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白皮)_第1页
卫生经济学(白皮)_第2页
卫生经济学(白皮)_第3页
卫生经济学(白皮)_第4页
卫生经济学(白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卫生经济单元细目要点要求初级师中级一、绪论1.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学问题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学问题熟练掌握了解熟练掌握了解2.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卫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掌握掌握二、卫生服务需求1.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及其特点需求与需要的概念需求与需要的区别与联系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卫生服务需求影响的因素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熟练掌握熟练掌握3.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弹性的概念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弹性的种类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掌握掌握了解了解4.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消

2、费者均衡掌握掌握三、卫生服务供给1.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及其特点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卫生服务供给影响的因素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曲线掌握掌握3.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供给弹性的概念供给弹性的种类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卫生服务供给弹性了解了解掌握掌握4.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生产函数的定义及意义规模报酬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生产的三个阶段等产量线等成本线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成本理论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了解了解掌握掌握四、医疗服务价格1.价格的形成及其作用均衡价格的概念均衡价格的形成价格功能及作用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掌握掌握了解了解2.医疗服务价格的影响因素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政府管制

3、价格补贴政策与税收政策掌握掌握3.我国医疗服务的价格及其改革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变化的历史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了解了解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单元细目要点要求初级师中级五、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1.市场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市场失灵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熟练掌握熟练掌握3政府作用经济人理论政府干预的范围了解掌握了解熟练掌握4.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及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职能政府干预失灵卫生领域中的政府作用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分析了解了解掌握熟练掌握六、卫生筹资和卫生总费用1.

4、卫生筹资的概念卫生资金与卫生费用的概念卫生筹资的概念了解掌握了解掌握2.卫生筹资渠道政府卫生筹资社会卫生筹资个人卫生筹资掌握掌握3.卫生总费用及其影响因素卫生总费用的概念卫生总费用的测算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掌握掌握4.卫生总费用筹集和使用的评价卫生总费用筹集和使用评价的指标了解了解5.中国卫生筹资的变动趋势卫生总费用水平及筹资主体的变化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政府卫生筹资的变化卫生资金城乡分配格局的变化卫生筹资公平性了解了解七、卫生资源优化配置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概念卫生资源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的概念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

5、标熟练掌握熟练掌握了解了解掌握掌握2.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卫生配置结构卫生资源利用效率熟练掌握熟练掌握3.卫生资源配置状况测量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测量卫生资源配置量了解掌握了解掌握单元细目要点要求初级师中级八、疾病经济负担分析1.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疾病经济负担的概念疾病经济负担的类型直接疾病经济负担间接疾病经济负担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需要的信息信息来源及收集方法计算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掌握掌握3.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使用的指标病人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社会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了解了解4疾病经济负担分析疾病经济负

6、担分析的意义我国疾病经济负担现状我国疾病经济负担发展趋势掌握掌握了解了解九、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1.成本的概念成本成本构成医疗服务成本分类熟练掌握熟练掌握2医疗机构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单位成本核算步骤掌握掌握3.医疗服务成本分析医院总成本分析医疗服务项目成本分析收支平衡分析掌握掌握十、卫生经济学评价1.卫生经济学评价卫生经济学评价的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应用领域卫生经济学评价的步骤了解掌握2资金的等值计算贴现的概念资金的等值计算熟练掌握了解熟练掌握了解3.卫生经济学评价的内容产出测量效果效益效用成本效果分析的定义和原则成本效益分析的定义和原则成本效用分析的定义和原则成本效果分析的评价方法成本效

7、益分析的评价方法成本效用分析的评价方法掌握掌握卫生经济学第一章:概论1、卫生经济学概念: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2、卫生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主体如何通过选择来确定社会稀缺资源如何得到有效利用的科学。卫生经济学的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这是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选择包括三个问题:一

8、是生产什么,二是如何生产,三是为谁生产。3、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1)卫生服务市场;(2)卫生服务提供体系;(3)卫生资源的筹资、分配与使用;(4)卫生经济学评价;(5)医疗保障制度;(6)卫生机构的经济管理;(7)药品经济学。4、卫生经济研究的热点问题:(1)宏观经济发展与卫生改革(如何在减少和消除卫生服务特殊性所引发问题的基础上,使政府和市场机制作用更好地集合,共同发挥优化配置卫生资源的作用,是当前在观念上和操作上需要解决的问题。);(2)政府职能(如何使政府的职能确实向弥补市场失灵和营造让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功能的环境方面转变,是关系到卫生改革发展速度的关键);(3)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

9、产权制度改革可以有多种形式,不同类型和特点的医疗机构如何采取适宜的产权制度改革形式,是目前在理论上和操作中所需要研究的重点问题);(4)医疗机构的分类管理;(5)卫生资源配置与卫生服务提供体系(医疗服务的提供为“倒三角”与居民“正三角”形的医疗服务需要不相匹配);(6)医疗费用控制;(7)药品问题及其改革;(8)农村卫生发展;(9)城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1、需求与需要的概念需求: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需要:卫生服务需要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通常是由医学

