2)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也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3)用人单位违反上述告知义务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或者终止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5.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处理。
返回3.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73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的概念和意义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理制度指国家制定的发生劳动安全卫生伤亡事故时,对事故进行报告、统计、调查和处理的各项程序和具体规定。第五节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和调查处理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处74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通过对事故责任的追究和处理,使劳动安全卫生法律制度的目的得以充分实现。2.企业通过执行伤亡事故报告处理制度,可以总结和吸取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以利于改善劳动条件,并对完善其内部安全生产卫生责任制度起促进作用。3.劳动行政部门通过伤亡事故的报告、调查、统计和处理,能及时了解和研究职工伤亡事故发生的情况、原因和规律,以便采取有效措施,完善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法律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75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事故一般分为以下等级:(1)特别重大事故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2)重大事故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3)较大事故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4)一般事故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二、生产安全事故的等级76三、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一)生产安全事故的上报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向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三、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制度77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依照下列规定上报事故情况,并通知公安机关、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工会和人民检察院。(1)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逐级上报至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2)较大事故逐级上报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3)一般事故上报至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78(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事故发生单位概况;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的内容79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一)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分别由事故发生地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负责调查。省级人民政府、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直接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也可以授权或者委托有关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未造成人员伤亡的一般事故,县级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事故发生单位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四、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80(二)事故调查的职责生产安全事故调查组履行下列职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Unit 8 Revision Lesson 28(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北京版英语四年级下册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一 四则混合运算第2课时教学设计 西师大版
- Unit 1 You and Me Section A 1a~1d How Do We Get to Know Each Other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上册
- 8网络新世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 3 曲曲直直(教学设计)人教版(2012)美术三年级下册
- 2024秋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 B 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PEP
- 2023四年级数学下册 3 运算律第5课时 乘法分配律配套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 美术课课件制作
- 《0×5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北师大版
- Unit 6 rain or shine Section A Grammar英文版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2024)七年级英语下册
- 英语-北京市朝阳区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一(朝阳一模)试题和答案
- 教师规范汉字书写培训
- 2024年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招聘事业单位考试真题
- 2025年《宏观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核心备考题库(含典型题、重点题)
- 【百强校】【黑吉辽卷】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5年高三学年第一次模拟考试(哈三中一模)语文试卷
- 2025年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含答案
- 肿瘤化学疗法的护理
- 2025至2030年中国网球捡球篮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角膜塑形镜试戴片参数选择和配适评估巩朝雁课件
-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试题及答案(5套)
- 公司安全事故隐患内部举报、报告奖励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