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代晚期书法一、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思潮二、董其昌与云间书派三、晚明书坛的”狂狷“之风一、明代中后期的个性解放思潮
时代背景代表人物及其思想时代背景政治的腐败黑暗------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和发展------引起了上层建筑,特别是意识形态的一系列相应的变化,一批思想家在社会上激扬了一股尊情抑礼、主情反理的个性解放思潮。代表人物及主张1、王阳明的“心学”2、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论和“人人君子”说3、李贽的“人伦物理”论和“童心说”王阳明的“心学”强调“本心”,以“本心”为无上的尊严。认为“理”不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心明便是天理”。从某种意义上说,“心学”是以人为中心,去解决人和周围世界、人和他人、人和自身的关系,建立一个属于人自己的“心”的世界,以对抗程朱的“理”的世界。这就为人们打破等级制度和封建伦理道德的束缚提供了理论依据,王学因此成了明代思想解放的一面旗帜。王艮的“百姓日用是道”论和”“人人君子”说“百姓日用是道”论:“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凡有异者,皆谓之异端”.不仅把“百姓”和“圣人”放在等同的地位,而且将“百姓日用”当成了检验是“道”还是“异端”的标准。“人人君子”说:“圣人不曾高,众人不曾低”。显然,这种重视个体的思想,与“存天理,灭人欲”的程朱理学是背道而弛的,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李贽的“人伦物理”论和“童心说”
李贽针对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明确指出“人伦物理,不在圣人的经典著作中,而在人的穿衣吃饭之中;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这就从哲学高度肯定了人的正当的生活要求。李贽还进一步提出了反虚伪,提倡真率自然的“童心说”,认为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童心,也就失去了真心,就不是真人。因此,他反对用封建礼教的统一规范来扼杀人的个性。李贽的这种以心灵觉悟为基础,真实地提倡“本心”,摒弃一切说教和道德做作的思想,在社会上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二、云间书派和董其昌云间书派简介代表人物:莫如忠、莫云卿、陈继儒董其昌-----复古主义流派的殿军云间书派简介云间,古代又称松江、华亭,今属上海。云间书派又称华亭书派。“云间派”一词最早为王世贞提出。晚明董其昌推出莫氏父子后,“云间派”与“吴门派”得以相抗衡,这一派的先导是莫氏父子,核心是董其昌。而真正能与吴门书家抗衡者,仅董其昌一人,此时吴门书派己成渐衰趋势,于是云间派的兴起正好取而代之。万历年间以董其昌为核心的云间书派,虽然多有追随者,但能与董其昌比肩者几乎没有。董其昌的好友陈继儒虽然名满天下,但书艺水平不高,不久云间书派就被明末个性解放思想影响下的浪漫书风的声浪所掩。莫如忠莫如忠(1508—1588),字子良,华亭人。嘉靖进士,累官浙江布政使,洁身自好。善草书,诗文有体要,著有《崇兰馆集》。是董其昌的老师。云间书派的崛起实际上从他开始。书法直溯王羲之,其书风应规入矩、似正反奇。董其昌称其为“晋人之外一步不窥”。莫云卿莫云卿(1537—1587),莫如忠长子,原名莫是龙,得米芾石刻云卿二字,因以为字;后以字行,更字廷韩,又字秋水。十岁能文,擅长书画;著有《莫廷韩集》。书法师钟繇、二王、米芾,书风跌宕俊爽、天真朗然。王世贞评其“小楷精工,过于婉媚,行草豪逸有态。”陈继儒陈继儒(1558-1639),字仲淳,号眉公,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工诗能文,与董其昌齐名。他焚弃儒冠,绝意仕途,过着隐逸的生活。著有《眉公十集》、《见闻录》等。其《小窗幽记》尤其闻名,是一部流传至今、光耀古今的人生哲言小品集,自问世以来,不胫而走,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洪应明的《菜根谭》并称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三本必读书。陈继儒追求无拘无束的自由人生,对世风的批判,透露出哲人式的冷峻。他勘破功名,悟透生死,是一位潇洒的智者。与董其昌一起营构华亭书派。其书法多宋人意趣,有苏、米之风,峭拔欹侧中时见率意。尽显文人的那种随意与狷傲,随心所欲,不计形式美丑。董其昌-----复古主义流派的殿军
