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设计学):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课件_第1页
2(13设计学):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课件_第2页
2(13设计学):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课件_第3页
2(13设计学):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课件_第4页
2(13设计学):国际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阶段国际现代主义和大众文化(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1945——1960)国际现代主义——从理论到实践设计和大众诉求:消费文化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进入强劲的经济复苏和建设中,工业设计在国际市场上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这个过程中,美国的工业制品市场发展灵活,并且一直通过马歇尔经济复苏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工业生产进行刺激,所以美国担任的角色极为重要,支持了很多的资本主义企业。由于这些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社会普遍开始重视和支持现代设计,将设计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步联系在了一起。时代背景:同时,战后设计将新材料如塑胶、玻璃纤维和胶合板,同浇铸等生产技术融合在一起,使得家具和用品更加舒适,并体现了技术的革新,展现了对个性的诠释。时代背景: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现代主义设计运动提倡机械生产,为的是满足工人阶级的基本需求。但是战后的消费群体对设计有了进一步的新的人文主义要求(早期比较关注经济和效率,战后提出了“合目的性”的设计理念,借鉴了人体工学的思想,以使用者的方便和舒适作为产品设计的目的,以便使工业设计变得更为贴近生活和更为实用(如民用建筑的家居生活方式,简单的结构、中央供暖系统、开放的空间和大面积的开阔玻璃窗等)。这就将设计师与纯粹的产品样式设计区别开来。时代背景:工业设计在这样的不断发展中被进一步提升到了“优良设计”(理性标准)的高度,通过每三年举行一次的米兰国际博览会、个人竞赛、《住宅》、《设计季刊》杂志、英国工业设计理事会、日本及斯堪的纳维亚相关设计机构、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各种展览等,工业设计得到了有效的市场推广和人们的关注。时代背景:但是,当进入一个富足和安逸的时代后,文化开始不断进步,人们开始认为这种“优良设计”只是个体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人们还有很多其他的选择。而美国的中产阶级尤其对新颖奇幻的速成产品予以热情,更加关注抽象艺术、科技发展以及人体工学,体现如:20世纪50年代底特律生产的汽车、电视等电子产品、好莱坞电影和时尚杂志等,对大众品味形成样板的引导。最终,这些通俗文化观念和图像被英国以及欧洲其他国家的波普艺术运动所借鉴。时代背景:大众文化的形成因为大众文化拥有大胆的审美观,可以让大众感到愉悦。如:战后城郊建筑和社区的出现,体现了大众设计的理想色彩,大量独立住宅为人们的居住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使得生活变得更为独立、自由和安全。同时现代厨房用具(如自动洗碗机、电冰箱、烘干机、烤面包机、食物搅拌器)吸尘器、空调等也使人们的生活变得更为便利。

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十年时间之中,“优良设计”和大众品味之间开始形成对立(批评家抱怨民众消费者缺乏鉴赏力,将大众品味及文化视为庸俗文化,认为对其本土文化进行了低级趣味的拙劣模仿,但是却忽视了大众文化所具有的颠覆性和非理性。)20世纪50年代末,两种文化类型都同时出现,使得战后的工业设计越来越倾向于通过产品的多样化和不断创新来刺激人们的需求,使得工业设计的生产和消费在战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

一、国际现代主义——从理论到实践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若干年内,资源短缺、限额配给和节衣缩食的生活对各国的经济和设计仍然发挥巨大的影响。但是各国积极的经济复苏计划和美国对西欧各国和日本的经济援助和复苏计划(马歇尔计划)使得各国经济迅速开始恢复。

基于欧洲和美国经济建设的大背景,为现代产品的销售提供了可能性,促使现代设计:在国际范围内由理论变成了现实。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若干年内,美国出现了大量的现代设计产品。为适应国内的消费水平,这些产品致力于使用新材料和新科技来适应国内的消费水平和生产效率,其中一些产品至今仍在生产。特百于1942年发明了一种新型的软塑胶材料,即聚乙烯—T。这种化学产品是由杜邦(DuPont)公司为战争服务的。

特百将这一新技术和大规模生产结合起来,生产出新型的实用产品,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十年里,人们对于现代设计的态度有了很大改观(设计是拿改变式样来漫天要价的商业销售手段)。由此促使这些大型企业在现代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领导作用。此后,塑胶开始全面广泛使用在产品中。对现代工业材料的处理:1945年,特百惠开始投放市场,外表平滑、式样简单、采用标准化的尺寸,容器之间的盖子可以互换

