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生的境界》新课讲知课件_第1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生的境界》新课讲知课件_第2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生的境界》新课讲知课件_第3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生的境界》新课讲知课件_第4页
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生的境界》新课讲知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哲学论文,属于议论文,其阅读方法与一般议论文相似:一、理清文章的结构。二、迅速筛选,把握中心和关键句。三、体味语言的言外意弦外音,理解语言的深层含义。四、对作者的观点要敢于和善于提出不同意见,进行创造性地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哲学论文,属于议论文,其阅读方法与一

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一问这些工人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他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一个答到:“我在砌墙。”一个说:“我在工作。”一个说:“我在让这个城市变的更美。”为什么干同一件事,而在不同的人心中存在的意义不同呢?一个人走进一个热火朝天的建筑工地,他禁不住想上前去问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人生的境界冯友兰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1915年入北京大学文科中国哲学门,1919年赴美留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哲学教授。作者介绍: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南唐河人。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哲学史家。字芝生。河40年代写“六新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以程朱理学结合新实在论,构建其“新理学”体系。原:推究、探究40年代写“六新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整体把握文章理清文章思路

整体把握文章整理把握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要的句子。

8整理把握1、全文阐述了什么问题?请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以及相关重整理把握2、请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子。9整理把握2、请切分全文的段落层次,进而找出每个层次的关键句理清思路3、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请用自己的话说说四境界的内涵。

10理清思路3、作者划分人生的境界其依据是什么?分为哪几种境界?理清思路4、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本课思路,绘制出一个整体性板书图表。11理清思路4、请同学们归纳总结本课思路,绘制出一个整体性板书图12121313

人生境界——哲学的任务没有意义自然境界功利意义功利境界自己道德意义道德境界社会贤人授人道德原理宇宙意义天地境界宇宙圣人教人了解宇宙人生境界——哲学的任务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三位工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回答.思考阅读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看看三思考阅读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精神哲学的任务人生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自然精神哲学的任务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B.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D.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质疑思辨质疑思辨质疑思辨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请问它是哪个词?请依据课文谈谈你对这个词的理解?19质疑思辨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请问它是哪个词?质疑思辨2、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质疑思辨2、为什么生活在功利境界的人,“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质疑思辨3.“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请联系生活实际解读文中的这句话。21质疑思辨3.“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发散思维22发散思维22发散思维1、

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认识。A.“日出而作出,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或社会法则)23发散思维1、

结合对课文中人生的四种理解,谈谈你对下列文字的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发散思维B.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发散思维

C“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发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发散思维

D.“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发散思维2、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者默然。发散思维2、山区放羊娃的人生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发散思维3、芸芸众生皆为利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金山寺,他问当时的高僧法磐:“长江中船只来来往往,这么繁华,一天到底要过多少条船啊?”法磐回答:“只有两条船。”乾隆问:“怎么会只有两条船呢?”法磐说:“一条为名,一条为利,整个长江中来往的无非就是这两条船。”司马迁在《货殖列传序》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发散思维3、芸芸众生皆为利大清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时候,在镇江发散思维4、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二是生而无后,三是官而不显,四是党而不私,五是劳而不怨,六是去不留言。这六个“大无”,说到底是一个无私。总理在甩脱自我,真正实现“大无”的同时却得到了别人没有的“大有”:有大智、大勇、大才、大爱、大德和大貌——那是一种倾倒联合国的风貌。发散思维4、大无大有周恩来周恩来惊人之无有六:一是死不留灰布置作业以《学习的境界》为题写一篇论说文章,说说我们应该追求怎样的人生境界。30布置作业以《学习的境界》为题写一篇论说文章,说说我们应该课文探究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觉解。它在文中共出现了十三次。该怎样理解“觉解”?课文探究1、文中有一个词可以说贯串了全文,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课文探究