董其昌所处的时代,是个性解放思潮席卷的时代,长期以来奉为正统的孔孟儒学和程朱理学受到强大的冲击,价值观念发生裂变。从李贽的“童心说”到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的“性灵说”,使社会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哲学体系、道德观念受到涤荡和抨击,打破了思想禁锢,也成了禅学风行的契机。在书法艺术方面,也一反传统观念,强烈地反映人的主观意识。此时,张扬个性的书家不胜枚举,如徐渭、张瑞图、邢侗、倪元璐、王铎、黄道周等。但是,董其昌的书法,打的依旧是复古主义旗号,表现的依旧是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的传统色彩。他不是徐渭的狂放也不是张瑞图的奇肆,而是继续以文人的雅逸心态,作复古的努力,追求“真率”和“疏淡”的意境,使书法艺术达到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调虚静的境界。董其昌生平及趣事董其昌(1555-1636年)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他对政治异常敏感,一有风波,他就坚决辞官归乡,几次反复起用。卒后赠太子太傅,谥号文敏,著有《容台集》等。董其昌的一生,虽不能说春风得意,但位高爵显。与其说仕途的相对平坦保证了他有一种舒畅的心态从事书画,倒不如说是显赫的官位助成了他的领袖地位。他的书画在当时身价很高,被推为明朝第一。董其昌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及理论。他是海内文宗,执艺坛牛耳数十年,是晚明最杰出、影响最大的书画家。董其昌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出于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松江知府衷贞吉在批阅考卷时,本可因董其昌的文才而将他名列第一,但嫌其考卷上字写得太差,遂将第一改为第二,同时将字写得较好些的董其昌堂侄董源正拔为第一。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自此钻研书法。董其昌回忆说:“郡守江西衷洪溪以余书拙置第二,自是始发愤临池矣。初师颜平原《多宝塔》,又改学虞永兴,以为唐书不如魏晋,遂仿《黄庭经》及钟元常《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凡三年,自谓逼古,不复以文征仲、祝希哲置之眼角。”这段话中可以看出董其昌几乎学习研究了以前绝大部分名家,从钟王到颜、柳,从怀素到杨凝式、米芾,直至元代的赵孟頫。董其昌书法的特点1追求古淡的墨色2追求纯粹的”雅”的气息3追求”秀美”的形态
追求古淡的墨色他的书法用墨淡得恰到好处.在他之前,用淡墨的极少,他开创了用墨的新面貌,在古淡中见精神.淡淡的墨痕中流露出一种淡泊、清逸而蔑视冲动、激烈的情怀,充满着韵的意味,给人的美感享受已非以前的南帖风流可以相提并论了。正如包世臣赞其书法是“能于资致中出古淡,为书家中朴学”。追求纯粹的”雅”的气息作者作品中透出清雅的气息,开创了书法创作的新境界,把追求内心清净、恬淡、超尘脱俗的境界作为目标,将“士气”和“禅意”互为参融,使之既有文人意趣,又具禅家情性的意蕴,达到一种平淡幽邃的境界.追求”秀美”的形态