。厄尔·特百(EarlTupper,1907—1983),乔治·纳尔逊(GrorgeNelsonAssociates),“泡泡”吊灯系列,1952年,美国密歇根州的霍华德·米勒钟表公司生产制造。新颖的、非传统的设计。亨利·德赖弗斯,1937年设计,将听筒与麦克风合为一体的300型电话,最早的电话的原型,同时使用轻型塑胶材料,更为方便使用。德赖弗斯经典作品:镶嵌在墙上的圆形恒温器(塑料盒彩色铝制外壳),历经十年的设计研究时间,低廉的价格、较高的生产效率、简约的同心圆造型、不显眼的外观展现了战后工业设计的优势,企业也以此大力宣传工业设计师的创造力。查尔斯·埃姆斯和埃罗·沙里宁浇铸成型的玻璃纤维座椅,具有雕塑般的特点,1940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家居产品中的有机设计”一等奖。浇铸技术来源于埃姆斯服务于美国海军期间,为受伤士兵的夹板所作的胶合板铸造技术尝试。埃姆斯著名的作品:长沙发椅和脚凳,1956年,三块独立的蒸汽热压成型胶合板组成,加以软垫,对个体舒适的追求。埃姆斯设计的胶合板成型的标准件储物家具组合除了强调舒适功效之外,还有体现设计师独特个性的产品:日裔美国设计师野口勇,玻璃桌子,为赫尔曼·米勒公司设计,仿乌木基座支撑。对钢筋和玻璃的使用:SOM建筑事务所设计,利华公司办公大厦,1952年除了对新型工业材料的使用之外,对个性的表现也非常重视。其特点是拥有“波澜起伏”的自然形式。美国著名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1943—1959年负责设计),螺旋形内部空间的处理,使用坚固的混泥土创造了一系列大弧度的室内斜坡。埃罗·沙里宁纽约长岛的肯尼迪国际机场(机场建成于1958—1962年),采用坚固的混泥土创造空间,同时结合金属和其他材料的生成科技。瓦尔特·蒂格波音707客机的机舱设计(1955年—1956年),机舱的曲线形整体塑胶表面,不带任何装饰,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间。给人安全感和宁静感。战后设计的推广:——新广告运动为战后运用新材料、新科技和新工艺的家具及其他制品制作广告,是新广告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更青睐于以摄影取代插图,以简约的文字取代大段叙述性的文字。瑞士裔摄影家兼平面设计师赫伯特·马特1956年为埃罗·沙里宁的郁金香座椅设计的广告,设计十分惊艳,底部除了公司名称之外,没有任何有关赞美椅子本身功效优点的文字,不寻常的底座,直面观众的模特,语言和图像结合产生的冲击力和说服力。传达了现代化的审美观,从而将产品与大胆创新、感性舒适联系在一起。保罗·兰德1947年为白兰地酒所设计的杂志广告,没有使用任何说明文字,像是一幅鸡尾酒玻璃杯的抽象拼贴画,提供了具有创造性的视觉交流方式,创造了幽默和惊喜之感的效果。吉恩·弗雷德里科《女性时代》杂志中的双页广告,交通信号灯用“go”和“out”组成,整个广告设计简单,文字图像统一协调。使女性读者对广告中母女令人愉悦的生活方式产生了认同感,予人无限遐想。唱片封面设计:阿尔文·拉斯蒂格为意大利作曲家安东尼奥·维瓦尔第设计的唱片封面。无衬线体字母均匀地分布在水平线上下,具有韵律和音符的跳动的感情。通过图形来传达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而不再依赖于文字和插图。美国摄影师理查德·艾夫登(出生于1923年)摄影广告作品,侧面肖像,韵律感十足的轮廓,强烈的对比《威尼斯瓦科灵感》杂志设计总监布拉德伯里·汤普森的杂志跨页广告,字母、文字、摄影形式的舞者通过高对比黑白强烈的图片组合起来,阐释了舞者的理念。吸引读者去继续翻阅这本杂志。均采用图形暗示来传达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不再依赖文字和插图。