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草房子》的人性之美精神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这样解释人性:“人性是人的诉求,不同的诉求支配着一个人不同的行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洞察人性》,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6年。曹文轩在表达人物诉求时善于捕捉复杂的人性,更善于在小说中表达现实社会的道德伦理。曹文轩在他的作品中赞扬美,但他并不盲目拒绝或否认丑陋和粗俗。相反,他以慈悲的胸怀,带着最大的善意、同情和理解去探索人性丑恶的根源。他希望为孩子们树立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洞察人性》,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16年。人性之美的展现在《草房子》中,作者给读者塑造了一个充满美的世界,没有什么比真诚而感人的故事更能打动读者了。正如曹文轩所说:“感动孩子们的无非还是生死离别、游驻聚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闲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214页《追随永恒(代跋)》。居住在油麻地人们用他们的善良、真诚和淳朴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人性美的画卷。笔者认为,《草房子》的人性之美大致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214页《追随永恒(代跋)》。(一)真诚淳朴的人性光辉《草房子》中描写的人物性格无论是外向乐观还是羞涩内向,无论是幼稚可爱还是成熟稳重,他们都是一群真诚而淳朴的生活在农村的人民。主人公桑桑天真快乐、活泼开朗,是个爱调皮捣蛋又有一点爱慕虚荣的男孩。他和他的朋友一起,把陆鹤用来遮羞的帽子挂在了升旗杆上,让秃鹤痛哭不止;他妒忌杜小康的优秀,暗中与杜小康为敌。但是他却是个真实的孩子,他用自己的真诚和仗义打动了性格孤僻的细马,这使他成了细马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杜小康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但是他却并不是纨绔子弟,他诚恳地邀请桑桑和他一起骑自行车、一起学习功课,最终成为了桑桑的好朋友。纸月是文章中最为纯净、美丽的女孩子。当纸月出现在桑桑的院子里时,周围的环境是这样的:“白鸽在天上盘旋”、“最好的秋天的阳光”,作者并不吝惜笔墨来表现她的纯洁和美丽。《草房子》充满人性美的原因,是在草房子周围,生活着一群淳朴而真诚的人。(二)不离不弃的父爱亲情《草房子》中的母亲形象非常单薄,纸月的母亲跳入池塘后死忘,白雀的母亲和别人去了江南,桑桑的母亲一直处于“隐形’状态,杜小康的母亲出场次数也极少,与其中父亲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文章中父亲形象出现的频率更高,无论是桑桑、杜小康、秃鹤,还是纸月、白雀、细马,他们的父亲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描写、行为描写和心理描写,孩子们在父亲的陪伴下成长,普遍形成了一种父亲“参与”或“在场”的形式,在这种独特的背景中,父亲的形象被强烈地突显出来。随着个人意识的觉醒,陆鹤开始在意自己身体上的缺陷,对自己的秃头十分介意。在被同学取笑后他甚至告诉父亲他不想去上学了。第二天,父亲并没有让陆鹤去上学,而是去镇上买了几斤生姜,为陆鹤仔细地擦拭头皮。当父亲发现生姜不起作用之后,又去镇上买了一顶漂亮的帽子。这种体谅和理解,正是父爱的具体体现。父亲时刻关注着儿子,照顾着他的脆弱和敏感,所以才能在陆鹤“看了他一眼”后,突然“明白了什么”。这里的父亲形象并没有“无所不能”的神性描写,在这里他只是一个爱孩子的普通父亲。他给孩子提供的是避风的港湾。人生中有很多境遇,大多时候没有强大的外援,孩子们如何度过如此艰难的境地,作者并没有进行长篇大论式的说教,他用父亲的无声的关怀告诉我们,父亲是我们的避风港,我们可以在这里攒足力气再次前行。(三)固执己见后的温情在《草房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物形象就像他写的漫地艾草一样,没有华丽的外表,却有着至善至美的心灵,其中透着一种淡淡的苦涩,却给人们带来温暖,让读者们感受到了一个饱经沧桑的灵魂的纯洁,这些人物的举动处处都闪耀着光彩。