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赛获奖_第1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赛获奖_第2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赛获奖_第3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赛获奖_第4页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市赛获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配合课件使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2)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所有制基础。3)知道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4)懂得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必然性。5)了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的意义和作用。6)了解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7)理解我国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意义。8)能准确把握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制度的内涵、必然性及地位的理解能力。9)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析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必然性和积极意义的分析能力。过程与方法:情境(话题)导入(教师)→活动探究(师生)→自觉践行(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坚定社会主义分配制度优越性的信念,增强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的自觉性。2)树立劳动光荣的信念,增强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学难点: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教具与媒体:自制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总第17课时)教学过程:话题我国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六大明确了我国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是由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的。(2)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3)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中的按劳动要素分配有何区别?提示:按劳分配与按劳动要素分配是两种不同的分配方式,二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存在的范围不同。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所采取的分配方式,而按劳动要素分配则存在于非公有制经济中,如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收入分配。第二,分配的方式不同。按劳分配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国家对社公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的数量与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而按劳动要素分配是按劳动力的价格分配,劳动者向企业提供劳动,企业将按劳动力价格支付劳动报酬。第三,体现的性质不同。按劳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按劳动要素分配体现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雇佣关系。雇主必然要无偿地占有劳动者的一部分剩余劳动,存在着不平等性。话题(我国的分配制度)探讨结论:1.我国现行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注意:必然性共有四点)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可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有其客观必然性。注意:关于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教材讲的只是直接决定因素的一个方面。要全面理解我国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还应把握以下三点:一是现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不平衡、总体不发达,是决定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最终原因;二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是以市场主体多元化为条件的。这时,不仅存在着生产要素的多种所有者,而且形成了包括生产资料市场在内的市场体系。因此,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否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运行。发展市场经济,使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以追求最佳效益。只有使各种资源所有者获得应有的收入,才能充分调动所有者主体的积极性。所以,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就必须坚持按劳分配;发展市场经济就必须承认按生产要素分配。只有将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三是实践证明: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激发了社公成员积极投身国家建设的劳动热情,实际上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这种分配制度的必然性。2.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它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注意:按劳分配的性质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范围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分配的对象是个人消费品,不包括生产资料,分配的标准和尺度是劳动的数量和质量。(2)原因:第一,可能性。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在公有制条件下,产品分配必然按照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原则。第二,现实性。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在生产力还没有实现高度发达,社会产品还没有达到极大丰富的程度,还不能充分满足社会成员各方面需要的情况下,现实的选择即“按劳分配”。第三,必要性。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目前,劳动者还没有实现全面发展,脑体差别还存在,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是谋生的手段。因此,不能实行平均分配,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这自然成为制约实现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3)意义:实行按劳分配,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是分配制度上的伟大变革。(4)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因为公有制是我国经济的主体,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虽然公有制企业的个人收入来源逐渐多样化,但是,在劳动者的各种收入报酬中,按劳分配部分仍然占较大比重。3.多种分配方式(1)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直接归劳动者所有,构成他们的个人收入。他们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不仅要付出劳动、谋划发展,还要承担经营风险。个体劳动者的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注意:个体劳动所得的分配范围是个体经济;分配对象是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成果;个体劳动者的特点是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生产经营,既是劳动者,又是经营者、投资者,个人收入的构成是劳动成果扣除成本和税款后的余额;个人收入的性质是合法收入,受国家保护。(2)按生产要素分配。第一,含义: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第二,具体形式: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按劳动要素分配一般是指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收入。按资本要素分配包括: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按技术要素分配,是指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按管理要素分配:是指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形式。第三,原因:其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其二,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注意: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方式关于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这一问题,我们应作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具体地说,对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公有制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分配形式主要是按劳分配。此外,还有属于非按劳分配的福利性分配和社会保障收入。(2)股份制企业中,科技人员凭技术向企业投资入股,获得相应的股份,从股份制企业获取收入属于按技术要素投入所获得的收入。(3)私营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科技人员受雇于私营企业主和外商,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他的工资只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是按劳动力要素分配。(4)科技人员自办科技实体,自办公司,其科研成果或技术专利归自己所有。科技人员以技术转让方式把成果或专利转让给有关企业,其所获收入属于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4.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客观必然性(1)这种分配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以生产决定分配。采用何种分配方式,最终取决于生产成果的多少,而生产成果的多少又同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而且发展不平衡,所以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只能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方式,这既能调动公有制内部劳动者的积极性,又能调动其他所有制中的劳动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加速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实现。(2)这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对产品的分配方式具有决定作用。与此相反,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所有制的体现。我国现阶段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这就使按劳分配方式具有可能性和必然性,与此同时,在公有制经济之外,还存在多种非公有制经济,使劳动者的收入来源多样化,因而也就必然存在多种非按劳分配的分配方式。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才能有效地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能使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提高经济效益。(3)这是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客观要求。市场经济的有效运作,是以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为条件的。(4)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为实现共同富裕起到了促进作用,与过去的单一分配方式相比较,极大地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一部分人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先富了起来。先富带动后富可达到共同富裕。这里要注意的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一定要依法经营,取缔非法收入。以偷税、逃税、权钱交易等非法手段牟取暴利的,要坚决依法惩处。同时,国家要采取税收等措施,调节过高收入,防止两极分化。5.在分配制度上的几点误区(1)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①劳动收入即劳动所得,是相对于不劳而获的剥削收入和资金收入而言的。②按劳分配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范围内,劳动者向社会提供劳动,社会以劳动为尺度,向劳动者分配个人消费品,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按劳分配收入一定是劳动收入是正确的。③但是,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例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个体劳动所得是同个体私有制相联系的分配方式。④题中观点错在没能把劳动收入与其存在的制度特征结合起来分析。(2)凡是工资收入都是按劳分配收入。①在我国,全民所有制和城镇集体所有制经济中普遍实行的工资制是按劳分配收入。②但在私营企业或外资企业中,劳动者的工资不是按劳分配收入而是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其实质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③此观点错在没有看到:在不同所有制下,工人的劳动性质是有本质区别的。(3)非劳动收入一定是剥削收入。非劳动收入是相对于劳动收入而言的。目前在我国的非劳动收入中存在剥削收入,例如在私营经济中等等。(4)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分配一定是按劳分配。①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劳动产品分配必须体现劳动者的意志和利益,这为实行按劳分配提供了可能。②但不能认为在公有制基础上的分配都是按劳分配。例如:我国过去实行的“平均主义”分配方式,尽管也是在公有制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无视劳动差别,不是按劳分配。③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只看到了按劳分配受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制约有其客观必然性,但没有看到是否实行按劳分配还受社会主观因素的制约。随堂辨析:1.(2022·海南)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多种分配方式中,按劳分配居于主体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的对象是(B)A.社会总产品B.个人消费品C.生活必需品D.物质总产品2008年2.实行按劳分配①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②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③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社会地位④体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B)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①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②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③必然会导致两极分化,不利于共同富裕④有利于提高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D)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据此回答4—5题。4.上述两种制度①前者决定后者②后者决定前者③相互决定,相互制约④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基础之上(A)A.①④B.①②C.③④D.②③5.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目的在于①消除我国居民收入间存在的差距②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④使我国居民保持合理的收入差距(D)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③6.某国有企业转为股份公司,本企业技术员张某购买了内部职工股,年终按股分红获得3000元,他还将自己发明的技术专利投入该公司入股,年终又获得3200元;张某的年工资收入22000元,岗位津贴800元,奖金14000元,张某的年终所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收入的分别是(A)。A.36800元,6200元B.36800元,3200元C.68800元,3000元D.44000元,5000元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