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51知识点_第1页
化学选修51知识点_第2页
化学选修51知识点_第3页
化学选修51知识点_第4页
化学选修51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学期教学计划章节课时周星期前言新学期的心理调整及引言内容115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第一节有机化合物的分类121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123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32,35,1,3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33,45,1,3复习24,55,1考试,评讲253,5第二章烃和卤代烃第一节脂肪烃27,87,1第二节芳香烃183第三节卤代烃28,95,1复习考试,试卷评讲293,5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第一节醇酚3101,3,5第二节醛2111,3第三节羧酸酯211,125,1第四节有机合成312,133,5,1复习考试,试卷评讲313,143,5,1第四章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第一节油脂1143第二节糖类314,155,1,3第三节蛋白质和核酸315,165,1,3复习考试,试卷评讲216,175总结期末总复习第6周为十一放假。第三章内容可能会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给予适当的延长,增加练习和习题评讲。争取在18周之内完成教学任务,尽早进行期末复习。新学期的心理调整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学生并初步了解学生;2.让学生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重点是让理科班对《有机化学基础》的全书有整体认识;3.从文理差别、自我意识方面帮助学生调整心理状态面对新学期的学习,特别是化学学习;4.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观点,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介绍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真正了解学生,并得到学生的初步认可;让学生简单了解本学期教材内容;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教学难点:有效地调节学生的学习心理。教学安排:(师)自我介绍:姓名(包括由来),家乡及其特色,我的性格和对学生的要求(诚实)。(5分钟)(师)自己阅读教材目录。(生)自己阅读(3分钟)(师)提问:根据目录,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强调:本学期的内容是在上个学期的基础上,针对有机化学知识进行加深。阅读教材前言,并用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知识(不要过多),5分钟后和我划出的重点比较一下。(生)自己阅读(5分钟)(师)指出前言当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以及应该具备的知识的发散。包括:1.以前区分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是什么理论?生命力论。2.让生命力论遭到质疑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什么?维勒合成尿素。3.维勒的合成实验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关系?同分异构体。4.此后,生命力论逐渐被什么标准取代?元素组成。5.化学的定义?是一门主要从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质的科学。也是化学的角度,从这几个方面学习化学。6.目前研究和学习化学重要方法?实验为主并要求实证。7.分子设计(有机合成)的特点介绍:最有趣味和挑战性的环节。8.关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检验分子中是否有不饱和键的反应,类型相同吗?是什么?加成和氧化。9.美丽的语句:“……神奇出自平凡,创新源自思考和需求,化学的魅力也就在其中。”希望:高二是向高三的重要过渡,所以尽可能在本学期内有意识的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自己主宰学习。分为3个方面:(1)对自己的学习活动的事先计划和安排;(2)对自己实际学习活动的监察、评价和反馈;(3)对自己学习活动进行调节、修正和控制。学习活动不仅仅只在学校的学习,“主宰”的含意也不仅仅是“自控”。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就是心理上的(思想上)正确认识,不是老师教的,而是自己教的,必须意识到自己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作业:(1)对上学期化学(2)的第三章《有机化合物》进行复习和整理。