例如在《草房子·艾地》一章里,秦奶奶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她和丈夫几十年辛苦劳动得来的土地,竟然要被征用来建学校,对于在这片土地上投入了太多心血的她来说,第一反应就是要反抗到底,誓死保卫自己的劳动成果,于是她独自对抗桑桑的强大“王国”,用各种看似滑稽的方式和学校争夺土地。但随着一声声“外婆”的惊呼,她一头栽进河里,救下了乔乔女孩。被孩子们喊“奶奶”吵醒的秦奶奶,从此成了学校的守护者。被动变成了主动,她离开学校独自住在河边,照料学校的公共财产,给孩子们讲故事,编小辫而秦奶奶最后既不是病死,也不是老死,而是掉到了水里被淹死的。之前为了挽救失足落水的乔乔,秦奶奶险些与世长辞,而这次落水,仅仅是为了捡回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此前人们一直认为秦大奶奶是一个自私、爱占小便宜的老太太,最后却拼了老命只为去救护学校的一只南瓜,这种舍生取义的行为令人震撼。就像那些在夜风中飘摇着香味的苦艾,我们看到了一颗饱经沧桑的灵魂是那么的纯净无瑕,闪耀着人格的光彩。(四)苦难磨砺中的坚韧与高贵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其实所有的人都是在痛苦中长大的,他的整个生命就是一系列的痛苦,有的是加在他身上的,有的是他加给别人的。”列夫.托尔斯泰《人生论一人类真理的探寻》,许海燕.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每个人的一生几乎都充满了挫折、坎坷和遗憾。这些苦难和缺憾构成了曹文轩作品的忧郁的底色。曹文轩对于苦难有一种超乎常人的关注。他对于今天充斥在文坛上的轻薄的享乐主义表现出极度的蔑视。他曾说:“这种享乐主义,是我们在面对苦难、痛苦时的怯懦表现,是一种对生命缺乏深刻体验与理解的必然选择。”在他的作品中,苦难几乎永远存在,而他笔下少年的成长无一例外地都经历了人生的苦难,然而正是这种痛苦的经历使他们真正成熟起来列夫.托尔斯泰《人生论一人类真理的探寻》,许海燕.译,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作家通过叙述主人公从小到大的生活遭遇,通常还要“经历一场精神上的危机,然后长大成人并认识到自己在人世间的位置和作用。”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21页。主人公桑桑面对的是精神上的苦难。桑桑在出场时是一个纯洁善良、调气、稚嫩的孩子,他和所有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样,在油麻地这块民风淳朴的土地上幸福地生活着。他把蚊帐当成渔网捕鱼,把柜子改成高档的鸽笼,在最热的天气里还穿着棉衣来吸引大家的目光。然而,一种奇怪的疾病袭击了桑桑。他一次又一次次的外出医治,但一次又一次地失望而归,他痛苦地喝着难以下咽的苦药,身体却渐渐衰弱。当周围的人都对他表示善意和同情时,桑桑却表现得异常平静,“桑桑对谁都比已往任何时候显得更加善良。”桑桑愿意为人做任何--件事情:帮细马看羊,端上一碗水送给一个饥渴的过路人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204页。他甚至愿意为羊、为牛、为鸽子、为麻雀做任何一件事情。”他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帮别人捡起地上的一块橡皮,也被自己所感动。他开始想一些事情,也觉得自己必须赶紧考虑一些事情。他为自己以前欺负柳柳的行为而忏悔,拖着虚弱的身体带柳柳去看城,背着柳柳爬上城墙看日落。面对死亡,他知道了如何承担责任。那个犯了错不敢承担责任的男孩,已经成长为一个敢于承担责任的男子汉,朝着真正的成长迈出了一大步。死亡的生命体验让桑桑从平日常生活中体会到生活的美好,预演过死亡之后,他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桑桑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不仅在于战胜死亡,更在于认真的生活,对家庭、对亲人、对朋友、对自己负责。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快速的成长,MH艾布拉姆斯《欧美文学术语词典》,朱金鹏、朱荔译,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18-21页。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204页。除了面对精神上的苦难,故事里的主人公还面临着生活上的苦难。