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知识总结和习题_第1页
病理学知识总结和习题_第2页
病理学知识总结和习题_第3页
病理学知识总结和习题_第4页
病理学知识总结和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干、湿性坏疽的异同干性坏疽湿性坏疽好发部位四肢末端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发病原因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全身中毒症状轻重病变特点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13⑴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⑵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⑶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⑷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14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坏死凋亡受损细胞数多少不一单个或小团细胞质膜常破裂不破裂细胞核固缩、裂解、溶解裂解细胞质红染或消散致密间质变化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无明显变化凋亡小体无有细胞自溶有无急性炎反应有无⑶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脑组织慢性缺血→营养不良→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阻塞血管腔→动脉供血中断→脑梗死(软化)。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初次再次发病人群儿童成年人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有起始病灶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肺尖部病变特征原发综合征病变多样,新旧并存播散途径多由淋巴道或血道多由支气管病程、预后短,大多自愈长,波动性,需积极治疗流行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共同点病因生物性病原因子生物性病原因子病变部位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点炎症炎症发病机制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同点病因脑膜炎球菌乙型脑炎病毒传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以带病毒的蚊虫叮人为主临床表现A.颅内压增高;B.脑膜刺激症状;C.颅神经麻痹A.嗜睡和昏迷;B.颅神经麻痹病变部位主要在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病变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大体观察为脑筛状软化;组织学改变:A.脑筛状软化;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和噬神经细胞现象;C.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套;D.小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结节。

2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异同点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共同点病因不明不明病变性质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病变特点选择性地累及某些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选择性地累及某些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发病年龄一般在50岁以后一般在50岁以后病程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病程在5年以上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病程在5年以上不同点临床表现进行性痴呆,即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某些病人晚期可出现痴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与纹状体黑质多巴胺系统损害有关病变大体标本观察脑明显萎缩,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组织学改变包括A.老年斑;B.神经原纤维缠结;C.颗粒空泡变性;D.Hirano小体形成等大体标本观察以黑质和蓝斑脱色为特点;组织学改变为A.该处黑色素细胞丧失;B.残留的神经细胞中有lewy小体形成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病变性质变态反应性炎化脓性炎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细菌<大肠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发病机制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细菌直接作用病变特点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结局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Ⅰ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Ⅱ型)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抗胰岛细胞抗体(+)(-)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相对不足胰岛病变胰岛素数目减少;β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浸润胰岛数目正常或轻度减少;β细胞早期无变化,后期轻度减少;间质淀粉样变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肉眼特点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心瓣膜增厚、变形、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镜下特点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后果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原菌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免疫力弱,多为继发感染,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病变特点急性纤维蛋白性炎急性化脓性炎病变范围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病变分期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病变无程期性支气管旁淋巴结一般无病变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结局绝大数痊愈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并发症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4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支原体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原菌肺炎支原体多种细菌发病情况多为青少年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炎症特点非化脓性炎急性化脓性炎病变部位肺间质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肺组织结构破坏无形成脓肿时可有临床表现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肺叶实变的体征无融合时可有预后痊愈、良好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并发症一般均无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良性溃疡(胃溃疡)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外形圆形或椭圆形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深度较深较浅边缘整齐、不隆起不整齐、隆起底部较平坦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一期愈合二期愈合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坏死组织少多炎反应轻重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愈合时间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2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肿瘤性增生炎性或修复增生病因去除后细胞持续增生细胞停止增生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分化成熟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具有自限性,受调控对机体的影响对机体有害无益机体生存所需4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核分裂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缓慢较快生长方式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浸润性和外生性包膜有无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不清楚继发改变很少发生出血、坏死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不转移常有转移复发手术后很少复发手术后较多复发对机体的影响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较大,除压迫、阻塞外,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

5癌与肉瘤的区别癌肉瘤组织来源上皮组织间叶组织发病率较常见较少见发病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组织学特点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癌细胞间多无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多经淋巴道转移多经血道转移单选题1.易发生干性坏疽的器官是:

A.肺B.阑尾C.膀胱D.四肢E.子宫

2.细胞水肿和脂变常发生在:

A.肺、脾、肾B.心、脾、肺C.心、肝、肠D.肝、肾、脾

E.心、肝、肾。

3.下列哪种组织再生能力最强:

A.腺体。B.骨骼肌C.神经细胞D.软骨E.平滑肌

4.缺碘所致的甲状腺肿大属于:

A.过再生性增生。B.再生性增生C.甲状腺肥大

D.内分泌障碍性增生E.甲状腺增生合并肥大

5.“肥大”是指:

A.实质细胞数目增多B.实质细胞体积增大

C.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D.是细胞、组织、器官体积的增大。E.间质增生

6.在组织学上看到有细胞核固缩、碎裂、溶解时.说明:

A.细胞正开始死亡B.细胞的功能还有可能恢复

C.细胞的功能虽然可能恢复,但已极为困难D.细胞已经死亡了一段时间

E.细胞浆可能还没有发生改变7.肉芽组织的基本组成成分是:

A.新生毛细血管的纤维细胞B.新生毛细血管和成纤维细胞

E.以上都不是

8.一种成熟的组织变成另一种成熟组织的过程称:

A.机化B.钙化C.分化D.化生E.适应

9.四肢骨折石膏固定后引起的骨骼肌萎缩主要属于:

A.神经性萎缩B.废用性萎缩C.压迫性萎缩

D.营养不良性萎缩E.生理性萎缩

10.液化性坏死主要发生于:

A.肺B.肾C.脑D.心E.肝

11.细胞水肿发生的机理是:

A.内质网受损B.线粒体受损C.高尔基氏器受损D.核糖体受损E.中心体受损

12.按组织再生能力的强弱来比较.下列各组的排列哪个是正确的?

A.结缔组织>神经细胞>肝细胞B.软骨>腱>肾小球

C.骨>平滑肌>神经细胞D.鳞状上皮细胞>横纹肌>周围神经纤维

E.肾小管上皮细胞>骨髓细胞>脂肪细胞

13.细胞萎缩在电镜下最显著的特点是:

A.肌丝增多B.线粒体增多C.滑面内质网增多D.粗面内质网增多E.自噬泡增多

14.组织损伤后由结缔组织增生来修补的过程称:

A.再生B.增生C.化生D.机化E.不完全再生

15.细胞缺氧、细胞膜受损,细胞内出现:

A.钠多,钾多,水多B.钠少,钾多,水少C.钠多,钾少,水多D.钠多,钾少水少E.钠少,钾多,水多

16.全身营养不良时.首先发生萎缩的组织或器官是:

A.骨骼肌B.脂肪组织C.肝D.脑E.心肌

17.大块疤痕可引起:

A.关节运动障碍B.器官表面凹陷C.器官变形D.腔室狭窄E.以上均可

18.虎斑心见于:

A.白喉B.中毒C.严重贫血D.肥胖E.高脂血症

19.下列肾小管变性中.哪种损害最早?

A.气球样变B.水变性C.脂变D.细胞内钙盐沉着E.细胞内玻璃样变

20.下列各项中哪个是错误的?

