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48全国《法考》试卷一甄题精选知识点检测试卷(附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4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正确或最符合题意)。1、下列哪个选项不符合我国法律规定的“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的含义?A、司法权不得由一般的行政机关来行使B、司法机关既要独立行使职权,又不得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C、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D、司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独立行使职权时不得违反程序规定【参考答案】:C【解析】: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有三个含义,即:(1)司法权的专属性。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各级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国体或个人都无权行使此权力;(2)行使职权的独立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3)行使职权的合法性。司法机关审理案件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正确地适用法律,不得滥用职权,枉法裁判。可见,A项体现了司法权的专属性,符合第一个含义;B相结合了行使司法权的独立性和合法性,符合第二、第三个含义;D项强调了司法关行使职权的合法性,符合第三个含义;至于c项则过于绝对地理解了行使职权的独立性这一含义。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非法干涉,但并不排斥党的领导,也要接受人民群众通过合法途径的监督。因此说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干预司法活动是片面的。故C项为应选项。2、下列情形下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的有:A、深夜甲尾随妇女王某,待其行至没有路灯的路段时欲将其强行奸淫,王某拼命挣扎反抗,结果不慎跑到马路中央并被过往的车辆撞死。则甲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B、乙开枪射击鲁某,没有击中,但鲁某素来胆小,被枪声惊吓以致死亡。则乙的行为与鲁某的死亡C、丙将肖某打成重伤,肖某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后认为其伤势很严重。但就在医生要对肖某实施手术之际,医院发生地震,肖某被震落的吊灯砸死。则丙的行为与肖某的死亡D、丁将罗某约到山上并欲将其杀害,对罗某一顿暴打后丁见其失去知觉以为其已经死亡,便下山逃跑。但罗某在一段时间后觉醒,不过由于精神恍惚,在下山时被摔死。则丁的行为与罗某的死亡【参考答案】:C【解析】: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非常复杂,以上四种情形都是因果关系判断中遇到的特殊情形。一般而言,在介入因素的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否被中断而导致不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主要考虑介入因素的性质及与先前行为之间的关系,即介入因素是异常的还是正常的,介入因素是独立于还是从属于先前行为的。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是异常的、独立于先前行为的,则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被中断而没有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反之,则存在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A选项中甲的强奸行为直接导致被害人跑到马路中央,而跑到马路中央并被过往车辆撞死并不属于异常的介入因素,都是甲可预料的,故应肯定甲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B选项中在乙的行为与鲁某的死亡结果之间没有其他介入因素,故应认定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C选项中医院的地震非常意外,也独立于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故应认定因果关系已经断绝。D选项中罗某在山上被打昏并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下山以致摔死,这些介入因素也不是异常的,同时也是与丁之前的打击行为密切相关的,故也应认定其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3、从日本现行法律制度看,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属于下列哪一法系?A、中华法系B、罗马法系C、印度法系D、英美法系【参考答案】:B【解析】:日本现行的法律制度是指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从欧洲的罗马法系国家,尤其是德国引进的法律体系,从其主要传统、渊源和风格来看,属于罗马法系。因此选B。4、某公司为了“省电”,通过某个技工在电表上安了一个装置,使得电表上显示的每个月的电量比其实际用电量减少了一半,至案发时该公司已少缴了15万元的电费。对于该公司的行为应当如何评价?A、该公司构成盗窃罪B、该公司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C、该公司构成诈骗罪D、该公司不构成犯罪,但对直接责任人员按盗窃罪处罚【参考答案】:D【解析】:《刑法》第64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只有在刑法明文规定为单位犯罪时,才可以对其以单位犯罪处罚。《刑法》第264条并未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盗窃罪的主体,因此,单位不可能构成盗窃罪。但最高人民检察院在1996年1月23日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和江苏省人民检察院的请示批复规定,单位组织实施盗窃,获取财产归单位所有,数额巨大,情节恶劣的,应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主要的直接负责人员按盗窃罪依法批捕,起诉。2002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单位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批复》中规定,有关人员组织实施盗窃行为,情节严重的,按照《刑法》第264条规定以盗窃罪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从这两个批复来看,单位本身不能成为盗窃罪的主体,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只能追究主管人员和主要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5、“德主刑辅”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观点?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参考答案】:A【解析】:正确答案:A评析:【解析】儒家的基本法律思想墨家强调“兼爱”、“非攻”,道家强调“无为而治”,法家则强调“严刑峻法”,都不符合题意。6、张某因犯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机关要求其在执行过程中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必须按照执行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张某可能被适用下列何种刑罚或刑罚制度?A、剥夺政治权利B、管制C、缓刑D、假释【参考答案】:B【解析】:A选项中剥夺政治权利无报告活动情况的规定。所以A选项错误。《刑法》第39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因此,B选项正确。缓刑和假释的犯罪分子,如果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则可以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所以CD选项错误。7、近代宪法的发源地是哪个国家?A、美国B、英国C、法国D、德国【参考答案】:B【解析】:其包括以《权利法案》为代表的一系列宪法性文件。8、世界各国都将公共秩序保留作为捍卫本国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关于这一制度,下列哪项判断是错误的?()A、我国的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仅在适用外国法律将违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况下才可以适用,其结果为排除相关外国法律的适用B、在英美普通法系国家中,“公共秩序”的概念一般表述为“公共政策”C、公共秩序保留制度已经为国际条约所规定D、我国法律中常常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来表述“公共秩序”的概念【参考答案】:A【解析】:公共秩序保留公共秩序保留是指外国法律本身或其适用将违反我国社会公共利益时,法院可以排除相关外国法律的适用。故A错误;英国以“公共政策”这一要领代替欧洲大陆国家所适用的“公共秩序”概念,其法院在实践中对于违反英国公共政策的法律可以拒绝适用。故B正确;而我国法律中常常采用“社会公共利益”来表述“公共秩序”这一概念。由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的普遍性、客观性与重要性,该制度已经为有关国际条约所规定。故CD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A。9、国务院某部制定一行政规章,规定对某种行政违法行为,除处罚单位以外,还要给予直接责任人罚款的行政处罚,但规定这一违法行为处罚的国务院行政法规并没有规定要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罚。这一规章是否违法A、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行政处罚B、违法。因为规章无权规定罚款的行政处罚C、违法。