必须是自己复习的结果,自己总结,指出自己的薄弱环节,体现自己归纳知识的能力,可以是表格或是网络或是别的形式,总之对于自己来讲知识结构最为清晰,最好不要参考别人的,会影响自己的思维,哪怕作业发下来以后再去学习别人好的地方。(2)针对自主学习的3各方面结合自身进行分析,要正确评价现有的能力,别说空话。本学期第一篇周记。(12班)教学效果记录:1.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欠缺,特别是重点班的与我的估计相差甚远;包括知识的联系与发散能力。2.12班化学基础仍然欠缺,9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能够回答我的提问,非常好。3.12班课代表关健鸿,9班课代表黎锦标。教学改进:必须有意识的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其自主学习的第一步。第一章认识有机化合物有机化合物的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从结构出发的两种分类法,并再次明确分类的必要;掌握按照官能团分类方法,能以此分类。并认识不同的官能团对应的典型代表物。教学重点:掌握官能团的分类法及相应代表物。教学难点:掌握官能团的分类法及相应代表物。教学安排:(作业评讲)化学(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的知识总结作业的分类没完成的完成的符合要求的不符合要求的不会方法的态度不端正的请问,你的作业可以划分到那一类?标准只有一个:作业究竟给谁完成?你们全都会从理论上得到“给自己做”。检验的依据:完成作业后,你的感觉是――这一章的知识脉络清晰很多。还是――简直是浪费时间!如果是后者,那就是一件很让人痛心的事情。(师):欢迎发现我的教学中的问题,欢迎鞭策我学习,欢迎课堂多提问,任何时候都可以,凡是能将我问得哑口无言我会诚恳感谢,叫他老师,并给予加分。物质为什么要分类?(化学必修=1\*GB3①)(生):更好的研究物质。(不太理想的回答,但我没有给予合适地补充或是引导,遗憾)(师):最简单,最容易的是二分法。(好与坏,对与错,是或不是)例如:有机物链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思考:1、依据是什么?2、缺点和遗憾在哪里?化学是一门什么学科?(生):1、碳的骨架。2、无法突出化学的特点,骨头很不生动,不能很有效的区别和研究。(师):化学是从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的角度来研究物质,而简单的分类是远远不够的。结构性质(决定与体现的关系)结构中最能突出性质的那一部分成为分类的依据:官能团。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类似每个人的特殊性格)重新看书了解学过的或未学过的物质的官能团名称,以及分类。再将所有的官能团的结构明确。试着回忆并写出电子式。(生):1、完成“学与问”2、根据教材目录理解官能团分类法。(师):小结。分类的目的有机物的分类官能团性质规律作业:P61,2,3第二节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教学目标1.通过对甲烷的结构认识掌握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2.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并了解同分异构的不同分类。3.通过学生自己组合典型有机化合物加深他们对结构的认识。教学重点: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教学难点:同分异构的不同分类方法教学安排:(作业评讲):12班包括“学与问”和习题。9班只有课后习题。(师):化学角度是指……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改变,那么某种物质的结构一定就是那种结构,它的依据又是什么?分析甲烷的结构特点,指出形成该结构的原因。(师和生):甲烷的分子式为CH4,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形成原因:1、一个碳原子结合四个氢原子,是因为C最外层4个电子,必须再共价4个电子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碳的成键特点)2、分子的空间结构必须阻力最小,因此,平面正方形没有正四面体稳定。(师)碳的成键特点形成的本质原因是?除了和氢,还能形成怎样的键?(生)C最外层4个电子,必须再共价4个电子才能达到8电子稳定。分析下面的化学键:-C-H-C-C--C=C--C≡C--C-O--C=O-C≡N(师)了解资料卡片中“键长,键角,键能”,注意概念的界定。“科学视野”中的“碳原子sp3杂化与甲烷的结构,建议化学方向的学生自学一下,想搞清楚的再来咨询老师。(师)有机物繁多的重要原因――同分异构体完成“思考与交流”,复习以前的知识。同分异构体的确定也有不同的分类,阅读P10。(活动)2人或4人一组用一套学生用“有机分子模型”组合常见有机化合物:甲烷,乙烯,乙炔;组合课本上的同分异构体。(师和生)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碳链骨架不同。例: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位置异构:官能团的位置不同。