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1页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2页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3页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4页
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水源镇九一贯制校2022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含解析及点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与运用1.下面情境下,语言表达最准确,得体的一项是()(情境)飞机即将进入跑道起飞,机长要求乘客关闭所有电子设备,一位乘客还在用手机玩游戏,空姐走来劝阻他,她应该这样说:A.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请关闭您的手机。B.请注意自己的行为,你已经违反了航空安全条例。C.请你立即关机,你想害死大家吗?D.机长的要求没听到吗?请遵守社会公德。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为切实保障在校学生的食品安全,有关各方将加强对学校食堂卫生、食品的监管,严防不合规的食材和身体不健康的工作人员杜绝进入校园。B.2019年3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就“提高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效率,降低交通运输物流成本”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C.2012年,“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最大设计深度海试,最大下潜深度7062米左右,刷新了作业型载人潜水器的世界纪录。D.习近平主席说:“对一个国家的评价,不能只看面积,也要看文化的影响力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力。”3.选出下列关于课外名著说法有误的一项。()A.《繁星水》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是冰心受到印度诗人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写成的。B.“好事情”是阿廖沙外祖父的房客。他沉默寡言,热爱科学。每次叫他吃饭或喝茶的时候,他总回答一句:“好事情。”C.“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了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他”是老舍笔下的祥子。D.“我有一种丹,点在舌上,我想一定可以见效……只要两块钱一盒……”名医陈莲河荐药的原因是想让我们用最少的钱治愈父亲的病。4.下列有关名著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经过五庄观,观主镇元子不拿人参果招待唐僧,悟空生气将果树打倒。镇元子回观,将唐僧等人捉了起来。悟空只得到南海请观音菩萨用玉净瓶水救活果树,众人才得以继续上路取经。B.《童年》中阿廖沙对大人们改变布料的颜色很感兴趣,在萨沙的怂恿下将过节用的白桌布放进蓝色染色桶中,被小茨冈及时阻止,他答应为阿廖沙保密,却被萨沙出卖了,导致阿廖沙被外祖父毒打了一顿。C.《昆虫记》被誉为“昆虫的史诗”,作者是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书中认为蚂蚁和蝉是剥削者和被剥削者的关系,真正的求食者是蚂蚁,贪婪而残忍,而蝉是自愿与别人分享果实的能工巧匠,可爱而勇敢。D.在来罗沃德义塾之前,简·爱对新的生活充满了热情和渴望,但当来到罗沃德义塾后,她才发现在这所标榜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的人间地狱般的“慈善”学校里,孩子们饱尝了人世间的不平和辛酸,简爱最好的朋友海伦就在这里因肺病而死去。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李攀同学各门功课都好,每次考试都在全年级名列前茅,老师们对她顶礼膜拜,直夸她将来前途无量。B.济南作为一座旅游文化名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各得其所,每年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C.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茫茫的夜色中。D.假如每个人都能见贤思齐,以人之长补己之短,那么我们每天都会有进步,生活也会因此变得愈加美好。6.学校组织了“节约粮食”主题活动,请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任务。(材料1)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我国粮食问题把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他强调“我国13亿多张嘴要吃饭,不吃饭就不能生存”,提出了“藏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告诚我们要牢记曾经饥饿的历史,不能好了伤疤忘了疼。(材料2)联合国《世界粮食安全和营养状况2018年报告》指出,中国在消除饥饿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其他国家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但是纵观全球,饥饿人口数量从2016年的8.15亿上升到2017年的8.21亿。(材料3)据不完全统计,前些年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食物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其中公款吃喝占浪费总数的90%以上,“好面子”的落后思想是产生舌尖上浪费”的文化根源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出台后,食物浪费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1.