因为本规章超出了行政法规规定的行政处罚范围D、不违法【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处罚法第12条规定:国务院部、委员会制定的规章可以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本题中,国务院某部的行政规章显然超出了国务院行政法规的范围,所以是违法的。10、中国公民A与甲国公民B在丁国结婚,后A去乙国工作并有住所,在丙国工作期间去世。A之子女因其动产继承发生纠纷,其前妻的子女向我国法院提起诉讼,假设根据乙国冲突规范“动产继承适用被继承人本国法”。依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该案应当适用何国法律?()A、中国法,因为被继承人的本国法是中国法B、甲国法,因为被继承人的配偶是甲国籍人C、乙国法,因为被继承人的最后住所在乙国D、丁国法,因为A的婚姻缔结地是在丁国【参考答案】:C11、对于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以下哪些法院管理?①原告所在地②被告所在地③行政机关所在地④行政行为作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参考答案】:A【解析】:行政诉讼法第十八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12、涉外仲裁的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A、被申请人的基层人民法院B、证据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C、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D、被申请人的中级人民法院【参考答案】:C【解析】:涉外仲裁的证据保全《仲裁法》第68条规定:“涉外仲裁的当事人申请证据保全的,涉外仲裁委员会应当将当事人的申请提交证据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因此,C项正确。13、某市的两个流氓集团“青龙会”(12人)和“白虎帮”(15人)约定于某月某日在某废车场进行火并,以决高低。“青龙会”事先给每个参加成员发放“银牙棒”一支,“白虎帮”计划若对方使用器械,本方即使用现场的东西。结果于某月某日火并时,双方都使用了器械,并造成1人死亡,8人轻伤,伤者为双方皆有,死亡者为“青龙会”一弟兄。“青龙会”、“白虎帮”的首要分子构成下列哪种犯罪?A、聚众斗殴罪与故意伤害罪B、故意伤害罪C、聚众斗殴罪与故意杀人罪D、故意杀人罪【参考答案】:D【解析】:聚众斗殴,致人重伤、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本案无致人重伤,只有致人死亡。14、在以招标方式订立合同时,下述哪种行为属于承诺性质?()A、招标B、投标C、开标D、决标【参考答案】:D【解析】:招投标行为的法律性质招标属于要约邀请,投标属于要约,当招标人对有效表述进行评审,选择自己满意的投标人,决定其中标,该决标如果是对投标的完全接受,就是承诺。15、某县卫生局委托该县卫生防疫站对非法制血的单位和个人行使行政处罚权,则县卫生防疫站应当以谁的名义行使处罚权?A、县卫生局B、县卫生防疫站C、县卫生防疫站执法队D、县人民政府【参考答案】:A16、刘某在电脑公司购买一台电脑,使用10个月后出现故障。在“三包”有效期内,经两次修理仍无法正常使用。此时市场已无同型号电脑。依照有关法律规定,该事件应如何解决?()A、刘某只能要求再次修理B、刘某只能要求调换其他型号的电脑C、电脑公司应予退货,但可抵销折旧费D、电脑公司应无条件退货或予以更换【参考答案】:D【解析】: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三包”是指包修、包换、包退。《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5条规定:“对国家规定或者经营者与消费者约定包修、包换、包退的商品,经营者应当负责修理、更换或者退货。在保修期内两次修理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经营者应当负责更换或者退货。对包修、包换、包退的大件商品,消费者要求经营者修理、更换、退货的,经营者应当承担运输等合理费用。”据此,A、B项错误,显然剥夺了消费者要求赔偿的合法权益。应予注意,C不是正确答案,法律并没有规定抵销折旧费。故D为正确答案。17、我国政府采购法规定,中标、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改变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供应商放弃中标、成交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这个规定属于对政府采购合同什么合同责任的规定?A、缔约上的过失责任B、后合同义务违反的赔偿责任C、附随义务违反的赔偿责任D、违约责任【参考答案】:A【解析】所谓缔约过失责任,是指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因违背其依据诚实信用原则所应尽的义务而致另一方信赖利益的损失,依法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构成要件有:(1)发生于合同订立阶段。此乃它与违约责任的根本区别;(2)一方当事人违反了依诚实信用原则所担负先合同的义务。由于合同尚未成立,因此当事人并不承担合同义务;(3)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因此受到损失。包括财产的直接减少,也包括应增加而未增加的利益。《政府采购法》第46条规定:“采购人与中标、成交供应商应当在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采购文件确定的事项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中标、成交通知书对采购人和中标、成交供应商均具有法律效力。中标、成交通知书发出后,采购人改变中标、成交结果的,或者中标、成交供应商放弃中标、成交项目的,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依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判断,对中标、成交通知书的改变或者放弃,尚处于政府采购合同的订立阶段,是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使另一方的信赖利益受到损失。故A选项正确。B选项“违反后合同义务的责任”,不正确。C选项“违反随附义务的责任”也不正确。未尽保护、照顾等随附义务,也导致缔约过失责任,如商店地滑致使顾客摔伤的情形。本题显然不属于此情形。D选项,违约责任发生在合同订立以后,因此也不是正确选项18、甲从国外低价购得一项未获当地政府批准销售的专利产品“近视治疗仪”。甲将产品样品和技术资料提交给我国x市卫生局指定的医疗产品检验机构。该机构未作任何检验,按照甲书写的文稿出具了该产品的检验合格报告。随后,该市退休医师协会的秘书长乙又以该协会的名义出具了该产品的质量保证书。该产品投入市场后,连续造成多起青少年因使用该产品致眼睛严重受损的事件。现除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外。受害者还可以采用哪些民事补救方法?()A、要求甲承担损害赔偿责任B、要求该卫生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C、要求该检验机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D、要求该退休医师协会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参考答案】:A,C,D【解析】:产品缺陷责任作为经营者,甲理应对其提供的商品存在缺陷承担责任,这一点是无疑的;所以A应选;根据《产品质量法》第57条第3款规定:产品质量认证机构违反本法第二十一条第二款的规定,对不符合认证标准而使用认证标志的产品,未依法要求其改正或者取消其使用认证标志资格的,对因产品不符合认证标准给消费者造成的损失,与产品的生产者、梢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情节严重的,撤销其认证资格。C项应选;本法第58条规定: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对产品质量作出承诺、保证,而该产品又不符合其承诺、保证的质量要求,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与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承担连带责任。所以D项应选。19、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本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主管部门管辖。但是,法律规定,对有些具体部门的行政复测须向其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这些部门为下列哪项的内容?A、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以及国家安全机关B、工商管理、环境保护C、司法行政、审计监察D、价格管理、质量技术监督【参考答案】:A【解析】见《行政复议法》第12条20、以下关于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情形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B、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C、违反法律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资金的用途D、公司累计债券余额为公司净资产的30%【参考答案】:D【解析】: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情形《证券法》第18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再次公开发行公司债券:(一)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二)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仍处于继续状态;(三)违反本法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资金的用途。故选D21、某县税务局依据县政府第17号决定。向全县个体户收取营业额3%的市容维护费。宁某认为该决定与相关法律、法规抵触,拒缴并提起行政诉讼。宁某应对何种行为提起诉讼?A、县政府制定第17号决定的行为B、县税务局适用该决定的行为C、县税务局向其收费的行为D、可一并提起AB两项【参考答案】:C【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项提起的诉讼: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22、赵某与甲厂签订了劳动合同,在试用期间严重失职发生事故,给甲厂造成重大损失,本人也受伤住院(未丧失劳动能力),甲厂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解除和赵某签订的劳动合同?