例:1-丁烯、2-丁烯官能团异构:具有不同的官能团。例:乙醇、二甲醚(师)课本中的例题仔细看明白,注意它的名称,与结构的关系是什么?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根据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命名简单有机物,本节课只是掌握烷烃的命名,能判别烷烃命名的正误。2.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进行适当应用。教学重点:烷烃的命名规则教学难点:烷烃的命名规则教学安排:(小测验)写出下列物质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以及相应的官能团名称:丁烷,丁烯,乙醇。小测验不交,做完就评讲,一起完成小测验,学生用红笔进行订正。(作业评讲)12班:1、两个酯的反应物的复原。(复习酸和醇的反应原理)HCOOC2H5:HCOOCH3:2、C6H14的5种同分异构体,C3H6的同分异构体。C6H14:C3H6:CH2=CH-CH33、课后习题:1~5(略)(师)有机物数量的多决定了必须要有一套系统的命名法则,否则无法记忆和研究。命名法则包括习惯命名法(碳原子数目不是很多)正,异,新系统命名法以烷烃为例,今天我们来学习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概念: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烷基-烷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例如:甲基CH3-乙基CH3CH2-(生)完成“学与问”写出丙基的结构简式。(涉及到等位氢)=1\*GB3①CH3CH2CH2-=2\*GB3②(师)请观察P14的2,3-二甲基己烷,试着自己先了解一下名字与结构的关系。(生)(不是全都明白,但至少明白一部分,并且会有疑问产生,这就达到目的了。)(师)可以在学生看书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师)四个方面:1、选主链(最长碳链)穿插课后习题P16:12、标次序(最靠近支链一段开始)配合习题3、标注及合并支链(难点)阅读例子,配合习题4、检查逗号和小横线(易错点)回顾所做习题(生)重新回顾刚才的2,3-二甲基己烷,以及下面的十烷,再次理解系统命名法。(练习)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戊烷的同分异构体。(作业)1、写出己烷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书2、教材P16:2(1),3(1)(2)(活动)用模型创造自己感兴趣的有机化合物。(课外作业)在纸上画出你的杰作的空间构型,并写出分子式,找出官能团,进行预测。在网上寻找其相关资料,可以直接输入分子式,然后搜索,当然可以用别的方法寻找。然后将所有内容完成于作业本上。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二课时)教学目标:让学生在烷烃命名的基础上掌握稀烃和炔烃的命名;让学生了解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教学重点:掌握稀烃、炔烃和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教学难点:熟练应用系统命名法教学安排:(小测验):写出新戊烷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2,2-二甲基丙烷)(作业评讲):P12-1~5(上节课没来得及评)(师)除了烷烃,还有很多别的烃,比如稀烃、炔烃;现在自学P15稀、炔烃的系统命名法,注意:与烷烃的系统命名对比着理解和记忆。请指出有何异同?(生)1、主链。也是最长碳链,但要包含双键或三键。2、标序号。也是距离某一端,但是距离双键或三键。3、标注及合并支链。支链的规则与烷烃一样,但还要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也要合并。(生)阅读教材P15中间的例题。(练习)教材P16,2(2),3(3)(4)。(师)关于苯的同系物的命名,掌握简单的化合物就可以。甲苯:-CH3乙苯:-CH2CH3二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二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编号的原则:支链的次序最小。(一般从甲基开始标号)(练习)教材P16,2(3),3(5)。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第三课时)习题课教学目标:通过习题加深学生对命名特别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理解和掌握。通过阅读增强学生对有机化合物知识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习题的评讲教学安排:(小测验)1、写出己烷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正己烷:2-甲基戊烷:3-甲基戊烷:2,3-二甲基丁烷:2,2-二甲基丁烷:2、写出C8H10的属于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及名称。