(1)你从上述材料中发现了什么?请简要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和亲戚到饭店吃饭后,剩下许多饭菜,你想打包带回家,亲戚却说:“打包显得多不排场、多没面子,让别人看不起。”你应对说:___________________2.选做题。请从(1)(2)中选择一个作答。(1)仿写句子:“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苦。”一个浪费粮食的人,是不懂珍惜的人,不珍惜当下的无忧哺育,就会失去未来的饱足:一个浪费粮食的人,是不懂感恩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德美饭店为了提醒就餐的顾客节约粮食杜绝浪费,嘱托你从经典古诗文中挑选对偶的两句话作为餐桌提示牌的内容,请你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你发现自己家中存在哪些浪费食物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好的改进措施?请写在下面。(注意不要透露姓名等信息)①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①盛名之下,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恒兀兀以穷年。③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鸡犬相闻。⑤时间都去哪儿了?它在孔子“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中;它在晏殊“______,___”(《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的惋惜与欣慰中;它也在范仲淹实现“______,______”(《岳阳楼记》)的政治抱负的努力中。8.名著阅读,完成填空《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_______小说,全书共56回,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代小说家。“儒林”,指封建社会里“__________”或“士人”这一群体。书中刻画了许多受___________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人是__________;以作者为原型塑造的正面人物是_________,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二、阅读9.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1.甲诗中的“________”一句点明标题中的“秋暝”;乙诗中“________”一句交代了“春行”的方式是骑行。2.下列对两首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B.两首诗都运用了以动衬静的手法写景。C.两首诗描写了相同色彩的景物。D.两首诗都运用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抒情。10.(古文阅读)(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乙)颜渊侍坐鲁定公于台,东野毕御马于台下。定公曰:“善哉,东野毕之御①也!”颜渊曰:“善则善矣,其马将俟矣。”定公不悦,以告左右曰:“闻君子不谮人。君子亦谱人乎?”颜渊退,俄而厩人②以东野毕马佚闻矣。定公躐③席而起,曰:“趣④驾召颜渊。”颜渊至,定公曰:“乡寡人曰:‘善哉,东野毕之御也!’吾子曰:‘善则善矣,然则马将佚矣。’不识吾子何以知之。”颜渊曰:“臣以政知之。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马。舜不穷其民,造父不极其马。是以舜无佚民,造父无佚马也。今东野毕之御,上车执辔,衔体正矣;周旋步骤,朝礼⑤毕矣;历险致远,马力殚矣。然犹策之不已,所以知其佚也。”定公曰:“善,可少进乎?”颜渊曰:“兽穷则啮,鸟穷则啄,人穷则诈。自古及今,穷其下能不危者,未之有也。诗曰:‘执辔如组⑥,两骖如舞。’善御之谓也。”定公曰:“寡人之过矣。”——(选自《韩诗外传》,有删节)御:马夫②厩(jiù)人:马棚的差役。③躐(liè):超越。④趣:同“促”。⑤朝礼:指调服车马的法度。⑥组:编织。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1)骈死于槽枥之间骈:(2)策之不以其道策:(3)乡寡人曰乡:(4)昔者舜工于使人工:2.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定公不悦,以告左右策之不以其道(《马说》)B.定公躐席而起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孟子·告子上》)C.不识吾子何以知之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D.舜不穷其民其真无马耶(《马说》)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2)俄而厩人以东野毕马佚闻矣。4.两篇文章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的写作手法,甲文借千里马的悲惨遭遇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讽刺,乙文说明了统治者要______________的道理。11.不求甚解邓拓①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实也不尽然。我们虽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态度,但是,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同样没有充分的理由。