()A、试用期满后B、事故处理后C、规定的医疗期满后D、随时可以解除合同【参考答案】:D【解析】:劳动合同的解除《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了用人单位随时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劳动者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失的情形。同时赵某的情况亦不属于该法第42条所规定的“用人单位不得解决劳动合同的情形”。故D正确。23、某市工商局和物价局联合作出决定,对该市农资公司罚款2万元。市农资公司不服,诉至法院则应以为被告。A、市工商局B、市物价局C、A和B二者之一D、A和B二者共同【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两个以上行政机关作出同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共同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共同被告24、下列哪些行为不适用《反垄断法》()A、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B、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C、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D、经营者依法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垄断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以下简称《反垄断法》)第3条:“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可知选项A、B、C正确。根据第55条:“经营者依照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不适用本法;但是,经营者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适用本法”,可知,选项D当选。25、下列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以殴打或其他暴力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行为的阐述,正确的是哪项?A、该行为属于违法的具体行政行为B、受害人有权提起行政赔偿诉讼C、受害人无权提起行政赔偿诉讼D、造成公民身体伤害或者死亡的,受害人或其继承人和其他有扶养关系的亲属有权提起行政赔偿诉讼【参考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侵犯人身权的赔偿范围和请求权主体,B项过于绝对,在单选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最佳答案D26、中国公民李丽(女)与美国公民杰克在法国登记结婚,婚后到挪威定居。后因发生纠纷,李丽向中国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请问法院对婚姻关系是否成立和离婚问题应分别适用何国法律()A、中国法,中国法B、法国法,美国法C、法国法,中国法D、法国法,挪威法【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对涉外结婚和离婚的法律适用规定。我国《民法通则》第14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和外国人结婚适用婚姻缔结地法律,离婚适用受理案件的法院所在地法律。”由此可见,我国对涉外结婚和离婚问题适用不同的系属公式:对结婚适用行为地法,对离婚适用法院地法。本案中,当事人结婚的行为地在法国,应适用法国法判定结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受理该案的法院为中国法院,应适用中国法判定离婚的形式和实质要件。27、《国家赔偿法》第34条规定:对赔偿请求人取得的赔偿金。A、不予征税B、依法征税C、可以减免税D、部分征税【参考答案】:A【解析】参见《国家赔偿法》第34条28、根据《选举法》的规定,关于选举机构,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A、特别行政区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主持B、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常委会领导本行政区域内县级以下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C、乡、民族乡、镇的选举委员会受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领导D、选举委员会对依法提出的有关选民名单的申诉意见,应在3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参考答案】:B【解析】:暂无29、下列关于法与执政党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A、法与执政党的政策在阶级本质、经济基础、意志属性方面具有一致性B、与政策相比,法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法不可以因时而变C、政党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比法律广,但不意味着法律没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调整空间D、与法律相比,政党政策不具有明确具体的规范形式,更多具有纲领性、原则性和方向性【参考答案】:A【解析】:法与执政党的政策的意志属性是不同的:法由特定国家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而政党政策是党的领导机关依照党章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制定,体现全党意志,其强制实施范围仅限于当的组织和成员,允许不对社会公开的内容存在。故选项A错误,当选。法具有极强的稳定性,但并不意味着法不能因时而变,只是法的任何变动都须遵守严格、固定且专业性很强的程序,故B正确。法倾向于只调整可能且必须以法定权利义务来界定的,具有交涉性和可诉性的社会关系和行为领域,一般而言,政党政策调整的范围比法律为广,但并不意味着政党政策可涵盖法的调整范围,法也有其相对独立的调整空间,故选项C正确。政党政策不具有法的那种明确、具体的规范形式,其主要表现为决议、宣言、决定、声明、通知等,更多具有纲领性、原则性和方向性。故选项D正确。30、关于公元前359年商鞅在秦国变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商鞅取消郡县制。实行分封制,剥夺了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B、商鞅“改法为律”。突出了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C、商鞅推行“连坐”制度,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D、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参考答案】:D【解析】:秦国商鞅变法的内容公元前359年。法家著名代表人物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改革。商鞅变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法为律,扩充法律内容。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具有“范天下不一而归于一”的功能。二是运用法律手段推行“富国强兵”的措施。三是用法律手段剥夺旧贵族的特权。例如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规定除国君的嫡系以外的宗室贵族,没有军功即取消其爵禄和贵族身份。同时取消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剥夺旧贵族对地方政权的垄断权。强化中央对地方的全面控制。四是全面贯彻法家“以法治国”和“明法重刑”的主张。在变法过程中.法家的一些基本主张皆清楚地表现出来。其一,强调“以法治国”。要求全体臣民特别是国家官吏学法、“明法”,百姓学习法律者,“以吏为师”。其二,“轻罪重刑”。在变法过程中,商鞅尽力贯彻重刑原则,加大量刑幅度,对轻罪也施以重刑。其三。不赦不宥。为了贯彻重刑原则.强调国家法律的严肃性.商鞅在变法中反对赦宥。主张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其四,鼓励告奸。为了更有效地禁奸止过,保证统治秩序的稳定。在变法过程中多次颁布法令,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规定“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其五,实行连坐。在变法期间广泛实行连坐制度。如什伍连坐,以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之间相互有告奸、举盗的责任,若什、伍之中有作奸犯法者,相互负连带责任。此外,还实行军事连坐、职务连坐、家庭连坐等。由上述可知,选项A说法错误,商鞅取消的是分封制,实行的是郡县制。选项A恰恰将二者颠倒了。因此,选项A不应当选。选项B前半句说法正确,后半句说法错误。商鞅的“改法为律”强调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突出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因此,选项B也不应当选。关于选项C,商鞅在变法中实行连坐,不是鼓励臣民相互告发奸谋,连坐是为了惩罚什、伍之中有作奸犯法者,他们要相互负连带责任。而鼓励告奸的措施是“告奸者与斩敌者同赏”。故选项c在语言逻辑上与商鞅变法中的内容不符。因此,选项C错误,不应当选。从上述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可知,商鞅提出“轻罪重刑”,反对赦免罪犯,认为凡有罪者皆应受罚,因此,选项D正确,为应选项。[陷阱点拨]对于选项B,商鞅变法的内容中确实有“改法为律”。但其强调的是法律规范的普遍性,而不是突出法律规范的伦理基础。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复习中要注意把握细节。对于选项c,命题者在语肓逻辑上设了陷阱,须明白,商鞅推行“连坐31、依《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的规定,反倾销调查,应当自立案调查决定公告之日起()个月内结束;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个月。A、13及15B、12及16C、15及18D、12及18【参考答案】:D32、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因双方合同中仲裁条款的效力问题在我国涉诉。双方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为位子巴黎的国际商会仲裁院,仲裁地为斯德哥尔摩,但对该仲裁条款应适用的法律未作约定。