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专题10 2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1页
第1部分 专题10 2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2页
第1部分 专题10 2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3页
第1部分 专题10 2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4页
第1部分 专题10 2 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 课件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第一部分二轮复习专题十1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21构建知识·成体系2高频考点·悟透彻4强化训练·促提升1构建知识·成体系2高频考点·悟透彻4强化3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命题解读:高考对本考点考查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重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考点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解读:高考对本考点考查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5(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体验真题(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6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7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C

B

CB8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C9【解析】

第1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除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0第2题,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填平后有利于人们在平坦的区域进行耕作,B项正确。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耕地肥力与土壤有机质有关,治沟造地改变的是耕地的形态。所以选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第2题,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11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判断材料中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要点提炼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要点提炼12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13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4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5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然气候降雨集中,对地面的冲击力强①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浑)淤积,防洪压力大①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②合理放牧,退耕还草;③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①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力强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土质疏松,成土层薄,易被侵蚀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过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16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破坏的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森林火灾,保护意识淡薄等破坏的危害气候恶化、加剧全球变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肥力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泥沙增多,洪涝危害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开发途径加强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合理采伐等森林的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减轻林区人口压力,进行生态移民,提高保护意识,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等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生态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过174.湿地的作用及保护(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18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湿地的作用:供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19(3)湿地减少的原因。(3)湿地减少的原因。20(4)保护湿地的措施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等;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1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科学家通过考察发现,青藏高原不断抬升,而黄河源区的河流与沼泽的变化与其有着直接关系。下图示意黄河源区主要水源涵养区的河流、沼泽及湖泊分布。

例剖析典例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典例剖析典22(1)说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2)据材料推测图中沼泽的未来变化。(3)针对沼泽的变化,请你为沼泽保护和恢复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说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23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4尝试作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地形,地势较平坦,过境河流流速慢,汛期河水溢出,易积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存在多年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被破坏,沼泽碎片化严重。

尝试作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2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河流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向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引水;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

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河流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向26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资料,据此回答1~3题。

预测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当年水旱灾害次数粮食总产量年平均降水量1986年36%45万亩23℃2%01000万千克968mm2016年8%70万亩30℃22%3875万千克732mm注:1亩≈666.7m2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资料,据此回答1~3题。271.对该区域危害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耕地减少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2.造成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

)A.毁林开荒 B.降水减少C.气温年较差增大 D.自然灾害增多3.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人口增长过快C.全球气候变暖 D.环境污染加重C

A

B

1.对该区域危害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CAB28【解析】

第1题,依据表中气温年较差、年平均降水量和森林覆盖率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是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含沙量由1986年的2%上升到2016年的22%,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大,据此推测出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减少不属于生态问题,而属于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严重的地区或我国西南土壤瘠薄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减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这不是危害该区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29第(2)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可以对比该区域环境要素的变化及其之间的联系分析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下降,使森林的环境效益(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因此多雨且降水集中的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毁林开荒是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自然灾害增多都是森林覆盖率下降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0第(3)题,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原因从表中可以看出是毁林开荒,毁林开荒的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而增加耕地面积的目的是增加粮食生产,增加粮食生产是因为区域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加,因此可以分析出“根本原因”是该区域人口增长过快;材料中没有说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气温或降水发生变化,植被覆盖率并不一定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一般不会加大;环境污染不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第(3)题,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31(2020·黑龙江哈尔滨)1962年,一位文物保护工作者发表文章提出:鸣沙山的沙物质大量向东移动,30年内莫高窟(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盛行偏东风和偏西风,开凿于敦煌城东南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有被沙子淹没的危险。当时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赵松乔先生受命到敦煌实地考察后表示,未来300年至3000年内,鸣沙山不会向东埋压莫高窟,那些将莫高窟全部搬迁的方案完全是没有必要的。下图为21世纪初建成的“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2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34.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最大的危害是 (

