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句题型千锤百“炼”的智慧授课老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千锤百“炼”的智慧授课老师: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前蜀.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前蜀.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①炼字、诗眼②炼句③语言风格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①炼字、诗眼1、通过典型炼句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2、通过解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规范的答题步骤。1、通过典型炼句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一、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怎么考?一、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怎么考?.(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请简(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7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2017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1.(201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2.(2012辽宁卷)“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3.(2012全国新课标)“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2013广东卷)“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5.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6.(2016新课标3)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析。历年高考诗歌炼句题型一般提问方式:1.(201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二、古代诗歌鉴赏炼句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
(1)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的精妙之处。(内容、技巧、结构)(2)诗词中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技巧型)
(3)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技巧型)(4)请简要分析某一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结构、情感)(5)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比较,内容、结构、技巧、情感)(6)前人评价此句XX,你同意吗?(内容、结构、技巧、情感)高考怎么考?二、古代诗歌鉴赏炼句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1)请结合全诗赏析三、如何规范答题我们怎么做?三、如何规范答题我们怎么做?例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真题引路例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你能读懂这首诗吗?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你能读懂这首诗吗?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人月夜下游山,山谷宁静,风声响亮,谷中空旷,月色深深。
参考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可将一二步骤结合分析)表达出作者向往宁静,喜好山水,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1、解释该句的表层含义,或描述景象。(此句写景)2、结合关键词、手法具体分析。3、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悟情感)诗人月夜下游山,山谷宁静,风声响亮,谷中空旷,月色深深。解题步骤【答题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意蕴,概括内容。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技巧手法、语言特色、艺术构思)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答题模板,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写景、抒情手法)
语言炼字(关键词)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悟情感)解题步骤【答题步骤】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增分两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要考虑到该句对意境、情思的表达作用。
炼句的目的是炼意,答炼句题,包括诗句的含义、色彩、情感、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关键词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我们怎么做?增分两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我们怎么做?牛刀小试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2015年高考《残春旅舍》、(2017年高考)《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诗句内容、诗歌主旨、答题思路、组织问题答案。我们怎么做?牛刀小试合作学习:阅读下面两首诗(2015年高考《残春旅舍例2.(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小组合作1例2.(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参考答案(关注:形象、语言、手法、情感)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为这残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暖。②用词巧妙,“抱”“吹”等动词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拟人手法的运用尤使这残春无半点落寞之意。温馨提醒: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关注:形象、语言、手法、情感)温馨提醒:解答此题,例3.【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小组合作2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例3.【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小组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5.(1)此句的意思是:举子们紧张地答题,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明句意)(2)用春蚕食叶比喻(描摹)考场内考生笔落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比喻)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以响衬静)(析手法)(3)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悟感情)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1..江村巩固练习1.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②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③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简析句意结合文意具体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
巩固练习3.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②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③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巩固练习3.【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②基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舜庙怀古陆游云断苍梧①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①苍梧: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②输:报告,送达。★(2)前人认为颔联两句堪称千古名句,请简略加以赏析。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前人认为颔联两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情感。(2)山川风月本来无情,未因国家兴亡而改其容颜,此时却因诗人感时忧国而变得有情。透过“无情”与“有情”之间的矛盾,作者抒发了一种更为强烈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2、结合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江村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简析句意结合文意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诗眼、写法<抒情、描写、修辞>或语言)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类题答题步骤:(二)赏析类题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1.(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诗歌艺术技巧的能力。内容上题干已点明——写出了山水的变化,题干主要是要结合诗歌分析其表达效果。写了什么?怎样写的?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答,会更好。答案(示例):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瘦”字形象地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并侧面写出晓云弥漫时山峰的壮阔;“肥”形象地写出一场夜雨后水面的宽阔,又侧面写出下雨之前谷溪的窄浅。此处巧用比拟,生动形象,造语新颖、简约,含蕴丰富隽永。(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三、炼有特殊句式的语句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三、炼有特殊例3.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请说说“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的妙处。省略了谓语动词“像”,理解应是浮云飘忽不定,游子的心情就像它一样,夕阳傍山缓落,依依不舍,犹如老朋友惜别之情。例3.送友人李白
