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_第1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_第2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_第3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_第4页
社会学概论第五章 社会互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社会互动主讲人:曹颖由NordriDesign提供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五章社会互动主讲人:曹颖由NordriDesign提供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界定(一)社会互动的概念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例如向朋友点头微笑、向老师提问、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在商店购物、到一个公司面试、在电话里和人聊天等都是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界定人类的基本活动单位是行动。不过有些行为只跟自已有关并不涉及他人,但是大部分行动都要和他人发生某种关系,都是对他人行动的某种回应和期待,因此,就构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人和人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生活在日常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和他人发生接触和交往,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社会互动。人类的基本活动单位是行动。不过有些行为只跟自已有关并不涉及他(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互动即意味着相互作用。离开了相互作用的对象是不可能有“互动”的。作为社会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所以互动可以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群体和群体之间。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的互动,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互动。发生这些互动的接触方式,可能是以身体各感觉器官相联系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以其他媒介为工具的间接的接触。举例而言:和某人面谈、怒视某人、打电话、在网上下棋聊天都是互动的不同表现形式。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互动是有其文化意义的,而且很多文化的意义都是象征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来表达。比如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代表我们很高兴、一块有国旗图案的布代表了某个国家。一般来说,互动的主体对于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符号的“意义”往往有比较一致的理解。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们对于声调、面部表情等一般做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从而可以完成社会互动的过程。一对夫妻在一起讨论如何在将要到来的节日为亲人买礼物,双方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对方对话的动机或意图,并因此回应对方,这对夫妻之间的互动就是基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经验来理解对方的行为,更不用提他们生活在一个家庭当中,还分享了他们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人们对于声调、面部表情等一般做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从而可以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种理论:符号互动论、拟剧论和常人方法学。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米德在1934年所作的《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和自我是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来源于社会互动。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符号,通过角色扮演和他人对自己扮演角色的反馈,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人格的发展是个体在与他人使用符号进行交往中掌握社会观点、并学会扮演社会期望角色的过程。

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库利关于“镜中之我”的理论同样对符号互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库利认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所形成的“镜中之我”。个人所处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表现为自我的反映,这种反映构成了个体的身分。库利是这样描述镜中自我的:“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换而言之,人们生活在一个镜子的世界中,每一面镜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人,从这些反映中,人们就可以来逐步明确自己的身分。

库利关于“镜中之我”的理论同样对符号互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布鲁默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符号互动论可以简要归结为:

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在社会互动中是不断建立和再建立的。社会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是在社会互动中经过互动者不断地协商造成的。布鲁默把“符号互动”看成是人际互动的独特特征,即人们不仅对彼此的行动作出反应,还试图“理解”彼此的行动。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不是对别人的行动直接作出反应,而是根据他们对行动的意义的理解作出反应。所以社会互动是以使用符号、通过理解彼此行动的意义来作为媒介的。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布鲁默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符号互动论可以

由于有米德和库利等人的开拓性研究工作,符号互动论后来得到了相当详细的阐述和深化,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于有米德和库利等人的开拓性研究工作,符号互动论后来得到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论归为这样的解释原理: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物,这些符号都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另一事物的,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在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对当时情境意义的了解、然后决定如何行动。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论归为这样的解释原理:举例来说,一个学生拿着请假条来找老师请假。对于请假这个行动的定义基于他们对“请假条”这个“符号”意义的理解。互动的双方——老师和学生对请假条这一符号的意义是能够达成共识的,他们之所以都知道这一符号的定义,是他们通过以前很多类似的互动学习到的(符号互动论的第一原理);老师看到这个请假条,就要阐释这个情境的意义,比如判断学生请假的理由是否真实合理,课程的安排是否允许学生以这样的理由请假,这是互动者内在阐释的过程(符号互动沦第三原理)。接下来,老师就要决定采取行动,决定是否同意学生的请假(符号互动论的第二原理)。

举例来说,一个学生拿着请假条来找老师请假。对于请假这

那么人们如何在互动中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呢?答案是通过角色借用的过程。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那么人们如何在互动中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呢?答案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拟剧论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他很重视角色和扮演角色的概念。在他看来,每个社会中的人就像一个个剧场上的演员一样,是按照剧本表演的,他们表演的是各自不同的角色和场次,而且当剧本不完整或是不明确的时候,他们就会临时创作。他很重视角色和扮演角色的概念。在他看来,每个社会中的人就像一戈夫曼生于加拿大,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很多方面丰富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但是他通过有意识地研究戏剧艺术模式而发展起来的角色理论是他最为独特和最为重要的贡献。戈夫曼以前的很多角色理论家们都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中著名的台词:

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戈夫曼生于加拿大,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但只有戈夫曼才把这种极为模糊的比拟改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分析的观点。在他的名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试图阐述和分析人们在与重要人物的互动中,用什么样的复杂方式来塑造他们自己的形象。要做到这样一点,就必须把自己为对方不能接受的方面隐藏在后台,把为对方乐于接受的形象呈现在前台。