都使得平面设计改革具有了进步性,提升了设计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都在产品广告、杂志封面、版面设计、家具风格的设计上拓展了平面设计的语汇,发展了平面设计的技术,为自由运用工艺技术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与英国在家具、玻璃制品、陶瓷、照明器械以及金属制品的工业生产中,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师也直接或间接地为战后现代设计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这些产品通常都是由极具影响力的家具公司如赫尔曼·米勒及诺尔公司生产制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对新材料和先进生产工艺的引进,对舒适和健康的关注、对个性表达的尊重,对自然材料的使用,都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家居用品有了国际现代主义的风范。弧形扇面矮凳芬兰建筑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尔图,桦木薄板层压制成,椅面到椅腿的过渡处看不到任何缝隙,可以摞在一起,易于储存,对空间的合理使用,让人感到舒适的同时,也减少了浪费和消耗。阿尔瓦·阿尔图,桦木薄板层压制成,椅面和扶手及结构采用热压技术一次成型,具有几何曲线的美感。1946年—1948年为麻省理工学院建造的贝克别墅的学生宿舍,对砖瓦的颜色和纹理的探索,体现了阿图对手工艺持续不断的探索和追求。管道系统均暴露在外,有效利用了床底、壁柜和橱柜的储藏空间。丹麦设计师波尔·凯宏莫使用金属材料和藤条结合设计的椅子,一体化的腿足与椅座,曲线的弧度构成了微妙的平衡,1957年生产制造,丹麦设计师汉斯·韦格纳:(出生于1914年)孔雀椅,1949年,强调开阔的曲线、扇面形的板条。体现斯堪的纳维亚设计更具个性化的一面:丹麦设计师阿恩·雅科布森(ArneJacobsen,1902—1971)蛋形椅,成型玻璃钢制成,软垫采用泡沫橡胶,表面再包裹布料,考虑了人体工学和心理学,具有抽象的雕塑感,展示了玻璃钢等现代工业材料的可塑性。尤尔设计的扶手椅,柚木制成,椅背和椅垫为皮革软垫,简单椅腿结构和微微凸起的椅座,避免了管状金属结构的单调,形成了机械超现实主义风格特征。除了家具,斯堪的纳维亚的工业设计还包括:玻璃制品、陶瓷、纺织品、金属制品。芬兰设计师维尔卡拉设计吹制玻璃花瓶丹麦设计师科佩尔,有柄酒壶,银质,具有抽象雕塑的特点。战后,斯堪的纳维亚的玻璃制品和陶瓷更具实用性。陶器餐具设计,由芬兰设计师弗兰克设计,表面没有过多装饰,手柄和盖子上的提手部分简约不张扬,纯粹性和统一性的结合。丹麦设计师瓦斯伽达:陶瓷茶具设计,简约的形式,厚重的材质,微妙棱角的表面纹理,具有手工制作的特点。体现了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特点。波尔·亨宁森(PoulHenningsen,1894—1967),吊灯,1926年设计,简约的曲线外形和同心圆结构,使灯光均匀地放射出来。照明领域:1958年设计的吊灯,富有审美效果。斯堪的纳维亚的设计强调舒适感,与其大量的室内活动时间有关。注重舒适的另一案例体现:瑞典工业设计师萨克斯顿·萨森萨布92型汽车,1956年设计,控制装置易于辨别,便于操作,车身采用空气动力学技术,此款车型使用了三十年之久。斯堪的纳维亚设计:瑞典、芬兰、丹麦三个国家最为突出。体现在家具、陶瓷、玻璃器皿、金属制品、纺织品以及传统工艺品设计。是现代设计在战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瑞典:成立瑞典设计协会(与德国工业同盟类似)两家大型陶瓷企业:古斯塔福博格、罗斯特朗重要人物:为古斯塔福博格服务的威廉·盖茨,斯提格·林伯格,玻璃制品企业:奥列弗斯瑞典家具成为世界家具设计的同义词丹麦:室内、家具、玻璃制品、陶瓷制品家具:设计师摩根森最为典型(更为手工艺化)