词句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词句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四、比较那一句更好(或那个版本更好)【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二、解释手法、内容(考虑结构、表情达意、音韵等方面的作用。)如在写景句,就勾勒其描绘的画面,如在抒情句,就写出其能更好地抒发的情感三、确定比较点,强调认可答案的优处。(注:也可以适当分析相比较词语或句子的不足)【步骤分析】一、明确回答自己认可的对象,绝不含糊;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提问】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步骤二)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步骤三)“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想象更奇特,更新颖,与后一句对仗映衬,更显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回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参考答案(步骤一)“雁引愁心去”好。参考答案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北宋]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作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因仗义执言而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处。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行★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两句所写之景由下而上,由深而高。“万壑”写山壑之多,“有声”暗写山泉淙淙有力,衬托了“数峰无语立斜阳”一句。山峰本不能言,以“无语”称之,看似无理,却有妙理奇趣。人对山而忘言,山对人而无语,真是契合无间。答案:这两句描写山景,意境阔大而又趣味盎然。上句动中有静,万条谷壑泉水淙淙,奏出天籁之音;下句静中有动,山峰肃立,静静聆听山鸣谷应。“立斜阳”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晚山的可爱。★结合全诗,赏析“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这两句的妙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句题型千锤百“炼”的智慧授课老师:古代诗歌鉴赏专题复习千锤百“炼”的智慧授课老师: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为人性癖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前蜀.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前蜀.卢延让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唐.贾岛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①炼字、诗眼②炼句③语言风格考纲要求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①炼字、诗眼1、通过典型炼句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2、通过解题训练,掌握该类题型规范的答题步骤。1、通过典型炼句类题目,归纳该类题型的命题特点。一、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怎么考?一、高考真题链接高考怎么考?.(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请简(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17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2017年新课标1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1.(201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2.(2012辽宁卷)“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3.(2012全国新课标)“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2013广东卷)“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5.清人沈德潜对钱诗中“萤远”一句的评价为:“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其流矣。此最工于体物。”(《唐诗别裁集》卷十一)“工于体物”,指在写物方面很见功力。试分析钱诗中“萤远”一句在“体物”方面的精妙之处。6.(2016新课标3)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析。历年高考诗歌炼句题型一般提问方式:1.(2012重庆卷)“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二、古代诗歌鉴赏炼句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
(1)请结合全诗赏析某句的精妙之处。(内容、技巧、结构)(2)诗词中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技巧型)
(3)某联或某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技巧型)(4)请简要分析某一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结构、情感)(5)能否把XX句换成XX句?你认为哪句更好?为什么?(比较,内容、结构、技巧、情感)(6)前人评价此句XX,你同意吗?(内容、结构、技巧、情感)高考怎么考?二、古代诗歌鉴赏炼句题型的一般提问方式(1)请结合全诗赏析三、如何规范答题我们怎么做?三、如何规范答题我们怎么做?例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真题引路例1.(2015年高考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你能读懂这首诗吗?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你能读懂这首诗吗?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诗人月夜下游山,山谷宁静,风声响亮,谷中空旷,月色深深。
参考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用风声衬托山谷的幽静,用月光深远衬托山谷的空阔。描绘出一幅风声划破山谷的寂静,月光遍洒山谷的幽寂景色。(可将一二步骤结合分析)表达出作者向往宁静,喜好山水,厌倦世俗,渴望归隐的心情志向。1、解释该句的表层含义,或描述景象。(此句写景)2、结合关键词、手法具体分析。3、分析该句对表达主旨和情感所起的作用,或根据该句在全诗中的位置,分析其对全诗所起的结构作用。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悟情感)诗人月夜下游山,山谷宁静,风声响亮,谷中空旷,月色深深。解题步骤【答题步骤】第一步,解读诗句的内涵。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解读意蕴,概括内容。第二步,抓住突出的一点(技巧手法、语言特色、艺术构思)简析。第三步,点出该句营造的意境或表达的情感。第四步,按题目的要求整合答案,然后细心检查答案。【答题模板,四大关注点】
形象内容(画面)
手法技巧(写景、抒情手法)
语言炼字(关键词)作用(结构、情感和主旨)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悟情感)解题步骤【答题步骤】释句义(或绘景象)——析手法——明作用(增分两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要考虑到该句对意境、情思的表达作用。
炼句的目的是炼意,答炼句题,包括诗句的含义、色彩、情感、效果等方面,要结合诗句中的词语,尤其是注意诗句中精当的动词、形容词以及叠词、修饰语等关键词的运用,另外还要注意诗句的语法现象以及修辞方法等。2、答题全面规范意识。我们怎么做?增分两大意识1、主题统帅意识。我们怎么做?牛刀小试合作学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2015年高考《残春旅舍》、(2017年高考)《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回答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归纳:诗句内容、诗歌主旨、答题思路、组织问题答案。我们怎么做?牛刀小试合作学习:阅读下面两首诗(2015年高考《残春旅舍例2.(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残春旅舍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
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京:这里借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8.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哪里,并简要赏析。(5分)
小组合作1例2.(2015全国卷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小参考答案(关注:形象、语言、手法、情感)①构思巧妙,把“花须落”“柳絮行”这些常见的残春景象与“蜂抱”“鱼吹”联系起来,十分新奇;为这残春增添了几分生机与温暖。②用词巧妙,“抱”“吹”等动词的使用虽然出人意料,却又显得非常自然。拟人手法的运用尤使这残春无半点落寞之意。温馨提醒:解答此题,要在读懂诗句大意的基础上进行,并且抓住“巧”字进行分析。参考答案(关注:形象、语言、手法、情感)温馨提醒:解答此题,例3.【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小组合作2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例3.【2017新课标I卷】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题。小组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15.(1)此句的意思是:举子们紧张地答题,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是春蚕嚼食桑叶的声音。(明句意)(2)用春蚕食叶比喻(描摹)考场内考生笔落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比喻)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以响衬静)(析手法)(3)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悟感情)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巩固练习1..江村巩固练习1.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②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③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简析句意结合文意具体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①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①,参差烟树五湖东。
注:此诗写于唐文宗开成年间,杜牧任宣州(今安徽宣城)团练判官时。八年前,他供职于沈传师的幕下,也曾在此地盘桓。
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
题宣州开元寺水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体现在三个方面:繁华不再,英雄无觅;自然永恒,人世无常;渴望能如范蠡一般既能成就伟业又能超越功利,却总难以如愿。有人说“惆怅”是该诗的诗眼。若是,那它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
巩固练习3.