A.机化乃是用肉芽组织来取代坏死组织或异物的过程

B.单核细胞的溶酶体如果功能发生异常则不能很好的将异物排除或机化

C.包裹从本质上说也是一种机化过程

D.机体对外界侵入体内的异物.总是以机化的方式加以处理

E.机化对机体是有利的.但有时也可带来不良后果

21.支气管粘膜上皮出现鳞状上皮化生.常属于下列哪一种改变

A.分化不良B.不典型增生C.不完全再生

D.癌前期改变E.适应性改变

22.下列各种组织哪一种再生能力最强?

A.骨骼肌B.神经节细胞C.心肌

D.神经胶质细胞E.软骨

23.以下哪一项原因不引起萎缩?

A.肾盂积水B.慢性肝淤血C.垂体功能低下

D.四氯化碳中毒E.脊髓前角神经细胞坏死

多选题:

1.在萎缩的器官中,体积变小或数量减少的细胞主要是:

A.血管内皮细胞B.脂肪细胞

C.纤维结缔组织D.实质细胞

2.健康的肉芽是:

A.鲜红色B.对细菌的侵入有抵抗力

C.触之易出血D.分泌物多

3.下列哪些情况可以出现机化过程?

A.手术中所使用的缝线残留于组织中B.较大的血肿

C.组织内死亡的寄生虫虫卵D.心肌梗死

4.下列情况有增生性改变的有:

A.再生B.机化C.化生D.肿瘤

5.下列记述中哪些是错误的?

A.移行上皮可现鳞状上皮化生

B.胃粘膜上皮可出现肠上皮化生

C.宫颈腺上皮可出现鳞状上皮化生

D.呼吸道粘膜可出现小肠上皮化生参考答案:单选题:1、DEAAD6、DBCBC11、BCEEA16、BEBBD21、EDD多选题:1、D2、ABC3、ABCD4、ABCD5、ABC1.骨折愈合的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阶段。

2.鳞状上皮化生最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

3.Mallory小体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坏死的结局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常见的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常见病理性萎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种。

7.机体的适应性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8.形态学上可将坏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类型。

9.玻璃样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种。

10.按再生能力,可将人体组织或细胞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11.苏丹Ⅲ染色可将___________________。

12.水变性和脂肪变的常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肉芽组织镜下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14.水变性、脂肪变性最常见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脏器。

15.坏死细胞的细胞核改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有_______、_______等。不能再生的细胞有_______。再生力弱或不能再生的组织或细胞损伤后通过__________修复。

17.常见的细胞内变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伤口愈合的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参考答案:1、血肿形成纤维性骨痂形成骨性骨痂形成骨痂改建或再塑

2、气管支气管粘膜

3、肝细胞内玻璃样变性时细胞中间丝前角蛋白变性形成的圆形小体

4、溶解吸收分离排出机化与包裹钙化

5、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淀粉样变粘液样变

6、营养不良性压迫性失用性去神经性内分泌性

7、萎缩增生肥大化生

8、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纤维素样坏死坏疽

9、纤结缔组织细胞内细动脉壁

10、不稳性细胞稳定细胞永久性细胞

11、可把脂滴染成橘红色

12、缺氧感染中毒

13、新生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

14、肝肾心

15、核固缩核碎裂核溶解

16、表皮细胞造血细胞神经细胞纤维结缔组织

17、细胞水肿脂肪变细胞内玻璃样变病理性色素沉着

18、早期反应伤口收缩肉芽组织增生和瘢痕形成表皮再生1、适应:细胞和由其构成的组织、器官能耐受内、外环境中各种有害因子和刺激的作用而得以存活的过程。2、变性:指细胞或细胞间质受损伤后,由于代谢障碍,使细胞浆内或细胞间质内出现异常物质或正常物质异常蓄积的现象。3、萎缩:发育正常的实质细胞、组织或器官的体积缩小,可伴发细胞数量的减少。4、肥大:由于功能活跃、合成代谢旺盛,使细胞、组织或器官体积增大称为肥大。5、增生:器官或组织内实质细胞数量增多称为增生。6、化生(Metaplasia):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变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的过程称为化生,是由具有分裂增殖能力的幼稚未分化细胞或干细胞转型分化的结果,通常只发生在相同性质细胞之间。7、细胞水肿(水变性):由于线粒体受损,细胞内Na+、水过多积聚。轻度水肿,电镜下线粒体和内质网肿胀,光镜下胞浆内出现红染细颗粒。高度水肿,胞浆疏松,染色变淡,极期为气球样变。8、脂肪变性:中性脂肪特别是甘油三酯蓄积于非脂肪细胞的胞浆中。多见于肝、心、肾、骨骼肌等实质细胞,其中以肝脂肪变最为常见。9、脂肪肝:显著弥漫性肝脂肪变。10、虎斑心:心肌脂肪变常累及左室内膜下和乳头肌,与正常心肌相间形成黄红色斑纹。11、心肌脂肪浸润:心外膜增生的脂肪组织沿间质伸入心肌细胞间。12、玻璃样变:或称透明变,指细胞内或间质中出现均质、嗜伊红半透明状蛋白蓄集。13、Mallory小体:肝细胞内出现的红染玻璃样物质,是由中间丝的前角蛋白堆积成的。14、淀粉样变:细胞间质中出现淀粉样蛋白质-粘多糖复合物沉淀。15、粘液样变:细胞间质内粘多糖和蛋白质的蓄集。16、营养不良性钙化:体内钙磷代谢正常的钙化,见于结核病、动脉粥样硬化。17、转移性钙化: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而致钙盐沉积于正常组织内,如一些骨肿瘤。18.坏死(necrosis):在损伤因子的作用下,活体局部组织、细胞死亡所发生的一系列形态学改变。19.坏疽:坏死组织由于腐败菌的感染而呈黑色、污绿色等特殊形态的改变。20、干性坏疽:见于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时,常发生于四肢,肉眼坏死组织呈黑色,干燥皱缩,与健康组织界限清楚,全身中毒症状轻。21、湿性坏疽:多发生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也可见于动脉阻塞及静脉回流受阻的肢体,坏死区肿胀,呈蓝绿色,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全身中毒症状重。22、气性坏疽:系深达肌肉的开放性创伤合并产气荚膜杆菌等厌氧菌感染所致,除组织发生坏死外,还产生大量气体,坏死区按之有捻发感,伴奇臭,全身中毒症状重。23、凝固性坏死:蛋白质变性凝固且溶酶体酶水解作用较弱时,坏死区呈灰黄、干燥、质实状态。24、干酪样坏死:多见于结核病时。肉眼坏死区呈黄色,状似干酪,镜下坏死彻底,为颗粒状无结构红染物。25、液化性坏死:组织坏死后酶的消化作用占优势,坏死组织发生溶解、液化,常见于脓肿、脑软化等。26、纤维素样坏死:是结缔组织及小血管壁常见的坏死形式。光镜下见细丝状、颗粒状或小条块状无结构物质,染色性状状似纤维素。见于风湿病、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等。27、瘘管: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的两端开口的通道样缺损。28、窦道:深部组织坏死后形成的开口于表面的深在性盲管。29、糜烂:发生在皮肤、粘膜的浅表性坏死性缺损。30、溃疡:发生在皮肤、粘膜的较深的坏死性缺损。31、空洞:肺、肾等内脏坏死物液化后经支气管、输尿管等自然管道排出所残留的空腔。32、机化:新生肉芽组织长入并取代坏死组织、血栓、血块、脓液、异物等的过程。33、包裹:由增生的肉芽组织将较大的坏死组织包围的过程称为包裹。34、修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细胞和组织损伤丧失,由邻近健康细胞再生、填充、修补、恢复的过程。35、再生:邻近同种细胞通过分裂增殖以完成修复的现象。36、不稳定细胞:在生理状态下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不断分裂增殖以更替衰老死亡的细胞,病理情况下再生能力也极强。如皮肤表皮、造血细胞、呼吸、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的粘膜被覆细胞等。37、稳定细胞:生理状态下不增殖,处于G0期,在受到损伤时,可活跃增生。如肝、肾、成纤维细胞、骨细胞、平滑肌细胞等。38、永久性细胞:再生能力弱或无,如神经细胞、心肌和骨骼肌细胞等,损伤后需瘢痕修复。39、肉芽组织:为幼稚的纤维结缔组织,肉眼呈红色、细颗粒样、柔软,状似肉芽。光镜下主要由成纤维细胞和新生的毛细血管组成,常伴有多少不等的各种炎细胞。40、健康肉芽:新鲜肉芽组织表面呈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富含毛细血管,没有神经,触之易出血,但无疼痛,形似鲜嫩的肉芽,称为良性肉芽或健康肉芽。41、不良肉芽:如果创面有感染,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或有异物残存时,肉芽组织生长不良,表面呈苍白色、水肿、松弛无弹性,颗粒不明显,触之不出血,表面覆盖有脓性渗出物,临床需及时清除,称为不良肉芽或非健康肉芽。42、瘢痕疙瘩:瘢痕组织生长过度突出于皮肤表面形成肥大性瘢痕,并向周围不规则扩延。43、瘢痕组织(iscartissue):肉芽组织中的成纤维细胞转化为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增多、玻璃样变,毛细血管闭合减少,改建成瘢痕组织。44、创伤愈合指机械性外力因素造成组织连续性中断后的愈合过程。45、接触抑制:细胞增生分裂并互相接触时便停止生长繁殖,使细胞不致堆积的现象。1.细胞坏死与细胞凋亡在形态学上如何鉴别?2.试述肉芽组织的形态和功能。3.试以断肢再植为例说明组织的再生能力和类型,并根据所学习的病理学知识分析影响断肢再植成功的病理学因素。4.简述良性肉芽和不良肉芽的区别?5.试述坏疽的类型及各型的比较?[[[[[[[[[[[[[[[[[[[[[[[[[[[[[[[[[[[[[[[[[[[[[[[[[[[[[[[[[[[[[单选题