但只有戈夫曼才把这种极为模糊的比拟改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分戈夫曼认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永远无法逃脱根据别人的期待而塑造我们自己的这种倾向。在人一生的旅途中,别人总是自己的伴侣;没有一个人能够塑造一个不和别人发生任何联系的自我。人就是在和他人行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戈夫曼认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永远无法逃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体现在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一般总是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方面,希望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比如大学新生晚会上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注意给大家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显得十分丰富,律师们在法庭的辩论中努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在上司进门的时候都表现出忙碌的样子……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的“舞台道具”,来服务“印象管理”的目的。比如人们可能在客厅的桌上摆放几本特别的杂志,或是放上一个特别花瓶等来说明主人的品位,同时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交场会穿不同的衣服来展现不同的自我:比如穿休闲服装和朋友外出游玩,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重大宴会,而在工作场所则穿比较正式的职业服装等等。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戈夫曼还指出,为了“表演”,我们可能有一个“前台”,也有一个“后台”。在“前台”和“后台”的行动很可能是有差异的。比如:一个饭店的服务员在对客人服务的时候(属于“前台”的表演)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的,而到了厨房(属于“后台”),他们会和厨师很轻松地开玩笑,走路的样子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甚至可能还会抱怨一下客人。而当他们再回到客人身边,他们又会恢复饭店服务员的角色和相应的行为。戈夫曼还指出,为了“表演”,我们可能有一个“前台”,也有一个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在准备一个生日宴会,她精心打扮自己,并把房间布置得很漂亮,所有这些行动都是要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她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是一个和善的家庭主妇;在宴会上,她笑容满面、热情有加,她告诉客人随意取用自己喜欢的饮料,她周旋于所有的客人之间,尽量让每个客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有谁不小心打翻了葡萄酒,她一定不会表现出生气或不满的样子。当宴会终于结束,这位妇女就会一反刚才高贵优雅的举止,踢掉鞋子、懒散地倒在沙发上,先换了衣服轻松一下,才去收拾客厅。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这是一种角色表演,而且“前台”和“后台”的区分也十分清楚。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在准备一个生日宴会,她精心打扮自己,并把戈夫曼还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困窘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面子”,故意视而不见。例如,客人的肚子在咕噜咕噜作响,讲课的老师有一粒衬衣的扣子显然是因为不小心忘了扣上,一位重要的公众人物在演讲的时候念错了一个单词的发音,等等。戈夫曼还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演不是太成功这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是表演者的一种失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规则是我们通常会有意忽视这些错误(比如我们不会问客人的肚子有什么不舒服,也不会盯着那位老师的衣服纽扣,也不会当场指出演讲者的错误发音),以保金对方的面子。而且参与互动的人都对这样一点心照不宣,既都不对对方的表演提出质疑,以此来相互保全面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一些“礼貌得体的行为”,很多都包含了这样一种互动的规则。这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是表演者的一种失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规(三)常人方法学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即使是一群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也可能是极其顺利的。我们自己与别人也有数不清的社会互动,其中许多人的确是和我们素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尔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研究陪审团评议时杜撰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加芬克尔在研究陪审团评议的时候发现:陪审员之前彼此并不认识,并且对于法律专业技术规则并不了解,但他们能够一起工作然后作出决策。其中一定有什么规则在指导他们在陪审团中的互动,加芬克尔把这套规则称为“常人方法”。

(三)常人方法学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即使是一群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

加芬克尔认为:人们无论是否事先认识,在他们开始互动的时候,他们都遵守一些共同的规则,只是因为这些规则太习以为常了,所以平时人们并不注意到实际上这些规则是在我们的互动中发挥作用的。但是一旦这些规则被破坏的时候,大家就能够感觉到了。比如一个豪华酒店的正式宴会上,所有的人都穿着很正式的衣服,但是有一个年轻人进来的时候却穿了一身牛仔。这个年轻人显然破坏了“某些正式场会要穿正式服装”的规则。而现场的一些客人可能因为他没有遵守规则而惊讶、迷惑,而另外一个客人则尽可能回避他。

加芬克尔认为:人们无论是否事先认识,在他们开始互动的加芬克尔为了揭示这些社会互动的“常规”,用的是打破常规的方式。他和他的学生了作了大量实验,让他的学生们表现出好像根本不懂那些常规的样子去和他人交往。很明显,实验的结果都表明了:破坏或无视社会互动的常规带来的是恼怒、焦虑或困窘等很多消极的情绪,很多互动因此也被迫中断。这样揭示出来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依据的、却很少被我们意识到的一些“共同的理解”;即大家理所当然都认同的社会互动规则。

加芬克尔为了揭示这些社会互动的“常规”,用的是打破常规的方式有一个实验是让他的学生们各自回家和家人交流的时候,假装对这些互动的常规不了解。比如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行为好像不是一个“自己人”的样子,而好像是外来的住宿者或客人。这些学生称他们的父母为“先生”“夫人”,吃饭的时候举止高雅,使用家里的冰箱的还礼貌地征求许可。

由于家庭的互动规则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能坚持长时间扮演这种角色。因为家里人都不能和他们继续“互动”。加芬克尔报告说:有一个实验是让他的学生们各自回家和家人交流的时

“家里人都惊呆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奇怪的举动是怎么回事,并想恢复正常的状况。学生的实验报告通篇都写着家里人如何惊讶、茫然、焦虑、愤怒。而且家里有的人开始责备这些学生不体谅别人、自私、别扭或没有礼貌。家里人要求学生来解释:这是什么回事?你中了邪了?你是不是被学校开除了?你有病了?你怎么这么高傲的样子?你发疯了吧?你是心不在焉、还是犯傻?”实验结束后,学生们都尽量向家里人解释这是一个实验。家人的感受会平缓下来。在恢复常规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体会到在和家人互动中的确存在一些共同认定的“规则”。

“家里人都惊呆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奇怪的举动是怎么回事以下是另外几个关于语言互动的实验。

实验1

被试:我的车胎没有气了。

实验者:你的车胎设有气了?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被试:你问我“你的车胎没有气了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车胎没气了就是没气了。我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别的什么意思。你提的问题真奇怪!以下是另外几个关于语言互动的实验。

实验1

实验2

被试:你好!

实验者:你问我好是指哪个方面?是向我的身体、我的经济状况、我的学习成绩、我的心情还是我的…

被试:你看你看!我只不过想礼貌性地问候一句罢了。说实在的,你好不好,也不关我的事!实验2

被试:你好!

实验者:你

实验3

被试:嘿!你女朋友怎么样?

实验者:你问她怎么样?是指她的身体还是精神?

被试:我问她怎么样?你怎么了?(有点生气的样子)

实验者:没什么,我只是想让你解释清楚一点。

被试:算了算了,别谈这个了。你申请医学院的情况怎么样?

实验者:“情况怎么样”?你什么意思?