杜小康生活在象征富庶的“红门”里,他的衣着和举止,处处都与其他孩子不同,但是生活在他的父亲破产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再也没有办法上学了。他被迫辍学跟随父亲去芦苇荡养鸭。在浩浩荡荡的芦苇荡里,杜小感受到到的是前所未有的孤独与恐惧,在这里只有沉默的父亲和鸭子陪伴着他。起初,他日夜思念着油麻地的母亲和朋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杜小康慢慢接受了孤独,不再害怕孤独,反而变得勇敢坚强。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他战胜了精神上的痛苦和折磨。即便最后鸭子们都被芦苇荡中的暴风雨吓跑了,杜小康也能从容地跟着父亲把鸭子一只只找回来。好不容易等到了鸭子下蛋,但是新的危机又来了。因为鸭群几次误入别人的鱼塘,几乎吃尽了鱼塘中刚放养的鱼苗,于是鸭子被扣留了,杜家又重新陷入了一贫如洗的绝望中。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杜小康依然信守诺言,给了桑桑五个双黄鸭蛋。在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中,杜雍和作为一个成年人都被生活中的这些困难吓倒了,回到家后,杜雍和陷入了抑郁变得一蹶不振。然而,年轻的杜小康在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困难之后,反而变得勇敢坚强起来。杜小康用他瘦小的肩膀承担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他放下了所有的矜持和骄傲,他不惧怕任何人的目光,在学校外面摆起了小摊。连作者也忍不住借校长之口夸赞杜小康:他可能会是麻油地最出息的孩子。这也正是作品的主题:他们可以在苦难面前保持冷静、从容甚至优雅。人们不会在苦难面前变得丑陋和庸俗,相反,苦难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善良和崇高。对于笔者来说,生活中遭遇一些苦难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成年人更有责任展示给孩子们并引导他们面对苦难,而不是尽可能地将孩子护之于羽翼之下。作家对苦难的温暖而优雅的书写,这种面对苦难的优雅姿态,本身就是对苦难的一种突破。也让读者在阅读中对苦难有了新的感受和认识:苦难来临时,我会无所畏惧,我要以人的坚强与高贵去优雅地面对。人性之美的塑造技巧曹文轩儿童文学创作中的叙事视角和叙事方式与他尊重儿童的儿童观紧密相连,童年时期的经历和童年记忆使他在创作实践中也形成了独具个人经验的叙事方式。《草房子》这部作品之所以在人性的书写上能如此纯净和唯美,离不开作者曹文轩先生高超的表达技巧。(一)儿童叙事视角曹文轩的成长小说讲述了许多青少年在成长阶段遭遇的不幸,他们的成长过程在大人的眼里充满了悲伤和痛苦:在《草房子》里,纸月的母亲因传统观念的束缚而自杀,杜雍和因为生活的不断打击变得绝望,邱二爷一家终于能和睦相处却又身患绝症,这些遭遇带给成年人的只有痛苦,而作为这些决定他们命运的重要事件的见证者,少年们有着与大人不同的想法和认识,少年对他们所接触的世界总是充满欣喜和好奇,他们看世界的眼光没有世俗的想法,认为一切都是美好的,因此曹文轩将“儿童”作为一种小说的创作方法朱自强,《“儿童”作为一种方法一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用儿童的眼光或口吻讲述故事,故事呈现过程中有着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这样就使得作品具有一种童趣的美感和天真的诗意,给读者们一种强大的精神和审美冲击。曹文轩的作品中关于生活的苦难,在孩子们视角的净化下,呈现出温暖与情调。
这种温情表现在朦胧的爱情。《草房子》中的《白雀》两章,讲述了语文老师蒋一轮与白雀的爱情,桑桑作为他们之间的信使,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们的约会提供便利。由于叙事者采用的儿童视角,桑桑也不明白他们的约会,但是朦胧之中他感觉他们之间有着某种联系。后来在蒋一轮有妻子的情况下,桑桑也帮助他们传了信。在他们的这一段感情中,桑桑全程参与其中,虽然他并没有完全理解,却也是近距离接触了爱情。因为曹文轩运用了儿童视角,桑桑作为一个年少的孩子还不懂得成人世界的复杂,不明白为什么人要追求自由的恋爱,他只是用他幼稚而纯真的眼睛朦朦胧胧的经历了一场别人的爱情,并且渴望美好的爱情能有圆满的结局,在孩子的眼中理所当然地认为相爱的人就应该在一起,这种想法不带世故的杂质,仅从人性之美出发,让读者看到了桑桑的仗义与善良,朱自强,《“儿童”作为一种方法一论曹文轩儿童小说的特质》,《当代作家评论》,2016年第3期。