②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③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就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④这样说来,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不求甚解目的在于劝戒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到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只是不求甚解为好。此外,还告诉我们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这两层意思都很重要,值得我们好好体会。⑤在读书不求甚解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要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⑥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而对那些经典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1.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的论述思路。2.阅读第④段,概括“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3.第⑤段中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你是否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观?为什么?12.非文学类文本阅读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国难当头,当以大局为重,等疫情被战胜之日,阳光灿烂之时,我一定嫁给你!”铁路义乌站90后情侣因坚守战“疫”一线,不得不延期订婚时,王丹玲对男友杨凯说下这段感人至深的话语。他们是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一个小小缩影,也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无数青年请战参战、逆行而上的真实写照。这群人中有主动请缨,战斗在临床一线的白衣天使,他们争分夺秒与死神“抢人”;有在这特殊时期自愿放弃节假日维护社会治安的人民警察;也有申请坚守在运输一线,确保医疗物资和食品能以最快的速度运往灾区的铁路职工和卡车司机。还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他们来自不同的岗位,他们不计报酬、无畏生死,用生命与行动去书写着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时代有呼唤,青年有担当。在这场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全国各级团组织上下联动,从团中央划拨经费1230万元支持基层团组织做好疫情防控,到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大年初二全部返岗;从湖北电力有限公司团委组建99支青年突击队保障供电并投入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等电力建设工程,到浙江共青团动员青年突击队支援医护用品生产企业;从川籍26岁女医生郎冰凝逆行1872公里支援武汉,到铁路合肥电务段“共青团号”24名青年“疫情面前,绝不退缩”的一纸战书等等,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用行动宣示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和担当作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每一个青年都在贡献着自己的力量,或治病救人,或坚守岗位,或捐赠物资,或宣传防护。希望之火正如燎原之势展开。我们坚信,冲破乌云和寒流,阳光会更加灿烂,春天会更加温暖。(摘自中国青年网2020-02-12,有改动)1.文章以王丹玲的话开头,有何好处?2.下述材料可以作为本文的事实论据吗?请具体分析。(链接材料)在江西宁都县,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向宁都县红十字会捐款一万元,定向用于固厚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他说:“国家现在有困难,我有责任要帮一帮。”3.文章第2小节和第3小节可以调换位置吗?请具体分析。4.以下诗句可以作为本文论据的是()A.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B.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C.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D.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13.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题目①汽车自诞生伊始,就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加快了人类改变自然、改变社会的步伐,提高了人们的生活品质.②但汽车的产生对人类的影响是多元的。比如,传统燃油汽车在带给人类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种种问题:制造汽车时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除了使用钢铁外,现代的汽车还需要使用能耗很高的铝材和难以回收的塑料,汽车行驶时需要大量石油来驱动内燃机;在各类事故中,汽车引起的交通事故导致人类死伤数最多;大量的汽车造成交通拥挤,车辆的停放也日益压缩人们的生活空间;同时,由汽车带来的噪音污染和尾气排放造成的空气污染,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③在汽车行业变革汹涌来袭之时,汽车制造大国相继出台了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我国针对新能源汽车的销售也出台了高额补贴的优惠政策,①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②纯电动汽车,顾名思义,就是所有的动力由电机输出,同时电力来源于充电。