他的书法有着秀美的形态,给人的感受有愉悦的,飘逸潇洒的君子之风。他把书法艺术秀美的风格发挥到极致。书史上所说的“南派书风”即以“秀美”见长,自王羲之开始,在笔法、结体、章法乃至意趣诸方面经过不断继承、充实,形成所谓“江左风流”,并被后人标举为“帖学”正宗,到董其昌才达到了高峰。他自己也得意地说:“赵书因熟得俗态,吾书因生得秀色。赵书无弗作意,吾书往往率意”。这里也可说明他与赵孟頫的不同处和高明处。董其昌书风形成的原因1、与李贽哲学及王阳明心学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2、朝廷党争的频繁,加强了董其昌“独善其身”的倾向,促进了他的禅学思想的形成。3、长期艰苦的书法实践及学古而求变的创新思想。4、主动的开宗立派意识。长期艰苦的书法实践及学古而求变的创新意识。
他特别重视对古人积累下来的经验的学习。他一生留下的书法作品,临仿作品的数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他的学术观点是“学书不从临古人,必堕恶道”,特别反对那种“朝学执笔,暮夸其能者”,以为这是“书家通病”。指出临古和观摩是长期的过程.因此,他的书法实践,如同苦行僧似的孜孜不倦地临仿,假渐修以顿悟,从而超尘拔俗,达到本性之境而大彻大悟,达到集帖学之大成。董其昌的复古意义是变赵孟頫的以注重技法而为注重气息,可以从他的几个论点中看出他是怎样学习古人的:”余书《兰亭》,皆以意背临,未尝对古刻,一似抚弦琴”;“临帖如骤遇异人。不必相其耳目手足头面,而当观其举止笑语精神流露处”。他的继承传统的方法,立足自我,师心而非师迹,强调学习古人是学习其内涵而非外表,可根据自我需要而临习,这与学古而求变古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是不合而合,不似即似,完全是继承与发展的辩证思维。董其昌的复古,只不过是以此为旗号,而实质上是有着自己鲜明的独创性的,亦是与当时的浪漫主义思潮既合拍而又不同之所在。主动的开宗立派意识。在董其昌以前,流派是无意识的自然形成的,是被动的,而董其昌则是主动的、积极的。他在六十六岁左右,正值其书名在朝野及海内外呼声极高之时,他开始营筑自己的书法流派,以实现青年时便立志要突破“吴门书派”的夙愿。他在为其师莫如忠父子刻帖《崇兰帖》所作题词中,将莫氏父子比作二王再出。他说:“吾师人地高华,知希自贵,晋人之外,一步不窥。…然吾师以骨,廷韩自能结构,廷韩结字多出前人名迹,以为甲乙,真如羲献耳。”此外,他评论明代同乡书家、也都有着明显的偏向。总之,在他眼里,明代的书法盟主本来就在松江。他认为吴门书派处处不及松江书家,并将自己家乡的书法历史,一直追溯到西晋的陆机。他突出松江书家而贬低吴门书派的目的,都是为自己的领袖地位铺平道路。他曾有言:“吾松江书自陆机、陆云,创于右军之前,以后遂不复继响。二沈及张南安、陆文裕、莫方伯稍振之,都不甚传世,为吴中文、祝二家所掩耳。文、祝二家一时之标,然欲突过二沈未能也。以空疏无实际,故余书则并去诸君而自快,不欲争也,以待知书者品之。”董其昌的书法成就董其昌书学思想和书学理论董其昌的书法作品董其昌的书法影响董其昌书学思想和书学理论
1、董其昌书学思想核心----以禅喻书。2、第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3、董其昌注重技法。1、董其昌书学思想核心----以禅喻书。
一是“淡”说。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淡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一种性情的反映。他认为:“作书与诗文,大抵传与不传,在淡与不淡耳,极才人之致,可以无所不能,而淡之玄味,必有天骨,非钻仰之力、澄练之功所可强入。”可见“淡”是其书法审美的最高境界,是一种人格精神的表现,是一种性情的反映。其二是熟后求生说。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书法必须熟后能生,即以生拙之态来掩饰技法的娴熟,借以表现书法的“士气”。这是他崇尚自然天趣的一个缩影,又是他追求平淡的一种补充手段。其三是顿悟说,这是董氏将禅意融入书法的另一个重要方面。从书法角度来说,渐修是指长期基本技法的修炼;顿悟是在瞬间豁然开朗。董其昌在此处是渐修与顿悟并重的。他运用禅宗中南宗一派的思辨法宝,揭示了人们在书法审美活动中的心理状态。2、第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董氏还第一次提出了“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的书法史观,成为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理论,后经冯班、梁巘等演绎,影响深远。3、董其昌注重技法:
用笔,提得笔起,转、束二字,书家妙诀也,不可信笔。结字,以奇为正,不主故常。用墨,须使之润,不可使其枯燥,尤忌秾肥。章法,一重天趣,二爱疏朗。总之,董其昌的书法无论是楷书、行书、行草、抑或是狂草,都一派萧散简淡的风致,这不能不说与他的书法美学思想紧密相关。董其昌的书法作品董其昌的书法成就楷、行、草都很高。但以行草书造诣最高,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他的书法综合了晋、唐、宋、元各家的书风,自成一体,其笔法来自二王,尤其得力于米芾。董其昌的书法风格特征:用笔虚和而骨力内蕴。章法疏空而气势流宕。用墨淡润而神韵反出。楷书《濬路马湖记》布局疏朗匀称。所谓“渐老渐熟,反归平淡”,寓生秀于朴茂苍拙,自然洒落。《答客难卷》
74岁书。书体自然,平淡中求奇秀,用笔圆润精妙。章法:字距密,行距疏,与平淡率真的书风相和谐。用墨浓淡自由,浓者多大字粗笔,淡者则小字细笔,使全篇形成了生动的韵律。《行书五言诗扇面》《草书扇面》草书《试墨帖》董其昌的书法的影响书法至董其昌,可以说是集古法之大成,“六体”和“八法”在他手下无所不精,在当时已“名闻外国,尺素短札,流布人间,争购宝之。”一直到清代中期,康熙、乾隆都以董的书为宗法,倍加推崇、偏爱,甚而亲临手摹董书,常列于座右,晨夕观赏。董其昌营筑的松江书派,在当时也主要是以自己为主干的.其挚友陈继儒虽亦为其流派中心主要一员,但他以及其他松江书家如赵左、沈士充等人的书法成就都不及董其昌,自然书名亦为其所掩了。在清代,明遗民的书家中,受董其昌影响最深的是查士标、担当和沈荃。甚至像傅山、朱耷这样有强烈个性的书家,其书法亦都学过董其昌。在清代的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的影响甚至超过了明代,这正是董其昌作为殿军的实力展示,也说明他书法艺术生命力的长盛不衰。他是帖学书风的又一座当之无愧的高峰。董其昌的书法,历来评说褒贬不一。褒者倾其溢美之词,清代著名学者、书法家王文治称董其昌的书法为“书家神品”。谢肇称其“合作之笔,往往前无古人”。周之士说他“六体八法,靡所不精,出乎苏,入乎米,而丰采姿神,飘飘欲仙”。但对董其昌的批评者也很多,包世臣、康有为最为激烈。包世臣云:“行笔不免空怯”。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讽刺道:“香光(董其昌)虽负盛名,然如休粮道士,神气寒俭。若遇大将整军厉武,壁垒摩天,旌旗变色者,必裹足不敢下山矣!另外,董其昌以官高业大在松江有横行霸道行为,他62岁那年,因其子董祖光践踏人命引起公愤,社会上竞相传播“若要柴米强,先杀董其昌”之谣。顿时讨伐董其昌的檄文飞传松江,最终,董宅被焚烧一空。董其昌全家逃匿苏州,影响了其书在松江地区的传播。三、文人书法的“狂狷”之风代表人物: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徐渭------八法散圣,字林侠客徐渭(1521-1593),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居士,或署田水月,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一生坎坷:三个月丧父;生母改嫁;八次乡试未举;多次自杀未遂;杀妻;八年牢狱之苦;晚年凄凉;其草书具有一种癫狂的醉态和一种狂躁的气息,笔墨流动,仿佛非理智清醒的人所为,颇能震撼人心。那歪歪斜斜的字体,汪洋恣肆的笔画和他心中郁积的愤懑的喷发相映照,显得生气勃勃。
《草书杜甫诗轴》