10、专业人员判断,广义的卫生服务需要包括由消费者个体认识到的需要和由医学专家判定的需要。2、需求与需要的区别与联系需求Tfn3CII血I:没有认识到的需要II:认识到的需要III:需要二需求W:没有需要的需求1、11构成了卫生服务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卫生服务利用障碍的大小,应采取措施减少潜在需求,使之转化为需求。3、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消费者信息缺乏;(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原因:消费者信息缺乏,自主选择性不大,供需双方存在救援与被救援的关系,不存在平等交换);(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卫生服务费用的支付的多源性(通过政府、

11、社会、保险和个人共同支付支,付渠道的不同影像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供给者的提供行为4、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卫生服务价格、需求者收入、货币储蓄、相关物品(服务)的价格、消费偏好、对未来物品(服务)供应情况的预期;(2)健康状况;(3)供给状况;(4)医疗保健制度;(5)时间(包括卫生机构在路途上花费的时间、在卫生机构内等候的时间以及就诊时间);(6)供给者的双重身份(既是病人选择卫生服务的代理人,同时又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医生诱导需求理论)5、需求曲线与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

12、着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是需求定理。Qd需求的变动有两种含义:一是需求量的变动,二是需求水平的变动6、弹性的概念:弹性是指反应性,通常用弹性系数来反映弹性的大小,它表示当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应程度。7、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1)当需求弹性系数1时,称为富有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2)当需求弹性系数1时,称为缺乏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3)当需求弹性系数=1时,称为单位弹性,表示需求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4)当需求弹性系数=0时,称为完全无弹性,表示价格的变动对需求量的

13、变动无影响;(5)当需求弹性系数=时,称为完全弹性,表示任何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动8、卫生服务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多数卫生服务的需求是缺乏弹性的,其弹性系数一般在-0.20.7之间。但不同的卫生服务其需求弹性有所不同。通常外科服务、疑难重症的诊治服务、急诊服务等涉及到患者的生死存亡,是患者所必需的,因而需求弹性相对较小;而内科服务因更容易找到替代性治疗措施,特需服务或一般性保健服务因属于非必需服务,因而需求弹性均相对较大。内科服务的弹性大于外科服务的弹性。9、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商品或服务的可代替程度;(2)对商品或服务的需求强度;(3)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

14、4)商品的使用时间10、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边际效用是指卫生服务消费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边际效用呈递减趋势,即每增加一个单位的消费,其相应增加总效用比前一个消费单位增量所引起的总效用增量要小。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具有以下特点:(1)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2)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方向变化;(3)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4)边际效用为正值11、无差异曲线:特征:(1)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3)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水平的效用,代表消费者不同的满足程度,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所代表的满足程度越高,反之

15、,则满足度越低。(4)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否则与上述特征相矛盾。12、消费可能线:是指收入与物品(服务)的价格既定前提下,消费者所能够买到的各种物品或服务数量的最大组合。13、消费者均衡: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的切点,表示消费者用现有收入,在现行价格水平下,可以获得的最大满足。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1、卫生服务供给的概念: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而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单个卫生机构的供给是指卫生机构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卫生服务的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提供某种卫生服务的所有提供某种卫生服务的所有提

16、供者愿意且能够提供的该种卫生服务的数量。2、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即时性(2)不确定性(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无误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3、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卫生服务价格(3)卫生服务成本(4)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卫生资源(6)卫生服务技术水平(7)医疗保障制度4、供给曲线:是一条自左下方向向右上方向倾斜的曲线,反映了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价格水平下提供者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5、供给弹性的概念:是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

17、。供给弹性=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价格变化的百分比。6、供给弹性的种类(1)当供给弹性系数1时,称为富有弹性,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大于价格的变动率;(2)当供给弹性系数1时,称为缺乏弹性,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小于价格的变动率;(3)当供给弹性系数=1时,称为单位弹性,表示供给量的变动率等于价格的变动率;(4)当供给弹性系数=0时,称为完全无弹性,表示价格的变动对供给量的变动无影响;(5)当供给弹性系数=时,称为完全弹性,表示任何价格的微小变动都会引起供给量的无限变动7、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时间(时间长时的供给弹性大于时间短时的供给弹性)(2)产品调整的难易程度(产量易于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大,产

18、量难于调整的产品供给弹性较小;生产周期较短的,供给弹性就较大,相反,供给弹性较小;提高产量引起边际成本的较大增加,供给弹性就较小,相反,供给弹性就较大;产品生产需要的规模大,产品的供给弹性就小,相反,供给弹性就大;产品需要采用劳动密集型的方法进行生产,供给弹性较大,产品的生产采取资本或技术密集型的方法,产品的供给弹性就较小。)(3)需求弹性(需求弹性大,供给弹性大,反之,供给弹性小。)8、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对于卫生服务来说,总体上看供给弹性较小,原因是卫生技术人员的培养周期长及提供卫生服务的技术、资源(如房屋和大型设备等)成本高。不同类型的卫生服务供给不相同,相对于CT服务而言,感冒治疗服务、