汉斯·华格纳(采用中国明式家具风格设计的“中国椅子”)金属制品:设计大师——凯·伯森(简洁明快和传统风格结合)乔治·简森、汉宁·科佩尔芬兰:玻璃制品、陶瓷制品、家具玻璃制品公司:伊塔拉(强烈的表现特征)陶瓷公司:阿拉比亚(更为朴实、更为民主化的设计)家具:良好的功能性、简单明确和传统美感,现代与传统结合的典范。设计大师:阿尔瓦·阿图、塔皮奥·威卡拉、提莫·萨帕聂瓦等斯堪的纳维亚的现代工业设计从重视标准化和低造价转向个体表现和诠释,首先影响到了二战后的英国。英国设计师乔治·卡沃町,万向灯,1932年,暴露在外的机械部件暗示了科技的特点。战后的英国受资源短缺和限量供给制度影响,异常重视生产的经济性,从而牺牲了审美效果。1942年英国的家具摆设,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影响,融入了对手工艺产品的继承。英国室内设计:玛丽安娜·马勒飞鸟和碗,合成纤维编织品,1951年设计工业材质和工业生产方式,从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被英国应用于陶瓷制品和室内家居产品之中。顽皮幽默的特色照明固定装置开始采用金属材质,白炽灯被置入各种各样的圆锥形灯罩中,由纤细的钢管和涂漆铝材制作而成,卖点主要在于可调节方向和高度,1955年设计。亚历克·伊西戈尼斯设计,1959年,为英国汽车公司设计的米尼汽车,体现经济和效率的同时也具有了流行文化的特点。秉承英国手工艺传统的著名陶器艺术家伯纳德·利奇(BernardLeach,1887—1979),1957年制作的陶器,具有手工艺传统的生命力。一战前在日本学习陶瓷艺术,多采用低温烧制的方式制作陶器。战后英国政府对设计非常重视,二战结束初期就成立了英国设计协会,对促进英国设计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随之,设计事务所在英国也发展很快。比较具有影响的室内设计集团:康兰设计集团广告业也非常发达。世界大型广告公司有不少在英国:WPP、萨奇与萨奇建筑设计非常出色:70年代后,出现的设计大师——理查·罗杰斯、诺尔曼·福斯特、詹姆斯·斯特林。英国设计具有强烈的设计风格历史化倾向,对于国际主义风格持不支持态度,使得国际主义在英国的发展非常有限。意大利战后,意大利才开始关注国际设计风格,同时注重建立意大利的民族形象,推崇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新技术,生产出了优雅、个性的实用产品,使产品更具审美效果,同时对传统手工艺进行了全新的阐释,强调本民族特征,体现出意大利的文化、艺术特色。形成米兰、都灵两个设计中心。可同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的工业设计比肩。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工业设计是黄蜂牌小型摩托车,高效、实用、价格低廉的个人交通工具。丹特·贾科萨菲亚特600型小型汽车,注重经济性和实用性,为消费者提供了经济能力范围之内的四轮交通工具。1955年设计。到1961年占据意大利汽车市场90%的市场份额。富有原创性的设计:吉欧·蓬蒂,为美国理想标准公司设计的水池和马桶,为标准化的产品增加了审美效果,在1957年的米兰国际博览会上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吉欧·蓬蒂,咖啡机设计意大利产品设计曾经沿袭斯堪的纳维亚、德国、美国以及英国的设计思想和路线,体现工业设计中审美与实用的结合。十分推崇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和新的科技材料,并利用它们生产出独特优雅的实用产品,同时也融入更多民族特色。吉欧·蓬蒂在其主编的《住宅》等专业性期刊中指出,意大利设计侧重强调的人性化、创造性、实用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二战结束后的几年内,意大利设计师也对现代材料如胶合板和钢管材料进行实验。体现新科技在美学表达上的可能行探索,也是意大利设计能