1.槟榔肝是由____引起的:

A.肝脂变B.肝水变性C.门脉性肝硬化D.慢性肝淤血E.坏死后性肝硬化

2.下列哪项不是慢性淤血的后果:

A.实质细胞的增生B.出血C.含铁血黄素沉积D.间质细胞增生E.可并发血栓形成

3.下列哪个器官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A.心B.肾C.肺D.脑E.脾

4.股静脉血栓脱落常栓塞:

A.下腔静脉B.右下肢大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肺动脉

5.下列梗死中,哪项属于液化性坏死?

A.肺梗死B.脑梗死C.肠梗死D.肾梗死E.脾梗死

6.右心衰竭时引起淤血的器官主要是:

A.肺、肝及胃肠道B.肝、脾及胃肠道C.脑、肺及胃肠道D.肾、肺及胃肠道E.脾、肺及胃肠道

7.肺栓塞的后果包括以下几点,但除外

A.急死B.肺梗死C.间质性肺炎D.肺动脉高压E.右心房扩大

8.右上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B.脑动脉C.肝动脉D.心冠状动脉E.以上均不是

9.栓子是:

A.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血栓B.循环血液内脱落的菌落

C.循环血液内不溶于血液的异物D.循环血液内脂肪和空气E.以上都不是

10.右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主要栓塞于:

A.肺动脉B.下腔静脉C.右心房D.右心室E.右下肢大静脉

11.下述关于肺淤血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B.肺泡内中性白细胞和纤维素渗出

C.肺泡腔内有水肿液D.可发生漏出性出血E.常可见心衰细胞

12.股静脉血栓形成时.下述哪种结局不易发生?

A.阻塞血流B.机化C.脱落D.钙化E.血流完全恢复正常

13.有关慢性肝淤血的叙述中,下列哪一项不妥?

A.中央静脉扩张B.肝窦扩张C.肝细胞有萎缩D.门静脉扩张E.部分肝细胞脂变

14.循环血液中的凝血块,随血流运行至相应大小的血管,引起管腔阻塞的过程叫做:

A.血栓B.血栓形成C.血栓栓塞D.梗塞E.血栓栓子

15.下述因素哪种与血栓形成无关?

A.血管内膜损伤B.血流缓慢C.血小板数量增多D.癌细胞崩解产物E.纤维蛋白溶酶增加

16.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双重血液循环的器官不易发生梗死B.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对梗死的形成无影响

C.动脉痉挛促进梗死的形成D.有效的侧支循环的建立可防止梗死的发生

E.梗死多由动脉阻塞引起

17.心衰细胞是由于:

A.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红细胞B.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尘埃颗粒

C.心衰时肺泡内巨噬细胞吞噬了纤维素样坏死物D.心衰时巨噬细胞的集聚E.以上都不是

18.慢性肺淤血的镜下改变,下列哪一项应该除外?

A.肺泡腔内有心衰细胞B.肺泡壁增宽C.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充血D.切面为棕红色E.肺内支气管扩张

多选题

1.肺梗死常为出血性梗死,其原因是:

A.双重血循环B.组织疏松C.淤血D.动脉树枝状分布

2.血管内膜损伤容易形成血栓,其原因是:

A.损伤内皮细胞释放组织因子B.损伤内皮释放二磷酸腺苷

C.裸露的胶原纤维吸附血小板D.裸露的胶原纤维激活第Ⅲ因子

3.淤血的病理变化及后果

A.淤血性水肿B.淤血性出血C.实质细胞变性D.血压降低

4.脾贫血性梗死的肉眼形态:

A.梗死灶为灰白色B.切面呈扇形或楔形

C.梗死灶尖向脾门,底向器官的表面D.梗死灶周围有充血出血带参考答案:单选题:1、DACEB6、BCACA11、BEDCE16、BAE多选题:ABC2、ABCD3、ABC4、ABCD1.血栓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淤血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淤血可造成的后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血栓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

5.出血性梗死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

6.出血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两类。

7.栓塞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_。

8.长骨骨折的病人可能发生____________栓塞。

9.梗死形成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梗死形成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心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流状态改变血液凝固性增加