还有油麻地的奶奶,秦奶奶无比热爱着他和老伴用血汗浇灌的土地。当校长桑乔提出要征用她的土地来建油麻地小学时,秦大奶奶坚决地拒绝了让她搬家的要求。因为秦大奶奶的固执和倔强,她被校长和老师所讨厌。可是桑桑却主动的去接近这个让被很多人所不喜的老人,桑桑成了油麻地小学第一个叫秦大奶奶“奶奶”的孩子。桑桑总是惦记着睡在寒霜满天的艾地里的秦大奶奶,经常陪着秦大奶奶说话。桑桑的这一行为,在父亲桑乔眼中是没有是非观念的。可是作为儿童的桑桑只是单纯的认为秦大奶奶是个孤苦无依的老人,因为孩子天性善良,所以想要去照顾秦奶奶。在他的世界里,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纠葛有的只是人性的温情。在曹文轩的笔下,儿童的世界是干净、纯粹的,他们天真地相信生活中的美好,也不在意生活中的芜杂,只是单纯的想要成长。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曹文轩的作品更加充满了艺术魅力和感染力,也更加符合了儿童的审美和心理,其作品更容易走进儿童的世界,更容易和儿童进行平等的交流,儿童在曹文轩作品中感受到了爱与美,正因为如此曹文轩才会成为受广大儿童喜爱的作家。(二)温柔敦厚的诗性语言曹文轩执着于对美的追求,希望用美来感动少年儿童,而不是一味追求所谓的“深刻”,他反问自己:“那些使人从此对人类再也不抱有任何希望的作品,将美打入十八层地狱的作品,我们真的需要吗?”在他看来,这个社会不应摒弃对美的书写,不应该打着现实主义的旗号,一味地去展示人类社会的阴暗面,而是需要为我们的民族保留一份最起码的体面。尤其是作为儿童文学的受众,广大少年儿童更需要美,作家要教会他们用心灵感应世界,从一棵草,一朵花中也能够看到绚丽多彩的世界,从一句话,一个眼神中可以感受到人心的善良,人性的光辉。在小说里,作者带领所有人一起感受着枝芦花、柳树、流云、一头青牛、一座桥的美与力量。通观曹文轩的成长小说所描给的人和物,“美"是一切事物不可或缺的特点,而曹文轩小说创作的诗性语言特点,主要源自其小说创作的儿童视角,因而语言风格上显得直白、简洁、浅显易懂,有着明显的诗化倾向,又不失古典美。《草房子》的开篇,温柔如絮的白云在慢慢飘,秋风里梧桐的枯叶在缓慢的落下,主人公桑桑面对此情此景不免开始怀念那已经流失的岁月。用秋风、枯叶渲染了桑桑对过去岁月不舍的情绪,写出了桑桑对离别的悲伤以及对过去美好记忆无限的怀念之情。曹文轩在创作中还将底层人民的苦难与自然景物结合,在自然景物中表达人的情感。如:“那茅草旺盛地长在海滩上,受着海风的吹拂与毫无遮挡的阳光的曝晒,一根一根地都长得很有韧性,阳光一照,闪闪发亮如铜丝,海风一吹,竟然能发出金属般的声响。”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5页。一瞬间,读者的脑海中就会浮现出草房子上的茅草,而这茅草似乎也象征着油麻地上那一个个鲜活而又坚忍的生命,柔弱中透着内在坚忍与执着的纸月,小小年纪就挑起当家人担子的细马,因家道中落而辍学的杜小康,执着守望的秦奶奶平凡的乡村景物,在曹文轩的捕捉和描摹下充满了诗意美。他在平常的自然风景中注入了自己最真挚的情感,通过美丽的景物来表达人性与人情。在作者渲染的氛围和意境中,我们不仅领略了语言的美,也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出版社2010版,第5页。《草房子》的诗性语言不仅体现在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上,也体现在对故事情节的处理上。小说中有一位弱不禁风的女教师,名叫温幼菊,她的房间有一个很特别的名字——“药寮”。在这间小屋里,总是洋溢着一种让人头脑清醒的药香,在这里温幼菊给桑桑讲述了她小时候治病的艰难,以及祖母去世时留给她的“别怕”“别怕”的叮嘱……在这神奇的药寮里,在温幼菊的无词歌和所有人真挚的祝福中,桑桑找到了生存的力量,学会了承担,学会了珍惜。近乎致命的疾病,让作者用如此优美的文字,诗意地传达出宁静与和谐之美。(三)意蕴无穷的想象空间正所谓“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有韵味的作品讲究留白。所谓留白,就是故意不完整交代故事发展的细节,而是留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调动读者的积极性进行文本的再创作。《草房子》中留白的地方很多,特别是在塑造和刻画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上,主要表现为对故事人物的外貌、对话、动作等的描写。小说中对人物的外貌描写有利于强化人物性格特征,突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草房子》中的红门一章对于杜小康外貌描写的三个变化,反映了他在三个不同时期的经历和他的精神世界。