(12班)乙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1,2-二甲苯)(1,3-二甲苯)(1,4-二甲苯)习题:1.教材:P12。2.教材:P16。3.《优化设计》P12~P16。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测定有机化合物元素的含量、相对分子质量的一般方法。掌握确定有机化合物的分子式的一般方法。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实验式和化学式的确定教学难点:初步掌握有机化合物实验式和化学式的确定教学安排:(师)简单介绍德国化学家李比希:有机物元素分析的最早提出者CuOH2O用无水CaCl2吸收,根据质量差计算H%有机物CO2用KOH溶液吸收,根据质量差计算C%(问)若混合气体先通过无水CaCl2,再KOH溶液吸收,你认为KOH的质量会变化吗?(CO2是不会被CaCl2吸收的,因为CO2+H2O+CaCl2――>CaCO3↓+2HCl不发生。(生)阅读教材:P20,例题(2分钟)某含C、H、O三种元素的未知物A,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该未知物碳的质量分数为52.16%,氢的质量分数为13.14%,试求该未知物A的实验式。解:N(C):N(H):N(O)=52.16%:13.14%:34.7%12.011.00816.00=2:6:1(问)1、相对原子质量为什么要四位数字?(有效数字)2、2:6:1是如何得到的呢?请自己将其中省略的过程补全。3、实验式是什么意思?有机物分子各元素按最简整数比表示的式子。(生)N(C):N(H):N(O)=52.16%:13.14%:34.7%12.011.00816.00重点=4.343:13.04:2.169过程=4.343/2.169:13.04/2.169:2.169/2.169=2:6:1(练习)教材P21:“学与问”已知咖啡因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和摩尔质量,确定其分子式。重点内容:计算出实验式后,根据该物质摩尔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如何得到该物质的分子式。答案:实验式C4H5ON2分子式C8H10O2N4(提问)如果没有学习今天计算实验式的方法,那么遇到这道题,你会怎样完成呢?(生)根据摩尔质量和质量分数直接计算元素质量,并进一步计算原子的个数,可以不涉及实验式。(评)一道题目会有多种解法,这是思维活跃性的体现,同时,多种方法完成一道题目可以大大增加其正确率。(作业)教材:P23,2。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了解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质谱法。了解测定有机物结构的方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通过活动来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并对有机物的结构和官能团进行适当应用。教学重点: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教学难点:对这几种仪器分析方法原理的简单理解教学安排:(师)上节课讲了有机物的化学式的计算,从化学式到分子式,这其中还需要什么条件呢?(生)相对分子质量。(师)所以,今天介绍一种直接测定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质谱法。高能电子流轰击分子离子磁场作用分子离子峰(关键)样品分子碎片离子碎片离子峰电子分子离子峰:一般在谱图的最右边,荷质比最大,是样品的分子量。各元素含量质普法简单计算例如:A实验式:C2H6O分子量:46化学式:C2H6O(师)但是要从化学角度研究物质,就必须知道物质的结构特点,所以,这里再介绍两种分析方法,都是用来研究物质结构。1、红外光谱有机物中不同的官能团对不同频率的红外光会有所吸收,故可以利用红外光谱中的不同吸收峰来判断所具有官能团的类型。红外光谱O—H键例如:A:C2H6OC—H键C—O键2、核磁共振氢谱利用氢原子的磁性会吸收电磁波能量显示吸收光谱,所以可以利用核磁共振氢谱的吸收峰的数目来判断有机物中氢原子的种类,还可以利用吸收峰的面积之比来得到不同氢原子之间的数目比值。核磁共振氢谱例如:A:C2H6O3种氢原子,数目比值为1:2:3综上所述:A的结构应该为:CH3CH2OH,而不是CH3-O-CH3若是CH3-O-CH3,核磁共振氢谱只会出现一个大的吸收峰,因为只有一种氢原子。(作业)教材P23:3(活动)用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学生用)创造有机物。针对学生不同的作品,首先给予鼓励,其次提问官能团的位置、名称及物质的分类。尽量让学生自己向大家解释荷介绍。对于每一个作品,都用数码相机拍下。教学效果记录:第一节课是在12班进行,前半节课关于质谱法、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的讲授显得有些混乱,对于学生的理解造成一些困难。下课后,经过思考,在9班教授时有所调整,始终把A的结构分析以例子的形式进行讲解,这样学生理解明显容易许多。有机化合物的球棍模型在学生手里得到了充分地利用,无论12班还是9班,创造力都是一样的丰富。