2、静脉受压静脉腔阻塞心力衰竭

3、淤血性水肿淤血性出血实质细胞萎缩变性坏死淤血性硬化

4、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

5、组织疏松严重淤血

6、破裂性出血漏出性出血

7、血栓栓塞脂肪栓塞气体栓塞羊水栓塞血栓栓塞

8、脂肪栓塞

9、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

10、供血血管的类型局部组织对缺氧的敏感程度1、充血(hyperemia):局部组织、器官内血管扩张,血液含量增多,包括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类。2、静脉性充血(venoushyperemia):又称淤血(congestion),由于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在小静脉和毛细血管内,引起组织或器官内含血量增多。3、槟榔肝(Nutmegliver):肝淤血时肝小叶中央淤血区呈暗红色,周边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呈黄色,红黄相间,形成红黄相间的网络状条纹,状如摈榔的切面。4、心力衰竭细胞:简称心衰细胞,心力衰竭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的巨噬细胞。5、肺褐色硬化:长期的心力衰竭和慢性肺淤血会引起肺泡壁网状纤维胶原化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加之大量含铁血黄素的沉积使肺组织变硬并呈棕黄色。6、血栓形成:血液发生凝固或血液中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7、贫血性梗死(Anemicinfarct):发生于组织结构致密侧支循环少的实质器官,如脾、肾、心等。因组织致密,坏死时进入梗死区的血液少(即出血少),梗死灶呈灰白色,又称白色梗死。8、静脉石:静脉血栓钙化而形成。9、栓子:栓塞过程中,阻塞血管的异常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如:血栓、脂肪滴、空气、羊水、肿瘤细胞团等。10、梗死:器官或局部组织由于血管受阻、血流停止导致缺氧而发生的坏死。分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11、栓塞:在循环血液中出现的不溶于血液的异常物质,随血流运行阻塞血管腔的现象。12、出血性梗死:发生于组织结构疏松、双重血液供应或侧支循环多的器官,如肺、肠。多发生在淤血的基础上。因梗死区出血较多,梗死灶呈红色,又称为红色梗死。13、透明血栓(hyalinethrombus):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于微循环的血管内,主要在毛细血管,只能用显微镜看到,又称为微血栓。主要由嗜酸性同质性的纤维蛋白构成,还称为纤维素性血栓。14、漏出性出血:由于微循环的毛细血管和毛细血管后静脉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基底膜漏出血管外。15、羊水栓塞:分娩过程中,子宫强烈收缩,将羊水压入子宫壁破裂静脉窦内,经血液循环进入肺动脉分支、小动脉及毛细血管内引起肺栓塞。证据是:显微镜在肺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内有羊水成分。栓塞后除引起机械性肺栓塞外,可发生过敏性休克、DIC等致机体猝死。16、出血:血液从血管或心腔逸出。1.试用槟榔肝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2.试用肺褐色硬化的镜下改变,解释其肉眼病变特征。3.静脉淤血、血栓形成、栓塞及梗死之间有何联系?4.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5.试比较贫血性梗死和出血性梗死?[[[[[[[[[[[[[[[[[[[[[[[[[[[[[[[[[[[[[[[[[[[[[[[[[[[[[[[[[[[[[[[[[[[[[[[[[[1.在慢性炎症中,下列哪种细胞最常见?

A.嗜酸性粒细胞B.淋巴细胞C.嗜中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巨噬细胞

2.下列哪项是变质性炎症?

A.肾盂肾炎B.菌痢C.大叶性肺炎D.阿米巴肝脓肿E.阑尾炎

3.下列哪一种不是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B.乙型脑炎C.流行性脑膜炎D.肾盂肾炎E.脓肿

4.在葡萄球菌感染的炎症反应中所见到的主要细胞是:

A.淋巴细胞B.单核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肥大细胞E.嗜中性粒细胞

5.炎症的渗出主要由于:

A.血液动力学改变B.血管壁通透性改变C.小静脉血栓形成D.循环血量增加E.组织间液比重降低

6.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浆液性炎B.假膜性炎C.化脓性炎D.感染性肉芽肿性炎E.出血性炎

7.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B.大叶性肺炎C.卡他性炎症D.阿米巴肝脓肿E.流脑

8.溶血性链球菌最常引起:

A.蜂窝织炎B.假膜性炎C.坏死性炎D.脓肿E.出血性炎

9.下列关于炎症描述,哪一项不正确?

A.嗜中性粒细胞浸润通常是急性炎症的标志B.慢性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浆细胞

C.淋巴细胞浸润并非总是慢性炎症的特征D.嗜中性粒细胞游出后必然引起局部单核细胞增多

E.白细胞渗出只见于急性炎症早期

10.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和淋巴细胞最常见于:

A.急性炎症B.肉芽组织C.伤口愈合处D.慢性炎症E.化脓性炎症

11.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假膜性炎症B.卡他性炎症C.肾盂肾炎D.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炎

12.下列哪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淋病B.绒毛心C.肾盂肾炎D.菌痢E.肠伤寒

13.关于炎症的概念,较恰当的说法是:

A.白细胞对细菌的一种作用B.由损伤引起的细胞变化C.细胞生长异常的一种形式D.充血、水肿的一种形式

E.组织对损伤的一种防御为主的反应

14.急性炎症时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一般按下列顺序发生:

A.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

B.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细动脉短暂收缩→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C.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加速→血管扩张,血流速度减慢→白细胞附壁

D.细动脉短暂收缩→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血流速度减慢

E.细动脉短暂收缩→血流速度减慢→血管扩张,血流加速→白细胞附壁

15.以变质为主的炎症,其实质细胞的主要变化是:

A.增生和再生B.萎缩和变性C.变性和坏死D.增生和变性E.坏死和萎缩

16.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渗出性炎症?

A.卡他性炎症B.阿米巴肝脓肿C.假膜性炎D.绒毛心E.大叶性肺炎

17.多核巨细胞不见于下列哪种疾病?

A.伤寒B.结核C.霍奇金病D.血吸虫虫卵结节E.异物肉芽肿

18.下列哪项不是渗出性炎?

A.大叶性肺炎B.钩体病C.阑尾炎D.绒毛心E.Pautrier微脓肿

19.下列有关炎症的理解,哪项不正确?

A.血管反应是炎症的中心环节B.对机体损害的任何因素均可为致炎因子

C.炎症对机体有利,又有潜在危害性D.凡是炎症都运用抗菌素抗炎E.炎症既有局部反应,又有全身反应参考答案:单选题:1、BDBEB6、DDAED11、DEECC16、BCED1.发生在心外膜的纤维素性炎症又称___________。

2.肉芽肿大致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急性炎症过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的变化。_________是炎症过程的中心环节。_________是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变化。

4.体液中产生的炎症介质可归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5.渗出性炎症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类。

6.炎症局部的基本病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化脓性炎的病理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化脓性炎症以_________为主,慢性炎症以_______、______细胞为主;寄生虫感染时以_________细胞为主。

9.根据炎症病变特点,急性菌痢属_________炎症;阿米巴痢疾属_________炎症;乙脑属_________炎症;流脑属_________炎症。

10.举例:以变质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渗出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增生为主的炎症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慢性炎症病变是以_________为主,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常见炎症性疾病举例:变质性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膜性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脓性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急性增生性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肉芽肿性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纤维素性炎症好发部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急性炎症中以增生病变为主的疾病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15.在不同的炎症病灶中巨噬细胞可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细胞。

16.纤维素性炎症发生在粘膜时称________炎症。

17.炎症的局部临床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18.巨噬细胞在不同疾病时可表现为不同态,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炎症局部引起疼痛的炎症介质可能有_______、_______。