小说中第一个对杜小康的描述是:他有着其他孩子没有的皮带,上厕所的时候,他总能巧妙地拉动皮带扣,不会像其他孩子会因为上厕所解不开绳子而感到尴尬。杜小康在严冬戴着口罩的形象也有详细描述:“他往教室走来,热气透过口罩,来到寒冷的空气里,就变成清淡的蓝雾,在他眼前飘忽不定。而当蓝雾飘到他的睫毛与眉毛上,凝起一颗颗清凉的细小的小水珠是,他觉得格外舒服。”这段时间,作为油麻地首富之的子杜小康,是那么的光鲜、傲气,是孩子们羡慕的对象。但是当孩子们再见到杜小康的时候“他已经是一幅邋遢的样子:衣服没有扣上,裤带没有插进裤鼻儿而耷拉着,鞋子趿拉在脚上,头发也是乱糟糟的。”这个时候的杜小康因家庭变故陷入困境,父亲破产,全家陷入困境。杜小康再也不能上学了,他也无法再在孩子们中保持他的骄傲,他整天无所事事,对未来不知所措。第三次关于杜小康的形象描写是在杜小康随父亲杜雍和去芦苇荡放鸭子,在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苦难之后回到麻油地的时候:“裤管显得很短,膝盖和屁股,都有洞或裂口,衣服上缺了许多纽扣,袖口破了,飘着布条。头发很长,和杜雍和的头发一样干枯,却黑得发乌,脖子已多日不洗,黑乎乎的。面容清瘦,但一双眼睛却出奇的亮,并透出一种油麻地的任何一个孩子都不可能有的早熟。”这表明在经历了人生一次又一次的苦难之后,这个男孩已经成长起来,他明白自己需要承担家里的责任。曹文轩并没有刻意的对杜小康的成长轨迹一一描述,而是通过三次杜小康的外貌变化展示了杜小康的内心历程。曹文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化人物形象的感染力,省略过多对人物遭遇的描写,用人物形象的独特细节塑造人物性格,选择与人物性格、经历与之匹配的细节来凸显人物的外貌。这样塑造人物形象的空白可以创造足够的距离,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人物的变化,并想象作者的经历。曹文轩用诗意的语言和敏锐的洞察力,用一个又一个的“空白”去搭建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苦难与迷茫,使小说的表达富有艺术感,并充满含蓄韵味,让人回味无穷。《草房子》的现实意义曹文轩说,美感的力量是伟大的。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处处都能发现美:美的草房子、美丽的百合峡谷、美丽的稻香渡、美丽的芦花荡、美丽的苏北水乡...美的风景孕育了善良淳朴的人民...曹文轩在如诗如画的风景中刻画人物形象,人其中的物形象大多都是坚强自尊、善良而正直的,透过这些人物形象,我们看到了人性中的真、善、美。作为中国当代成长小说领军人物,曹文轩用他的悲悯情怀书写人性美,人情美,力求通过原生态的最高情感来感动读者。在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中,我们被一系列的人物所感动。在《草房子》中,细马与邱二爷一家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细马是邱二爷领养来的孩子。刚开始的时候,细马是被邱二妈所排斥的,认为细马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孩子。但是日久见人心,细马用他的行为慢慢的打动了邱二爷和邱二妈。在他们决定把细马送回去时,又开始后悔,邱二月和邱二妈流下了不舍的眼泪,细马也是伤心地哭了,离别的情景,让人清然泪下。可是到后来,邱二爷的房子在大水浸泡下倒了,邱二爷也病倒了。没有好好读书只会放羊的少年细马,好像一夜之间长大了。大冬天里,细马去河边为邱二爷刨柳树须子做中药。由于河里结了冰,细马挥动镐砸着冰块,手里已经流出血来了。但细马似乎忘记了疼痛,倔强地刨了大半竹蓝经过挑选的白嫩白嫩的柳树须子。在邱二爷走后,邱二妈突然精神失常并离家出走了。少年细马不离不弃,将邱二妈找回来,并当家作主,送二妈去治病,还卖树卖羊,这个牧羊少年发誓要为邱二妈建房子。细马,这一少年,是在邱二爷的家庭发生变故后,一种善良与爱心催成的成长。细马在邱二爷家成长了,他和邱二爷邱二妈的非血缘关系的亲情正闪着人格力量的光芒,打动着读者。这种人格的力量,正是作者曹文轩
一直追求的人文情怀。