够取得卓越成就的原因之一。意大利设计师马尔科·扎努索女士座椅,1951年,泡沫塑胶和金属椅腿,开阔规则的曲线外形,在同年的米兰国际博览会上荣获大奖。虽然意大利也非常重视现代科技和新材料,但是并没有完全舍弃手工艺传统,也保留了一些小型作坊,作品也保留了很多手工作坊的痕迹。蓬蒂1957年设计的“超轻椅”,胶合板以及金属材质,椅子异常轻便,结构上呈锥形,彰显了本民族的传统。阿尔比尼和赫尔格设计的扶手椅,传统的藤条以及曲木框架,设计中强调抽象的曲线和椭圆外形,同时包容了手工艺的存在。彰显设计师个性特征和民族传统的古奇皮包古奇奥·古奇设计在传统的车身设计和个性表现方式中融入优雅的雕塑质感。意大利设计非常强调民族特征,强调个人的表现,与理性、统一的德国形成强烈对比。设计包含的范围非常广泛,工业设计达到世界最好水平,汽车、缝纫机、办公用品、家具、家用电器等都是世界上最好的设计。1951年米兰设计三年展:意大利正式向世界宣告开展自己的现代设计运动。意大利的工业设计师都是学建筑出身,所以,意大利也有世界水平最好的室内设计。汽车企业:豪华而具有意大利性格的高价汽车:阿尔发和兰西亚两个公司办公机械设备企业:奥利维蒂公司,最重要的产品:打字机,代表设计师:谢罗·尼佐利家具企业:注重新材料,重要公司:特科诺公司重要设计师:维加诺、弗拉丁诺、马尔科·扎努索、埃托尔、索扎斯等。意大利代表性设计大师:1、吉奥·庞蒂(皮列利大厦、苏帕列加拉椅子、迪克斯特椅子)2、马克·尼佐利3、平尼法利纳从建筑到汽车,样样都能设计。同时注重文化特征和艺术品位。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的经济重建中,工业设计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大量的工业制造产品都采用现代材料和浇铸成型的有机形式,并且注重人文主义倾向。但是,更典型的德国工业设计仍然是以统一和标准联系在一起的。这一标准是建立在对材料和制作工艺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要归功于新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1953—1968年)以及德国大型企业布劳恩公司。乌尔姆设计学院(UimInstituteDesign,1953—1968年)战后德国新理性主义、功能主义、技术美学思想变成现实的关键基地和中心。对于德国现代设计的影响非常大。1949年,由平面设计师奥托·艾舍(OtlAicher,1922-?)提出建立战后德国新的设计教育中心。第一任校长:马克思·比尔(MaxBill,1908-?)第二任校长:托马斯·马尔多纳多(ThomasMaldonado,1922-?)乌尔姆设计学院(UimInstituteDesign,1953—1968年)乌尔姆的第一任校长马克思·比尔(包豪斯毕业生),强调实践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他认为工业设计应该关注产品的实用性,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而不应该从商业的角度注重审美。希望设计出简洁、实用、高效的家具和日常用品。办校初期,分成四个系:产品设计,视觉传播、建筑和信息(ProductDesign,VisualCommunication,Building,andInformation),学院的学制定为四年,第一年是基础课,后三年是专业课,完成四年学业的学生,获得学院颁发的毕业证书。