20.根据基本病变,病毒性肝炎是以______为主的炎症;伤寒病是以_______为主的炎症,脓肿是以_______为主的炎症。参考答案:1.绒毛心

2.感染性肉芽肿异物性肉芽肿

3.血流动力学变化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血管反应炎性充血

4.激肽系统补体系统凝血系统

5.浆液性炎纤维素性炎化脓性炎出血性炎

6.变质渗出增生

7.脓肿蜂窝织炎表面化脓和积脓

8.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9、假膜性变质性炎变质性化脓性

10.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阿米巴痢疾大叶性肺炎急性菌痢流行性出血热伤寒急性肾炎结核肉芽肿

11.增生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

12.病毒性肝炎流行性乙型脑炎阿米巴痢疾急性菌痢白喉痈蜂窝织性阑尾炎输卵管积脓伤寒急性肾炎新月体性肾炎伤寒风湿病结核病梅毒麻风

13.浆膜粘膜肺

14.伤寒急性肾炎

15.上皮样细胞泡沫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

16.假膜性炎

17.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18.伤寒细胞风湿细胞上皮样细胞泡沫细胞朗格汉斯巨细胞异物巨细胞

19.PGE2缓激肽

20.变质增生渗出1.炎症: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炎症。2.渗出: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纤维蛋白原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体腔、体表和粘膜表面的过程。渗出是炎症最具特征性的变化。3.炎细胞浸润:渗出到血管外的白细胞,由于趋化性而进入组织内的现象。4.趋化作用:白细胞向着化学刺激所在部位作单一定向的移动,叫做趋化作用。5.调理素:存在于血清中的能增强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一类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包括免疫球蛋白Fc段和C3b等。6.炎症介质:炎症过程中由细胞释放或体液产生的参与或引起炎症反应(如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和白细胞渗出)的一类化学介质。7.化脓:嗜中性粒细胞破坏、崩解后释放出的蛋白水解酶将坏死组织溶解液化的过程。8.化脓性炎:以嗜中性粒细胞渗出为主,并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形成为特点。9.表面化脓:发生在粘膜和浆膜的化脓性炎,深部组织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如化脓性支气管炎。粘膜的化脓性炎又称脓性卡他性炎。10、脓肿:局限性化脓性炎,主要特征是组织发生溶解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11.积脓:浆膜腔或内脏空腔器官的被复粘膜化脓,脓液积存在腔内,如胸腔积脓。12.蜂窝织炎,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好发于皮肤、肌肉、阑尾。13.卡他性炎:粘膜组织的较轻的渗出性炎症。卡他是向下流的意思,渗出液沿粘膜表面向外排出,故称卡他性炎。可分为浆液性、粘液性及脓性卡他等类型。例如,感冒初期鼻粘膜的浆液性卡他。14.疖:毛囊、皮脂腺及其附近组织发生的脓肿叫疖。15、痈:多个疖的融合,在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多数相互沟通的脓肿。16、假(伪)膜:发生于粘膜的纤维素性炎,渗出的纤维蛋白、坏死组织和中性粒细胞共同形成假膜。常见假膜性炎有菌痢、白喉等。17.炎性息肉:在致炎因子的长期刺激下,局部粘膜上皮和腺体及肉芽组织增生而形成的突出于粘膜表面的肉芽肿块。常见于鼻粘膜和宫颈。18.完全愈复:病因被清除,少量的炎性渗出物和坏死组织被溶解吸收,病变组织可完全恢复组织原有结构和功能(如大叶性肺炎),称为完全愈复。19.菌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但无全身中毒症状,血中可查到病原菌,称为菌血症。20.毒血症:细菌的毒性产物或毒素被吸收入血,引起中毒症状(高热、寒战)和病理变化(实质细胞变性、坏死),称为毒血症。严重时出现中毒性休克。21.败血症:细菌由局部病灶入血后大量繁殖,并产生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和病理变化,如高烧、寒战、皮肤、粘膜出血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称为败血症。血中可培养出病原菌。22.脓毒败血症:化脓菌引起的败血症进一步发展成为脓毒败血症。除败血症表现外,由于化脓菌团栓塞引起全身多发性小脓肿,称为脓毒败血症。17.慢性炎症:病程持续几周~几月,可由急性炎症转变而来,或潜隐的逐渐发生。以增生性病变为主,渗出细胞主要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等。23.肉芽肿性炎:是一种特殊性增生性炎,以肉芽肿形成为其特点。肉芽肿是由巨噬细胞及其演化的细胞,呈局限性浸润和增生所形成的境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24.绒毛心:心外膜腔渗出以纤维素为主时,覆盖于心外膜表面的纤维素可因心脏的不停搏动和牵拉而形成绒毛状。可见于风湿性心外膜炎。25.炎性积液:炎症时渗出的液体聚集于浆膜腔(心包腔、腹膜腔、胸膜腔),叫炎性积液。1、炎症的基本病变有哪些?举例说明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2、炎性渗出物中含有哪些成分?各有何意义?3、纤维素性炎症常发生在哪些部位?各有何特点?4、试以皮肤生疖为例简述炎症的结局。[[[[[[[[[[[[[[[[[[[[[[[[[[[[[[[[[[[[[[[[[[[[[[[[[[[[[[[[[[[[[[[[[[[[[1.来源于三个胚层组织的肿瘤称:

A.癌肉瘤B.混合瘤C.畸胎瘤D.错构瘤E.胚胎瘤

2.下列哪项不是肉瘤的特征:

A.多见于青少年B.瘤细胞呈巢状C.多经血道转移D.切面呈鱼肉状E.瘤细胞间有网状纤维

3.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的肉眼形态B.肿瘤对机体的影响C.肿瘤的大小D.肿瘤的异型性E.肿瘤的继发改变

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霍奇金淋巴瘤B.白血病C.结核瘤D.Ewing's瘤E.黑色素瘤

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上皮细胞的肿瘤?

A.毛细血管瘤B.淋巴管瘤C.乳头状瘤D.畸胎瘤E.神经鞘瘤

6.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

A.白血病B.恶性神经鞘瘤C.恶性黑色素瘤D.恶性间皮瘤E.恶性畸胎瘤

7.下列哪种形态的肿块癌的可能性大?

A.乳头状B.火山口状溃疡C.质硬D.灰白色E.肿块大

8.下列哪项不是肿瘤组织的继发改变?

A.钙化B.粘液变C.囊性变D.玻璃样变E.恶性变

9.良性肿瘤的异型性表现为:

A.瘤细胞多形性B.瘤细胞核的多形性C.瘤实质及间质排列紊乱D.病理性核分裂E.核浆比例异常增大

10.肿瘤的特殊性决定于:

A.肿瘤的实质B.肿瘤的间质C.肿瘤的转移D.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E.肿瘤细胞的核分裂

11.下列哪一种不属于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B.白血病C.葡萄胎D.动脉瘤E.类癌

12.肿瘤分化越高:

A.恶性程度越高B.转移越早C.恶性程度越低D.对放射治疗敏感E.预后越差

13.肿瘤代谢的特点不包括:

A.DNA和RNA合成增强B.蛋白质合成与分解均增强C.与正常母组织代谢相比具有质的差别

D.肿瘤组织内氧化酶↓和蛋白质分解酶↓E.主要是无氧糖酵解获取能量

14.下列哪项不是真正的肿瘤?

A.蕈样霉菌病B.霍奇金淋巴瘤C.白血病D.Paget's病E.室壁瘤

15.下列哪种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淋巴瘤B.恶性神经鞘瘤C.恶性黑色素瘤D.恶性间皮瘤E.恶性畸胎瘤

16.关于粘液癌的描述,下列哪项除外?

