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宣贯课件_第1页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宣贯课件_第2页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宣贯课件_第3页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宣贯课件_第4页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宣贯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指标解读DBJ/T14-082-2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957-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5月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节能与能术语12基本规定3住宅建筑解读提纲4公共建筑2术语12基本规定3住宅建筑解读提纲4公共建筑2一、术语一、术语既有建筑

使用了:47%的能源50%的水资源

产生了:50%的空气和水污染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健康舒适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我国社会总能耗比例构成4绿色建筑健康适用自然和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术语既有建筑绿色建筑我国社会总能耗比例构成4绿色建筑健康自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既有建筑,能耗高污染重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8%我省冬季燃煤采暖约占建筑能耗的70%,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建筑,利用再生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将大大提高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筑利用比例,为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5绿色建筑一、术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5绿色建筑一、术语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理论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各要素间的辩证关系、协同规律;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辅助评价数据平台;分类型的评价标准体系

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创新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规划设计标准;综合性能模拟分析与信息反馈技术;建筑部品工业化技术集成体系

能源与环境系统的优化能源消耗与健康舒适环境构建的协同规律;复合建筑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协同全寿命期资源循环利用分析评价技术;建筑支撑体安全耐久技术;建筑雨水收集利用与污水回用技术6一、术语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理论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各要素

专业层面: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

技术层面: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与环境保护

建设层面: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回收利用协同创新迫切性——7

建筑层面

存在问题问题制约因素实施项目多、理论指导少研发与应用融合不够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对立多,统一少专业协同不够短期效应考虑多,全寿命期考量少行业贯通不够一、术语专业层面: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协同创新迫切性——协同创新迫切性——构建绿色建筑理论与评价体系,——需要高校间强势学科协同适宜性技术开发,突出地域特色,——需要不同地域研究机构协同将理论与技术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与建筑设计院所协同建筑产品与高效节能设备的生产,——需要与生产企业协同88绿色建筑理论构建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全寿命期规划设计工程示范与推广应用

技术路线一、术语协同创新迫切性——构建绿色建筑理论与评价体系,——需要高一、术语热岛强度: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m高处)附件远郊的气温的差值。单位:℃一、术语热岛强度: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城市热岛的成因

自然条件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低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影响:“人为热”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空调采暖产热一、术语城市热岛的成因自然条件一、术语可再生能源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清洁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

清洁能源供热空调体现在产能、输能、用能全过程和全寿命期中,不能仅考虑某一个环节建筑降煤减排原则

原则:系统工程—开源、节流、增效、降耗一、术语可再生能源一、术语二、基本规定二、基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3.1.2绿色建筑评价分为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行阶段评价。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七类技术指标构成: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运营管理。13二、

基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13二3.2.2每类技术指标分为控制项和一般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必须全部满足;一般项为可选项,包括A类指标和B类指标,

A类指标为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绿色程度高的项目

B类指标为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依据一般项满足的总项数及满足A类指标的项数分为三个等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14二、

基本规定3.2.2每类技术指标分为控制项和一般项。14二、基3.2.4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等级划分按有关表格参数确定。当本标准中某些条文不适应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3.2.5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

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一票否决!15二、

基本规定3.2.4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等级划分按有关表格参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住宅建筑)16等级节地与室外环境(共11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2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7项)建筑电气(共9项)运营管理(1)AA+BAA+BAA+BAA+BAA+BAA+BAA+B★15141601031401★★27252812042501★★★283631023153601二、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住宅建筑)16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公共建筑)17等级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6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3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共8项)建筑电气(共9项)运营管理(1)AA+BAA+BAA+BAA+BAA+BAA+BAA+B★14161602041401★★26292813152601★★★3731231024263701二、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公共建筑)17三、住居建筑18三、住居建筑18控制项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山东省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的规定。(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2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热泵)机组或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中的有关规定值。(能效:检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分户热量计量设施。(分户热计量;对于没有设置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项目,本条不参评。)4.2.412层及以下新建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太阳能利用:审核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三、住居建筑控制项三、住居建筑一般项A类4.2.5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不高于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规定值的80%。(依据设计文档计算或实测。)4.2.6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条文中提出的10%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小区中有50%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2)小区中有50%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3)小区中10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三、住居建筑一般项三、住居建筑B类4.2.7外窗设置可调节外遮阳设施。(审核有关设计文档)4.2.8外门窗采用获得“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的产品。(标识证书)4.2.9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4.2.10建筑物的主体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三、住居建筑B类三、住居建筑B类4.2.11采用户式中央空调、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带空调的成品房和集中购置空调器进行空调的建筑,机组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或《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节能型及以上的产品。制冷空调设备采用对大气臭氧(O3)层无破坏作用的制冷剂。

——能效比与环保制冷剂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核对装设备能效值及冷媒。没有设置空调系统的,本条不参评。22B类4.2.11采用户式中央空调、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4.2.12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4.2.13房间采用暖气片取暖时,暖气片明装。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能自动控制室内温度。4.2.14合理采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以上3条: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案例1、2B类三、住居建筑4.2.12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四、公共建筑24四、公共建筑24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的规定。(设计文档和热工计算书并现场核实)5.2.2采暖、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以此合理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冷热源设备等容量。(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5.2.3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机组的制冷能效比(或制冷性能系数)和锅炉的热效率符合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中的有关规定值。(设计文档)控制项四