个人感觉9班的学生思维更加发散和自由,黎锦标那一组很快就拼出了由多个五碳环构成的球体,每个碳还外连一个氢原子,下课时又在旁边加了一个相同结构的球体,但中间通过共用一个五碳环所以连在了一起,很有创意,我没舍得让他们拆掉,拿回了办公室。因为相机的电池不够用,因此约定剩下的几个同学第二天到我那里重现今天的作品并进行拍照。但也发现9班学生对于官能团的名称掌握明显较差。教学改进:1.对于官能团的名称、结构和空间构型,必须还要对学生进行训练,通过活动发现学生对这些知识之间的掌握似乎有些脱节。2.如果可能的话,类似的活动还是要尽可能的多开展,我都被学生的活跃思维和想学习的情绪感染,但同时书本知识与实际应用知识之间的差距也能明显感觉到,所以活动的多多开展应该能够帮助我和学生一起发现问题,并且开心地解决问题。第四节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了解蒸馏、重结晶、萃取对有机物分离的原理。教学重点: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方法和原理。教学难点:结合实验让学生对分离方法进行学习。教学安排:(小测验)下列谱图在有机物的研究中有何作用:质谱(分子量),红外光谱(官能团),核磁共振氢谱(氢原子种类及数目之比)(作业评讲)计算题:强调气体的相对密度的含意。(检查预习)1.写出蒸馏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名称,并进行组装,画出装置图。2.写出重结晶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名称,并进行简单组装,画出装置图,完成实验:KNO3(混有NaCl)重结晶提纯KNO3。3.写出萃取实验所用到的仪器名称,并进行简单组装,画出装置图(师生)完成表格提纯方法提纯对象条件原理或步骤实例注意事项蒸馏液态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含有少量杂质(沸点与有机物相差30℃以上)利用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差异,将有机物以蒸气的形式蒸出,然后冷却。蒸馏工业乙醇(含甲醇,水)仪器名称装置细节(温度计位置,冷凝水方向,沸石作用)重结晶杂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很小,或是很大;被提纯物质在该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高温溶解(被提纯物质尽可能溶解)趁热过滤(除去不溶解的杂质)冷却结晶(得到提纯物,除去溶解度很大的杂质)粗苯甲酸的提纯仪器名称操作过程萃取有机物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杂质与该溶剂互不相溶。液—液萃取;固—液萃取(类似溶解)加萃取剂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分液(上、下口)除去溶剂碘水中碘的提取仪器名称操作过程细节(检查活塞,气压,分液操作)色谱法科学视野P19阅读自学(练习)教材P23:1(作业)《优化设计》P16~18教学效果记录:学生完成实验都是比较认真的。8人一组搭蒸馏仪器时,小组合作精神很突出。但都出现冷凝水处的橡胶管连接不够紧密的现象,或是冷凝水开关的方向搞混,结果把水溅出的现象。重结晶实验,经过强调,大部分学生是能看到晶体析出的,但是在检验过程中间出现问题:即结晶硝酸钾的溶液和滤液都能遇硝酸银出现白色沉淀。只有9班的一组学生的现象比较符合理论现象。9班学生的实验能力非常之强,而且领悟也快,相信如果基础足够扎实,学习的最终结果应该会让人高兴。在9班上课的感觉也非常好。教学改进:蒸馏装置因为没有尾接管(牛角管),故只能搭仪器,而不能真正做实验。所以重点放在让学生体会蒸馏装置的原理和仪器,以及冷凝水的处理。重结晶实验因为没有苯甲酸,故改做重结晶提纯硝酸钾(混有氯化钠)。效果不是非常好,特别是在最后检验的环节量的把握不够准确,现象对比不够明显。3.三种提纯操作的对比表格没有完成,故改为作业完成。

附:硝酸钾的重结晶(网载)

(1)硝酸钾的制备

称取17.0gNaN03和15.0gKCl,放在150mL烧杯内,加入30mL水,并在烧杯外壁液面处作一记号。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用小火加热,使其中的盐全部溶解,再继续加热,蒸发至原有液体体积的2/3,这时烧杯内有晶体析出,趁热吸滤(将所滤得的晶体保留用作钠离子鉴定),滤液中即有晶体析出。另取15mL沸水,倒入滤瓶中,则结晶又复溶解,将滤瓶中的热溶液倒入烧杯中,再用小火加热,蒸发至原有体积的2/3,将此溶液静置冷却,则结晶再析出。吸滤,将晶体尽量抽干后,称其质量,计算理论产量和产率。保留少量此粗产品用作氯离子的检验,其余粗产品全部用于下步重结晶。

(2)硝酸钾的重结晶

按KN03:H2O质量比为2:1的比例,将粗产品溶于所需的蒸馏水中,在搅拌下加热,使晶体溶解。一旦溶液沸腾,晶体溶解后,立即停止加热(若溶液沸腾时晶体还未全部溶解,可适量加些蒸馏水),冷至室温后,抽滤。将晶体尽量抽干后,称其质量。计算重结晶后产品的产率。

(3)几种离子的检验