A.是一种低分化腺癌B.可有不同程度的粘液池形成C.可有印戒细胞D.肉眼往往呈半透明的胶冻状

E.对放疗不敏感但化疗效果好

17.诊断恶性肿瘤的主要依据是:

A.肿瘤有出血坏死B.肿瘤的异型性C.肿瘤的大小D.肿瘤的肉眼形态E.肿瘤有溃疡形成

18.下列哪种不是恶性肿瘤?

A.肾母细胞瘤B.krukenberg瘤C.软骨母细胞D.Ewing瘤K.蕈样霉菌病

19.下列哪项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

A.恶性神经鞘瘤B.恶性黑色素瘤C.癌肉瘤D.恶性间皮瘤E.甲状腺乳头状癌

20.良性肿瘤的异型性主要表现在

A.瘤细胞大B.瘤细胞核大C.核仁大D.核浆比例失常E.实、间质排列紊乱

21.肺转移性癌指的是:

A.肺癌转移至肝B.肺癌转移至肺C.肝癌和肺癌同时转移到它处D.肝癌和肺癌互相转移E.它处的癌转移到肺

22.诊断恶性肿瘤的依据是:

A.恶病质B.局部淋巴结肿大C.肿块增大快D.细胞异型性明显E.局部红、肿、痛

23.下列哪些符合鳞状细胞癌的特征?

A.多经淋巴道转移B.浸润性生长C.有癌珠形成D.可发生于原来没有鳞状上皮覆盖的组织E.菜花状肿块

24.下列哪一项是恶性肿瘤细胞的形态特点?

A.核大B.多核C.核仁大D.有核分裂E.出现病理性核分裂

25.下列除哪一项外,其余均属于癌前病变?

A.纤维囊性乳腺病B.十二指肠溃疡C.粘膜白斑D.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E.小腿慢性溃疡

26.下列哪项肿瘤最常转移到肝

A.乳腺癌B.膀胱癌C.结肠癌D.前列腺癌E.肛管癌

27.下列哪项不是胃粘液癌形态特点?

A.半透明、胶冻状B.印戒细胞C.溃疡状D.息肉状E.癌珠

28.肿瘤血道播散最常见的部位是:

A.肺、胸膜.脑B.肺、肾、胃、脾C.肝.腹膜、骨、肾D.肝、肺E.肝、腹膜、脑

29.肿瘤是局部组织的

A.变性B.化生C.畸形D.异常增生E.再生

30.下列哪个不是恶性肿瘤?

A.无性细胞瘤B.精原细胞瘤C.畸胎瘤D.淋巴瘤E.白血病参考答案:单选题:1、CBDCC6、DBECA11、DCCED16、EBCDE21、EDCEB26、CEDDC1.肿瘤的生长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转移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癌前病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肝癌转移到肺称__________________。

4.恶性淋巴瘤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二大类。

5.肿瘤的异型性表现包括_________和_________。

6.来源于被覆上皮发生的良性肿瘤称为_____________。

7.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组织学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型。其中__________型预后最差。

8.肿瘤命名的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肿瘤的分类是以肿瘤的_______和_______为依据。

10.良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_______和_______。

11.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生长方式为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填空题:1.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浸润性生长淋巴道转移血道转移种植性转移

2.黏膜白斑子宫颈糜烂乳腺纤维囊性增生病结肠腺瘤性息肉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硬化