19、一般性体格检查等属于劳动密集型服务,因而供给弹性相对较大;而CT检查则属于资本密集型服务,则供给弹性相对较小;基本医疗服务与特需医疗服务相比前者供给弹性相对较大,而后者因需要一定的设备及人员,因而供给弹性相对较小,但后者也可能因需求弹性相对较低而影像到供给弹性;一般性医疗服务与急诊医疗服务相比,前者的需求弹性相对较大,则供给弹性相对较大;而后者的需求弹性较小,供给弹性也较小。9、生产函数的定义及意义:生产要素一般被划分为劳动、资源、资本和供给者才能四种类型。在卫生服务的多种投入要素中,房屋、大型仪器和设备等在短时期内可以进行数量的调整,称为不变投入;而医生人数、护士人数、药品、卫生材料等要素在

20、短期内可以进行数量的调整,称为可变投入。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是相对的,也可能互相转化。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与所能生产的产品或所能提供服务的产量之间的关系,它反映了某种商品或服务投入与产出的内在联系。生产函数可表示为:Q=f(XX2Xn),(Q代表最大产出,X代表生产过程中生产要求的投入量)10、规模报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B0a1,01,为规模报酬递增,此时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大于对卫生机构增加投入使其规模扩大的幅度,规模报酬递增的主要原因是卫生机构扩大投入规模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可继续增加对卫生机构的投入。

21、(2)a+B=1,为规模报酬不变,此时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幅度等于对卫生机构增加投入使其规模扩大的幅度,说明现有技术水平下卫生机构的生产效率已达到最高。a+Bvl,为规模报酬递减,此时卫生服务产出量的增加幅度小于对卫生机构增加投入使其规模扩大的幅度,规模报酬递减的主要原因是卫生机构规模过大,使得提供卫生服务的各个方面难以协调,运转不良,从而降低了生产效率。在这种情况下不应再继续增加对卫生机构的投入。11、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随着医生数的增加,平均门诊数也在逐渐增加,开始增加一名医生,门诊人数增加得相对较多;如果再增加一名医生,门诊人数虽能继续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却有所下降;随着医生数的不断增加,门诊

22、人数的增加量逐渐减少,最后达到零,甚至为负值。这就是边际递减规律,即当其他投入要素的数量保持不变时,如果一种投入要素不断地等量增加,那么超过一定数量后,产出量的增量将会越来越小,即该种投入要素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当然,在实际中,门诊人数的增加量不可能出现负值,这只能在边际产量达到零值时,再增加医生的数量,将会使效益降低。12、生产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可变投入从0增加到L1。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总产量也是增加的。说明这这一阶段不变投入量相对较多,而可变投入相对缺乏,只要增加可变投入量就可以使不变投入的效率得到充分发挥而使总产量有所增加。因此,通常生产者将会在

23、此时期增加可变投入,以增加总产量,并将生产扩大到第二阶段。第二阶段:可变投入从L1增加到L2。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呈下降趋势,边际产量仍大于0,总产量也继续增加,但速度递减,即这一阶段是从平均产量最大到总产量达到最大。通常生产只进行到第二阶段,至于在此阶段可变投入的最佳投入数量究竟在哪一点,还需要结合成本、收益和利润进行分析后才能够确定。第三阶段:可变投入增加到L2后,在这一阶段,平均产量继续下降,边际产量为负值,总产量开始降低,此时,每减少一个单位的可变投入都能够提高总产量。这说明相对于不变投入量说,可变投入量相对过多,很不经济,应停止对可变投入的增加。因此,生产不能够进行到此阶段。13、等

24、产量线:等产量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的轨迹。等产量线离原点越远,表示产量越大,反之,则表示产量越小。特点:(1)曲线向右下方倾斜;(2)曲线凸向原点;(3)任何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14、等成本线:是指在既定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的条件下,生产者所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不同组合的轨迹。15、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切点上的组合,即为最优生产要素组合。它能使生产者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产量,从而获得最大的利润。原则是:两要素的边际产量之比等于两要素的价格之比,即可实现在既定成本条件下产量最大化,或在即定量条件下成本最小化。16、成本

25、理论:主要分析成本对供给量的影像,(分析参考总变动成本、平均变动成本、平均成本及边际成本的关系),医疗服务的价格上升时,即边际收益增加,收入的增加量大于成本的增加量,因而该医疗机构会增大服务量,知道边际收益=边际成本时为止。反之,如果降低服务价格,则提供者会减少提供量。实际上边际成本曲线就是营利性提供者的供给曲线。由此可以得出,随着价格的增加,供给量也增加,随着价格的降低,供给量也减少。这就是供给曲线所描述的规律。供给曲线所描述的规律是供给者追求利润的行为所致。第四章医疗服务价格1、均衡价格的概念:市场均衡是指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状态下的均衡,即当提供者愿意提供的数量恰好等于需求者愿意购买的数量

