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1古代诗歌阅读要点形象感情意境景情古代诗歌阅读要点形象感情意境景情2古代诗歌的
景与情古代诗歌的
景与情3疏通诗意:关注题序注和形象;把握形象:诗歌贵在形象思维;体会意境:连缀整合诗歌形象;理解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联想和想象疏通诗意:关注题序注和形象;联想和想象4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5古代诗歌一个重要形象:月古代诗歌一个重要形象:月6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7醉落魄·咏鹰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背景形象·烘托
醉落魄·咏鹰背景形象·烘托8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象形象·比喻
江城子·密州出猎想象形象·比喻9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画面形象军城早秋画面形象10江行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画面形象江行画面形象11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画面形象晚泊岳阳画面形象12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13
第一处写到“月”:“正见空江明月来”,是卧船所见。客舟系树,空江之上,一轮明月升起,更是云水苍茫,江路迷失。这一“月”,包含着诗人孤零漂泊,惆怅迷茫的感情。*
第一处写到“月”:“正见空江明月14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15
第二处写到“月”:“夜深江月弄清辉”。苍茫大江上,诗人久久难以入眠。到夜深时分,周边更其岑寂,而中天明月也似乎有意播撒清辉,照彻江面,也照彻诗人的心扉。这一“月”,写出诗人内心的空旷之情。×
第二处写到“月”:“夜深江月弄清16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17
第三处写到“月”:“水上人歌月下归”。在内心寂寞空旷的情绪不断酝酿蓄积的时候,明月偏偏为诗人照耀出一幅渔歌夜归的图景。这一“月”,不仅是悠扬歌声、如飞归舟必要的背景,也渗透着诗人触景而生的思归之情。×
第三处写到“月”:“水上人歌月下18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主体形象月主体形象19[译诗]月杜甫瞿塘峡上的一弯明月,照耀在万里峡谷,正是春季初六的上弦月,呈现一张弓形。月光透过云层,时不时照亮幽暗的峡谷,又常常将它清澈的光泽,洒满整个天空。清爽的明月,仿佛风静静地将衣襟吹动,高朗的明月,又像悬挂着的流泪的面容。纷纷向南飞翔的乌鹊中,有这样一只吧,深夜它飞了许久,只好暂且在江边落定。[译诗]月杜甫20
①“万里”,描写月光照耀空旷峡谷的景象,寓含诗人去国离乡,迷茫惆怅的漂泊之情。*
①“万里”,描写月光照耀空旷峡谷的景象,寓含诗人去国21②“时时”,描写上弦弓月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景象,寓含诗人内心迷离不定的情绪,传达着诗人望月思归的期盼之心和对国家重归安定的企盼之情。*
②“时时”,描写上弦弓月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景象,寓含诗人内心22③“夜久”,描写南飞乌鹊深夜久久盘旋的景象,寓含诗人长久流离于战乱,不得安定,暂且栖居高峡江边的生活现状,表达出对国家安定,重返家乡的企盼之情。*
③“夜久”,描写南飞乌鹊深夜久久盘旋的景象,寓含诗人长久流离23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因为国家遭逢战乱,自己流离漂泊而生成的满怀悲苦,一片茫然、思国怀乡的抑郁之情以及隐约朦胧的希望。*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因为国家遭逢战乱,自己流离漂泊24[例1·2009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例1·2009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25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次石湖书扇韵姜夔26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27[参考答案]
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和谐有序组合构成的。
*[参考答案]28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29[答案示例]
我同意这种说法。这首诗描绘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既包含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也表达出自己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和价值观的褒贬取舍。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也终生不仕,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范成大将别墅建在石湖,用意就在于疏远这些人,这些人自然也与范成大形同陌路。*
[答案示例]30