被试: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实验者:我真的不知道。

被试: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实验3

被试:嘿!你女朋友怎么样?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形式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比如从学校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到社会上找一个单位工作。在单位里,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就是体现交换的一个直接例子:雇主给雇员分配一份工作,雇员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工作,就会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各种回报,比如工资、奖金、提升等等。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形式一、交换

(一)交换的

按照这样的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1.目标。社会互动的行为者各自希望通过互动所达到的目标;2.成本。即行动者向拥有预定回报的另外一方提供行动的过程;3.报酬。行动者接受自己行动的酬答;4.效益。即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的程度。这四个要素就完成了一个互动的周期。只有一个行动周期的交换叫一次性交换;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重复交换。

按照这样的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1.目标。社会互

(二)交换的类型

从交换所获得的回报来看,我们还可以把交换分为两种类型:

1.物质的交换。这一类中,最典型的是商品交换。交换双方都对成本和利润进行理智的核算,在形式上可能是自愿和等价的。但是,这类交换在实质上的情形可能相反。这是因为:第一,交换者可能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而错误估计了交换行情;第二,社会的交换条件可能本来就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二)交换的类型

从交换所获得的回

2.非物质的交换。指的是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这类交换很难计算成本利润,是和自己的情感、观念、价值、信仰等因素相关的。比如在付出爱的时候也得到爱,在关心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获得关心。文化的交流则通常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这类交换也都是自愿的。

2.非物质的交换。指的是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这类交换很难一般而言,交换是使双方都受益的行为。但交换双方都不一定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为目标,双方都会为交换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亲密关系的交往中,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爱情并不是完全基于某种预期的回报。但是期待回报却是这种关系的一部分。如果一直是一厢情愿、得不到任何爱或感激的回报,那么一方对另外一方的爱就会消失。

一般而言,交换是使双方都受益的行为。但交换双方都不一定以追求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关于人的基本假设认为;在人们互动行为的背后,自我利益是普遍的动机。人之所以愿意付出某种行动,是为了获得某种回报。如果某种行为得到了正面强化或奖赏,那么这一行为将来就可能重复出现。

按照交换论的观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交换的观点来分析。比如婚姻、友谊中当事人对于回报的期待。一般来说,当人们一在互动中感觉自己持续地得到了回报,就有可能形成并维持人际互动的稳定模式。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关于人的基本假设认为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形式,合作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所有的社会都是以台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更加细密,不同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之间都越来越需要合作。

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所谓(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1.自发性合作。这时一种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境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比如,当某个国家或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时,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受灾的人们表示慰问并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或者在某个工地遇到一场突发事故时,大家一起行动来救助伤员。

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当自发性合作逐步发展为稳定的社会习惯,而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合作以后,我们把它称为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比如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多指传统社会比较典型的合作行为。

(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3.指导性合作。是现代社会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指的是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指导下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比如在公司里工作的员工,有些工作任务可能是在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的管理和协调下共同完成的;或者,在作实地研究的大学生们是在他们的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一系列工作的。

4.契约式合作。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合作方式。指的是个人或群体之间达成协议、以契约或类似契约的方式进行合作。通常在合作者之间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比如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或是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都是契约式合作的例子。3.指导性合作。是现代社会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指的是双方在具三、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财富、权力、地位、声望等等。有的人得到了,另外的人就得不到;有人多得了一些,另外的人就少得了。所以如果人们都想获得这些有限的资源,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

和冲突不同的是,竞争夫心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有些规则强调的是参与,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通常在竞争中打败竞争对手不是主要目的。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而另一方面临失败;但是和冲突不同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主要目的。相对于合作性的社会互动,竞。争者通过各自的努力去获得目标,并且他们之间是处于竞赛状态的。。由于竞争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也可以将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突(而交换可以看成是一种冲突性台作)。

和冲突不同的是,竞争夫心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

竞争的社会意义在于从个人的角度,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能量,人们在竞争中可以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从社会的角度,竞争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也是有利的。

(二)竞争的类型

在社会生活中竟争的表现是随处可见的。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可以将竞争作如下分类:从社会互动的主体分,可以分为个人和个人之间竞争、个人和群体之间竞争、群体和群体之间竞争;从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来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经济竞争(如争夺市场份额)、政治竞争(如总统竞选)、科技竞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有地位竞争(如争夺某个职位)、声望竞争(如争夺某项荣誉X找工作的竞争、恋爱竞争等。

竞争的社会意义在于从个人的角度,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四、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在冲突中,打败对手是必要的。是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冲突表现为从争吵到战争等不同程度的形式。

有时冲突双方还诉诸道德规范为自身的利益辩护,但在此举失效后可能会伴随暴力活动的产生。

四、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二)冲突的类型

显性的冲突方式分为:

1.争论。争论包括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观点的对抗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口角。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不同观点之间的主张及其辩论,街坊邻里和家庭内部的纠纷则多以口角表现出来。

2.拳斗和械斗。拳斗是一种诉诸武力、在肉体上伤害对方的冲突形式。而械斗是拳斗的升级,是一种持有器械进行搏斗的冲突方式。可能发生在个体和个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群体之间。(二)冲突的类型

显性的冲突方式分为:

3.仇斗。是一种特殊的冲突方式。常表现为部落、村落、家族、种族、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由于历史性的仇怨而引起的暴力冲突。通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冲突。由于仇斗的原因多是历史性的血仇,所以具有反复性与残酷性。

4.战争。是社会集团之间使用先进武器与技术摧毁对方物质设施和成员肉体的一种互动行为。战争通常具有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

5.其他。除了上述冲突形式以外,也有社会学家将法庭诉讼也看成一种冲突形式,打官司被看成是一种在法院得到解决的冲突。

3.仇斗。是一种特殊的冲突方式。常表现为部落、村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符号一、语言(一)符号和语言的概念

所谓符号,指的是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利用这些符号进行互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符号,面部表情、手势或其他身体语言、图形、数字等都是符号。但最常用、最丰富的符号是能够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符号一、语言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每一种人类的语言都是由几十万甚至更多的词汇构成的,这些词汇有社会约定俗成的含义,并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表达人的思想。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二、身体语言