26、时,供给量与需求量的交汇点就是市场均衡点。此时,需求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供给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完全一致的,该价格称为均衡价格。2、均衡价格的形成:均衡价格的形成是市场供求关系自发作用的结果。当价格P1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大于需求量,产生了供给剩余,这会引起供给者之间的竞争,并导致其行为发生改变:降低价格和减少提供量,而价格的降低可以带来需求量的增加,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价格下降到均衡价格水平。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供给量小于需求量,产生了需求剩余,这会引起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供不应求),供给者的行为随之发生改变:提高价格和增加提供量,价格的提高又会使消费者减少购买量,最终实现市场均衡,价格上升到均

27、衡价格水平。3、价格功能及作用:(1)传导信息(最基本功能);(2)资源配置;(3)促进技术进步;4、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对于某种商品或服务,在特定的地域内,在供需关系自发作用下所形成的市场均衡称为局部均衡。一个市场均衡状态的改变会引发其他相关市场均衡状态的变化以及相关市场密切联系的其他市场的变化,即引发了许许多多市场的一系列变化,这种调整会一直不断进行下去,直到最后所有的市场都重新达到均衡状态或新的均衡状态,即达到了一般均衡。5、市场价格的影响因素:(1)生产或提供成本与价格;(2)需求水平;(3)需求价格弹性与价格;(4)市场性质与价格;(5)医疗保险与价格;(6)信息与价格;(7)诱导需

28、求与价格6、政府管制价格:政府管制价格是指政府根据需求和目标运用行政手段规定并强制执行的某些产品或服务价格的政策。目的是调节医疗服务的提供、消费、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价格管制包括了服务市场的价格管制和要素市场的价格管制,前者直接影响医疗服务的供给和消费,后者对医疗服务的成本产生影响。主要形式:(1)最高现价(医疗服务、水、电、煤气、房租、基础教育等);(2)最低现价(一些农产品);(3)绝对控制(基本生活品或服务);(4)双面管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效率不高;(2)商品短缺;(3)较高的管理成本;(4)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7、补贴政策与税收政策:为支持某一种产品或服务的发

29、展而采取的政策,与最低现价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通过对生产者的补贴降低生产成本,但价格仍通过市场中供求关系的自发调节而形成,并没有对市场的价格机制产生影响。8、我国医疗服务价格变化的历史:第一阶段(1953-1957):政府向居民提供免费预防保健服务,并建立了职工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资金来自于政府和企业,向行政事业单位和企业提供免费医疗服务,对医院实行免税政策,实行差额预算补助。第二阶段(1958-1980):自1958年起,三次大幅度降低医疗服务价格。1960年,国家对医院由差额补助变为职工的工资全部由政府承担,此外,还承担医院的基本建设投资、设备购置和维修。实行的是“全额管理、定项补助、

30、结余上缴”的政策。第三阶段(1980年至今):县及县以上医院实行“全额管理、定项定额补助、结余留用、超支不补”的经济管理政策。9、我国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政策(2001年)关于改革医疗服务价格管理的意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管理形式;下方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权限;规范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改进医疗服务价格管理方法关于改革药品价格管理的意见:调整药品价格管理形式;药品价格管理上引进市场竞争机制;建立药品价格管理的灵敏反应机制10、我国医疗服务价格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目前,医疗机构的收入主要来自财政补贴、业务收入和药品收入等,医疗机构的这种收入结构反映了不同收入来源及价格结构对医疗机构提供各类服务的激励作用及其结

31、果。由于财政收入对医疗机构的补偿不足,医院所提供的服务又不能够完全按成本收费,医院只能通过提供药品服务和大型医疗设备的诊治服务来解决补偿不足的问题(市场补偿方式)。这种情况被提供者们所扭曲,变为不加约束的极力追求经济利益的行为,出现了争相购买高精尖设备的现象,出现过度提供高技术服务,导致高精尖设备的过剩和医疗费用的上涨。此外,药品加成政策是导致医院过度提供药品服务或提供不必要服务主要原因之一。第五章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1、市场机制的作用:各市场构成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经济运行的内在机理,即所谓的市场机制,它是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种调节作用的总称。市场机制主要包括了供求价格机制、竞争机制

32、和风险机制。2、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当社会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是由市场机制起基础性调节作用时,则称为市场经济。基本条件:(1)价格信号的灵敏性;(2)完备的市场主体;(3)经济主体具有充分的经营决策权;(4)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5)供求双方处于基本平衡和平等地位。3、市场失灵的概念:市场机制发挥其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是有条件的,在不能满足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市场机制不仅不能够使资源达到有效配置,还会产生副作用,导致资源配置状况的恶化,这种情况称为市场失灵。4、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1)市场机制对某些领域的调节作用很微弱;A信息不对称;B效益外在性:正外部性,1+12;负外部性,1+1V2;公