学院的课堂教学,一半以讲课或研讨会形式进行,另一半则是学生动手进行设计实践。乌尔姆设计学院的目的是培养现代建筑设计师、工业产品设计师和其他现代设计师,提高联邦德国的现代建筑设计、工业产品设计、平面设计等的总体水平。它首先从建筑设计和工业产品设计上开始进行教学改革试验,并很快就扩展到平面设计和其他视觉设计范畴中。乌尔姆设计学院(UimInstituteDesign,1953—1968年)新理性主义、新功能主义、减少主义:最好的设计就是最少的设计主张采用中性色彩:黑、白、灰完全没有装饰的形式特征高度系统化、高度理性化、简单化的形式重要成就1、对于设计过程的科学性的态度和方法。“学院的原则是科学性的理论和科学性的工作方法的结合”(《乌尔姆》杂志,马尔多纳多)2、从简单地提倡科学和艺术的结合转向单纯的科学性立场。从科学技术方向培养设计人员。学校把数学、信息理论、控制理论、人体工程学、社会学、实验心理学纳入设计工作的范围,成为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基本抛弃了艺术课程。3、设计被明确认为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工业生产、社会政治三个基础上的应用科学。乌尔姆设计教育逐渐成为一个体系,代表了战后德国设计的最高水平,影响其他设计教育机构,也通过与这所学校建立密切联系的布劳恩公司(德国电器制造厂商,理性主义、系统化、工业化)而成为战后德国设计的风格,对德国产生很大影响。过于强调技术因素、工业化特征、科学的设计程序,忽视了人的基本心理需求,设计风格冷漠、单调。战后德国电器之所以在国际市场上取得了巨大成功,归功于简洁的造型和明确的功能,与布劳恩公司有直接的关联。布劳恩成立于1921年,同新成立的乌尔姆设计学院建立了牢固的联系。代表人物:汉斯·古格洛特(HansGugelot,1920-1965)乌尔姆教员,同时也为布劳恩公司做设计。迪特·拉姆斯(DeterRams,1932-?)布劳恩公司主要设计人员之一。两人通过布劳恩,把学院构想进一步完善化。拉姆斯和古戈洛特(布劳恩的设计顾问和乌尔姆设计学院的教师)1956年设计的电唱收音两用机,被称为“白雪公主的水晶棺”。长方体外观,透明的塑料盖,所有可视部件都被设计成简单的圆形或矩形,纯粹、抽象几何的形式特点。纯粹、抽象几何的形式特点同样体现在马克思·比尔的雕塑作品中。布劳恩RT—20收音机设计:迪特·拉姆斯1961年布劳恩生产的吹风机设计:ReinholdWeiss,1964年布劳恩生产的台式电风扇设计:ReinholdWeiss,1961年布劳恩生产SM3电动剃须刀设计:汉斯·古戈洛特和GerdAlfredMüller1960年布劳恩的产品强调的是持久的形式,关注的是产品的生产科技和实用性,而非商业运作和淘汰原则,成为德国制造及其民族设计文化的典范。在设计上较为拘谨精密,具有实验仪器般的实用性,表面均采用了抛光处理。布劳恩公司生产的厨房用具除了标准化的大众甲壳虫汽车,也开始关注奢华品市场。采用流畅的流线型外形和传统的马车式车身。1951年出品的宝马501型豪华轿车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战后,德国和瑞士的平面设计和版式设计非常突出,从而形成了影响广大的“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专业期刊《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DieNeueGrafik)尔姆设计学院、巴塞尔的工艺美术学校都将它们作为培养平面设计师的基础课程。这一风格运动将前沿的设计理念、平面设计的视觉表现手法同有效的交流方式结合在一起,使得此运动因为高标准和社会使命感而著称于世。成为现代平面设计的喉舌,具有绝对的权威地位,被各国博物馆展览和书籍大加推崇。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发展人物:马克思·比尔其设计展示了他在包豪斯学习时期研究出来的“新版式设计”。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特点:1、致力于用简约的形式有效地传达意义。2、空白空间、垂直的文字、无衬线字体、通过字体大小与布局体现信息层次。3、通过网格来控制版面布局。另一重要特点:视觉象征。利用简单的形式和无衬线字体传达或复杂或普通的信息。阿明·霍夫曼1958年为巴塞尔国家剧院的系列演出设计的海报,平行、垂直、弧线组成,联想到跳动的音符、舞蹈演员、悠扬的运动、舞台道具等。安东·斯坦科夫斯基设计,简约抽象的形式传达复杂的工艺程序。表现热源所造成的化学变化,运用一系列断裂的波浪形线条,这些线条穿过深红色的竖直隔离带时,原本冷冷的蓝色变成了红红的暖色。马克斯·胡贝尔意大利蒙扎摩托车赛的海报设计,使其名声斐然,1956年设计,采用抽象图形,富有夸张力和穿透性的线条表现了极致的速度。