(一)身体语言的概念

人类的互动中,有很多是不通过语言媒介、而是通过其他符号发生的。非语言的互动有两种重要的形式:身体语言和个人物理空间的处理。其中身体语言指的是用身体代替语言来表达意思的动作或方式。人的身体语言是丰富多样的,面部、手、手臂、臀部、腿都可以用来表达某种意思。这些身体的动作是进行社会互动的潜在资源。它们合在一起就可能传达许多信息。

二、身体语言

(一)身体语言的概念

在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不仅对他人所说的话非常留意,而且会对他人的身体语言作出反应。比如约会的男女,在一方说出“我爱你”或者“我恨你”时,对方通常会注意对方的眼神和其他身体语言,来确定在多大程度上应该相信这句话的真实性。这些非语言的部分,也会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各自的行为表现。

一项研究显示:平均而言,在两个人互相交流时,语言对互动情境的意义表达不到35%,另外65%的意义都是通过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的。

在我们和他人沟通时,我们不仅对他人所说的话非常留意,而(二)身体语言的种类

身体语言中最令人注意的是面部表情和手势。面部表情可以直接展示情绪的变化。我们说“察言观色”,应该包括了对对方语言的聆听,同时也是对对方脸色的体察。一般来说,喜悦、愤怒、悲哀、恐惧、厌恶、惊讶等情绪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文化中都是共同的。给我们看一组表达不同情绪的照片,我们大都能对不同表情的意义加以区分。(二)身体语言的种类

身体语言中最令人注意的是

但是除了面部表情以外,包括手势语在内的其他动态身体语言就因为文化的差异而可能有不同的规定。比如并非每个民族都用手指物,有的用眼、有的用下巴、有的歪歪头表示指的方向。也并不是每个社会都用点头表示同意、摇头表示不同意。同样一个揪耳朵的动作,在一些地方可能表示耳朵发痒。在南斯拉夫,这个动作表示对有女人气的男子的蔑视;在土耳其,这个动作是用来抵御狠毒的目光的;

但是除了面部表情以外,包括手势语在内的其他动态身体语言就在希腊,这个动作是警告小孩要受到惩罚了;在苏格兰,这个动作表示怀疑;在马耳他,这个动作表示提醒别人有一个密探。②再比如,同样是吃面条,一个地方的人认为客人吃面条发出声音是有失教养,而在另外的地方,这样的动作却是表达客人对主人家烹调的欣赏。应该注意的是,即使在一个国家内,因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习俗,人们可能对同一身体语言的理解也是不尽相同的。

在希腊,这个动作是警告小孩要受到惩罚了;在苏格兰,这个动作表

身体语言除了动态的语言表达以外,还有静态的身体语言。静态的身体语言指的是人们身体保持某种状态的姿势。比如坐的姿势,站立的姿势,抱拳或是抱臂的姿势,歪头聆听的样子等都是静态身体语言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可以借助对方静态身体语言来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进行双方的沟通。

身体语言除了动态的语言表达以外,还有静态的身体语言。静三、个人空间

(一)个人空间的概念

社会互动的另外一个表达方式是利用个人空间来表达某种意义。个人空间指的是环绕一个人周围的直接的物理区域。通常人们对于自己的个人空间非常敏感,如果有人侵入了这个空间,被侵人的人就会觉得难受。但是人对个人空间的敏感度也是因场所的不同而变化的。比如人在地铁或公交车中,如果非常拥挤,那么人和人之间比较贴近你可能是相对能够忍受的;但是如果车内还有很多空地,而另外一个人站得离你很近就会让你感觉很不舒服。在个人空间问题上我们还区分出人际空间——即两个谈话者之间的人际距离。人际距离接近或是疏远,其实也可以通过两个人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来测量。

三、个人空间

(一)个人空间的概念

(二)个人空间理论

人类学家艾德华·T·霍尔在这方面的研究是非常突出的。霍尔用了一个很常见的例子来说明人如何用个人空间来进行互动:“正如所有女人都知道的,一个男人最初要像一个女人表达爱意的迹象之一就是向女方靠近一些。如果女方对这个男人无意,她对此的反应就是向后退。

霍尔提出了个人空间的理论。他认为人们相距的远近代表了不同的情感距离,因此他认为存在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人们选择特定的空间距离进行互动,不仅可以反映互动各方的关系,而且还塑造他们之间的关系。根据霍尔对美国东北部中产阶级成年人的研究,他提出的四种空间是:(二)个人空间理论

人类学家艾德华·T·霍尔在这方面的研究是

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这个空间是为关系亲密的个人之间接触保留的。在这个距离内,一方可以感受到对方的气息,并能详细看到对方的身体。这是亲密者之间求爱、。安慰和保护的距离。

2.个人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到4英尺(约122厘米)。这个空间是为熟人或朋友保留的。在这个距离内也有某种亲密关系,但是要有一定的限度。

1.亲密距离,是指相距18英寸(约45厘米)以内的距离。

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约122厘米)到12英尺(约365厘米)以内。是比较正式的场台保持的距离。比如人们的会晤等一些交际场合。

4.公众距离,是指相距12英尺(约365厘米)以上的距离。这是为一些类似演说家等公众人物保留的距离。

3.社会距离,是指相距4英尺(约122厘米)到12英尺

一般来说,如果互动的各方超出了彼此关系的限制,在应该是在保持社会距离的时候如果进人个人距离或亲密距离,如果对方无意接受这样的距离,就会感受到个人空间被“侵犯”的感觉。这个时候,被侵犯的人往往会试图后退,或将眼光移向别处,试图避开对方,或是试图用一些物品筑起“屏障”,“保护”自己的空间。

一般来说,如果互动的各方超出了彼此关系的限制,

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人们如何选择座位也体现了人际互动的距离。一般人们较多地靠近自己的朋友和熟人,而不是陌生人。而且,一般人们也和那些社会地位、年龄、种族与自己不同的人保持大的距离。还有研究表明,个人空间的重要性对不同的性别是不同的。在个人空间距离上,两个女人靠得通常比两个男人坐得更靠近。而异性之间的距离则取决于男女双方关系的密切程度。