依我国现行司法解释,我国法院审查该仲裁条款效力时,应适用下列哪国的法律?A、瑞典的法律B、法国的法律C、中国的法律D、德国的法律【参考答案】:A【解析】:仲裁条款的法律适用《仲裁法解释》第16条规定:“对涉外仲裁协议的效力审查,适用当事人约定的法律;当事人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但约定了仲裁地的,适用仲裁地法律;没有约定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或者仲裁地约定不明的,适用法院地法律。”本题中,中国A公司与德国B公司对仲裁条款应适用的法律未作约定,但约定的仲裁地为斯德哥尔摩。根据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应适用仲裁她斯德哥尔摩即瑞典的法律。33、甲违章驾驶将一行人撞伤。为逃避责任,甲将被撞的行人拖到自己驾驶的车上,带至无人之处丢下,致使该行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对于甲的行为应如何处罚?A、交通肇事罪B、故意杀人罪C、过失致人死亡罪D、故意伤害罪【参考答案】:B【解析】: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的规定:“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为逃避法律追究,将被害人带离事故现场后隐藏或者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232条、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34、《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五条规定:“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关于这一规定,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从法的要素角度看,该规定属于任意性规则B、从法的适用角度看,该规定在适用时不需要法官进行推理C、从法的特征角度看,该规定体现了法的可诉性特点D、从法的作用角度看,该规定为行为人提供了不确定的指引【参考答案】:B【解析】:法律规则的分类、法的适用、法的可诉性特征、法的作用法的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按照法律规则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嗣或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强行性规则和任意性规则。所谓强行性规则,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行性质,不允许人们加以更改的法律规则。所谓任意性规则,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为或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则。本题中《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5条的规定属于“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的任意性规则。故A项说法正确。B项涉及法的适用中的法律推理。法律适用离不开法律推理的应用。法律适用的过程,实质上就是通过法律解释和法律推理,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运用到具体的法律事实中,从而得出法律上的结论,可见,法律推理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然存在于法律适用之中。可知B项说法错误,本题为选非题,B项当选。C项涉及法的可诉性特征。法的特征共有六项:规范性、国家意志性、普遍性、强制性、程序性和可诉性。法的可诉性是指法律具有被任何人(包括公民和法人)在法律规定的机构(尤其是法院和仲裁机构)中通过争议解决程序(特别是诉讼程序)加以运用以维护自身权利的可能性。而题干中“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正是法的可诉性特征的体现。D项涉及法的作用。法的作用是指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根据法在社会生活中发挥作用的形式和内容,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法的规范作用共有五方面内容: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法的指引作用是指法律对当事人行为具有引导作用。其具体又分为个别性指引、规范性指引、确定的指引和不确定的指引。其中个别性指引是指具体的指示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规范性指引是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确定的指引,一般通过设置癌律义务、要求作出或禁止一定的行为来进行确定的指引。不确定的指引,也叫有选择的指引,是指通过宣告法律权利,给人们一定的选择范围的指引。本题题干所涉法条内容提供了在发生劳动争议后,当事人可以选择协商、和解、调解、仲裁或诉讼等集中解决纠纷的方式,是一种不确定的指引,故D项说法正确。[难度系数]**35、下列关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走私毒品的过程中,暴力抗拒检查的,应当以走私毒品罪与妨害公务罪数罪并罚B、路某夜晚在某小巷中行走,见前面一男子尾随一女子,于是偷偷凑上前去,用木棒连击该男子数下,致其流血倒地,后得知该男子为国家安全局的工作人员,当时正在跟踪一间谍,路某的行为使得该间谍逃跑不知所踪,路某构成妨害公务罪C、陈某是公安局的刑警,其冒充国家安全机关工作人员招摇撞骗,不构成招摇撞骗罪D、白某将自己的小院改成娱乐室,摆放了桌椅等,供他人打牌、赌博用,白某仅收取场地费,并赚取茶水、食品等费用,白某不构成开设赌场罪【参考答案】:D【解析】:根据《刑法》第347条规定,暴力抗拒检查、拘留、逮捕,情节严重的,属于走私毒品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因此A选项错误,不当选。妨害公务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明知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正在依法行使职权而故意阻碍。B选项中,路某并不知道其身份,误以为其行为是非法的而实施正当防卫行为,因此不构成妨害公务罪,B选项错误。此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冒充彼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也属于招摇撞骗的行为,构成该罪,因此C选项错误。仅提供棋牌室等娱乐场所并只收取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费用的经营行为,不是通过在赌博中取胜获利的,也不是通过抽头等方式获利等方式渔利,不构成开设赌场罪。因此D选项正确。36、下列哪一选项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均明文禁止的行为?A、甲省政府规定,凡外省生产的汽车,必须经过本省交管部门的技术安全认证,领取省内销售许可证以后,方可在本省市场销售B、乙省政府决定,在进出本省的交通要道设置关卡,阻止本省生产的猪肉运往外省C、丙省政府规定,省内各机关和事业单位在公务接待等活动时需要消费香烟的,只能选用本省生产的“金丝雀”牌香烟,否则财政不予报销D、丁省政府规定,外省生产的化肥和农药在本省销售的,一律按销售额加收15%的环保附加费【参考答案】:B【解析】: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我国的竞争立法采取分立立法的模式,即分别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解决市场竞争过度的问题。而《反垄断法》主要解决竞争不足即限制竞争的问题。但1993年《反不正当竞争法》出台时,《反垄断法》尚未进入立法进程,出于实践需要,就将部分当时急需规范的限制竞争行为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进行了规定,具体见第6、7、12、15条。《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的经营活动。政府及其所属部门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或者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可见,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限制竞争行为包括两种,即行政强制经营行为和地区封锁行为。2008年出台的《反垄断法》专章规定了“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行为”,其中第32条规范的是行政强制经营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限定或者变相限定单位或者个人经营、购买、使用其指定的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第33条规定了地区封锁行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实施下列行为,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的自由流通:(一)对外地商品设定歧视性收费项目、实行歧视性收费标准,或者规定歧视性价格;(二)对外地商品规定与本地同类商品不同的技术要求、检验标准,或者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检验、重复认证等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三)采取专门针对外地商品的行政许可,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四)设置关卡或者采取其他手段,阻碍外地商品进入或者本地商品运出;(五)妨碍商品在地区之间自由流通的其他行为。”具体到本题的选项,B选项中乙省政府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本地商品流向外地市场,违反了《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第2款和《反垄断法》第33条第4项的规定。当选。C选项中丙政府的行为属于《反垄断法》第32条规定的“变相限定单位购买指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的行为:但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7条规定的“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者的商品”的行为,丙省政府限定的是省内各机关和事业单位,不属于“他人”,因此C项不当选。