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水是自然的“曲水”,“浮萍”排开天然的“绿痕”。尤其是“藕花”,从来被文人用作高洁的象征。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赞美莲花“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品性。而石湖别墅的门与众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水是自然的“曲水”,“浮31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对别墅主人的用意心领神会,特别在结句中以此点睛。其赞许、歌颂范成大品格,鄙夷第三句中趋炎附势之徒的用意委婉有致、含蓄鲜明。*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32[例2·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例2·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33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 准拟:准定。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34[2009年北京卷·12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2009年北京卷·12③]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35[答案示例]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从容面对世事人生的旷达宽广的仁人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答案示例]36
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光。忽然风起浪涌,船不能行,被迫滞留,但诗人没有焦躁牢骚,反而吟唱道:“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在诗人旷达的胸怀里,险恶的风浪只不过是水神为挽留而召唤来的粼粼细浪,他仍然瞩目烂漫斜阳。把风波险阻当作感受世事人生的机遇,正是诗人宽广思想境界的写照。
*例如词的上阕,诗人乘舟北行,原本陶醉于秋色湖37
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风浪中充满对来日“风回”的信念,有着这信念,今夜在风浪中“露宿”又算得了什么?这真是广阔胸襟。在诗人心中,风浪咆哮竟如同水晶宫里传来的轻曼的《霓裳羽衣曲》。这种泰然的胸怀,来自坚定的信念:明天准定登上岳阳楼。这种倾慕和信念表明,诗人具备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仁人情怀。*
又例如词的下阕。“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险恶38古代诗歌阅读古代诗歌阅读39古代诗歌阅读要点形象感情意境景情古代诗歌阅读要点形象感情意境景情40古代诗歌的
景与情古代诗歌的
景与情41疏通诗意:关注题序注和形象;把握形象:诗歌贵在形象思维;体会意境:连缀整合诗歌形象;理解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联想和想象疏通诗意:关注题序注和形象;联想和想象42滁州西涧韦应物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43古代诗歌一个重要形象:月古代诗歌一个重要形象:月44暮江吟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暮江吟45醉落魄·咏鹰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背景形象·烘托
醉落魄·咏鹰背景形象·烘托46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想象形象·比喻
江城子·密州出猎想象形象·比喻47军城早秋
严武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画面形象军城早秋画面形象48江行严羽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画面形象江行画面形象49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画面形象晚泊岳阳画面形象50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51
第一处写到“月”:“正见空江明月来”,是卧船所见。客舟系树,空江之上,一轮明月升起,更是云水苍茫,江路迷失。这一“月”,包含着诗人孤零漂泊,惆怅迷茫的感情。*
第一处写到“月”:“正见空江明月52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53
第二处写到“月”:“夜深江月弄清辉”。苍茫大江上,诗人久久难以入眠。到夜深时分,周边更其岑寂,而中天明月也似乎有意播撒清辉,照彻江面,也照彻诗人的心扉。这一“月”,写出诗人内心的空旷之情。×
第二处写到“月”:“夜深江月弄清54晚泊岳阳欧阳修卧闻岳阳城里钟,糸舟岳阳城下树。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辉,水上人歌月下归。一阙声长听不尽,轻舟短楫去如飞。*晚泊岳阳55
第三处写到“月”:“水上人歌月下归”。在内心寂寞空旷的情绪不断酝酿蓄积的时候,明月偏偏为诗人照耀出一幅渔歌夜归的图景。这一“月”,不仅是悠扬歌声、如飞归舟必要的背景,也渗透着诗人触景而生的思归之情。×