在参加集体活动的时候,人们如何选择座位也体现了人际互动的

所以,在社会互动中,个人物理空间的处理往往传送了很多微妙的符号信息,这些符号信息象征着互动者之间的已经有的社会关系或希望保持的社会关系状态。

所以,在社会互动中,个人物理空间的处理往往传送了很多微妙的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互动课件社会学概论第五章社会互动课件感谢您的关注感谢您的关注第五章社会互动主讲人:曹颖由NordriDesign提供社会学概论教学课件第五章社会互动主讲人:曹颖由NordriDesign提供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界定(一)社会互动的概念

所谓社会互动,就是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基于对行动“意义”的理解,发生的相互作用的方式和过程。

它包括所有的社会行动,例如向朋友点头微笑、向老师提问、在公交车上给人让座、在商店购物、到一个公司面试、在电话里和人聊天等都是不同类型的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一、社会互动的界定人类的基本活动单位是行动。不过有些行为只跟自已有关并不涉及他人,但是大部分行动都要和他人发生某种关系,都是对他人行动的某种回应和期待,因此,就构成了社会互动。社会互动是人和人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生活在日常社会中的人,每天都要和他人发生接触和交往,我们每天都在进行社会互动。人类的基本活动单位是行动。不过有些行为只跟自已有关并不涉及他(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下三个因素:

1.必须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互动主体。互动即意味着相互作用。离开了相互作用的对象是不可能有“互动”的。作为社会互动的主体,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所以互动可以发生在个人和个人之间,个人和群体之间,也可以发生在群体和群体之间。

(二)社会互动的构成因素

构成社会互动,一般要具备以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的互动,也可以是非语言的互动。发生这些互动的接触方式,可能是以身体各感觉器官相联系的直接接触,也可以是以其他媒介为工具的间接的接触。举例而言:和某人面谈、怒视某人、打电话、在网上下棋聊天都是互动的不同表现形式。2.互动主体之间必须发生某种形式的接触。这些形式可以是语言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类社会的互动是有其文化意义的,而且很多文化的意义都是象征性的,通过一系列的符号来表达。比如一个会心的微笑可能代表我们很高兴、一块有国旗图案的布代表了某个国家。一般来说,互动的主体对于语言和非语言的互动符号的“意义”往往有比较一致的理解。3.参与互动的各方有意识地考虑到行动“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人们对于声调、面部表情等一般做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从而可以完成社会互动的过程。一对夫妻在一起讨论如何在将要到来的节日为亲人买礼物,双方都能清楚地意识到对方对话的动机或意图,并因此回应对方,这对夫妻之间的互动就是基于他们在一起生活的经验来理解对方的行为,更不用提他们生活在一个家庭当中,还分享了他们共同的语言和文化特征。人们对于声调、面部表情等一般做到心领神会、心照不宣,从而可以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的是三种理论:符号互动论、拟剧论和常人方法学。

(一)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理论的很多关键思想都在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最早的著作中作了论述。米德在1934年所作的《心灵、自我和社会》中,从进化的观点出发,提出了人的心灵和自我是从社会中产生和发展的理论,尤其强调了个体与社会相互作用的思想。第二节:社会互动的理论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观点很多,其中最突出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识,人的自我意识来源于社会互动。在社会互动中学习和使用语言符号,通过角色扮演和他人对自己扮演角色的反馈,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人格的发展是个体在与他人使用符号进行交往中掌握社会观点、并学会扮演社会期望角色的过程。

米德认为:“自我”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儿童并不具有天生的自我意库利关于“镜中之我”的理论同样对符号互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献。库利认为:人的自我是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由社会互动所形成的“镜中之我”。个人所处的每一种社会关系都表现为自我的反映,这种反映构成了个体的身分。库利是这样描述镜中自我的:“他人对我是明镜,其中反映我自身”。换而言之,人们生活在一个镜子的世界中,每一面镜子都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反映人,从这些反映中,人们就可以来逐步明确自己的身分。

库利关于“镜中之我”的理论同样对符号互动理论做出了开拓性的贡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布鲁默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符号互动论可以简要归结为:

人类行为的社会目的主要看他们赋予这些目的的意义。而这些意义在社会互动中是不断建立和再建立的。社会现实是不断变化的,是在社会互动中经过互动者不断地协商造成的。布鲁默把“符号互动”看成是人际互动的独特特征,即人们不仅对彼此的行动作出反应,还试图“理解”彼此的行动。在互动过程中,人们不是对别人的行动直接作出反应,而是根据他们对行动的意义的理解作出反应。所以社会互动是以使用符号、通过理解彼此行动的意义来作为媒介的。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倡导者布鲁默和他的追随者认为符号互动论可以

由于有米德和库利等人的开拓性研究工作,符号互动论后来得到了相当详细的阐述和深化,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学派。

由于有米德和库利等人的开拓性研究工作,符号互动论后来得到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论归为这样的解释原理:第一,我们通常用符号来代表一些事物,这些符号都是能够有意义地代表另一事物的,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第二,我们针对我们对符号的意义来采取行动;第三,我们在对彼此的行动有所反应之前,经历了一个内在阐释的过程——对当时情境意义的了解、然后决定如何行动。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符号互动论归为这样的解释原理:举例来说,一个学生拿着请假条来找老师请假。对于请假这个行动的定义基于他们对“请假条”这个“符号”意义的理解。互动的双方——老师和学生对请假条这一符号的意义是能够达成共识的,他们之所以都知道这一符号的定义,是他们通过以前很多类似的互动学习到的(符号互动论的第一原理);老师看到这个请假条,就要阐释这个情境的意义,比如判断学生请假的理由是否真实合理,课程的安排是否允许学生以这样的理由请假,这是互动者内在阐释的过程(符号互动沦第三原理)。接下来,老师就要决定采取行动,决定是否同意学生的请假(符号互动论的第二原理)。

举例来说,一个学生拿着请假条来找老师请假。对于请假这

那么人们如何在互动中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呢?答案是通过角色借用的过程。即通过设身处地的方式,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阐释互动的情境,来决定自己应该如何行动。