3.肺转移性肝癌

4.霍奇金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

5.组织结构异型性细胞的异型性

6.上皮瘤

7.淋巴细胞为主型混合细胞型结节硬化型淋巴细胞消减型淋巴细胞消减型

8.良性肿瘤称瘤来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为癌来源于间叶的恶性肿瘤为肉瘤

9.组织来源良恶性

10.膨胀性生长外生性生长

11.浸润性生1.肿瘤(neoplasm,tumor):在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了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多数肿瘤表现为肿块。2.外生性生长:良恶性肿瘤都可。发生在体表、体腔或管道器官的表面。只向表面生长—良性。向表面生长,同时向内生长—恶性。3.浸润性生长:为大多数恶性瘤的生长方式。瘤细胞侵入周围组织间隙,淋巴管或血管内。无包膜、界不清、固定,难切净,易复发。4.癌性溃疡:外生性恶性肿瘤,由于生长迅速,肿瘤中央血液供应相对不足,肿瘤细胞易发生坏死,坏死组织脱落后形成底部高低不平、边缘隆起的溃疡,称为癌性溃疡。5.异型性(atypia):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起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6.间变性肿瘤:肿瘤具有明显的多形性往往不能确定其组织来源,几乎都是高度恶性肿瘤。7.肿瘤的实质(parenchyma):指肿瘤细胞,决定着该肿瘤的命名、性质、形态结构和生长方式等。8.肿瘤的间质(mesenchyma,stroma):指结缔组织、血管、免疫细胞。结缔组织、血管:支持和营养肿瘤实质,加速肿瘤生长。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代表机体抗肿瘤反应。肌成纤维细胞:收缩、产生胶原和限制肿瘤细胞扩散。9.肿瘤的生长分数(growthfraction):肿瘤细胞群体中处于复制阶段(S十G2期)的细胞比例。10.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肿瘤细胞分裂繁殖为两个子代细胞所需的时间。11.肿瘤的转移(metastasis):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他处而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瘤同类型的肿瘤。通过转移形成的肿瘤称为转移性肿瘤或继发瘤,原发部位的肿瘤称为原发肿瘤。12.种植性转移:体腔内器官的肿瘤蔓延至器管表面,瘤细胞脱落种植(也可人为种植)在体腔内各器官表面,继续生长形成多数转移瘤。13.克鲁根勃格瘤(Krukenberg瘤):胃、肠道的粘液性腺癌种植性转移至卵巢。14.医源性转移:由于手术操作等原因导致肿瘤细胞脱落形成的种植性转移。15.肿瘤的演进(progression):恶性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富有侵袭性的现象,可表现为生长速度加快、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16.肿瘤的异质化(heterogeneity):肿瘤生长过程中,由于附加基因突变形成不同的亚克隆,这些亚克隆在侵袭能力、生长速度,对激素、抗癌药物的敏感性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17.恶病质(cachexia):恶性肿瘤晚期,患者出现极度消瘦,严重贫血,无力和进行性全身衰竭状态。18.异位内分泌肿瘤:能产生激素或激素样物质的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19.异位内分泌综合症:一些非内分泌腺肿瘤如,肺癌、胃癌、纤维肉瘤、平滑肌肉瘤等能产生激素或激素样物质,如ACTH、PTH、ADH、HCG、GH、TSH等。患者常出现内分泌紊乱症状。20.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由于肿瘤的产物(如异位激素)或异常免疫反应(如交叉免疫)或其他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神经、消化、造血、骨关节、皮肤及肾等系统发生病变,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称为副肿瘤综合征。但这些表现不是由原发肿瘤或转移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上述途径间接引起,故称为副肿瘤综合征。21.癌(carcinoma):来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22.肉瘤(sarcoma):来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23.癌肉瘤(carcinosarcoma):一个肿瘤中含有癌和肉瘤两种成分称癌肉瘤。24.假包膜:肉瘤作浸润性生长时,致周围纤维组织增生似包膜,其中有浸润的肿瘤细胞。25.癌症(cancer):所有恶性肿瘤的统称。26.角化珠(癌珠)(keratinpearl):在分化好的鳞状细胞癌的癌巢中央可出现层状的角化物,称为角化珠。27.实性癌(solidcarcinoma):又称单纯癌。是由腺上皮发生的低分化腺癌,恶性程度高。多发生于乳腺,少数也可发生于胃、甲状腺。镜下见癌细胞形成实体的巢状团块或条索状,异型性高,核分裂多见。28.硬癌(scirrhouscarcinoma):实性癌癌巢小而少,间质结缔组织较多,质地硬,称为硬癌。29.髓样癌(medullarycarcinoma):有的实性癌癌巢大而多,间质结缔组织相对较少,质软如脑髓,称为软癌或髓样癌。30.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cellcarcinoma):粘液腺癌中,粘液聚积在癌细胞内,将核挤向一侧,使该细胞呈印戒状,称之。31.粘液癌(mucoidcarcinoma):分泌大量粘液的腺癌又称胶样癌。32.癌前病变(precancerouslesion):某些在统计学上具有明显癌变可能,如不及时治愈则可转变为癌的疾病和病变。33.非典型增生(atypicalhyperplasia):细胞增生并出现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这一术语主要应用于上皮,包括被覆盖上皮和腺上皮。34.原位癌(carcinomainsitu):癌变在粘膜上皮层内或皮肤表皮层内,达全层,未穿过基底膜,属早期癌。35.粘膜白斑:为癌前病变的一种。常发生在口腔、外阴等处,镜下鳞状上过度增生、过度角化,出现异型性,大体观察呈白色斑块。长期不愈可能转变为癌。36.糜烂愈复:慢性宫颈炎时,子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坏死脱落被宫颈管内膜的柱状上皮所取代,由于柱状上皮薄,使该处呈现粉红色或鲜红色,称为子宫颈糜烂。而后由于邻近鳞状上皮储备细胞增生,代替了柱状皮,称糜烂愈复。37.上皮内瘤变(intraepithelialneoplasia):将轻度、中度和重度非典型增生分别称为上皮内瘤变的I、II和III级,原位癌列入上皮内瘤变III级内。38.小叶原位癌:癌组织限于乳腺小叶中的腺泡或终末导管,未突破基底膜,属原位癌。39.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tumor):有些肿瘤的组织形态介乎二者之间,称为交界性肿瘤。40.Codman三角:骨肉瘤时,肿瘤常位于长骨干骺端,呈梭形膨大,切面灰白色,鱼肉状,常见出血坏死,侵犯破坏骨皮质。其表面的骨外膜常被掀起,骨皮质和掀起的骨外膜之间形成三角形隆起,内有由骨外膜产生的新生骨。在X线上称为Codman三角。41.日光放射线:由于骨膜被掀起,在骨外膜和骨皮质之间可形成与骨表面垂直的放射状反应性新生骨小梁。在X线上表现为日光放射状阴影,称之。42.囊状水瘤:淋巴管瘤由增生的淋巴管构成,内含淋巴液。淋巴管可呈囊性扩大并互相融合,内含大量淋巴液,称为囊状水瘤(cystichydroma),多见于小儿颈部。43.葡萄状肉瘤:发生于有腔器官(如子宫颈、阴道、膀胱)的胚胎性横纹肌肉瘤,肉眼观察呈葡萄状,称为葡萄状胚胎性横纹肌肉瘤。44.癌基因(oncogene):细胞癌基因在正常细胞中以非激活的形式存在,称为原癌基因,其在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后,其结构发生变化而被激活为癌基因。45.抑癌基因(tumorsuppressorgene):是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细胞内具有调节细胞分裂、生长、分化等作用的另一类基因,与癌基因作用相反,能抑制细胞生长,其功能丧失则可能促进细胞的肿瘤性分化。46.端粒: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具有保护DNA双链末端使其免遭降解及彼此融合,起稳定染色体的作用。47.端粒酶:是一种由RNA和蛋白质组成的特殊的反转录酶,具有延长端粒、弥补细胞分裂时端粒DNA的丢失、维持端粒的长度、保持染色体的动态平衡作用。48.凋亡调节基因:调节细胞进入程序性细胞死亡(凋亡)的基因。如bcl-2基因蛋白可抑制凋亡,bax蛋白促进凋亡。49.DNA修复调节基因:正常细胞内存在DNA修复调节基因,当损伤因素引起轻微的DNA损伤时,细胞内的DNA修复调节基因对其进行及时的修复。当DNA损伤严重,不能修复时,将发生凋亡。50.Rb基因:重要的肿瘤抑制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51.P53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损伤所致的凋亡。52.癌脐:转移瘤性肿瘤界限清,多个,散在,位于器官表面时由于缺血性坏死中央凹陷形成“癌脐”。53.肿瘤的分级(grading):恶性肿瘤的分级是病理学上根据其分化程度的高低、异型性的大小及核分裂像的多少来确定恶性程度的级别。现在多数人采用简单易掌握的三级分级法,即Ⅰ级为高分化,属低度恶性;Ⅱ级为中分化,属中度恶性;Ⅲ级为低分化,属高度恶性。54.肿瘤的分期(staging):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是TNM分期系统。T指肿瘤原发病灶,Tis表示原位癌,随着肿瘤的增大依次用T1-T4来表示;N指局部淋巴结受累及,无淋巴结转移时用N0表示,随着淋巴结受累及程度和范围的扩大,依次用N1-N3表示;M指血行转移,无血道转移者用M0表示,有血行转移者用M1或M2表示。55.绿色瘤:指粒细胞白血病形成的粒细胞肉瘤,以眼眶多见。56.畸胎瘤:源于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的肿瘤,多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多种多样组织成分,排列结构错乱。57.乳头状瘤:发生于鳞状上皮、尿路上皮等被覆上皮,呈外生性生长,形成乳头状或指状突起,也可呈菜花状或绒毛状,根部有蒂与正常组织相连。58.APUD瘤(amineprecursoruptakeanddecarboxylationtumor):内分泌系统包括内分泌腺、内分泌组织和散在于各系统或组织内的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能摄取胺的前体,经脱竣反应合成胺和多肽类激素,故称为APUD细胞;因其银染色阳性,又称嗜银细胞,有人认为其可能来自神经嵴或内胚层,故也称为神经-内分泌细胞,这种细胞发生的肿瘤称为APUD瘤。59.Red-Sternbergcells:经典型的R-S细胞(诊断性R-S细胞)是一种直径20~50mm或更大的双核或多核的瘤巨细胞。瘤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胞浆丰富,略嗜酸性或嗜碱性,细胞核圆形或椭圆形,双核或多核。染色质粗糙,沿核膜聚集呈块状,核膜厚而清楚。核内有一大而醒目的、直径与红细胞相当的、嗜酸性的中位的核仁,呈包含体样,核仁周围有空晕。60.镜影细胞(mirrorimagecell):双核的典型R-S细胞的双核面对面排列,彼此对称,形如镜影。61.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malignanthistiocytosis,MH,简称恶组,是一类在组织学上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肿瘤性增生病,具有系统性、多中心性、侵袭性、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对治疗反应差和预后不良等特点。62.肉瘤样癌:一些低分化癌,癌细胞可以表现为梭形或多形性,有瘤巨细胞出现,类似于肉瘤样形态,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瘤细胞仅上皮细胞标记阳性,则不属于癌肉瘤,而称为肉瘤样癌。63.瘤样病变:指局部形成与真性肿瘤相似的非肿瘤性病变,临床表现为局部组织的增生或形成局部肿块。1.试以结肠腺瘤及结肠腺癌为例,说明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2.试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3.根据食道的正常组织结构,写出其可能发生的肿瘤名称。

4.简述癌与肉瘤的区别。

5.在切片中,高分化鳞癌与高分化腺癌各有何形态特征?