它技术简单成熟,充完电就可以行驶,目前续航里程已超300公里。其保养费用低,行驶时没有排放。缺点是充电桩少,充电不便。③混合动力汽车则同时用发动机和电机这两个能量转换器以及两套能量储存系统来驱动车辆。它续航里程长,还可以随时加油,且油耗低。但两套系统也使其价格和维护保养费用偏高。④燃料电池汽车是以氢气为燃料,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流,依靠电机驱动的汽车。其运行过程中排出物是水,且可通过加注燃料来保证续航。但目前氢燃料存储和运输成本过高,能加注氢燃料的点太少,限制了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2018中美法三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据表①从上表可以看出,2018年无论是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增速,还是国内市场份额占比,美法两国均与我国存在显著差距。新能源汽车已成为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道风景。②与之相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③同时,车主关注的充电桩建设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全国私人专用充电桩达24万个,以北京为例,个人购买电动汽车约10.7万辆,光电设施安装比例接近80%,公共充电桩建设也在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底,我国已建成公共充电桩21万个,保有量位居全球首位。城际高速快充站建设提速,建成充电站1400多个,涉及19个省市区,服务3.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符合的一项是()A.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燃油汽车的弊端也逐步显现:消耗资源,交通事故死伤多,压缩人类生活空间,产生噪音和空气污染。B.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汽车主要有燃油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C.2018年,中美法三国新能源汽车销售数量最低、销售增长最慢、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最低的都是法国,它与我国存在显著差距。D.我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整车、动力电池的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了8%以上,高于全球行业平均水平。这体现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水平也显著提升。2.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二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第②③④段是并列关系,可以调换顺序。B.材料三使用了列图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说明了我国新能源汽车这一新兴行业来势喜人。C.材料三中“车主关注的充电桩建设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句中的“逐步”二字,说明了这问题的解决必须按照步骤逐渐进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D.本文主要介绍了汽车对人类的多元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类型、技术原理和优缺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等。3.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家住北京的王阿姨以前坐公交上班,总觉得北京雾霾之所以严重,也有汽车尾气的“功劳”。后来:她换了一家公司,每天上下班有80多公里,她就想购置一辆汽车代步。某汽车销售人员向她推荐纯电动汽车,但王阿姨担心车贵、路远、充电不方便。假如你是销售人员耍怎样劝说王阿姨购买纯电动汽车。三、语言表述14.下面三段文字引发了你对写作的哪些感想?请简明写出你的思考。黛玉道:“正是这个道理。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曹雪芹《香菱学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语言不只是形式,本身便是内容。语言和思想是同时存在,不可剥离的。语言不仅是所谓的“载体”,它也是作品的本体。一篇作品的每一句话,都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汪曾祺《我的创作生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15.写作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没有修心,何以立人?修心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是道德的自觉,是灵魂的觉醒。教材中就有很多修心者,《猫》的作者郑振铎是自省忏悔的人,《老王》的肖作者杨绛先生是善良慈悲有反省精神的人,《饮酒》的作者陶渊明是寄情田园淡泊名利的素心人……选择一颗心的走向,在具体的人事物景上体现自己灵魂的觉察。请补充完整题目“修一颗___________的心”然后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思想内容要有自己的生活体验,字数不少于600。