那么人们如何在互动中理解他人对某些符号所赋予的意义呢?答案

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的理论。它的基本观点是: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是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不同角色的演员。他们都在社会互动中“表演”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并更好地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拟剧论拟剧论是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表演者”、“角色”、“前台”、“后台”、“面具”、“道具”等戏剧用语说明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进行社会互动的过程。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生活之所以井然有序,是因为存在着社会互动的规则。

拟剧论的代表人物戈夫曼运用了“剧本”、“‘观众他很重视角色和扮演角色的概念。在他看来,每个社会中的人就像一个个剧场上的演员一样,是按照剧本表演的,他们表演的是各自不同的角色和场次,而且当剧本不完整或是不明确的时候,他们就会临时创作。他很重视角色和扮演角色的概念。在他看来,每个社会中的人就像一戈夫曼生于加拿大,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他在很多方面丰富了社会心理学和微观社会学,但是他通过有意识地研究戏剧艺术模式而发展起来的角色理论是他最为独特和最为重要的贡献。戈夫曼以前的很多角色理论家们都喜欢引用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中著名的台词:

这个世界是一个舞台,

所有男女不过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

他们各有自己的活动场所,

一个人在其一生中要扮演很多角色。

戈夫曼生于加拿大,在芝加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但只有戈夫曼才把这种极为模糊的比拟改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分析的观点。在他的名著《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一书中,他试图阐述和分析人们在与重要人物的互动中,用什么样的复杂方式来塑造他们自己的形象。要做到这样一点,就必须把自己为对方不能接受的方面隐藏在后台,把为对方乐于接受的形象呈现在前台。

但只有戈夫曼才把这种极为模糊的比拟改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戏剧分戈夫曼认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永远无法逃脱根据别人的期待而塑造我们自己的这种倾向。在人一生的旅途中,别人总是自己的伴侣;没有一个人能够塑造一个不和别人发生任何联系的自我。人就是在和他人行为的互动过程中实现的。戈夫曼认为:我们永远也无法摆脱别人的存在这一事实,永远无法逃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我呈现”。这体现在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一般总是要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令人喜欢的方面,希望给别人留下最好的印象。比如大学新生晚会上同学们自我介绍的时候尤其注意给大家留下比较好的第一印象,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努力使自己的学识显得十分丰富,律师们在法庭的辩论中努力表现出必胜的信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在上司进门的时候都表现出忙碌的样子……按照戈夫曼的观点,社会互动的最重要特征就是“印象管理”或“自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的“舞台道具”,来服务“印象管理”的目的。比如人们可能在客厅的桌上摆放几本特别的杂志,或是放上一个特别花瓶等来说明主人的品位,同时人们也可能因为不同的社交场会穿不同的衣服来展现不同的自我:比如穿休闲服装和朋友外出游玩,穿上晚礼服去参加重大宴会,而在工作场所则穿比较正式的职业服装等等。在处理别人对自己的印象时,人们还会努力布置自己戈夫曼还指出,为了“表演”,我们可能有一个“前台”,也有一个“后台”。在“前台”和“后台”的行动很可能是有差异的。比如:一个饭店的服务员在对客人服务的时候(属于“前台”的表演)是面带微笑、彬彬有礼的,而到了厨房(属于“后台”),他们会和厨师很轻松地开玩笑,走路的样子可能都会变得不一样,甚至可能还会抱怨一下客人。而当他们再回到客人身边,他们又会恢复饭店服务员的角色和相应的行为。戈夫曼还指出,为了“表演”,我们可能有一个“前台”,也有一个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在准备一个生日宴会,她精心打扮自己,并把房间布置得很漂亮,所有这些行动都是要给人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象,就是她是一个有魅力的人,是一个和善的家庭主妇;在宴会上,她笑容满面、热情有加,她告诉客人随意取用自己喜欢的饮料,她周旋于所有的客人之间,尽量让每个客人都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如果有谁不小心打翻了葡萄酒,她一定不会表现出生气或不满的样子。当宴会终于结束,这位妇女就会一反刚才高贵优雅的举止,踢掉鞋子、懒散地倒在沙发上,先换了衣服轻松一下,才去收拾客厅。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这是一种角色表演,而且“前台”和“后台”的区分也十分清楚。再比如:一个家庭主妇在准备一个生日宴会,她精心打扮自己,并把戈夫曼还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演不是太成功,出现了一些让“演员”困窘的状况时,一般参与互动的人会给对方“面子”,故意视而不见。例如,客人的肚子在咕噜咕噜作响,讲课的老师有一粒衬衣的扣子显然是因为不小心忘了扣上,一位重要的公众人物在演讲的时候念错了一个单词的发音,等等。戈夫曼还提出社会互动中的一项规则,就是当对方的表演不是太成功这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是表演者的一种失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规则是我们通常会有意忽视这些错误(比如我们不会问客人的肚子有什么不舒服,也不会盯着那位老师的衣服纽扣,也不会当场指出演讲者的错误发音),以保金对方的面子。而且参与互动的人都对这样一点心照不宣,既都不对对方的表演提出质疑,以此来相互保全面子。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谓的一些“礼貌得体的行为”,很多都包含了这样一种互动的规则。这些令人尴尬的局面是表演者的一种失败,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互动规(三)常人方法学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即使是一群陌生人之间的互动也可能是极其顺利的。我们自己与别人也有数不清的社会互动,其中许多人的确是和我们素不相识的。原因是什么呢?