笔墨苍润相间,满篇点画狼藉,笔画跌宕起伏而从容不迫,笔意奔放豪迈,有如狂风骤雨,渴骥奔泉,酣畅淋漓而又苍劲浑厚,飞扬恣肆而又不失法度,令人叹为观止。破锋、出锋和涩笔的运用,更增添了用笔的变化,使作品产生丰富的视觉效果,撼人心魄。布局上,行间茂密,几乎将行距压迫殆尽,从而造成巨壁压顶的强烈气势,结字在多用横撑之态的同时,也不时用重笔拖长以纵势产生对比,垂笔多做虎尾节状。释文:幕府秋风入夜清,淡云疏雨过高城。叶心朱实堪时落,阶面青苔先自生。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浣花溪里花饶笑,肯信吾兼吏隐名张瑞图生平张瑞图(1570-1644),,字长公,号二水,又号白毫庵主,晚称果亭山人。福建晋江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进士,官至大学士,善画山水,尤工书,与邢侗、米万钟、董其昌并称“明四家”。人品不足称道:畏于权势,投靠魏忠贤阉党。书法风格草书诗轴:书法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用笔和结体方面,将侧锋、方笔运用于行草书中,险中求正,形成一种新奇的节奏感。章法布局行间疏可跑马,字距密不透风,如狂瀑奔泻,急流翻腾,以旷放豁达直抒胸臆。清代秦祖永赞誉:“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对日本书坛影响:被称为“水星”。黄道周生平(1585-1646),字幼平,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曾任南明王朝的吏部、兵部尚书。秉性耿直,多次抨击时弊。募兵抗清,英勇殉国。黄道周书法风格从他的大幅作品《诗轴》看,其行草作品中糅入了许多章草意味。行笔多用转折,并将这种表现刚健的用笔与圆转巧妙地结合起来。作品显得痛快淋漓,气势绵延。被誉为“飞鸿舞鹤”。结字奇侧平扁。章法上:紧压字距而较宽地疏空行距,造成一种鲜明的黑白对比。倪元璐生平倪元璐(1594-1644),字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正。自缢殉节。倪元璐书法风格作品:杜牧《赠李秀才》线条苍劲浑厚,跌宕顿挫,善以屋漏痕之意,用笔中参入揉、擦、飞白,渴笔与浓郁之墨相映成趣,所以酣畅流动中显出毛涩、劲健,飞扬恣肆中内含骨力。结体奇险而多变,聚散开合,落纸云烟,随机纵放,别出异态,雄浑高深,风骨独特。王铎生平王铎(1592-1652),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仕宦明、清两朝的礼部尚书。与黄、倪为同科进士,三人被后人誉为“明末书坛三株树”。史书称其为“贰臣”。王铎书法风格他的草书,以一种风行雨散、强悍不羁的个性树立了一代新风。用笔上,涩与畅相辅相成,爽利与浑厚糅成一体,以圆转贯其气,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会议中心场地租赁合同示范文本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塔吊司机劳动合同(安全责任书)
- 2025年度农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合同范本2篇
- 2025年度钢材国际贸易关税减免申请合同
- 2025年度摩托车改装件销售及安装服务合同7篇
- 二零二五年度幼儿托管班安全管理服务合同下载2篇
- 二零二五版某某公共场所电梯安全应急预案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个人税务筹划与合规指导合同
- 2025年度美甲店门面转让及美容美发行业战略合作伙伴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影视制作合同解约协议
- GB/T 12723-2024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编制通则
- GB/T 16288-2024塑料制品的标志
- 麻风病防治知识课件
- 干部职级晋升积分制管理办法
- TSG ZF003-2011《爆破片装置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2024年代理记账工作总结6篇
- 电气工程预算实例:清单与计价样本
- VOC废气治理工程中电化学氧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煤矿机电设备培训课件
- 高考写作指导议论文标准语段写作课件32张
- 202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英语统一考试模拟演练八省联考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