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A【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运用,对于劝说词,要求做到,有礼貌,表述得体,需要向对方提要求时语气要委婉。B项语气生硬,C项中“你想害死大家吗”态度蛮横;D项中“没听到吗”,语气也很强烈。故选A。2、D【解析】

试题分析:A.语意表达与真实要表达的意思相悖,可去掉“杜绝”。B.语序不当,把“介绍有关情况”改为“的有关情况进行介绍”。C.前后矛盾,去掉“左右”。D.正确。故答案为D。3、D【解析】

D错误,陈莲河的骗在于常给患者推荐自己炼制的丸散和丹药。4、A【解析】

试题分析:万寿山庄观中有树结人参果,吃后长后不老。观主人镇元子让二童子以人参果款待唐僧,唐僧误认为人参果为婴儿而未敢食。故A项中的“观主镇元子不拿人参果招待唐僧”说法是错误的。5、D【解析】

本题考查对成语的理解运用能力。成语辨析常设制的考点有是否望文生义、感情色彩是否恰当、与语境是否相符、语意是否重复、使用对象是否正确等。在判断成语使用正确与否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句意,根据句意进行判断。“顶礼膜拜”是形容对人崇拜崇敬到了极点,不能用于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与语境不符;“鳞次栉比”意思是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用来形容“起伏的群山”。见贤思齐,意思是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要向他(她)看齐。使用正确,故选D。6、1.(1)答案示例:世界饥饿人口增加,我国在消除饥饿、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得进步。(2)答案示例:节约是美德,如果有人看不起美德,那就是缺德。浪费不是排场,节约才是美德。这些食物我们已经付了钱,我们打包别人无权议论。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我们不能浪费食物。这些食物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不打包浪费掉太可惜了。这些食物是我们自己花钱买的,打包光荣,浪费可耻。节约食物光荣,浪费食物可耻。2.(1)不感恩别人的辛苦付出,就会贬损自己的美德(品德、德行)。(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静以修身,俭以养德。3.合乎题意即可合乎题意即可【解析】1.试题分析:(1)考查对文本内容的概括。【材料1】强调了“习近平同志的相关重要讲话和论述为我国粮食问题把准了脉搏、指明了方向”,要树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思想。【材料2】我国在消除饥饿、减少食物浪费方面取得进步。但全球饥饿人口数量却在增加。【材料3】介绍了前些年“舌尖上浪费”严重情况和现在“食物浪费”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据此可概括作答。(2)语言表达题,首先要有称谓;其次要指出亲戚的说法的不妥(可从节约食物光荣,浪费食物可耻;节约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第三要注意说话的对象,语言要符合说话者的身份;最后语气要委婉,不可生硬强迫。做到文明礼貌,语言简明、连贯、得体。答案是多元的。2.试题分析:(1)仿写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句式一致。要分析例句的结构特点,把例句中每一句话分割成几部分,确定保留与变化部分。②修辞相同。如果所给例句运用了某种修辞,仿写的句子一定要与例句所使用的修辞相同。③字数大体相等。仿写时字数要尽可能与所给例句一样多。④语意连贯。所写句子要符合整段文字的内容,感情色彩、语体风格应保持一致。本题作答应该从“不感恩”的角度来拟写作答,答案是多元的。(2)从积累的经典古诗文中,选择运用对偶的两句诗文,要表达“节约粮食”的思想理念来作答即可。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答案是多元的。3.试题分析:本题作答先列举自己家中存在的浪费食物的问题,然后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即可。答案不唯一,符合题目要求即可。7、其实难副;焚膏油以继晷;君子好逑;阡陌交通;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古代诗文的背记与默写。试题(1)—(5)题为直接默写,难度不大;(5)题为理解性默写,难度较大;注意背记要准确,理解要到位,书写要正确。“难副、膏油、晷、好逑、阡陌、燕归来”等字容易写错。点晴:积累古诗文,要做到熟练背诵,默写正确,这是得分的前提。对于理解性默写,要认真分析题干,找出题干中的提示语或是限制语,再依据平时的积累理解分析并筛选,就可以正确地写出答案。8、讽刺吴敬梓清读书人科举制度严监生杜少卿【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文学名著题,首先要将相关知识记牢,如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写作背景、主要的故事情节、精彩片断、人物的性格特点、书中的名言警句等,在平时就要对名著常识知识做好积累。《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一部以知识分子为主要描写对象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五十六回。小说描写了众多深受八股科举制度毒害的儒生(读书人)形象,反映了当时世俗风气的败坏。小说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也有少量的正面人物的典型形象。如:临死时还因为灯盏里多了一根灯草,迟迟不肯断气的“严监生”。正面人物杜少卿是以作者本人为原型写成的,他不热衷功名,反对八股科举,不愿做官,被视为“自古及今难得的一个奇人”。在他身上蔑视科举的思想尤为突出。他说“这学里的秀才未见得好似奴才”,这既是对封建社会选拔官吏的制度是嘲讽,也是批判。据此填写作答。二、阅读9、1.天气晚来秋;浅草才能没马蹄2.A【解析】1.“秋暝”季节是秋天,不难找到句子“天气晚来秋”。题干中的“骑行”意思是骑着马行走,不难找到句子“浅草才能没马蹄”。2.B错误,《钱塘湖春行》没有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C错误,两首诗描写的季节不同,因而景物色彩也就不同。D错误,《山居秋暝》是借景抒情,也就是间接抒情。10、1.①胼:两马并驾②策:驱使③乡:同“向”,从前④工:擅长2.C3.①想要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能够,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②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把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的事禀报给了鲁定公。4.托物寓意、体恤百姓【解析】

