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再别康桥-课堂实录再别康桥-课堂实录xxx公司再别康桥-课堂实录文件编号:文件日期:修订次数:第1.0次更改批准审核制定方案设计,管理制度再别康桥教学目标:1、学生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两方面入手赏析诗歌。2、学生能够体会到诗歌意境和诗人心境3、学生能够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这三个方面分析诗歌的“美”。教学重点: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以及《再别康桥》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教学难点:从诗人独具特色的意象选择来感知“三美”。教学过程:一、导入上高中的第一天,我们好多同学离开了家。这就是离别。当然是暂时的离别。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都会经历更多更另人伤感的离别。由“离别”这个话题,历代诗人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歌。下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初中时候我们学过的关于离别的诗歌有哪些。(学生思考,发言。)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分享。关于“别”的诗歌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师: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再别康桥》,是谁别谁答:徐志摩别康桥师:对。那么,这首诗展示的,又将是怎么样的“别”呢我们都知道,感情越深,离别越难。诗人与康桥到底有着怎样的情分我们来了解康桥与徐志摩。一、新课导入“多情自古伤离别”别离终免不了使人伤感沉郁,中国古代有很多的别离诗(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李白的《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但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别离诗却有一种别样的情调,这就是徐志摩先生的传世名篇《再别康桥》。中国古代的别离诗送别的对象大多是人;《再别康桥》送别的是康桥,是物。别离对象的差别本身凸现了《再别康桥》的感情将不同于以往的诗歌。那么此诗感情有何突破呢下面就让我们来探究一下这首诗歌的独特之处二、文本解读:(一)解题:根据题目中“别”字来判断,这首诗当属别离诗的范畴。一个“再”字说明作者是再次别离康桥。(假如先确定“鉴赏离别之情”为重点,再围绕“离情”展开赏析,分析怎样抒发离情、哪些诗句最能突出离情、作者抒发感情的方式有何特别之处,自然就把教学内容集中地体现出来了。)(二)文本解读背景知识:康桥,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所在地。1920年10月至1922年8月,诗人曾游学于此。康桥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诗人在《猛虎集·序文》中曾经说过,在24岁以前,他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对于相对论的兴味。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蜇在他心中的诗人的生命。因此他后来曾满怀深情地说:“康桥的灵性全在一条河上;康河,我敢说是世界上最秀丽的一条水。我的眼睛是康桥教我睁的,我的求知欲是康桥给我拨动的,我的自我意识是康桥给我胚胎的。”(《吸烟与文化》)这说明,没有康桥,也许就没有我们现在所了解的徐志摩。由此可见,康桥对徐志摩实在太重要了。所以徐志摩写了许多有关康桥的作品。也有人说,萦绕在徐志摩身上的有一个康桥情结。那么我们现在就一起走近这首诗,去解读徐志摩的康桥情结。请大家粗读一下这首诗。朗读:大家都读完了,推荐一位同学给我们朗读一下。(同学们评价他的朗读)同学们一起朗读。(朗读后提出问题:这首诗蕴涵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情感——同学回答:眷念、依恋、系别之情……)教师小结:这个情感是非常容易把握的。徐志摩这么喜欢康桥,现在要和它分别了,自然充满了依恋和惜别。(——殷殷的挚爱,深深的留恋)那么,哪些章节能够表现上述情感呢(学生讨论,老师参与某些同学的讨论。)1、“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走是轻轻的,什么却是不轻的我轻轻地走了,然而对康桥的情却是很重的。2、“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那河畔的金柳”说成“夕阳中的新娘”,体现了他对康桥的热爱。(怎么体现的呢)——夕阳中的新娘应该是非常美丽的。我们也许没见过夕阳中的新娘,但是平时在街上见过新娘,很漂亮,更何况是夕阳下的新娘呢!那金色的阳光肯定会把新娘衬托得更加美丽。“金柳”大家见过吗那为什么这里是金柳——夕阳中的。除了非常漂亮之外,还突出了什么“新娘”中哪个字最关键——“新”字。那就怪了,徐志摩是第一次到康桥吗是第一次看到这河畔的金柳吗老朋友了,那不应该叫新娘啊,应该叫旧娘啊。(生笑)为什么比为“新娘”呢请大家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我们大家也都有过这样的感觉吧,假如说你要离开某个地方,比如说你们要搬家了,你再看一看你曾经熟悉的东西,会觉得怎么样特别亲切。就好像我第一次看到一样。徐志摩也有这样的情感。“艳影”一词的意象也很明了,它极鲜明地点示了夕阳中的柳树映在波光里的影子是多么绚烂,而“荡漾”一词又把这幅“绚烂”的图像动态化、时间化了。我们知道“荡漾”是一个过程,它所表现的动态舒缓而悠长。这就表现了康桥留给作者的美,在作者心中不是转瞬即逝,而是久留不去的。作者就是这样通过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康桥持久的留恋之情。