)A.降低窟内湿度 B.降低窟内能见度C.磨蚀崖壁壁画 D.掩埋和堵塞洞口5.下列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能够支持赵松乔先生观点的有(

)①地处东西风过渡带,两者大致势均力敌②气候极度干旱,沙尘暴天气多发③鸣沙山的基底都是岩石④莫高窟顶部有面积较大的平坦地面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C

C

4.当前,风沙流对莫高窟最大的危害是 ()CC346.“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建成以来,进入敦煌的沙量减少了85%以上。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 (

)A.草方格固沙带、人工戈壁带、崖面化学固沙带B.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C.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崖面化学固沙带D.崖面化学固沙带、人工戈壁带、草方格固沙带A

6.“六带一体”综合防护体系建成以来,进入敦煌的沙量减少了835【解析】

第4题,根据材料知,当地风沙流较强,风沙流会磨蚀崖壁壁画,故选C。第5题,据材料知,该地区处于东西风过渡地带,沙丘整体上一直向东移动的概率较小,故①项正确;②沙尘暴多发,会有大量的扬沙,加剧莫高窟的风沙威胁,故②项错误;③鸣沙山的基底都是岩石,岩体顶部会有沙丘,但整体移动的可能性不大,故③项正确;④莫高窟顶部面积较大的平坦戈壁有利于沙丘的移动,故④项错误;①③正确,故选C。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6第6题,结合示意图可判断,莫高窟位于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鸣沙山荒漠化较严重,因此①应为草方格固沙带;②位于山前地区,应为人工戈壁带;③为莫高窟所在的悬崖地貌,应为崖面化学固沙带。据此判断,A正确。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37第一部分二轮复习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第一部分二轮复习专题十38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专题十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391构建知识·成体系2高频考点·悟透彻4强化训练·促提升1构建知识·成体系2高频考点·悟透彻4强化40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1命题解读:高考对本考点考查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重点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能力和人地协调观。考点三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命题解读:高考对本考点考查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42(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3题。

体验真题(2020·全国卷Ⅰ)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43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4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C

B

CB45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

C46【解析】

第1题,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除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所以选C。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47第2题,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填平后有利于人们在平坦的区域进行耕作,B项正确。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耕地肥力与土壤有机质有关,治沟造地改变的是耕地的形态。所以选B。第3题,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第2题,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48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1.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判断材料中出现“干旱”、“过度农垦”、“过度放牧”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材料中出现“植被破坏”、“过度樵采”等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材料中出现与“围湖造田”类似的词语,则可能出现的生态问题是湿地破坏等。

要点提炼一、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方法要点提炼49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如果试题以区域图为切入点,先要进行区域定位,通过区域环境特征判断环境问题。具体如下: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降水稀少的地区荒漠化丘陵地区、季风气候下的高原地区、降水集中且植被稀疏的地区水土流失山地森林破坏、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平原耕作区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干旱、半干旱草原区土地荒漠化2.根据区域特征判断区域特征可能的生态环境问题远离海洋的内陆503.根据统计图表要素判断通过分析图表所包含的地理要素来判断,如果图表材料显示的是耕地面积和湖泊、河流面积变化,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湿地面积减少;如果显示的是森林与河流含沙量的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如果显示的是放牧数量与植被疏密关系,则可能表示的生态问题是荒漠化等。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1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1.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治理措施二、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52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然气候降雨集中,对地面的冲击力强①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业减产;②植被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③河流含沙量增加,河床抬升、湖泊(水浑)淤积,防洪压力大①植树种草,恢复植被,提高水土保持能力;②合理放牧,退耕还草;③有序开矿,实行土地复垦绿化;①采取工程措施护坡、保土,增加水流入渗,减少地表径流地形地势起伏大,坡度陡,流水侵蚀力强植被植被覆盖率低,水土保持能力差土壤土质疏松,成土层薄,易被侵蚀人为过垦、过牧、过樵;不合理的耕作、灌溉过度,露天采矿等行为导致植被破坏2.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形成原因主要危害治理措施自53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生态价值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过滤尘埃、消除噪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破坏的原因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乱砍滥伐、过度开垦,森林火灾,保护意识淡薄等破坏的危害气候恶化、加剧全球变暖,加剧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地肥力降低,影响农业生产,河流泥沙增多,洪涝危害加大,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开发途径加强林木资源的综合开发,综合开发林区多种资源,加强环境保护,进行保护性开发,合理采伐等森林的保护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减轻林区人口压力,进行生态移民,提高保护意识,设立专项保护资金等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生态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净化空气、过544.湿地的作用及保护(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分析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5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2)湿地的作用:供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56(3)湿地减少的原因。(3)湿地减少的原因。57(4)保护湿地的措施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的意识等;⑤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等。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58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科学家通过考察发现,青藏高原不断抬升,而黄河源区的河流与沼泽的变化与其有着直接关系。下图示意黄河源区主要水源涵养区的河流、沼泽及湖泊分布。