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策”:用鞭子打,驱使。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而“骈”作为生僻词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C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两句的“之”都是代词。A前者“把”,后者“按照”。B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D前者代词“他的”,后者表反问的副词“难道”。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等”:等同。“得”:能够。“安”:怎么。“俄而”:一会。“佚”:丢失,逃跑。“闻”:使听到,引申为“禀告”。4.一空,考查两文的写法。“托物言志”就是通过对某种事物的“形”进行形象具体的描绘来抒发一定的感情或表明某种愿望的文章。甲文通过“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抨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的错误行为。乙文痛斥不停地鞭打的行为,告诉为政者要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两文都使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二空,根据上一问的分析,即可答出乙文说明了统治者要不能把老百姓逼得走投无路,要懂得体恤百姓,爱护百姓的道理。【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一)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二)译文:颜渊陪同鲁定公坐在台上,东野毕在台下表演驾车技术,定公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颜渊说:“好倒是好,不过他的马将要跑了。”定公听了不高兴,把这话告诉了手下人,并且说:“我听说君子不在背后说人坏话。君子也会说人坏话吗?”颜渊告退后,不一会儿,马棚的差役禀报鲁定公东野毕驾驭的马跑了。定公听了急忙上起身从旁边跨出坐席,对手下人说:“赶快驾车去请颜渊来。”颜渊来到后,定公说:“我刚才说:‘东野毕的驾车技术真漂亮啊!’您却说:‘好是好,但他的马将来逃跑了。’不知道你根据什么知道这件事的?”颜渊回答说:“我根据从政的道理推知这一点的。从前舜帝擅长于用人,造父擅长于用马。舜帝不使民力用完,造父也不让马把力气用光。因此舜帝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也没有逃跑的马匹。现在东野毕驾车,上车拿起缰绳,马的勒口和身体都很端正了;转圈驰骋,调教得合乎规范了;经历险阻,跑了很远的路了,但仍然不停地鞭打它们。根据这些我就知道马逃跑的原因了。”定公说:“你说得对!还可以再稍微进一步谈谈吗?”颜渊说:“野兽到走投无路时就要咬人。禽鸟到无可奈何的地步就要啄人,人到山穷水尽的地步就会去诈骗。从古到今,使自己的百姓走投无路而不发生危机的,从来都没有过。《诗经》里说:‘抖动着的丝缰如纵横编织,车辕两旁的马儿如舞驰骋。’就是说的要善于驾驭马(不要使它们过分劳累)啊。”定公听了说:“这也是我的过错啊。”11、1.首先提出本段的论点: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然后通过正反对比来论述好读书的益处(正反对比内容也可以分开论述);最后用陶渊明的事例进一步论述读书的要诀在于会意这一观点。2.(1)读书的态度,要虚心不要骄傲自负(虚心的读书态度);(2)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了解大意的读书方法)。3.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诸葛亮“观其大略”(不求甚解)比徐庶等人“务于精熟”取得更大成就的例子,有力地证明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是没有充分理由的这一观点(或有力地证明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4.示例(1)赞同。一下子想要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这是不可能的;读书应该前后贯通、了解大意(不求甚解),并认真反复阅读,才能真正读懂。【解析】

试题分析:1.读第三段可知,本段是提出观点,进行论证的过程。首先提出了“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的观点,然后运用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进行论证。2.读四段内容,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指出“不求甚解”的意思在于告诫,第二部分指出“不求甚解”指出了读书的方法。理解了语段内容,答案自然就明确了。3.读第五段可知,列举了诸葛亮和徐庶等人读书的例子,并把他们的不同读书方法进行了对比,论证了读书不求甚解照样能取得成功。此观点根据语段的第一句即可知道。4.这是开放性题目,赞成或不赞成取决于对词语的理解角度。因此,要大胆拟答,不管赞同还是不赞同,都要有充足的理由,如赞同,可从读书应该前后贯通的角度回答。如不赞同,可从不深入理解,便不能读懂读透的角度写理由。