该手法同样见于1926年纳吉为充气式轮胎所作的海报设计。约瑟夫·米勒·布罗克曼,《让噪音少一点》海报设计,1960年,画面充满张力,通过摄影图像和页面的编排设计,传达了无限的含义。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作品被各种专业性杂志广泛采纳,也被作为欧洲和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展览的主题。卢德夫·德·哈拉克,书籍封面设计,采用普通的无衬线字体和数学式的坐标,战后的瑞典和德国青睐于单调的无衬线字体以及简约统一的风格。瑞典籍德国的设计师弗提格尔设计的尤尼维斯字体。笔画宽度上有微妙的差别和变化。瑞士设计师弗提格尔设计的尤尼维斯字体,柏林的贝托尔德字体公司的字体设计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的设计师普遍只采用无衬线字体,但是欧洲的平面设计师并非如此。他们在作品中开始使用传统的字体,以表示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所遵循的普遍便标准的排斥。使用边框、少量装饰、不对称的布局、较为传统的罗马字体。欧洲设计师开始对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所遵循的普遍标准的排斥:德国设计师赫尔曼·查普夫(HermannZapf,出生于1918年,)在尊重传统字体的基础上设计的全新的衬线字体,1950年问世的“帕拉提诺”字体,体现传统与新的设计的结合。察普夫设计的“欧迪玛”字体字体介于衬线和无衬线字体之间,采用无衬线的黑体形式以及密集的字体间距,同时保留罗马字体粗细笔画转换自如的特点。融合了两者的优点。日本二战后,日本宣告战败,1952年起开始重建,战后的早期,“日本制造”意味着廉价的玩具和劣质电器产品,为了提升日本的形象和地位,日本政府开始高度重视工业设计,大量赴美学习并制定设计标准,逐渐开始树立日本产品的形象,使其产品设计呈现出实用性、个性化、人性化等特点,同时将本土传统手工艺与现代工业设计的诸多元素结合起来,对国际市场形成了极大的吸引力。柳宗理(出生于1915年),为日本哥伦比亚公司设计的收音电唱两用机。与更具自我意识的布劳恩的作品相比,该产品使用了更为现代的设计方法。东京电讯公司设计的索尼收音机稻田昭夫设计。稻田昭夫,东京电讯工程公司创始人,1953年从美国贝尔实验室购买晶体管技术,用以生产小型、轻便的无线电收音机,从而开发了本土市场,其生产的电子产品均以小型化著称。其于20世纪50年代晚期生产的电视机和70年代生产的索尼随身听都有趋于小型化的特点。尼康、佳能等采用先进技术,同德国同类企业如哈苏、莱卡照相机在高品质专业摄影器械市场展开竞争,并获得了成功。产品通过精致的设计吸引了摄影专业消费者。莱卡照相机尼康1957年生产的SP3型相机同德国1954年的莱卡M3x型单反相机相比,拥有了较宽的水平观察窗,满足了经验丰富的专业摄影师对高科技的种种需求。蝴蝶凳,柳宗理,1956年设计,两块曲线形模铸胶合板制成,借鉴日本建筑的特色日本战后阶段的工业设计以及日本的建筑及室内设计传统,均体现出实用与简约的美学特征。乔治·中岛(日籍美国设计师)二战后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设计特点:自然材质的独特美感,细腻的手工艺,独创性设计、简约的结构。作品保留了自然形态的不规则美感,呈围栏状的椅背采用粗细不等的铆钉似的木桩。体现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平衡。国际主义设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从以德国为首的现代主义设计实践开始发展起来。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色彩,是为了把以往为上层权贵的设计服务方向改变为为社会大多数人服务的一种手段。基于此,设计强调功能、反对装饰、形式简单、高度理性化、系统化的特点。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单一强调所谓的功能、高度理性化、简单形式,完全摒弃装饰,仅仅强调形式上的这一风格特点。人体工程学的发展人体工程学,或者称为人机工程学、人机工学,旨在研究人与人造产品之间的协调关系,通过对人—机关系的各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寻找最佳的人—机协调关系,为设计提供依据。目的:提高人类工作和活动的效应和效率(尺寸合适、高低合适、是否方便使用),保证和提高人类追求的某些价值,比如卫生、安全、满足等等(是否考虑到安全、效率等)。基于人体工学设计的椅子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