例剖析典例3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典例剖析典59(1)说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2)据材料推测图中沼泽的未来变化。(3)针对沼泽的变化,请你为沼泽保护和恢复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1)说明图中沼泽的形成原因。60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1尝试作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原地形,地势较平坦,过境河流流速慢,汛期河水溢出,易积水;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存在多年冻土,地表水不易下渗。

高原持续抬升,过境河流流速加快,河流下切侵蚀加剧,致使沼泽所在区域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地表水的下渗增加,沼泽植被退化,涵养水源能力下降;部分支流溯源侵蚀加剧,导致沼泽区地表水外泄,沼泽面积不断萎缩;支流侵蚀导致连片沼泽完整性被破坏,沼泽碎片化严重。

尝试作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6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河流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向退化严重的沼泽或地势低洼地带引水;回灌地下水,提高地下水位;保护植被,提高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

筑坝截流,可以降低河流流速,防止河流进一步下蚀;开挖沟渠,向63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资料,据此回答1~3题。

预测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当年水旱灾害次数粮食总产量年平均降水量1986年36%45万亩23℃2%01000万千克968mm2016年8%70万亩30℃22%3875万千克732mm注:1亩≈666.7m2下表示意我国某区域地理环境要素资料,据此回答1~3题。641.对该区域危害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

)A.土地荒漠化 B.耕地减少C.水土流失 D.生物多样性减少2.造成上述问题的直接原因是 (

)A.毁林开荒 B.降水减少C.气温年较差增大 D.自然灾害增多3.导致该区域生态环境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人口增长过快C.全球气候变暖 D.环境污染加重C

A

B

1.对该区域危害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CAB65【解析】

第1题,依据表中气温年较差、年平均降水量和森林覆盖率判断,该区域最有可能是我国东南低山丘陵区。从表中资料可以看出,该区域河流含沙量由1986年的2%上升到2016年的22%,说明河流含沙量增大,据此推测出流域内水土流失严重;耕地减少不属于生态问题,而属于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土地荒漠化发生在干旱严重的地区或我国西南土壤瘠薄的地区;森林覆盖率减小,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但这不是危害该区域最严重的生态问题。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6第(2)题,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可以对比该区域环境要素的变化及其之间的联系分析该区域森林覆盖率下降,使森林的环境效益(水土保持能力)下降,因此多雨且降水集中的季节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毁林开荒是造成这种结果的直接原因;降水减少、气温年较差增大、自然灾害增多都是森林覆盖率下降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是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第1部分专题102区域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建设整合篇课件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67第(3)题,该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而水土流失的直接原因是森林覆盖率下降,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的原因从表中可以看出是毁林开荒,毁林开荒的目的是增加耕地面积,而增加耕地面积的目的是增加粮食生产,增加粮食生产是因为区域人口增加对粮食需求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