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思路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证方法的理解能力。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和语言表达的能力。点评:文章的论证思路一般是提出问题、分析论证、总结归纳,也有的是提出论点、论证论点、总结强调。要具体文章具体分析。做题时,一般先把文章进行大致划分,然后概括各部分内容,把论证的方法及所运用的论据等显示出来。词语的理解一定要根据题目要求,阅读相关语段,并把语段根据大意分成几个有机组成部分,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大意即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有四种,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这是必须要知道并记准确的内容。其作用要根据具体的文章来作答,一般运用论证方法的语句,证明其前面的观点,要到前面的文章中去读,去寻找。因此,平时需要针对身边的事件、现象,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与同学们、师长多讨论、多交流,而且要养成多思、多想、多写的好习惯,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12、1.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证,同时也充当的文章的事实论据。(每点1分)2.不能,因为本文主要观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材料中讲述的虽是普通民众的责任担当,但属于老年人,不能证明本文的观点。3.不能,因为第二小节举的是各行各业青年个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例子,第三小节举的是全国各级团组织青年团队承担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思路,层层递进,所以不能调换顺序。4.B【解析】

1.此题考查重要段落的作用。议论文开头段的事例,往往起着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充当事实论据,吸引读者的作用。首先,本文从王丹玲的话写起,引出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其次,王丹玲与男友这对90后情侣的爱情示例也作为文章的事实论据,他们是疫情发生后无数青年逆行而上的小小缩影和真实写照,能够证明“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再次,以爱情故事作为开头能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2.本题考查补充论据的作用。为某个观点补充论据,论据一定要能证明论点的正确,要与论点紧密契合。细读题目中给出的材料可知,主人公是“62岁的脱贫户周金生”,对象不是青年,这与本文的中心论点“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不符。故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3.本题考查语段顺序的分析。解答此题一般从文章逻辑顺序或前后照应这两方面来分析。从②③两段内容来看,第②段提到“白衣天使”“人民警察”“铁路职工”“卡车司机”等青年个人的抗“疫”故事,第③段说的是“各级团组织”“全国铁路1200名团委书记”“全国各级团组织和无数新时代中国青年”等团队承担抗“疫”责任的例子。按照了由个人到团队的逻辑关系,层层递进,故不能调换顺序。4.本题考查论据的选择。论据应能证明论点,为论点服务。本文的论点是“青年逆行而上,书写责任担当”,关键点是“责任与担当”。A.这句话表达了陈毅将军身处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却矢志不移。不能证明论点;B.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有力证据,能证明论点;C.这句话是写诸葛亮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这是他淡泊名利的表现。不能证明论点;D.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一心想完成收复国家失地大业的雄心壮志。不能证明论点。故选B。13、1.C2.A3.王阿姨,您好!我推荐您购买纯电动汽车。它技术简单成熟,充完电就可以行驶,目前续航里程已超300公里。其保养费用低,行驶时没有排放。同时车主关注的充电桩建设问题也正在逐步解决。【解析】1.要求学生仔细阅读表格,根据百分比分析。国内市场份额占比最低的是美国。故C项错误。2.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然后分析选项。BCD三项正确,A项错误。应改为:材料二介绍了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第②③④段是并列关系,由于与“目前我国生产和销售的新能源汽车主要有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内容存在着逻辑关系,所以不可以调换顺序。3.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结合材料能够分析出“新能源汽车”的优点。如:有高额补贴,续航里程已超300公里,上班途中充电桩多等。然后用劝说语的拟写方式表述,劝说时,注意称呼,语气委婉,理由充分即可。三、语言表述14、示例:立意上进行创新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而立意的创新其实就是语言的创新。【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理解能力。在答题时,要认真分析这三段文字,提取关键词,然后围绕关键词语来谈感悟。语段(1)中可提炼关键词语“立意要紧”,语段(2)中可总结出关键词语“创新”,语段(3)中可提炼关键词语“语言的创新”,由此可得出“立意上进行创新是写好文章的关键,而立意的创新其实就是语言的创新”的感悟。四、写作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