3、“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他想做一条水草,融入大自然,招摇写出了水草在河里摇摇摆摆、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而这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状态正是热爱自然、崇尚自由的徐志摩所追求的一种境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做一条水草干什么——永远地留在康桥,陪伴着他喜爱的康桥。哪个字可以突出这种感情啊——甘心能“在康河的柔波里”做一条水草,水草比较小,他不做一棵树,一朵花,更吸引人的注目,只想做一棵水草,而且心甘情愿地去做,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依恋很深。4、“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榆阴下的一潭就是康桥的拜伦湖,在这里,作者异想天开地用“不是”否定事实:清泉不是清泉;然后又用“是”肯定了一个幻觉:把一汪平凡的清泉看作是天上的虹。是什么让作者“睁眼说瞎话”呢我想正是作者对康桥的厚爱。而且在作者的想象中,这种虹“揉碎在浮藻间”,于是清泉的泉底也“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里讲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课文注释,“彩虹似的梦”指徐志摩昔日的愿望。他昔日的愿望有哪些——胡适先生曾经说过,徐志摩的梦是三个字:第一个是“爱”,就是指他追求自然的爱。第二个是“美”,也就是去寻找自然的美。第三个是“自由”,向往自由的生活。“沉淀”两字把虚幻的彩虹似的梦固化在了泉底,将虚幻游移化为永恒稳定。5、“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他要歌唱的是什么——歌唱他爱康桥。前三节,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那榆荫下的一潭”等都是诗人熟悉的对象,也是诗人热爱的对象,正是看到这些美景之后,产生了想放歌的冲动,这里,诗人情感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层面,一个高潮。“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这是诗人的幻想,他是去寻梦,这条康河是时间之河,记忆之河,他好像在寻找当年快乐的生活,寻找自己的理想。6、“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寻梦是诗人回忆起当年在这里读书生活时愉快的往事,所以想要放歌,而作者回到现实中想到自己就要再次离开康桥时又沉默了,不忍打搅康桥的宁静、和谐。“悄悄是别离的笙箫”,悄悄地走。沉默的都有哪些事物——夏虫。夏虫为什么要沉默——为我而沉默。还有什么在沉默——康桥也沉默,还有什么也沉默——笙箫也在沉默。还有吗——其实作者也在沉默。那为何都这样默默相对呢离别的时候有多少话要说啊,千言万语,他们却为何沉默呢——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此时是无声胜有声。此时,景的宁静和情的宁静达到了完美的统一。7、“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思考第一节和第七节的问题,既然如此深情,为何却要悄悄地走为何又要轻轻地走大家现在是怎样理解的呢把这两节结合起来看,除了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之外,还有没有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地方很明显,原来是“轻轻的”,后来变成什么了——悄悄的。“轻轻”和“悄悄”有什么区别两者从程度上看,哪个重,哪个轻——“悄悄”更轻。好,除了这一个,还有不同。“我挥一挥衣袖”和“轻轻的招手”,从动作幅度来看,哪个更小——挥一挥衣袖。再看还有不同。——原来是跟西天的云彩作别,后面是什么——不带走一片云彩。这就怪了,本来作者要离别的时候,看到过去的景色,又想起自己昔日的梦,还想到自己在康桥的生活,感情应该更加强烈才是啊,为什么越来越淡了呢——第一节渲染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蕴含着诗人对康桥的爱,对康桥依依惜别的真情。而最后一节,诗人在看了康桥的美景之后,通过第五节的想象完成了一次心灵旅程之后,在告别时,情感比第一节更上了一层,得到了升华,即“康桥于自己是永恒不变的美”。对康桥的爱,依依惜别的情感没有变化,但此时的他多了一份洒脱。有些古人是这样描写离别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这些别离诗,他们所表达的情感有一个怎样的共同点呢——很伤感。相比之下,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有什么特点呢它是轻轻的、悄悄的。从告别的对象来看,他跟什么告别康桥。第一节说是跟云彩。这种告别的对象很特别。从离别的气氛来看,它轻轻的、悄悄的,不那么凝重,却显得清爽。从他所选择的这些景物来看,“金柳”没人写过,显得非常独特。而这些意象创造了怎样的意境呢不是感伤沉重,那是怎样的意境呢非常轻快、清新、飘逸,而这也是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月诗派”的特点。这首诗,我们赏析得差不多了。然而我觉得遗憾的是,这么一位优秀的诗人,在1931年11月份,在去北平的时候,中途飞机失事,坠于济南开山脚下,不幸遇难。他生命不长,但是诗歌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三)感悟诗歌的艺术特色。明确:①形式上:四行一节,错落排列,字数相同,回环呼应———建筑美。首尾回环呼应,结构严谨,给人以整体之美。②语言上:节奏感强,旋律优美,富弹跳性———音乐美。诗的开头和结尾采用重叠,复沓,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旋律美,增强了诗的音乐性。(诗歌首节三处使用了叠词“轻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