、公共建筑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5.2.4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通过详细的水力计算,合理确定,并确保水泵的工作点在高效区。5.2.5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系统的热源。5.2.6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的公共建筑,其冷、热源站房,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对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的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2.7集中供热水的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以上4项审核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控制项四

、公共建筑5.2.4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通过详细的5.2.8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40%,或可再生能源供热供冷量不低于建筑总供热供冷量的5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总用电量的2%。——审核设计文档、产品型式检验报告和现场调查5.2.9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规定值的80%。——设计文档5.2.10外门窗采用获得“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的产品。5.2.11外窗设置可调节外遮阳。——设计文档一般项A类四

、公共建筑5.2.8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5.2.12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有利于获取冬季日照,利用本地区夏季主导风向及特殊地形环境气流,组织和创造良好的自然通风环境。建筑单体的设计和门窗的设置有利于自然通风、穿堂风和自然采光。设有中庭的公共建筑,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温。5.2.13建筑物的主体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5.2.14建筑外窗的可开启面积不小于窗面积的30%,透明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可开启部分的面积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以上3条设计文档B类四

、公共建筑5.2.12建筑总平面布置和平面设计有利于获取冬季日照,5.2.15空调(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和公共建筑主要空间的人员设计新风量符合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的有关规定。5.2.16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Ws)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ER)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中的相关规定。5.2.17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以上3条设计文档B类四

、公共建筑5.2.15空调(采暖)系统室内设计计算温度5.2.18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5.2.19定风量全空气空调系统有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5.2.20采用冰(水)蓄冷或冰蓄冷与低温送风相结合的空调系统。5.2.21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5.2.22采用热、电、冷联供的分布式能源系统,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5.2.23合理采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案例1、2B类四

、公共建筑5.2.18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31谢谢31谢谢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5月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指标解读DBJ/T14-082-2012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备案号J11957-201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2014年5月山东省工程建设标准节能与能术语12基本规定3住宅建筑解读提纲4公共建筑33术语12基本规定3住宅建筑解读提纲4公共建筑2一、术语一、术语既有建筑

使用了:47%的能源50%的水资源

产生了:50%的空气和水污染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

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提供健康舒适空间

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建筑”或“可持续建筑”我国社会总能耗比例构成35绿色建筑健康适用自然和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一、术语既有建筑绿色建筑我国社会总能耗比例构成4绿色建筑健康自然——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既有建筑,能耗高污染重建筑运行能耗占社会总能耗的27.8%我省冬季燃煤采暖约占建筑能耗的70%,是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绿色建筑,利用再生清洁能源绿色建筑,将大大提高太阳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建筑利用比例,为节能减排做出重要贡献。36绿色建筑一、术语——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举措5绿色建筑一、术语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

理论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各要素间的辩证关系、协同规律;评价的技术方法与辅助评价数据平台;分类型的评价标准体系

设计与建造技术的创新地域性绿色建筑设计方法与规划设计标准;综合性能模拟分析与信息反馈技术;建筑部品工业化技术集成体系

能源与环境系统的优化能源消耗与健康舒适环境构建的协同规律;复合建筑能源系统,可再生能源建筑利用;分布式能源系统

建筑艺术与技术的协同全寿命期资源循环利用分析评价技术;建筑支撑体安全耐久技术;建筑雨水收集利用与污水回用技术37一、术语面临的主要科学与技术问题理论与评价体系的构建绿色建筑各要素

专业层面: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

技术层面: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与环境保护

建设层面:规划、设计、施工、运行及回收利用协同创新迫切性——38

建筑层面

存在问题问题制约因素实施项目多、理论指导少研发与应用融合不够建筑艺术与建筑技术对立多,统一少专业协同不够短期效应考虑多,全寿命期考量少行业贯通不够一、术语专业层面: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协同创新迫切性——协同创新迫切性——构建绿色建筑理论与评价体系,——需要高校间强势学科协同适宜性技术开发,突出地域特色,——需要不同地域研究机构协同将理论与技术体现在建筑设计中,——需要与建筑设计院所协同建筑产品与高效节能设备的生产,——需要与生产企业协同3939绿色建筑理论构建技术研发系统集成全寿命期规划设计工程示范与推广应用

技术路线一、术语协同创新迫切性——构建绿色建筑理论与评价体系,——需要高一、术语热岛强度: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点温度的差值。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距地1.5m高处)附件远郊的气温的差值。单位:℃一、术语热岛强度:热岛强度是城市内一个区域的气温与郊区气象测城市热岛的成因

自然条件市内风速、对天空长波辐射:建筑布局影响对天空角系数和风场云量:市区内云量大于郊区太阳辐射:市内大气透明度低下垫面的吸收和反射特性、蓄热特性:地面材料、植被、水体的设置