33、共产品;(2)垄断;(3)市场机制的调节与社会经济利益不一致;(4)市场调节的滞后性;(5)市场调节的消极性;(6)市场机制的作用导致收入上的差别。5、经济人理论(了解):在经济社会里,人采取行为的基本动机通常是出于自身经济上的考虑,即使是其他非经济动机也往往是以一定的经济实力为前提的,通常不以他人利益或社会利益作为其行动的动机。这就是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从理论上讲:自身利益、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存在三种可能关系:(1)在增进自我利益的同时实现他人和社会的利益;(2)在不损害他人和社会利益的前提下实现自我利益;(3)损人利己。经济人行为究竟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什么影响,取决于社会的经济体制、制

34、度框架医技包括法规在内的具体竞争规则。6、政府干预的范围:(1)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政府应该采取各种手段弥补市场失灵。(2)对于发育不完善的市场,政府应采取相应措施去促进市场的发育,即建立起使市场机制能够发挥其优化资源配置作用的市场环境,包括建立和健全市场规则,促进产权的明晰等。(3)对于政府干预过多或不适当干预造成的市场功能障碍是指政府在本应该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进行资源配置的地方插手资源的配置过程,结果带来了政策性市场扭曲,反而妨碍了市场机制功能的正常发挥。7、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基本职能:(1)保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2)建立和健全法律体系;(3)建立和完善政策体系经济职能:(1)资源配

35、置职能;(2)收入再分配职能;(3)宏观经济调控职能;(4)经济监管职能8、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2)收入再分配职能;9、政府干预失灵: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政府的作用。但政府干预也不是万能的,不仅不能弥补市场失灵,反而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恶化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的降低,这被称之为政府干预失灵。主要表现:(1)政府行为的低效率,包括决策低效率和工作低效率(政府工作人员信息不完备、政府工作人员追求自身利益和部门利益、政府干预对象采取对抗行为或“打擦边球”、政府干预成本较高);(2)寻租行为,“权钱交易”。10、卫生领域中的政府作用:(1)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

36、服务的投入;(2)规范医疗服务市场,包括制定各种准入制度以控制进入市场医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制定药品管理法、食品法等保护消费者利益;(3)直接投资和管理医院,以实现政府的社会目标;(4)通过财政政策进行转移支付,包括对需方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以及对供方的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5)医疗服务价格管制。11、政府在卫生领域中的作用分析(1)政府的财政职责:在卫生领域,对于具有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公共卫生服务、预防保健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应由政府出资补偿卫生机构提供公共卫生服务的成本,或通过市场机制与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方式补偿部分具有准公共产品性质的卫生服务成本。但目前相当比例的财政补贴仍然用于医

37、疗机构的人员经费,用于扩大医疗机构的规模,结果导致真正需要资金的防护领域却资金不足,防保机构不得不以提供有偿服务来弥补服务成本。尽管上述状况正在逐渐发生改变,但政府的公共财政职能在卫生领域并没有很好的发挥其弥补市场失灵和减少卫生服务分配不公平的作用,反而因卫生投入方向的不合理(更多的投到产生直接经济效益的高层级医疗领域),以及实施相应的影响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更好发挥作用的补贴政策、价格政策等,使卫生资源利用的总体经济效益均不高,不公平问题加重(缺乏医疗保障和利用不起高价格的高层级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2)财政体制: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一是因为改革开放以来多次放权而使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逐年下

38、降;二是因为现行“划分收支、分级管理”财政体制,卫生支出主要是由各地方政府负责,使得财政收入不高或根本就入不敷出的城市基层政府、农村县或乡政府,尤其是贫困地区,没有更多的资金分配到卫生部门,无力发展卫生事业,而这些地区对卫生资金和卫生服务的需要却较高。从而导致卫生资源配置的层级结果不合理,也带来卫生服务分配不公平的进一步加重。(3)政府主要支持供方的投资体制:政府这种支持供方的投资体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的成本,医疗机构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向居民提供其所需要的卫生服务,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高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居民或低收入居民对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但也带来了卫生服务分配上新的不公平

39、。对于低收入者即使是降低医疗服务的价格,也仍然利用不起他们所需要的最基本医疗服务,即使利用了,也是挤占了他们仅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低水平收入。但对于高收入者,不仅不一定能够达到提高低收入人口对卫生服务可及性的目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不同收入人群卫生服务利用率的差距,也导致卫生资源的浪费与不足并存。(4)补贴政策:根据补贴对象可以分为对需方的直接补贴(如包干制)和间接补贴(如降低医疗服务价格,企业购买医疗保险的利润免税)和对供方的直接补贴(政府给医院的卫生事业费等)和间接补贴(医院服务免税);根据补贴方式可以分为对需方的平均补贴和针对特殊人群的补贴及对供方的按机构、床、人补贴和按服务、功能补