因为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理解不同2、不同的人可能做相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度不同,所做的事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境界的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课文探究“是人现在就是的人”,意思是没有受过教育就如此的人,是自然人。“是人应该成为的人”,意思是应该成为贤人、圣人,不断提高精神境界,才能成为道德境界的人、天地境界的人。3、自然境界、功利境界的人,是人现在就是的人;道德境界、天地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意义。课文探究4、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看草间的昆虫。一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的昆虫。一个房产商在建造一楼群时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记住是我把原来的一块荒地变成一群高楼”。另一个房产商也在建造一楼群,他对部下说:“等楼群完工后,希望大家能为一块荒地变成一处景观而感到高兴。”示例:自然道德功利道德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看草间的昆虫。示例:自然道德功利道德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情开始做起,崇高的境界往往体现于日常细节之中。崇高寓于平凡,平凡蕴含崇高。追求崇高要从平凡甚至琐屑的事

“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

这几句话在文章当中的第六段,是对“天地境界”的阐述,具体应作如何理解?探究质疑“最后,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一般人认为,一个人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已经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了。但是冯友兰却不这么看,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还不是一个理想的人,还有比道德境界更高的境界。在此种境界中的人不仅能尽人伦人职,而且能尽天伦天职。道德境界中的人,以人性的自觉行人道,而天地境界中的人,是以天理的自觉行天道;这样,天地境界的人便有了更广大的胸怀与更高尚的气节。一般人认为,一个人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就已经是一个高尚的课文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是否周全?而其中的“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是否存在交叉的情况?

探究质疑课文把人生境界分为四等,是否周全?而其中的“功利境界”与“有功利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两者恐怕并不是“水火不相容”的,事实上往往是相融的,不可绝对化。现代社会承认行为功利,尊重个人利益,这是社会的进步,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有推动作用。“克己复礼”,牺牲我一个幸福全人类也许在一些圣人能够做到,但如果违背人性而一味地追求大而空的所谓高大全,对于一个人来说是难以做到,同时也会导致虚假不实之风,反而会败坏社会风气。“有功利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两者恐怕并不是“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哲学上的觉解使他们的行动和生活有了道德意义,使他们达到了很高的人生境界。中国历史上涌现过无数的仁人志士,请列出你所知道的人物,同时写出浓缩了他们崇高人生境界的名言。

拓展延伸课文里说,达到道德境界的贤人,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范仲淹:屈原:鲁迅:李白:孟子:蔺相如:杜甫:谭嗣同:霍去病:林则徐: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言。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课后思考

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今天我们所有的哲学都是一种远离人生的哲学,它差不多已经自认没有教导我们人生意义和生活智慧的意旨。”假如林语堂先生看到冯友兰先生哲学论文《人生的境界》,他还会这样说吗?课后思考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林语堂先生30年代曾感慨地说: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环境;描绘出一幅令人恐惧的画面,渲染紧张气氛。侧面表现人物恐惧痛苦的内心世界,与他所向往的温馨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鲜明对比。2.但是,情况终于改变了。一些急欲挽救中国的社会改革家发现,旧时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必须改变,而那些数千年来深入民间社会的精神活力则应该调动起来。因此,大家又重新惊喜地发现了墨子。3.中国作家结识雨果已经近一百年。当伟大的雨果以其壮丽风采开辟着一个理想的正义世界的时候,当他以浪漫主义的狂飙之势席卷风云变幻的欧罗巴的时候,中国还是一只沉睡的雄狮,尚未向世界打开广泛的视听。

4.意义的追求是每一章散文诗必须坚持的,是她的生命线。没有任何意义的散文诗,决非好作品。意义和审美是一体化的存在,只有在审美的前提下,在足以强化审美而不是削弱审美的前提下,才能实现意义的追求。5.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考虑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是基于以下的假设: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6.这一前提假设在经济系统相对于生态系统较小时,即世界是一个“空的世界”时尚能满足,但在经济系统快速增长,世界逐渐从“空的世界”变成“满的世界”后,这一假设就很难满足了。7.当人们不能改变客观的社会环境时,要避免应激性疾病的发生就应该不断降低心理压力。降低心理压力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