A选项中甲省政府的行为属于对外地商品采取重复认证的歧视性技术措施,限制外地商品进入本地市场,违反《反垄断法》第33条第2项的规定。D选项中37、关于因果关系,下列选项错误的是:A、甲与乙都对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毫克毒物,且知道5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投放的5毫克毒物本身不足以致丙死亡,故甲的投毒行为与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B、甲因琐事与乙发生争执,向乙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乙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乙死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甲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C、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重伤休克。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隐匿罪迹,将乙扔入湖中,导致乙溺水而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D、甲故意伤害乙并致其重伤,乙被送到医院救治。当晚,医院发生火灾,乙被烧死。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参考答案】:A【解析】:A选项中甲以杀人的故意,利用了乙不知情的“有利条件”投毒杀人,所以甲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结果之间有因果关系。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刑法中因果关系是实行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一种客观联系,因果关系的有无与行为人主观能否预见无关。同时,对结果负刑事责任除需要因果关系之外,还需要行为人主观上有罪过。因此,B选项的说法正确。C选项中应该把甲的犯罪行为看成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包括其杀人后抛尸行为。整个行为都是在一个杀人故意下实施的,甲的杀人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C选项的说法正确。D选项中甲的伤害行为跟乙的死亡有一定的联系,但二者之间并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为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被火灾所切断。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本题的参考答案为A。38、下列选项中哪项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D、《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行政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参考答案】:D【解析】:司法解释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39、下列哪项情况构成共同犯罪?A、甲教唆13岁的乙盗窃,盗窃来的财物二人平分B、甲教唆乙去杀害丙,乙却强奸了丙C、甲教乙一种诈骗的方法,说“屡骗屡中”,乙用该方法,果然骗得不少钱D、甲教唆乙去放火烧毁一幢房子,乙正欲点火时主人来了,乙迅速逃离【参考答案】:D【解析】:共同犯罪,是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要求犯罪人都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否则就不成立共同犯罪。就教唆犯而言,教唆对象必须是达到法定年龄、具有辨认和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人,否则不成立教唆犯,而成立刑法理论上的“间接正犯”。在这种情况下,教唆犯和被教唆的人之间不发生共犯关系,教唆犯应对其利用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所实施的犯罪承担全部刑事责任。因此,A选项中,甲不属于教唆犯,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B选项,乙并没有犯甲教唆之罪,且乙实施的犯罪与甲教唆的犯罪没有重合的部分,故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甲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构成强奸罪。所以B选项不选。根据《刑法》第295条关于传授犯罪方法罪的规定,C选项中甲的行为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而不属于教唆犯,甲和乙不成立共同犯罪。所以C选项不选。甲、乙构成共同犯罪,并且属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的犯罪未遂,即共同犯罪的犯罪未遂。所以D选项正确。40、违法行为的发生不是由行为者自由的意志,而是由客观条件决定的,因而只能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环境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来确定法律责任的有无和重轻。此种观点属于下列选项中的哪一种理论?A、规范责任论B、历史责任论C、环境责任论D、社会责任论【参考答案】:D【解析】:关于法律责任的本质,西方法学有三种影响较大的理论,即道义责任论、社会责任论和规范责任论。它们分别以人的自由意志、客观条件和法的规范作为规定法律责任的标准。本题题干的观点认为违法行为的发生由客观条件决定,主张根据行为人行为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危害性来确认法律责任的有无和轻重,这是典型社会责任论的观点。故D项为应选项。二、多项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符合题意)。2、关于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符合《立法法》规定?()。A、同一机关制定的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时,适用特别规定B、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原则上不溯及既往C、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D、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与法律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参考答案】:A,B,D3、下列关于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狭义的立法是指中央国家机关制定法律的活动B、广义的立法即法律制定C、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是狭义的立法活动D、立法是国家机关的专有活动【参考答案】:A,C【考点】立法的概念【解析】狭义的立法,是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法律这种特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国务院不是最高权力机关,因此它制定行政法规的活动不属于狭义的立法活动。4、我国《刑法》中规定的共同犯罪主犯包括以下哪几种人?A、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领导作用的首要分子B、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C、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D、在其他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涉及共同犯罪。参见相关刑法规定。5、下列关于行政征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行政征用是国家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之一B、行政相对方是对合法财产享有所有权或者使用权的社会成员C、行政征用必须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D、国家要对行政征用的相对方进行赔偿【参考答案】:B,C我国《宪法》第13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本条明确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原则,同时也区分了征收和征用。行政征收是国家取得财产所有权的方式,而行政征用是国家取得财产使用权的行为。所以A项错误。另外,国家对私有财产的征用必须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且被征用方是对合法财产享有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社会成员。B、C两项正确。由于国家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依照法律规定征用社会成员的财产,是合法行为,因此只能对其进行补偿,而不是赔偿。D项错误。6、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行为?A、马某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场所、设备的B、伊某被制毒分子蒙蔽,误以为是观赏花卉而大面积种植毒品原植物的C、巫某与制毒分子事前通谋,为其提供窝藏毒品方便的D、赵某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原料的【参考答案】:A,C,D【解析】:《刑法》第355条规定:“依法从事生产、运输、管理、使用国家管制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向走私、贩卖毒品的犯罪分子或者以牟利为目的,向吸食、注射毒品的人提供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四十七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由此可见,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原料的行为按制造毒品罪的共犯论处;另外,明知他人制造毒品,而为其提供制毒场所、设备,也属于制毒的帮助行为,同样按照制毒的共犯处理,选项A、D当选。