各取少许粗品和纯品KN03晶体,用蒸馏水分别于2只试管中配成溶液,然后滴人几滴0.1mo1·L-3AgN03溶液,观察现象。各取少许制备中趁热吸滤的晶体和重结晶后的纯品分别于2只试管中配成溶液之后,取一条镍丝,一端做成环状蘸浓HCl溶液在氧化焰中烧至近无色,再分别蘸2只试管中液体在氧化焰中灼烧,观察钾盐与钠盐的焰色差别。根据上述检验现象作出结论。第一章的整体复习总结、习题练习(第一课时)教学安排:一.教材:P23《归纳与整理》重点:1、官能团的名称和结构简式:类别官能团典型化合物名称和结构简式烯烃炔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醚二.教材:P24《复习题》重点:1、系统命名法。掌握烷烃、烯烃、苯的同系物三大类有机物的命名法的相似与差别。2、键线式表示有机物。掌握通过键线式确定分子式。教学效果记录:1.12班的复习速度比9班稍快,所以内容有些加深。大部分学生都能跟上节奏,少部分学生有些吃力。2.9班的复习重点放在基础上,反复强调基础的重要性,包括概念和定义的准确掌握以及基本原理的准确应用,对于9班这样的效果比较好。教学改进:12班中的少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如何能够在较深的教学前提下掌握基本的知识成为下一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一章的整体复习总结、习题练习(第二课时)教学安排:一、《优化设计》P20:《单元总结》知识整合:1、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2、有机化合物的分类3、同分异构(重点)4、有机物的命名5、研究一般有机物的步骤(重点)二、《优化设计》P23:《单元提升》习题评讲:1、强调同系物的概念:结构相似式指官能团相似且数目相同,分子组成上相差n个CH2。2、关于萘环上的编号原则采用模型展示。3、13题重点讲解实验的整个过程,该实验是2004年的高考题。4、22题计算因为难度较大,故只用在12班讲解,且只用讲到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求法,剩下的内容让他们自己求教答案,有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学。教学效果记录:使用模型讲解萘环对于学生的理解很有帮助,学生的理解明显快了许多。在12班最后剩余的几分钟时间内分析了9班的学习情况,对于9班的基础、上课的表现、作业及其潜力都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有些学生显得不服气。强调这种傲气是要不得的。9班学生对化学的认真以及上课良好的反应都是很值得12班学生学习的。教学改进1.今后教学中因为都会讲到有机物,所以模型的使用要尽可能的增多,以此强化学生对有机物空间结构特点的认识,相信应该对学习很有帮助。2.在评讲习题的过程中,有2道题目因为粗心没有与答案仔细核对,造成上课时突然停顿,思维出现暂时的混乱。这种情况今后尽可能的避免,备课一定不能掉以轻心,理科班的学生的思维相当的活跃和发散,备课粗心会在讲课中暴露出来。希望以此为压力推进自己的教学水平。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第一章)试卷评讲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评讲时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对本章内容的全面掌握。通过试卷评讲让学生理解笔记的重要性,以及记录笔记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强调某些学习方法(记录笔记)的重要性。教学难点:让学生在平时学习中逐渐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教学安排:二.试题分析:2.下列分子为直线型的是A.CH4B.C2H2C.C2H4D.H2O析:正四面体直线型平面型折线型3.能用来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试剂是A、CuSO4·5H2OB、浓硫酸C、无水CuSO4D、Na;析:A、俗名胆矾B、干燥剂,吸水现象不明显C、检验水,现象明显:白色->蓝色D、与酒精反应4.下列物质与水的混合物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A、酒精B、乙醛C、乙醇D、苯析:学生写出结构简式,找出前三个与最后一个的差别;A、B、C三者全部为烃的含氧衍生物,而苯为烃类。醇类、醛类、羧酸类在水中的溶解度都比较大。5.和二甲醚互为同分异构体的醇是A、乙醇B、乙二醇C、丁醇D、甲醇析:学生分别写出所有的结构简式;回忆二甲醚与乙醇的同分异构关系在课本上出现了几次,分别在哪里?第一次:同分异构的官能团异构;总结同分异构的种类。第二次:确定有机物的方法;总结确定有机物的方法。9.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的是()A、C5H10B、C4H8C、CH4OD、C2H4Cl2析:C指的是甲醇,写出乙醇的分子式,总结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根据R-OH—>CnH2n+1OH—>CnH2n+2O;写出D的所有同分异构体,并试着命名;写出B的所有同分异构体,指出异构类别并且命名。A的同分异构体更复杂,课后有兴趣的自己完成。11.下列物质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A、1-丁烯和1,3-丁二烯B、乙烷和环己烷C、尿素和氰酸铵(NH4CNO)D、乙苯和间二甲苯析:学生写出所有的结构简式,分析单烯烃和二烯烃的结构特点,判断是否是同系物,并推出各自的通式;同理判断烷烃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