而在曹文轩的作品里,其实到处散发着浓浓的人情味。如:桑桑的母亲在下雨的时候留下路远的纸月在家里过夜。桑乔校长心疼纸月,因为路远,怕她跑坏身体,建议她就近上学。如桑桑的母亲对细马的关心,桑桑对秦奶奶的关近,如桑乔对秦大奶奶的关爱,如乡亲们对秦大奶奶的轮流照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亲情”,都用它的朴实无华打动着读者。四、结语通过以上对《草房子》的人性之美的分析,我们发现他的作品是非常纯净美丽的。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是这样评价他的,他的作品书写的主题是,悲伤、苦痛的童年,为儿童树立榜样,深受小读者的欢迎。但是在优美的文字之中,我们更看到了一点,那就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意义。曹文轩作品独特的选材和写作风格表达了纯美的人性和同情心。对读者带来的最大的教育意义应该是“感人”。曹文轩曾说:"一个没有悲伤,没有伤感的童年,是没有质量的”。因此,在曹文轩的作品里,我们常常读出一种悲伤,也会读出一种同情,悲悯情怀会使读者感动,无论他们多大年纪。曹文轩的作品中的悲悯情怀对于当代青少年读者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启发青少年读者,让青少年读者在过好当下的生活的同时,不要忘记还有一种精神叫悲悯情怀,从而更加珍惜当下的生活,更能懂得用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珍惜生命,从而塑造更健康、更快乐的人格。参考文献[1]曹文轩:《草房子》,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10年版。[2]韩巧花:《\t":8118/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论曹文轩小说中的“成长”——以<草房子><红瓦黑瓦>为例》,《新西部》2018年第17期。[3]李静文:《\t":8118/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曹文轩儿童小说的语言色彩意义研究——以<草房子>为例》,《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第5期。[4]蒋金绵:\t":8118/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草房子>文学语言研究》,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5]尹静:《\t":8118/kcms/detail/frame/kcmstarget"悲悯与崇高——论<草房子>的苦难叙事》,《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6]杨士荣:《走进<草房子>——曹文轩纯美小说赏析》,《时代文学(双月上半月》2010年第2期。[7]杨建生:《HYPERLINK":8118/kcms/detail/detail.aspx?filename=MZXS201015014&dbcode=CJFQ&dbname=CJFD2010&v=OABw66Fl8URw20SOSGiqwaWXmJg3Zz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系统容错设计思路
- 世界名曲解读课程
- 求职简历制作指导模板
- 二零二五版房产抵押购销与房地产项目运营管理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产品居间服务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生物降解材料研发合作协议3篇
- 二零二五版兼职研发人员技术成果保密合同3篇
-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Python语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公司向个人提供艺术品购买借款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产法律法规咨询居间服务合同6篇
- 云管理平台运营面试题
- “简约与繁复”二元思辨【 审题立意+范文精评 】 语文高分写作 多元思辨
- 计算物理课件
- 初级养老护理员培训全套
- 集中供热管网系统一次网的调节方法
- MRP、MPS计划文档教材
- 甲状腺疾病护理查房课件
- 安全安全带检查记录表
- 2022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数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 Listen-to-this-3-英语高级听力-(整理版)
-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建设项目评价导则(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