常人方法学的创始人加芬克尔回答了这个问题。他在研究陪审团评议时杜撰了“常人方法学”这一词。加芬克尔在研究陪审团评议的时候发现:陪审员之前彼此并不认识,并且对于法律专业技术规则并不了解,但他们能够一起工作然后作出决策。其中一定有什么规则在指导他们在陪审团中的互动,加芬克尔把这套规则称为“常人方法”。

(三)常人方法学

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即使是一群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常人方法学是对一定社会成员在日常生活的社会互动中所遵循的规则的社会学研究。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是: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

加芬克尔认为:人们无论是否事先认识,在他们开始互动的时候,他们都遵守一些共同的规则,只是因为这些规则太习以为常了,所以平时人们并不注意到实际上这些规则是在我们的互动中发挥作用的。但是一旦这些规则被破坏的时候,大家就能够感觉到了。比如一个豪华酒店的正式宴会上,所有的人都穿着很正式的衣服,但是有一个年轻人进来的时候却穿了一身牛仔。这个年轻人显然破坏了“某些正式场会要穿正式服装”的规则。而现场的一些客人可能因为他没有遵守规则而惊讶、迷惑,而另外一个客人则尽可能回避他。

加芬克尔认为:人们无论是否事先认识,在他们开始互动的加芬克尔为了揭示这些社会互动的“常规”,用的是打破常规的方式。他和他的学生了作了大量实验,让他的学生们表现出好像根本不懂那些常规的样子去和他人交往。很明显,实验的结果都表明了:破坏或无视社会互动的常规带来的是恼怒、焦虑或困窘等很多消极的情绪,很多互动因此也被迫中断。这样揭示出来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依据的、却很少被我们意识到的一些“共同的理解”;即大家理所当然都认同的社会互动规则。

加芬克尔为了揭示这些社会互动的“常规”,用的是打破常规的方式有一个实验是让他的学生们各自回家和家人交流的时候,假装对这些互动的常规不了解。比如这些学生在家里的行为好像不是一个“自己人”的样子,而好像是外来的住宿者或客人。这些学生称他们的父母为“先生”“夫人”,吃饭的时候举止高雅,使用家里的冰箱的还礼貌地征求许可。

由于家庭的互动规则受到严重破坏,所以很多学生都不能坚持长时间扮演这种角色。因为家里人都不能和他们继续“互动”。加芬克尔报告说:有一个实验是让他的学生们各自回家和家人交流的时

“家里人都惊呆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奇怪的举动是怎么回事,并想恢复正常的状况。学生的实验报告通篇都写着家里人如何惊讶、茫然、焦虑、愤怒。而且家里有的人开始责备这些学生不体谅别人、自私、别扭或没有礼貌。家里人要求学生来解释:这是什么回事?你中了邪了?你是不是被学校开除了?你有病了?你怎么这么高傲的样子?你发疯了吧?你是心不在焉、还是犯傻?”实验结束后,学生们都尽量向家里人解释这是一个实验。家人的感受会平缓下来。在恢复常规互动的过程中,学生们很容易体会到在和家人互动中的确存在一些共同认定的“规则”。

“家里人都惊呆了。他们很想弄清楚这些奇怪的举动是怎么回事以下是另外几个关于语言互动的实验。

实验1

被试:我的车胎没有气了。

实验者:你的车胎设有气了?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

被试:你问我“你的车胎没有气了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意思?车胎没气了就是没气了。我就是这个意思,没有别的什么意思。你提的问题真奇怪!以下是另外几个关于语言互动的实验。

实验1

实验2

被试:你好!

实验者:你问我好是指哪个方面?是向我的身体、我的经济状况、我的学习成绩、我的心情还是我的…

被试:你看你看!我只不过想礼貌性地问候一句罢了。说实在的,你好不好,也不关我的事!实验2

被试:你好!

实验者:你

实验3

被试:嘿!你女朋友怎么样?

实验者:你问她怎么样?是指她的身体还是精神?

被试:我问她怎么样?你怎么了?(有点生气的样子)

实验者:没什么,我只是想让你解释清楚一点。

被试:算了算了,别谈这个了。你申请医学院的情况怎么样?

实验者:“情况怎么样”?你什么意思?

被试:你知道我是什么意思。

实验者:我真的不知道。

被试:你到底怎么了?是不是生病了?

实验3

被试:嘿!你女朋友怎么样?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形式

一、交换

(一)交换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社会生活中的很多互动的表现形式是交换。比如从学校毕业后,大部分学生都会到社会上找一个单位工作。在单位里,雇主和雇员的关系就是体现交换的一个直接例子:雇主给雇员分配一份工作,雇员按照雇主的要求去工作,就会得到这份工作带来的各种回报,比如工资、奖金、提升等等。

交换指的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行为者为了获得回报而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换言之,交换是不同行为者之间彼此通过转让自己所有物而获得对方所有物的行动。第二节社会互动的形式一、交换

(一)交换的

按照这样的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1.目标。社会互动的行为者各自希望通过互动所达到的目标;2.成本。即行动者向拥有预定回报的另外一方提供行动的过程;3.报酬。行动者接受自己行动的酬答;4.效益。即目标与回报的一致的程度。这四个要素就完成了一个互动的周期。只有一个行动周期的交换叫一次性交换;具有两个或以上的行动周期的交换叫重复交换。

按照这样的定义,构成交换应该有四个要素:1.目标。社会互

(二)交换的类型

从交换所获得的回报来看,我们还可以把交换分为两种类型:

1.物质的交换。这一类中,最典型的是商品交换。交换双方都对成本和利润进行理智的核算,在形式上可能是自愿和等价的。但是,这类交换在实质上的情形可能相反。这是因为:第一,交换者可能缺乏对市场的足够了解而错误估计了交换行情;第二,社会的交换条件可能本来就是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不利。

(二)交换的类型

从交换所获得的回

2.非物质的交换。指的是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这类交换很难计算成本利润,是和自己的情感、观念、价值、信仰等因素相关的。比如在付出爱的时候也得到爱,在关心别人的时候自己也在获得关心。文化的交流则通常是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这类交换也都是自愿的。

2.非物质的交换。指的是感情、文化等交流形式。这类交换很难一般而言,交换是使双方都受益的行为。但交换双方都不一定以追求最大的利益为目标,双方都会为交换付出一定的代价。比如在亲密关系的交往中,一个人对于另外一个人的爱情并不是完全基于某种预期的回报。但是期待回报却是这种关系的一部分。如果一直是一厢情愿、得不到任何爱或感激的回报,那么一方对另外一方的爱就会消失。