人为影响:“人为热”交通、家用电器、炊事产热空调采暖产热一、术语城市热岛的成因自然条件一、术语可再生能源从自然界获取的、可以再生的非化石能源,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能、地热能和海洋能等。清洁能源指可再生能源,如水能、生物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和海洋能。清洁包括在能源的生产、及其消费过程中。

清洁能源供热空调体现在产能、输能、用能全过程和全寿命期中,不能仅考虑某一个环节建筑降煤减排原则

原则:系统工程—开源、节流、增效、降耗一、术语可再生能源一、术语二、基本规定二、基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3.1.2绿色建筑评价分为设计阶段评价和运行阶段评价。3.2.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七类技术指标构成:节地与室外环境、

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建筑电气、运营管理。44二、

基本规定3.1.1绿色建筑的评价以建筑群或建筑单体为对象。13二3.2.2每类技术指标分为控制项和一般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必须全部满足;一般项为可选项,包括A类指标和B类指标,

A类指标为难度较大、综合性强、绿色程度高的项目

B类指标为难度相对较低的项目。依据一般项满足的总项数及满足A类指标的项数分为三个等级:

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45二、

基本规定3.2.2每类技术指标分为控制项和一般项。14二、基3.2.4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等级划分按有关表格参数确定。当本标准中某些条文不适应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可按原比例调整确定。3.2.5本标准中定性条款的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

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一票否决!46二、

基本规定3.2.4绿色建筑运行阶段评价等级划分按有关表格参数确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住宅建筑)47等级节地与室外环境(共11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0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2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5项)室内环境质量(共7项)建筑电气(共9项)运营管理(1)AA+BAA+BAA+BAA+BAA+BAA+BAA+B★15141601031401★★27252812042501★★★283631023153601二、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住宅建筑)16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公共建筑)48等级节地与室外环境(共9项)节能与能源利用(共16项)节水与水资源利用(13项)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共6项)室内环境质量(共8项)建筑电气(共9项)运营管理(1)AA+BAA+BAA+BAA+BAA+BAA+BAA+B★14161602041401★★26292813152601★★★3731231024263701二、

基本规定绿色建筑设计阶段评价等级划分的一般项项数要求(公共建筑)17三、住居建筑49三、住居建筑18控制项4.2.1住宅建筑热工设计和暖通空调设计符合山东省现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的规定。(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4.2.2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热泵)机组或单元式空气调节机的性能系数(COP)、能效比(EER)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中的有关规定值。(能效:检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4.2.3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室温调节和分户热量计量设施。(分户热计量;对于没有设置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项目,本条不参评。)4.2.412层及以下新建住宅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工。(太阳能利用:审核设计文档并现场核实)三、住居建筑控制项三、住居建筑一般项A类4.2.5采暖设计热负荷指标不高于山东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7规定值的80%。(依据设计文档计算或实测。)4.2.6合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大于10%。

条文中提出的10%可以用以下指标来判断:1)小区中有50%以上的住户采用太阳能热水器提供大部分生活热水;2)小区中有50%的住户采用地源热泵系统;3)小区中100%的住户采用地热水直接采暖。三、住居建筑一般项三、住居建筑B类4.2.7外窗设置可调节外遮阳设施。(审核有关设计文档)4.2.8外门窗采用获得“建筑门窗节能性能标识”的产品。(标识证书)4.2.9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建筑体形、朝向、楼距和窗墙面积比,使住宅获得良好的日照、通风和采光。4.2.10建筑物的主体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主要房间避开冬季主导风向。(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三、住居建筑B类三、住居建筑B类4.2.11采用户式中央空调、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带空调的成品房和集中购置空调器进行空调的建筑,机组应选用现行国家标准《单元式空气调节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6、《冷水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19577或《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2021.3节能型及以上的产品。制冷空调设备采用对大气臭氧(O3)层无破坏作用的制冷剂。

——能效比与环保制冷剂审查设计图纸及说明书,核对装设备能效值及冷媒。没有设置空调系统的,本条不参评。53B类4.2.11采用户式中央空调、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4.2.12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收系统(装置)。4.2.13房间采用暖气片取暖时,暖气片明装。采用地板辐射采暖时能自动控制室内温度。4.2.14合理采用建筑节能与结构一体化技术。(以上3条:审核有关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案例1、2B类三、住居建筑4.2.12采用集中采暖或集中空调系统的住宅,设置能量回四、公共建筑55四、公共建筑24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的规定。(设计文档和热工计算书并现场核实)5.2.2采暖、空气调节系统的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热负荷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并以此合理选择末端设备、确定管道直径、选择冷热源设备等容量。(设计文档和现场核实)5.2.3空调(采暖)系统冷热源机组的制冷能效比(或制冷性能系数)和锅炉的热效率符合山东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14-036中的有关规定值。(设计文档)控制项四

、公共建筑5.2.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现行山东省《公共建筑节5.2.4采暖和空调冷热水循环水泵的流量和扬程,通过详细的水力计算,合理确定,并确保水泵的工作点在高效区。5.2.5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调系统的热源。5.2.6采用集中式空调(采暖)系统的公共建筑,其冷、热源站房,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对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的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5.2.7集中供热水的公共建筑采用太阳能光热系统,并与建筑一体化设计、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