6.以高分化鳞癌和纤维肉瘤为例,说明癌和肉瘤的区别。

7.抹片中正常细胞与恶性肿瘤细胞如何区何。

8.何谓转移瘤?简述肝脏和肺脏转移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9.如何正确区别良恶性肿瘤?并举例说明。

10.根据结肠的正常组织结构,分析可能发生哪些肿瘤,写出其名称。

11.何为癌、肉瘤?试举例说明两者的区别。

12.试以纤维瘤、纤维肉瘤为例,详述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13.试述肿瘤的命名原则,并各举一例说明之。

14.试述脱落细胞涂抹片中癌细胞的诊断指标。

15.在脱落细胞学中,如何鉴别鳞癌与腺癌细胞?[[[[[[[[[[[[[[[[[[[[[[[[[[[[[[[[[[[[[[[[[[[[[[[[[[[[[[[[[[[[[[[[[[[[[[[单选题

1.良性高血压病晚期会引起

A.继发性固缩肾B.肾水变性C.原发性固缩肾D.肾凹陷性瘢痕E.肾盂积水

2.高血压的血管壁玻璃样变主要发生于

A.细小动脉B.毛细血管C.大动脉D.中动脉E.细小静脉

3.下列关于风湿性心内膜炎的描述中哪项是正确的

A.瓣膜赘生物牢固相连B.瓣膜赘生物内有细菌C.受累瓣膜易穿孔D.受累瓣膜以三尖瓣为主

E.赘生物位于房室瓣的心室面

4.动脉粥样硬化主要发生在

A.细、小动脉B.大、中动脉C.细、小静脉D.大、中静脉E.毛细血管

5.关于风湿病的论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风湿病是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的变态反应性疾病B.心脏病变对患者危害最大

C.风湿性心内膜炎引起的慢性心瓣膜病严重影响心脏功能D.风湿性关节炎常可导致关节畸形

E.皮下结节和环形红斑对临床诊断风湿病有帮助

6.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血液凝固性增高B.血流旋涡形成C.血流缓慢D.内膜损伤E.以上都不是

7.高血压病最常累及的血管是:

A.全身小静脉B.全身细小动脉C.全身中、小动脉D.大动脉E.中动脉

8.高血压心脏的主要改变是:

A.心肌间质有肉芽肿形成B.心肌有梗死灶C.左心室有疤痕形成

D.左心室心肌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脏缩小E.以上都不是

9.马氏斑(MacCallum'spatch)位于

A.右心房B.左心房C.右心室D.左心室E.心外膜

10.关于慢性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描述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瓣膜硬化B.瓣叶互相粘连C.腱索增粗缩短D.瓣膜增厚蜷曲E.瓣膜穿孔

11.高血压脑出血常见的血管是

A.小脑小动脉B.脊髓前动脉C.豆纹动脉D.大脑前动脉

12.下述哪项关于风湿病的记述是错误的?

A.抗菌素的广泛应用,降低了风湿病的发病率

B.抗体滴定度增高提示本病是由溶血性链球菌直接作用下引起的

C.多见于温带、亚热带D.是一种结缔组织病

E.早期咽部培养,溶血性链球菌阳性率达70-90%

13.下述哪种成分是粥样斑块中所不具备的?

A.胶原纤维B.胆固醇结晶C.坏死物质D.泡沫细胞E.中性白细胞

14.下述关于慢性心瓣膜病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多由风湿性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引起B.表现为瓣膜口狭窄和/或瓣膜关闭不全

C.二尖瓣最常受累,其次是主动脉瓣D.可引起血液动力学和心脏的变化E.一般不会同时累及两个以上的瓣膜

15.心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最常受累的动脉分支是哪个?

A.右冠状动脉主干B.左冠状动脉主干C.右冠状动脉内旋支D.左冠状动脉内旋支E.左冠状动脉前降支

16.关于二尖瓣狭窄的记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左心室肥大、扩张B.右心室肥大、扩张C.左心房肥大、扩张D.右心房肥大、扩张E.肺淤血、水肿

17.高血压脑出血常见部位是

A.小脑B.蛛网膜下腔C.大脑皮质D.内囊及基底节E.脑室

18.血管玻璃样变常见于

A.慢性肾小球肾炎B.风湿性心脏病C.高血压病D.动脉粥样硬化E.高血压病及慢性肾小球肾炎

19.高血压失代偿期心脏变为

A.左心室向心性肥大B.左心室明显扩张C.左心室乳头肌明显增粗D.左心室肌收缩力加强E.心肌出现弥漫性纤维化

多选题

1.纤维素样坏死可见于

A.风湿病B.大叶性肺炎C.恶性高血压D.纤维素性炎症

2.良性高血压时血压持续性升高是因为

A.小动脉壁发生玻璃样变B.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C.细动脉发生纤维素样坏死D.小动脉内膜因纤维增生而增厚

3.风湿病的特征性病变是

A.结缔组织的纤维素样坏死B.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结缔组织中沉积C.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的疤痕D.肉芽肿的形成

4.二尖瓣狭窄时心脏的病理改变有

A.左心室大小接近正常B.右心室大小接近正常C.肝淤血D.左心房大小接近正常

5.典型的风湿小体由下列成分构成

A.阿少夫细胞B.纤维母细胞C.纤维素样坏死D.上皮样细胞

6.动脉粥样硬化有以下特征

A.腹主动脉最为严重B.可形成夹层动脉瘤C.内膜下脂质沉着伴有纤维组织增生

D.病灶可伴发溃疡、钙化、出血和血栓形成

7.有关风湿病正确的论述是

A.常有皮下结节及环形红斑B.常有细菌性栓塞小脓肿C.常有动脉炎D.常导致关节畸形

8.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继发改变有:

A.斑块内出血B.溃疡形成C.血栓形成D.化脓参考答案:选择题:单选题:1、CAABD6、DBEBE11、CBEEE16、ADEB多选题:1.AC2.BD3.ACD4.AC5.AC6.ABCD7.AC8.ABC1.风湿病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期。

2.粥样斑块的继发性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血压常见死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肌梗死的合并症及后果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四个时期。

6.心肌梗死分为两种类型_________及__________。

7.风心病最常受累的瓣膜是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

8.可使左心室壁增厚的心脏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9.原发性高血压缓进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10.动脉粥样硬化症病变主要累及的是_______动脉,而高血压的病变主要累及_______动脉。

11.风湿病按病变过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期.变质性病变以_________为特征;增生性病变以____________为特征。

12.心肌梗死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变质渗出期增生期瘢痕期(变质渗出期肉芽肿期愈合期)

2.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管腔狭窄

3.心力衰竭心肌梗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