被蒙蔽种植毒品原植物,由于没有共同犯罪的意思联络,所以不构成共同犯罪。因此B选项不当选。与制毒分子共谋,为其提供窝藏毒品提供方便的,因存在事先的共谋,所以构成共同犯罪,也按照制造毒品罪的共犯处理。因此选项C当选。本题应选ACD。7、关于法律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是哪些?A、法律职业道德可以取代法律B、法律可以取代法律职业道德C、法律无法取代职业道德D、一个人行为如果符合法律,也就一定不违背法律职业道德【参考答案】:A,B,D【解析】:法律职业道德具有独立性,不能被法律所取代。此题中只有D项稍微有一点迷惑性,但仔细一想,合法不合道德的例子很多。8、张某是河南省某地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官。在审理一起经济纠纷案件中,张某认为该省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种子条例》与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种子法》相抵触,宣告其无效。下列有关该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有?()。A、根据我国宪法和立法法等法律,张某作为法官无权宣告地方性法规无效B、张某如认为地方性法规与法律相抵触,可以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其进行审查C、如果《种子条例》的确与《种子法》相抵触,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将其撤销D、只有《种子条例》的原制定机关才有权决定是否撤销【参考答案】:C,D【考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国务院的职权;省人大常委会的职权【解析】参见《宪法》第62条全国人大的职权第ll项:改变或者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不适当的决定,故A项不正确。《宪法》第89规定国务院的职权第14项:改变或者撤销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不适-3的决定和命令,故B项不正确。《宪法》第67条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权第8项: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家权力机关制定的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和决议,故C项正确。《宪法》第104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讨论、决定本行政区域内各方面工作的重大事项;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撤销本级人民政府的不适-3的决定和命令;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不适当的决议;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决定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任免;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罢免和补选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个别代表。故D项正确9、甲某原任某国有商业银行某分理处主任,通过两名储户介绍,认识了乙某。乙某提出为甲某拉100万元存款,并要求从甲某的分理处贷款80万元,甲某同意。后通过乙某介绍,某研究所将100万元人民币存人该行。同时乙某使用他人身份证、已失效的某公司营业执照和伪造的某研究所公章等手段,甲某也未经审查,遂双方签订了质押担保借款合同,以某研究所100万元存款做质押物,骗取80万元贷款。甲、乙分别构成何种犯罪?A、某甲构成玩忽职守罪B、某乙构成诈骗罪C、某甲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D、某乙构成贷款诈骗罪【参考答案】:C,D【解析】:答案:CD[测试点]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贷款诈骗罪。【解析】《刑法》第167条规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被诈骗,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第193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五)以其他方法诈骗贷款的。某甲是国有商业银行某分理处主任,属国有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他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因严重不负责任而被诈骗,故构成签订、履行合同失职被骗罪;乙的行为依法构成贷款诈骗罪。依此,CD为正确答案。10、下列哪项论述符合我国宪法中蕴含的权利制约原则?A、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B、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C、我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D、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参考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的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权力制约原则,是指国家权力各部分之间相互监督、牵制以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它包括公民权利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国家权力对国家权力的制约。在资本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分权原则(又称分权制衡原则)。在社会主义国家宪法中,权力制约原则主要表现为监督原则。我国现行宪法充分体现了监督原则,明确规定: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大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我国公民对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等等。11、中国华夏棉花出口公司2003年11月1日向美国约克公司发出电传称:“一级棉花l000吨,每吨l50美元,CIP纽约,即期不可撤销信用证支付,要约在七Et内回复有效。”要约发出后,由于美国市场棉花的需求量大增,致使棉花的价格急剧上涨,中国华夏公司遂于11月4日向美国约克公司发出通知表示撤销原来的要约,约克公司在其ll月5日的回电中称其已于11月1日收到要约,同意接受该要约。针对本案下列表述正确的有下列哪几项?()A、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国华夏公司的回电是要约的撤回,即使本案中的要约是不可撤销的,但仍然是可以撤回的B、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国华夏公司ll月4日的回电是要约的撤销,由于ll月5日美国约克公司才发出承诺,华夏公司可以撤销其要约C、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中国华夏公司的要约不能撤销,因为其在要约中规定了接受的期限D、假如美国约克公司在回电中称:“同意,但是CIP华盛顿”,则其回电构成反要约而不是有效的承诺【参考答案】:C,D【考点】要约和承诺【解析】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15条的规定,(1)发价于送达被发价人时生效。(2)一项发价,即使是不可撤销的,得予撤回。如果撤回通知于发价送达被发价人之前或同时,送达被发价人。由于美国约克公司已经于11月1日收到要约,中国华夏公司于ll月4日的电传显然不能构成要约的撤回,所以A项不正确。关于BC项,根据《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第l6条的规定,(1)在未订立合同之前,发价得予撤销,如果撤销通知于发价人发出接受通知之前送达被发价人。(2)但在下列情况下,发价不得撤销:(a)发价写明接受发价的期限或以其他方式表示发价是不可撤销的;(b)被发价人有理由信赖该项发价是不可撤销的,而且被发价人以本着对该项发价的信赖行事。本案中,虽然约克公司ll月5日才发出承诺,但由于中国华夏公司在11月1日的电传中写明了接受要约的期限,所以要约是不可撤销的,故8项错误,C项正确。至于D项,公约第l9条中规定,有关货物价格、付款、货物质量和数量、交货地点和时间、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赔偿责任范围或解决争端等等的添加或不同条件,均视为在实质上变更发价的条件。约克公司如果将交货地点由纽约改为华盛顿.将构成实质变更发价,即为反要约,而非承诺,所以D项正确。12、请问下列选项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论处的有()A、甲有名贵清代餐具一套,价值3万元。一日,甲邀请乙在家吃饭,使用该餐具。席间,甲乙恶语相加,乙一怒之下,把其中大部分餐具都抛入粪池。甲打捞后,恶之,弃而不用B、甲用网箱在海边养名贵鱼种。乙与甲素有积怨。一日,乙趁甲网箱无人看管之际,破坏网箱,是网箱中的鱼全部流入大海。甲损失10万。C、某生产大队有一牛棚,是旧砖和土坯临时搭建的,很不牢固。甲乙合谋去盗窃耕牛,二人来到牛棚前,发现牛棚上锁,二人于是捡起一把铁锹,打算在墙上挖个大洞进入,不想挖了一半,牛棚支撑不住,就倒塌下来,同时将牛棚内耕牛全部砸死。甲乙无功而返。D、非典流行期间,甲在带领一帮弟兄冲进一家瓷器商店聚众“打砸抢”,甲和弟兄们发现商店里的瓷器形状各异、体积都较大,不方便于携带;于是乱砸一通,毁坏瓷器数千件,然后空手扬长而去【参考答案】:A,B,C【解析】:答案:ABC考察知识点:故意毁坏财物罪、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聚众打砸抢解析:对于AB选项,均定故意毁坏财物罪(张明楷认为):对如何认定毁坏,采用一般效用侵害说。其内容是:有损害财物效用的行为都是毁坏。不限于从物理上变更或者消灭财物的形体,而是包括丧失或者减少财物的效用的一切行为。所谓的“财物效用的丧失与减少”不仅包括因为物理上、客观上的损害而导致财物的效用丧失或者减少,而且包括因为心理上、情感上的缘故而导致财物的效用丧失或者减少;不仅包括财物本身的丧失,而且包括被害人对财物占有的丧失等情况。所以AB入选。