生理学(研究人的感觉系统、血液循环系统、运动系统等基本知识)

心理学(研究感觉、知觉、注意、警觉、拥挤、领域、私密性、向光性等概念)

环境心理学(研究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刺激与效应、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环境行为特征和规律等知识)人体测量学(研究人体特征、人体结构尺寸和功能尺寸及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应用等知识)人体工程学的应用范围: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界面设计影响人体测量差异的主要因素:种族、地区、性别、年龄、职业、环境

商标及其企业形象系统战后的很多企业发现,对设计采取一致的政策,如德意志工匠联盟提出的“优良设计”标准,对企业有无可比拟的好处。他们均要求个体服从于集体,提倡个体之间的相互依赖和生产过程的一气呵成。因此,意大利的奥利维蒂、联邦德国的布劳恩、日本的索尼等开始纷纷聘用顾问来为企业做统一的形象系统,以便使产品符号很容易被消费者理解、识别。而国际主义平面设计风格也为众多企业开发视觉形象体系奠定了基础。大多数企业都普遍认为产品设计以及商标只是公司形象的一部分,需要通过包装、建筑、标识、广告以及设计展览来创建自身的形象。制定了各种标志、制服和生产线。建立了巩固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组织原则。保罗·兰德为IBM设计的企业标志,图像与背景之间的强烈对比,在字母之间创造了方形的负空间。加强了雇员的团队感和优越感,进而建立企业的视觉形象。美国广播公司的标志美国威斯汀豪斯电气公司的标志二、设计和大众诉求:——消费文化如前所提及,二战后的各国在重建国家经济的发展中,都开始致力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这种需求与科技进步的发展势头结合在一起,共同触发了社会变革,而“优良设计”的标准正是通过自身所体现的清晰的为中产阶级服务的设计目标和具有的社会责任感而普遍在世界各国传播发展起来,形成普遍的国际主义的风格

。体现“优良设计”的如布劳恩、IBM公司都是选择将“优良设计”作为企业的基本方针,乌尔姆设计学院课程框架的基准也是以此为基础。同时,英国、意大利、日本等国都将设计的发展提升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层面,从而使得具有国际主义风格的“优良设计”形成广泛的国际认可和设计执行的基本标准。美国由于战后商业和实用主义的设计思想理念,在20世纪的50年代,中产阶级开始较其他欧洲国家富裕起来,这个庞大的消费群体对设计的需求是非常多样化的,他们对设计的看法并不仅限于新人文主义所框定的“优良设计”的舒适、功能性、审美性、社会责任感等统一标准,而是基于美国本土所成长起来的大众传媒下的大众消费文化价值观的新奇刺激的需求。美国的大众消费群体认为“优良设计”存在着“过时”而非新产品的需求,与当前的产品看上去格格不入(毕竟标准意味着产品的持久和耐用,与新颖、变化的消费诉求是不合时代的)。英国设计史学家雷纳·班纳姆将这一现象描述为“浪费型文化”。由于广告的刺激和“淘汰”原则在大众市场上的成功,美国形成了即消费和物质主义就是实现个人价值的手段的价值观信念,因而一系列的刺激消费的折扣商店、促销商品、分期付款消费、连锁店、假日旅馆等这些消费文化最终蔓延到美国生活的许多领域,形成了美国的特有消费文化。大众设计的生产与消费模式体现:——交通工具20世纪50年代早期,美国开始出现市场饱和以及汽车购买增长缓慢的迹象。对一年一次的车型更新来刺激销售的策略被继续使用并进一步做了改进,对产品进行更显著的差异以及更引人注目的车型变化,同时通过使用标准化的汽车底盘和其他可以被大规模制造的机械部件,使成本变得更为低廉。厄尔1937年为通用公司设计的别克Y—Job敞篷跑车车型,

仍然采用“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刺激销售。同时,通用的总裁阿尔弗列德·斯隆还通过销售量和利润的增加来衡量设计作品的成功与否。(厄尔,通用汽车公司外形式样设计部主任)厄尔1953年设计的凯迪拉克车型,车身加长,车体更低,流线型外观,车尾加入战斗机的双尾鳍形设计。尾鳍灵感借鉴自P—38型战斗机,通用公司为刺激消费而在1954年出品的“寻梦之旅”双尾鳍式样汽车,促使人们将购买汽车同实现自我价值联系在一起。各种各样的销售策略和一年一度的车型更换已经渗透到各种汽车品牌,如奥兹莫比尔、庞蒂亚克、别克、雪弗兰、凯迪拉克,这些大型汽车企业除了关注通过车型设计来形成品牌差异外,还利用其他一些广告资源和销售手段进行刺激消费。

如:1955年,雪佛兰将双尾鳍引进生产线,同时引进了强力的高压缩V—8发动机,对于消费者来说,车型、马力、空调、敞篷都满足了个人的表现欲,展现了个人对时尚和现代的体验感的兴奋感。厄尔设计的别克车的广告宣传,将别克路霸与事业成功和上流社会联系在一起,刺激了消费者的身份认同心理。将宽敞的空间、先进的工程设计与拥有此款汽车就等同于拥有奢华生活的前景联系在一起。凯迪拉克广告在工业设计领域,通用汽车可能是重视汽车外形设计,采用“有计划的废止制度”淘汰策略最大的制造商。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普利茅斯汽车的外观设计车身贯穿前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