40、贴以及定项、定额补贴。对需方的直接补贴及降低医疗服务价格,或者因消费者为尽可能少花自己的钱而不去就诊影像健康,或者因为低价政策有利于高收入者,而低收入者即使是低价也仍然利用不起医疗服务,因而导致不公平现象的产生。供方补贴对卫生资源配置、利用及卫生服务分配公平性的影响已在前述。对供方按机构、床和人的补贴方式,是导致卫生资源规模不断扩大、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尤其是层级结构)不合理,进而引起卫生服务分配不公平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第六章卫生筹资和卫生总费用1、卫生资金与卫生费用的概念:卫生资金是指卫生资源中表现为货币形态的内容。卫生费用是指凡是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健康的活动所花费的资金。两者不同:卫生资金是

41、指一定时期内卫生领域占用的社会劳动,而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消耗的社会劳动。2、卫生筹资的概念:侠义的卫生筹资是指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来源渠道、各渠道具体内容、数量、比例等。广义的卫生筹资不仅包括卫生资金的筹集,还包括卫生资金的分配和使用。3、政府卫生筹资:指各级政府用于卫生保健事业的财政预算拨款,根据其经济用途分为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包括卫生事业费、中医事业费、计划生育事业费、高等医学教育经费、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医学科研经费和卫生行政管理费)和公费医疗经费(或社会医疗保险经费)。4、社会卫生筹资:是指来自于政府预算外社会各界投入到卫生事业的资金,包括行政事业单位卫生支出、企业卫生

42、支出、乡村集体经济卫生支出、私人办医卫生支出、其他卫生支出。5、个人卫生筹资:是指居民利用自己可支配收入支付各项医疗卫生费用和各项医疗保险费用,包括城市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城市居民的医疗卫生费的支出、城镇职工按规定个人缴纳工资总额一定比例的保险费、城市居民参加各种商业医疗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和农村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农村居民的医疗卫生费支出、农村居民参加合作医疗等医疗保障制度缴纳的费用、农村居民参加各种商业医疗保险所支付的保险费)。6、卫生总费用的概念:卫生筹资水平用卫生总费用来反映。卫生总费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全社会用于卫生事业的货币总和,卫生总费用的核算期通常为一年。7、卫生总费用

43、的测算:(1)卫生筹资总额(来源法),分为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2)卫生资金分配总额(分配法),;(3)卫生资金使用总额(使用法)8、卫生总费用的影响因素:(1)人口增长、人口老龄化;(2)物价上涨因素;(3)疾病谱发生改变;(4)医疗科学技术进步和新药的应用;(5)居民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增长;(6)管理体制方面某些弊端。9、卫生总费用筹集和使用评价的指标(了解):(1)卫生筹资总额: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卫生事业的全部投入,是反映卫生资金筹集总量的重要指标。(2)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经济发展水平下对卫生事业的资金投入水平,通常用

44、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卫生和居民健康的重视程度。(3)人均卫生费用: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享有卫生保健服务的公平性。10、卫生总费用水平及筹资主体的变化(了解):卫生总费用和人均卫生总费用逐年上涨,卫生总费用占GDP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卫生总费用筹资主体发生了变化,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明显下降,而社会和居民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表明目前我国卫生筹资主体已发生改变,但仍然表现为政府、社会、居民个人三方参与的多元筹资格局。11、医疗卫生保健消费的收入弹性(了解):据推算,1978-1998年期间,中国卫生总费用的平均收入弹性为1.2,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卫生

45、总费用增长1.2%,表明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略快于国民经济增长,提示应对不合理增长的卫生费用予以控制。12、政府卫生筹资的变化(了解):政府卫生筹资水平改变表现为,筹资绝对值增加,而相对值即政府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百分比明显下降。同时,政府卫生资金分配比例也发生了变化,其中很重要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部分占政府卫生支出的比例呈现下降趋势,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占财政支出比重也趋于下降,提示财政对卫生保健事业的支持有所减弱。13、卫生资金城乡分配格局的变化(了解):卫生总费用在城乡之间的分配格局发生了变化,城市所占有的卫生资金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趋于下降,而卫生总费用中农村占有的份额趋于上升,可见卫生资金分配

46、的公平性有所提高。14、卫生筹资公平性(了解):卫生筹资公平性是指居民收入水平和支付能力不同,对卫生服务也应有不同的支付额,收入水平高的居民应比收入水平低的居民对卫生服务的支付额高。城乡居民的经济收入和支付能力都有所增强,但城市居民卫生保健支出的收入弹性比农村居民大得多,表明城市居民的卫生保健支出的增长相对其收入比农村居民快得多。第七章卫生资源优化配置1、卫生资源:卫生资源是指提供各种卫生服务所使用的投入要素的综合,包括硬件资源(资本、人力)和软件资源(卫生信息、卫生技术、卫生管理、卫生服务能力等)。2、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的配置指卫生资源在不用用途之间的分配。包含卫生资源的增量配置和存量调