一般而言,交换是使双方都受益的行为。但交换双方都不一定以追求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关于人的基本假设认为;在人们互动行为的背后,自我利益是普遍的动机。人之所以愿意付出某种行动,是为了获得某种回报。如果某种行为得到了正面强化或奖赏,那么这一行为将来就可能重复出现。

按照交换论的观点,社会生活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用交换的观点来分析。比如婚姻、友谊中当事人对于回报的期待。一般来说,当人们一在互动中感觉自己持续地得到了回报,就有可能形成并维持人际互动的稳定模式。

社会学的交换理论以及行为主义理论研究关于人的基本假设认为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所谓合作,就是指在社会互动中,行为者之间为达到某些共同的利益或目标彼此密切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作为社会互动的最普遍形式,合作是个人赖以生存和社会赖以维系的最基本的前提。所有的社会都是以台作为基础的。现代社会由于生产力和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分工更加细密,不同个人、群体、组织和国家之间都越来越需要合作。

二、合作

(一)合作的概念

所谓(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划分为四种类型:

1.自发性合作。这时一种最古老和最具普遍意义的合作形式。这种自发的合作直接产生于某种情境下的实际需要,有时它直接体现为相互的援助行为。比如,当某个国家或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时,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向受灾的人们表示慰问并给予物质上的援助,或者在某个工地遇到一场突发事故时,大家一起行动来救助伤员。

2.制度化的传统合作。当自发性合作逐步发展为稳定的社会习惯,而成为一种制度化的合作以后,我们把它称为制度化的传统合作。比如在一些农业地区逐步形成大家一起收获庄稼的合作习惯。多指传统社会比较典型的合作行为。

(二)合作的类型

按照合作的发展程度,可以将合作3.指导性合作。是现代社会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指的是双方在具有权威地位的第三方的指导下一起完成某项工作。比如在公司里工作的员工,有些工作任务可能是在部门经理或总经理的管理和协调下共同完成的;或者,在作实地研究的大学生们是在他们的老师的指导下开始一系列工作的。

4.契约式合作。也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合作方式。指的是个人或群体之间达成协议、以契约或类似契约的方式进行合作。通常在合作者之间有比较明确的职责界定。比如在金钱借贷方面的合作,或是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都是契约式合作的例子。3.指导性合作。是现代社会比较多见的合作形式。指的是双方在具三、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是指行动者之间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展开的较量、争夺,它是社会互动的一种普遍可见的方式。

这个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比如财富、权力、地位、声望等等。有的人得到了,另外的人就得不到;有人多得了一些,另外的人就少得了。所以如果人们都想获得这些有限的资源,竞争就不可避免地存在。

三、竞争

(一)竞争的概念

竞争

和冲突不同的是,竞争夫心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进行的,有些规则强调的是参与,认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通常在竞争中打败竞争对手不是主要目的。和冲突相同的是,竞争的一方达到目标,而另一方面临失败;但是和冲突不同的是,在很多情况下,打败竞争对手并不是主要目的。相对于合作性的社会互动,竞。争者通过各自的努力去获得目标,并且他们之间是处于竞赛状态的。。由于竞争具有这样的性质,我们也可以将竞争看成是一种合作性的冲突(而交换可以看成是一种冲突性台作)。

和冲突不同的是,竞争夫心的是目标而不是对手,竞争都

竞争的社会意义在于从个人的角度,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能量,人们在竞争中可以相互激发、相互促进。从社会的角度,竞争对社会发展和进步也是有利的。

(二)竞争的类型

在社会生活中竟争的表现是随处可见的。从社会互动的角度可以将竞争作如下分类:从社会互动的主体分,可以分为个人和个人之间竞争、个人和群体之间竞争、群体和群体之间竞争;从社会互动的内容和目标来看,从大的方面可以分为:经济竞争(如争夺市场份额)、政治竞争(如总统竞选)、科技竞争等,从小的方面来看,有地位竞争(如争夺某个职位)、声望竞争(如争夺某项荣誉X找工作的竞争、恋爱竞争等。

竞争的社会意义在于从个人的角度,它可以激发个人的热情、四、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是合作的对立面,主要是针对稀有资源的斗争。在冲突中,打败对手是必要的。是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冲突表现为从争吵到战争等不同程度的形式。

有时冲突双方还诉诸道德规范为自身的利益辩护,但在此举失效后可能会伴随暴力活动的产生。

四、冲突

(一)冲突的概念

冲突(二)冲突的类型

显性的冲突方式分为:

1.争论。争论包括了社会意识形态领域观点的对抗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之间发生的口角。思想文化领域会有不同观点之间的主张及其辩论,街坊邻里和家庭内部的纠纷则多以口角表现出来。

2.拳斗和械斗。拳斗是一种诉诸武力、在肉体上伤害对方的冲突形式。而械斗是拳斗的升级,是一种持有器械进行搏斗的冲突方式。可能发生在个体和个体之间,也可能发生在不同群体之间。(二)冲突的类型

显性的冲突方式分为:

3.仇斗。是一种特殊的冲突方式。常表现为部落、村落、家族、种族、不同信仰群体之间由于历史性的仇怨而引起的暴力冲突。通常是有组织有计划的暴力冲突。由于仇斗的原因多是历史性的血仇,所以具有反复性与残酷性。

4.战争。是社会集团之间使用先进武器与技术摧毁对方物质设施和成员肉体的一种互动行为。战争通常具有严密的组织性、计划性。

5.其他。除了上述冲突形式以外,也有社会学家将法庭诉讼也看成一种冲突形式,打官司被看成是一种在法院得到解决的冲突。

3.仇斗。是一种特殊的冲突方式。常表现为部落、村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符号一、语言(一)符号和语言的概念

所谓符号,指的是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利用这些符号进行互动是人类特有的能力。

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都是符号,面部表情、手势或其他身体语言、图形、数字等都是符号。但最常用、最丰富的符号是能够说出来或写出来的语言。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符号一、语言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定的系统。每一种人类的语言都是由几十万甚至更多的词汇构成的,这些词汇有社会约定俗成的含义,并可以按照语法规则结合在一起,表达人的思想。语言指的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