(2012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9.“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②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③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巩固练习3.【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②基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舜庙怀古陆游云断苍梧①竟不归,江边古庙锁朱扉。山川不为兴亡改,风月应怜感慨非。孤枕有时莺唤梦,斜风无赖客添衣。千年回首消磨尽,输②与渔舟送落晖。
【注】①苍梧:又名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②输:报告,送达。★(2)前人认为颔联两句堪称千古名句,请简略加以赏析。巩固练习3.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2)前人认为颔联两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赋予其情感。(2)山川风月本来无情,未因国家兴亡而改其容颜,此时却因诗人感时忧国而变得有情。透过“无情”与“有情”之间的矛盾,作者抒发了一种更为强烈深沉的民族感情和爱国主义情怀。参考答案(1)颔联主要运用拟人的手法,将自然景物人格化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答题思路】1、简析句意2、结合文意赏析3、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
一、炼主旨句、具有隐含信息的语句
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有人认为本诗最后一联为喜幸之词,你同意吗?为什么?
江村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有何追求了。(步骤一)本诗前三联渲染出一派恬静幽雅的田园景象,诗人闲适地享受着妻子儿女的家室之乐。经历长期离乱后,重获家室儿女之乐,诗人怎能不感到欣喜满足。(步骤二)但最后一联表面仍是喜幸之词,实则包藏了多少悲苦与无奈。眼前的闲适生活是建立在“故人供禄米”的基础上的。此刻寄人篱下,艰难辛酸溢于言表。(步骤三)简析句意结合文意赏析分析作用、效果、表达的主旨、情感最后一句的意思是只是靠着老朋友帮助才能维持生计,对世事也不再答题步骤:(1)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2)抓住最突出的一点(诗眼、写法<抒情、描写、修辞>或语言)简析。(3)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二)赏析类题答题步骤:(二)赏析类题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白居易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本诗堪称白居易“用常得奇”的佳作。请结合全诗,对颈联“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诗歌鉴赏之炼句课件【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
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
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
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韵译】:
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步骤1)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雁”、“蓬”比喻离散的手足。(步骤2)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步骤3)
描述诗句描绘的景象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点出该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烟:盘香的烟缕。8.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5分)
“梢影细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叶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如果这一联答成了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
(20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1.(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金]王寂
秋后亭皋①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②,沙鸥相对不惊飞③。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①亭皋:水边的平地。②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③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1.(2012·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奥数三年级下册 第10讲:和倍问题 教案+作业
- 1《天地人》(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2024) 一年级上册语文
- Chapter5 Sports we like A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新思维小学英语二年级2B001
- 颈椎病的生活护理
- 高中当代年画教案课件
- 第三单元 小人物大情怀 整体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6.2 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 第1课时 繁忙的商业街 热闹的集市 北师大版
- 输尿管镜检围手术期护理
- 黄河旅游攻略模板分享
-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一单元 第一章 生命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版)北师大版
- 服装高级定制技术
- 幼儿园中班语言《春雨的吉他》PPT
- 21ZJ111 变形缝建筑构造
- 第1章 健康风险与健康保险《健康保险学》教学课件
- 天然气管道置换记录表
- 学前幼儿园-《守卫国家安全的人》教学课件设计
- DNA的粗提取和鉴定(香蕉)
- 客户互动知识培训讲座
- 高中生物奥赛辅导资料
- NFPA59A2021中文版液化天然气生产储存和装运标准
- 富马酸伊布利特幻灯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