对于C选项:根据《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第十一条(五)实施盗窃犯罪,造成公私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又构成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盗窃公私财物未构成盗窃罪,但因采用破坏性手段造成公私财物损毁数额较大的,以故意毁坏财物罪定罪处罚。所以C入选。对于D选项:03年5月14日公布的《两高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9条规定“在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等灾害期间,聚众‘打砸抢’,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89条、第234条、第232条的规定,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对毁坏或者抢走公私财物的首要分子,依照刑法第289条、第263条的规定,以抢劫罪定罪,依法从重处罚。”所以D不选。13、下列选项中哪些不属于公民资格的条件?A、国籍B、经济基础C、政治面貌D、一定年龄【参考答案】:B,C,D【解析】:见《宪法》第33条第1款。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另见教材关于国籍的概念。14、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多边贸易协定(包括诸边贸易协议)与《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的现有规定有冲突时,以各多边贸易协定为准B、货物贸易规则、服务贸易规则、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规则是相互独立、并行的,某一事项可能同时受三个规则的调整C、在争端解决中,对不同协议、不同规定通常作协调一致的解释D、对成员国必须一揽子接受的协议推定相互之间不存在冲突【参考答案】:B,C,D【考点】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间的关系【解析】《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第16条“杂项条款”第3款规定:“在本协定的条款与任何多边贸易协定的条款产生抵触时,应以本协定的条款为准。”故A项不正确。应选BCD三项。15、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问题,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A、黑社会性质组织是犯罪集团,具有犯罪集团的一般属性B、黑社会性质组织所从事的危害行为,既包括犯罪行为,又包括违法行为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既包括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又包括在该黑社会性质组织统一策划、指挥下从事的其他犯罪行为D、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保护,是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要条件【参考答案】:A,B【解析】: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认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94条第1款的解释》:“刑法第二百九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黑社会性质的组织’应当同时具备以下特征:(一)形成较稳定的犯罪组织,人数较多,有明确的组织者、领导者,骨干成员基本固定;(二)有组织地通过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其他手段获取经济利益,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以支持该组织的活动;(三)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手段,有组织地多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为非作恶,欺压、残害群众;(四)通过实施违法犯罪活动,或者利用国家工作人员的包庇或者纵容,称霸一方,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内,形成非法控制或者重大影响,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黑社会性质组织和犯罪集团均是有组织犯罪的形式,其中犯罪集团是上位概念,即黑社会性质组织其实就是犯罪集团的一种更严密的组织形式。所以它具有犯罪集团的一般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对社会的危害相当大,因此刑法专门规定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以尽可能地从源头上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如果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实施了其他的犯罪,则数罪并罚,可见,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行为仅限于组织、领导、积极参加行为,而不包括另外实施的其他犯罪行为。关于具有国家工作人员的非法保护,亦即所谓的“保护伞”问题是否为认定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必要条件,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的规定是不同的,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保护伞并不是一个必要条件。16、国际组织作为国际法主体,具有法律人格,表现在A、可接受或派遣外交使节B、可缔结双边或多边条约C、有请求国际赔偿的权利D、享有特权与豁免权【参考答案】:A,B,C,D【解析】:国际组织之所以可以作为国际法主体,是因为其具有法律人格,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其表现除A、B、C、D四项内容外,还包括作出国际承认或作为国际承认的对象及构成国际法中继承或被继承的主体等。17、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如果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哪些情形的,经人民法院审查核实,应裁定不予执行()A、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B、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C、被申请人没有得到通知,未能陈述意见的D、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参考答案】:A,B,C,D【考点】涉外仲裁裁决的承认和执行【解析】《民事诉讼法》第258条规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仲裁机构作出的裁决,被申请人提出证据证明仲裁裁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查核实,裁定不予执行:(一)当事人在合同中没有订有仲裁条款或者事后没有达成书面仲裁协议的;(二)被申请人没有得到指定仲裁员或者进行仲裁程序的通知,或者由于其他不属于被申请人负责的原因未能陈述意见的;(三)仲裁庭的组成或者仲裁的程序与仲裁规则不符的;(四)裁决的事项不属于仲裁协议的范围或者仲裁机构无权仲裁的。人民法院认定执行该裁决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裁定不予执行。”因此,ABCD项正确。18、1999年我国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根据宪法的这一规定,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表述,有哪些是正确的或适当的?A、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B、依法治国的最终目标在于实现形式意义的法治C、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D、依法治国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统一起来【参考答案】:A,C,D【解析】:实行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来规范和保障。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实行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选项A正确。依法治国的核心及所要实现的政治目标是宪政,即要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法治国家。因此选项B说“形式意义的法治”是不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民主和法制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民主是本质、是基础,“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法制是保障,“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因此,依法治国要求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选项C正确。依法治国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发扬人民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三者的有机统一。选项D说法也正确。本题答案为ACD三项。19、关于代执行,错误说法是以下哪几项?A、代执行是一种间接强制B、代执行的实施前提是必须有法律根据,且法定义务人不履行其应该履行的法定义务C、代执行需由法定义务人指定的人执行D、代执行的对象是法定义务人应当亲自履行的义务【参考答案】:C,D【解析】:代执行的内容是本应由法定义务人履行、但其拒绝履行,可以由他人代替履行的义务。代替履行的人可由行政主体依法自行决定。代执行的对象是行政行为所确立的可为他人代履行的作为义务,如违法建筑物拆除、代出义务工等20、国际贷款协议中的共同条款主要包括:()A、陈述与保证B、先决条件C、约定事项D、违约事件【参考答案】:A,B,C,D【考点】国际贷款协议条款【解析】国际贷款协议中既有共同条款,也有个性条款。其中个性条款取决于贷款人与借款人之间的谈判,因合同而异。而共同条款是各种贷款协议所共有的,这些条款主要有:(1)陈述与保证。即借款人必须对贷款人据以决定贷款和签约所涉及借款人的重要法律事实、财务事实和经营事实加以说明和承诺,并须保证其真实、准确和完整,否则构成违约。(2)先决条件。即协议中设定的限定贷款协议生效以及借款人提款的前提条件。