第三处写到“月”:“水上人歌月下56月杜甫万里瞿唐月,春来六上弦。时时开暗室,故故满青天。爽和风襟静,高当泪满悬。南飞有乌鹊,夜久落江边。*主体形象月主体形象57[译诗]月杜甫瞿塘峡上的一弯明月,照耀在万里峡谷,正是春季初六的上弦月,呈现一张弓形。月光透过云层,时不时照亮幽暗的峡谷,又常常将它清澈的光泽,洒满整个天空。清爽的明月,仿佛风静静地将衣襟吹动,高朗的明月,又像悬挂着的流泪的面容。纷纷向南飞翔的乌鹊中,有这样一只吧,深夜它飞了许久,只好暂且在江边落定。[译诗]月杜甫58
①“万里”,描写月光照耀空旷峡谷的景象,寓含诗人去国离乡,迷茫惆怅的漂泊之情。*
①“万里”,描写月光照耀空旷峡谷的景象,寓含诗人去国59②“时时”,描写上弦弓月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景象,寓含诗人内心迷离不定的情绪,传达着诗人望月思归的期盼之心和对国家重归安定的企盼之情。*
②“时时”,描写上弦弓月在云层间时隐时现的景象,寓含诗人内心60③“夜久”,描写南飞乌鹊深夜久久盘旋的景象,寓含诗人长久流离于战乱,不得安定,暂且栖居高峡江边的生活现状,表达出对国家安定,重返家乡的企盼之情。*
③“夜久”,描写南飞乌鹊深夜久久盘旋的景象,寓含诗人长久流离61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因为国家遭逢战乱,自己流离漂泊而生成的满怀悲苦,一片茫然、思国怀乡的抑郁之情以及隐约朦胧的希望。*
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因为国家遭逢战乱,自己流离漂泊62[例1·2009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例1·2009年全国Ⅰ卷·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63
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次石湖书扇韵姜夔64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⑴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65[参考答案]
这首七言绝句《次石湖书扇韵》描绘了范成大的石湖别墅周边——一幅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画面。这幅画面是由小桥、曲水、村落、岸阁、绿萍、荷花、人家、院门等景物和谐有序组合构成的。
*[参考答案]66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趋炎附势的人。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⑵有人说,诗的后两句歌颂了范成大的品格,第三句中的“人”是指67[答案示例]
我同意这种说法。这首诗描绘石湖绿水环绕、清幽静雅的景色,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既包含对村阁主人人生选择的赞许,也表达出自己同气相求、惺惺相惜的感情和价值观的褒贬取舍。范成大去职归隐,姜夔也终生不仕,正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姜夔造访这里,那类“不到”这里的“人”,当然暗指趋炎附势的利禄之徒。范成大将别墅建在石湖,用意就在于疏远这些人,这些人自然也与范成大形同陌路。*
[答案示例]68
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水是自然的“曲水”,“浮萍”排开天然的“绿痕”。尤其是“藕花”,从来被文人用作高洁的象征。北宋文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中就赞美莲花“亭亭净植,不蔓不枝”的品性。而石湖别墅的门与众诗歌选择的意象,也别有寄托。水是自然的“曲水”,“浮69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对别墅主人的用意心领神会,特别在结句中以此点睛。其赞许、歌颂范成大品格,鄙夷第三句中趋炎附势之徒的用意委婉有致、含蓄鲜明。*不同地恰恰开在“藕花多处”。石湖门向藕花开——姜夔别具慧眼,70[例2·2009年北京卷·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
*[例2·2009年北京卷·12]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金属成形机床项目建议书
- 人事部月度工作总结报告(7篇)
- 2025年光致产酸剂项目发展计划
- 农业科技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的应用
- 2025年肝胆疾病用药合作协议书
- 地方政府专项债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估
- 酒店开业庆典致辞(5篇)
- 2025酒吧创业计划书(12篇)
- DB36-T 1525-2021 甘薯对主要食叶性害虫抗性鉴定技术规程
-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生物学教学模式研究
- 绿色中国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华东理工大学
- 《旅行社计调业务》第八章自由行、自驾游及在线旅游-计调业务
- 巡察办主任在巡前培训会上的讲话
- 看板管理-精益生产
- 普车加工技能训练(第3版)高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AQ-1023-2006煤矿井下低压供电系统及装备通用安全技术要求解析
- 2023年中考英语真题分类汇编-阅读理解(判断正误型)
- 拟定装运港目的港条款装运港目的港选择的影响因素
- 2022年07月甘肃张掖市引进高层次急需人才23人笔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DB44T 378-2006东风螺养殖技术规范 养成技术
- 不良资产处置法律实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