47、整两部分。3、效率和公平的概念:效率就是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获得最大的卫生产出(即符合人们的需要、有利于改善居民健康水平的卫生服务),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又可分为结构效率和工作效率。公平是指无论居民的收入水平高低和支付能力大小,居民对卫生服务应该有相同的可及性。居民获得卫生服务的公平又体现在水平公平和垂直公平上。水平公平是指具有等量卫生服务需要的人能够获得相同数量和质量的卫生服务。垂直公平则是指卫生服务需要水平不同的人所得到的卫生服务量也不同,需要水平高者得到较多的卫生服务,需要水平低者得到较少的卫生服务。4、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上,如何使卫生资源的配置产生最佳的功能和效益

48、。5、卫生资源配置的原则:(1)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应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2)效率和公平兼顾;(3)向重点倾斜、兼顾全局;(4)按照成本效益原则配置资源6、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1)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主要指人员、床位、机构、设备等数量和质量;(2)卫生资源配置结构:纵向结构(如各级医疗机构之间的配置)横向结构不同类别的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的地区结构,卫生资源的专业结构,卫生人力资源7、卫生资源配置的评价指标:(1)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卫生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比:该指标体现国家在多大程度上提供必要的卫生资源以保证卫生事业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人均卫生费用:该指标表明一个地区的卫生资源水

49、平、同时也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地区之间、人群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卫生机构之间的费用比例:该指标反映了卫生资源在各级卫生机构之间的配置是否合理门诊和住院费用比例:该指标反映医疗机构内部资源配置是否合理。农村卫生费用和城市卫生费用之间比例医疗、预防、妇幼保健费用比例(2)卫生资源配置评价指标(实物形态的资本、卫生人力)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卫生资源配置结构(3)卫生资源利用效率指标每医生日门诊量每医生日负担床日平均住院日床位使用率门诊此均费用次均住院费用平均处方费用中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8、卫生资源配置总量:20世纪80年代,医疗服务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推出扩大供给的卫生政策,90年代以后,供不应求的局面

50、已得到改善,而卫生服务需求却趋向萎缩,供求发生新的不平衡,但医疗卫生资源仍在扩大规模。可见卫生资源总量呈上升趋势,规模不断扩大。9、卫生配置结构:卫生资源结构存在的问题突出地体现为卫生服务体现不合理,在不同层级呈现“倒三角”的状态,与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正三角”的局面不相适应。另外,还存在其他不合理现象,如卫生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过于向城市集中;卫生技术人员学历结构不合理;医生护士比例不合理;卫技人员的年龄结构、职称机构等都存在一定问题。10、卫生资源利用效率:1、结构效率低,呈现“倒三角”局面;2、工作效率低,包括人力资源和病床的工作效率,设备的工作效率。3、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低下造成卫生

51、资源的巨大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的主要原因:1、我国原有的“条块分割”管理体制,致使行政管理机构重叠,造成资源的闲置与浪费;2、不可回避,医院分级管理的政策导向和大型设备管理失控也促使城市医院争先购买设备、建新楼、开展新服务,而这些新增的服务和设施又进一步刺激了无效需求的增加,造成了资源的浪费。3、我院尚未建立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定点医院全在大医院,缺乏引导需求向社区分流的机制,同时,医疗保障制度也缺乏对卫生服务供需双方行为的规范,直接造成卫生资源的浪费。11、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测量(了解):通过家庭卫生服务调查和卫生机构调查两个来源获得。12、卫生资源配置量:略第八章疾病经济负担分析1、疾病经

52、济负担的概念: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以及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由于预防治疗疾病所消耗的经济资源。2、疾病经济负担的类型:通常把疾病经济负担分为两种,直接疾病经济负担和间接疾病经济负担。3、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预防和治疗疾病所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病人在医院的就诊和住院的费用,在药店购买药品的费用,国家财政和社会对医疗机构、防保机构和康复机构等的投入等各个方面。另一部分是指在费卫生保健部门所消耗的经济资源,包括有关社会服务费用、和疾病有关的科学研究费用、退休金和津贴、病人的额外营养费用、病人由于就医所花费

53、的交通费用等。4、间接疾病经济负担:是指由于发病、伤残(失能)和过早死亡给患者本人和社会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具体包括:(1)因疾病、伤残和过早死亡损失工作时间从而造成的损失。(2)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工作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3)病人的陪护人员损失的工作时间。(4)由于疾病和伤残导致个人生活能力降低而造成的损失。(5)由于疾病和伤残对于患者本人及其家属所造成的沉重的精神负担等。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计算(5-8):5、需要的信息:(1)发生在卫生部门的费用就是所有检查治疗项目、使用的所有药品和耗费的各种材料的总体费用;(2)发生在非卫生部分的费用包括病人或病人的家庭成员因为就医所发生的市内或远程