(3)约定事项。是旨在限制借款人行为的共同条款的总称。借款人须在该条款中承诺于贷款清偿完毕之前承担一系列义务,如不再为其财产设定担保等.按约定购买保险等。(4)违约事件。条款中列举构成违约的事件及违约责任,一旦发生这些情形即按照违约处理,一般包括交叉违约、借款人丧失清偿能力、抵押品毁坏或贬值等。(5)市场不可抗力。,一般的不可抗力包括战争、自然灾害、国有化等,这些市场不可抗力还包括:①对市场不可抗力的概括。②规定的不可抗力发生而影响协议履行时未能履行义务一方-3事人的通知义务和通知程序。③规定不可抗力发生时不履行义务一方在履行通知义务后的免责效果。21、王某系美国驻北京一公司职员,常住北京市海淀区。某日,王某从美国经深圳口岸回国。被深圳罗湖海关以走私嫌疑扣留。王决定提起行政诉讼,有权管辖此案的人民法院是哪些?A、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B、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C、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D、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参考答案】:B,D【解析】:本题涉及行政诉讼的管辖。《行政诉讼法》第14条:中级人民法院管辖下列第一审行政案件:(一)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海关处理的案件;第18条: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取提起的诉讼,由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22、具备下列何种情形,国内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A、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B、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C、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D、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参考答案】:A,B,C,D《公证法》第3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一)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监护人代理申请办理公证的;(二)当事人与申请公证的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三)申请公证的事项属专业技术鉴定、评估事项的;(四)当事人之间对申请公证的事项有争议的;(五)当事人虚构、隐瞒事实,或者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六)当事人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充分或者拒绝补充证明材料的;(七)申请公证的事项不真实、不合法的;(八)申请公证的事项违背社会公德的;(九)当事人拒绝按照规定支付公证费的。”由此可见,本题的选项都是构成公证机构不予办理公证的情形,A、B、C、D均正确。23、下列有关唐代公、私罪的表述,错误的是:A、“缘公事致罪”就是公罪B、“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属于私罪C、公罪从重处罚,适用官当时,一个官职对公罪比私罪少当一年徒刑D、公罪、私罪的划分和秦代将犯罪划分为“公室告”和“非公室告”的原理基本相同【参考答案】:A,C,D【解析】:唐律规定公罪从轻,私罪从重。所谓公罪是指“缘公事致罪而无私曲者”,即在执行公务中,由于公务上的关系造成某些失误或差错,而不是为了追求私利而犯罪,如“擅赋敛”而无私人获利者,处罚从轻。所谓私罪包括两种:一种是指“不缘公事私自犯者”,即所犯之罪与公事无关,如盗窃、强奸等。另一种是指“虽缘公事,意涉阿曲”的犯罪,即利用职权,徇私枉法,如受人嘱托,枉法裁判等,虽因公事,也以私罪论处。适用官当时,也要区分公罪和私罪,犯公罪者可以多当1年徒刑。唐律之所以要区分公罪与私罪,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各级官吏执行公务、行使职权的积极性,以便提高国家的统治效能;同时,防止某些官吏假公济私,以权谋私,保证法制的统一。因此,A选项、C选项说法错误,当选。B选项说法正确,不选。秦律把杀人、偷盗等危害封建统治的犯罪列为严惩对象,这类犯罪称为“公室告”,官府对此必须受理。但是,秦律把“子盗父母,父母擅刑、髡子及奴妾”等引起的诉讼,称为非“公室告”。对非“公室告”,官府不予受理。子女强行告诉的,还要给予处罚。与此同时,提倡官吏主动纠举罪犯,同时鼓励罪犯投案自首,用以减少官府侦缉与追捕的困难。可见秦律是根据告诉权的不同,将犯罪分为“公室告”犯罪和“非公室告”两类。而唐律公、私罪是对官吏犯罪所做的分类,依据的原则明显不同。D选项说法错误,当选。24、下列哪些具体行政行为体现了具体行政行为的特定性?A、工商局给予张某以工商营业许可B、交通管理局规定在8:00――20:00之间,禁止大货车在城市主干道行驶C、某国有企业规定职工在进入车间必须穿工作服D、行政机关发布决定禁止使用坍塌危险的桥梁【参考答案】:A,B,D【解析】: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和特定事项的处理。具体行政行为是对特定人或者特定事项的一次性处理。个别性特征是具体行政行为区别于抽象行政行为的主要标志。25、关于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房地产转让时适用的《房地产管理法》特殊规定,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A、应当按照国务院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B、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准予转让的,可以决定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也可以允许其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C、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受让方应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D、不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受让方应缴纳土地使用权转让费,转让方应当按规定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国家【参考答案】:A,B,C26、以下关于诽谤罪和侮辱罪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哪些?A、散布虚假消息,诬说某工厂的产品质量如何低劣,造成了严重后果的,构成诽谤罪B、所有的诽谤罪和侮辱罪都是亲告罪,若被害人不愿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公安机关不得主动追究C、行为人侮辱被害人后又恐吓其不许报案,被害人心中恐惧不敢报案,若其亲友报案有关机关也应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D、诽谤罪不能以暴力形式实施,但是侮辱罪可以【参考答案】:C,D【解析】:关于A选项。《刑法》第246条规定的诽谤罪,是指故意捏造并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本罪侵犯的对象是自然人。因此,A选项的说法错误。关于B选项。《刑法》第246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前款罪,告诉的才处理,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所以并非所有的侮辱罪和诽谤罪都是亲告罪。因此,B选项的说法错误。关于C选项。《刑法》第98条规定:“本法所称告诉才处理,是指被害人告诉才处理。如果被害人因受强制、威吓无法告诉的,人民检察院和被害人的近亲属也可以告诉。”因此,C选项的说法正确。关于D选项。诽谤罪与侮辱罪的界限,这两种犯罪所侵犯的客体,都是他人的人格和名誉。不同之处主要在于:(1)侮辱不是用捏造的方式进行,而诽谤则必须是捏造事实。(2)侮辱含暴力侮辱行为,而诽谤则不使用暴力手段;(3)侮辱往往是当着被害人的面进行的,诽谤则是当众或者向第三者散布的。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D。27、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契约的规定,正确的有A、西周的借贷契约称为傅别,傅是指把债的标的和双方权利义务写在契券上,别是指在简札中间写字,然后一分为二,债权人和债务人双方各执一半B、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质剂,质是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的较短契券;剂是买卖奴隶、牛马所使用的较长的契券C、宋朝的借贷契约因袭唐制,对借与贷做了区分,借是指使用借贷;贷是指消费借贷;把不付息的使用借贷称为负债,对付息的消费借贷称为出举D、宋朝买卖契约分为绝卖、活卖与赊卖三种,绝卖是指一般买卖;活卖是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开发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咨询合同范本
- 2025年货物运输及包装设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数据分析处理服务合同11篇
- 2025年度品牌形象品牌合作推广与品牌知名度提升合同
- 2025年度拌合料行业环保治理与合规性评估合同4篇
- 2025年度新型钢材贸易居间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多功能塔吊租赁与租赁期限调整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新员工入职培训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茅台酒专卖店加盟管理合同范本
- 室上性心动过速-医学课件
- 建设工程法规及相关知识试题附答案
-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 四年级上册脱式计算400题及答案
-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集体备课教学案全册表格式
- 人教精通版三年级英语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 人口分布 高一地理下学期人教版 必修第二册
- 教案:第三章 公共管理职能(《公共管理学》课程)
- 诺和关怀俱乐部对外介绍
- 玩转数和形课件
- 保定市县级地图PPT可编辑矢量行政区划(河北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