54、交通费、外地住宿费、额外的营养费、聘请专人护理等费用。6、信息来源及收集方法:(1)查阅卫生机构的病案记录(2)询问调查7、计算直接疾病经济负担(某地某病直接经济负担总值计算):(1)发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发生某新病例的频率。(2)患病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与总人口的比。(3)就诊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就诊人数或就诊人次数与总人口的比。(4)住院率: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住院人数或住院人次数与总人口的比。计算直接经济负担总值时需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研究的目的选择上述指标。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对预防或干预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使用发病率比较好;如果研究的目的是论

55、证疾病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使用患病率比较好。有的学者认为患病人数或发病人数并不等于实际接受治疗人数。尤其是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人民生活比较贫困,许多患者受支付能力的约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即使患病也不去接受治疗,因此实际接受治疗的人数可能会明显低于患病人数或发病人数。不接受治疗就不会因该病发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按照患病率或发病率计算直接经济负担水平会有所夸大,因此可以考虑使用服务利用指标就诊率和住院率,这样会比较接近真实情况。8、直接疾病经济负担的影响因素(病人):(1)病人本身的情况;(2)疾病本身的情况;(3)病人患病后是否利用卫生服务;(4)病人利用卫生服务的地点;(5)病

56、人利用卫生服务的机构(级别等)(6)病人是第几次利用卫生服务;(7)病人的医疗保障形式;(8)病人对卫生服务效果的预期。间接疾病经济负担计算(了解9-12)9、使用的指标(1)平均预期寿命:指某个人年龄尚存的人今后预期的平均存活人年数(或岁数)。(2)死亡指标:粗死亡率:在一定时期(年、季度、月等)内死亡总人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疾病死亡率:按不同疾病计算死亡率。某疾病死亡数与该人群同期平均人口数之比。减寿年数(PYLL):计算不同病种死亡者总的寿命减少年数,该指标可以用于估计损失的生产劳动日,也就是有效工作时间的减少。(3)病休指标:包括缺勤天数、休工休学天数、平均卧床时间等。(4)

57、伤残失能指标(5)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是指从发生某疾病后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年,包括因早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因此是综合评价各种非致死性健康结果(包括各种伤残状态)与早死的效用指标。10、病人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主要是指病人及其家庭由于疾病和陪护等造成缺勤从而损失的收入。通常使用抽取样本进行询问调查的方法。11、社会的间接疾病经济负担:主要是指由于早死和伤残造成病人工作时间减少、工作能力降低,从而形成的社会经济损失。12、计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1)年龄权重;(2)生产力权重;(3)时间的贴现。13、疾病经济负担分析的意义:(1)有助于了解

58、不同疾病和伤害给社会带来的影响;(2)根据不同疾病和伤害引起的社会经济损失,确定卫生规划或卫生活动的重点;(3)有助于了解各种疾病给病人生活带来的影响并且采取有关措施;(4)确定卫生项目的效益并且对各种卫生措施进行经济学评价;(5)为医疗保险行业提供相关依据。14、我国疾病经济负担现状(了解):早亡和伤残所造成的疾病经济负担都是不容忽视的。因病就诊和住院所造成的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医技卫生总费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规模的扩大、农村的发展而明显升高。15、我国疾病经济负担发展趋势(了解):趋势:我国城乡居民的疾病经济负担呈上升趋势,原因:(1)人口数量继续增加;(2)人口机构老龄化;(3)社会经济

59、发展因素;(4)健康意识因素;(5)疾病本身的因素;(6)科学技术进步因素;(7)医疗保障制度因素;(8)其他因素(体制不健全、管理不善、医疗机构人员膨胀等)。第九章医疗机构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1、医疗服务成本:是指医疗机构在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全部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其价值以货币额的形式表示。2、成本构成:是指卫生服务中各费用支出所占的比例,或各成本项目占总成本的比重。根据医院会计制度,医疗服务成本一般包括:(1)人员经费;(2)公务费;(3)卫生业务费;(4)卫生材料费;(5)低值易耗品;(6)设备购置;(7)固定资产折旧;(8)固定资源维修费;(9)药品费;(10

60、)制剂原材料;(11)其他费用。病人的欠费或减免部分、医疗事故赔偿费用等不能列入医疗服务成本范围。3、医疗服务成本分类:(1)按成本与医疗服务量的关系分类: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2)按成本的计入方法分类:(1)直接成本;(2)间接成本4、成本核算单位:医疗机构的成本核算主要有四级核算单位,通常以医院和科室为综合单位,以病种和项目为基本单位。较为常用的是院科两级核算,以科室两级成本核算优越性最大,它能使医务人员参与核算与管理,利于责权利相结合。5、成本核算步骤:(1)测算医院总成本(医疗服务成本和药品经营成本);(2)测算各科室成本;(3)测算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